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笔下文学 > 杨贵妃

第五章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天宝四载,七月二十六日壬辰,皇帝颁诏令,命光禄大夫、行左相兼兵部尚书、弘文馆学士李适之为使,金紫光禄大夫行门下侍郎集贤院学士陈希烈为副使,持节礼册,册立左卫勋二府右郎将韦昭训第二女为寿王妃。

陈希烈是第二次作册立寿王妃的副使。寿王的第二任王妃,出身比杨氏高了一些,她的父亲官郎将。

这一项诏命发布之后,仅隔十天,八月初六,宫廷宣布皇帝新的诏令,册立太真宫女道士杨氏为贵妃。册妃并未有庄严的典礼,但有一项盛大的宫内欢宴。入宫多年,身份不明不白的杨玉环,终于正了名,为六宫之主。

(南宫搏按:史书中如资治通鉴者,把唐帝第二次册寿王妃的日期错为七月壬午日,本文据原始诏令。又册杨贵妃事,唐历,本纪,统记,时间都不同,有记甲辰、甲寅。以上为根据唐实录。)

杨玉环着上了贵妃的大礼服,那是她第一次正式穿上宫廷中目前最高品级的服饰而出现在群众中,接受嫔妃、命妇、内宫的朝拜。

衣服使她显得雍容华贵,别有一种风仪。

此时的她,比之初入宫时成熟和浓艳了。她的躯体,在入宫以来也渐渐地丰腴了一些。

李隆基私心以珠圆玉润来形容杨玉环。事实上也是,她的青春生命,如今正进入巅峰季。天宝四载八月,她的虚龄是二十七岁,足龄则过了二十六年稍多,她是六月初一生的。

大唐贵妇们自我把青春全盛季中心定在三十岁这一点上,以前后各五年,为生命的茂盛时代。廿五岁以前,虽然也有七八年青春,但一般认为那是如花朵由蓓蕾至初茁,趋向开放,还未绚烂。女子的成熟,有如花的妩媚吐艳,二十五之后,才能说是好景,而此时的杨玉环,正由好景走向巅峰。

她被引入宫中,度为女道士,已接近五年了,在当时,杨玉环虽是妇人,而且已生过孩子,可是,她的稚气仍未脱,青春的稚气,曾经逗引和诱发向老的皇帝的生命力。当武惠妃还在世之时,李隆基以被人照顾得太周到而自我感到向老了,到带些稚气的杨玉环的进入,有如一阵风吹开一道门户,他的生命忽然被风吹入了开启的门中,那道门通向一个新境界,似乎是回春!

在过去四年多近五年的时间中,李隆基自感生命力又旺盛了,兴趣转向多方面了。

现在,他看着珠圆玉润式的贵妃,由衷地欣快,他陪伴贵妃受朝贺,有时,他还亲自指点一些礼仪节目。

但是,荣为贵妃的杨玉环,实际却一些也不高兴,她的家事,有似一块铅压在心中。

她知道自己的父亲情况不好,然而,形势早已如此,她又能有什么作为呢?

她的嫂嫂,承荣郡主,没有来朝贺。在宫廷礼仪上,这是不合的,但是,宫廷中好象忘记了体制,不去理会。至于出身普通贵家的杨贵妃,对承荣郡主的不来,有自我逃避的安慰——在今天之前,承荣郡主是她的嫂嫂,平辈,但从今天开始,她正式地成了承荣郡主的长辈,但她又依然是玉环的嫂嫂,这一矛盾是她所不能自释的。

典礼继续着,她的心情有时混乱,但有时又有飘忽的喜悦,若干年老的命妇向她朝拜时,年轻的她总是有些高兴的,她被许多人奉承而飘飘然。

典礼完毕后,皇帝亲自陪她入内室休息,杨玉环吁了一口气,看着皇帝,终于笑了,她说:“三郎,做贵妃很吃力——”她稍顿,自行伸手去除下凤冠——那顶用黄金镶嵌了许多宝石的凤冠,制作虽然精巧,份量总是重了一些。

两名内侍在她伸手向上时,已上前,为她除了冠,接着,又有侍女为她除了那一幅绣帔。

她向皇帝说:“很热。”同时,她看出皇帝也有热与累的现象,于是,她体贴地说出:“陛下,也累了你,你一直陪着我——宽宽衣吧!”

