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卷之三百二十三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

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刑部户部三库事务世袭骑都尉军功加十九级随带加二级又加二级臣董诰内大臣户部尚书镶蓝旗满洲都统军功纪录五次寻常纪录十四次臣德瑛经筵讲官太子少保工部尚书纪录六次臣曹振镛等奉敕修

乾隆十三年戊辰。八月。戊戌。护理山东巡抚布政使唐绥祖、遵旨覆奏、常平仓谷动借粜存确数。并陈东省频年灾歉。叠蒙截漕协拨。较常平额谷倍多。所有连年出借现存米谷。可资常平补额。合计与雍正七年定额不亏。其现存以备今冬加赈。明春借粜之用。本年采买应暂停。得旨、所奏甚清楚。具见留心。余俟交议遵行。

○己亥。以翰林院侍读学士世臣、为通政使。内阁侍读卞塔海、为太常寺卿。

○庚子。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至观德殿、孝贤皇后梓宫前奠酒。

○上还宫。

○经略大学士公讷亲、川陕总督张广泗、奏、党坝一路。于闰七月二十三日。进攻康八达。烧耳碉一座。平房八间。枪毙贼番百余人。卡撒一路。因右梁双碉。屡攻未克。改攻喇底二道山梁。于闰七月二十七日夜。分左右二路发兵。讵料右梁与二道山梁相隔深沟峭壁。其左路稍低。已夺据碉卡数处。右路不能往上以断外援。统领之副将游击等。但至沟口而止。忽闻贼番数十人从山梁呐喊压下应援。三千余众。拥挤奔回。多有伤损。张广泗亲往督战。始将双碉下贼卡。及周围旁碉。于二十九日全克。当令将双碉环攻。讵左旁官兵所安堆卡不严。贼于三十日夜潜遁。奏入。谕曰、行兵最重纪律。若宽严不当。则无以一众心而鼓士气。今据奏进攻喇底二道山梁。统领之副将游击等员。但督至沟口而止。带兵之备弁。又复落后。忽闻贼番数十人呐喊应援。三千余众遂俱奔遁等语。凡为将弁。理当身先士卒。乃畏缩不前。转致落后。无怪士卒之不能摧锋陷阵。即从后督战。亦无见险而止。身驻沟口。但令士卒前进之理。又无怪其令之不从矣。即不能一以当十。亦何至以三千之众。不能敌贼番数十人。而至闻声远遁。自相蹂躏。此事实出情理之外。闻之殊为骇听。朕前旨谓办理不宜过严者。原指寻常督师攻剿而言。若胜败在呼吸之间。而将备不能用命。即重惩以徇。亦何足惜。今奏称统俟事竣。核其功罪。是又过于姑息矣。至双碉下石卡围困之贼。又以堆卡不密。致令脱逃。种种疎懈。不知纪律何在。论用兵之道。即经略讷亲总督张广泗、身临行阵。亦当亲督将弁。但以国体所关。不可冒险乘危。以持重为得体。若将弁人怀畏怯。大功何由而成军前大兵。现有四万。据奏其中土兵怯懦者多。即当简退其疲羸。而另补精壮。何得但取充数。至党坝一路。有焚碉歼贼之报。在诸路差为振作。而岳钟琪前奏兵势单弱。请调楚兵。朕已降旨令讷亲酌量。看此情形。更不容缓。经略膺调遣大权。似此应汰者既不即汰。应调者又不速调。而于数千里外。为此泛泛之空谈。此事将作何完局。况前后摺奏。皆称贼番仅数千人。乃我兵所到。路路皆能抵御。何我兵以四万之众。尚联络不严。致有疎漏。而二三千人。反能广为分布。观此、则数千人之语。似非确实。卿等在彼日久。岂彼中情事。竟不能得其虚实耶。川兵行山。是其所长。而一临矢石。辄复败遁。所长何在。前次摺到。虽未有捷音。而措置得宜。尚为惬意。深冀乘机奋勇。可奏肤功。今览奏、又失所望。将来此事。兵力何所倚仗。运筹作何调度。日复一日。师愈老而气愈怯。岂能久顿坚碉之下。坐待成功。卿等尚宜熟思。应作何筹办。如果无法可施。万难竣事。亦当据实奏闻。毋得含糊两可。以增朕西顾之忧。

○谕军机大臣等、朕前命大学士讷亲赴川经略。盖因新旧调兵。已至数万。张广泗料理日久。必有成谋。且命满大臣及侍卫等前往相助。经略至彼。不过资众力以督率。即可迅奏肤功。孰知大兵云集。竟为贼碉所阻。迁延数月。迄无成效。度其事体。要非一年半载所能扫穴犁庭者矣。而大学士以亲近重臣。亦无久驻于外之理。是以前次即将此旨传谕讷亲、令其于岁暮或明春回京。所以迟迟者。诚虑经略之名颇重。虚此往返。恐于颜面有关。故待以时日。或于此际有捷音之至。此亦无聊之思耳。今观讷亲等奏报军营情形。仍难摧锋前进且筹其局势。尤非年内所克竣事。况有讷亲在彼。张广泗转得有所推卸。置身事外。自不若仍如前谕。召还讷亲。然日内所以不即降旨者。意欲稍迟时日。或得一闻捷音。即讷亲还京。亦可藉以报命。庶为得体。乃军营情事。至今犹昔。讷亲即久驻师中。亦无旦夕可奏之绩。且伊身体平素虚弱。当此水土恶薄。风霜严寒之际。调卫一有失宜。关系国体不小。待至九月。若再无捷音。朕即当明降谕旨。召伊回阁办事矣。其经略印务。俟伊遵旨覆奏到日。另行酌定。著传谕知之。

○又谕、据大学士公讷亲等奏报、口外一带土司番夷地方。于闰七月初六七等日。地觉微动。各军营并无损伤。惟打箭炉城内。于初七日至次日止。共动七次。震塌碉房四间。墙壁倒塌者六户等语。地方有此等事。该抚等何以迟久不奏。可传谕班第、令其将地动轻重情形。并内地州县有无地动之处。及现在如何抚恤办理。即速查奏。其从前该抚何以不行奏报。一并查明奏闻。寻奏、查闰七月初六七两日。美诺、吉地、章谷、三处。或微震。或大震。并无倾损。惟打箭炉两日。共动七次。震塌碉房四间。倒墙壁六户。人畜无损。又明正司上八义地方。碉房摇倒七十二座。压死喇嘛一名。男妇四名口。俱经抚恤。内地州县。汉州、什邡、雅安、荣经、名山、天全、芦山、长宁、屏山、德阳、眉州、彭山、两日地微动一二三次不等。并无伤损。再八月十七日。炉城地微动一次。二十日省城成、华、两县。及新都、崇宁、新繁、灌县、双流、简州、崇庆、彭县、郫县、温江、德阳、眉州、彭山、丹棱、卭州、绵竹、罗江、等州县。地微动。并无倒塌房屋。是日口外逼近卡撒军营之泽尔角崇台站地震。道路间有塌损。又美诺是日地亦微震。九月初七日。新繁县地震即止。十四日、省城地微动。报闻。

