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毗尼止持会集卷第九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金陵宝华山弘律沙门 读体 集

第十二异语恼他戒

若比丘妄作异语恼他者。波逸提。

缘起 此戒有二制。佛在拘睒毗国瞿师罗园中。阐陀犯罪。诸比丘问言。汝自知犯罪不耶。即以余事报言。汝向谁语。为说何事。为论何理。为语我。为语谁耶。是谁犯罪。罪由何生。我不见罪。云何言我有罪。诸比丘讥嫌白佛。佛令僧为作余语白。乃初结戒云。若比丘余语者波逸提。后便触恼。众僧唤来不来。不唤来便来。应起不起。不应起便起。应语不语。不应语便语。佛令僧复为作触白。此第二结戒也(余语触恼二种单白羯磨法。于作持中明)。此是性罪。由违烦事嗔恚烦恼。制斯学处。乃初篇妄根本种类。

释义 律云。余语者。汝向谁语。乃至我不见。犯此罪(余语。即异语也 僧祇律云。异语恼他有八事。一者作羯磨时。比丘和集作折伏。乃至别住羯磨二者如法论时。说非常非断。是名如法论 三者论阿毗昙时。九部修多罗。是名阿毗昙 四者论毗尼时。广略波罗提木叉。是名毗尼 五者不异论。不得离所论。更论余事。是名不异论 六者不异人。不得离先问人。更问余人。是名不异人 七者停论当说法时。语言住后当更论。是名停论 八者异语恼他。如尊者阐陀异语恼他。是名八事)。

结罪 是中犯者。若僧未作余语白。便作余语。汝向谁语等者。一切尽突吉罗 若作白已。作如是余语者。一切尽波逸提。

若僧未作触恼白。唤来不来等。一切尽突吉罗 若作白竟。作如是触恼僧者。一切尽波逸提 若上座唤来不来。突吉罗。

此戒具四缘。方成本罪。一自身有过。二覆藏违谏。三僧曾作白。四语默触恼。

兼制 比丘尼波逸提(同制同学)。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突吉罗。是为犯。

随开 不犯者。重听不解。或人语有参差。汝向谁说。乃至我不见此罪(不犯异语)。若欲作非法。非毗尼羯磨。若僧。若塔寺。若和尚同和尚。若阿阇黎同阿阇黎。若新旧知识等。若为作无利益羯磨。不与和合唤来不来。若一坐食。不作余食法。若唤起不起。或舍崩火烧。恶兽贼难等教莫起便起。若恶心问上人法说。是不与说(不犯触恼)。若小语。疾疾语。梦中语。独自语。欲说此错说彼。及最初未制戒等。是为不犯。

会采 僧祗律云。若僧中问异答异。得波逸提 若多人中。和尚阿阇黎前。诸长老前。问异答异。得越毗尼罪。

律摄云。若于僧伽及尊重类。称理之教。垢心违。亦得堕罪 非称理教。作违恼言。得恶作罪 若向不解语人而违恼者。亦恶作罪 若差知众事。以垢恶心。应作不作。不应作而作。皆得堕罪 若无垢心。得恶作罪。

根本律云。若苾刍见猎人逐獐鹿等入寺内。彼问。颇见有鹿。从此过不。不应言见。若是寒时。报言。可入温室向火。若是热时。报言。可入凉室饮水。若彼云。我不疲倦。为问走鹿。应先自观指甲。报言。我见指甲。若更问者。应观太虚。报言。我见太虚。若彼云。我不问指甲及太虚。然问可杀有情。于此过不。即应遍观四方。作如是念。于胜义谛。一切诸行本无有情。报言。我不见有情。此皆无犯 若余问时。不如实答。得堕罪。

五分律云。若轻三师及戒。一一波逸提 轻余比丘。突吉罗 师令扫地不扫。教顺扫而逆扫。皆突吉罗(不恭敬戒。诸部皆有。唯本部无。大意与此同。今故采集。以入其中。俾不漏过也)。

此戒大乘同学。

第十三嫌骂戒

若比丘嫌骂。波逸提。

缘起 此戒有二制。佛在罗阅城耆阇崛山中。沓婆摩罗子为差使。知僧卧具。及差僧食时。慈地比丘于眼见耳不闻处。自相谓言。沓婆摩罗子有爱恚怖痴。余比丘语言。莫作是说。报言。我不面说。在屏讥嫌耳。佛知初为结戒云。若比丘讥嫌波逸提。复更于耳闻眼不见处。自相谓言。有爱恚怖痴。诸比丘语言。佛不制戒云讥嫌波逸提。报言。我不嫌是骂耳。故有第二结戒也。此是性罪。由谤讟事瞋恨烦恼。制斯学处。乃初篇妄根本种类。

释义 律云。若面讥嫌。齐眼见不闻处。言有爱等。若背面骂。齐耳闻不见处。言有爱等。

结罪 是中犯者。若比丘嫌骂比丘。说而了了者。波逸提 不了了者。突吉罗 若上座教汝嫌骂。若受教嫌骂。突吉罗(其教者。例推亦难逃此罪)。

此戒具四缘。方成本罪。一有瞋恚心。二是僧所差人。三出言嫌骂。四说而了了。

兼制 比丘尼波逸提(同制同学)。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突吉罗。是为犯。

随开 不犯者。其人实有是事。恐后有悔恨。语令如法发露。或戏语。或梦中语。欲说此乃错说彼。及最初未制戒等。是为不犯。

会采 僧祗律云。嫌而不诃责者。得越毗尼罪。

诃责而不嫌者。得越毗尼罪 亦嫌亦诃责者。得波逸提罪 嫌非诃责者。持己器中食。比比座器中食。作如是言。平等不。是嫌而非诃责 诃责而非嫌者。但言有爱恚怖痴。不以所分得物相比也(亦嫌亦诃准此可知)。

善见律云。讥嫌被僧差人。波逸提 嫌余人。突吉罗。

摩得勒伽云。骂畜生。突吉罗。

此戒大乘同制。

第十四敷僧卧具不举戒

若比丘取僧绳床木床。若卧具坐褥。露地敷。若教人敷。舍去不自举。不教人举。波逸提。

缘起 佛在舍卫国给孤独园。时城中有长者饭僧。十七群比丘取僧坐具。在露地敷。而经行望食时到。时到已不收摄。便赴食。僧坐具即为风尘土坌。虫鸟啄坏。污秽不净。诸比丘讥嫌。白佛结戒。此是遮罪。因卧具事由轻慢心。制斯学处。

