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笔下文学 > 伤寒悬解

卷十一 少阴经全篇 四十六章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少阴脏病

少阴以癸水而化气于君火,无病之时,丁火下降而交水,癸水上升而交火,水火互根,阴阳交济,二气合为一气,故火不上热而水不下寒。及其一病,丁火上炎而为热,癸水下润而为寒,遂成冰炭矣。

少阴病,但见其下寒而不显其上热者,以水能胜火而火不胜水,病则水胜而火负,一定之理也。水之所以不胜火者,全赖乎土,水虽有胜火之权,而中州之土,堤其阴邪,则寒水不至泛滥,而君火不至渐亡。

盖土旺则水邪不作,少阴不病也。中气一败,堤防崩溃,寒水无制,侵凌君火,上之则飞灰不燃,下之则坚冰不解。虽有四逆、真武之法,第恐阳神已去,阴魄徒存,挽之末路,桑榆难追。故少阴之死证,总因土气之败也。

其恶寒踡卧者,少阴之本病。其厥逆吐利者,水土之合病。以水邪侮土,脾胃虚寒,不能温养四肢,则手足逆冷,胃寒而气逆则吐,脾寒而气陷则利。脾胃之寒,肾气之所移也,仲景于少阴之病,而曰少阴负趺阳者,为顺也,少阴之窍妙,具此一语,无余蕴矣。

提纲 一章

少阴虽从君火化气,病则还其本原,寒水司权,有阴无阳。寒主蛰藏,藏气当令,而无微阳以鼓之,是以脉微细而善寐。阳明之病,脉实大而不得卧者,少阴之负趺阳也,少阴之病,脉微细而但欲寐者,肤阳之负少阴也。盖土旺则不眠,水旺则善寐,自然之性如此。少阴提纲揭此一语,而少阴之性情体状传真如画,则夫扶趺阳而泻少阴,自为第一要义。于此而稍事滋润,将使之千古不寤矣。少阴醒梦之关,不可不急讲也。

少阴经提纲一 少阴一

【【281】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少阴,肾之经也。阴盛于水,独阴无阳,故脉微细。阳动而阴静,静则善眠,故曰欲寐。

脉法:浮为在表,沉为在里,数为在腑,迟为在脏,少阴之脉微细,必兼沉也。

少阴脏病连经麻附细辛证一 少阴二

【【301】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

少阴水脏,其脉自沉,乃始得病时,反发热而脉沉者,是已传肾脏,而犹带表寒。内有少阴,则宜温里,外有太阳,则宜发表,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散太阳之外寒,附子温少阴之内寒,细辛降阴邪之冲逆也。

温里以发表,少阴之汗法如此。此与太阴病,发热头痛,脉反沉章同。

【〖麻黄附子细辛汤〗八十三 (方【87】)】

【【87】麻黄细辛附子汤】

麻黄去节,二两 细辛二两 附子炮,去皮,破八片,一枚

上三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麻附甘草证二 少阴三

【【302】少阴病,得之二三日,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汗,以二三日无里证,故微发汗也。】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其汗,麻黄发太阳之表,附子、甘草,温癸水而培己土。少阴禁汗,此微发汗者,以二三日内,尚无少阴之里证,故微发汗也。

此推原上章之义。无里证,何以知为少阴?是必脉已见沉。沉为在里,何以宜汗?是必发热也。

【〖麻黄附子甘草汤〗八十四 (方【88】)】

【【88】麻黄附子甘草汤】

麻黄去节,二两 甘草炙,二两 附子炮,去皮,破八片,一枚

上三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一两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少阴脏病忌汗证三 少阴四

【【285】少阴病,脉细沉数,病为在里,不可发汗。】

少阴病,发热脉沉,犹可微汗,若身无发热,而沉兼细数,此为病已在里,不可发汗。盖火旺土燥,寒水不能独盛,水盛而寒作者,由火土俱败也。再汗之以泻阴中丝微阳根,则纯阴而无阳,大事坏矣,故不可汗。

少阴脏病连经者二章,麻黄附子二方是也。自此章之下,悉是脏病,并无一字言经病者。脏寒水动,乃可曰少阴病,若五日经传少阴,未入肾脏,少阴诸里证丝发未形,而其时三阳、太阴经证俱在,何得曰少阴病乎!曰少阴病者,少阴盛极,独自为病也。阳明、三阴俱同。

