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卷五十六 方论(三十四)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程氏(介)松崖医径〕四卷 未见

徐春甫曰。程介。新安槐塘人。号松崖。登成化甲辰科。李 榜进士。为人恺悌。性好医方。心存仁济。所着有松崖医径四卷。

〔程氏(应旄)医径句测〕二卷 存

自序曰。松崖医径。分有上下卷。余所梓者。特其上卷内所载之脉图。与图内之方。非医径全书也。梓成。客有阅而嘲焉者。谓世有异人。必有异书。以松崖先生之天材间出。向导博奥之学。尊推于诸先达者。间不容口。相传其生平着述。满家满车。一切琅签秘籍。悉于易箦时。假祝融力。载归白玉楼。则此之医径一帙。固先生之吉光片羽也。当年胡不神奇其书。得与若之神经遁甲等。乃以径之一字名编。先生其犹有蓬之心也夫。余无以譬之。今岁春王正月。雨邸多暇。得以翻及仲景之伤寒论。间取先生之脉图。而覆检之。乃知先生之取径。殆与仲景同一轮蹄也。仲景论伤寒。首以脉法。先生前其脉图以之。仲景论伤寒。暑以六经。先生分发六部以之。仲景论伤寒。曰阴阳表里腑脏。先生区脉以浮沉虚实冷热以之。仲景论伤寒。先脉后证。各有主方。方虽一成。而有互用。先生各具其证与处方于每图之下。方亦一成。而有互用以之。余因以读仲景书法。读先生书。吟哦索味之下。遂得句先生之图于径之中。并得测先生之图于径之外。部于上者心与肺。中有径焉。测之而得夫营卫之布宣。津液之输沛也。部于中者肝与脾。中有径焉。测之而得夫枢机之旋转。鼎鼎之蒸腾也。部于下者两肾。中有径焉。测之而得夫龙鳌之动静。水火之抱离也。至于径分左右。测之而知阴阳之道路。不得反迁。径列崇卑。测之而知山泽之降升。要须互换。他如五脏六腑。四体百骸。有溪有谷。有原有街。其问经隧井然。步里秩然。莫非怪也。则何莫可测之。而得其交会。得其阻输。盖人身一天地也。四海九州具焉。舆图载彼脏腑。三指是我路程。人无路程。几何不南辕而北其辙。梯山而航及海。以此测先生之医径。固先生医学中一帙。四海九州地母经也。岂惟医事。以此测先生之生平。凡向导博奥之学。现诸琅签秘笈者。何莫由斯径也。医其可以不径哉。不径则沧海能不迩而涉。泰山可不卑而登。吾意其人遇渊必跃。陨在是矣。否则得墙而面。无或撞乎。径之为言。路也。浮沉迟数。虚实冷热之间。若大路然。医而陨与撞。宁致有此。况今宗风大盛。谁不帝畿京观其人者。即使町畦之子。朔南未辨。亦复此据一丘。彼拥一壑。凡山径之蹊间。蒙茸荆棘处。无不设有一座。终南在其跬趾下者。若与先生斗捷。恐径反在彼。而不在此。则岂特先生之径。其犹有蓬之心。而余之为此测。其犹有蠡之心也夫。是又不能为先生解嘲于万一也。岁康熙九年庚戌正月灯节后三日。新安草墅程应旄郊倩甫识。

〔郁氏(震)医书纂要集〕未见

徐春甫曰。郁震。字鼎文。苏州常熟人。累世业医。至震尤读书尚气节。初以明医征至京。复以才武。从偏师经略西域诸国者三。以功赐三品服。世授苏州府医学正科。着医书纂要集等。

〔周氏(溥)方法考源〕未见

〔用药歌括〕未见

按上见于河南通志。

〔郑氏(镒)云峤医说〕国史经籍志十卷 未见

祥符县志曰。郑镒。字尚宜。业医。疗病多神异。问奇探秘。年逾七十。着述不辍。有续医说。杏花春晓堂方。方法考诸书。行于世。

〔杏花春晓堂方〕未见

〔方法考〕未见

〔医书百朋〕未见

按上见于开封府志。志作郑谊。似误。

〔费氏(杰)名医抄〕未见

山阴县志曰。费杰。字世彦。曾大父子明为元世医宗。杰故以医承其家。性古悫敦笃。邑人患剧疾,虽百里外。必迎候。杰至杀一二剂辄效。尝设药饵。以周邑之ht 独。葬疏远无归者数十人。嫁外姓之孤者五人。郡守戴ht尤重其雅谊。加宾礼焉。所着有畏斋诗稿。名医抄。经验良方。为世所宗。