释义 文分二节。取僧绳床下明僧物僧用。若教敷下结成所犯。律云。众僧物为僧。属僧物者已舍与僧。为僧者。为僧作未舍与僧也。属僧者。已入僧已舍与僧。绳床者有五种。旋脚。直脚。曲脚入陛。无脚。木床有五种。亦如是。卧具者。或用坐。或用卧。褥者。是坐褥也。在露地(谓无覆盖。楝非屋内)。若自敷教人敷(敷谓安布也)。若去彼有旧住比丘。若摩摩帝。若经营人。当语言。我今付授汝。汝守护看(此谓教人举也。举者谓好收摄)。若都无人者。当举着屏处而去。若无屏处。自知此处必无有破坏。当安隐已。持粗者覆好者上。而去(此谓自举也)若即时得还。应去。若疾雨疾还。不坏坐具者。应往。若中雨中行。及得还者。应往。若少雨少行(少行谓徐徐行也)。及得还者。应去(毗尼母云。如来所以教诸比丘护敷具者。见五种过一不欲令。风吹。二不令日[暻-京+恭]。三不令天雨四不令尘土坌之。五不令虫鸟敷具上放不净)。

结罪 是中犯者。若不作方便而行。初出门。波逸提(本因露地敷具。今制约门者。是就彼时给孤独园祇桓太子所建之都门而言。其中宽广不无露地。可知如依此时论。但出僧伽蓝之大门为准)。若一足在外。一足在内。欲去而不去还悔。一切突吉罗 若二人共一床坐。下座应收而去。下座谓上座当收。而上座竟不收。下座犯波逸提。复以非威仪。突吉罗(此谓下座礼失尊𢍉。所以更加一非威仪罪)。上座谓下座当收。而下座不收。上座犯波逸提(此谓上座应教下座。既自不举。复不教举。纵是上座。亦结本罪)。若二人不前不后。俱不收。二俱波逸提 若余空绳床木床踞床。若几浴床。或卧具表里。若地敷。若取绳索毳。贮放露地。不收便去。突吉罗 若敷僧卧具。在露地不收而入房坐思惟。突吉罗(思惟乃习观坐禅也)。

此戒具四缘。方成本罪。一私用僧物。二敷于露地。三不收而去。四两脚出门。

兼制 比丘尼波逸提(同制同学)。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突吉罗。是为犯。

随开 不犯者。如上付授。乃至少雨少行得还者。诸余空床等。收已而去。若为力势所缚。若命梵二难不作。次第而去。若二人共坐。下座应收。若收已入房思惟。及最初未制戒等。是为不犯。

会采 善见律云。他人私物不举。突吉罗。

摩得勒伽云。自卧具不举。不使人举。突吉罗。

十诵律云。诸比丘食竟。有诸白衣。即坐僧卧具床上。应待白衣食竟。若有病者。不能久待应去。随见者应举 若失户钩户钥。无举处。若八难中。一一难起不举。不犯。

律摄云。若无苾刍。应告求寂。此若无者。嘱近施主。无施主者。应观四方。密藏户钥。方随意去。若忆而不举。得本罪 若忘念者。但得恶作罪 若路逢苾刍来者。应须指的告户钥处。有五种人。不堪嘱授。谓无惭愧。有仇隙。年衰老身。带病未圆人 若苾刍路中。许他举。来至寺内。初夜不举。乃至明相出。不损而举。得恶作罪 若损而举。得堕罪。

附考 律摄云。凡是僧伽所有衣服。不将余物。而衬替者。不合受用。是所替物。亦非疏破 若用僧敷具。有损坏者。不应默然舍不料理。有破穿处。应须缝补。若断坏者。应为连接。若不堪修补者。用充灯炷。或为拂帚。或斩和泥。用涂墙壁。或填孔隙。令施福增 门人弟子每于月八日十五日二十三日。月尽日应观师主卧具拂拭晒曝。若不为者。咸得恶作。若无门徒。自须料理 凡听法时。不应与苾刍尼及俗人求寂。同一毡席相近而坐。授学之人亦不同座。有难缘。非犯 无夏苾刍不应共三夏者同座而坐。一夏者不应与四夏者同座。二夏以去得共大三夏者同座 若白衣舍处所迮时。虽邬波䭾耶同座。非犯(邬波䭾耶。此翻亲教师。即和尚也)。于一床上听坐三人 不应一床二人同卧。有惭愧者。无犯 若在行途。得大帔中间。衣隔同卧。非犯 若有施主。以衣物布地。延请法众。愿为蹈者。或宝庄饰师子座上。以俗人衣敷设者。苾刍应生愍念。起无常想。蹈坐非犯。为令外道生信敬故 若施主借僧褥席应与。事了应令送归。有污应洗 若火烧寺。先出己衣钵。次出常住赀财令无力人一处看守(言无力人者。意在能守。不能持行也)。其火若灭。不应辄入大水漂。亦应准此。

此戒大乘同学。

第十五僧房不举卧具戒

若比丘于僧房中。敷僧卧具。若自敷。若教人敷。若坐若卧。去时不自举。不教人举。波逸提。

缘起 佛在舍卫国给孤独园。时有客比丘。语旧住比丘言。我在边僧房中。敷卧具宿。后异时不语旧比丘便去。僧卧具烂坏。虫咬色变。旧住者久不见。客比丘到房看之。见已讥嫌。白佛结戒。此是遮罪。由敷具事不敬烦恼。制斯学处。

释义 文分二节。于僧房中下明僧用僧物。体通四方。物局住处。去时下结成所犯。律云。僧物卧具付授护举如上。若无人付授。不畏失。当移床离壁。高支床脚。持枕褥卧具置里。以余卧具。覆上而去。若恐坏败。当收卧具毡褥枕举。置衣架上。竖床而去(前戒露地。此以僧房为异 十诵律云。房者或属众僧。或属一人极小。乃至容客比丘四威仪行住坐卧)。

结罪 是中犯者。不作如是方便而去。若出界外。波逸提 一脚在界外。一脚在界内。还悔而不去。一切突吉罗 若期去而不去。突吉罗。若即还二宿在界外。至第三宿明相未出。若不自往房中。不遣使语摩摩帝及知事人。言掌护此物者。波逸提。

