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苗栗县志卷二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封域志

沿革疆界道路星野山川

国家虽无分民,而未尝无分土;画疆定界,封域所由着也。自台湾改设行省,添建府、州、厅、县,截长补短,东剖西分,各治管辖界址,翻然一变。苗栗初设县治,其地从新竹划分;综核方舆,尚未满乎其半。然东尽青山、西临大海,北底中港渡、南至大甲溪,地虽未甚辽阔,而其中田原膏腴、山川形胜,亦卓然有可观焉。志封域。

沿革

疆界

道路

星野

山川

沿革

苗栗,即从前之猫里社。雍正元年,北路设淡水厅;猫里隶厅治,为淡南二堡,距城五十里。后北路添设台北府,将厅治改设新竹县;猫里隶新竹。至光绪十五年,台湾巡抚刘铭传奏准台湾改设行省,中路添建一府曰台湾府;将新竹界内中港渡以下划为苗栗,设县于猫里街北之梦花庄(旧名黄芒埔),与台湾、彰化、云林各县同隶于台湾府。

疆界

全治疆界

苗栗在新竹之南、台湾之北,县治面南背北。东至内狮潭,二十五里(大横岗外番界);西至白沙墩,十五里(边大海);南至大甲溪,五十六里,与台湾分界;北至中港溪,二十二里,与新竹分界;东南至大湖竹桥头面上公山,四十里(大阙外番界);东北至接隘仔,二十三里,过溪西里与为新竹县界;西南至大安港,六十里(边大海);西北至溪洲港,十七里(边大海)。大约东南一带为内山番界,西北一带为大海。罗经方位,由东而西,自震至兑;由北而南,自坎至离。统计东西相距四十里,南北相距七十八里。以形势论之,北狭而南广也。

各堡疆界

苗栗一堡:东以内狮潭山为界(山后番地),西以过港庄为界(临海),南以帚把崎直透东拐仔湖八柜山,与吞霄堡分界,北以中港溪与新竹分界。堡内东西相距四十里,南北相距四十二里。

吞霄二堡:距城南三十二里。东至鲤鱼潭为界(山后罩兰,台湾界),西至吞霄港为界(边大海),南以房里溪与大甲堡分界,北以高涧山与苗栗堡分界(山北帚把崎)。堡内东西相距三十二里,南北相距二十二里。

大甲三堡:距城南五十六里。东以七块厝与台湾县分界,西至大安港为界(边大海),南以大甲溪与台湾县分界,北以房里溪与吞霄堡分界。堡内东西相距三十七里,南北相距十三里。

道路

县南道路

县城由南门一里至猫里街,五里至平顶岭茶亭,分为二岐:一由茶亭西南七里至高埔,十八里至吞霄堡,十里至苑里街,二里至房里,十三里至大甲堡(大甲溪南台湾县界);一由茶亭南行七里至铜锣湾,十五里至三叉河,十里至土地公坑口,五里至新店庄,八里至后里庄,三里至枋寮(与台湾县交界),七里至葫芦墩(台湾县界内),十二里至三十张犁,五里至台湾府郡。

县北道路

县城由北门三里至大田庄(俗名田寮),分为二岐:一由大田庄二里至员潭仔,四里至牛屎凹,三里至乳姑岭,三里至造桥庄,五里至南港溪(溪北新竹县界址),五里至中港田寮(新竹县界内),二十五里至新竹县城;一由大田庄二里至弸山溪,三里至新港仔,七里至山仔顶,七里至中港溪(溪北新竹县界),二十七里至新竹县城。

外路原定官站

新竹城二十五里至中港街,尖站(新竹界);三里至中港溪南沙仑(苗栗界);十二里至后壠汛,宿站;二十里自白沙墩;十里至吞霄堡,尖站;十里至苑里街;十五里至大甲堡,宿站(大甲溪南台湾县界)。

星野

斗十二度至须女七度为星纪,于辰在丑。福建分野属扬州,台湾属福建,苗栗属台湾,分野从同。溯分野之说,起于班固取「三统历」十二次配十二野;先儒多有疑之者。按「天文志」,自危至奎为卫,分野属并州o卫本封河内,后徙楚邱,乃冀州地,其他邑皆在东郡,属兖州,于并州无干;而并州所列郡名若安定、天水、陇西,又系梁州。自毕至井为魏,分野属梁州。魏分晋北、河内、河东,与梁无涉;而雍州为秦所封,云中、太原、上党诸郡又属并、幽州。谬乱如此,可见占星文术,渺而难凭;不若善政之行,实而有据。宰治者能实心而行实政,则尽人即以合天,岂致星占之有变哉?