〔经验良方〕未见

〔徐氏(沛)医学决疑〕未见

松江府志曰。徐沛。字泽卿。少从周莱峰游。以文章行谊相切 。读书博涉。尤精内经。用以诊疾辄起。所着有方壶山人稿。及医学决疑。

〔刘氏(伦)济世内科经验全方〕三卷 存

〔高氏(昶)钤法书〕一卷 未见

青州府志曰。高昶。益都金岭镇人。性醇浓正直。以济利存心。弘治间。传异人医术。直抵精明。诊视察故。辨证出奇。天下让能。群医莫及。时号为卢扁。尤专伤寒钤法。定脉不差时刻。所全活者不可胜计。抱疾求疗者。踵门无虚日。尤注念贫困家。务与善药。未尝有责报心。行年七十余卒。逮属纩。问药者犹在门也。所着有钤法书一卷。

〔周氏(文采)医方选要〕十卷 存

兴献王序曰。周官医师。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共医事。曰王之食饮。曰万民之疾。曰 疡者皆有医。先生懋先人之德。又济之以生生之具。故人弥厥性。罔有阏札者。岂非顺化之治哉。迨我祖宗。治政师古。设有内外医药院局若干所。为虑已深。为具已悉。为天下赖已广。即周官之良法美意。亦不能过是。但名医多萃于都邑。而穷檐 屋。疾病者何限。惠政先于所近。而遐陬僻壤。率多庸医。如是而求仁泽之无渗漏。其可得哉。然欲俾医道之无间。而仁泽之旁洽。非假医方以博视之。不可也。吾受封以来。修齐之暇。每令良医周文采等。于诸方书中。精选其方之简明切要。而有征功者以进。吾躬为较阅。得十卷。裒成一帙。名之曰医方选要。以与天下疾病之人共之。苟遍得是书所选简要之方。以攻所疾。则垂毙之命。庶乎可生。而为太平考终之人矣。虽然。人所自致之病。是方或可治之。若其病于冻馁。病于徭役。病于宪纲。病于征输。病于锋镝之患。而不能起者。则惟好生之圣天子。若赞化之贤宰执。能相与消息调停。以通其关节脉络。而生之全之。安之养之。俾少可壮壮可老。少壮可终。事其老。而咸跻于寿域焉。顾敢谓是方之能尔哉。国语曰。上医医国。其次医人。盖此之谓欤。因序而书之篇端。时弘治乙卯冬十一月望。大明兴王书于中正斋。自序略曰。弘治乙卯秋七月既望。敬蒙王殿下令旨。命巨文采集录医方。臣悚愧之余。遂稽颡再拜而叹曰。仁矣哉。我王之用心也。盖仁之蕴于中者。深浓而莫测。故其发于外者。充大而难御。惟殿下天衷纯粹。纤欲不留。仁之蕴于中者。而其深浓可知。以故发而为孝敬。为友爱。为恩礼。以慈祥。以抚众。其仁之发于外者。亦可谓充且大矣。而睿意尤以为人之有身。不能无疾。攻疾之要。非药石不可。然药石之当否。又系乎医方之良不良耳。于是不以臣为愚陋。乃命集录古今良方。欲嘉惠遐迩。其仁之充大。又可以胜言哉。臣幼承家学。服膺有年。第以质性愚劣。虽苦心极力。未能得其要领。今只承睿命。遂忘其鄙陋。勉强择出平日所闻所见。及常用有验之方。去其繁而就其简。分门别类。凡十卷。名之曰医方选要。庸成编帙。敬陈睿览。然但愧其择之未当。无以上副殿下寿众之仁心也。他日赐及远近。使人因是疾用是方。而傥获功效之一二。是岂臣之能所致哉。实惟殿下之仁。有以及之也。仁之泽愈流而愈长。天之庆益臻而益炽。胤柞绵远。与国咸休。盖将并天地之悠久矣。臣草茅贱质。临书不胜惶惧之至。谨拜手稽首上言。弘治八年冬十月吉旦。良医副臣周文采再拜谨书。徐春甫曰。周文采。兴府良医。得内经之要旨。该究诸氏方书。治疗尽效。睿宗献皇帝命选经效奇方。编次成书。共损民瘼。世宗继念生民疾苦。复梓颁行天下。名医方选要。四库全书提要曰。医方选要十卷。周文采编。李时珍本草纲目引。作周良采。字之讹也。其里贯未详是书乃其为蜀献王椿侍医时。承献王之命所作。则洪武中人也。每门皆钞录古方。而各冠以论。嘉靖二十三年。通政使顾可学奏进。诏礼部重录付梓。仍行两京各省翻刻。前有献王序。及文采自序。并载礼部尚书费采题覆疏二篇。盖亦翻刻本也。按是书。弘治八年宪宗第四子兴献王 杭命良医周文采而所编也。献王及文采序。详记其年月。提要曰。洪武中蜀献王椿所命。其失检之甚。何至于此。