此戒具三缘。方成本罪。一受用僧物。二去不自举复不语主。三两脚出界。

兼制 比丘尼波逸提(同制同学)。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突吉罗。是为犯。

随开 不犯者。作如上次第事去。若舍坏崩落火烧。若有难缘。第三宿明相出。不自往。不遣使语。及最初未制戒等。是为不犯。

会采 善见律云。内房敷僧卧具。若无篱障。去离一掷石外。还恶作(此以中人掷石处)。二掷石。还堕罪僧祗律云。若欲去时。房舍内当洒地令净。枕褥晒令燥语知。床褥人知 若在俗家宿。去时应示语。若草敷者。去时应问。此草欲安何处。随主人语安之。若主言但去。我自料理。应少敛一角而去。

根本律云。苾刍虽在俗舍。用草敷时。亦应舍去所卧之草。白施主知彼云。留即留。若违。得越法罪 此戒大乘同制。

第十六强夺止宿戒

若比丘知先比丘住处。后来强于中间。敷卧具止宿。念言。彼若嫌迮者。自当避我去。作如是因缘非余。非威仪。波逸提。

缘起 此戒有二制。佛在舍卫国祗园精舍。时六群比丘与十七群比丘。在拘萨罗国道路行。至无比丘住处村。十七群与六群言。汝是我等上座。应先求住处。我等当后求。六群报言。汝等自去。我不求住处。十七群即往求住处。自敷卧具止宿。六群知已。乃往语言。汝等起当以大小次第止。十七群不允。即强在座间敷卧具。十七群高声言。诸尊莫尔。众中有少欲比丘讥嫌。往白世尊。此初结戒也。于是诸比丘不知先住处。非先住处。后乃知是先住处。或有作波逸提忏者。或有畏慎者。佛言不知不犯。故复为僧。第二结戒也。此是性罪。由卧具事情生不忍。制斯学处。

释义 文分二节。知先比丘下恃尊强宿。作如是因缘下结成所犯。知者(或自了知。或他告知。显非不知)。先比丘住处者(谓彼比丘先已在中。安静止宿)。后来者(谓后至比丘。恃势弥为。故意放肆。于彼卧具中间。更重敷己卧具。纵身其上坐卧也)。律云。中间者。若头边。若脚边。若两胁边。卧具者。若草敷。若叶敷。乃至地敷卧具。念言等者(念言拣非口语。乃意内生不善之念。谓被迮苦所逼不乐。彼自当避我远去。何必加以言遣)。作如是因缘非余者(谓作如上强缘。令他自避。非为余事因缘也)。非威仪者(谓先止者未曾逊请。后来者必欲安宿。四仪紊乱。非僧所宜也)。

结罪 是中犯者。随转侧胁着床。波逸提。

此戒具三缘。方成本罪。一处先有人。二心存恼乱。三强敷具竟。

兼制 比丘尼波逸提(同制同学)。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突吉罗。是为犯。

随开 不犯者。先不知。若语已住。若宽广不相妨碍。若有亲旧人。教于中敷。若倒地。若病转侧堕上。若被系闭。若命难。若梵行难。及最初未制戒等。是为不犯。

会采 僧祗律云。若住处少。一比丘当一住间敷床褥。尼师坛覆上已。向和尚阿阇黎。或礼拜问讯。或受经去。后比丘来。却先尼师坛。自敷尼师坛。坐已作细声呗。先住比丘来见已。作是念。谁能断他法。即自持尼师坛去。是后比丘波逸提。坐禅病亦如是 若后来眠他床上。若是上座者。应语言。长老。不知世尊制戒耶。若眠比丘是下座者。应诃责。汝不善。不知戒相。汝不知世尊制戒。云何后来眠他床上 若比丘在他处经行者。见先比丘来。应当避去(他处者。谓先有他比丘。于此处经行。后来比丘亦经行此)。若比丘夜眠时。虽振动寱语。不作扰乱意。无罪。扰乱比丘。波逸提。

十诵律云。若能敷者。波逸提 不能敷者。突吉罗 若为恼他故。闭户开户。闭向开向(向谓窗牖也)。然火灭火。然灯灭灯。梵呗读经。说法问难。随他不喜事作。一一波逸提。

附考 律摄云。大小便室不依大小。在前至者。即应先入。便利既了。不应久住 洗足之处。须依长幼 僧伽器物。下至染器。在前用者。皆待事毕。不应依年大小。夺先用者。亦不应器中。安少染汁。作留滞心。废他所用 读诵经时。先来已坐。不应依大小令彼起避 僧伽剃刀既用已了。应复本处。不应停留。更备后须此等。不依行者。咸得恶罪 此戒大乘同学。

第十七牵他出房戒

若比丘瞋他比丘。不喜在僧房舍中。若自牵出。教他牵出。波逸提。

缘起 佛在祗桓精舍。六群及十七群行处同前。十七群入寺。扫洒房舍。敷卧具止宿已。六群知之。即往入房令起。随戒次坐。十七群报言。长老实是我等上座。然已先语。今不能起。六群强牵瞋不喜驱出房。佛为结戒。此是性罪。由卧具事瞋恼他人。制斯学处。

释义 瞋他等者(谓情怀不悦。于他不安。恶行所为故)。牵出者(根本律云。或言驱出。或以手牵。自作使人)。

结罪 是中犯者。若自牵。若教人牵。若牵多人出多户。多波逸提 若牵多人出一户。多波逸提 若牵一人出多户。多波逸提 若牵一人出一户。一波逸提。

若持他物出。若持物掷着户外。若闭他着户外。尽突吉罗。

此戒具三缘。方成本罪。一有瞋他心。二彼是无过比丘。三牵出户外。

兼制 比尼丘波逸提(同制同学)。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突吉罗。是为犯。

随开 不犯者。无瞋恨心次第出。若共宿二夜至三夜。遣未受戒人出。若破戒。破见。破威仪。若为所摈(谓僧已灭摈之)。若应摈(谓比丘所犯事。是应灭摈者。僧未与作灭摈羯磨也)。若有命难。梵行难。驱逐如此等人。及最初未制戒等。是为不犯。

