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笔下文学 > 四分律

四分律卷第十七(初分之十七)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姚秦罽宾三藏佛陀耶舍共竺佛念等译九十单提法之七

◎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十七群比丘往语六群比丘:“长老!云何入初禅、第二、第三、第四禅。云何入空、无相、无愿?云何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耶?”时六群比丘报言:“如汝等所说者,则已犯波罗夷法,非比丘。”时十七群比丘,便往上座比丘所问言:“若有诸比丘作如是问:‘云何入初禅、二禅乃至四禅、空、无相愿、须陀洹乃至阿罗汉果?’为犯何罪?”上座比丘报言:“无所犯。”十七群比丘言:“我等向者诣六群比丘所问言:‘云何入初禅乃至四禅、空、无相愿,云何得须陀洹果乃至阿罗汉果?’彼即报言:‘汝等自称得上人法,犯波罗夷,非比丘。’”彼比丘即察知,此六群比丘与十七群比丘作疑恼。尔时诸比丘闻,其中有少欲知足、行头陀、乐学戒、知惭愧者,嫌责六群比丘:“云何汝等与十七群比丘作疑恼?”尔时诸比丘往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以此因缘具白世尊。世尊尔时以此因缘集比丘僧,呵责六群比丘:“汝所为非,非威仪、非沙门法、非净行、非随顺行,所不应为。云何汝等与十七群比丘作疑恼?”尔时世尊以无数方便呵责六群比丘已,告诸比丘:“此六群比丘痴人!多种有漏处,最初犯戒。自今已去与比丘结戒,集十句义乃至正法久住,欲说戒者当如是说:若比丘与他作疑恼,波逸提。”如是世尊与比丘结戒。

尔时众多比丘集在一处共论法律,有一比丘退去。退去者心疑,作是言:“彼诸比丘与我作疑。”诸比丘白佛,佛言:“不故作者无犯。自今已去当如是结戒:若比丘故疑恼他比丘,令须臾间不乐者,波逸提。”

比丘义如上。

疑恼者,若为生时、若为年岁、若受戒、若为羯磨、若为犯、若为法也。为生时疑者,即问言:“汝生来几时耶?”报言:“我生来尔所时。”语言:“汝不尔所时生,汝如余人生,非尔所时生。”是谓问生时疑。云何问年岁时生疑?问言:“汝几岁?”报言:“我尔所岁。”语言:“汝非尔所岁,如余人受戒者,汝未尔所岁。”是谓问年岁时生疑。云何问受戒生疑?问言:“汝受戒既年不满二十,又界内别众。”是谓问受戒时生疑。云何问羯磨生疑?问言:“汝受戒时白不成、羯磨不成,非法别众。”是谓问羯磨生疑。云何于犯生疑,语言:“汝犯波罗夷、僧伽婆尸沙、波逸提、波罗提提舍尼、偷兰遮、突吉罗、恶说。”是谓于犯生疑。云何于法生疑?“汝等所问法者,则犯波罗夷,非比丘。”是谓于法生疑。

若比丘,故为比丘作疑,若以生时、若岁时,乃至法时疑,说而了了者,波逸提;说而不了了者,突吉罗。

比丘尼,波逸提;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突吉罗。是谓为犯。

不犯者,其事实尔不故作;彼非尔许时生,恐后有疑悔,无故受他利养、受大比丘礼敬,便语言:“汝非如许时生,如余人生,知汝非如许时生,其事实尔。”彼无尔许岁,恐后有疑悔,无故受他利养、受大比丘礼敬,便语言:“汝无尔许岁,如余比丘岁,汝未如许岁。其事实尔。”若年不满二十,界内别众,恐后有疑悔,无故受他利养、受大比丘礼敬,语令彼知,还本处更受戒,故便语言:“汝年不满二十界内别众,其事实尔。”白不成、羯磨不成非法别众,恐后有疑悔,无故受他利养、受大比丘礼敬,语彼令知,还本处更受戒,故便语言:“汝白不成、羯磨不成就非法别众,其事实尔。”犯波罗夷、僧伽婆尸沙、波逸提、波罗提提舍尼、偷兰遮、突吉罗、恶说,恐后疑悔,无故受人利养、受持戒比丘礼敬,欲令彼知如法忏悔故便语言:“汝犯波罗夷乃至恶说有。”复若彼为性粗疏不知言语,便言:“如汝所说自称上人法,犯波罗夷,非比丘行。”或戏笑语、或疾疾语、或独语、或梦中语、或欲说此错说彼,无犯。

无犯者,最初未制戒,痴狂、心乱、痛恼所缠。(六十三竟)

