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卷之六十七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

华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刑部户部三库事务世袭骑都尉军功加十九级随带加二级又加二级臣董诰内大臣户部尚书镶蓝旗满洲都统军功纪录五次寻常纪录十四次臣德瑛经筵讲官太子少保工部尚书纪录六次臣曹振镛等奉敕修

乾隆三年。戊午。四月。戊戌。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己亥。孝端文皇后忌辰。遣官祭昭陵。

○科尔沁郡王罗卜藏拉什故。得旨。闻郡王罗卜藏拉什。患病溘逝。深为恻然。著赏银一千两。派散秩大臣一员。侍卫一员。携茶酒前往祭奠。

○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索柱条奏、九卿、詹事、科、道、公同验看月官。祗论出身之明与不明。不论其人之可用与不可用。且本内声明。并无出身不明等语。则均属其具文可知。请令九卿于验看应行引见之员。有出身不明者。照例参劾。其有品行端谨。或才具优长。所素知者。即据实举出。交部随时登记。俟进呈引见名单时。注于履历之下。恭候简用。至佐杂等缺。既不便通行引见。则慎选之责。惟九卿任之。其年力精壮者。自应准其铨补。若年力就衰。语言不清。以及残疾之流。应另疏题明休致。员缺另补。庶该员顶带可以荣身。而各缺不致滥补。得旨。允行。下部知之。

○通政使刘吴龙奏、各部院衙门。来往文移。例有注销总册。所以查迟误。防遗失也。惟臣衙门、直省恭进本章。仅有随本批文一纸。其间迟误遗失。无由稽考。且督抚提镇。一遇升调交代之际。倘有不法书吏提塘。营私作弊。将紧要本章。藏匿沉搁。俱未可定。应请嗣后直省督、抚、提、镇。无论升任现任。务将题奏过本章。按四季造册。开明数目年月。咨内阁通政司查核。下部议行。

○调兵部右侍郎二格、为工部右侍郎。

○庚子。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工部议准、湖广总督宗室德沛疏题、湖南改设永定县治。应建县署。请以千总旧署改造。并裁汰巡检衙署。为新设训导衙署。其典史衙署。即于县署内建造。从之。

○广州将军阿尔赛奏、请以生息余银。赏给旗兵。制补军装器械。得旨允行。

○以编修张湄、为云南乡试正考官。礼部员外郎葛德润、为副考官。编修阮学浚、为贵州乡试正考官。刑部主事朱发、为副考官。

○辛丑。谕、前因近京雨泽愆期。米价昂贵。朕令多设官厂。减价出粜。以济民食。遂有奸商潘七等、巧为囤积。垄断居奇。经步军统领衙门、拏获惩儆。今幸甘雨普降。米价渐平。但恐前私自囤积。今畏罪不敢发粜者。尚不乏人。著步军统领衙门、五城御史、及顺天府、出示晓谕。许伊等及时粜卖。以赎前愆。若有米数过多。运粜需时者。许其于该管衙门。呈明存案。限以日期。照巿价发卖。完日报查。不许番甲人等、借端滋扰。倘再怙过不悛。仍怀观望。将来发觉之日。照潘七等一体治罪。

○谕户部。怀远、武平、二卫。所徵屯粮。前据该督等奏请、将怀远卫军田、照民田一例起科。武平卫减去加增银两。交总理事务王大臣议奏。据王大臣等奏称、该督抚所报民屯等田。徵收数目不符。行令详确查明。另行奏报减除。该督抚等、理应将通省军民田粮。细加确查实有过重之处。方可具奏请免。今此二卫屯粮。尔部奏称该省各州县归卫屯粮。实有较重于此者。则该督等并未确查各属科则之高下。草率奏请。殊属错误。但此项粮额。为数无多。且朕已降旨准其减免。尔部即行文该督那苏图等遵照。仍饬行该督抚等、嗣后不得仍前渎奏。滥请减除。

○大学士鄂尔泰等议奏、大学士仍管川陕总督查郎阿疏言、陕省有新兵之标营。凡额兵事故缺出。先尽本兵子弟顶补。如无可补。始以新兵拔补。至新兵拔补事故缺出。即停其召募。其有分发彻回勇健营兵丁之营分。与新兵相间轮补。但马兵缺出。本兵子弟汉仗弓马可观。准其顶补。或弓马不及。在步兵内拔补。步兵遗缺。以故兵之子弟顶补。倘该兵子弟年幼。步粮遗缺。在守兵内拔补。守兵粮缺。以该兵之子弟顶补。其步兵缺出。仍用该子弟。如子弟年幼。亦照马兵之例、以守兵次第顶补。其守兵缺出。亦用该兵之子弟顶补。如无子弟者。即以新守兵拔补。如无新守兵者。另行召募。至抚标守兵缺出。该兵又无子弟。应照前议裁扣。应如所请。从之。