会采 五分律云。若将其所不喜人。来共房住。欲令自出。若出若不出。皆突吉罗 牵比丘尼。及余三众出。突吉罗 若牵无惭愧人。若欲降伏弟子。而牵出者。不犯。

律摄云。若有苾刍。是斗诤者。戒见轨式。多有亏违。如此之人瞋而或出。若无善心。亦得恶作(瞋而或出者。乃现权折伏。而非实瞋故。无罪。无善心者。谓绝怜愍。不以折伏心故得罪)。若于非僧房处。曳出清净苾刍。得恶作罪 若破戒人大众应共驱出。若倚门。若抱柱。咸应斫去。并推出之事殄息。后所斫截处。僧应修补 若门徒等。冀其惩恶。牵出房时。无犯。然不应令出其住处。若无破戒罪。但难共语者。应为曳缰法。而折伏之(言曳缰法者。谓暂舍置。不与共语同事。如恶马难调。应合缰杙而舍弃之)。若于住处。龙蛇忽至。应弹指语曰。贤首汝应远去。勿恼苾刍。若告已不去。应持软物。而罥去之。勿以毛绳等系。勿令伤损。于草丛处。安详解放。待入穴已。然后舍去 若弃蚤虱等。应于故布帛上。观时冷热而安置之。此若无者。应安壁隙柱孔。任其自活。

僧祗律云。若骆驼牛马在塔寺中。畏污坏塔寺。驱出者。无罪。

此戒大乘同制。

第十八重阁坐脱脚床戒

若比丘若房若重阁上。脱脚绳床木床。若坐若卧。波逸提。

缘起 佛在舍卫国给孤独园。诸比丘在重阁上住。坐脱脚床。坐不安详。阁薄。床脚脱。堕下止宿比丘上。伤身血出。有惭愧比丘嫌责。佛为结戒。由卧具事及不慎威仪。制斯学处。

释义 律云。房者。若僧房。若私房。重阁者。立头不至者是。脱脚床者。脚入陛(谓脚入陛孔。不以楔坚故所脱脚 萨婆多论云。凡坐卧法。一切安详。若不审详者。必有所伤。兼坏威仪)。

结罪 是中犯者。若坐若卧。随胁着床。随转侧。波逸提 除脱脚已。若在独坐床。或一板床。或浴床。一切突吉罗。

此戒具四缘。方成本罪。一住阁板薄。二阁下有人。三床坏脱脚。四不安详坐卧。

兼制 比丘尼波逸提(同制同学)。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突吉罗。是为犯。

随开 不犯者。坐旋脚直脚曲脚无脚床。若重阁上有板覆。若反床坐。若脱去床脚坐。及最初未制戒等。是为不犯。

会采 僧祗律云。阁下无人坐。无犯。

此戒大成同学。

第十九虫水浇泥草戒

若比丘知水有虫。若自浇泥若草。若教人浇者。波逸提。

缘起 此戒有二制。佛在拘睒弥国。阐陀起大屋。以虫水和泥。教人和。诸居士见。以无慈心。害众生命。讥嫌。此初结戒也。时诸比丘有疑。不知有虫无虫。或有作波逸提忏。或有畏慎者。佛言不知不犯。复与第二结戒也。此是性罪。由用水事无慈悲烦恼。制斯学处。乃初篇杀根本种类。

释义 知者(或自察知。或他语知)。水者(谓河池井水。乃至浆等类)。虫者(五分律云。有虫水者。囊漉所得。肉眼所见)。浇者(漓也。亦是用水之异名。五分律云。用有内外。内用者饮食之属。外用者浇灌浣濯洗浴之属。此间为外用故。制其内用。如后所禁。此二用皆显于慈护有情之微细也)。

结罪 是中犯者。若知水有虫。用浇泥草。若以草。若土掷。有虫中者。波逸提 除水已。若有虫酪浆清酪浆。若渍麦浆。以浇泥若草。若教人浇者。波逸提 若以土若草。着如上有虫等浆中。若教人者。波逸提。

若虫水有虫水想。波逸提 虫水疑 无虫水有虫水想 无虫水疑。尽突吉罗。

此戒具三缘。方成本罪。一知水有虫。二作有虫想。三自教浇用。

兼制 比丘尼波逸提(同制同学)。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突吉罗。是为犯。

随开 不犯者。不知有虫。作无虫想。若虫大。以手触水令虫去。若漉水洒地。教人洒。及最初未制戒等。是为不犯。

会采 善见律云。自浇者。随息一一波逸提(息者止也)。若教他浇。随语语得波逸提。

根本律云。河池水处。多有虫鱼。苾刍杀心决去水。随有虫鱼命断之时。皆得堕罪 若不死者。皆得恶作 若于此水处堰之令断。于其下半。随虫命断。或时不死。得罪同前。

此戒大乘同制。

附考 僧祗律云。若比丘营作房舍须水。若河若池若井。漉取满器。看无虫。然后用。若故有虫。当重囊漉。谛观之。若故有虫。至三重。若故有虫。当别作井。如前谛观。若故有虫。当舍所营事。至余处去。虫生无常。或先无今有。或今有后无。是故比丘日日谛观。无虫便用。

萨婆多论云。杀生有三种。有贪毛角及皮肉而杀众生。有怨憎恚害而杀众生。有无所贪利。有无瞋害而杀众生。是名愚痴杀。此戒用有虫水。是谓愚痴杀众生。

第二十覆房过三节戒

若比丘作大房舍。户扉牕牖。及余庄饰具。指授覆苫。齐二三节。若过。波逸提。

缘起 佛在拘睒毗国美音园中。阐陀起大房。覆有余草。复更重第三。犹有余草。彼作念言。我不能常从檀越求索草。为更重覆不止。屋便摧破。诸居士见。共皆讥嫌。时有知足比丘。闻之白佛结戒。此是遮罪。由房舍事贪慢烦恼。制斯学处。

释义 文分二节。作大房下明其营造。若过下结成所犯。律云。大舍者。多用物(律摄云。大住处有二种。一形量大。二施物大。此据形大。有主为作)。及余庄饰者。刻镂彩画。覆者有二种。纵覆。横覆(按西国所造室宇尽观。板屋平头。壁泥石灰。覆以种系。或苫茅苫草及以板木。户牖。垣墙图画雕镂。种种奇制。严饰不一。今律云及余庄饰者。乃是总句也)。彼比丘指授二节覆已(节谓节度也)。第三节未竟。当去至不见不闻处。