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跋难陀释子与一比丘亲厚,然跋难陀释子数数犯罪,向彼比丘说:“长老!我实犯如是如是罪,汝勿语人。”彼比丘报言:“可尔。”复于余时跋难陀释子,与彼比丘共斗。时彼比丘向余比丘说:“跋难陀释子犯如是如是罪。”诸比丘问彼比丘言:“汝云何知耶?”比丘报言:“跋难陀释子向我说。”诸比丘问言:“汝何不向余比丘说耶?”彼比丘报言:“我先忍便不说,今不忍故说。”时诸比丘闻,其中有少欲知足、行头陀、乐学戒、知惭愧者,呵责彼比丘言:“云何汝等覆藏跋难陀释子罪?”尔时诸比丘往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以此因缘具白世尊。世尊尔时以此因缘集比丘僧,呵责彼比丘言:“汝所为非,非威仪、非沙门法、非净行、非随顺行,所不应为。云何比丘覆跋难陀释子罪耶?”尔时世尊以无数方便呵责彼比丘已,告诸比丘:“此痴人!多种有漏处,最初犯戒。自今已去与比丘结戒,集十句义乃至正法久住,欲说戒者当如是说:若比丘覆藏余比丘粗罪,波逸提。”如是世尊与比丘结戒。

彼比丘不知犯粗罪不犯粗罪后,乃知粗罪,或有作波逸提忏者、有疑者,佛言:“不知,无犯。自今已去应如是结戒:若比丘知他比丘犯粗罪,覆藏者,波逸提。”

比丘义如上。

粗罪者,四波罗夷、僧伽婆尸沙。

彼比丘知他比丘犯粗罪,小食知食后说者,突吉罗。食后知至初夜说,突吉罗。初夜知至中夜说,突吉罗。中夜知至后夜,欲说而未说,明相出波逸提。除粗罪,覆余罪者,突吉罗。自覆藏粗罪,突吉罗。除比丘、比丘尼,覆余人粗罪,突吉罗。粗罪粗罪想,波逸提。粗罪疑,突吉罗。非粗罪粗罪想,突吉罗。非粗罪疑,突吉罗。

比丘尼,波逸提;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突吉罗。是谓为犯。

不犯者,先不知粗罪不粗罪想若向人说;或无人可向说;发心言我当说;未说之间明相已出;若说或有命难、梵行难,不说无犯。

无犯者,最初未制戒,痴狂、心乱、痛恼所缠。(六十四竟)

尔时世尊在罗阅城迦兰陀竹园。尔时罗阅城中有十七群童子,先为亲厚,最大者年十七,最小者年十二,最富者八十百千,最贫者八十千。中有一童子名优波离,父母唯有此一子,爱念未曾离目前。父母念言:“我等教此儿当学何技术,我等死后令快得生活无所乏短?”即自念:“当教先学书,我等死后快得生活,无所乏短不令身力疲苦。”复作是念:“教儿书亦有身力疲苦耳。更当学何技术,我等死后令儿快得生活,无所乏短身力不疲苦?”念言:“今当教儿学算数技术,我等死后快得生活,无所乏短身不疲苦。”父母念言:“今教儿学算数,亦有身力疲苦耳。今当更教此儿学何技术,我等死后令快得生活,无所乏短身力不疲苦?今当教此儿学画像技术,我等死后令快得生活无所乏短。”复念:“今教学画,恐令儿眼力疲劳。当教此儿更学何技术,我等死后令快得生活无所乏短,眼不疲苦。”即自念言:“沙门释子!善自养身安乐无众苦恼,若当教此儿于沙门释子法中出家为道,我等死后令快得生活,无所乏短身不疲苦。”后于异时,十七群童子语优波离童子言:“汝可随我等出家为道。”答言:“我何用出家为?汝自出家。”十七群童子第二、第三语优波离言:“可共出家为道来。何以故?如我等今共相娱乐,于彼亦当如是共相娱乐嬉戏。”时优波离童子语诸童子言:“汝等小待!须我往白父母。”优波离童子即往父母所白言:“我今欲出家为道,愿父母见听。”父母报言:“我等唯有汝一子,心甚爱念,乃至不欲令死别,而况当生别。”优波离童子如是再三白父母言:“唯愿听我出家。”父母亦如是报言:“我等唯有汝一子,心甚爱念,不欲令死别,况当生别。”尔时父母得优波离童子再三殷勤,便作是念:“我等先已有此意:‘当教此儿学何技术,我等死后令儿快得生活,无所乏短,令身力不疲苦耳?’即作是念:‘若教学书乃至画像,我等死后快得生活无所乏短,令身力不疲苦,而恐劳儿身力眼力以致疲苦。’念言:‘唯有沙门释子!善自养身无众苦恼。若令此儿在中出家者,快得生活无有众苦。’”时父母即报儿言:“今正是时,听汝出家。”时优波离童子还至十七群童子所语言:“我父母已听我出家,汝等欲去者今正是时。”时诸童子即往僧伽蓝中,白诸比丘言:“大德!我等欲出家学道,愿诸尊见度为道。”尔时诸比丘即度令出家受大戒。