山川

山(岭附)

苗邑环而皆山,难以枚举;惟即其山之著名者而志之已耳。

笔架山:俗名尖山,又名五鹤山。城东四里。高近百丈,峰峦挺秀如笔架之罗列左右焉。其山下有村庄,环而居者计数百家。

墨砚山:俗呼托盘山。城东三里。高数十丈。其山之高顶平而方,远望之髣似砚,故以为名。旧「厅志」所云桶盘者是也。

东河山:城东十三里。

南河山:城东十四里。

北河山:城东十里。

大坪顶山,在隘寮脚东片。其山顶甚平,多种茶树。

二江坪山:城东六里。

竹仔阁山:在崁头厝之北,距城东六里。其山下有村庄街市,居民计百余家。

老田寮山:城东十二里。其山上多种茶,所产茶叶较别处味尤良。

北坑山:城东十里。

剑潭山:城东二十里。

牛斗口山:城东二十四里。

内狮潭山:城东二十五里。

下捞仔山:城东二十五里。

三台山:俗名嘉璃山。距城东五、六十里。其山高数百丈,在内山;溪东生番居之,人不可到。

玉山:一名雪山。在八角林东南隅生番界内。高数百丈。距城东约五、六十里。此山之上下,四、五月犹见雪;人皆异之。

八角林山:城东南二十五里。

桂竹林山:城东南二十三里。

南湖山:城东南三十里。

大湖山:城东南三十一里。

鹿湖山:城东南二十八里。高近百丈。其山从前多鹿,因名之。

鹰嘴山:在大湖,城东南二十八里。

枕头山:在大湖,城东南三十五里。

公山:在大湖罅西坪竹桥头面上,城东南四十里。山之大阙外番界。

鸡冠山:俗名关刀山。在百二份,距城南三十余里。高百丈。

石峎仔山:城南二十五里。

磺油山:城南二十里。其山上有火穴;每见烟不见火,以草引之,其火即发。山下有矿油窟,矿油层出不竭,现既封禁(互详古蹟「矿案」)。

鸡笼山:城南二十里。

河头山:城南十三里。

芎蕉湾山:城南六里。树林阴翳,内有数十人家,好植果木。其山上之果,四时不绝。

gui头山:在内麻溪头,距城南五里许。其形首昂尾矮,故名之。

牛屎崎山:一名赤崁山。城南二里。即猫里街南之山也。

较力凸山:距城南八里。

铜锣湾山:城南十四里。其山下铜锣湾街人烟稠密,计有数百家。

双峰仔山:在樟树林南片,距城南十七里。两峰并峙,比立云霄;至新竹之凤山崎望之,犹可及:真悬绝也。

竿草湖山:城南二十六里。

三叉河山:城南二十九里。其山之左右多种茶,此处所出茶叶不少。

拐子湖山:城南三十二里。

八柜山:城南三十三里。山南即鲤鱼潭庄,为吞霄二堡地界。

帚把崎山:城南二十里。山南高涧山,二堡界。

鲤鱼潭山:在二堡,距城南三十四里。山下有潭甚深广,多产鲤鱼,尝有十余斤者;后其地即以此名。

火焰山:在二堡土地公坑口,距城南三十五里。凡早晨,有浓雾由北起;散至火焰山,雾即倒回;山南并不见雾。

芎蕉坑山:在二堡,距城南三十五里。

高涧山:在二堡,距城南二十四里。

虎头山:在吞霄街北,距城南三十二里。

五里排山:在二堡,距城南三十七里。

印斗山:在二堡苑里东,距城南四十二里。

枕头山:在二堡房里东,距城南四十四里。

日北山:在二堡,距城南四十六里。

日南山:在二堡,距城南四十八里。

墩仔脚山:在三堡,距城南四十五里。

旧社山:在三堡,距城南四十七里。

月眉山:在三堡,距城南五十里。

牛栏窝山:在三堡,距城南五十三里。

后里山:在三堡,距城南五十二里。

铁砧山:一名银锭山。在三堡,距城南五十里。高数十丈。山上有井,当日郑成功举兵于此,水多毒;以剑插地,得甘泉,今相传为国姓井。光绪十一年,大甲巡检余宠、监课委员林锵、幕宾盛鹏程、生员郭镜清、职员谢镜源、张程材等鸠资建庙祀之,立有碑纪。每逢重九登高之会,而文人、学士到此庙饮酒和诗者不少;亦一方之名胜也。