○以理藩院左侍郎班第。为兵部右侍郎。仍署工部侍郎。鸿胪寺卿勒尔森、为理藩院左侍郎。理藩院郎中玉保、为理藩院右侍郎。

○陕西学政修撰周□雨□(村□豆)□、患病解任。以翰林院侍读嵩寿、提督陕西学政。

○旌表守正捐躯之江苏山阳县民黄士连女黄氏。

○壬寅。谕大学士九卿等。今日御史李贤经、具摺条奏事件。其间颂扬之辞甚多。如德尚宽仁。政从简易。广开言路。纳谏如流等语。朕临御以来。虽夙夜孜孜。勤求治理。而一切敷施措置。岂能悉协于中。抚己扪心。实难自信。时时省惕。今见台臣极口称扬。益重朕之愧也。且朕之行事。其是非得失。当听天下后世之公论。尤不在进献之谀词。从前已降旨训饬。今李贤经又蹈此习。特再晓谕。俾众知之。至其条奏内称天下之事。繁则扰。扰则劳。劳则倦。应请嗣后在内各部院。在外各直省。所办一切琐屑细务。不必尽烦睿览。其无益于治道。或有伤于治体者。请内会九卿。外饬督抚。公同酌议。可裁减者裁减。宜禁革者禁革。如果事关重大。方请断自上裁。所谓劳于求贤。逸于任人等语。从来为政之体。自应总揽大纲。不规细务。然而因时制宜。亦有不可以概论者。昔我皇考即位之初。庶务纷繁。有不得不兼综整理之势。是以雍正四五年以前。殚心竭虑。日昃不遑。其精勤劳瘁之心。实从古帝王所罕有。朕承百度惟贞之后。率由旧章。遵循惟谨。较之皇考之时。已觉前任其劳。而今享其逸矣。然此亦当时会之适然耳。若使目前有应行办理整顿之事。如皇考当日之情形。则朕心亦必黾勉效法。竭蹷靡宁。讵敢图旦夕之暇豫乎。朕此时之宣猷布政。斟酌缓急。权衡轻重。固不敢废弛而丛脞。亦不致琐屑而纷更。此朕心可以自信者。若如李贤经所奏。将诸事委之臣僚。而朕高居九重之上。端拱无为。则废弛丛脞之弊。必不能免。不但心有未安。即揆之于理。亦断乎其不可也。况朕春秋方富。年力正强。乃励精图治之始。凡节劳省事之说。尤不当陈于今日也。又条奏内称、地土不增。税粮如故。经费之数。亦应调停。在官吏、则职业不加于昔。而双俸已倍于前。在太仓、则输纳不益于前。而赈粜几倍于旧。源少易穷。后将焉继等语。此奏甚属错谬。朕之加赏官僚双俸者。原非博惠下之美名。冀人之感颂也。盖以厚其养赡。方可固其廉耻。冀臣下自知兴廉兴义。恪共乃职之意。倘俸禄既增。而仍有贪污受贿。不守官箴者。朕必按律治罪。不稍宽假。此正澄清吏治之一端。不必于臣工养廉之典。较此多寡之数也。至于太仓之粟。现有三年之蓄。不为不裕。况国家储积。以备不虞。所谓不虞者。正谓年岁荒歉。黎民艰食。以此平粜、散赈。惠济闾阎。俾不至于饥馁。若此时而不用仓谷。又于何处用之。岂有太平无事之时。而必专指兵革之属、以为不虞之备乎。又条奏内称、进退人材之际。当严邪正之辨。必须权衡在己。兼采众论。使好善恶恶、轻重长短不齐之限量。一一中乎当然之则。无少差谬等语。虞书曰。知人则哲。惟帝其难之。盖为治之道。莫难于用人。而用人之道。莫难于分别邪正。自古人君。断无有知其为邪而用之。知其为正而斥之之理。惟是隐微难明。疑似难辨。以致举错不当。用舍失宜。其办别之法。欲采舆论。而舆论每不可凭。欲加密访。而密访又不可信。若立科条以为鉴别进退之标准。则所立之法。即为百弊之所丛生矣。此实难之又难。有莫可名言者。又条奏内称、各省军政所荐。或号令严明。弓马娴熟。或持己廉洁。谙练营伍。不过此数事。求其洞晓韬略。谋勇兼长。深得士心。若吴之孙膑、齐之穰苴、魏之吴起者。其人不多见。请于本京设韬略之科。广为收罗等语。夫所谓弓马娴熟。营伍谙练等事。尚系实而可见者。至于韬略运于一心。其神明变化之妙。全在当机猝应。平居无事之日。何从试验而知之。若设韬略之科。采其议论。便加录用。不过如目前试士之策论。半属纸上空谈。何以定将才之优劣乎。况孙膑、穰苴、吴起、数人。乃不世出之才。即求之史册中。亦不多得。而李贤经乃于近今武途中、援以为比。不亦大相迳庭耶。朕见伊条奏。就一时所见。指出数事。以朕意宣示。但伊所奏款项甚多。其中不无可采者。著大学士会同九卿阅看定拟具奏。寻议、考绩之典。三年举行。遵行已久。况卓异之外。又有行取保举各途。如有实心爱民之员。各省督抚自可循例保荐。正不必又定以岁擢一二人之例。徒事纷更。各省督、抚、提、镇。皆由特旨简拔。所属员弁、倘有废弛滋事。冒功构衅。自必加意查察参处。即大臣升转加衔。官弁保举议处。现在俱有成例。均不必再行更张。边境仓储。原属紧要。但查先经户部议覆大理寺卿汪漋摺奏。直隶各省州县。酌量地方之大小。户口之多寡。分别加倍积贮。以备不时之需。其应买谷若干。应动何项银两。以及作何采买贮仓之处。俱已行令各督抚妥议经画。至所称镇守之兵。必谅其性习土宜。以便人情。则直隶、山西、川、陕、以及云、贵、沿边等省。俱系于土著内。召募充伍。即现在调遣兵丁。北路换班。西路驻防者。俱于附近营分派拨。并无南北易地。不便人情之处。且有定例赏军功、给粮饷、养家口、尽足以示鼓励。何必另立勋格。若夫边关墙垣屯堡。各该督、抚、提、镇、久经相度建造修葺。紧要地方。皆有大员弹压。按汛防守。各有专责。何至有互相推诿之事。所有该御史所奏。均无庸议。从之。