时诸童子小来习乐不堪一食,至于夜半患饥,高声大唤啼哭言:“与我食来,与我食来。”诸比丘语言:“小儿待须天明,若众僧有食当共食,若无食者当共乞食。何以故?此间先都无作食处。”尔时世尊夜时在静处思惟,闻小儿啼声,知而故问阿难:“何等小儿夜半啼声?”尔时阿难以此因缘具白世尊。世尊告阿难:“不应授年未满二十者大戒。何以故?若年未满二十者,不堪忍寒热、饥渴、暴风、蚊虻、毒虫,及不忍恶言。若身有种种苦痛不能堪忍,又复不堪持戒、不堪一食。阿难当知,年满二十者,堪忍如上众事。”尔时世尊夜过已集比丘僧,以此因缘告诸比丘:“自今已去与比丘结戒,集十句义乃至正法久住,欲说戒者当如是说:若比丘年满二十当受大戒,若年未满二十受大戒,此人不得戒,彼比丘可呵责痴故,波逸提。”如是世尊与比丘结戒。

彼比丘不知年满二十不满二十,后乃知不满二十,或作波逸提忏者、或有疑者,佛言:“不知者无犯。自今已去当如是结戒:年满二十应受大戒,若比丘知年不满二十与受大戒,此人不得戒,彼比丘可呵痴故,波逸提。”

比丘义如上。

其受戒人年不满二十,和上知年不满二十,众僧及受戒人亦知不满二十,于众中问:“汝年满二十?”未受戒人报言或满二十、或不满二十、或疑、或不知年数、或默然,或众僧不问,和上波逸提,众僧突吉罗。其受戒人年未满二十,和上知年未满二十,众僧及受戒人谓年满二十,众僧问:“汝年满二十?”未受戒人报言或满二十、或不满、或疑、或不知、或默然,僧或不问,和上波逸提,众僧无犯。其受戒人年未满二十,和上知年未满二十,众僧及受戒人疑,众中问言:“汝年满二十?”未受戒人报言或满二十、或不满二十、或疑、或不知、或默然,僧或不问,和上波逸提,众僧突吉罗。其受戒人年未满二十,和上亦知年未满二十,众僧及受戒人不知,众中问言:“汝年满二十?”未受戒人报言或满二十、或不满二十、或疑、或不知、或默然,僧或不问,和上波逸提,众僧无犯。其受戒人年未满二十,和上谓年满二十,众僧及受戒人知年未满二十,众中问言:“汝年满二十?”未受戒人报言或满二十、或不满二十、或疑、或不知、或默然,僧或不问,和上无犯,众僧突吉罗。其受戒人年未满二十,和上谓年满二十,众僧及受戒人谓年满二十,众中问言:“汝年满二十?”未受戒人报言或满二十、或未满二十、或疑、或不知、或默然,僧或不问,和上无犯,众僧亦无犯。其受戒人年未满二十,和上谓年满二十,众僧及受戒人疑,众中问言:“汝年满二十?”未受戒人报言或满二十、或不满二十、或疑、或不知、或默然,众或不问,和上无犯,众僧突吉罗。其受戒人年未满二十,和上谓年满二十,众僧及受戒人不知,众中问言:“汝年满二十?”未受戒人报言或满二十、或不满二十、或疑、或不知、或默然,众僧或不问,和上及众僧无犯。其受戒人年未满二十,和上疑,众僧及受戒人知不满二十,众中问言:“汝年满二十?”未受戒人报言或满二十、或不满、或疑、或不知、或默然,众或不问,和上波逸提,众僧突吉罗。其受戒人年未满二十,和上疑,众僧及受戒人谓年满二十,众中问言:“汝年满二十?”未受戒人报言或满、或未满、或疑、或不知、或默然,众或不问,和上波逸提,众僧无犯。其受戒人年未满二十,和上疑,众僧及受戒人亦疑,众中问言:“汝年满二十?”未受戒人报言或满二十、或未满、或疑、或不知、或默然,众或不问,和上波逸提,众僧突吉罗。其受戒人年未满二十,和上疑,众僧及受戒人不知,众中问言:“汝年满二十?”未受戒人报言或满二十、或未满、或疑、或不知、或默然,众或不问,和上波逸提,众僧无犯。其受戒人年未满二十,和上不知,众僧及受戒人知年未满二十,众中问言:“汝年满二十?”未受戒人报言或满二十、或未满二十、或疑、或不知、或默然,众或不问,和上无犯,众僧突吉罗。其受戒人年未满二十,和上不知,众僧及受戒人谓年满二十,众中问言:“汝年满二十?”未受戒人报言或满二十、或未满、或疑、或不知、或默然,众或不问,和上及众僧无犯。其受戒人年未满二十,和上不知,众僧及受戒人疑,众中问言:“汝年满二十?”未受戒人报言或满二十、或未满、或疑、或不知、或默然,众或不问,和上无犯,众僧突吉罗。其受戒人年不满二十,和上不知,众僧及受戒人亦不知,众中问言:“汝年满二十?”未受戒人报言或满二十、或未满、或疑、或不知、或默然,众或不问,和上、众僧无犯。