○军机大臣等议覆、直隶马兰镇总兵布兰泰奏、马兰镇兵缺。派拨汉军只身壮丁。心悬两地。无益于事。请停止。专挑有家属者前往。其已派到之壮丁内。有余丁可补者。就近挑补。查汉军壮丁。间补绿营。原系惠养旗人。兵丁食粮本不论其有无家室。若概不挑往。殊非体恤。惟是该丁种种推托。应令该都统等严查。必实有事故者。该总兵方准给假。仍知会该旗查察。假满即令回营。至余丁拔补之处。应俟积有十缺。以三缺归该处余丁拣补。七缺仍补在京汉军。从之。

○户部议准、河东盐政庆恩疏请、本年额引十万道外。添给十四万道。从之。

○工部议准、直隶总督那苏图疏称、沧洲捷地汛引河挑竣。下尾应建裹头草坝一座。并接筑草工数十丈。从之。

○命大学士来保、兼管工部尚书事务。

○辛丑。上启銮恭谒泰陵。至卢沟桥。停跸。阅演炮。

○谕军机大臣等、昨据大学士讷亲覆奏郭万里一摺。内称、查郭万里情词。其以亲往招降为上策之故。因见贼酋连日遣人来营乞降。希冀乘机前往。可以幸功等语。又前次奏报、大金川逆酋频遣头人赴军营投诚。据称伊等百姓。咸愿归正求生。无如家口拘系。恐只身来投。妻子被害恳将土司头人一并招安等情。朕思彼处情形。若可允降。即应开诚布公。令其面缚请罪。因而允降。以了此局。亦可。若逆酋矫诈。不可轻信。则伊差来乞降之人。必系彼处头人。平素狡黠。为贼酋助逆之魁。若乘其诈降。即为擒获。正可剪其羽翼。以褫群丑之魄。若果能诱其出降。或于其赴营投顺乞命之际。就其谲计。即行扣留。亦制贼之一策。何以此等谋略。一无所闻乎。虽古有敌人往来通使。不斩行人。或以杀降为非义。此皆为与国而言。今莎罗奔、乃逆贼也。既为逆贼。则凡系党羽。于法则当诛。于情则不宥。岂可复纵之使还乎。可传谕大学士公讷亲等、令其详悉此意。随机办理。庶贼人之奸谋日绌。而丑类之诡诈者。亦得以渐次殄灭。再朕前降旨令大学士讷亲、酌量来京。将经略印、或交与傅尔丹。或即交与张广泗。令其奏到。再降谕旨。今又思讷亲独回。恐于差往颜面攸关。而在彼亦终无制胜之策。贼众守险。目下渐逼严寒。恐扫除巢穴。荡涤么么。又须俟之来岁。莫若令大学士讷亲、与傅尔丹、张广泗、三人同时入觐。于朕前将贼番情形。并剿除剪灭之良策。一一陈奏。候朕酌夺。其时降旨令讷亲留京。庶为得体。伊等起程时。著岳钟琪署理川陕总督印务。酌量留兵。随时防御。相机征剿以挫贼锋。朕意如此。可即传谕讷亲。彼意以为何如。速奏。

○又谕、据纪山奏称、有索拜处递与拉布敦清字文书。内中不知何事。问据投文之人云。准噶尔熬茶回巢途中作变。已行沿途备兵等语。此事前因索拜奏报。曾降旨黄廷桂、令其密行查察。如果悉知准夷犯顺。即令调兵豫备。并速行扣留贸易之人。不可疎漏。今此事虚实情形。索拜尚未确有奏报。而纪山所奏、又仅得之投文之人。且熬茶夷使。已报三月起程何尚于此时逗留途次。以有他变。此事大抵皆属子虚。不可凭信。但伊既豫备军需火药。又咨会邻省。恐益张扬可传谕黄廷桂、此事务须十分慎密其所云扣留贸易夷人。不但不可轻易举动。并不可丝毫稍有漏洩。令贸易夷人知有此事为妥。若实知其事无确据。则一切豫备之处。可即密令停止。毋使知觉。转启嫌隙。纪山摺一并抄寄。又传谕讷亲并班第知之。

○是日。驻跸黄新庄。

○壬寅。谕军机大臣等、从前大学士公讷亲覆奏、征剿金川。及将来办理瞻对事宜一摺。内称、督臣张广泗、已遣游击罗于朝、土目革松结等。诱班滚离伊巢穴。然后用计擒拏等语。经朕批示训饬。但既已遣该弁及土目等诱令离巢。此后如何行事。如何回覆之处。至今俱未奏到。可传谕张广泗、令其详悉奏闻。俟伊奏事之便带去。寻奏、班滚素信汪结。今已病故。罗于朝等焉能办理。徒令扰惑。业经调回。报闻。

○是日。驻跸半壁店。

○癸卯。遣官祭关帝庙。

○是日。驻跸秋澜村。

○甲辰。谕曰、安宁原系侍卫。在内行走。随侍有年。因其颇能向上。犹可造就。用为江苏布政使。上年江苏巡抚缺出。一时不得其人。是以令其署理。讵伊莅任以来。器小易盈。办理一切事务。俱未妥协。深负朕擢用之恩。已降旨令其来京。伊从前既系侍卫。著仍在侍卫上行走。

○谕军机大臣等、据索拜奏、郡王珠尔墨特那木札勒告称、遣往查看踪迹之宰桑等回报、至硕翁土库尔地方。分路寻查。并无准夷来往。止有往东北行走踪迹。或系截路唐古忒贼人。亦未可知等语。前经索拜具奏。朕即以此事可疑。伊等办理造次。令其作速磪查明晰。今果属虚无。索拜办理藏务。凡事宜斟酌情形。详慎妥协。始能安辑地方。今偶闻一语。并未确查。遽行整兵防备。并令番子移驻游牧。使准夷闻之。反生疑惑。冒昧张皇。至此已极。索拜曾经驻藏。因系熟悉彼处情形之人。准夷赴藏熬茶。令其前往协同料理。似此毫无主见。举动失措。实非朕所意料。著传旨严行申饬。现在藏地既无事端。所备兵丁。应即彻回。移驻番子。仍令回至原地。加意抚绥安慰。不得仍拘泥前奏。摇惑众心。并传谕郡王珠尔墨特那木札勒。朕念伊父颇罗鼐奋勉效力。施恩令其袭爵办事。想伊属下人。以伊年幼。甫袭王爵。未经更事。未必如伊父时尽心出力。此时正宜用心收服。旧日任事之人。协同助理。始于地方有益。即如此事。虽因卡上人等冒昧具报。亦由伊所遣人员。不能详细妥协所致。嗣后务宜效法伊父。约束人众。安辑地方。一切会同驻藏大臣等详慎办理。