○吏部奏请转刑部右侍郎岱奇、为左侍郎。以新授之钟保、为右侍郎。

○引见步军统领衙门员外郎准泰等、二员。得旨。明德、记名以御史用。

○直隶总督李卫疏报、霸昌、通永、二道。并永平、保定、河间、正定、天津、宣化、六府。及直隶易州各属。开垦二年分水旱田地一百六十二顷有奇。

○癸卯。兵部议准、两广总督鄂弥达疏言、广西各标协营兵丁。除移驻设复外。共添新兵二千七百五十名。请仍留各标协营防守差操。从之。

○先是。川省南称族番民谷禄、旺素克、等。交纳贡马银两。被郭罗克贼番劫杀。刑部议令川督、转饬松潘镇臣遴员往捕。至是。大学士仍管川陕总督查郎阿疏称、本年十二月内。获夥盗坎架、及独各拆卜、二名。独各拆卜、于取供后病故。尚有厄零奇素、等。二十一人。俱系生番。远遁无踪。盖因口外与内地不同。且番人性情。反覆靡常。劫杀事所恒有。若照内地律例。绳之以法。不惟彼此怀仇。辗转报复。且恐各生疑惧。致滋事端。今此案盗犯。虽止获二名。而所劫银两马牛等物。业经照数追赔给主。应请嗣后有犯。悉照夷例罚服完结。部议如所请。嗣后郭罗克番人与汉人、争斗抢夺等事。仍照例科断。其番人与番人、有命盗等案。俱照番例完结。从之。

○引见户部员外郎纳拉善等、三十员。得旨。纳拉善、赫赫、博尔和、台柱、福德、关保、黄澍、姜顺龙、记名以御史用。

○甲辰。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加恤各省贫生。谕、各省所有学田银粮。原为给散各学廪生贫生之用。但为数无多。或地方偶遇歉年。贫生不自给。往往不免饥馁。深可悯念。朕思伊等身列胶庠。自不便令有司与贫民一例散赈。嗣后凡遇地方散赈之时。著该督、抚、学政、饬令教官将贫生等名籍。开送地方官核实详报。视人数多寡。即于存公项内量拨银米。移交本学教官。均匀散给。资其饘粥。如教官开报不实。给散不均。及为吏胥中饱者。交督、抚、学政、稽察。即以不职参治。至各省学租。务须通融散给极贫、次贫、生员。俾沾实惠。此朕体恤贫生之意。若生员等、不知感激自爱。因此而干预地方。恃有生监护符。以致肆行种种不法之事。该督抚等仍应照例查察。毋使陷于罪戾。