大唐皇帝向侍女作了一个手势,上前,携着杨玉环的手,喜孜孜地说,“我们到里面去,的确相当热。”

皇帝偕她进入一间休息室,除了大袍,她发现皇帝的内衬有些汗渍,随口说:“你去沐浴一次吧——”

皇帝哦了一声,双目凝看着她,幽秘地发笑。

她不解。除了礼服之后,挨近去问他:“什么事?”

“我想,你也该沐浴了,是不?”

“嗯——”她不着意地说:“好热,出了汗,该沐浴了。”

“我们同去浴堂殿,现在——”

“三郎!”她轻轻地推了他一下,“累了半天,还不好好地歇歇——不,你就是爱胡闹!”

“这不是胡闹,现在,名实兼至,一池沐浴,又有何妨呢?”

他又来拉她。

“不行,我不——我讲过,在温泉;”她看了皇帝一眼,由于左右尚有人在,她不愿多说,双手推送皇帝坐下。“你在此歇歇,我进去一下!”说着,就向内走。

皇帝出神地看着她,充满了喜悦地自行去沐浴和受按摩。

今天,他虽然只是陪着玉环,但来去几所殿宇之间,讲话多,行动也不少,的确有些累了。

杨玉环也汗气涔涔,但她在沐浴之后,就精神抖擞了,换了一套常服,问明皇帝尚在休息,便到另一所殿宇和宫中的旧妃嫔们相见。

她为人谦和,与旧日的妃嫔们相处极好,不过,大唐后宫中的女人,却有着伤感。自从杨玉环以女道士的身份入宫之后,大唐皇帝对后宫那许多女人都不再接近了。五年以来,大唐的皇帝也不曾增添儿女。她们经历了今天的场面,自然明白,皇帝宠在一身,今后,很少有和皇帝在一起的希望。在武惠妃的时代,皇帝虽然宠爱着,但别人仍有亲近皇帝有生儿育女的机会,如今,机会没有了!

然而,她们的怨苦又不能对杨贵妃,因为杨贵妃与她们之间,一直保持着温淳的友谊。

现在,杨贵妃和她们在一起谈笑,直到玉真公主来时,她才离去,玉真公主穿了女道士的礼服而来,申言单独朝贺,杨玉环羞涩了,竭力阻止她。

“不行,你是贵妃,又是皇嫂,我可不能失礼!”玉真公主有意逗她:“你还应该备一份厚赐!”

“公主,我们不可如此,你总是长辈!”她着急了。

当杨玉环一提长辈,玉真公主就不便再开玩笑了,她随便地坐下来,平和地说:“今天很热闹,我原想明天再来的,但有一些事,要和你谈谈,玉环,我们到外面去走走!”

到了园中,玉真公主告诉她,承荣郡主曾到玉真观,请求转达一些事,因此而入宫。

“我家中怎样?”杨玉环紧张地问。

“令兄请郡主来见我,再请求转告,尊大人的病有起色,前两天,赴东都休养去了。还有,尊大人委托你的大从兄在本宅主持庆典。”

“我家中有庆典,那是家大人……”她原想说“家大人对此已无芥蒂?”但话只说了一半就自行抑制。因为父亲赴洛阳,主持庆典又委托从兄而不由亲兄主持,那已表明了父亲的立场很坚定。为此,她怔怔地无法再说。

“承荣郡主来说,令兄希望你有机会向皇帝请求,暂缓颁发恩命,再者,恩命也以长房为主!”

“这好象已规定了的啊!”

“令兄在秘书监,大约知道大人仍会有恩命的!所以赶在今天要我来见你!”

“那怎么办?恩命会立刻颁下吗?是不是要我现在和皇帝说呢?”她全无主意,要求玉真公主指点。玉真公主很世故,处处都顾全,她问明了皇帝在休息,便建议把高力士找来商量。

“我知道高力士此刻在内侍省办公,还未走,我们到那边去找他吧!”

