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第二十一章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没有了](快捷键→)

新文化运动的成绩

新文化运动萌芽于《甲寅》时代,产出于《新青年》时代,而到“五四”以后才算成熟。“五四”以前,尽管《新青年》的论调怎样引人注意,究竟效力所及到的还是一小部分,大多数的国民对于他们的运动不识不知,并感不到什么压迫。“五四”以后就不然了,全国的罢课、罢教、罢工、罢市种种风潮层见迭出,全国的小刊物,用白话撰成的小刊物,风起云涌,普及于各地。各国的政治运动、社会运动、家族运动种种潮流日盛一日,直攻到睡眼矇眬的太平社会的中心来了,新文化运动已经不是仅仅咬文嚼句的书生运动了,他成了一种潮流,一种猛厉无前的潮流,将旧社会的权威席卷而去。这是谁的功劳,是“五四”运动的功劳。

“五四”运动以“内除国贼,外保国权”为口号,实在是一种极壮烈的国民运动,它的发动受新文化运动的刺激影响不少,它的结果却也给新文化运动以一种绝大的帮助,这就是政治运动与文化运动互为因果的好例。

从民国八年“五四”运动以后,到民国十二年底,是新文化运动的极盛时代,过此以后,多数人的精神才力多转移到政治方面,文化运动虽然照常发展,但声势上就未免减色一点了。这几年来的文化运动,虽然内容浅薄杂乱之处也难免很多,但大体上总是有成绩的,其成绩约分以下的几方面来叙述。

甲、哲学及思想方面

一、世界哲学思想的介绍。“五四”以后,新文化运动正盛之际,适会美国的实验主义派哲学家杜威博士被请来华讲演,所给予中国思想界的影响非常之大。他的平民主义政治思想和教育思想,他的实验主义的哲学思想,在后此数年内很有势力。杜威走后,又请英国哲学家罗素来华,他的数理哲学虽了解者很少,但他的社会改造学说却引起许多人的注意。此外尚有德国的杜里舒博士,美国的孟禄博士等相继来华,但在影响方面效力就较小了。除了请人讲演以外,翻译的哲学思想书也不少,就中以尚志学会丛书较为精审,共学社丛书种类甚多。

二、玄学与科学的论战。民国十二年春间,张嘉森在北京清华学校讲演,反对科学的人生观,丁文江在《努力周报》上著论为科学辩护,主张打倒玄学鬼,于是一场玄学与科学的战争就起来了。两方面参加的人有胡适之、梁启超、范寿康、唐钺、任鸿隽、林志钧、张东荪、王星拱、吴稚辉、陈独秀等人,为这个问题所作的文章约有三十万言之多,真是一场空前的大论战。

三、东西文化问题的讨论。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争论,老早就成为问题,《新青年》上李大钊已有文字讨论这个问题,其后继续对这个问题发表意见的有傅斯年、罗家伦、常乃惪、梁漱溟、胡适诸人,不过都是零碎见于报章,并未成为针锋相对的讨论;就中梁漱溟著《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主张西洋化、中国化、印度化三种文化相继进行,在一时颇引起人的注意。

乙、国学方面

国学本来不成一个名词,此处只是循俗沿用而已,内容约包括历史学、文字言语学、考古学等项。约有以下几种发展。

一、考古学的发展 清代受了考据学的影响,考古方面颇有成据。清德宗光绪二十八年河南汤阴发现商代甲骨文字,民国十三年河南孟津和新郑又发现许多古铜器,这些发见都给考古学者以许多好的资料。关于甲骨文学的研究以王国维最有心得。这些研究虽然于思想界没有直捷的关系,但使学者对于古代制度文物得有正确的观念,也是考古之功。

二、历史的整理和提倡 中国的历史本来发达,自文化运动普及以后,历史学的成就更多。梁启超著《中国历史研究法》及各种小史,于提倡历史研究的兴味上功绩最大。此外如陈垣专研究古代外国人同化于中国的历史,柳诒徵著《中国文化史》等,都有功于历史研究。

三、疑古的风气 新文化运动以后,一般人对于历史都持重新估定的态度,故新发明理论很多。于古代历史家则推重章学诚和崔述的疑古著作。在这一方面有成绩的,以顾颉刚用力最勤,他所著《古史辨》一书,在思想界颇有影响。此外胡适、钱玄同等也很有成绩。