结罪 是中犯者。若二节覆已。第三节未竟。不去至不见不闻处。第三节竟。波逸提 若舍闻处至见处。舍见处至闻处。一切突吉罗。

此戒具三缘。方成本罪。一作房广求。二贪造坚固。三过覆看竟。

兼制 比丘尼波逸提(同制同学)。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突吉罗。是为犯。

随开 不犯者。若水陆道断。贼难。恶兽难。水大涨。或为势力所持。若被系。若命难。梵行难。指授第二。至第三节未竟。不去至不见不闻处。及最初未制戒等。是为不犯。

会采 萨婆多论云。凡作房法有三。上中下覆房法。各自有限。若下房以中上房覆法者。以镇重故。兼顿成故。若用草覆。草草波逸提 若中房以上房覆法者。亦以镇重故。若用草覆。草草波逸提 若随上中下覆法者。以顿成故。房成已。一波逸提。若不顿垒墙成。无罪。

根本律云。若起墙时。是湿泥者。始从治地筑基。创起墙壁。应二三重。布其模墼。过者堕罪 若是熟砖。及以石木。或可施主欲得疾成。虽过重数。并皆无犯 (按本部与十诵。至第三节覆未竟舍去。无犯。余部至第四节。方成其罪。今如本部之制。余部但可通晓)。

此戒大乘同学。

第二十一自往教尼戒

若比丘僧不差教戒比丘尼者。波逸提。

缘起 佛在舍卫国给孤独园。大爱道比丘尼请佛。听诸比丘。与尼教戒说法。敕佛阿难随次差上座往。时次当般陀。然尊者所诵唯一偈。至往受尼礼请。说一偈已。即入第四禅。六群尼各相向调戏言。我先有此语。般陀比丘痴人。唯诵一偈。若来教我等说已更何所说。今者默然。果如所言。有诸阿罗汉比丘尼。闻尊者所说。皆大欢喜。如是三番说偈。三番入第四禅。尊者出定。观众尼心。或有喜者。或有不喜者。即升虚空。现诸神变说法而去。时六群比丘自往教戒。不说正法。但说一切世论。乃至笑儛跛行等。六群尼极大欢喜。罗汉尼以恭敬心故。默然无言。大爱道白佛。佛制僧中。差教授尼白二羯磨。于是六群比丘。即出界外。更互相差往。大爱道重白佛。佛制成就十法。然后得教授尼。一戒律具足。二多闻诵二部戒相。三决断无疑。四善能说法。五族姓出家。六颜貌端正。七尼众见便欢喜。八堪任与尼众说法。劝令欢喜。九不为佛出家而被法服犯重法。十满二十岁若过(二十岁即二十夏腊)。如此等。可与尼教戒。遂为结戒。此是遮罪。由尼事贪心希望。招世讥嫌。待缘烦恼。制斯学处。乃初篇淫根本种类 (按根本律云。具七法者。僧应差教授尼。一持戒。二多闻。三住耆宿位。四善都城语五不曾以身污尼。六于八他胜法。善能分别。七于八尊重法。善能解释)。

释义 律云。僧者一说戒一羯磨。差者僧中所差白二羯磨(此法于作持中明)。教授者。八不可违法。百腊比丘尼见初受戒比丘。当起迎逆问讯礼拜。请令坐(一)。不得骂比丘。不得诽谤言破戒破见破威仪(二)。不得举比丘罪作忆念作自言。不得遮他觅罪遮说戒自恣比丘尼。不得说比丘过失。比丘得说比丘尼过失(三)。已学于学式叉摩那。从众僧求受大戒(四)若犯僧残。应在二部僧中。半月行摩那埵(五)。于半月。当从僧中。求索教授人(六)。不应在无比丘处夏安居(七)。夏安居讫。当诣众僧中求三事。自恣见闻疑(八)。如此八事。应尊重恭敬赞叹。尽形寿不应违 (此八敬法。尼初求度。佛即先宣已。令半月请僧教诫。今大爱道复请者。为欲发起羯磨差往因缘故。然所教者。即此八不可违法也)。

结罪 是中犯者。若僧不差。或非教授日而往与说八不可违法。突吉罗 若僧差往。应克时到。尼亦克时迎。若克时不到。突吉罗 尼应出半由旬迎。供给所须。若不尔者。突吉罗 若僧不差而往。与说法者。波逸提。

此戒具三缘。方成本罪。一必贪心违制。二是教诫比丘尼。三两脚入门。

兼制 比丘尼突吉罗(同制别学)。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突吉罗。是为犯。

随开 不犯者。如上僧中差往克时而至。若诸难缘留阻。不容克时而至。及最初未制戒等。是为不犯。

会采 僧祗律云。教诫尼不得从日没至明相未出。不得深猥处。不得露现处。当在不深不露处。若讲堂若树下。不得十四日十五日。月一日二日三日。应从四日至十三日往教诫。不得教诫不和合尼众。到已应问尼僧和合不。若和合。应遣使呼来。若不得来者。应与教诫欲。不得偏教诫。不得长语教诫。

五分律云。若不差教诫尼。语语波逸提 教诫式叉摩那沙弥尼突吉罗 若僧不差为教授故。入尼住处。随入多少。步步波逸提 若一脚入门。突吉罗。除比丘尼病。

善见律云。若不说八敬。先说余法。突吉罗 若说八敬已。后说余法不犯。

十诵律云。比丘应诵尼戒。莫令忘失。何以故。诸女人喜忘。智慧散乱。我泥洹后。当从大僧问戒法 此戒大乘同学。必若观机。知有大益。不犯。然在末法尤宜慎重。

附考 萨婆多论问云。教诫教授有何差别。答曰。遮无利益。故名教诫。与有利益。故名教授。又教住正念。故名教诫。教住正知。故名教授。乃至令修世间善法。故名教诫。令修出世间善法。故名教授。以是差别。

第二十二教尼至暮戒

若比丘为僧差教授比丘尼。乃至日暮者。波逸提。

缘起 佛在舍卫国祗桓精舍。时难陀(萨婆多论云。此非佛弟难陀)为众僧所差。教授比丘尼。教已默然而住。大爱道重请。乃至三教。难陀好音声。听者乐闻。遂至日暮。尼出祗桓。入舍卫城。城门已闭。即依城堑中宿。晨旦在前入城。诸长者见已谤。为与比丘共宿。佛知为僧结戒。因讥嫌事。制斯学处。乃初篇淫根本种类。

释义 律云。彼比丘僧所差教授。比丘尼应乃至日未暮当还(此戒非为比丘往尼寺而制。所制者是比丘尼来僧寺暮归也。准前缘起。据后开中。可知)。

结罪 是中犯者。若教授至日暮者。波逸提 除教授。若受经。若诵经。若问。若以余事。乃至日暮。突吉罗 除比丘尼已。若为余妇女诵经。若受经。若问。若以余事至日暮。突吉罗。