○又谕、前据索拜奏报、硕翁土库尔守卡兵目。了见千余人行尘。恐系准噶尔夷人。现在密为防范等语。朕以夷人尚属恭顺。知其未必即生衅端。已降旨黄廷桂等、令其密行查察实在情形。勿轻举动。今索拜覆奏、果无其事。则其混行陈奏。殊属轻率。已降旨申饬。可传谕大学士公讷亲、及黄廷桂、前已有旨、令伊等不可轻信。其沿边密行防备。毋得张扬。今索拜所奏如此。则边庭豫备军需之处。应速行密饬停止。并不得稍露形迹。致开夷人疑窦。索拜摺并钞录寄去。所有应行知会之处。并传谕通行知之。此际若得确信。仍著速奏。寻讷亲奏、现经该郡王禀明、毫无实据。其解运军需赴藏之员。蒙经停止。报闻。黄廷桂奏、前密行防范。原无应用军需之处。今事已虚。贸易夷人。不必羁留。即令护送出口。得旨、贸易人已起程否。略为羁留之意。彼知觉否。据实速奏来。

○兵部议准、湖南巡抚杨锡绂奏称、马匹成群贩买。实易藏奸。内地各处。俱应防范。今各省营驿及民间贩有川黔之马。请申明例禁。至骒马一项。律所不禁。但恐漏税私售。应并敕查。从之。

○是日。驻跸梁格庄。翼日如之。

○乙巳。世宗宪皇帝忌辰。上谒泰陵。未至碑亭。即降舆恸哭。步入隆恩门。诣宝城前行礼。躬奠哀恸王以下文武大臣官员随行礼。

○谕、据舒辂奏称上江各属存贮节年未买粮价、及本年平粜银、二十七万余两一时不能采买。而频年存贮州县库中。将来恐不免于侵挪。现在筹酌。如仓额未足、与存价少者。俱令将价先行解贮该管府州之库。俟秋后领银酌量采买。其存价甚多。仓谷未充。一时不能买足者。分别酌留应买之数外。余价俱行提解司库等语。舒辂如此办理。较为妥协。朕前降旨各省仓谷。俱照康熙雍正年间旧额。其余皆停止采买则所存谷价银两。与其存留各州县以启侵挪之弊。不如令解藩库。以备临时动拨可传谕各省督抚将所有未买粮价、及平粜价银、可否照舒辂所奏、提解司库。将来各州县即有应用。再从司库请拨。亦为妥便。如康熙雍正年间旧额之内。应行买补者。其谷价仍存州县。以备酌量买补。若旧额之外。所余粮价银两。有必应需用之处。准其分别酌留。其余悉令解司。该督抚等就各省情形。悉心查办。仍遵前旨。一面将康熙雍正年间额数。及现年实存粜借等项数目。速行具奏。应否拨动之处。听军机大臣等会议。此旨已经逾月。各督抚多未奏到。甚属迟延。著传谕令其速行奏闻。

○又谕曰、舒辂奏称、安徽历年积欠、至六十余万两。现在清查。原奏自乾隆六年至十年止。嗣经详请督抚。将十一年积欠归并清查。务使民欠役侵。分查确切等语。舒辂办理此事。已有就绪。但纳敏为人、忠厚有余。恐不能独力清理。新授布政使李渭、已经赴任。钱粮乃其专责。可资佽助。著传谕纳敏李渭、令其协同实力清厘。凡官吏侵蚀、及顽户欠项。逐一彻底澄清。速行查办至现年钱粮。尤当设法催徵。使其勿至拖欠。现年既清。则以后不复更有积逋矣。

○丙午。谕、直隶庆云、盐山、二县。地瘠民贫。从前屡遇荒歉。经朕特沛恩膏。叠加赈恤。并减其税粮。凡属穷民。一体给以牛种。使之渐复元气。今届开徵之时。其无地贫户。若令输纳旧欠。情属可悯。所有乾隆九年、两县被灾案内、无地穷民借领未还高梁九千余石。俱著加恩豁免。以纾民力。该部即遵谕行。

○谕军机大臣等、据纪山奏称、准经略大学士公讷亲照会、以金川粮运。恐冬春雨雪。挽运艰难。须于十月以前。豫备明年四月兵粮等语。运筹军储。虽属有备无患之计。然此乃班第等之事。而经略大臣所重。则不在此。惟当鼓励戎行。指授方略。灭此朝食。使将士用命。军气奋扬。可以立奏肤功。方为胜算。乃于今岁即筹来岁之粮。豫定四月之期。远近传闻。共知今岁无奏凯之意。人心必因此懈怠。是于兴师攻剿之时。即先示以旷日持久之计。何以振作兵气。且贼人屡次抢劫此项兵粮。转运之时。途中保无疎失。屯积之所。又恐启彼觊觎。况今冬若或彻兵。将复运回乎。抑存之以资贼乎。倘被攘窃。更损国威。种种俱未筹及。运粮一事。或出于班第纪山之见。犹曰是其专责。若大学士讷亲、用兵一日。即向伊等责取一日之粮耳。其心惟应以克敌制胜。剪灭朝食为事。如此、则士卒知克期奏功事无稍假。自思奋勇争先。共殄群丑也。从前大学士讷亲、曾经奏称、与张广泗、班第、商办明岁三四月之粮。朕彼时即以为非计。欲降旨训谕。而批示烦冗。以致遗忘。今览纪山之奏。是讷亲已经咨会查办此事。未免用心太过。以致失宜。应令讷亲等另行妥酌具奏。昨朕降旨。如今岁不能成功。欲令讷亲同傅尔丹、张广泗、来京。令其商酌。若伊等覆到。朕准其同来。断无尚令大兵全驻之理。今冬必应彻罢顿无能之卒。惟择精锐或一二万人。著岳钟琪统领。相机防范。随时攻剿。俟朕与伊等筹画已定。再行调集大兵进剿。如此办理。则所省粮饷实多。又不至师老罢乏。何必拥数万之众。坐饱寒冬。无所事事乎。再、朕于军务机要。及贼境情形。每有询问讷亲之处。原欲其速行覆奏。知其要领。以便裁酌机宜。原非谓数千里行军。每事必待命而行。但事之应否可行。亦必奏明朕知。若惟接到一旨。即随意敷陈。或迟久不覆。何以慰朕之悬念。在讷亲或以朕传谕之事过多。伊每件覆奏。恐无暇更办他事。其实伊在军营。亦未见其所办者何事也。若能早奏肤功。则何须用朕许多絮语耶。可即传谕知之。寻奏、卡撒军营兵众。需粮浩繁。经由班拦空卡等处。山径陡险。粮运较难。运到之粮。仅供支给。必须趁十月前加倍趱运。且运粮大路。由明正木坪、瓦寺、沃日、小金川、杂谷等处。俱向化之土司。去贼境尚远。屯粮之卡撒党坝。俱重兵所在。贼不能觊觎。其正地、马奈、甲索等处。亦皆有兵驻劄。不致疏虞。军务岁内难以告竣。即冬间减兵。粮储仍不可缓。恳允办理。报闻。