四逆证四 少阴五

【【323】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四逆汤。】方在太阴三(方【14】)。

阳消阴长则人衰,阳虚阴旺则人病,阳绝阴孤则人死。阳盛于火,阴盛于水,火性浮而水性沉。少阴水脏,病见沉脉,则经阳卸事,脏阴司权,死机攸伏,法当急温,宜用四逆。迟则水动寒作,死证蜂生,温之无及矣。

肾水有泻而无补,凡人之死,死于水寒之盛也,仲景《伤寒》,少阴但有泻水补火之法,而无泻火补水之方。其余六经,以及《金匮》杂证,泻火则有之,补水则未有。后世庸愚妄缪,乃有泻火补水之法。俗子腐生,群而效之,著作纷纭,以为天下万世祸。今日遂成海内恶风,江河日下,不可挽也。

附子证五 少阴六

【【305】少阴病,身体疼,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附子汤主之。】

少阴水旺,阴凝气滞,故骨节疼痛。土败水侮,四肢失温,故手足寒冷。水寒木陷,生气欲绝,故脉沉细。附子汤,附子温癸水之寒,芍药清乙木之风,参、术、茯苓,培土而泻水也。

【【附子汤】八十五 (方【90】)】

【【90】附子汤】

附子炮,去皮,破八片,二枚 茯苓三两 人参二两 白术四两 芍药三两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附子证六 少阴七

【【304】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当灸之,附子汤主之。】

一二日中,背恶寒者,督脉之阳衰,太阳寒水之旺。当灸之以温外寒,附子汤以温内寒也。后章口燥咽干者,急下之,此曰口中和,则纯是湿寒,而非燥热,互观自明。

咳利谵语证七 少阴八

【【284】少阴病,咳而下利,谵语者,被火气劫故也,小便必难,以强责少阴汗也。】

少阴寒水之脏,下利则有之,不应谵语,咳而下利,谵语者,此被火气逼劫发汗,耗其心液,阳随汗泄,神明惑乱故也。其小便必难,以少阴阳弱,不宜发汗,火逼劫而强责之,泻其血中温气,湿旺木郁,不能疏泄也。

发汗动血证八 少阴九

【【294】少阴病,但厥无汗,而强发之,必动其血,未知从何道出,或从口鼻,或从目出,是名下厥上竭,为难治。】

汗生于血而酿于气,譬之釜水腾沸,气蒸为露也。少阴病,气虚血寒,但有厥逆而无汗,而强发之,必动其血。血之所以不上溢者,气敛之也。气根于水,强发其汗,泻其阳根,卫虚不敛,营血失统,上走七窍。未知从何道而出,或从口鼻,或从目出,是名下厥上竭,最为难治。以阴盛于下,阳盛于上,下之阴盛,故见厥逆,上之阳盛,故见血脱。血中温气,绝根外亡,则阳竭矣。

发汗亡阳证九 少阴十

【【286】少阴病,脉微,不可发汗,亡阳故也。阳已虚,尺脉弱涩者,复不可下之。】

阳虚故脉微,脉微发汗,则阳根亦亡,是以不可发汗。阳气已虚,而尺脉弱涩者,则血中之温气非旺,复不可下之也。

咽痛吐利证十 少阴十一

【【283】病人脉阴阳俱紧,反汗出者,亡阳也,此属少阴,法当咽痛而复吐利。】

阴阳俱紧,阴阳即尺寸也。伤寒之脉,不应有汗,反汗出者,阳亡于外也。则此之脉紧,乃里阴之内盛,非表寒之外束矣。此属少阴,法当咽痛而复吐利,水旺火盛则咽痛,水旺土湿则吐利也。