“你是贵妃,怎可行尊降贵?”玉真公主又逗她了。

“公主,我不理那些的,我时时去尚宫局的哩!现在,我们去,乘步辇吧,省得走路。”

她们到内侍省找到高力士,杨玉环坦率地述说了自己的家事,请高力士设法相助。

高力士其实已知道恩命及于杨玄璬的,连杨玄珪也有份,虽然皇帝曾答允以杨玄琰为主,但秘书省依照制度拟具恩命,依然列入杨玄璬的名字。因为对椒房亲的恩命,从来没有撇开生身父母的。

不过,高力士又愿意为杨贵妃周旋,他允承设法,将恩命延后,同时,他又说明:立妃之后,迟一个月甚至两个月颁下对外戚的恩命,并不是大事。

一个问题,勉强解决了,但是,杨玉环的心情却很沉重,父亲赴洛阳,她直到此时才得知,她相信,中间必有不大愉快的事件在,可是,她不便询问。

向晚,宫中有内宴,玉真公主也被留下,皇帝安排了内廷庆祝大会,设在兴庆宫的花萼相辉楼。梨园子弟几乎全班出动,演奏《霓裳羽衣曲》。

豪华繁盛的歌舞场面,暂时使杨玉环撇开了心事——这是杨玉环为贵妃的第一天的情景。

她因为家事而不曾想到丈夫。

在寿王府,这一天是很黯淡的,寿王虽已册立新妃,但没有完婚,邸中情形,和杨玉环在日差不多,他已以魏来馨为侧妃,由侧妃领教杨玉环所生的两个孩子。

李僾已经九岁,在魏来馨的教育下,已经懂了不少事,他对这一天的喜事,不作任何表示,但比他小了一岁的弟弟,虽然同受教育,但可能由于性情不同,这天他曾问哥哥:“贵妃真的是生我们的母亲?”李僾不许他说,受了委屈的李伓就去问父亲了。

寿王很难过,他不能在儿子直接询问时说谎话,承认了,但他又说:“那是另一回事,现在的贵妃,是你们祖母,记得!在师傅教书的时候,你们不能够谈宫廷中任何人事,因为,你们也将会有爵位。”

寿王和杨玉环所生的两个孩子,将有爵位。照理,爵位早该宣布了,只因杨玉环入宫,寿王又没有再娶,因此而延搁下来。同样的延搁还有对杨玉环家族的恩典。

但是,杨玉环本人,在接受贵妃名位时紊乱发愁了几天,很快,新的事件转移了她。

杨玉环的大伯杨玄琰,早故。他逝世时的官职是蜀州司户参军,品位虽低,但家境为杨氏兄弟中最富有的,因为他是长子,承继了父亲的主要遗产,再加上他娶妻,得了一分丰厚的妆匣,在蜀州安家,玄琰故世之后,他的妻子主持着家务。

杨玄琰的小女儿,美丽,聪明,佻巧。她有一个正式的名字:鈶,后来去掉兄弟行的从金字排行,改名为怡,那是为了避免亲族中男女不分。她另有一个小名,叫花花。她早熟,早婚,又早寡。她的丈夫,为成都名家裴氏之子,丈夫去世,留下了一笔丰厚的遗产,她不以丧夫为意。

现在,她到长安了——她本家的哥哥和母亲,较早时已到了长安。这回,她带了自己的孩子、家人,以成都裴氏的遗孀身份出现。

她到长安,没有住入母兄的家,也不投长姊之宅,独自赁居旅馆的一所大院——她带来的婢女、仆妇共有十六人,车僮等人还不在内,她的气派,有似一位地方长官的家族。享用的豪奢,也可以和王侯相比。

她到都城,去看母姊,接着,投帖宫门,请见大唐天子的贵妃,她男性化地,又超越了阶级地投帖。但是,帖子上写的却不伦不类,她自称“大唐天子小阿姨怡”。

这样的帖,照宫廷规矩是会将之抛出不理的。但是,宫内官因为杨贵妃,不敢如此。再者,自杨玉环入宫以来,本家的人具呈写谒,这又是第一回,因此,尚官局立刻将杨怡的帖呈奉贵妃。

