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卷之二百二十三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

文华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刑部户部三库事务世袭骑都尉军功加十九级随带加二级又加二级臣董诰内大臣户部尚书镶蓝旗满洲都统军功纪录五次寻常纪录十四次臣德瑛经筵讲官太子少保工部尚书纪录六次臣曹振镛等奉敕修

乾隆九年。甲子。八月。庚申。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谕、国家设科取士。原欲遴选真才。以备任使典至重也。近来士习不端。不惟文风未见振起。抑且怀挟作弊。行类穿窬。诡计百出。竟有意想所不到者。朕早已闻知。屡行训饬。今年顺天乡试。特遣亲近大臣。严密稽查。头场搜出夹带二十一人。其四书三题。系朕亲出。不过取其略冷。不在外间拟议之中。而场内多人。遂尔阁笔。交白卷者六十八人。不完卷者三百二十九人。真草违式。及文不对题者。二百七十六人。头场如此。伊等尚不知儆。二场仍有搜出夹带者二十一人。及见稽查严密。临点名时、散去者竟至二千八百余人之多。士子品行如此。学问如此。是全仗怀挟作弊。以为应试取功名之具。而犹且哓哓啧啧。肆出诽言。以为搜查太过。夫不如此搜查。则盗风且日炽矣。风俗浇漓。至于此极然。朕总不能正己以正士风。实增惭愧。而言之可为浩叹者也。况朕所出三题。并非在四书之外。岂有身列儒林。一部四书。尚不能通解。而公然矢口观光。应国家宾兴之典乎。生员由学政录科。贡监由祭酒等录科。伊等所司何事。而将不能终卷之人。滥行咨送。甚属不合著交部察议。嗣后文艺荒疎者。俱不准录送。京师既然若此。则外省防检疎略。瞻徇情面。苟且姑容。奸弊丛集。亦不问可知。士子读书稽古。先崇品行。应试之时。乃伊等进身之始。理宜循规蹈矩。岂应作奸犯科。无论外省之远。朕不复遣人前往查察。即在京师。每科委员搜检。如防盗贼。亦无此政体。而为士子者。顾乃顽钝无耻。习为固然。以致人心士风。日益隳坏。尚何望人才蔚起。为国家分猷宣力之寄乎。至于内场之弊。则又豫拟题目。剿袭雷同。千篇一律。总由平日不肯专心向学。惟务侥幸于一时。希图利禄。朱子云。场屋之文。必皆道其平日之学。胸中之蕴。而不诡于圣人。由是而仕。皆供其职勤其事。心乎国心乎民。而不为身计。试问今之为士者。能乎不能乎。二三场表判策论。既悬为令甲。士子自当一并留心。而平日视为具文。窗下并未寓目。惟有临时抄写之一法。若朕亦如四书之命题。则不能完场者。又不知几千人矣。朕心不忍。是以仍循其旧。以全伊等颜面。然嗣后若不留心研究。如向之弊。因循而不改。朕亦将如四书之命题矣。彼时莫谓朕不戒而视成也。不然者。岂科场之题。例应士子自拟。不应独开生面乎。从来为治之道。贵乎核实。一切因循姑息之习。皆当痛除。近者士风之嚣。一至于此。而好谀之人。浮薄之士。尚言国家人文日盛。以冀开恩科。广解额者。往往有之。初不以士习之邪正。文品之醇疵为念。嗣后若有以加科广额为请者。必加以违制之处分。著为令。至于议减中式之额。则非众所乐闻。或言士子类皆寒素。专藉科目为进身之阶。或言一习举业。则不能更为农商。谋生无计。甚至有言士心失望。或妄生议论。或别生事端者。此皆毫无识见之人。不知为政之体要。国家科目。岂为养老恤贫而设乎。若有造言生事者。是身投宪网。国法具在何能逃于天壤哉。夫国家旁求俊乂。本欲量能授官。以熙庶绩。若一味滥取广收。如何可得真才实济。现在解额已多。壅滞日甚。举人需次知县。约非三十年不可得。少年登科。及乎筮仕。已属衰迟。昏愦龙钟。难司民社。则是以无用之人塞有用之路。既于吏治有妨。而伊等当可用之年。又未遇应用之会。必相率而同归于无用。当此之时。为上者欲弃置之则无罪。欲姑用之又不可。伊等固自始伊戚。而办天下事者。又安可委曲迁就。以从人便。而贻误公事乎。朱子曾言取士之流弊己极。不可不一变。以今之士习观之。种种丑劣之行。既尽已败露。朕明知滥收之为害。精选之有功。若仍复大度包荒。不为整顿。朕不忍为也。盖爱惜培养者。朕之本怀。而慎重清厘者。政之大体。与其宽登选以启幸进之门。不如严俊造以收得人之实。此朕寓矜惜于整饬之中。曲为调剂。万不得己之苦衷也。其乡试中额。作何量为裁减之处。著大学士九卿会议具奏。此次经朕严训以后。如果文风日盛。士习克端。朕又何难停罢诸途。专用科目之人。并将此晓谕中外知之。寻议直省解额。酌减十分之一。查顺天上科。额中二百五十四名。内满洲、蒙古、汉军、除总加五经中额二名外。满洲、蒙古、额中三十名。酌减三名。汉军十三名。减一名。南北皿除总加五经中额四名外。南北皿均三十九名。各减三名。中皿向例、每十五卷中一名。酌改二十卷中一名。直隶贝字号。一百八名。除奉天夹字号中四名。宣化旦字号中四名。长芦等处卤字号中一名外。贝字号减九名。江南上江、五十名。减五名。下江、七十六名。减七名。浙江、江西、均一百四名。各减十名。湖南、四十九名。减四名。湖北、五十三名。减五名。福建、九十四名。除台字二名外。减九名。山东、七十六名。除四氏学三名外。减七名。河南、七十六名。减七名。山西、六十六名。减六名。广东、七十九名。除商籍、一名外。减七名。四川、六十六名。减六名。陕西、六十七名。除甘肃律字号二名。宁夏丁字号二名。榆林等七处木字号一名外。减六名。广西、五十名。减五名。贵州、四十四名减四名。云南、五十九名。减五名。以乾隆丁卯科为始。从之。