此提少阴咽痛吐利之纲,下分应之。

甘草桔梗证十一 少阴十二

【【311】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可与甘草汤,不差,与桔梗汤。】

二三日,初觉咽痛者,可与甘草汤,以少阴水旺,君相皆腾,二火逆冲,是以咽痛,甘草泄热而缓急迫也。不差者,与桔梗汤,甘草泻热而缓急迫,桔梗降逆而开结滞也。

【【甘草汤】八十六 (方【93】)】

【【93】甘草汤】

甘草二两

上一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去滓,温服七合,日二服。

【【桔梗汤】八十七 (方【94】)】

【【94】桔梗汤】

桔梗一两 甘草二两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温分再服。

半夏散证十二 少阴十三

【【313】少阴病,咽中痛,半夏散及汤主之。】

浊阴上逆,冲击咽喉,因而作痛。半夏、桂枝,降其冲气,甘草缓其急迫也。

【【半夏散】八十八 (方【96】)】

【【96】半夏散】

半夏洗 桂枝去皮 甘草炙

上三味,等分,各别捣筛已,合治之。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若不能散服者,以水一升,煎七沸,内散两方寸匕,更煮三沸,下火令小冷,少少咽之。半夏有毒,不当散服。

苦酒汤证十三 少阴十四

【【312】少阴病,咽中伤,生疮,不能语言,声不出者,苦酒汤主之。】

寒水下旺,火盛咽伤,故生疮,不能语言。金被火刑,故声不出。苦酒汤,苦酒败结而消肿,半夏降逆而驱浊,鸡子白清肺而发声也。

【【苦酒汤】八十九 (方【95】)】

【【95】苦酒汤】

半夏洗,破如枣核,十四枚 鸡子去黄,内上苦酒,着鸡子壳中,一枚

上二味,内半夏,着苦酒中,以鸡子壳置刀环中,安火上,令三沸,去滓。少少含咽之;不瘥,更作三剂。

苦酒即醋也。

猪肤汤证十四 少阴十五

【【310】少阴病,下利咽痛,胸满心烦者,猪肤汤主之。】

寒水侮土,肝脾郁陷,而为下利。胆胃俱逆,相火炎升,故咽喉痛肿,胸满心烦。猪肤、白蜜,清金而止痛,润燥而除烦。白粉收泄利而涩滑溏也。

【【猪肤汤】九十 (方【92】)】

【【92】猪肤汤】

猪肤一斤

上一味,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去滓,加白蜜一升,白粉五合,熬香,和令相得,温,分六服。

猪肤即猪皮,能清热润燥。白粉即铅粉(白粉即铅粉 恐非也,铅粉岂能炒香乎?当为米粉也。),能止泄断利。

四逆证十五 少阴十六

【【324】少阴病,饮食入口即吐,心中温温欲吐,复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脉弦迟者,此胸中实,不可下也,当吐之。若膈上有寒饮,干呕者,不可吐也,急温之,宜四逆汤。】方在太阴三(方【14】)。

入口即吐者,新入之饮食,心中温温欲吐,复不能吐者,旧日之痰涎。此先有痰涎在胸,故食入即吐,而宿痰胶滞,故不能吐。温温者,痰阻清道,君火郁遏,浊气翻腾之象也,手足寒者,阳郁不能四达也。阳衰湿旺,是以脉迟。土湿木郁,是以脉弦。此胸中邪实,不可下也,腐败壅塞,法当吐之。若膈上有寒饮,干呕,则土败胃逆,不可吐也,当急温之,宜四逆汤。

下利烦渴证十六 少阴十七

【【282】少阴病,欲吐不吐,心烦,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属少阴也,虚故引水自救,若小便色白者,少阴病形悉具。小便白者,以下焦虚有寒,不能制水,故令色白也。】

心火上腾则生烦,肾水下旺故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者,此属少阴也。利亡津液,于是作渴。津愈亡而阳愈泻,口虽作渴,而实属阳虚,阳虚津亡,故引水自救。若小便色白,则少阴病形悉具矣。小便之白者,以下焦阳虚而有寒,不能制水,故令色白也。制水者土,土郁则克水,湿热郁蒸而小便黄者,土色之下传也,土败阳亡,不能制水,故小便色白。

吴茱萸证十七 少阴十八

【【309】少阴病,吐利,手足厥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方在阳明六十(方【81】)。

吐利厥冷,烦躁欲死,则中气颓败,微阳离根矣。吴茱萸汤,人参、大枣,培土而补中,吴茱萸、生姜、温胃而回阳也。

真武汤证十八 少阴十九

【【316】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疼,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不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