○户部尚书海望奏、据户部左侍郎鄂善、面奉谕旨。各省粮船。将所带土宜。改带米石。并买旗丁余米。以济民食。著交海望详议具奏。查粮船准带土宜一百二十六石。原以惠养旗丁。今将土宜全数改带米石。运通接济粜卖。固为妥事。但携带货物。亦属通商交易之道。势难令全数改带。且江、浙、二省。粳米价昂。似于平粜无益。惟江西、湖广、二省。米□夋米值贱。宜于丰收之年。酌量动帑。采买数万石存贮。陆续带运。仍给与负重银两。至所存各船余米。皆系丁船行、月、等项回南食米。在所必需。难再行议价收买。从之。

○户部议覆、仓场侍郎宗室塞尔赫疏请、土坝运米抵通之车户。每一石掣欠一升者。准其照六钱七钱之例。买余米抵补。若再多欠。则照每石一两四钱之例。著落车户家产变赔。所请未免过多。应令嗣后车户。每一石准其掣欠八合。照七钱六钱之例。买余米抵补。若再多欠。仍照一两四钱之例。于现年应领脚价银扣抵。从之。

○又议准、调任陕西巡抚崔纪疏言、陕省豁除屯更丁银。请自本年为始。摊入编审新丁应徵银两内、入额徵解。从之。

○礼部议准、陕西道御史八时疏言、繙译乡试内帘。止将拟取之朱卷进呈。毋庸取阅墨卷。至发榜时、始将墨卷公同拆名。从之。

○巴林扎萨克固山贝子巴忒玛故。以其子诺扪额林图袭爵。

○乙巳。大学士鄂尔泰等议覆、御史陶正靖条奏内。请停州县官五百里回避之例。固为有老亲者、便于迎养起见。但恐本官地近乡籍。亲友往来搅扰。不肖子弟。因缘生事。雍正年间定此例。循行已久。况大省选人甚多。拘以近地。必至人浮于缺。小省选人甚少。拘以近地。必至缺浮于人。即月员引见。偶有改调近省者。是国家恩意所行。法制所在。臣等仰体俯恤臣工之意。酌量于月官履历内。有年逾六十、于本籍相去三千里外者。注明。恭候钦定。从之。

○免广东三水、清远、龙门、从化、花县、潮阳、澄海、高要、开平、四会、十县。二年分被旱额赋有差。

○丙午。谕大学士鄂尔泰等。前吴金奉差回京。密奏楚省事务甚多。朕发与总督德沛、逐一查察。俱属子虚。且称吴金在楚。喜怒无常。威福自用。每见地方官。必曰此番奉命。非徒祭祀。且将察尔等之贤否。即总督巡抚。未必无分。又致书素不相识之云梦县知县傅百揆。索借银五十两。该县未应。至汉口时。与盐商等互相拜往。因名吴金。遂与凡吴姓商人。俱用宗末拜帖。楚人传为笑谈。又吴金奏请衡、永、宝、等府。销盐甚微。必须专设商人。请令卡商方宏源办理。经大学士等议驳。查方宏源本非安分之人。吴金去岁至汉口时。方宏源称为师生。叙谈数日。踪迹诡秘。其有无贿赂情弊。虽无由得知。然以此不伦之事。代伊入告。其为请托无疑等语。凡奉差各省官员。于地方事务。自当留心访察。果能秉公据实。陈奏朕前。有益于民生吏治。朕自嘉奖之。若无所见闻。即不敷陈一事。亦属奉使之常。今吴金假公济私。妄行渎奏。且行止卑鄙。招摇恣肆。甚属无耻。著交部严察议奏。以为官员奉使挟私妄奏者之戒。至方宏源一案。与吴金有无行贿之处。著交与总督德沛查明具奏。

○又谕、毛之玉系丁忧御史。回籍守制。不知读礼家居。乃往浙江违例干谒。著交部严加议处。刘统勋据实奏闻可嘉。著交部议叙。署总督嵇曾筠。布政张若震、何以不行奏闻。著明白回奏。寻据嵇曾筠奏覆。本年三月内。毛之玉到浙。曾经面见询问。据称家道贫苦。年逾六旬。亲丧未举。欲往江西广东亲友处。营求葬资。道由浙江。忝在衙门后辈。故来进见。来时布袍雨帽。悲痛满容。并非易衣赴席招摇干谒可比。臣心恻然。因送银一十二两。此外并无一人相助。未经奏闻。实难辞咎。疏入。报闻。

○御书浙江会稽禹王陵庙扁曰。成功永赖。联曰。绩奠九州垂万世。统承二帝首三王。命管理海塘署总督嵇曾筠敬刻悬挂。

○引见刑部郎中温保等、二十员。得旨。温保、增寿、玛升、傅尔逊、五禄顺、色楞泰、刘运鲋、苏霖渤、记名以御史用。

○丁未。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礼部议准、四川巡抚硕色奏请、宁远一府。僻处极边。乡试士子。至三十名以上。另编一号取中。从之。