○又谕、吏部郎中王应彩之弟王应纶、以怀挟搜出。在弟兄之间。原可不问及。但王应纶、当哈达哈面前。从口中吐出表判文。有何栽害之弊。而王应彩、逢人极口称冤。则是伊弟犯法。伊并不以为非。尚欲袒护。亦属不合。著交部察议。

○又谕、江南海州、沭阳、赣榆、三州县。连岁被灾。今年虽收成较好。然元气未必全复。所有带徵之漕粮。系七八两年未完之项。今若分限两年。与本年新粮并徵。是仍于一年之内。并徵两年之米。小民未免拮据。著将此三州县、七八两年未完田地缓漕。于本年起、分限四年徵收以纾民力。该部即遵谕行。

○工科给事中吴炜奏、科场搜检。凡情真罪当者。固不足惜。但以一二十人之不肖。累及千万人、露体亵慢。恐非所以培士气而鼓善类。且诸臣悬赏之令。每搜得一人。给银三两。闻有搜役辈、私入纸片以取利者。此中弊窦。请敕部详审真伪。以定怀挟确情。立法更为尽善。得旨。吴炜所奏、知道了。科场怀挟之弊甚多。势不得不严行搜检。至于搜到亵衣之内。原属非体。然若果无其人。则朕将治哈达哈等、以太过之罪矣。而无如竟有藏匿于裈裤中者。委查之员。何由豫知其孰为有、孰为无、而分别之。则不得不概行搜检。而朕虽欲全诸士子之颜面。竟无辞以责派查之臣为太过矣。然此等败类。必系目不识丁之人。而得与观光之列。总由学政滥行录送。以致紊乱考场。清浊不分如此。将来学政等、如何慎选录送。并搜检等事。如何详悉定例之处。著原议之大臣一并议奏。

○辛酉。工部议覆、河南巡抚硕色奏称、硝磺严禁私贩。请地方凡殷实之家。愿开官硝店者。如、官盐店例。报官准开。贫民零卖硝觔。听照时价收买。并设印簿。逐日登填。月底送州县查核。庶免偷漏。查设立官店。可杜囤户私收。应如所请办理。但恐挟资贸易之人。图利居奇。难免轻出重入。抑勒价值等弊。且官为给照。易启胥役需索。应令该抚严饬地方官、务令店户按照时价。不得短价收买。遇采办官硝。及本地匠铺需用。须验明印批。始行发卖。并严禁胥役。毋得需索。岁底将各店户收发价值。及硝觔数目。逐一开明。出具并无偷漏甘结详报外。仍严饬文武员弁。实力稽查。毋致私贩出境。从之。