彼比丘知年未满二十,授大戒三羯磨竟,和上波逸提。白已二羯磨竟,和上三突吉罗。白已一羯磨竟,和上二突吉罗。白竟,和上一突吉罗。白未竟,和上突吉罗。若未白为作方便剃发,若欲集众和上,一切突吉罗。若众僧集,和尚突吉罗。

比丘尼,波逸提;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突吉罗。是谓为犯。

不犯者,先不知,信受戒人语;若傍人证、若信父母、若受戒已疑,佛言:“当听数胎中年月数闰月。”若数一切十四日说戒以为年数者,无犯。

无犯者,最初未制戒,痴狂、心乱、痛恼所缠。(六十五竟)

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六群比丘,斗诤如法灭已,后更发起作是言:“汝不善观不成观,不善解不成解,不善灭不成灭,令僧未有诤事而有诤事起,已有诤事而不除灭。”时诸比丘作如是念言:“何故众僧未有诤事而有诤事起,已有诤事而不除灭?”时诸比丘即观察,知六群比丘诤事如法灭已后更发起,作如是言:“汝不善观不成观,不善解不成解,不善灭不成灭。”令僧未有诤事而有诤事起,已有诤事而不除灭。诸比丘闻,其中有少欲知足、行头陀、乐学戒、知惭愧者,嫌责六群比丘言:“汝等云何斗诤事如法灭已,后更发起言:‘汝不善观不成观乃至不成灭。’令僧未有诤事而有诤事,已有诤事而不除灭。”时诸比丘往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已在一面坐,以此因缘具白世尊。世尊尔时以此因缘集比丘僧,呵责六群比丘:“汝所为非,非威仪、非沙门法、非净行、非随顺行,所不应为。云何斗诤事如法灭已,后更发起言:‘汝等不善观不成观,乃至不成灭。’令僧未有诤事而有诤事,已有诤事而不除灭。”世尊以无数方便呵责六群比丘已,告诸比丘:“此痴人!多种有漏处,最初犯戒。自今已去与比丘结戒,集十句义乃至正法久住,欲说戒者当如是说:若比丘斗诤如法灭已,后更发起者,波逸提。”如是世尊与比丘结戒。

尔时诸比丘,不知诤事如法灭、不如法灭,后乃知如法灭,或有作波逸提忏者、或有疑。佛言:“不知者无犯。自今已去当如是结戒:若比丘知诤事如法忏悔已,后更发起者,波逸提。”

比丘义如上。

如法者,如法、如毗尼、如佛所教。

诤者,有四种:言诤、觅诤、犯诤、事诤。

彼比丘知诤事如法灭已,后更发起作如是言:“不善观不成观,不善解不成解,不善灭不成灭。”说而了了者,波逸提;不了了者,突吉罗。除此诤已,若作余斗诤骂詈者,后更发起,一切突吉罗。若自发起已斗诤事者,突吉罗。除比丘、比丘尼,已共余人斗诤骂詈后更发起者,突吉罗。观作观想者,波逸提。观疑者,突吉罗。不成观有观想,突吉罗。不成观疑,突吉罗。

比丘尼,波逸提;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突吉罗。是谓为犯。

不犯者,若先不知;若观作不观想;若事实尔;不善观不成观,不善解不成解,不善灭不成灭,便作是言:“不善观乃至不善成灭。”若戏笑语、若疾疾语、若梦中语、欲说此错说彼,无犯。

无犯者,最初未制戒,痴狂、心乱、痛恼所缠。(六十六竟)