二三日不已,以至四五日,寒水泛滥,土湿木郁,风木贼土,是以腹痛。土湿而木不能泄,故小便不利。湿流关节,淫注四肢,故沉重疼痛。寒水侮土,故自下利。凡此诸证,为土病不能制水,有水气停瘀故也。其人或肺气冲逆而为咳,或木能疏泄而小便利,或土湿木郁而小便不利,或胃气上逆而作呕者,皆缘水气之阻格。真武汤,苓、术,泻水而燥土,生姜止呕而降浊,附子温癸水之寒,芍药清乙木之风也。

【〖真武汤〗九十一 (方【39】)】

【【39】真武汤】

茯苓 芍药 生姜切,各三两 白术二两 附子炮,去皮,破八片,一枚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若咳者,加五味子半升,细辛一两,干姜一两;若小便利者,去茯苓;若下利者,去芍药,加干姜二两;若呕者,去附子,加生姜,足前为半斤

五味、干姜、细辛,敛肺降逆,所以止咳。茯苓利水之剂,故去茯苓。利缘脾阳

之败,去芍药之泻脾,加干姜以温中。生姜降胃逆而止呕吐也。

呕利汗出证十九 少阴二十

【【325】少阴病,下利,脉微涩,呕而汗出,必数更衣,反少者,当温其上,灸之。】

脾陷则为利,利亡血中温气,是以脉涩。胃逆则为呕,阳气升泄,是以汗出。阳气愈升,反则下愈寒而利愈多,必数更衣,乃利少者,是脾阳续复而胃阳欲脱也。当温其上,灸之以回胃阳也。

猪苓证二十 少阴二十一

【【319】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猪苓汤主之。】方在阳明六十五(方【77】)。

脾陷而为利,胃逆而为呕,肺逆而为咳,火升而为烦渴,阳泄而废卧眠,是皆水泛而土湿故也。宜猪苓汤,二苓、滑、泽、渗己土而泻湿,阿胶滋乙木而润燥也。

四逆散证二十一 少阴二十二

【【318】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寒水侮土,四肢厥逆,其人或肺逆而为咳,或木郁而为悸,或土湿木遏而小便不利,或寒气凝滞而腹中痛,或清气沉陷而泄利下重者,是皆土郁而木贼也。宜四逆散,甘草、枳实,培土而泻滞,柴胡、芍药,疏木而清风也。

【〖四逆散〗九十二 (方【100】)】

【【100】四逆散】

甘草炙 枳实破,水渍,炙干 柴胡 芍药

上四味,各十分,捣筛,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咳者,加五味子、干姜各五分,并主下利;悸者,加桂枝五分;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五分;腹中痛者,加附子一枚,炮令坼;泄利下重者,先以水五升,煮薤白三升,煮取三升,去滓,以散三方寸匕,内汤中,煮取一升半,分温再服。

五味、干姜,敛肺而止咳,升陷而止利,缘干姜温中,则陷者自升,逆者自降也。土湿木郁,则为悸动,桂枝疏木而达郁也。茯苓利水。水寒木郁,贼伤脾土,则腹中痛,附子暖水而温寒,荣木而舒肝。薤白散滞而升陷也。

通脉四逆证二十二 少阴二十三

【【317】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其脉即出者愈。】

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阴旺阳虚。设见恶寒,则阳败而无生望,若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见赤色,或风木贼土而腹痛,或浊气上逆而干呕,或滞气冲击而咽痛,或下利虽止而脉微欲绝不出者,是阳弱而气郁也。通脉四逆汤,姜、甘,温中而培土,附子暖下而回阳。服之其脉即出者,是阳回而气达,其病当愈,以其阳微欲绝,而实原未尝绝也。

【〖通脉四逆汤〗九十三 (方【99】) 此即四逆汤,而分两不同】

【【99】通脉四逆汤】

甘草炙,二两 干姜三两,强人可四两 附子生,去皮,破八片,大者一枚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其脉即出者愈。

面色赤者,加葱九茎;腹中痛者,去葱,加芍药二两;呕者,加生姜二两;咽痛者,去芍药,加桔梗一两;利止脉不出者,去桔梗,加人参二两。病皆与方相应者,乃服之。

阳郁不达则面赤,加葱以达阳气也。芍药泻风木而止腹痛。生姜降浊止呕。桔梗开结滞而利咽喉。人参补阳气以充经脉。

白通汤证二十三 少阴二十四

【【314】少阴病,下利,白通汤主之。】

少阴病,下利,气虚阳陷,则脉绝不出。白通汤,姜、附回阳,葱白达郁,阳回气达,则利止而脉出矣。

【〖白通汤〗九十四 (方【97】)】

【【97】白通汤】

葱白四茎 干姜一两 附子生,去皮,破八片,一枚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再服。

白通猪胆汁证二十四 少阴二十五

【【315】少阴病,下利脉微者,与白通汤,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者,白通加猪胆汁汤主之。服汤脉暴出者死,微续者生。】