○壬戌。秋分。夕月于西郊。遣宁郡王弘晈行礼。

○正红旗都统等议覆、正黄旗汉军副都统王廷臣奏称、康熙年间、定例操演火器营。有排列鹿角、九进连环阵式。及不排鹿角、五十步老连环阵式。嗣后竟将老连环阵式。置而不演。请饬各旗。将二阵合操。应如所请。每年春秋二季。八旗四旗。各合操二次。遇卢沟桥兵部阅操之年。仍照旧例操演。又称、八旗炮位鸟枪。三年一次、于九月初一日起。赴卢沟桥操演一月。如遇秋禾晚熟。请改后半月。以免践踏。亦应如所请。于开操前、都统等委员查勘。如八月内、田禾尚未全登。及天雨泥泞。炮车难运酌量展限。或十日。或半月。余照旧于九月初一日开操。从之。

○补行乾隆四年及七年分、福建省大计。卓异官十员。不谨官一员。罢软官一员。年老官五员。有疾官一员。才力不及官二员。浮躁官一员。分别升赏处分如例。

○癸亥。遣官祭昭忠祠。

○赈恤广东广州府属之东莞、增城、惠州府属之永安、博罗、归善、潮州府属之大埔、海阳、澄海、肇庆府属之高要、高明、恩平、开平、等十二县。被水灾民。

○甲子。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大学士鄂尔泰等议覆、浙江布政使、潘思榘奏称、浙省全赖溪湖。容蓄灌溉。如余杭之南湖。会稽之鉴湖。上虞之夏盖。余姚之汝仇。慈溪之荪湖。向称巨浸。今已弥望田畴。占湖之禁虽严。皆由地方官奉行不实。一有报垦。滥准升科。并将旧有堤闸损坏。贻害农田。请行严禁。查湖荡水利攸关而奸胥地棍。每藉升科之名。任意侵占。一遇旱涝成灾议蠲议赈。所费益钜。应如所请。除从前已垦地亩外。如有报升。饬地方官亲查。倘占湖为田。即行禁止从之。

○吏部等部议覆、甘肃巡抚黄廷桂据按察使鄂昌奏请、将张掖县县丞。移驻县属之东乐堡。稽查正东东南一带地方。并将东乐堡驿马。亦令该县丞管理。查张掖一县地及千里。向系而卫两所。分境管辖。其知县县丞。同处一城。稽查难遍。应如所请移驻。东乐驿马。归县丞经管。其东南十五堡额粮草束。及洪水南古城、二堡兵粮。亦令徵收。原设书吏一名。另于张掖县拨给三名。从之。

○乙丑。以举行仲秋经筵。遣官告祭奉先殿。传心殿。

○上御文华殿。讲官暨侍班之大学士九卿詹事等行二跪六叩礼。分班入殿内序立。直讲官四人、出就讲案前。行一跪三叩礼。复位。直讲官班第、梁诗正、进讲论语居之无倦、行之以忠、二句。讲毕。上宣御论曰。居之无倦者。存诚之体。行之以忠者。致诚之事。此夫子因子张之问政。而告之以内圣外王之学也。盖内圣外王之学。原无居与行之分。而遑有心与事之歧。一诚而已。夫何间焉。自夫知诱物蔽而亡其正。诚斯泯矣。故居之心者、不能不怠。而行之事者、不能不伪。非特为政者作此而失恒。即为学者。因此而丧良者多矣。故夫子因子张之问政而发明之。苟其居之心者、一朝乾夕惕之诚。行之事者、一不欲勿施之孚。诚斯立矣。政斯行矣。何尝分诚与政为二事。又安用其以政而存诸心。以政而达诸事乎。讲官暨侍班官跪聆毕兴。直讲官阿克敦、钱陈群、进讲易经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二句。讲毕。上宣御论曰。天地无心。以万物为心。圣人无情。以万民为情。试观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而飞潜动植之伦。各形其形而色其色。孰非天地之心哉。放勋之时。平章百姓。而黎民于变时雍。孰非圣人之情哉。万物之化生。不待天地之感。而即见天地之感。天下之和平。亦不待圣人之感。而亦即见圣人之感。使天地有心而感万物。则自混茫以来。至于今日。不知其漏者有几。而断者凡几矣。惟其以万物为心。是以万物如是化生。终古不穷。人不能名。强名之曰、天地感而万物化生。至于熙皞之世。首推唐虞。自此以降。虽有小康之时。均非华胥之世也。毋亦以有情之感。感人之有情。此一情也。彼亦一情也。圣人方且惴惴焉。而云天下和平。是自欺耳。然则如之何而后可。曰圣时宪。讲官暨侍班官。跪聆毕大学士张廷玉、奏曰皇上统内圣外王之学。综盛德大业之全。究极天人。研精性命。臣等敬聆圣论。实深钦服。奏毕。诸臣出就拜位。行二跪六叩礼礼成。上还宫。赐讲官暨侍班官等、宴于协和门。