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有众多比丘从舍卫国欲至毗舍离,时有贾客伴,欲私度关不输王税,时贾客问诸比丘言:“大德!欲何所至?”比丘报言:“欲至毗舍离。”贾客人言:“我等可得与诸尊共伴不?”诸比丘报言:“可尔。”尔时诸比丘与此贼贾客共伴行私度关。时守关人捉得已,即将至波斯匿王所,白王言:“此人等,私度关而不输税。”王即问言:“此贾客私度关不输税,此沙门复有何事?”守关人报言:“与此人为伴。”王复问诸比丘言:“大德!实与此贾客为伴耶?”报言:“实尔。”复问言:“诸尊!知此人不输王税不?”报言:“知。”王言:“若实知者法应死。”时王自念言:“我今作水浇顶王种,岂当杀沙门释子耶?”时王无数方便呵责诸比丘已,于众人前即敕傍人,放比丘令去。受教即放。时王众中皆大声称言:“沙门释子犯王重法,罪应入死,然王直小小呵责而放。”时诸比丘闻,其中有少欲知足、行头陀、乐学戒、知惭愧者,嫌责六群比丘:“汝等云何与贼贾客共伴行?”尔时诸比丘往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已在一面坐,以此因缘具白世尊。世尊尔时以此因缘集比丘僧,呵责诸比丘言:“汝等云何与贼贾客共伴行耶?”以无数方便呵责诸比丘已,告诸比丘:“此痴人!多种有漏处,最初犯戒。自今已去与比丘结戒,集十句义乃至正法久住,欲说戒者当如是说:若比丘共贼伴同道行,乃至一村间者,波逸提。”如是世尊与比丘结戒。

诸比丘不知是贼,以非贼共伴行,后乃知是贼伴,或有作波逸提忏者、或有疑者。佛言:“不知者不犯。自今已去当如是说戒:若比丘知是贼伴,共同道行,乃至一村间,波逸提。”如是世尊与比丘结戒。

彼比丘不结要,疑。佛言:“不结要,不犯。自今已去应如是结戒:若比丘知贼伴,结要共同道行,乃至一村间,波逸提。”

比丘义如上。

贼伴者,若作贼还,若方欲去。

结要者,共要至城、若至村。

道者,村间处处道。

若比丘,知是贼伴,共要同道行,至村间向处处道行,至一一道,波逸提。无村空旷无界处,共行至十里者,波逸提。若共行村间半道,突吉罗。减十里,突吉罗。村间一道行者,突吉罗。方便欲去而不去,共要去而不去,一切突吉罗。

比丘尼,波逸提;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突吉罗。是谓为犯。

不犯者,若先不知、不共结伴;若逐行安隐有所至;若为力势所持;若被系缚将去;若命难、梵行难,无犯。

无犯者,最初未制戒,痴狂、心乱、痛恼所缠。(六十七竟)

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有比丘字阿梨吒,有如是恶见生:“我知世尊说法,其有犯淫欲,非障道法。”时诸比丘闻阿梨吒比丘有如是恶见生:“我知世尊说法,犯淫欲非障道法。”时诸比丘闻,欲除去阿梨吒比丘恶见,即往阿梨吒所,恭敬问讯已在一面坐,诸比丘语阿梨吒比丘言:“汝实知世尊说法,犯淫欲非障道法耶?”阿梨吒报言:“我实知世尊说法,犯淫欲非障道法。”时诸比丘,欲除阿梨吒恶见,即殷勤问之:“阿梨吒!莫作如是语,莫谤世尊,谤世尊者不善,世尊不作是语。阿梨吒!世尊无数方便说法教断欲爱,知欲想,教除爱欲、断爱欲想,除爱欲所烧、度于爱结。世尊无数方便说,欲如大火坑,欲如炬火,亦如果熟,欲如假借,欲如枯骨,欲如段肉,如梦所见,欲如利刀,欲如新瓦器盛水置日中,欲如毒蛇头,欲如捉利剑,欲如利戟。世尊作如是说欲,阿梨吒!世尊如是善说法,断欲无欲、去垢无垢,调伏渴爱、灭除巢窟,出离一切诸结缚,爱尽涅槃。佛如是说法,汝云何言:‘犯淫欲非障道法。’”时诸比丘殷勤问阿梨吒如是说时,阿梨吒比丘坚持恶见,实定而言:“此是真实,余皆虚妄。”尔时诸比丘不能除阿梨吒比丘恶见,便往世尊所,头面礼足已在一面坐,以此因缘具白世尊。世尊尔时告一比丘:“汝持我言往速唤阿梨吒比丘来。”彼比丘受教,即往阿梨吒比丘所语言:“世尊有教唤汝。”时阿梨吒比丘闻世尊唤,即往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佛问阿梨吒比丘言:“汝实有是语:‘我知佛所说法,行淫欲非障道法。’耶?”阿梨吒答言:“大德!实有如是言。”佛告阿梨吒:“汝云何知我所说如是?我无数方便说断欲爱法,如上所说。”尔时世尊以无数方便呵责阿梨吒比丘已,告诸比丘:“听众僧为阿梨吒比丘作呵谏,舍此事故,白四羯磨呵谏。应如是谏,众中应差堪能羯磨者如上,作如是白:‘大德僧听!此阿梨吒比丘作如是语:“我知佛所说法,行淫欲非障道法。”若僧时到僧忍听,僧今与阿梨吒比丘作呵谏,舍此事故。“阿梨吒!汝莫作是语,莫谤世尊,谤世尊者不善。世尊不作是语,世尊无数方便说淫欲是障道法。若犯淫欲即是障道法。”白如是。’‘大德僧听!此阿梨吒比丘作如是语:“我知佛所说法,犯淫欲非障道法。”僧今与作呵谏,舍此事故。“阿梨吒!莫作是语,莫谤世尊,谤世尊者不善,世尊不作是语,世尊无数方便说淫欲是障道法,若犯淫欲即是障道法。”谁诸长老忍僧为阿梨吒比丘作呵谏舍此事者默然,谁不忍者说。是初羯磨。’第二、第三亦如是说。‘僧已为阿梨吒比丘作呵谏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应作如是呵责阿梨吒比丘,舍此事故白四羯磨。”诸比丘白佛,佛言:“若有余比丘作是言:‘我知佛所说,行淫欲非障道法。’众僧亦应呵谏白四羯磨。自今已去与比丘结戒,集十句义乃至正法久住,欲说戒者当如是说:若比丘作如是语:‘我知佛所说,法行淫欲非障道法。’彼比丘谏此比丘言:‘大德!莫作是语,莫谤世尊,谤世尊者不善。世尊不作是语,世尊无数方便说行淫欲是障道法。’彼比丘谏此比丘时,坚持不舍,彼比丘乃至三谏,舍此事故。若三谏舍者善,不舍者波逸提。”