白通汤原为下利脉微,故以葱白通其脉也。乃下利脉微者,与白通汤而下利不止,厥逆无脉,加以干呕而心烦者,此以阴盛阳格,姜、附不得下达,愈增上热,故下利脉微依然,而呕烦并作。宜白通加猪胆汁汤,人尿、猪胆,清君相而除烦呕,姜、附下行而温水土,葱白上达而通经脉,脉应出矣,而出不宜骤,服汤而脉暴出者,阳根已绝而外脱则死,脉微续者,阳根未断而徐回则生也。

【〖白通加猪胆汁汤〗九十五 (方【98】)】

【【98】白通加猪胆汁汤】

葱白四茎 干姜一两 附子生,去皮,破八片,一枚 人尿五合 猪胆汁一合

上五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胆汁、人尿,和令相得,分温再服。若无胆,亦可用。

桃花汤证二十五 少阴二十六

【【307】少阴病,二三日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下利不止,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

二三日以至四五日,水寒土湿,愈久愈盛,脾陷肝郁,二气逼迫,是以腹痛。木郁不能行水,故小便不利。木愈郁而愈泄,水道不通,则谷道不敛,故下利不止。木郁血陷,寒湿腐败,风木摧剥,故便脓血。桃花汤,粳米补土而泻湿,干姜温中而驱寒,石脂敛肠而固脱也。

【〖桃花汤〗九十六 (方【91】)】

【【91】桃花汤】

赤石脂一斤,一半全用,一半筛末 干姜一两 粳米一升

上三味,以水七升,煮米令熟,去滓。温服七合,内赤石脂末方寸匕,日三服。若一服愈,余勿服。

桃花汤证二十六 少阴二十七

【【306】少阴病,下利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

少阴水脏,下利而便脓血,总是湿寒,万无湿热之理,桃花汤实为主方,不可易也。

下利脓血证二十七 少阴二十八

【【308】少阴病,下利便脓血者,可刺。】

《灵枢?脉度》:盛者泻之,虚者饮药以补之。桃花汤之治便脓血之虚者也,若稍盛而生热者,可刺经穴以泻之。

身热便血证二十八 少阴二十九

【【293】少阴病,八九日,一身手足尽热者,以热在膀胱,必便血也。】

少阴与太阳为表里,八九日,一身手足尽热者,以热在膀胱。膀胱,太阳之经,为诸阳主气,总统皮毛,故腑热一身俱热,是必病便血。《素问?五脏别论》: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泄,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肾,脏也,膀胱,腑也,肾温则阳气秘藏而血不流溢,肾寒则脏中之阳散于膀胱之腑,腑热,故血海不秘,随膀胱而输泄,必便血也。

癸水上升,而化丁火,故少阴水火同经,而独以君火主令。水升而化火,则癸水不寒。丙火下降,而化壬水,故太阳水火同气,而独以寒水司权。火降而化水,则丙火不热。病则癸水不化丁火,故少阴肾善于病寒,丙火不化壬水,故太阳膀胱善于病热,此其中有甲乙之木邪焉。肝以风木而主疏泄,胆以相火而主秘藏,肾之温暖而蛰封者,相火之秘藏也,膀胱之清凉而通利者,风木之疏泄也。病而风木不能疏泄,故水道不通,相火不能秘藏,故膀胱有热。

足少阳自头走足,病则上逆,手少阳自手走头,病则下陷。膀胱之热者,手少阳三焦之相火离肾脏而泄于膀胱,一身手足之热者,足少阳胆经之相火离肾脏而泻于肢体也。肝木藏血,而其性疏泄,木陷于水,疏泄不行,怒而生风,愈欲疏泄。泄而不畅,其轻则为水淋,其重则为血淋。淋血之家,痛涩而频数者,风木强泄而不畅也。便血之证,热在膀胱,而肾脏则寒。盖肾寒不能生木,而后木郁而生风,风性善泄,愈泄而愈陷,愈陷而愈泄,故血不上行,而病下脱。其胆火之逆于肢体者,风木之疏泄也,其三焦之泄于膀胱者,风木之郁陷也。