○遣官祭贤良祠。

○谕、大学士徐本、老成谨慎。宣力有年。今以抱恙。恳请回籍调理。朕心眷念。特赋诗篇以宠其行。并赐御用冠服。及内府文绮貂皮诸物。令御前侍卫都统永兴、赍往。宣朕谕旨。朕于本月二十五日。行幸南苑。当亲至大学士邸寓慰问之。

○又谕、向来主考同考官之子弟。俱令回避。不准入场。雍正年间。蒙皇考准其一体应试。亦未著为定例。是以每科该衙门、以应否准其考试请旨。朕看来各科回避官生。多寡不一。若遇人少之年。则人彀甚易。于科场条例。亦不画一。自以照旧回避为是。嗣后不必一体考试。

○掌盛京内务府关防佐领什图奏、盛京银库。贮物繁多。宜分贮他库。随时检点。原设司库、库使、等员。不敷料理。请添设库使六员。得旨、如所请行。

○丙寅。谕、上年天津、河间、等处。被旱成灾。朕于常格之外。加恩赈恤。不使穷民失所。今春雨泽、又复愆期。麦收歉薄。朕心更为忧虑。幸于五月半后。天赐甘霖。通省沾渥。禾稼丰稔倍常。朕为万民额手称庆。念从前天津、河间、被灾最重之二十六州县。并续报偏灾之霸州等五州县。目下秋田虽复有收。恐元气一时未复。著将所借麦种牛力牧费制钱等项。悉行豁免。俾积歉之区。民力宽裕。示朕加恩休养之至意。该部遵谕速行。

○吏部议覆、川陕总督公庆复奏称、陕西督粮道。兼辖西、凤、邠乾、四府州。而驿盐道向无统辖。请将督粮道、加分守西、乾、二府州衔。照旧管理陕属粮务。驿盐道、加分巡凤、邠、二府州衔。照旧管理驿盐事务。应如所请。各管分辖之府州县。以均繁简。从之。

○礼部议准、直隶总督高斌疏称、遵化州业改为直隶州。玉田、丰润、二县。拨归管辖。嗣后该州岁科两试。应照大学例。岁试取进文童十八名。武童十五名。内定文武童生各三名、于玉田、丰润、二县拨入。科试文童照例。其玉田、丰润、旧隶永平府。向拨府学文武童生六名。业归遵化。应照数裁减。从之。

○工部议覆、尚书公讷亲等奏称、南旺一湖。在运河西岸。堤列斗门。以洩汶水盛涨。前河臣白钟山、议于湖中截筑圈堤。分为内外两湖。以资蓄水。请将余地、给民认垦。但查议圈之内湖。更多高阜。即使截筑成堤。亦不能蓄水济运。应请停止。至湖内积洼之区。可容减下之水。本为耕种所不及。其余高阜处、水小之年。悉可布种。即遇汶水漫溢。数日消退后。仍属腴田。请将涸出湖地。令民耕种。水大时、仍以受水免其输租。歉收之年。亦不得请赈等因。查南旺湖地。藉洩运河暴涨之水。是以久经封禁。不令民间垦种。今经勘明形势。请将高阜之地。给民布种。应如所议。令河东总河、会同山东巡抚。委员查丈。除河工柳园苇地、及先贤祠宇墓地外。拨给无业贫民领垦。毋许富户胥役侵占。并分别银则。及每户领给若干具题。所收租银。即贮道库。为河工之用。倘遇歉收。亦应如所议。免其输租。不得请赈。从之。

○顺天府府尹蒋炳奏、顺天乡试。业派亲信大臣。监同御史。严行搜检。至外省积弊。未能肃清。请于放榜后、令巡抚会同学政。当面覆试。其卷解部、一并磨勘。得旨。如所请行。下部知之。

○丁卯。世宗宪皇帝忌辰。遣官祭泰陵。

○上诣奉先殿、寿皇殿、行礼。

○谕、江西巡抚塞楞额奏称、江省所属玉山、德兴、乐平、宜黄、四县。于七月初六七等日。山水陡发。居民被淹。己饬布政使遴委官员。分头查勘。随带银两。抚恤赈济。至有应行题奏之处。俟臣出闱之日。逐一分别办理等语。江省玉山等四县。山水陡发。居民被淹。朕心深为轸念。虽据塞楞额奏称、己经委员查勘赈恤。其一切应奏之处。亦应即行题奏办理。不必待至出闱之后。可即传谕塞楞额知之。