比丘义如上。

彼比丘作如是言:“我知佛所说法,行淫欲非障道法。”彼比丘谏此比丘言:“汝莫作是语,莫谤世尊,谤世尊者不善。世尊不作是语,世尊无数方便说:‘行淫欲是障道法。’汝今可舍此事,莫为僧所呵,更犯重罪。”若受语者善,不随语者应白。白已当语言:“我已白竟,余有羯磨在。汝可舍此事,莫为众僧所呵责,更犯重罪。”若随语者善,不随语者当作初羯磨。初羯磨已,当语言:“我已白初羯磨竟,余有二羯磨在。汝当舍是事,莫为僧所呵责,更犯重罪。”若随语者善,不随语者当作第二羯磨。作第二羯磨已,当语言:“已作白二羯磨竟,余有一羯磨在。汝可舍是事,莫为众僧所呵责,更重犯罪。”若随语者善,不随语者唱三羯磨竟,波逸提。作白已二羯磨竟舍者,三突吉罗。作白已一羯磨竟舍者,二突吉罗。白已舍者,一突吉罗。若白未竟舍者,突吉罗。若未作白作是语:“我知佛所说,行淫欲者非障道法。”一切突吉罗。彼比丘谏此比丘时,余比丘遮、若比丘尼遮者、若有余人遮:“汝莫舍此事。”众僧谏已不谏,遮者,一切突吉罗。

比丘尼,波逸提;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突吉罗。是谓为犯。

不犯者,初语时舍;若非法别众谏、若非法和合谏、法别众、法相似别众、法相似和合;非法非毗尼非佛所教;若无谏者,无犯。

无犯者,最初未制戒,痴狂、心乱、痛恼所缠。(六十八竟)

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阿梨吒比丘恶见,众僧呵谏而故不舍。时诸比丘闻,其中有少欲知足、行头陀、乐学戒、知惭愧者,嫌责阿梨吒比丘言:“云何汝恶见,众僧呵谏而故不舍?”时诸比丘往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以此因缘具白世尊。世尊尔时以此因缘集比丘僧,呵责阿梨吒比丘言:“汝所为非,非威仪、非沙门法、非净行、非随顺行,所不应为。云何阿梨吒比丘恶见,众僧呵谏而故不舍耶?”世尊以无数方便呵责阿梨吒比丘已,告诸比丘:“自今已去,众僧与阿梨吒比丘,作恶见不舍举白四羯磨。应如是作,为阿梨吒比丘作举,作举已作忆念,作忆念已与罪。众中应差堪能羯磨者如上,作如是白:‘大德僧听!此阿梨吒恶见,众僧呵谏而故不舍。若僧时到僧忍听,僧今与阿梨吒比丘作恶见不舍举羯磨。白如是。’‘大德僧听!此阿梨吒比丘恶见,众僧呵谏而故不舍。僧今为阿梨吒比丘作恶见不舍举羯磨。谁诸长老忍僧今为阿梨吒比丘作恶见不舍举羯磨者默然,谁不忍者说。是初羯磨。’第二、第三亦如是说。‘僧已忍与阿梨吒比丘作恶见不舍举羯磨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时阿梨吒比丘,僧作恶见不舍举羯磨。六群比丘供给所须、共同羯磨止宿言语。时诸比丘闻,其中有少欲知足、行头陀、乐学戒、知惭愧者,呵责六群比丘:“阿梨吒比丘!僧与作恶见不舍举羯磨。云何供给所须、共止宿言语?”尔时诸比丘往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以此因缘具白世尊。世尊尔时以此因缘集比丘僧,呵责六群比丘言:“汝所为非,非威仪、非沙门法、非净行、非随顺行,所不应为。云何六群比丘!阿梨吒比丘,僧为作恶见不舍举羯磨,而供给所须、止宿言语?”世尊以无数方便呵责六群比丘已,告诸比丘:“此六群比丘痴人!多种有漏处,最初犯戒。自今已去与比丘结戒,集十句义乃至正法久住,欲说戒者当如是说:若比丘,与如是语人未作法,有是恶见不舍,供给所须、共同羯磨止宿言语,波逸提。”如是世尊与比丘结戒。