杨贵妃常常想着洛阳时代在一起的小妹的,她看到帖子,也不依正常的手续,派内侍往迎杨怡入宫。

多年不见,人事全非了,杨贵妃看到当年的小妹子已成熟而为妇人,感慨无比——自然,她想到小妹的丧夫。可是,杨怡却轻松和愉快,她亲昵地向贵妃姊姊行礼,自然而然地说出:“我的贵妃娘子姊姊,你可知道你的名气有多大,从巴蜀到长安,到处有人在讲你。”

玉环忍不住笑了出来,在重见的第一回合,她发现小妹的神采风韵和过去差不多,而她自己,以为已多有变化。

“我已看到了母亲、大姊,她们都没有见过你,是吗?听说,要见贵妃,很不容易的!”她不待贵妃回答,又接下去说:“我不相信你会不见我们的,所以我闯来了!”

“花花,你还是一个样子,唉——”她在欣悦中有些感伤。

“我怎么会不见人呢?实在,我的事一言难尽,我家中也有些问题,你可能知道!”

“玉环,你这个人就是看不开,那些事理它呢?象我,连死了丈夫也不在乎!”

“噢,花花,你真是的,我知道一些,还为你悲苦!”

“那很不必要,人要死,悲苦又有什么用呢?所以,我在丈夫没有死的时候,哭过一场,当真的做了小寡妇,也就由它去了!”

“花花,小寡妇,多难听!”杨玉环摇头了。

“那有什么难听的呢?是事实呀,我年纪实在还小,倒霉的是,死了丈夫,要服丧,那样久,把人闷死了,玉环,贵妃娘娘,你不知道,服丧真的很闷。”

“花花!”她笑了出来,“你和在洛阳时真的一个样子,不过,人可比那时长大了,也好看了,哦,对了,你向宫门投帖,怎的写大唐天子小阿姨——哪有这种称呼法的!”

“这称呼有什么不妥当?我货真价实,是天子的小阿姨!

我没有爵位,照亲戚关系,只得如此写啊!”她稍顿,又问:“对了,你已做了贵妃,我得见见皇帝姊夫才对,见皇帝行吗?”

“这不是难事,皇上此时可能在中书省,我着人去问问,请他来好了!”

“现在不急,我们姊妹初见,先谈谈,皇上如果来了,我们会谈不成的,”她停顿了一下,“玉环,我还没到你家去过,叔叔到底怎样了?我在巴蜀听阿钊说——”她扮了一个鬼脸,“玉环,可别生气,阿钊说叔叔大发牛脾气,听说要吊颈啦!

使你很尴尬,阿鉴怎样了?”

“唉,这事别提它吧,父亲去了洛阳。我不敢见他,哥哥大约很苦,我想,哥哥的日子一定很难过,”杨玉环苦笑着,“我在宫内,总比较好些——哦,对了,你刚才说阿钊,那是谁?”

“啊,你一做贵妃,本家亲族都忘了?阿钊,是伯祖父的长孙,实在也是独孙——”

“我记得了,杨钊他在四川做官,听说做得不错,我忘了是谁告诉我,对了,他好象还托人问候致意——我没忘记!不过,有时候消息不够灵通,还有,我们的叔祖父,我出嫁时……”她想到自己的婚姻,倏地住口。

“玉环,你真的知道得太少了,叔祖故世只怕也很久了,和我的丈夫差不多时候死掉的,你不知道?”杨怡嘲弄地摇摇头,“一个人不能贵盛的,一贵,看来会六亲不认了。”

“花花,不要刺我,我入宫好些年了,有一些事夹在中间,我家的人和我少接近,有些事,他们又不告诉我!”

“对了,你入宫,真的是做了女道士,才勾上皇帝——”

“花花,说得多难听啊!”她叹气,但是,随着就笑了起来,“花花,慢慢地你就会明白的,做女道士,自然是假的!

现在不去说了,告诉我,你怎么想着上长安来?是不是有别婚的对象?”