○又谕、山西蒲州与陕西朝邑人民互争鸡心滩一案。前经巡抚准泰、会同陕抚陈宏谋、清查划界。绘图呈览。此巡抚与道员意见不合。各持一议。而图中所定界址。亦不甚清。准泰所奏、难以即为定论。托庸原议、未见其允协。部议已行令再查。可传谕阿里衮、令其会同陈宏谋将此案前后情节。悉心查勘。不得稍有偏枯。务须秉公办理。俾两省民人。永无争竞。以副朕息事宁人之意。

○是日。驻跸秋澜村。

○丁未。谕曰、班第现署四川巡抚。进剿大金川军营粮运事务紧要。著兆惠即速驰驿前往办理。班第所带钦差大臣关防。著交与兆惠。

○又谕曰、兆惠差往川省。介福著暂兼管户部侍郎事务。观保著署理刑部侍郎。

○又谕、陕省西安、同州、凤翔、乾州、上年秋收歉薄。今岁又复被旱灾。民食维艰。朕甚悯焉。著该抚陈宏谋查明。加恩赈恤。其需用米粮。虽于该省动拨仓储。犹恐不足。豫省与之邻近。泛舟甚便。其令河南巡抚硕色、将就近仓谷碾米五万石。拨运陕省。以备接济。该部遵谕速行。

○又谕、河南开、归、陈、汝、许、五府州所属之通许等二十八州县。有自乾隆七年以后、至十二年、民欠未完常漕社谷、共二十三万一千余石。例应于本年秋成后。本息并徵。但念此二十八州县。连年被灾民多艰窘。今岁虽幸获有收。而元气尚须培养。若将此项谷石。本息一时并徵。民力未免拮据。著将本谷于秋后按数徵收。其息谷加恩缓至次年带徵。以纾民力。该部即遵谕行。

○又谕、朕阅部覆纪山自请议处本内。有冒昧陈请进兵等语。殊为失议。夫纪山之革职治罪。原因其浮议运价。回护前非。所委属员。又多贻误军糈。派累侵冒。失于觉察。自应严加处分。非因其首请用兵之故也。我朝自定鼎以来。综理政务。乾纲独揽。从未有用兵大事。臣下得以专主者。即如在昔三藩潜蓄逆谋。其迹已露。举朝皆以为尾大难制。若下诏彻回。必贻后虑。我圣祖仁皇帝不为众论所惑。决于宸断。其后抗拒朝命。遂声罪致讨。剪除三孽。海宇敉宁。咸仰藉庙谟。禀承胜算。诸臣皆不能参与。近金酋煽动。乃边外小丑。不特非在藩大憝可比。并不得与准噶尔相较。但恃险负固。荼毒群番。不可不加惩创。虽缘纪山奏报。而用兵则出之自朕。若谓此举非是。亦朕之过耳。于纪山何与。此等军国重务。断无诿咎臣下之理。且国家安能保永无兵革之事。督抚重臣。封疆之内。凡有关系。正欲其力能肩任。若不知大义。误以纪山因请用兵而获罪。以为车戒。则将畏首畏尾。习为因循了事。贻误不小矣。现在纪山已经革职。此事不过注册。无足重轻。但该部措词非是。不可不明示朕意。俾共知之。

○又谕、据直隶总督那苏图奏称、该省常平仓谷。实贮、民借、二项。共谷三百三十万六千余石。以雍正十年定额计算。尚余谷一百一十五万一千一百余石。等语。朕思山东积歉之后。仓贮未免缺少。可将直省所余谷石。于直东两省邻近水次州县。拨运协济。或由海运协济之处。著总督那苏图、巡抚准泰、会商妥协办理具奏。

○经略大学士公讷亲、川陕总督张广泗奏、调彻甲索兵二千余名。并续调补额川兵二千余名俱已齐集卡撒。于初九日攻克普瞻左膀新碉水卡。双树石卡。及尾碉。杀贼数十。生擒九名。用大炮火球。轰焚单碉。贼弃碉奔窜。其双碉内贼众。及碉下石卡之贼。亦皆潜遁。左梁已经扫清。正拟合围色底。并卡撒双碉。贼已畏惧潜遁。随拨官兵驻守。大获全胜。现在筹攻巴朗寨。又党坝一路。据岳钟琪报、击死贼番。刈获践踏贼地麦豆圆根。得旨、汝等一奋勇而即夺碉。可知坐守一载。不早扫清左右山梁。皆有受其咎者耳。

○又奏覆、逆酋能久抗王师者。实地险异常。寸步皆山。下临深沟。冈阜皆有战碉。四顾瞭望。我兵攀援僻径。数日方到。贼一望而知。裹毡缒险之法。亦无所施。彼寡易守。我众难攻。不特分布需兵。即克一处。必须留兵驻守。非多兵不能有济。然进攻不可暂辍者。缘大金川侵虐邻封。窥犯炉地。诸土司皆讐恨逆酋。大兵声讨。皆恭顺效命。若一彻则复从迫胁结好。各土司见天朝力不能制。群起相附。诸番地尽险隘。势益滋蔓。且瓦寺、杂谷、明正司等处。皆近内地。窃恐不待数年。番民狡焉启衅。边患愈无已时。且何以震慑远塞。此大金川必不可不灭。而兵实不可不添也。拟于冬底。请加调精兵三万。于明岁四五月间到齐。山雪全消。分道并进。凡遇坚碉。力能克则取之。不能即围之。而前进直抵贼巢。不过三五月。必可成功。此臣等确有所见必不可已之举。所有贼巢粮食不继之处。缘屡据逃出并弋获番民所供。然实未确悉。至逆酋佯请投诚。经臣等晓谕并来归番民。赏赉安插。亦祗可藉离党羽。未能遽令溃散。得旨、另有旨谕。