○兵部议准、直隶总督李卫疏请、直属各府州县添派门军。并请顺义县附城基地。听民搭盖房屋。即令看守城门。免徵房税。从之。

○直隶河道总督朱藻等奏、永定河两岸。加帮大堤。现俱完竣。石景山灰石堤坝。开挖引河。郭家务草坝。金门闸石坝。隶于霸、保、文、大、四邑之千里长堤。俱可于汛前告竣。至静海县独流建闸。工程浩大。尚可缓图。沧州歧口建坝之工。该处地势普面漫滩。可不必议建。再永定河名桑乾。桑黮一熟。河即全乾。今古景山汛内。山水骤长。漫入麻峪村、卢沟桥、等处。此新河畅达之验也。得旨。一切汝等和衷共济为之。不可稍存形迹也。

○引见工部郎中伊克善等、三十五员。得旨。伊克善、瞻柱、德尔格、海明、立柱、张钧、吴炜、宫焕文、束敏、记名以御史用。

○戊甲。上御勤政殿听政。

○刑部议奏、镶红旗满州三等护卫释伽保。图奸家人破脸之妻金氏不遂。将破脸毒打致毙。实属行止有亏。请照故杀奴婢例革职。得旨。家主之于奴仆。虽系名分有关。而人命至重。岂容轻易致毙。如果奴仆逞凶犯上。情罪重大。家主责打之时。不暇详审。以致受伤身死。情尚可原。若寻常小过。及偷盗财等事。罪不至死者。辄行殴毙。草菅人命。已属不法。今释伽保因图奸仆妇不遂。即将伊夫破脸毒殴。腿断骨折。立时毙命。凶恶已极。甚属可恶。释伽保著革职。发往黑龙江。余依议。朕为天下主。凡遇命盗案件。于律无可宽贷者。尚且反覆推详。冀其有一线可轻之路。凡身为职官之人。何得因系奴仆。遂忍心立毙其命。据定例、故杀奴仆者降二级调用。恐不肖官员。恃有职衔。谓打死家人。罪不过降革。且任内有加级纪录。又可抵免。遂致恣意残害。如释伽保之流。此风断不可长。从前定例。尚未明晰。即以故杀而论。恶仆逞凶。其主杀之。乃故杀也。今释伽保之因奸毒杀其仆。亦得以故杀论。又岂可同日而语哉。此处著九卿分别详悉定议具奏。寻议、家主图奸不遂。毒殴致毙。将伊主不分官员平人。悉发黑龙江等处当差。至奴婢罪不至死。而起意致毙者。拟以降调。虽有加级。不准抵销。从之。

○江西巡抚岳浚奏、浔关河口。冬春难泊。于商人大不便。请开浚。从之。

○转兵部右侍郎吴应棻、为兵部左侍郎。以内阁学士凌如焕、为兵部右侍郎。

○予故总兵衔驻防哈密副将哈元生、祭葬如例。

○己酉。申禁躧麯裕食。谕、今岁山东、河南、二省。雨泽均调。麦秋大稔。朕心甚为喜慰。但恐小民无知。往往有余之时。不知撙节爱惜。耗费于无用之地。是在地方有司。极力化导。用心稽查。如躧麴耗麦之弊。更当严禁于斯时。勿以二麦丰收。遂可弛其禁。至于邻省需麦之处甚多。以本地之有余。济他省之不足。而贸易之利。即在其中。务使商贩流通。彼此均受其益。如果再有余粮。即著地方官动支库帑。照时价籴买。存贮公所。以为储蓄。不使有谷贱伤农之虑。但不可绳以官法。勒令交易。致滋扰累。著两省巡抚。仰体朕心。遍行晓谕。善为办理。

○又谕、朕将翰林部属等官。例应考选御史者引见记名。以备将来数年之用。其未用御史以前。若该员论俸应升。仍著照例升用。若应行开列请旨。亦仍照旧开列。但于本名之下。将御史记名之处。开注奏闻。其应出差者。亦然。著传谕各该衙门知之。