“没有,我只是闷得慌,反正裴家有钱,我想长安总比成都来得好,是吗?再说,你做了贵妃,总会照顾我!”

“不对,你该早已决定上长安了,我做贵妃,没多久,你怎么可能来得这样快?”

“玉环,我早就知道你在宫中的事了,李白那些诗,在巴蜀,一样也都有人唱,如果不是服丧守制,我年初就会来长安的——哦,先别说这些,我进了皇宫,你带我到处去看看,回头再说——或者,一面走一面说,我先想去看看李白诗中说的沉香亭!”

杨玉环起身,走向窗口,命侍女开启了大窗,指着说:“沉香亭就在这边,可以望得见——”

杨怡走到窗前看了一眼,说:“我不能到那边去看看的吗?此地,太远了!”

“可以,吃了小食,我陪你到处走走!任是哪里,都可以去的,不过,你若要走全,只怕要三天!”

就在此时,大唐皇帝突然来了,内侍奏告贵妃,皇帝到了,得知贵妃有客,没有入内。

“请皇帝来吧,奏告,是我的小妹妹在宫内。”

不久,皇帝进入了,杨玉环作了介绍。杨怡正经地拜下去,很庄重。可是,皇帝却一些也不庄严,笑嘻嘻地说:“玉环的姊妹行,我还是第一次见到,我们亲戚间也太疏远了,你是一直在长安的呢,还是东都?”

“陛下,臣妾来自巴蜀!”杨怡又正式地回答,可是,她的正经,依然是有佻巧气。

杨玉环笑着,取过那张拜帖给皇帝看,随说:“花花,你怎么不自称阿姨,而称起臣妾起来了?”

皇帝看了帖上所书,欣然说:“这称呼很好,象亲戚嘛!”

“那就谢谢皇帝姊夫了!”她很快地接口。

皇帝姊夫对佻巧的“大唐天子小阿姨”具有非常的好感,只在几句话之间,他就发现了:杨怡和玉环的气质完全不同,玉环美丽而凝重,当年初见,稚气虽然未脱,具有少女的娇纵,但是,玉环的娇纵,仍有浑厚的气度;这位小阿姨,也很美,可是,即使在初见,庄重地行礼时,眉宇间亦有花苗之色,声调也流动地,其后,妙语如珠,一种恣肆状态虽然潜抑而依然流露出来。

李隆基从而想到自己有一位庶曾祖母——开国时代,太宗皇帝的同母弟元吉的正妃杨氏。元吉被杀,太宗皇帝把弟媳妇收入后宫,这位杨氏女,小名露露,宫廷中古老相传,她是佻巧式美的极致,她和元吉生的孩子被杀,她后来和太宗皇帝生的孩子曹王,一度有被立为太子之议,如果不是公孙无忌等重臣力阻,太宗皇帝也真会立曹王的!李隆基有丰富的想象力,他把眼前的杨花花,与一百二十年前的杨露露并比而观。

偶然间,他乐了,当他得知小姨妹要参观宫苑时,欣然说:“那就到沉香亭去,我们在那边备小食,再找几名乐人来,接待第一次到宫廷作客的天子姨妹!”

皇帝的话转为事实,很快。

他们出现在沉香亭了。

小部乐演奏着,接待天子的阿姨。

杨怡,似乎从头到底没有一些局促状的,在入沉香亭之后,她和皇帝之间已变得很熟了。她俏嘲着皇帝和贵妃,也轻扬地唱“名花倾国两相欢”,然后,又赞美诗人李白的狂气,接着,她突然问:“皇帝姊夫,我倘若随便说话,你不会降罪吧?噢,我只是一个平民,就是降罪,反正无官可革,无爵可得的,是吗?”

“岂有皇帝的姨妹是平民之理?”李隆基笑说,“你想说什么?”

“花花口中决不会有好话的,别听她!”杨玉环插嘴说。

“我想问问皇帝姊夫,对李白那种艳羡式的,赞美我姊姊的诗,是不是妒忌?”杨怡大胆地问出。

“花花,荒唐言!”杨玉环快速地接口。但是皇帝却大笑着点头,调侃地说出:“你猜对了,此人太狂生,对贵妃,居然用‘会向瑶台月下逢’,我自然妒嫉,所以让他走路了!”