〔应氏( )删补医方选要〕十卷 存

〔王氏(鏊)本草单方〕明志八卷 存

自序曰。予读大观本草。见汉晋以来。神医名方。往往具在。间取试之。应手而验。乃知药忌群队。信单方之为神也。而世不及见。穷乡下邑。独以海上方为良。不知古方固犹在乎。而散见杂出。仓卒之际。未见检寻。予在翰林日多暇。手自抄录为一编。对病检方。较若画一。不敢自秘。因梓刻以传。于乎。群队之患。非独医药也。用人用兵。盖莫不然。有能得是方而治之。其可少瘳已乎。弘治丙辰。翰林院侍读学士兼左春坊左谕德王鏊序。又曰。始余捃摭诸方。未克汇粹。吾弟秉之益加搜讨。许忠甫又细校之。始有端绪。又以近世名医。如东垣丹溪之论。冠诸篇首。庶览者晓知病因。随病用药。命延哲刻而传之。钱谦益曰。王少传鏊字济之。吴县人。成化十一年进士及第。自编修。历官吏部右侍郎。正德元年。入内阁。进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加少传。改武英。四年致仕。嘉靖初。遣行人存问。将召用而卒。谥文恪。

〔方氏(如川)重证本草单方〕六卷 存

自序曰。古称神农尝味。得药三百六十五种。分上中下三品。养性养命攻病。各从其类。世渐增多。着见本经。兹不具论。如华元化以萍齑吐蛇。盛怒愈疾。乃品外单行。庸非长桑公乘秘禁者耶。唐代犹尚目为天宝单方。概宋纂修本经。 栝百氏。可谓该备。金元诸家,背经撰论。创汤液本草。遂与微言脱异。禁方迥别矣。农皇道。至是中辍。吁。此医药之大变也。故外经亡于汉。而望色闻疹之法替。佗书焚于魏。而抽割湔洗之技衰。本草背于胡。而处方和济之道隐。谬戾相仍。踵罗夭枉。作俑流毒者。固农皇之罪人。盖日中则昃。不私于人者。使之然也。明兴扫清寰宇。气运聿回。方今海内元老,频 上寿。恩询非一。昭于国典。宁令大和元气。有拥阏不流。于是焦太史荐出禁方。佐梦圃郑先生济穷乡下邑之无从就疗者。板行。意且未惬。欲辑本草单方。广设津梁。属余偕郑克明氏校阅。求与古合。若从旧刻及续编,其诸病候。弁以金元时语。譬之太玄系易繇辞。其不可也必矣。昔人欲刊正周易。及诸药方。先诣祖讷共论。祖云。辨释经典。纵有异同。不足以伤风教。至于汤药。小之不达。便致寿夭所由。后人受弊不少。何敢轻以裁断。余鉴此言。特搜古论。易去方药。悉遵本经。庶几圣哲灵踪。循辙可讯。其诸异宜。条载凡例云。新都后学方如川撰。郑泽序曰。自高氏之脉诀行。而王叔和之脉经不讲。识者谓乱人脉者诀也。夫周身经络。合周天缠度。天行万古无舛。则人精息息相通。以手拊手者。尚曰或乱之也。而况金石草木,飞潜蠕动。五方之风土。既三品之贵贱复殊。案而考焉。仅一本草。犹将弁髦弃之。则源之不穷。流于何有。夫本草者。大神圣垂世之经。诸贤哲冀圣之业。且然也。又安望所载之单方。人竞读哉。吾里方君士弱以儒贯医。博综之余。穷心本草。举震泽单方旧本。敷理阐精。刊讹正绪。而着就一编。为若干卷。余得手读之。较余曩者所集经验方。庖脔迥别矣,因为士弱斯编也。天生地养。成性不变。经之谓也,圣作明述。执理不易。方之谓也。是有体之学也,体既备矣。用斯赅矣。藉令察病者影响。按方者仿佛。下圭投剂。和害参半。则此方不几穷乎。顾非穷于方。穷于用耳。余顾用是者。宁以方合病。毋以病合方。蓝中出青。习门功,是又为有用之学,士弱以为何如。士弱曰。善。请梓行之。俾同志知所用焉。则且与脉经相表里矣。万历庚戌端阳日。墨宝斋居士郑泽题。