○议拯广西烟瘴各员。谕、据广东督抚鄂弥达、王謩、奏称、崖州牧王锡、感恩令李寿阜。俱于到任后数月染瘴身故。家口柩榇。贫难归籍。请定四省边瘴病故官员回籍拯恤之例。此等人员。奉职边远。不幸因瘴殒生。深可悯恻。自应酌量加恩。但朕意与其加恩拯恤于身后。何如设法保全于生前。向例瘴地各缺。原系拣选熟习水土之员调补。则调补人员。必其籍与两粤道路相近。水土始为相宜。未可漫无区别。概行调往也。将来作何定例拯恤。并变通之处。著大学士会同该部。详悉定拟具奏。寻议、粤西烟瘴各缺。水土最为恶毒。别省人员。不甚服习。易染瘴疠。惟广东、福建、湖南、云、贵、等省。其饮食起居。大概相类。请于广东等省人员内。拣发委署。以备将来调补之用。其现任各员。有身染瘴疠告病者。旧例在省调理。不准回籍。病痊日。赴部引见。坐补原缺。恐辗转染病。亦属可悯。请嗣后准其回籍调理。病痊。由原籍给咨赴部引见。请旨补用。至于染瘴身故。家口柩榇。贫难归籍。查乾隆元年七月内谕旨。各直省县丞、主簿、典史、巡检、离任身故。不能回籍者。著该督抚于存公项内。酌量赏给还乡路费。是佐杂微员。已蒙加恩格外。今两粤边瘴。尤非内地可比。自应酌动公项。量加拯恤。其已故崖州牧王锡、感恩令李寿阜、即照此议行。从之。

○又谕、原任乌蒙镇标游击刘昆。于雍正八年间遭值乌蒙逆蛮背叛。奋勇杀贼。殁于行阵。其妻张氏、妾吴氏、并伊二女。皆临难捐生。从容就义。一门忠烈。实所罕见。仰蒙皇考从优赐恤。立碑建坊。恩逾常例。彼时刘昆之子刘觉先。年甫三岁。一切身后之事。皆伊义子武举刘类先、为之经理。并抚育幼弟。以继刘昆之后。今类先若照武举例。发往别省补用。则离家遥远。刘昆幼子无照看。刘类先著加恩授为守备。交与四川抚、提。以本省员缺题补。以示朕加恩忠烈之至意。刘类先现在京师。著该部带领引见。

○礼部议准、河南道御史赫庆条奏、繙译乡会试届期。所有同考官四员。请谕各部院堂官、及各馆总裁。令于司官纂修官内。择明通之员。送部开列。并请钦命繙译一题外。再于清文四书内、钦命一题。令士子作清文一篇。从之。

○兵部议奏、江南提督南天祥奏、分发题补年满千总。请入豫行保举人员内掣补。应毋庸议。此项分发题补。及随标候推各千总。愈积愈多。未免壅滞。俟一二年后。臣部再行悉心妥议。得旨。此奏内称分发题补。及随标候推各千总。将来未免有壅滞之处。俟一二年再行妥议具题等语。此项分发年满千总等。现今候补。尚且壅滞。若再俟一二年后。势必愈积愈多。益难办理矣。应将伊等如何疏通办理之处。交与兵部。即行悉心妥议具奏。