水尾山:又名弸头山。在三堡大甲溪头,距城南五十六里。

黄草岗山:城西南二十里。

乌眉坑山:城西南十四里。

鸭母坑山:城西十四里。

五湖山:城西九里。

高埔山:城西十里。

四湖山:城西十二里。

雷公崁山:城西八里。

三湖山:城西十三里。

打那叭山:城西十四里。

白沙墩山:城西十五里。此山在吞霄二堡,与苗栗堡分界。

猫里山:在猫里街西,城西二里。

西山:城西二里。

仙人岛山:俗名营头凸。城西北五里。

都督坪山:一名武督坪。城西北九里。

溪洲山:城西北十三里。

弸山:城北五里。

新港山:城北七里。

后垄山:城北十里。

风炉阙山:城北十里。

马陵潭山:城北十一里。

山仔顶山:城北十五里。

沙岭山:城北二十二里。在中港溪南;踰溪,新竹界。

牛屎凸山:城北十里。

造桥山:城北十二里。

滚水仔山:城东北十一里。

沙坪山:城东北十七里。

赤崎仔山:城东北十八里。

双合湾山:城东北二十里。

外大坪山:城东北二十三里。

接隘仔山:城东北二十四里。过溪溪北西里兴,新竹界。

平顶岭:城南六里。其岭上平原数里;建有茶亭,以为挹爽迎薰之所,行人颇有利焉。

乳姑岭:一名双岐岭。城北十二里。

南势岭:在吞霄堡南势庄,距城南三十六里。

地理形势说

苗邑之山,参差不齐;非逐条订着,难以明悉。前「厅志」所志山名,俱以各山错落,串纪远近方位,似易混淆。兹分东西朔南,又别之以乾坤艮巽、左右上下,似可举目了然。第分而不合,则山之支干与县治来龙结穴之处,无所稽考。列地理形势于左:县治坐北朝南,与祖山两相对照;所谓「回龙顾祖」者,此也。其祖是百二份之鸡冠山,由内山番界东南来;层峦叠嶂。西北行五里许,为石峎仔山、双连潭山。又行四里,曰竿草湖山。转北五里,曰鸡笼山、竹围仔山;低伏过峡,一缕纡徐。五里许,顿起两峰,高百丈,曰双峰仔;为少祖山。又三里,曰樟树林山。由樟树林北行三里,为铜锣湾山。复北七里,曰平顶岭;平原广衍,一望无际。五、六里,始有起伏巍然高耸者,曰牛屎崎山、猫里山;其西下屋宇参差、烟火相望者,为猫里街。在城南隅盘西而下,纡徐不迫,直趋梦花庄;此县治来龙结穴之处,是即山之干也。由鸡冠山之第二峰分支逶迤而西八里许,曰拐子湖山。自西而北五里,为三叉河山。又五里,为黄草岗山。复北行四里,为员潭仔山。由员潭仔山稍西四里,曰乌眉坑山:此治之左肩也。由鸡冠山之第三峰斜迤而东八里,为南湖山、大湖山。又东五里,为鹰嘴山。由东而北五里,为桂竹林山。又四里,为八角林山:此治之右肩也。由铜锣湾山西折而北五里许,为五湖山。再行七里,为三湖山。稍东五里,曰雷公崁山。复西六里,曰西山:此治之左砂也。由八角林山北行四里,曰北寮山。又北五里,曰河头山。由河头山北行五里,曰隘寮脚山。又六、七里,为南河山、东河山、北河山。稍西四里,曰笔架山。复北四里,曰墨砚山、二江坪山:此治之右砂也。由员潭仔山北行六里许,曰高埔山。稍西五、六里,曰四湖山。又十里,曰十八坑山;有小峰错落者,曰打那叭山。转北行三里许,曰溪洲山:此治左砂之外护也。由八角林北行十里,曰下捞仔山。又六里,曰内狮潭山:此治右砂之外护也。由内狮潭北折而西七里许,曰暗潭山、剑潭山。稍北七里,曰外大坪山。复西五里,曰滚水仔山。又八里,曰新港仔山:此治之后缠也。由新港仔山迤北五里许,突起两山圆如覆金者,曰乳姑岭。又北五里,曰造桥山:此治北之镇山也。以上皆一堡之山,固本堡发祖;即二堡之山,何莫非一堡所分支也。有如鲤鱼潭山,由鸡冠山下之拐仔湖山而来。鲤鱼潭山西南行五、六里,为火焰山。南折而西三里,为■〈缶用〉仔坑山。又四、五里,曰石头坑山、芎蕉坑山。再西四里,曰十坑山。由十坑山西行十里许,突兀峥嵘者,为虎头山。由西而南沿海五里,为五里排山。又五里,曰印斗山。稍东二里,曰枕头山:此二堡之山一堡分支,即一堡发祖也。踰房里溪东南十七、八里者,为三堡之牛栏窝山;由台湾之石壁坑山、坡头山而来。西行五、六里,曰墩仔脚山。又十余里,曰铁砧山。转南六、七里,曰铁头山:此皆治南之朝拱山也。苗邑地理,其形势略约如此。特纪此说,庶山之支干举目即得云尔。