时诸比丘,不知有如是语、不如是语,后乃知有如是语,或有作波逸提忏、或有疑者。佛言:“不知者无犯。自今已去当如是说戒:若比丘知如是语人,未作法如,是邪见而不舍,供给所须、共同羯磨止宿言语者,波逸提。”

比丘义如上。

如是语者,作如是语:“我闻世尊说法,行淫欲者非障道法。”

未作法者,若被举、未为解。

如是见者,作如是见,知世尊所说法非障道法。

不舍恶见者,众僧呵谏而不舍恶见。

供给所须者,有二种:若法、若财。法者,教修习增上戒、增上意、增上智、学问诵经。财者,供给衣服、饮食、床、卧具、病瘦医药。

同羯磨者,同说戒。

止宿者,屋有四壁一切覆一切障,或一切覆不一切障,或一切障不一切覆,或不尽覆不尽障。若比丘先入屋,后有如是语人来;若如是语人先入,比丘后来;若二人俱入宿,随胁着地,一切波逸提。

比丘尼,波逸提;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突吉罗。是谓为犯。

不犯者,比丘不知便入宿;若比丘先在屋,如是语人后来入屋,比丘不知;若屋一切覆无四壁、或一切覆而半障、或一切覆少障、或一切障而无覆、或一切障而半覆、或一切障少覆、或半覆半障、或少覆少障、或不覆不障、或露地,如是一切不知无犯。若病倒地;若病转侧;若为力势所持;或被系闭、或命难、梵行难,无犯。

无犯者,最初未制戒,痴狂、心乱、痛恼所缠。(六十九竟)