若日暮日暮想。波逸提 日暮疑 日暮不日暮想 不日暮疑。尽突吉罗。

此戒具三缘。方成本罪。一必在僧寺教授比丘尼。二尼寺隔城。三时至日暮作日暮想。

兼制 比丘尼突吉罗(同制别学)。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突吉罗。是为犯。

随开 不犯者。若船济处说法。尼听。共贾客行夜说法。尼听。若至尼寺中说法。若说戒日。来请教授人值说法。便听。及最初未制戒等。是为不犯。

会采 律摄云。虽在时中。若诸尼众立而不坐。或复营务纷扰不息。或身有拘碍而为说法者。亦名非时 若施主本意。请法师通夜说法。或尼寺近对城门。或城门夜不关闭。或尼寺在城中。或尼众在白衣舍。此皆无犯 其教授尼人。一被差已。尽形寿教授。更不须差。

此戒大乘同学。

第二十三讥论教尼戒

若比丘语诸比丘作如是语。比丘为饮食故。教授比丘尼者。波逸提。

缘起 佛在舍卫国给孤独园。时比丘尼闻教授师来。半由旬迎。安处房舍。办饮食洗浴处。六群不为僧差。生嫉妒心。言诸比丘无有真实。但为饮食故教授尼。有少欲比丘。闻知嫌责六群。白佛结戒。由怀嫉心。制斯学处。

结罪 是中犯者。言诸比丘为饮食故教授比丘尼。为饮食故教诵经受经若问。说而了了。波逸提 不了了者。突吉罗。

此戒具四缘。方成本罪。一要有嫉妒心。二必教诫比丘尼。三妄语为饮食故。四说而了了。

兼制 比丘尼突吉罗(同制别学)。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突吉罗。是为犯。

随开 不犯者。其事实尔。为饮食供养故教授尼。为饮食故教诵经受经若问。若戏笑语。独处语。梦中语。欲说此乃说彼。及最初未制戒等。是为不犯会采 僧祗律云。若言为医药者。得越毗尼罪。

五分律云。若言为供养故教诫比丘尼及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突吉罗 若言比丘行十二头陀行。坐禅诵经。作诸功德。皆为供养利故。语语突吉罗。

此戒大乘同学。

第二十四与非亲里尼衣戒

若比丘与非亲里比丘尼衣。除贸易。波逸提。

缘起 此戒有三制。佛在舍卫国给孤独园城中。有一乞食比丘。威仪具足。时有比丘尼。见便生善心。数请此比丘。比丘不受请。异时祗桓众僧分衣物。此比丘持衣分出门。见彼比丘尼来。欲酬前请意。彼不受。即以衣与彼尼。辄便受之。此比丘数数向人说嫌责。有少欲惭愧比丘。闻知启白世尊。此初结戒也。后比丘不敢与亲里尼衣。佛言听与。第二结戒也。时二部僧共分衣。僧尼错取。白佛。佛言听贸易。此第三结戒也。因致讥嫌。制斯学处。乃初篇淫根本种类(须知僧尼衣分错者。为檀越云。此是比丘衣。此是比丘尼衣。然衣本无二式。若式有二。则不听贸易披着。今讹传云。僧衣边缝向外。尼衣边缝向内。诸部律制并无斯说)。

释义 律云。亲里者如上。衣者有十种如上。贸易者(共相换易)。以衣易衣。乃至以非衣易衣。针贸刀。若缕线。下至药草一片。

结罪 是中犯者。与非亲里尼衣。波逸提。

此戒具三缘。方成本罪。一必是无过非亲里尼。二物非贸易及余因缘。三衣财应量。

兼制 比丘尼突吉罗(同制别学)。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突吉罗。是为犯。

随开 不犯者。与亲里共相贸易。与塔与佛与僧。及最初未制戒等。是为不犯。

会采 萨婆多论云。若与应量衣。波逸提 与不应量衣物等。突吉罗。

五分律云。若与破戒邪见亲里比丘尼衣。突吉罗 与非亲里余二女众衣。突吉罗 若为料理功业事。若为善说经法。若为多诵经戒与衣。皆不犯根本律云。若见遭难无衣服者与之。或受戒施。无犯。

此戒大乘同学。然在末法。应须审慎。

第二十五与非亲尼作衣戒

若比丘与非亲里比丘尼作衣者。波逸提。

缘起 此戒有二制。佛在舍卫国祗桓精舍。时有比丘尼。欲作僧伽黎。持至寺中。迦留陀夷善知作衣法。即与裁缝之。作男女行欲像。尼来即襞衣。授与之语言。此衣不得妄解披看。亦莫示人。若白时到(谓檀越请僧白时到赴供也)。着此衣在尼僧后行。尼如其教。诸居士见。拍手高声大笑。大爱道问知其故。遂白诸比丘。诸比丘转白世尊。此初结戒也。时诸比丘畏慎不敢与亲里比丘尼作衣。佛听。此第二结戒也。因致讥嫌。制斯学处。

释义 律云。亲里如上。衣有十种如上(律摄云。作衣者谓割刺浣染)。

结罪 是中犯者。与非亲里比丘尼作衣。随刀截多少。波逸提 随一缝一针。波逸提 若复披看牵挽熨治以手摩扪。若捉角头挽方正。若安帖。若缘。若索线。若续线。一切突吉罗。

此戒具三缘。方成本罪。一尼非亲里。二心欲戏弄。三自手作衣。

兼制 比丘尼突吉罗(同制别学)。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突吉罗。是为犯。

随开 不犯者。若与亲里比丘尼作。若为塔。若借着浣染治还主。及最初未制戒等。是为不犯。

会采 五分律云。取衣时突吉罗。

萨婆多论云。若尼遣使持衣财来与作衣。突吉罗 若使人与作。突吉罗 若与作不应量衣。突吉罗 若浣。随一一事。突吉罗。

此戒大乘同学。

第二十六与尼屏坐戒

若比丘与比丘尼在屏处坐者。波逸提。

缘起 佛在舍卫国祗桓精舍。迦留陀夷颜貌端正。偷兰难陀比丘尼亦尔。彼此皆有欲意。时迦留陀夷清旦至偷兰难陀所。在门外。共一处坐。诸居士见。咸共嫌之。有知足惭愧比丘。闻已白佛结戒。因招讥嫌。制斯学处。乃初篇淫根本种类。