○讷亲又奏覆、金酋原非必不可剿灭。而不敢谓即能奏功。总缘兵分力单。怯懦顿阻。今令臣还京。得将军情贼势详陈。少赎臣愆。至署理经略岳钟琪。颇有布置。能明纪律。但督提不睦。难以署理。张广泗现为统帅。名位尚称不若令傅尔丹署理。可以匡其不逮。臣恩隆任重。较傅尔丹呼应为灵。且于贼番及我兵情形。亦经稔悉。恳于命臣进京之旨内。将来岁仍令臣经略之处。一并颁发。至傅尔丹在营。凡一切防范。及派遣攻取。意见所及。必与臣及督臣详酌。岳钟琪惟以添兵为请。别无筹策。班第先经督兵攻击石城。后有攻扑木卡五座。现亦屡请增兵。乌尔登前在马奈夺贼四卡。调赴卡撒右梁。连克水碉、三层碉、双碉等处。萨音图前在甲索未久。调至卡撒。攻击双碉二座山梁。亦与乌尔登同办。以上腊岭卡撒所得碉卡。若非班第、乌尔登等筹画调度。则绿旗将弁。必不能如此措置。若非侍卫拜唐阿等临阵督战。退缩者击以刃背。败回者持械拦阻。则兵丁亦不能如此用力进攻。得旨、览。

○谕军机大臣等、朕览此次大学士公讷亲所奏、近日军情虽小有取胜。未足以言大捷。看来讷亲办理经略事务。其初至之时。根源即已错误。大抵先存意见。是以处置每有未当陈奏多未允协。即如朕前以侍卫等在军前未见出力。而岳钟琪。傅尔丹、班第等不发一谋。不建一策。降旨询问。傅尔丹等皆系大臣。岂不可自行覆奏。而必待讷亲代为陈词批阅之下。不知其为讷亲之说乎。抑傅尔丹等之言乎。朕明知所由大抵从前西北两路用兵。大臣等习气。惟争进摺奏。彼此倾轧。转置军务为缓图。其时讷亲已办理军机。亲见其事。以此为戒。故今不欲众人纷纷陈说。此亦不无所见。但不欲众人之争是非、是也。而不使之出力以集思广益、则不可也。又如伊前奏满兵不可任用。而此番临阵督战。使绿旗不敢退缩者。满兵也。尚欲用虚糜粮饷柔懦无能之绿旗。此又何说。朕前降旨令讷亲、凡有进止。当因时度势郑重筹办。又念伊气体素弱。令随时调卫。此欲其加意谨慎耳。伊未会朕意。遂坐守数月竟不知前进。迄无成功虽各兵懦怯成习。若讷亲于甫莅军营之际。申明军纪。使之壁垒一新。时则将士方惮其声威新调之兵。气方果锐乘此驱率雄师。直捣巢穴。或可早奏肤功。顾惟事稽迟。终无良策。但诿之以师徒怯弱。山谷岩峻。不则以兵少力单为词。不知坐筹愈久。兵气愈加柔靡。古名将不择兵而用。顾方略何如耳。即如此次攻克左梁。犹是颓惰之兵。一经讷亲亲临督师。何以较前独加奋勇。盖缘奉朕严旨后。统兵大臣。始加淬厉振作遂已小著功绩。若早知如此。何患大功不成乎。现在诸将未能努力功克。而争以添兵为请。讷亲亦共持此议。据云夺取战碉。即应分兵踞守。其数日减。夫夺无用之碉。而分有用之卒。甚属无谓。既得碉楼。自应亟毁。一以开通路径。一以永断贼窟。一以减省守兵。何计不出此。而得一碉。守一碉。据奏碉如林立。则千万之兵。亦不足守碉。既退复为贼有。是为贼守碉也。现今兵已四万。又请于来岁添兵三万。或意在彻其罢弱。易以精锐犹可。若顿欲添兵三万。岂有么么小丑。逞其螳臂。而用兵至六七万人之理。即云其地甚险。隘口甚多。攻剿之处不一。从前用十路进兵。今止三四路矣。如锐意攻取。即一路直前。已抵贼窟。逆酋授首。则群丑丧胆逃窜。即讷亲奏称、既克一碉。而其他守碉之贼。即弃碉潜逃。则知贼众亦甚怯懦。非实在凶悍可知。由此观之。即归并一路。亦无不可。如谓贼一夫守险。千夫莫当。则即添至数万。而统帅不能指示方略。以鼓励戎行。虽多何益。今据讷亲等奏报左膀山梁。已全行攻克。则进剿渐有制胜之机。若乘此穷幽凿险。所向克捷。正可望其一举成功。朕前欲于九月内降旨。令讷亲等还朝。面议进止。但目前大势如可速胜。而令伊等来京。恐止留岳钟琪一人控制。断不能慑服军情。且机势在呼吸之间。倘功欲垂成。一时中止。又非胜算。若冬月势必不能克捷。自应令讷亲、偕傅尔丹、张广泗、一同来京。彻罢软之兵卒。择精锐一二万人。暂令岳钟琪管领。俟明岁调集大兵。再为必克之举。著讷亲度于九月二十五前后、摺奏至京为约。将此次摺奏之后。攻取战碉若干。或仍照旧。其势今冬万不能成功之处。逐一据实陈明速奏。候朕再降谕旨。令伊等来京。至朕屡次传谕讷亲之处。覆奏未免拮据。今伊又称、接到上谕、令看塞楞额、盛安、治罪之旨。缘贼番碉卡正在克获。乘时前进。容续摺奏等语。观讷亲此奏。盖以朕询问之事过多。逐一登答。恐于办理军情有误耳。但伊初到军营。几及两月。朕原无一旨下问。后因功迟不成。一无措置。且伊所办之事。多未妥协。始降旨询问。若果能即时奏捷。又何俟朕之絮语也。可传谕讷亲、令其勿存意见。从长商榷。务使军势大振。得制胜之良策。以慰朕西顾之忧。再军前汉土官兵。已四万有余。而每处争战。不过数千。其余皆用之何处。而惟知仍请添兵。著将现在实数。因何不足之处。详悉查明具奏。

○又谕曰、彭树葵顺从总督塞楞额、于国制百日内剃头。朕特加恩宽免。前已有旨。将塞楞额拏解来京。并差侍卫鄂实等前赴湖广。拏治塞楞额之罪。今据彭树葵具摺奏谢。止知一已之幸邀宽免。为格外之恩施。而于塞楞额始终作何情状。现在侍卫等到楚。曾否将塞楞额拏解。及总督印务、伊已护理之处。竟未奏及。地方大吏。于此等事件。本当亟行陈奏。况彭树葵又此一案之人。何以漠不关心。罔知轻重。则所言痛自愧励者何在。著传谕申饬之。