○庚戌。两江总督那苏图遵旨议奏、毛城铺减水石坝。原因徐州一带。两岸山势夹束。河流不能下注。徐城逼处河滨。上壅下溢。屡屡为患。前河臣靳辅、于康熙十七年请设减水坝。分洩黄涨。保护徐城。以及上下两岸险工。其减下之水。使归洪湖。以助清刷黄。是乃减黄河出槽盈溢之水。非减正河大溜之水。故数十年均受其益。且现在坝基。离河岸三十余里。故历久循行。无夺流之患。祗因迩年以来。坝外沿河堤岸。漫口甚多。坝座倾废。旧有下游河道。年久淤阻。以致减入黄水过多。拥入毛城闸口。来水多而去水无路。遂致漫流。永、砀、田禾。屡经淹损。河臣高斌会议修筑毛城石坝。并将坝口丈尺收缩。又将临河各冲漫水口。悉照旧堤修筑堵塞。止留下游定国寺倒勾水支河一道。及分洩郭家口支河一道。减入之水。已较近年减少大半。而坝口用石拦水。下游一带淤浅河道。现估挑浚。由徐、萧、睢、宿、灵、虹、等州县。至泗州之安河陡门。纡回六百余里。中经孟山等五湖。澄清黄水。停蓄以入洪湖。种种来水去水情形。乃系修复旧制。并非增创更张。揆之目前形势。亦止有如此办理之法。若将毛城铺旧有迤下河道。不行开通。任听黄水涨入萧、砀、永、宿、各境。人民田宇。漫浸可虞。若径将旧有之毛城坝堵塞。现见堤外地土。高于堤内四五尺不等。设遇黄水奔腾。徐州一带城郭民庐。必难保固。何可舍数十年已验之良规。别为置议。臣履勘确实。敬另疏条列。得旨。此奏甚属详明。持中之论。嘉悦览焉。又条奏。一、毛城铺王家山坝闸。黄水会出徐溪口。而下游之燕子口。又为山水总汇。地处低洼。自燕子口起。至灵璧交界止。旧河淤浅。不能容纳来水。应一体疏浚。使之畅达。入于孟山等五湖。不致岁有漫溢。宿、灵、人民。咸受灌浸。一、灵、虹、二境之杨疃、灵芝、土山、孟山、崔家、等五湖。上承徐溪口诸水。合流而下。赖此五湖盛贮。以为水柜。盈科而进。达于洪湖。乃因岁久淤浅。四围俱成平陆。小民取目前之利。争相认垦。一遇大水。湖中不能容纳。遂致横溢。应请将旧迹查丈。还其原址。不与争地。其已经认垦者。照依原数查豁。将沿湖沙滩。动项挑挖宽深。但工大费繁。应于每年水落时、一有涸出。即行加挑。并将挑出土方。沿湖筑堤。俾上游之水。来有所归。泻出之水。纡徐不迫。不特灵、宿、二邑受利。即洪泽上游。亦无冲啮。一、洪泽全湖。收纳淮泗七十二溪之水。今以毛城铺减下之水、助清刷黄。受水既多。益宜讲究。臣查看时。湖水未涨。高家堰石工。坚峙壁立。出水石岸十三四层。固无足虑。但恐众水汇注之时。挟有浮沙。湖底不无淤垫。应于四围淤浅处。量加捞浚。或仿海口浚船之法。船尾拖铁帚往来。俾沙随水下。因而入海。则既无漫溢高堰之患。而淮、扬、高、宝、民生。咸受其福。一、毛城铺三<?氵义>河分流。向有洪沟河、巴河、二道。又有蒋沟崖河一道。分洩减水。并入徐溪口。东行达于五湖。今巴河已成平陆。且原从洪沟河分流。仍归洪沟河。一同出口。徒多曲折。不能分减急流。即使挑挖。亦易壅塞。应请将巴河停其兴挑。再睢宁县之峰山减水四闸。九卿原议将闸下引河六十余里。一并估挑。但峰山闸口。高耸山崖。与河身相去。高出二丈余。黄水平稳之年。并无减入之水。若偶异常汛涨。减入之水。达于五湖。水有归束。闸外旧有引河。毋庸挑浚。一、毛城铺迤下之洪沟等河。向有民间自筑子堰。今履勘河干。此堰仅止一线。且有未设子堰之处。应请将各河挑出土方。乘时于两岸一律帮筑。但仍照原议。离河三十丈为准。得旨。诸议俱属详明。具见留心讲求也。又谕、江南毛城铺工程。渐次就绪。但此地至洪泽湖。河湖水道。六百余里。经历数十州县。土壤相错。若无专员统辖。则各邑丞簿微员。呼应不灵。所有一切堤岸坝座工程。未必经久坚固。况现在修防疏浚。尚须逐年料理。则岁修之费。亦当豫为筹及者。著河道总督高斌、会同江南总督那苏图。悉心妥议。于就近厅员内。归并何员管辖。并酌定岁修之费若干。于每年冬末春初河水未发时。相度修治。俾地方永受其益。寻奏覆、毛城铺减水坝迤下河道。令丰萧砀河务通判、铜沛河务同知、邳睢灵璧河务同知、宿虹河务同知、山盱河务通判、各照所属地方。分界管理。每岁于冬初水涸时。该管官查明应行挑浚工段。勘估兴修。所需银两。于江宁藩库每年动拨银三千两。豫贮庐凤道库备用。如有余剩。存为下年之用。倘有不敷。如数补领。其子堰或经卑薄。河道间有淤阻。均令随时修补疏导。下部议行。

○安南国嗣王黎维袆、奏谢册封并谕祭恩。报闻。

○辛亥。予乡会中式之教官仍回原任。谕曰。朕闻各省现任教谕。若中进士。现任训导。若中举人、副榜。则有应用之缺。便离原有之任。以待铨补。而铨补往往迟延。动辄数载。是一中之后。转令退居闲散矣。推求其故。盖以从前品级相悬。故定例令其离任。今教职品级。既已加增。则离任之例。亦应酌量变通。以示鼓励。嗣后现任教谕、会试得中进士。例应归班者。仍令回原任。以教授衔管教谕事。现任训导、乡试得中举人、副榜者。仍回原任。以教谕管训导事。若遇该员本班应选时。照常铨选。遇卓异荐举。亦照衔升转。将此永著为例。