释义 律云。一处者。一是比丘。一是比丘尼。屏处者。见屏处。闻屏处。见屏覆者。若尘若雾。若黑暗中。不相见。闻屏覆者。乃至常语不闻声处是。

结罪 是中犯者。若比丘独在屏处。与比丘尼坐者。波逸提 若盲而不聋。聋而不盲。突吉罗 立住者。突吉罗。

此戒具三缘。方成本罪。一是屏处。二唯一尼。三身同坐。

兼制 比丘尼突吉罗(同制别学)。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突吉罗。是为犯。

随开 不犯者。若比丘有伴。若有智人(智人谓在家知善恶语之男子也)。若行过卒倒地。或病转倒。或为势所持系闭。若命难。梵行难。及最初未制戒等。是为不犯。

会采 五分律云。与余二女众屏处坐者。亦波逸提。

萨婆多论云。经行已还坐。波逸提 随起还坐。随得尔所波逸提。

律摄云。此言坐者。据起犯缘。设余威仪。亦皆同犯此戒大乘同学。

第二十七与尼同行戒

若比丘与比丘尼期同一道行。从一村乃至一村。除异时。波逸提。异时者。与估客行。若疑畏怖时。是谓异时。

缘起 此戒有三制。佛在舍卫国给孤独园。六群比丘与六群尼。在拘萨罗人间游行。诸居士见皆讥嫌。此初结戒也。时诸比丘不先与尼共期。卒道路相遇。畏慎不敢共行。佛言不共期。不犯。故加期同一道行。此第二结戒也。时有僧尼二众。俱欲至毗舍离国。以比丘不敢同行。诸尼在后。为贼所劫。因是复开异时。故有第三结戒也。此是遮罪。由讥嫌故。制斯学处。乃初篇淫根本种类。

释义 文分二节。与比丘尼下明其所犯。异时下明其随开。律云。期者。言共去至某村某城某国。道者。村间有分齐行处(言同一道行显非异路也)。异时者(谓在难缘有商客同行不犯)。疑者。疑有贼盗劫处。畏怖者。有贼劫盗(十诵律云。疑有二种。一疑失衣钵。二疑失粮食。尼之衣食。比丘应取持去。至安隐处。应还与言。姊妹汝等随意。不得共行)。

结罪 是中犯者。若与尼期同一道行。乃至村间分齐处。随众多少界多少。一一波逸提 非村若空地行。乃至十里。波逸提 若减一村减十里。突吉罗 若多村同一界行。突吉罗 方便欲去共期庄严。一切突吉罗。

此戒具三缘。方成本罪。一有心共期。二躬同道行。三村里越制。

兼制 比丘尼突吉罗(同制别学)。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突吉罗。是为犯。

随开 不犯者。不共期大伴行。若为力势者所持。若命难。若梵行难。及最初未制戒等。是为不犯。

会采 僧祗律云。若共随车伴行。止息。发去时唤尼。来勿使不及伴。波逸提 若言去去。勿使失伴。无罪 乃至问路檀越家亦尔。

萨婆多论云。不期而偶共同道。当使相去。语言。不闻声处。若相闻已还。突吉罗 若尼与比丘期。比丘不许。若比丘与尼期。尼不许。若相闻语声。突吉罗 若与式叉摩那沙弥尼议共道行。同尼也 此戒大乘同学。

附考 律摄云。凡苾刍苾刍尼将行之时。预先一日。应白和尚阿阇黎。我今有事。诣彼村坊。听不(坊者邑里之名)。随师。不应违逆。若无二师。应白上座。所有卧具嘱他守护 苾刍有仇隙者。不应共行。若有因缘。须共行时。应忏摩已同去 凡涉路时。应为法语。勿出恶言。或为圣默然。勿令心散乱 若至天神祠庙诵伽陀(旧云偈也)。弹指而进 苾刍不应供养天神。若路次止息处。或泉池取水之处。皆诵伽陀。其止宿处应诵三启。汲水绳索。亦应持行 若有机缘。与尼同行。尼食。苾刍应持。食时更相授与 有病苾刍共舁去。若人少者。尼亦助舁。若至村落。为觅医药。若乞食时。令人看物。持食来与。若尼有病。准此应知。

第二十八与尼同船戒

若比丘与比丘尼共期同乘一船。上水下水。除直渡者。波逸提。

缘起 此戒有三制。佛在舍卫国祗桓精舍。六群比丘与六群尼。共乘船上水下水。诸居士见皆讥嫌。此初结戒也。于是诸比丘不期而尼来。畏慎。佛言不期无犯。此第二结戒也。复有众比丘及尼。欲同渡恒水。从此岸至彼岸。比丘不允同船先渡。尼众在后。天大暴雨。江水泛涨。船到彼岸未还间。日已暮。尼众即在岸边止宿。为贼劫夺。因开除直渡不犯。故有第三结戒也。此是遮罪。讥过同前。制斯学处。乃初篇淫根本种类。

结罪 是中犯者。若期同上水下水入船。波逸提 若一脚在船上。一脚在地。若方便欲入而不入若共期庄严。一切突吉罗。

此戒具三缘。方成本罪。一有心期行。二身已入船。三顺水上下。

兼制 比丘尼突吉罗(同制别学)。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突吉罗。是为犯。

随开 不犯者。不共期若直渡彼岸。若入船。船师失济。上水下水。或为力势持缚。或命难。梵行难。及最初未制戒等。是为不犯。

会采 萨婆多论云。与式叉摩那沙弥尼。共期载船。同尼犯也 尼与比丘议载船。突吉罗。

根本律云。若篙棹柁析随流而去。或避滩碛。或柁师不用其语。此皆无犯。

此戒大乘同学。

第二十九尼赞得食戒

若比丘知比丘尼赞叹教化因缘得食食。除檀越先有意者。波逸提。

缘起 此戒有三制。佛在舍卫国给孤独园城中。有一居士。请舍利弗目犍连食。于夜办具。种种美食。晨旦露地敷众多好坐具。偷兰难陀比丘尼先至其家。毁谤二尊者。是下贱人。赞调达等五人。是龙中之龙。言语之顷。二尊者至。偷兰难陀见已。语居士言。龙中之龙已至。居士语比丘尼言。向者言下贱人。今云何言龙中之龙耶。自今已去。勿复来往我家。二尊者食竟。还白世尊。世尊呵责调达部党。汝等云何遣尼劝化得食。此初结戒也。时诸比丘不知有劝化无劝化。后乃知或作波逸提忏者。或有疑者。故开不知无犯。此第二结戒也。又罗阅城有大长者。是梨师达亲友。待梨师达至。供养众僧。后梨师达至城。有比丘尼。往语长者。因即设斋。梨师达恐犯戒。不受食故。更除檀越先有意者。此第三结戒也。因不敬事。制斯学处。乃初篇淫根本种类。