○又谕、据那苏图奏、直隶各属常平仓谷。实贮三百三十余万石。若以雍正十年定额再加新设、新隶、各仓计算。尚余谷一百一十五万一千余石等语。东省被灾之后。仓贮应须足额。前据唐绥祖奏明、东省现存常平仓八十九万余石。又截漕拨协米四十二万余石。共一百余万石。其余虽暂停采办。若旧额已定。则固无庸筹补。若旧额不足。则将来尚须买补足额。直隶今岁丰收。在本省无需采买。若于邻近东省州县酌买运往。则以此之有余。补彼之不足。似属两便。但恐由直运东。脚价未免太费。然东省当积歉之后。急须筹贮。就令运费稍重。不出东省采买价值之内。尚可办理。若于就近水次之州县设法运往。更属妥协。朕已谕令那苏图会商酌办矣。可传谕准泰、唐绥祖、令其会筹妥酌具摺奏闻。

○又谕、高斌奏请于霜降后来京。朕已允准。其总河印务。据奏交与淮扬道王连璧护理。以道员而办总河之事。未免非体朕已著张师载赴河南、随高斌学习河务。即令起程。可传谕高斌、俟张师载到淮时。将总河印务交与张师载署理。高斌再行来京。

○是日、驻跸半壁店。

○戊申。遣官祭历代帝王庙。

○遣官祭都城隍之神。

○谕、仓场衙门。无甚繁务。有满侍郎一人。可以兼办。张师载著前往江南。随大学士高斌学习河务。

○谕军机大臣等、据大学士高斌奏称、八月初六日、豫省永城县地方。晚禾间有被淹之处。昨硕色又奏称、闰七月二十六日起。至八月初二日止。水长五六尺。堤工平稳。惟临河滩地。间被淹浸等语。所奏微有不同。可传谕大学士高斌、令其将奏报不同之处。查明覆奏。再豫省被淹处所。是否于河工有碍。时已深秋。何以尚有汛水长发。一并查明具奏寻奏、八月初六日。黄河秋汛。徐州城外水志。长至九尺二寸。毛城铺过水。减入洪沟河。其西岸子堰。漫水入三汊河以下。系豫省永城地方。晚豆荞麦。间被淹浸。至硕色所奏临河滩地。例不报灾。今已消退。又查闰七月以前。汛水未发。八月初旬时届秋分。偶然水长。均于河工无碍。得旨、览奏俱悉。

○以故广西太平府全茗土知州许述章子永莅袭职。

○是日、驻跸黄新庄。

○己酉。上奉皇太后还宫。

○诣寿皇殿行礼。

○至观德殿、孝贤皇后梓宫前奠酒。

○上还宫。

○谕曰、侍郎梅珏成、巡抚方观承、具奏、山东学政陈其凝、于生员樊显自刎一案。暧昧不明。非令该员到案。难成信谳等语。陈其凝著解任。该抚准泰、差员作速押赴浙江。质审明确。定拟具奏。

○庚戌。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停大臣自陈例。谕、朕令大臣自陈者。举可以自代之人。凡以拔茅茹显俊乂之意也。今吴同仁之嘱周学健。乃许以两干之数。朕不解焉。问之钱陈群。始知为两千之赇。夫考绩黜陟。岂可为苞苴之门。岂朕若渴之诚。尚未喻于二三大臣耶。朕甚恧焉。其罢之。

○谕曰、原任总兵任举、奋勇捐躯。死于王事。朕已加恩优恤。赠衔祠祀。荫袭其子。今闻其弟任凤、现任广东督标守备。著该部行文调取来京。带领引见。

○谕军机大臣等、据护理山西巡抚布政使李敏第奏报、晋省各属秋成情形。内称蒲州府属之永济、临晋、虞乡、猗氏、四县。及解州。均于闰七月内。得有大雨。田禾耔粒充实。惟永济一邑。沿河滩地被淹。秋禾有伤。大同、怀仁、应州、崞县、雨中带雹。伤损秋禾。轻重不等。又一摺内称、太原、阳曲、凤台、五寨、马邑、阳高、被有水旱。灾地无多。解州被旱稍轻。永、临、虞、猗、四县。上年秋禾、与今夏麦秋、俱属歉薄。现今秋禾。又复被旱等语。合观两摺所奏。既称永、临、虞、猗、四邑。得雨之后。田禾耔粒充实。又称现今秋禾被旱。其余各属水旱。暨筹办之处。类皆参差。总未明晰。可传谕阿里衮、将晋省今岁被有水旱。实系几处。是否成灾。有无尚须赈恤。秋收分数。通省合计实有几分。查明分晰。具摺奏闻至李敏第又称、阳高县于七月间少缺雨泽。即有刁民张选、擅写传帖纠众赴县具呈告灾。经该县拏获讯究等语。此案情节虽轻。若不认真办理。渐至相习成风。必有仍如万泉安邑之事者。从前阿里衮奏称、晋省民风。尚属淳朴。伊于前任内。曾有奸民逞刁数事。皆从宽完结。是以当时无所顾忌。而至今刚悍滋事之习。究未尽除。地方官于此等案件发觉之时即应速为查办。固不可株连扰累。亦不可稍存姑息。以致酿成大案。此防微杜渐之道。不可不豫为加意者。张选一案。应行严究定拟。以遏刁风。毋得稍为宽纵。寻奏、本年六七闰七等月。晋省各属被雹者。有榆次、乐平、浮山、潞城、凤台、阳城、高平、五寨、马邑、大同、怀仁、应州、崞县、被水者。有太原、岳阳、万泉、五台、被旱者。有临晋、虞乡、猗氏、阳高、解州、其被水兼被雹。则有阳曲。被旱兼被水被雹。则有永济。内除被雹之榆次、乐平、浮山、潞城、阳城、高平、岳阳、五台、万泉、并阳曲、永济、被雹处所、勘不成灾外。其马邑、大同、怀仁、应州、崞县、亦被伤甚轻。毋庸赈恤。应将本年额徵暂缓。并来春酌借耔种口粮。至凤台、五寨、阳曲、太原、永济、临晋、虞乡、猗氏、阳高、解州等十州县被灾。俟勘明分别赈恤。再永、临、虞、猗、四邑先皆被旱。嗣于闰七月得有大雨。在得雨偏多及原有井水浇灌之地。尚有收获。其余被旱甚者。均属成灾。统计被灾各属。凤台、五寨、阳曲、太原、永济、被雹被水之处均系一隅。惟永济被旱处所。及临晋、虞乡、猗氏、阳高、解州、被旱地亩较广。内以临晋为最重。猗氏次之。永济、虞乡、解州、又次之。阳高为轻。至通省秋禾收成。除灾地外。潞安、朔平、泽州、三府。沁、忻、二州。约计八分以上。太原、汾州、二府。辽、平、代、保、隰、五州。并蒲州府属未被旱之万泉、荣河、二县约计七分以上。大同一府。绛、吉、二州。并解州所属。约计六七分以上。其平阳、宁武、二府。尚未报齐。就报到属邑而计。亦约有七分以上。得旨、如此。则通省情形。究属如何。李敏第固未分晰。此奏亦欠明通。