四、小说戏剧的考据整理 新文化运动以后,小说戏剧的地位顿然增高,因此学者也就有用力于这一方面的。就中以胡适的成绩最高。他所著的《水浒考证》、《红楼梦考证》等,都是很精审的著作。此外如顾颉刚、郑振铎等在这一方面也很有贡献。

五、文字音韵学的研究 清学本以文字音韵学为主干,民国的学者承继这种风气,精于此类学问的人也很多,如章炳麟、钱玄同等皆其著者,不过尚没有什么很大的成绩,对于思想界的影响更加微小。

丙、文学方面

新文化运动本以文学革命为主要旗号,故比较上文学方面的成绩也最大。其间可分以下数种:

一、小说 小说在近代中国之被认为有文学上的价值,是自林纾翻译《茶花女遗事》起,新文化运动以后更加被人重视。近年来翻译的小说很多,尤以俄、法两国的小说家最受欢迎,日本小说也颇流行。国外小说家翻译作品最多的是莫泊三、柴霍甫、武者小路实笃诸人。所译者多数系短篇,长篇则很少。国内最成功的小说家自然要推鲁迅,他的小说具有很有力的讽刺而又不失乡土的风味,确是一个成功作家。其余如叶圣陶、谢冰心、王鲁彦、郁达夫、张资平、黄庐隐等亦均各树一帜。他们的小说大半是诉出社会的不平,故于思想运动很有关系。

二、新诗 新诗即自由诗,是新文化运动以后的一种新发明,最初开创风气者为胡适的《尝试集》,但内容未为成功。初期的作家有名者为康白情之《草儿》,俞平伯之《冬夜》,谢冰心女士之《繁星》与《春水》。俞氏的作品艰涩不如康氏之自然明快,冰心的作品婉丽多姿代表女性的色彩,摹仿者颇多。其后这三家都不继续努力,继起者有郭沫若一派的犷悍,徐志摩、闻一多一派的雕琢,高长虹一派的神秘,结果都欠自然,就未免都堕入诗的魔道了。

三、戏剧 戏剧以翻译为多,郑振铎之译《俄国戏曲集》,洪深之改译王尔德等的作品,最为有名。郑氏的翻译不能供实际的演习,洪氏的改译颇合中国语调,不失为一种成功。此外努力于戏剧运动的有陈大悲、蒲伯英、余上沅、熊佛西、田汉诸人,但均无成功。要之中国的新剧尚未成熟,观众不能了解戏剧,戏剧家也不能了解观众,所以只得让梅兰芳、欧阳予倩一流的改良旧剧在舞台上大出风头了。

四、散文 白话的散文约分长短两种,长篇散文大致属于议论的为多,以胡适的文章最有条理。短篇的则属于讽刺或纾情之类居多,以鲁迅(周树人)、周作人兄弟最著名,他们的小品文字不但在文体上青年界模仿者极多,就在思想上也很有势力。

此外艺术如音乐、绘画、雕刻等都没有什么天才出现,无可述之价值。

丁、教育方面

中国人本来是素重教育的民族,近八十年来政治社会的改革,教育家的贡献最大,新文化运动以后,教育界受了影响,颇有生气,兹分几种叙述如下:

一、国外教育思想的介绍:杜威博士来华讲演他的平民主义的教育,自此以后平民主义在教育界占势力极大,后来美国的孟禄博士等相继来华,平民主义更盛极一时了。

二、职业教育的提倡:职业教育是与平民主义相伴而起的一种思潮,提倡者为黄炎培所领袖的江苏省教育会一派。黄于民国三年曾主张实利主义的教育,后来提倡职业教育仍是此意。

三、新教育制度的改革与创造:平民主义传布以后,教育制度遂有改革趋向美国式的组织。民国十年全国教育会联合会所议决的新教育系统案就是美国精神征服中国教育制度的表现。其后舒新城等提倡道尔顿制的教育,也是摹仿美国新创的制度。此外有常乃惪著《全民教育论发凡》一书,颇有新理想,惜未整理为统系著作,故不为教育界所注意。又胡适曾提倡书院式的学校,其言也很有价值,可惜尚未有人加以实验。