少阴亡阳死证 六章

少阴亡阳死证一 少阴三十

【【300】少阴病,脉微沉细,但欲卧,汗出不烦,自欲吐,至五六日,自利,复烦躁不得卧寐者,死。】

脉微沉细,但欲卧者,水旺而阴盛也。汗出,自欲吐者,火泄而阳升也。微阳上越,而根本未拔,是以不烦。至五六日,寒水愈旺,下见自利,复烦不得卧寐,则阳根脱泄,必死无救也。

死证二 少阴三十一

【【296】少阴病,吐利烦躁,四逆者,死。】

吐利烦躁,则微阳飞走,本根欲断。倘其四末阳回,犹有生望,再加四肢厥逆,死不可医也。

死证三 少阴三十二

【【298】少阴病,四逆,恶寒而身蜷,脉不至,不烦而躁者,死。】

四逆,恶寒而身蜷,阴盛极矣,脉又不至,则阳气已绝,如是则不烦而躁者,亦死。盖阳升则烦,阳脱则躁,阳中之阳已亡,是以不烦,阴中之阳欲脱,是以躁也。

阴气者,静则神藏,躁则消亡。《素问》语。盖神发于阳而根藏于阴,精者,神之宅也,水冷精寒,阳根欲脱,神魂失藏,是以反静而为躁也。

死证四 少阴三十三

【【295】少阴病,恶寒身蜷而利,手足逆冷者,不治。】

恶寒身蜷,加以下利,则阳有日断之忧,兼之手足逆冷,则阳无来复之望,不可治也。

死证五 少阴三十四

【【297】少阴病,下利止而头眩,时时自冒者,死。】

下利止而眩冒者,阳根下绝,欲从上脱,是以死也。

死证六 少阴三十五

【【299】少阴病,六七日,息高者,死。】

《难经》:呼出心与肺,吸入肾与肝。六七日后,水旺寒深而见息高,是有心肺之呼出而无肾肝之吸入,阳根下绝,升而不降,脱离非久,必主死也。

少阴阳回不死证 四章

少阴阳回不死证一 少阴三十六

【【292】少阴病,吐利,手足不厥冷,反发热者,不死。脉不至者,灸少阴七壮。】

吐利并作,脾胃俱败,而手足不逆冷,则中气未绝,反发热者,微阳欲复也,是以不死。若脉不至者,灸少阴经穴七壮,以助阳气,其脉必至,以其阳已回也。七为阳数,故灸七壮。

阳回证二 少阴三十七

【【289】少阴病,恶寒而蜷,时自烦,欲去衣被者,可治。】

自烦而去衣被,阳气之复也,是以可治。

阳回证三 少阴三十八

【【288】少阴病,下利,若利自止,恶寒而蜷卧,手足温者,可治。】

下利自止,则脏寒已差,恶寒蜷卧,则经阳未复,而手足温者,是中气未绝,四末阳回之象,故可治。

阳回证四 少阴三十九

【【287】少阴病,脉紧,至七八日,自下利,脉暴微,手足反温,脉紧反去者,为欲解也,虽烦下利,必自愈。】

寒盛则脉紧,至七八日而自下利,则脏寒日甚矣。而脉忽暴微,手足反温,脉紧反去者,此为阳复而欲解也。虽烦而下利,必当自愈。微者,紧之反,缓之始也。白通汤证之脉,是阳绝之微,此是阳欲复之微也。

土盛水负证 五章

土盛水负证一 少阴四十

【【362】少阴负趺阳者,为顺也。】

少阴,肾脉也,趺阳,胃脉也,足阳明胃之经,自头走足,行于趺上,动脉曰冲阳,故仲景名为趺阳。土本克水,而水盛反侮土。凡病则水胜而土负,至于伤寒少阴脏证,更无土胜水负之理。土胜则生,水胜则死,少阴之死,皆死于水胜而土负,故少阴肾水,必负于趺阳胃土,乃为顺也。少阴水负而趺阳土胜者,阳明承气证是也。此下列阳明土胜水负四证,以明少阴负趺阳为顺之义。