〔王氏(纶)明医杂着〕一卷 存

自序曰。予修本草集要。既板行矣,或问于予曰。子之本草。人皆爱之。然尚复有他书可行者乎。予答之曰。有而未成也。予尝欲着随证治例。使穷乡下邑。无名医者。可按方治病。闭户一月。纂成五篇。后觉渐难下手而止。又见诸发热证多端。而世医混治误人。遂欲分别诸证。萃为一书。尝着论一篇。以见大意。又尝欲续丹溪语录余论等书。着得医论二十条。及补阴枳术等丸方论。皆未及成书。今方奔走仕途。何暇及焉。俟他日退休林下。庶可续成诸书。以行世也。因出示之。或者曰。此虽未成书。然皆切要之论。人所急欲用者。吾闻仁者急于救人。若早得一条一论,以开迷误。济困苦。以甚美矣。何况连篇累牍有如此。而不早出示人。乃曰。必俟他日成书焉。无乃珍秘吝惜。恐非仁人之用心耶。予笑曰。岂有是哉。子乃以是责我。请遂出之。遂名曰明医杂着。锓梓以传。尚俟他日续成全书。以毕予志。弘治十五年。岁次壬戌。夏五月既望。赐进士出身亚中大夫广东布政司左参政慈溪王纶汝言书。刘桂曰。凡人血病则当用血病。若气虚血弱。又当从血虚。以人参补之。阳旺则能生阴血也。东垣曰。血脱益气。古圣人之良法,补胃气以助生发之气。故曰。阳生阴长。用诸甘剂。为之先务。举世皆以为补气。殊不知甘能生血。此阳生阴长之理也。故先理胃气。人之身内。以谷气为实。近时医者,多执王汝言明医杂着云。阴虚误服甘温之剂。则病日增。服之过多则死。由是一切脾胃饮食劳倦之证。认为阴虚。惟用四物汤。加苦寒之药。吾恐地黄当归,多能恋膈。反伤胃气。所谓精气血气。何由而生。血未见生。而谷气先有所损矣。昔一士人。形肥而色白。因见明医杂着所载补阴丸。服之数年。形瘦短气。蜀医韩天爵用辛热剂。决去其滞余。而燥其重阴。和平无恙。此则未达方书。而轻卒自误。可不戒哉。

〔薛氏(己)明医杂着注〕六卷 存

〔王氏(纶)医论问答〕一卷 存

〔沈氏(时誉)医衡〕未见

苏州府志曰。沈时誉字时正。华亭人。工医。徙吴居桃花坞唐寅别业。切脉若神。投剂辄起。晚年筑室山中。着医衡。病议。治验诸书。

〔病议〕未见

〔治验〕未见

〔亡名氏保生余录〕无卷数 存

按是书。分大人科。眼科。口齿咽喉科。外科。妇人科。小方脉科六门。不析卷数。嘉靖甲申南汀赖恩序。称古有保生余录一部。鄞乡致张君廷韶。先君子介庵先生居齐东时。刻梓印行。以惠人人云。则当时既不详成于谁手。

〔传氏(滋)医学集成〕明志十二卷 存

徐春甫曰。传滋。字时泽。号ht 川。浙之义乌人。敏颖博学。下问谦恭。医术甚精。且不自足。活人不伐。着医学集成。

〔医学权舆〕四卷 存

按胡文焕百家名书所刻。书仅一卷。不着撰人名氏。盖系所节钞。

〔饶氏(鹏)节略医林正宗〕八卷 存

黄 序略曰。临川饶东溪叟之医之学。得其源委。已人危矣。如手发蒙。余偶入广。经长乐。徂暑。用其药果验。间适递药者爽实。余且待持。时天气斗热。东溪不旋踵而至。曰。药服乎。从者讹。其慎重如此。是能知所敬矣。一日乘余情暇。袖其平日手纂仲景东垣等四子医要一集。请曰。吾每奏效于贵游家。有此愿畀一言。以弁其端。东溪江右人也。久游广海。天隆其寿。游久则阅历熟。寿隆则智能精。手纂四子之要。可谓得医学之的者矣。东溪执昔者之敬而不衰。斯可将四子而肩淮阴矣。于乎。主敬一说。所关最大。岂特止于医哉。功用宏博。实吾儒之家法也。医于儒有近。可与言。故言之。叟名鹏。字九万。以医功冠带于正德壬申之祀。东溪其别号云。