○户部议准、广东巡抚王謩题请、各属社仓民借谷石。概行停止加息。

○从之。

○是月。两江总督那苏图奏请、引见州县人员时。择其曾任两江。及才具出众。堪胜繁剧者。不拘人数。随时命来江省。酌量委用。得旨。朕时刻留心可也。

○大学士总理浙江海塘管理总督事务嵇曾筠疏言、海潮入江。有南大亹、北大亹、中小亹、三路。迁流无定。考其形势。溜趋北亹。则海宁一带塘工。坐当其冲。溜趋南亹。则绍兴一带塘工。亦受其险。惟溜趋中亹。庶南北两岸。俱获平稳。前因溜走北亹。遂致海宁塘工。连年告险。虽欲修筑石塘。而一日两潮。难以施工。幸两年来、东西塘外。涨沙日加。绵亘宽厚。水势中行。不特海宁塘工可筑。即南亹一路。亦可渐次开放。但中亹介于襌机、河庄、两山之间。口门仄狭。江海不能畅流。往上、则直逼南亹。退下、则仍注北亹。皆须及早图维者。臣于本年二月。会同刑部侍郎刘统勋。查勘绍兴府属一带海塘。类多残缺。若及时修葺。需帑少而功亦易成。现已发银儹砌完整。再中亹之上游、萧山县西兴地方。有大滩横亘江心。挑溜北注。如遽开中亹。则北岸之仁和、钱塘、工程。亦成顶冲。现亦设法疏切。引溜冲刷。俟水势条顺。方可开放。至鱼鳞石塘工程。原系垂诸久远。臣复指示儹筑。务期坚整。得旨。欣悦览之。海塘工程。一以赖卿。自能先事豫筹。诸凡得宜。以副朕望也。

○山东巡抚法敏疏报、三月下旬。连得透雨。惟长山、邹平、新城、章邱、齐东、宁阳、邹县、济宁、泗水、泰安、莱芜、高苑、沂水、等州县卫。被雹成灾。得旨、以手加额览之。至被雹处所。虽系偏灾。即一户一人。亦不应令其失所也。

○河东河道总督白钟山奏、前议准河南署任同知朱侠、详议黄河南岸。仪封县汛十六堡。对岸开挑引河。估银二万四千六百余两。今臣于里堤帮筑挑浚。工成。仅需一千六百余两。得旨。此皆卿实心实力。办理得宜之所致也。览奏曷胜欣悦。

○又奏、济宁河标兵丁。向无积储仓粮。每岁青黄不接之时。兵食艰苦。即咨部将库存生息余银。买谷收贮。春借秋还。免其加息。今又届其时。曾咨部将存贮价银。按名借给。定限夏秋二季缴还。兹各兵已缴一半。如俟秋饷领到。全数完纳时。再行收买谷石。恐致价长。即于此时催令完缴。又不免于追呼。应即动支籴麦收贮。得旨。理应如此办理者。

○四川巡抚硕色奏、社仓积贮。次第举行。现已贮有五万四百三十石有奇。并请照常平仓之例。每四百石建廒一间。即于耗羡公用银内动建。得旨。知道了。积贮社仓。甚属美政。但行之必须妥协耳。

○两广总督鄂弥达奏报、横山矿匪范亚四等。与矿匪黄肇等。争占杀伤多命案内。混名武状元邓清侯、郭华、周亚晚、等十八名。现已拏获。其在山余党。即委把总何九星、赍臣令箭。直入巢穴。晓以利害。各自解散。免其究治。山场肃清。地方并无惊扰。得旨。此案办理。殊属可嘉。知道了。

○又奏、新辟苗疆。议设屯军。将已故逆苗田产。悉行归官。如该苗曾与官兵对敌。即令屯丁召垦。现在杀虏之余。苗民稀少。犹可支持生计。数年之后。生齿日繁。其相沿习俗。刀耕火种之外。非比内地民人。别有营运。所赖从前地亩宽余。始获相生相养。迨后地少人多。不能仰事俯育。必致怨生。理势然也。且现在苗田。屯丁不能自耕。仍须召苗耕种。此辈开地服畴。祖孙父子。历有年所。一旦以世代田产。供他人之倍收。岂能安心无怨。况为兵丁佃户。久之视同奴隶。苗民既衣食无赖。又兼役使鞭笞。既不乐生。又何畏死。恐不出十五年。古州之事复见矣。臣是以鳃鳃过计。前奏所陈布置之法。总期杜兵丁之滋扰。严汉奸之播唆。彻兵于外。周围防守。以镇抚之。择苗民之稍有知识者。设立头人。约束其众。所有苗田。尽其种植。即将来人口滋生。而现给头人之绝田。仍属苗民同类。可以通融。是田地既有宽余。又无凌虐唆拨之虑。使其衣食丰足。知有生人之乐。皆可世为良民。相安于无事。得旨。此奏识见甚正。即朕意亦然。旧年又因此特颁谕旨。但张广泗持之甚力。伊系封疆大臣。又首尾承办此事。不得不照彼所请。然朕则以为终非长策地。今据此奏。复交军机大臣等详议矣。

卷之六十七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