“可惜,这人就此做不成官!”杨花花笑说。

“三郎,那是道家的神仙故事,不是你所说的那样!”杨贵妃老实地说出。

“不,皇帝姊夫说的对!”杨怡笑着,转而调侃姊姊:“如果我是男人,看到贵妃姊姊,也会想到会仙的!”

“花花,在皇帝陛下面前,小心些,那会获罪的!”杨玉环终于也笑起来。

“我想,皇帝姊夫不会如此对我吧!”她稍顿,忽然带着讽刺的口气:“杨家的人还不曾沾姊姊的光受封赐,先获罪,只怕说不过去,皇帝姊夫……”

“好,原来你是来讨赏赐的?”李隆基对眉目飞动的姨妹笑道。“封赏总会有的,你也一定会轮到!”他稍顿,转向玉环,“你家里的事,小姨妹知道吗?”

杨玉环微喟着点头。

“我知道的,”杨怡很快地说出,“其实,这又不是了不起的事,小叔父不肯受,人各有志,由他去好了,我是杨氏长房所生,当初,我父亲在世之日,祖父的遗产全由他继承,现在,小叔不受,也合情合理,我代表杨家长房,宣布接受,等小叔父将来回心转意,我们再把大门外棨戟送他就是!”

皇帝又笑,杨玉环也在笑中斥她:“已嫁的女儿,怎可代表娘家?花花,这是大事,岂可瞎说一通!”

“已嫁的女儿成了小——”她原欲说小寡妇的,终于忍住了,转而说:“如此,我不再出声就是。不过,我做人很爽快,顾虑太多,哼,我才不干!”

她的恣纵式论事,对皇帝却发生了影响力,封赐杨贵妃家族,为例行故事,照理不该拖如此久的。他想:杨玄璬既欲把玉环推向长房一边,许他所讲,也就是了。原来,他把这问题看得很重,经过杨怡人各有志一语,他似是悟了道般,悠悠自得了。

杨花花如一股旋风进宫一次,走了。她虽然初到长安,但她还是懂得许多礼制的,她赶在宵禁时间之前回旅馆而又让宫车也能在宵禁前回入内禁。

杨玉环以妹妹的随便讲话而抱歉,皇帝却不在意,他说:“玉环,皇唐外戚中,对你家真的大欠缺了,别的不去说它,慢慢做原也无妨,几时,我在宫中设宴,邀约你的家人!”

她点点头,接着又说:“宴请的方式让我想一想,我的本房,二伯父为主,其余和我同辈的,还有,叔祖父的儿子,称再从叔的吧,也该算上;长辈中男子,除父亲外,近支,只此两人!”

“你不必耽心,这些事,自有人会办得妥当的。”

于是,深秋九月,宫廷中举行了一次较为特出的宴会,杨贵妃家族中人,除了她的父亲在东都之外,差不多全到了,杨贵妃的二伯父玄珪,虽为本支长辈,但因分房的关系,杨氏家族领衔的男性代表,则是长房的、杨贵妃的从兄杨铦,其次是杨玄珪和他的儿子杨锜以及杨鉴和妻子承荣郡主,此外,是杨贵妃的再从叔杨明肃。杨氏女眷中,有三位从姊妹,名单上列着柳氏夫人,崔氏夫人,裴氏夫人。裴夫人就是杨花花。

此外,有几位其他外戚作陪,皇帝的妹妹玉真公主也被邀了来。还有,皇帝的从妹,中宗皇帝之女长宁公主,偕同已故的前夫所生子杨洄,与媳妇咸宜公主俱来。长宁公主的后夫苏彦伯则回避了。