阳贵阴贱,古训昭载,而后世庸愚,乃开补水之门,以祸天下。代有粗工下士,祖述其说。自宋元以来,讫于今日,群儿谬妄,邪说纷纭,方书数百千部,其于先圣至理,绝无略解一字者,此天下后世,亿万苍生,一大害也!每检医方,辄为怒发!口众我寡,但积悲叹耳。

土胜水负黄连阿胶证二 少阴四十一

【【303】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

少阴病,但欲卧也,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者,燥土克水,而烁心液也。心之液,水之根也,液耗水涸,精不藏神,故心烦,不得卧寐。黄连阿胶汤,黄连、芩、芍,清君火而除烦热,阿胶、鸡子黄,补脾精而滋燥土也。

少阴水脏,在阳明则燥土克水,是为不足,在少阴则寒水侮土,是为有余。有余则但欲寐,本篇之首章是也,不足则不得卧,阳明篇时有微热,喘冒不得卧是也。阳动阴静,异同天渊,少阴癸水之脏,无二三日前方病湿寒,二三日后忽转阳明,遽变燥热之理,此盖阳明腑病之伤及少阴,非少阴之自病也。阳明之燥,未伤肾阴,自是阳明病,伤及肾阴,则阳明益盛而少阴益亏。亏而不已,倏就枯竭,便成死证,故阳明病不必急,而阳明伤及少阴,则莫急于此矣。是以急下三证,既列阳明,并入少阴之篇。此章是承气之初证,勿容急下,以下三章,则如救焚毁,不得不急矣。

【〖黄连阿胶汤〗九十七 (方【89】)】

【【89】黄连阿胶汤】

黄连四两 黄芩二两 芍药二两 鸡子黄二枚 阿胶三两

上五味,以水六升,先煮三物,取二升,去滓;内胶烊尽,小冷;内鸡子黄,搅令相得。温服七合,日三服。

土胜水负大承气证三 少阴四十二

【【320】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干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方在阳明二十一(方【75】)。

少阴之经,循喉咙而挟舌本,燥土克水,阴液枯焦,故口燥咽干。肾水被烁,故当急下。此与阳明发热汗多章义同。

此下三章,皆少阴负趺阳之太过者。少阴固宜负趺阳,而负之太过,则肾水涸竭,亦必至死,故急下阳明,以救少阴。少阴三承气证,即是阳明急下三证,以其伤在少阴,故又列之少阴篇中,实非少阴之本病也。

土胜水负大承气证四 少阴四十三

【【321】少阴病,自利清水,色纯青,心下必痛,口干燥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方在阳明二十一(方【75】)。

肝主疏泄,故见自利。青为木色。厥阴之经,布胁肋而贯膈,脉循心下,经脉燥急,故痛作焉。厥阴之经,循喉咙而环唇,风动津耗,故口干燥。燥土克水,水涸则木枯,木枯则风动,肾水愈消,更当急下。此与阳明目中不了了章义同。

土胜水负大承气证五 少阴四十四

【【322】少阴病,六七日,腹胀,不大便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方在阳明二十一(方【75】)。

脾病则陷,陷则脐以下胀,胃病则逆,逆则脐以上胀。太阴之腹胀,则湿盛而便利,阳明之腹胀,则燥盛而便结,腹胀而不大便,是阳明燥盛而烁脾阴也。燥土克水,水涸而脾精枯槁,戊己合邪,以临残阴,水愈不支,更当急下。此与阳明发汗不解,腹满痛章义同。

急下之三证,三阴俱伤,非第少阴,而悉属之少阴者,《素问?上古天真论》: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肾水者,脏阴之根本也,故五脏亡阴之证,皆属之少阴。

少阴中风欲愈 一章

少阴中风欲愈一 少阴四十五

【【290】少阴中风,脉阳微阴浮,为欲愈。】

太阳中风,而传少阴,是谓少阴中风。微者紧之反,浮者沉之反,寸微尺浮,是沉紧已去,阴退阳复之象,故为愈兆。

少阴解期 一章

少阴解期一 少阴四十六

【【291】少阴病,欲解时,从子至寅上。】

子、丑、寅,少阴得令之时,故解于此。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