○辛亥。谕曰、江西巡抚开泰、于周学健原籍、查出伊弟周学伋书札内。有请托自陈荐举、许谢两千之札。朕命大臣唤问周学健。乃供有属员馈送之事。及将原札令其细阅。始供系丁忧兖沂曹道吴同仁所致。周学伋亦供认确凿。周学健如果洁清自好。人何敢以私相干。又何敢直以贿赂相许。观此则伊平日操守不可复问。并不止吴同仁一案矣。向谓周学健为人。其病在性情卞急。刚愎自用。实不料其不励名检。竟至于簠簋不饬。盖夤缘请托之事。世俗容所不免。然至明目张胆。纳以苞苴。许以成数。则犯法干纪。国宪之所不宥。大臣中岂宜有此。由周学健而推之。朕固不忍逆料朝列人人皆然。亦安能竟保其人人必无是事耶。朕临御以来。事事推心置腹。以至诚接待臣工。而尚有不能感动如周学健其人者。则十余年来为人所欺。当不知凡几。然行险侥幸之徒。究必自行败露。又焉能逃朕洞鉴耶。即如吴同仁前因母病。不候代而归。为抚臣所劾。朕以其至情迫切。宽免处分。在当时沽取孝名。似为得计。而今乃由干请败露。其札内有与完颜伟不合之语。则是彼之速去。乃欲避完颜伟耳。若令完颜伟待之稍优。伊必又钻营在任守制矣。昔人谓临下戒于过察。又谓宁受百人欺。不可使好贤之心稍替。夫子又曰。不逆诈。不亿不信。抑亦先觉。夫万几待理。而甘受人欺。弊将百出。是何可尝试者。况乾纲独断。乃本朝家法。自皇祖皇考以来。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无旁假。即左右亲信大臣。亦未有能荣辱人。能生死人者。盖与其权移于下。而作福作威。肆行无忌。何若操之自上。而当宽而宽当严而严。此朕所恪守前规。不敢稍懈者。即如安宁之署苏抚。朕心烛其办事未妥。特旨罢斥。并非人言所致。今开泰办理周学伋书札一事。自其职分当然。而外人必有议其过刻者。然亦不能因此而设计陷害。就令开泰日后。别干谴责。亦必系伊罪由自致。治以应得。岂他人所能倾轧耶。朕尝谓用人听言。其似是而非者。未易悉数。如陈其凝于乾隆二年、即有二欲宜克。三私宜省之奏。朕深为嘉奖。宣付史馆。选入本朝奏议。及伊任浙江学政。有生员樊显自刎之案。为其父所告发。现在解任质审。夫以学政而酿成此暧昧骇听之事。是不能自检其身。而务责难于君。可见欺世之流。不过摭拾陈言。以博美名。而不能直指利弊。弹奏贪黩。于国计民生。有何裨补。审尔、则载籍之格言具在。朕宁不能开卷自得。而待诸臣剿习陈奏耶。又如雅尔哈善、曾有关税请差旗员之请。又有以宽减关税为言者。宽税岂非美名。不知减税而商民果实受宽减之利。国家何靳此数十万金之税课。以加惠行旅。朕令各关永免米豆之税。此可谓之利在民也。又轮免天下钱粮亿万。正供尚所不惜。而顾惜此区区者乎。独是应徵之项。置而不察。则大不可。盖各关积习。牢不可破。徒饱津吏之溪壑。于商民毫无利益。其徵税由地方官管理。乃皇考时钦定之善政。所当遵守。而必以改此为筹旗人之生计。是特为为监督者开渔利之门耳。或又谓宽监督一分。监督亦必宽商民一分。不知自好之士。无待留余。自无染指。若贪夫徇财。侵肥于上。又必渔取于下。若因已有余地。知足自止。则当洁清自爱。宜莫如安宁。而尚有谓其管理关务。多不清楚者。可见似是而非之论。初未深悉物情。切中事理。不足为集思广益之助。倘诸臣果能抒竭悃忱。敷陈召对。据实秉公。贤否无淆。是非悉当。岂非朕所深愿。朕又何乐而不深加采纳。乃如周学健、陈其凝辈、既决裂而为衣冠之玷。其旅进旅退。如归宣光、王会汾、陈德华者流。召对咨询。漫无献替。议者必曰既知其尸禄。何不去之而更用贤者。不知人材难得。去之将不胜其去。而又有议视如弁髦者矣。此用人之难也。科道职司纠劾。亦未能有先事举发。使班行震悚者。尚得谓朕之稀于召见九卿。抑拒谏而不开言路耶。今因周学健之事。所关于臣节官箴者甚钜。盖浮议则摇唇鼓舌。律已则言是行违。博名则假公济私。此朕临莅久而所阅历者如是。用宣谕中外诸臣。俾共知警惕。思自励焉。

○军机大臣等奏、前因各台站有被窃牲畜之事。屡经传谕扎萨克等加意严缉。乃因循废弛。并不约束所属。现据军台总管辉色报称、二十三台复有窃马匪贼。兵丁追赶。转恃强夺去衣服马匹。不法已极。应行令额驸策凌、饬交二十三台附近扎萨克等。严查务获治罪。此后作何巡查。清除贼盗。及将该扎萨克等定以处分详议具奏。并令理藩院通谕军台附近居住之扎萨克等。各将所属严行约束。毋得为匪生事。从之。

○命翰林院侍讲学士李因培、提督山东学政。

○调江西南赣镇总兵岳钟璜、为云南开化镇总兵。以直隶张家口副将任澍、为江西南赣镇总兵。

○是月。漕运总督宗室蕴著奏、江南兴武卫守备罗世斌、推升游击。查该卫管辖九帮。船多丁疲。拣选调补。人地未宜。恳将罗世斌以升衔留任。得旨、卫守备岂有升衔留任之理。不准行。