○以兵部尚书班第、为正黄旗蒙古都统。

○戊辰。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谕、昨日顺天府府尹蒋炳条陈、外省中式之人。应于榜后覆试一事。朕已降旨允行。但如何覆试之处。未曾奏及各省难以奉行。必至参差不一。亦属非体。从来科场取士。首重头场、四书文三篇。士子之通与不通。总不出四书文之外。今应令中式之人。填写亲供时、在巡抚衙门内。严行防范。该抚会同学政。出四书闲冷二题。不在拟议之内者。当面考试。听其尽一日之长。试毕、即将原卷与中式卷一并解部。听候磨勘。如有文理荒谬。及不能完卷者。该抚该学政、不得瞻徇。即行举出。另行奏闻。候朕降旨。余照原奉行。该部即速行文各省知之。

○又谕、今年磨勘。不得照往年之例。著该部临时请旨。朕另派官员磨勘。

○工部议覆、云南总督张允随疏称、大理府洱海、发源鹤庆府属之观音山。挟剑川浪穹、诸山之水。归邓川之弥沮河。至大理、合点苍山之十八溪水。汇而成海。下会赵州、蒙化之水。由波罗甸、出天生桥、入合江铺、而总汇于兰沧江。海身长一百二十里。广二十余里。天生桥一带海口。深宽不及一丈。长止七里有余。泥沙易滞。每当大雨。海水泛溢倒流。沿海田亩淹浸。请饬濒海州县。调民夫挑浚。物料夫粮。于司库收存官庄变价项内支给。此次疏浚后。如有淤塞。饬各地方官、将海滨涸出田亩。令附近居民认垦。照民堤民修之例。责成垦户修浚。应如所请。从之。

○己巳。上奉皇太后幸南苑。

○上诣永慕寺行礼。

○诣皇太后行宫问安。

○上行围。

○是日。驻跸旧衙门。翌日如之。

○庚午。上奉皇太后幸狼儿洼、阅围。

○诣皇太后行宫问安。

○上行围。

○户部议覆、山东巡抚喀尔吉善疏称、东省捐监。悉照乾隆三年定例办理外。所有本生输纳谷石时。请令自行执攩。平斛响攩。以杜官吏浮收之弊。查从前捐监案内、未经议及。应如所请。饬该管道府、不时稽查。并严禁蠹棍包揽。胥役需索等弊。从之。

○礼部议覆、湖北巡抚晏斯盛奏称、科场应试士子、向例许其连日宿场。易滋弊窦。嗣后应请停止。再贴例、如遇题目错落。及文中错落过多者。例应贴出。至点画小误。试卷油污墨染。字迹犹可辨认者。应请免其贴出等因。查雍正八年议准、乡会宿场举子。令监试提调官。传至至公堂。看其誊写。伏思监试提调、正当料理次场印戳卷号之事。势难兼顾。应如所请。于出题次日之晚。尽令举子散出。如有容留宿场者。将监试提调、及本生一并议处。又题目字句错落应贴者。必错而己改。落而己添。及油墨污迹细小者。方免贴。若错处未经改正。落处未经添注。则疎忽太甚。应照旧例贴出。至遗漏全题。而于夹缝添注。则较题目字句错落过多者更甚。均应贴出。从之。

○兵部议覆、川陕总督公庆复奏请、安西提督。控制关外。甘、凉、西、肃、等处战兵。俱听节制。肃镇去安西尤近。一切调遣甚便。请将肃镇所属。除甘州城守一营外。悉隶安西。庶为周密。查肃镇营弁。俱在关内。安西遥隔关外。一切调遣未便。不如仍旧为善。得旨。著照所议行。

○工部议覆、两广总督调任闽浙总督马尔泰奏称、潮州府属之海阳县。地势低洼。本年入夏后、阴雨数日。潦水陡涨。东南北三堤。不无冲决。请动生息银两。及时抢修坚固。应如所请。从之。

○以故云南元江府新平县土县丞杨昌祚子、杨际泰袭职。

○辛未。上诣皇太后行宫问安。

○工部议覆、江南河道总督白钟山奏称、江南河工各厅。镶修工程。多用苇柴。惟徐属丰砀、铜沛、二厅。地产秫秸。是以专办秫秸交工。第向来印官河厅分办。推诿迟延。应令该管河道、查明工程险易。需用多寡。于每年七月。酌定银数。分给各县印官承办。定限十月完半。年内全完。派不管河工之厅员。查验秤收。倘有掯勒印官。及印官派累百姓等弊。该督抚查参。再、各处沿河滩地。有可种植芦苇处。仍饬地方官劝民栽种。应如所请。从之。