这是宫廷中的一次大宴会,内廷官也有十多人参加。

咸宜公主对杨玉环,以前是无话不谈的,现在,她发现形势不大对了,因此,她不愿谈寿王了。杨玉环很想知道前夫一些情形,但是,她又胆怯,不敢询问。

这一次内宴,很自由,皇帝说明了是亲戚间的游乐,不拘形式。

不过,皇帝又有他精到的一面,内侍省的执事人员,详细地录了杨氏家族每一个人。皇帝在宴会之后的第三日,便看了杨氏族中男性的官历,他先命人将现为从五品上阶官库部郎中的杨明肃,擢升为门下省正五品上阶的给事中——两省的官属于显贵,再转,就可以取中央单位的次官之职了。

此外,皇帝也想到了安排杨玄璬的方法,给予一个清高而没有实际的名位:“太子宾客”,分司东都,那等于是半退休。他是因杨玄璬人在东都而想到的,他又召见杨鉴,把自己的意思告诉他。

接着,皇帝告知杨贵妃一个新的联姻计划:他的女儿,武惠妃所生的小女儿太华公主,已到婚姻年龄,皇帝拟将太华公主下嫁杨锜——贵妃的从弟。

在辈份上,这是有些混乱的,但是,一旦遇着这样的事,杨玉环就不敢多说话。

也在同时,杨玉环的再从兄杨钊由巴蜀赶入都城,他名义上是奉地方官使命入都,实际上,找关系走从妹的路,但他来迟了一步,不曾赶上宫廷的赐宴,但他以节度推官的身份入朝办事,终于也由于与贵妃的关系而留下了,官金吾兵曲参军。自然,这是小职位,但杨钊欣然接受——他颇为自负,相信留在京城,有人事,能有机会做事,总会出人头地——这是十月初冬。

十月初冬,新寒时节,皇帝和贵妃又循往例赴骊山温泉避寒了。

这回,是杨玉环正式得到贵妃衔以后第一次赴温泉宫,她知道皇帝对自己的家事有所安排,因而很兴奋。此外,一副属于贵妃的仪仗也使得她喜欢。

但是,杨家恰于此时发生了不幸的事故,杨玉环的生父,在洛阳逝世了。

可能是人事上的巧合,或者另有原因,以杨玄璬为太子宾客的诏命正要颁布,他已逝世。

但是,在杨玄璬的死讯尚未公布时,另外一系列的诏命却及时公布了:贵妃杨玉环的家人,获得了恩命:赠赐官而赐爵,已故杨玄琰,追赠兵部尚书;杨玄珪官光禄卿;杨铦官殿中省少监;杨锜尚太华公主,他本官监察侍御史没有变;杨贵妃的三位姊妹,赐宅都城。

杨鉴没有受到恩命,那不是遗漏,而是任命不能发表了,因为他已奔丧赴洛阳。同样原因,杨玄璬的太子宾客任命,亦因人死而留中不发。

——杨鉴奔丧回赴洛阳的消息,当天就传到温泉宫,当时,杨贵妃和皇帝正在温泉中享受着暖水之乐,宫内官没有立刻上闻,他们把秘书少监杨鉴的表文呈交高力士了。

高力士着人知会了宰相李林甫,恩命就先行发表,把杨玄璬父子的官衔剔除,由李林甫作主,是在恩命颁布之后才上闻。

嫁给了皇帝的女儿,依例不需为父母服丧的,杨贵妃直接自高力士那儿得到父亲的丧讯,老练的高力士,婉转地把宫廷的礼仪向贵妃陈述了一遍。

她噙住了眼泪听父亲的丧报,她不能哭——因为高力士告诉她,贵妃为六宫之主,母仪天下,不能如一般人举哀的。

于是,皇帝来慰问她,为了她丧父而停止游乐。同时,皇帝又诏命:以国公之礼葬杨玄璬,丧事经营由宫廷依制度办理,并为之立庙。

杨贵妃的心情很不好,她以为父亲的死和自己的身份改变是有关的,但是,皇帝的一连串措施,又使她生出感激之心,哀念也为之冲淡了一些。

再者,花花上山来了,她依然轻松,把自己的一套乐天的观念传给从姊。

这样,杨玉环在迷离中,有时哀伤,有时又空茫——大唐皇帝柔情如水,有温泉宫伴着她,不言归期。

于是,有玉环的再从兄杨钊,由杨怡的相引,上山,晋见大唐贵妃。

杨玉环对这位再从兄很陌生,可能于童稚时见过,她一些印象都没有了。但是,为了花花的请求,她接待再从兄杨钊,也让他见皇帝。

这是比较闲静的时日,皇帝的时间从容,心情也较为集中,他接见杨钊时,先看了略历,便询问巴蜀的事。杨钊博闻强记,他在巴蜀住得久,了解面很广,对皇帝的询问,能简单明了地回答,同时,他又能举出许多数目字,如蜀中的人口,粮食产量,赋税,边情。