四、国音统一与小学校教白话文:教育上受新思想影响最大的事情就是小学校一律教授白话文,这是民国九年教育部的部令,这个部令确是很重要的一种改革。此外教育部又附设一个读音统一会,制定三十九个注音字母,于民国七年颁布全国,对于国语的普及也影响很大的。

五、国家主义教育的鼓吹:当美国式的平民主义教育正盛极一时的时候,教育界突然起了一支异军,这就是国家主义的教育,主倡者为李璜、余家菊、陈启天诸人,组有国家教育协会以谋发展,他们的主张如收回教育权,取缔教会学校,实行军事教育等,近数年都一一见诸实行。

六、党化教育的实行:国民党自十三年改组以后,遂鼓吹一种党化教育的政策,即以国民党的主义强制灌输于受教育的儿童,以及举行纪念周,读《总理遗嘱》等。北伐成功以后遂以之推行于全国。民国十七年大学院召集全国教育会议,因党化教育名词不佳,改为三民主义的教育。发挥党化教育理论的有王克仁的《党化教育概论》一书,颇能适合潮流。

戊、社会运动方面

受新思想潮流影响最大的,除了文字学以外,要算是社会运动了,其发展约分以下几种:

一、家庭与婚姻的改革运动:《新青年》出版以后,有易家钺、罗敦伟等组织研究家族问题的团体,并实行对家庭的奋斗。潮流一开,青年男女对旧家庭的反抗,就几乎遍了全国,主要的问题自然是在本身的婚姻问题。浙江的学生施存统曾著文主张非孝,颇引起旧社会的非难,但近年来父母对子女的权利究竟减缩多了。

二、两性交际及其他问题:中国男女分别的界限最严,近年来突然解放,大中小学多数均男女生同招,男女可以自由交际做朋友。章锡琛主编《妇女杂志》及《新女性》,主张妇女解放尤力。张竞生等《性史》等书,主张肉体的解放,更风行一时。

三、女子地位的增高:新文化运动以后,女子的地位顿然增高,在学校有与男子同受教育的权利。国民革命成功以后,女子参政的机会更普遍。依据国民党的党纲,女子更与男子有同等的财产承继权,如果真能实行,女子在社会上的地位更加稳固了。

四、社会主义的流行:欧战以后,受了世界潮流的影响,多数人都鼓吹社会主义起来。本来社会主义的思想在欧战已前就已传布于中国。民国元年江亢虎等组织社会党,后为袁世凯所解散,又前清末年吴敬恒、李石曾等在巴黎留居时,已宣传无政府主义。后来有刘师复者鼓吹无政府主义最有力。“五四”以后各派社会主义的学说都相继介绍入中国,研究信仰的人也渐渐多起来。除共产主义外,以徐六幾、郭梦良等所提倡的基尔特社会主义在思想较有影响,但也未能为实际的发展。

五、劳工运动的发展:社会主义的运动以工人为主体,故社会主义流行以后,工人运动就因之继起。最初有铁路工会,其后逐渐发展各种工会。最初做劳工运动的人,并不专属于共产党人,如湖南被官厅杀戮的工运领袖黄爱、庞人铨即属于无政府派。其后中国共产党得第三国际之帮助,于是工人运动遂分共产、非共产两派,而共产派势力雄厚,卒将反对派一一铲除,统一工运。国民政府清党以后,虽表面上共产势力稍杀,但实际上犹在工人组织中伏有潜势力很大。

六、共产主义的蔓延:自苏俄革命以后,共产主义即间接输入中国。民国九年陈独秀等组织中国共产党,其后党势逐渐发展。民国十三年加入国民党以后,势力更巨,就将一切社会主义的异派都压倒了。

七、农民运动的发展:中国工人本占少数,故社会运动以工人为主体,势不可能。故共产党得势以后,即竭力发展农民运动。在广东各地组织农民协会和农民自卫军,专和乡间的地主及民团抗衡。共产党失败以后,犹赖农军的势力出没湘、粤、赣、鄂诸省,造成游击的局面。

……

以上所述都是这几年来新文化运动的成绩,其余如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方面,虽也有人努力,但成绩甚少,也就无足深述了。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