○是日。驻跸南衙门。

○壬申。上诣皇太后行宫问安。

○上行围。

○吏部议覆、湖南巡抚蒋溥奏称、佐杂官虽卑微。然中有才具可用。足资驱策者。亦有不守官箴。怠惰纵恣者。上司皆应留心稽察甄别。湖南苗疆要缺。自经历、州判、以至巡检、典史、各员。系督抚会同拣选咨补。查定例、道府州县、任内政迹。令各员自行造册。四季呈送藩臬。核实转送督抚。至佐杂等员。一遇拣选缺出。止凭两司举报。殊非慎重要缺之道。且佐杂微员。或以政迹不须造报。任意纵肆。而该上司亦姑容不即揭报。皆事所或有。嗣请佐杂等官、亦照道府州县例。将任内事实。令该州县据实按季造册。申送府州。府州核实。转送本道。移会藩臬。转呈督抚存案。遇有拣选要缺。按册可稽。微员知有考成。亦当奋勉向上。更有请者。道府州县政迹。向令自行造册。应令本管府州、核实转造。加具切实考语。呈送本道核转。而知府直隶州事实。责成本道转造。道员事实。则由两司转造。呈送督抚存案。应如所请。通行直省。一体遵行。从之。

○户部议覆、山西巡抚阿里衮疏称、晋省太原府等属六十七州县。额设官役俸工银两。均系隔属编支。往来领给。致多跋涉。请画一改编各坐落之州县。于起运项下、就近扣留支给。应如所请。于乾隆乙丑年为始。一例改正奏销。其朔平府通判俸工。于坐落之左云县、不敷支领又绥远城等处同知、坐落俱在口外。无可改编。均照旧在附近之朔州、平鲁支领。垣曲县横岭巡检、弓兵工食。亦仍就近于绛县支领。从之。

○又覆、闽浙总督调任两广那苏图疏称、闽省米价不能平减。闽安等营兵米。虽设有营仓。亦难源源拨借。兵丁买食艰难。宜改本色。应如所请。将闽安、烽火、云霄、海澄、等营。酌给本色四个月。南澳镇标营。酌给本色六个月。均于台运金厦提镇兵粮余粟内碾给。或于各该县仓谷内动借。俟台谷运到归款。其枫岭营、四个月本色。于浦城县额徵内关支。所有扣回折色银两。解库充饷。从之。

○浙江巡抚常安疏报安吉、定海、山阴、上虞、嵊县、兰溪、等州县。开垦额外田地山荡池塘、共九十四顷四亩有奇。

○以头等侍卫宗室赫尔金、为西安副都统。

○是日。驻跸新衙门。翌日如之。

○癸酉。上行围。

○补行乾隆四年及七年分陕西省大计。卓异官二十员。不谨官一员。罢软官一员。年老官四员。有疾官三员。才力不及官六员。浮躁官三员。分别升赏处分如例。

○甲戌。上奉皇太后自南苑还宫。

○诣皇太后宫问安。

○是月直隶总督高斌奏查定例、农民值青黄不接时。领借耔种口粮二项。耔种免加息秋收后、止将本数还仓。口粮酌秋成分数。其八分以上者。加息还仓。直隶顺天等府州厅。上年被灾。今春又值少雨。所有贫户新旧借贷口粮。恳恩免其加息。奏入、报闻。

○又奏、直属本年夏月。旱象已成。忽得甘霖大沛。嗣后雨旸时若。秋禾十分长茂。转歉为丰。皆由皇上至诚感通所致。得旨。览奏曷胜欣慰。但云朕诚感通。则实愧当。非谦词也。若云朕诚感通。则春麦失收。彼时岂有不诚。而今始诚乎。总之望岁之诚。无时或已。任重道远。通与不通。均非思议所及矣。

○江苏宣谕化导使编修涂逢震、御史徐以升奏、奉旨宣谕化导。业经遍谕淮、徐、扬、海、四府州属。并报秋成丰稔情形。得旨。欣慰览之。至宣谕一事。尤应以实心化导。而不可稍涉文饰也。

○江西巡抚塞楞额奏、江省蛟水陡发。广信、饶州、抚州、三府属。居民被淹。惟德兴一县。地处万山中。水长三丈有余。衙署城垣仓廒。多有冲塌。居民淹毙甚多。宜黄玉山乐平、次之现查明被灾户口。动仓谷先赈一月口粮。得旨。所奏俱悉。加意抚恤灾民。毋致失所。

○闽浙总督、调任两广那苏图奏、福建山海交错。民俗刁悍。一岁产谷、不敷口食。半取给于官仓。所有来春粜借之项。宜乘秋收购贮。台湾一府孤悬海外。并无土著半属游惰。现巡台御史熊学鹏、倡议垦荒。海疆重地。所虑者不在生熟各番正恐无藉棍徒。偷渡蜂聚。目下之利甚少而将来有事。办理甚费周章。臣蒙恩己调两广既有所见。不敢不据实奏明。得旨。此奏甚是。知道了。