〔虞氏(抟)医学正传〕明志八卷 存

自序曰。夫医之为道。民命死生所系。其责不为不重。藉或不经儒术。业擅偏门。懵然不知正道。不反几于操刃以杀人乎。粤自神农尝百药制本草。轩岐着素问。越人作难经。皆所以发明天地人身阴阳五行之理。卓为万世医家祖。不可尚已。厥后名医代作。蹑圣门而探玄微者。未易悉举。又若汉张仲景。唐孙思邈。金刘守真张子和李东垣辈。诸贤继作。皆有着述。而神巧之运用。有非常人所可及也。而其所以辨内外。异攻补。而互相发明者。一皆祖述素难。而引伸触类之耳。其授受相承。悉自正学中来也。吾邑丹溪朱彦修先生初游许文懿公之门。得考亭之余绪。爰自母病。刻志于医。求师于武林罗太无。而得刘张李三家之秘。故其学有源委。术造精微。所着格致余论。局方发挥等。旁皆所以折衷前哲。尤足以救偏门之毙。伟然百世之宗师也。东阳卢和氏类集丹溪之书为纂要。俾医者出入卷舒之便。其用心亦勤矣。愚以观之。尤未足以尽丹溪之余绪。然丹溪之书。不过发前人所未发。补前人所未备耳。若不参以诸贤所着。而互合为一。岂医道之大成哉。愚承祖父之学。私淑丹溪之遗风。其于素难。靡不苦志钻研。然义理玄微。若坐丰 。迨阅历四纪。于兹始知蹊径。今年七旬有八矣。桑榆景迫。精力日衰。每憾世医多蹈偏门。而民命之夭于医者不少矣。是以不揣荒拙。锐意编集。以成全书。一皆根据乎素难。从横乎诸说。旁通己意而不凿。以孟浪之空言。总不离乎正学范围之中。非敢自以为是。而附会以误人也。目之曰医学正传。将使后学知所适从。而不蹈偏门以杀人。盖亦端本澄源之意耳。高明之士。幸毋诮焉。时正德乙亥正月之望。花溪恒德老人虞抟序。徐春甫曰。虞抟字天民。号恒德老人。浙之义乌人。世业医。抟幼颖悟。承家传之学。深究素问。治效益高。晚年八旬。有医学正传行世。四库全书提要曰。医学正传八卷。明虞抟撰。抟字天民。自号花溪恒德老人。义乌人。是书成于正德乙亥。其学以朱震亨为宗。而参以张机孙思邈李杲诸家之说。各选其方之精粹者。次于丹溪要语之后。复为或问五十条。以申明之。

〔方脉发蒙〕明志六卷 未见

〔苍生司命〕八卷 存

〔周氏(宏)卫生集〕医藏目录四卷 未见

四库全书提要曰。卫生集四卷。明周宏集。宏始末未详。前有正德庚辰宏自序。复系以五言律诗一章。词颇近俚。其论外感法仲景。内伤法东垣。湿热法河间。杂病法丹溪。尚属持平之论。然亦大略如是。未可执为定法也。

〔沈氏(绶)山林相业〕十卷 未见

〔黄氏(五辰)医家正旨〕六卷 未见

按上见于江阴县志。

〔医经正宗〕八卷 存

〔朱氏 治病要语〕十二卷 未见

曹于汴序曰。余曩阅缝藩东壁公所自撰墓志铭。服其达于生死。赋小诗赞之。此观辛复元氏所为公传。更悉诸懿行。复元向余言。公晚年孳孳于学。公之孙诚一奉公命。从辛子游。能忘其贵。而笃于道。一气钟耶。庭训耶。俱可窥矣。诚一手公所着治病要语示余。以仁义礼智信五字为基。胪列十要。而参以素问本草。及诸家方诀。为卷十二。盖寿天下之书也。诚一曰。吾祖初着此书。计卷四十。继减为二十。又继减为十二。此亦先世所称日减而近于放下之指矣。世人能捐技俩埒此者亦鲜。即此是学。即此是道。宜其达于生达。况以下区区世味。乌能动乎。吁嗟。 公者。且从生死以下忽动。(仰节堂集○下有阙)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