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跋难陀释子有二沙弥:一名羯那,二名摩睺迦,不知惭愧共行不净。尔时羯那、摩睺伽自相谓言:“我等从佛闻法,其有行淫欲非障道法。”时诸比丘闻,其中有少欲知足、行头陀、乐学戒、知惭愧者,嫌责二沙弥言:“云何汝等自相谓言:‘我从佛闻法,行淫欲非障道法。’”尔时诸比丘往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以此因缘具白世尊。世尊尔时以此因缘集比丘僧,呵责此二沙弥言:“汝所为非,非威仪、非沙门法、非净行、非随顺行,所不应为。云何汝等自相谓言:‘我从佛闻法,其行淫欲者非障道法。’”尔时世尊以无数方便呵责此二沙弥已,告诸比丘:“自今已去与此二沙弥作呵谏,舍此事故,白四羯磨。应如是作呵谏。立此二沙弥于众僧前眼见耳不闻处,众中当差堪能羯磨者如上,作如是白:‘大德僧听!彼二沙弥自相谓言:“我从世尊闻法,行淫欲者非障道法。”若僧时到僧忍听,呵责彼二沙弥舍此事故。“沙弥!莫作是语,莫诽谤世尊,诽谤世尊者不善。世尊不作是语,沙弥!世尊无数方便说,行淫欲是障道法。”白如是。’‘大德僧听!彼二沙弥自相谓言:“我从世尊闻法,行淫欲者非障道法。”僧今与彼二沙弥作呵谏,令舍此事故。“汝沙弥!莫诽谤世尊,诽谤世尊者不善。世尊不作是语,世尊无数方便说,淫欲是障道法。”谁诸长老忍僧今呵责二沙弥令舍此事者默然,谁不忍者说。是初羯磨。’第二、第三亦如是说。‘众僧已呵责二沙弥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彼二沙弥,众僧呵责而故不舍此事。时诸比丘闻,其中有少欲知足、行头陀、乐学戒、知惭愧者,嫌责二沙弥:“云何汝等,僧呵责而故不舍恶见耶?”尔时诸比丘往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以此因缘具白世尊。世尊尔时以此因缘集比丘僧,呵责二沙弥言:“汝所为非,非威仪、非沙门法、非净行、非随顺行,所不应为。云何汝等二沙弥,众僧呵责而故不舍恶见?”世尊以无数方便呵责二沙弥已,告诸比丘:“众僧应与此二沙弥,作恶见不舍灭摈白四羯磨。应如是作,将二沙弥至众僧前,立着见处不闻处。众中当差堪能羯磨者如上,作如是白:‘大德僧听!此二沙弥,众僧呵责故不舍恶见。若僧时到僧忍听,僧今为二沙弥作恶见不舍灭摈。自今已去此二沙弥,不应言:“佛是我世尊。”不得随逐余比丘,如诸沙弥,得与比丘二宿、三宿。汝等不得。汝出去!灭去!不应住此。白如是。’‘大德僧听!此二沙弥,众僧呵责故不舍恶见。众僧今与二沙弥作恶见不舍灭摈羯磨。自今已去此二沙弥,不得言:“佛是我世尊。”不应随逐余比丘,如诸沙弥得与比丘二宿、三宿。汝今不得,汝出去!灭去!不应住此。谁诸长老忍僧为二沙弥作恶见不舍灭摈者默然,谁不忍者说。是初羯磨。’第二第三亦如是说。‘僧已忍与二沙弥作恶见不舍灭摈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时六群比丘,知僧为此二沙弥作恶见不舍灭摈羯磨,而便诱将畜养共止宿。诸比丘闻,其中有少欲知足、行头陀、乐学戒、知惭愧者,嫌责六群比丘言:“云何汝等知僧为此二沙弥作恶见不舍灭摈羯磨,而诱将畜养共止宿耶?”尔时诸比丘往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以此因缘具白世尊。世尊尔时以此因缘集比丘僧,呵责六群比丘言:“汝所为非,非威仪、非沙门法、非净行、非随顺行,所不应为。云何汝等,知僧为此二沙弥作恶见不舍灭摈羯磨,而诱将畜养共止宿耶?”世尊以无数方便呵责六群比丘已,告诸比丘:“此六群比丘痴人!多种有漏处,最初犯戒。自今已去与比丘结戒,集十句义乃至正法久住,欲说戒者当如是说:若沙弥作是言:‘我知世尊所说法,行淫欲非障道法。’彼比丘谏此沙弥如是言:‘汝莫作是语,莫诽谤世尊,诽谤世尊者不善。世尊不作是语,世尊无数方便说,行淫欲是障道法。’彼比丘作如是谏时,此沙弥坚持不舍。彼比丘应乃至再三呵谏,令舍此事故。若乃至三谏而舍者善,不舍者彼比丘当语彼沙弥言:‘汝自今已去,不得言佛是我世尊,不得随逐余比丘,如诸沙弥得与比丘二、三宿。汝今无是事,汝出去!灭去!不应住此。’若比丘知如是众中被摈沙弥,而诱将畜养共止宿者,波逸提。”如是世尊与比丘结戒。

彼二沙弥城中摈出便往外村,城外摈出还入城中。尔时诸比丘,亦不知是灭摈不灭摈,后乃方知是灭摈,或作波逸提忏者、或有疑者。佛言:“不知者无犯。自今已去应如是说戒:若比丘,知沙弥作如是言:‘我从佛闻法,若行淫欲非障道法。’彼比丘谏此沙弥如是言:‘汝莫诽谤世尊,诽谤世尊者不善。世尊不作是语,沙弥!世尊无数方便说,淫欲是障道法。’彼比丘谏此沙弥时,坚持不舍。彼比丘应乃至再三呵谏,令舍此事故。乃至三谏而舍者善;不舍者,彼比丘应语彼沙弥言:‘汝自今已去,不得言佛是我世尊,不得随逐余比丘,如诸沙弥得与比丘二、三宿。汝今无是事,汝出去!灭去!不应住此。’若比丘知如是众中被摈沙弥,而诱将畜养共止宿者,波逸提。”

比丘义如上。

灭摈者,僧与作灭摈白四羯磨。

畜养者,若自畜、若与人畜。

诱者,若自诱、若教人诱。

共宿者,如上说。

若比丘先入宿,灭摈者后至;若灭摈者先至,比丘后至;或二人俱至,随胁着地转侧,波逸提。

比丘尼,波逸提;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突吉罗。是谓为犯。

不犯者,先不知;若比丘先至,灭摈者后至,比丘不知;若房四方无障上有覆,广说如上,露地无犯。若癫发倒地;若病动转;或为力势所持;被系闭;命难、梵行难,无犯。

无犯者,最初未制戒,痴狂、心乱、痛恼所缠。(七十竟)◎

四分律卷第十七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