○又奏、遵旨调补两广总督、随将印信交抚臣周学健、即日起程赴任。得旨。览。因汝督抚二人不和。则事必有掣肘。是以调用然自汝至福建。虽无陨越之失。亦无大过人之处。今至粤省。必黾勉从事。以盖前愆可耳。

○浙江巡抚常安奏、浙省七月以来。晴雨调匀。除被水处、现在查勘外。其余中晚二禾。可望丰稔。海塘大汛将过。亦俱稳固等语。得旨。所奏俱悉。浙省此数年尚属有收。即今被水之处。加意抚恤。自不至失所。亦属易办。但汝意颇以此为讳。而必欲为丰亨豫大之说。甚非朕所取也。

○浙江布政使潘思榘奏、浙省杭、湖、绍、严、各府属。因七月初旬。风雨骤作。田禾人口。俱有损伤。惟严属淳安、被水更重。已会同抚臣、动支库银二万两、仓米一千石、查赈。并衢属之常山、开化、水灾亦重。动支库银五千两。委员赈恤饬令亲诣村庄。逐一勘给。得旨。此等事。正汝地方官切已要务。必毋滥毋遗。以期实惠及民可。

○署湖广总督鄂弥达奏、本年八月十四日。奉到谕旨。鄂弥达自署任以来。所奏事件、甚属稀少。湖广两省、地广事繁。岂无应奏之事。可寄信询问训饬之。并著议台臣张汉奏请、疏通水利一摺。伏思有关国计民生之事。非灼见确知。不敢冒昧琐渎。即如水利一事。荆襄一带。当洞庭江汉之冲。上流多壅。即下流易溃。总缘民间堵截筑垦。以致滞塞。其间孰淤险。宜<??锍-釒>宜杀。必俟亲身查勘后、酌议具奏。得旨。看汝有姑息终老之意。非长策也。

○又奏、湖南北今年雨泽调匀。岁收丰稔。米价平减。得旨。年谷顺成。固朕所欣慰。而汝自到任以来。总无善政实迹。以慰朕怀。值此有年。汝心不益放耶。则又朕所忧也。

○又会同湖南巡抚蒋溥奏、靖州属之绥宁县地方。出产矿砂颇旺。请开采鼓铸。得旨。若在他处。又何不可之有。绥宁相近苗地。何不为久远之图。而但顾目前之小利耶。不准行。

○湖南巡抚蒋溥奏、遵科场例。每举人一名。取录科举百名。业经札致学臣、将定例晓示。得旨。所奏俱悉。覆试一事。秉公详慎为之。切不可复蹈因循之弊。

○山东巡抚喀尔吉善奏、拏获空子教匪人朱廷谦等、据供河南、湖广、多有传授。诚恐株连三省。请将现获首从。分别定拟。其余业咨豫楚两抚。密访有无。再行酌办。得旨。甚妥。应如此办理者。

○又奏、东省连岁偏灾。仓储未能充裕。现届秋成。例应买补。查黄黑豆并高粱之类。民间亦可资生。价值不甚昂贵。请动谷价。兼购分贮。遇歉、先动杂粮。次及谷石。其粜价仍归仓谷项下。得旨。应酌量地方情形办理者也。

○川陕总督公庆复、四川巡抚纪山奏、瓦寺土司属之余保泰、周起龙等、诬控土司桑朗容忠、克扣恩赏土兵银两。及私开硫厂。暗造军器。欲通准噶尔各款。本应按律问拟。但系外番。难以拘执常法。因将余保泰等、枷号发落。均遣川东极边地方安插。以靖衅端。得旨。即如此办理可也。

○庆复又奏、据西安布政使帅念祖呈称、陕省各标镇营兵丁。于乾隆五年。派拨护送准噶尔、熬茶夷使。至东科尔地方。无力制办行装。每名于肃州道库、借银三两。共五百八十五两。原议回营日、月饷内扣还。可否照西宁镇标、派往哈济尔卡路、等候夷使之马兵、每名赏银四两之例。一体免扣。得旨。著照所议行。该部知道。

○又奏、川省于七月十八九等日。大雨江涨。被水州县。业经会同抚臣查赈。至成都省会。冲淹房屋。虽旗民一体赈修。而旗下萃处满城。既无田产。又乏贸易。所有家具什物。多经水淹。都统永宁、每旗借给公项银。一百两。可否恳恩免其扣还。得旨。所奏俱悉。无庸特颁谕旨。卿即传旨赏给。应咨部者。咨部知之。