川港(潭附)

河头溪:在县南,距城一十六里。其源出大湖内山番界。北行四里为石围墙溪,有鸡笼庄之打垄溪水注之。又北行一里曰七十份溪,其水分而由二:一由东而北,五里许曰中车路溪,又四里曰尖山溪;一由西而北,五里曰芎蕉湾溪,又三里曰gui头山溪。再北二里曰埔尾溪,稍东四里曰崁头厝溪:二水复合,有源出芎蕉坪之北河溪水东南来注之。复二里许曰坡仔寮溪,与源出内狮潭之牛斗口溪水汇合,俱由弸山下出;西行七里至后垄街仔尾,绕溪洲前,受后壠仔底庄、松仔脚庄、南社诸水,至泊仔寮经乌眉崎尾,复北纳新港埔、妈祖宫后溪诸水,至溪洲港。自河头溪起,计三十余里入海。

三叉河溪:在县南,距城二十八里。其源出大湖百二份。西行十五里曰铜锣湾溪,由西转北八里曰高埔溪,又十余里曰打那叭溪。由三叉河溪起,计三十余里入海。

吞霄溪:在打那叭溪南,属二堡;距城南三十里。其源出内湖吞霄社街后之水。计行二十余里,由吞霄港入海。

苑里溪:在二堡吞霄溪南,距城南四十里。其源出苑里坑之乌泥崁,经瓦密山西北行。计二十余里,由苑里港入海。

大安溪、房里溪、顶店溪:在苑里溪南,距城南四十七里。其源出台湾县之罩兰。西行十里许至石壁坑(台湾界)、七块厝(苗栗县界三堡),经鲤鱼潭、火焰山(二堡界)至山角口,水势泛滥。其近房里者,为房里溪;入大安者,为大安溪;近顶店者,为顶店溪。惟房里溪之水入土地公港,余皆入大安港。计四十余里入海。

大甲溪:在三堡大甲土堡南门外,距县南五十六里。其源出台湾县之水底寮。西行二十余里为东势角溪(台湾界),经坡头山(水倒东台湾界、倒西苗栗界),直趋枋寮、犁头镖、金锭庄,由大甲城南之弸头山过西,入脚踏港。由水底寮起,计五十余里入海。溪阔三、四里无水,时小石嵂崒,勉而可履。一遇暴雨,则水势汹涌横流不可涉,行人每为所阻。光绪七年,巡抚岑公毓英悯行旅跋涉艰难,即于此溪修筑石壆、架造桥梁,以便行旅;计费番洋数万元。迨其明年,大雨淋漓,溪水浩瀚几阅月,而所造石壆、桥梁冲流几无存矣。溪南,台湾界。

后垄港:一名溪洲港。在一堡,距县西北十五里。

吞霄港:在二堡,距县西三十二里。

苑里港:在二堡,距县西四十二里。

土地公港:在三堡,距县西五十里。

大安港:在三堡,距县西五十八里。

脚踏港:在三堡,距县西六十里。

——以上各港口。阔狭浅深以及有无额设口书、澳甲等件,详叙在「海防」内。

马陵潭:在县北九车笼,距城十二里。此潭周围三里许,其水不溢、不竭。所产之鱼,每有数十斤者。其种类最多;凡海中所有者,潭中未尝所无,故相传呼为「小海」。

草潭:在县北山仔顶,距城十二里。周围宽百余丈,较马陵潭稍小。其水亦四时不涸。此二潭,皆无水源可通。

龙颈潭:在县东崁头厝,距城六里。

剑潭:在县东北隅外大坪,距城十八里。乾隆五十二年,林爽文逃遁过此,投剑潭中;故以此为名。相传:至今犹有剑光浮幻上下。

双连潭:在县南,距城三十里。

鲤鱼潭:在县南,距城三十余里。

苗栗八景

三台叠翠、双峰凌霄、银锭绮霞、玉山霁雪、马陵小海、蛤市浮岚、磺窟响泉、吞霄渔艇。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