释义 文分二节。知比丘尼下明其所犯。除檀越先有意者明其随开。律云。教化者。阿练若乞食人。着粪扫衣。作余食法不食。一坐食一抟食。塳间露地坐。树下坐。常坐随坐。持三衣(此十二头陀行)。赞偈多闻。法师持律坐禅也(以如是过分赞美其德。令檀越生信敬心。希冀其惠施也)。食者从旦至中得食。

结罪 是中犯者。彼比丘知比丘尼教化得食食。咽咽波逸提 除此饭食已。教化得余衬体衣灯油涂足油。一切突吉罗。

知教化教化想。波逸提 教化疑 不教化教化想 不教化疑。尽突吉罗。

此戒具四缘。方成本罪。一知尼赞叹。二赞叹想。三自有贪心。四食已入咽。

兼制 比丘尼突吉罗(同制别学)。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突吉罗。是为犯。

随开 不犯者。若不知。若檀越先意。若教化无教化想。若比丘尼自作。若檀越令比丘尼经营。若不故教化而乞食与。及最初未制戒等。是为不犯。

会采 五分律云。以余四众赞叹因缘得食食。突吉罗(余四众除比丘尼是)。

萨婆多论云。若不曲赞功德。但说布施沙门福德甚大。食者无罪。

僧祗律云。若有如是赞叹食。当展转贸易。不得舍食而去。若比座垢秽不净。不喜与贸者。当作是念。此钵中食。是某甲比丘许我当食(此谓自具惭愧不退信心故开)此戒大乘同制。是邪命自活。

第三十妇女同行戒

若比丘与妇女共期同一道行。乃至村间。波逸提。

缘起 此戒有二制。佛在舍卫国祗桓精舍。有毗舍离女。嫁与舍卫国人。后与姑共诤。还诣本国。时阿那律从舍卫。至毗舍离。彼妇女欲随行。尊者许之。夫主追至。谤打尊者几死。尊者下道。在一静处。结跏趺坐。入火光三昧。夫主待其出定。礼拜忏悔。尊者为说法而去。还告众僧。众僧白佛。此初结戒也。时诸比丘不共期。道路相遇。有畏慎不敢共行。佛知开听。故有期同一道行之语。此第二结戒也。由道行事讥谤烦恼。制新学处。乃初篇淫根本种类。

结罪 是中犯相轻重及不犯等。与尼同行戒无别。此唯以白衣妇女为异。故不重释。

此戒具三缘。方成本罪。一有心期约。二自身同行。三限满村里。

兼制 比丘尼突吉罗(同制别学)。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突吉罗。是为犯。

会采 根本律云。若他遗女人引道。或迷于道路女人为指授。无犯。

此戒大乘同学。

毗尼止持会集卷第九

音义

一座食

谓比丘受头陀法者。不数数食。及小食等。唯受一坐食法。于一坐中。食令满足。更无坐食。设未满足。有因缘起者。亦无更坐食。故名一坐食。

十七群比丘

时罗阅城中有十七群童子。共为亲友。最大者年十七。最小者年十二。最富者八十百千。最贫者八十千。有一童子。名优婆离。此翻上首。最为大者。时诸童子要共出家。即往僧伽蓝中。求为见度。诸比丘即度令出家。与授具足。多习嬉戏。少学禅诵。唯优婆离童子先断烦恼。证阿罗汉果。此非持律优婆离尊者。

音捉。鸟食物也。

音辔。裙属。又衣帔也。

音义。睡语也。

音呈。止也戒也。

音燕。壅水也。

音吉。土墼未烧砖坯也。

般陀

或云槃陀伽。或云周罗般陀。具云周利槃陀伽。此云小路边生。又翻继道。以其兄生路边。弟生继于道边。故名继从。其兄后来出家。不久即得阿罗汉。其弟后厌俗。是兄出家。兄教一偈。四月不得。忘前失后。兄自念言。此人于佛法无缘。当遣还家。即牵袈裟。驱令出门。门外啼哭。不欲还家。佛以天眼。观见般陀应可度缘。往至其所。问知安慰其心。即以少许白氎与般陀。捉此向日而曝。当作如是念。取垢取垢。世尊教已。入聚受请。时临日中。观般陀将得道果。即说偈言。入寂者欢喜。见法得安乐。世无瞋最乐。不害于众生。世间无欲乐。出离于爱乐。若调伏我慢。是为第一乐。般陀遥闻此偈。即得阿罗汉果。此据善见律略录。彼教授尼即此一偈。

萨婆多论云。尊者小路。于昔迦叶波佛法中。具足持彼佛三藏。由法悭垢覆蔽其心。曾不为他授文解义。及理废忘。由彼业故。今得如是极闇钝果。

大爱道比丘尼

增一阿含经云。我声闻中第一比丘尼久出家学。国王所敬。所谓大爱道瞿昙弥是。瞿昙是其姓也。

难陀

文句云。亦名放牛难陀。此翻善欢喜。亦翻欣喜。文句记云。从初慕道为名。欢喜中胜。故云善也。本是放牛之人。因问佛放牛十一事。知佛具一切智。出家获阿罗汉果。

根本律云。难铎迦尊者。佛遣彼为尼众说法教诫。时五百苾刍尼闻法。得阿罗汉果。

萨婆多论云。往昔惟卫佛出现于世。为众生说法。彼佛灭后。有王起牛头旃檀塔。种种庄严。此王有五百夫人。供养此塔。各发愿言。愿我等将来从此王边。而得解脱。尔时王者。今难陀是。尔时五百夫人者。今五百比丘尼是。以是本愿因缘故。应从难陀而得解脱。

音碧。襞折垒衣也。

熨治

尉音畏。谓以火申缯。从上而按下也。俗谓之火斗。是也。本作尉。今俗作熨。非。

音于。亦音预。对举也。

音迹。水渚有石者。

黎师达

此云仙授。亦云仙与。又云仙施。三义皆一。谓从仙人求得之子也。

火光三昧

即第四禅定。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