○又奏、川省泰宁协属、巴底土司。与打箭炉地方相近。现巴底安抚司纳旺、与伊叔汪扎、积有猜嫌。而纳旺系大金川土司之亲。汪扎系革布什咱土司之甥。从前革布什咱、被大金川抢占地方。今各借护亲为名。构兵相斗。虽不敢扰及内地。惟是相近西炉。宜加防范。现札商抚臣纪山、提臣郑文焕、明白颁谕。俾各知畏惮。得旨。此等虽属细事。亦不可忽视之。诸凡妥协办理。据实奏闻可也。

○署固原提督段起贤、谢署任恩。得旨。一切实力为之。不在多言。边方要地。尤非内省可比。勤慎为之。

○甘肃布政使徐杞奏、甘省临河近山地方。间有被雹被水。损坏房屋人口。照例分别赈恤外。其河东河西各属。连得甘霖。禾苗滋盛。可望丰登。但以七八两年。连获有收。粮价平贱。该省僻处边隅。素鲜外贩。若非官为采买。转有熟荒之患。得旨。欣慰览之。恐致熟荒。官为采买。甚善事耳。较之歉荒、为何如耶。

○四川提督郑文焕奏、前郭罗克、与阿里克、各酋目相仇。业与督抚公同酌定善后事宜。拣留汉土官兵四百余员名。驻扎经理。颁示禁约。各酋番革面革心。恪遵宪法。请彻所留官兵。各回营伍。得旨。所奏俱悉。不可谓己经了事。置之度外。尚宜时刻留心。

○两广总督马尔泰议覆、广东提臣林君升奏、拔募新兵。恐有任情冒滥等弊。请令镇臣于出巡时、将各协营本年拔募者。顺便考验。应如所奏办理。其督抚五营。及肇庆水师营。提标五营。及东莞、惠州、二营协。向系督臣提臣、亲自验补。毋庸议外。尚有不隶镇辖之广州协、增城营、请于镇臣因公赴省时、就近调验。亦应如所奏办理。至肇庆协、与督臣衙门同城。应同督标之兵。一体阅操。其平海大鹏、二营僻处滨海。所有员弁因公随带之兵。及按季派拨护饷者。止系数名。不能俱赴省考验。应听提臣于保题军装案内。委员一并查点得旨。依议行。

○又奏、调任闽浙总督、遵旨速赴新任。得旨。闽与粤俱边海要区。而闽之漳泉。风俗顽梗。尚须化导。是闽重于粤也。一切政务。不偏不倚。毋纵毋苛。勉力为之。以副朕望。

○署广东巡抚广州将军策楞奏、粤东民多游惰。习尚浮夸。有司以获免考成为幸事。大吏以顾惜一、已为了局。蒙恩简任封疆。每事励以实心。总期吏治民风。俱有起色。得旨。实力为之。固不可存欲速之心亦不可日久而视为泛常也。

○又奏、粤省地当濒海。倘遇盗贼窃发。惟赖舟师追捕。现甲兵之内。每见一经上船。即头晕呕吐。不能起立。皆平日未练所致。应照闽省。驻防水师旗分。一例办理。现详加筹画。酌定规条。加意训练。得旨。是。知道了。

○署广东布政使纳敏奏、抵粤以来。地方情形。已得大略。一切政务。上有督抚。下有州县。群咨博访。和衷办理。倘意见偶有参差。亦不敢依违附和。得旨。总在汝实心任事。不可谓上有督抚。下有州县。将地方之事。一切置之膜外也。

○署广东提督陈训奏、巡阅营伍。修整营汛烟墩了楼等项。不敢稍怠。再、经过高州、肇庆、等府。目击高下田禾畅茂。得旨。所奏俱悉。至营伍之整饬。谁不如是陈奏。而废弛者实多。则外省之弊。大率可见。以后、朕亦惟观其行而后听其言耳。

○广西左江镇总兵杨刚奏、粤西镇安府、归顺州、等处。与交趾保乐地方接壤。现匪徒莫保、与黎氏有仇。集党报复。督镇官率兵坚守。谅匪徒不敢窜入内地。得旨。但固我防御。使彼不敢扰、斯可耳。岂宜豫料其不滋扰。而遂弛我防御哉。

○又奏、现缘交趾保乐地方。被匪徒占踞不靖。保乐、距内地之镇安府边界不远。当即会同驿盐道王河、沿边踏勘。再、匪犯李捷三、廖士美等。现留心踩缉。务在必获。得旨。查办边隘之事。甚有关系。须无欺无隐。周详慎重为之。至李捷三二犯。尤应严缉务获。以靖地方人心者也。

卷之二百二十三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