○大学士管理江南河道总督事高斌奏覆、查马庄集、曹家店、二处上游。正当沂河自庐口分出徐塘口由东入运。并微山湖自荆山桥出彭河口由西入运之处。每汛水长发。三河会流南下。利在径直顺趋。若节节建闸拦水。不能畅注。有碍节宣。所有马庄、曹店、二闸。应停修建。至水小时。须筹蓄水济运之策。则应用草坝收束。既刷深河道。更可节省来流。至驼车头议建三孔石闸。原为通湖济运。今在骆马湖之上游。湖水入运不顺。应移建于王家沟迤下之柳园头以下、十字河以上。其闸底海漫。须与通湖引河之底相平。此闸既建。则分洩湖涨已均。若再添九孔石闸。实属多余。应无庸议。其王家沟旧闸。口门微有裂缝处。灰抿粘补。尚可数年。闸塘内冲深之处。俟冬月闭口时。酌填碎石。为力亦易。应将旧闸口门仿做滚坝之处。亦无庸议。又勘得六塘河两堰。年来增培高厚。地亦展宽。不必复藉港河分洩。其河头未经开通。应将闸工及案内议设涵洞。悉停。下大学士等议行。

○又奏覆、沂、沭、二河。来源相远。两道分趋。中隔冈阜。沭入湖则湖不能容。湖入沭则沭不能受。故俗有沂沭不相见之谚。今查<山司>峿迤北诸山尽处。红花埠之南。地名马儿庄。与沭较近。自沭西岸至堰头迤下骆马湖边。长八千九百余丈。计四十九里。沭河崖较高湖边七尺三寸。水面高湖面一尺。地势东高西下。水向西流。又查<山司>峿山之南湖下游。地势西高于东。有章山小沟一道。由邵店至沭。长三十余里。向消田间沥水归沭。凡遇湖涨。则溢流入沟。东流入沭。但过水仅一二尺。分洩无多。查湖非盛涨。原可不必分洩。而此沟分减无多。沭已有不能容纳之虑。今拟将湖边沟头填筑工堰。不费多工。即可截断不通。其骆马湖水由六塘河入海。尾闾通顺。又有运河分洩。已属妥协。报闻。

○闽浙总督喀尔吉善、福建巡抚潘思榘、奏报、漳泉被旱情形。及筹办平粜拨运台谷事宜。得旨、览。绸缪之策。尚属周妥。但所奏稍迟。漳泉民风。夙不淳良。若复遇灾伤。亟宜抚恤穷弱。而严缉奸暴。一切宜加之意也。

○福州将军署湖广总督新柱奏恳训示。得旨、汝谨慎持重有余。而奋发有为则不足。湖广总督。较别省犹为事简而任轻。故试用汝。然而有民人社稷之责。一切察吏安民。务勉力扩充可也。

○湖北巡抚彭树葵以留任奏谢。得旨、看汝何以奋勉耳。不然、亦惟汝自取。

○山东巡抚阿里衮覆奏、米贵由于生齿日众。逐末遂多。凡布帛丝棉之属。靡不加昂。而钱价昂贵。尤与米谷相表里。农民粜米。银少钱多。商铺收粮。以钱价合银计算。康熙年间。每银一两。易钱一千。少亦九百余文。今止易七百余文。是米价已暗加二三钱。况价值本增。故益觉顿长难落。至于仓贮。每年采买。与赈数比较。有绌无盈。是以各省定额。买足者寥寥。则仓米仍多散在民间。未可归咎积贮。惟是官买与民买不同。体质必期乾洁。斗斛务求丰盈。且谷价早晚不同。报销未便低昂。取办一时。以致牙行争先长价。补救之方。一、修治农工。同田耕种。获有厚薄。由于人力不齐。江浙等省土窄。一夫耕不过十余亩。日夕沾涂。故所产多。北地多旱田易种。一夫亦不过种二十余亩。乃狃于广种薄收之说。田多之家。既不多招佃户。佃户又止图多种。工愈分。力愈薄。逢年不能丰足。遇灾多归废弃。请饬地方官劝导田多之家。多招佃户。约计一夫二十五亩为率。工专力勤。可尽地利。兼使游手贫民。渐归本业。一、补助耕作。田亩耰锄之时。尤关紧要。有力者多雇人夫。无力者无门称贷。或畏重利不借。束手坐视。请于青黄不接时。查雨后锄芸缺本之户。即于平粜谷价酌借银钱。今秋后照原价还谷。免其加息。不愿借领者听。仍劝富民出资。借给佃户。秋后薄取其息。庶得尽力。不致失时。一、商贩宜流通、而囤户亦不必严禁。商贩出卖之贵贱。总视收买之价为权衡。康熙年间。岂无商贩。而平减自若。成本少也。今米价原贵。岂能责其贱鬻。在产米之本境。或不免责过商贩。米少之处。全资贩济。至于囤户。当其收买。农末有相资之益。及其出粜。青黄获接济之资。况米粮不利久贮。贸迁惟在求售。待价则有之。经年闭藏则未也。禁之过严。无人收买。止凭官牙卖于外贩。遂至本境无所存贮。为累更甚。惟当于春夏粮贵时。劝令发粜。不许擡价居奇。一、采买宜酌量妥办。西北各省。离江广窎远。非买于本地。即购自邻封。应视价平从公收买。价昂即停。不许豫期传集牙行。责令籴买官谷。至江浙等省。必须赴川楚江西等处采买。不必先行咨会。俟委员到日。一如市集交易。公平籴买。将实价开送该地方官。核明与市价相符。据实详咨核销。则产地不致闻风骤长。而商贾亦免于争买擡价。一、钱法宜变通。钱法与铜觔为子母。铜价平、则钱应加重。铜价贵则钱应减轻。今钱一文、重一钱二分。每钱一千、重七斤八两。以现今钱价计算。约值银一两三钱有余。每觔值银一钱七分有奇。若销造器皿。粗重者值银二钱四五分。细巧者倍之。各省所出矿铜。仅敷鼓铸。江浙二省。商办洋铜。供铸外、所余无几。而民间铜器日增。铜价益昂。奸民毁钱制器。是以铸局加添。而钱不充裕。请将钱文再减轻二分。每年余铜不少。钱价渐减。亦与米价不无禆益。此外如兴水利。劝树畜。崇节俭。谨盖藏。禁止晒麴烧锅偷漏出洋、多栽烟叶等项。章程具在。惟在实力奉行。得旨、候汇议。

○陕西巡抚陈宏谋奏报、西安、同州、凤翔、乾州、各属雨水秋禾情形。得旨、览奏俱悉。如其成灾。加意抚恤。毋致失所也。

○又奏陕省原有领运川省钱。存待明。年支放兵饷之项。今钱价昂贵。请先行减价。设厂易换。以平市价。得旨、办理钱法。实无善策。亦惟因时制宜。补偏救弊而已。所奏知道了。

○兵部尚书班第、以暂署四川巡抚奏谢。得旨、览奏俱悉。金川一事。汝意以为何时可得成功一切情形。何不据实陈奏。

卷之三百二十三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