皇帝原是随便谈谈的,为了杨钊是贵妃的再从兄而予接见。可是,一经交谈,他发现杨钊有特出的智慧和能力,一谈开,把其他的事都忘记了。

于是,有宫女来请,那是预定好的宫廷中的赌博游戏,时间已到,贵妃请皇帝去参加。

虽然在温泉宫休闲的日子,虽然在儿女浓情中,可是,皇帝对天下事依然有一份切身的关心,平时无人谈及,他会怠忽,一旦有人谈到,而且有纲有领,他早年的雄心被激起了。

巴蜀地区,为大唐西南重镇,近年,有少数民族的边患,他相当关心,现在,他意犹未尽,但又不欲阻延与贵妃相约的时间,于是,他命杨钊相随同入。

宫廷中的赌博,实际上是一种游戏,但计数又很认真,杨钊的身分,自然是不能参加的,由于皇帝还想再问他一些巴蜀的事,因此,他得到了参加宫廷游乐的机会,这本来是很平常的,可是,在平常中,杨钊又表现了他的才华。

杨钊代每一个参加娱乐的人计数,既快又准确。

这样,皇帝重视这个由巴蜀来的人,当杨钊走后,他向贵妃说:“玉环,我以为,你家族中人,当以杨钊的才干为第一,他必能承担大任的。”

“怎样?你只和他谈了一次,就看出他的才干?”杨玉环随口说。“我和阿钊太不熟了,只晓得他在丧父之后,自己找出路,还不错。”

“我先和他谈话,他头脑清楚,思路明快,刚才我们博彩,他计数,算得快和准,这样的人,可以用于理财方面,我想调他到户部,在金吾军中,他不会发挥作用,到户部,必会有表现!”

杨贵妃没有参加意见,这是由于她不了解杨钊。然而杨钊却由此而很快移调,充度支判官。

因为杨贵妃丧父,皇帝为了她而不言归都城,他们在温泉区一直住下去,没有大规模的行乐。可是,他们在一起又很自在,杨玉环几乎每天都和皇帝出去走动,骊山行宫的面积很大,他们闲行闲话,比之歌舞樽前别有一番闲适的乐趣。

杨玉环对皇帝的感情在这年冬日真正地增进了——在此之前,她对皇帝的感情是蒙昧的,迷离的。她可能有爱,至少能承受爱。可是,她不能忘记和寿王的夫妻关系。

通婚皇家,一般说来是荣显的,但荣显并不等于幸福,因为平常人和皇家结合,不论男女,总是难以得到平等的爱情,然而,她和寿王结合,则是平等的。甚至,她还占有优越。当从寿王邸转入宫中时,她不能忘却自己是事君,李隆基虽然不曾强迫,可是,实际则是夺来的,做得技巧是一件事,但当事人总会感到。皇帝对她很好,她知道,可是有了夫妻乖分和事君的先入观念,她的言行,便自然而然地有了一些限制。

她不敢认真放肆,她经常顾虑许多问题,她以为,皇帝的喜欢自己,是由于自己的色相,是由于自己能娱乐君皇,现在,她逐渐发现,不是如此的,今年冬天的表现,使杨玉环领会到,皇帝对自己也有真正的,平等的爱。平时,皇帝爱热闹,皇帝喜欢两性的欢娱。然而,今年十月以来,却不这样了,皇帝因她丧父而节制,表现是那么自然。她于恰和中感受到温暖。

以前,她自觉和皇帝的关系是建筑在多姿多彩的娱乐上的,由各式活动组织成,有陪衬的,她甚至以为,只要有十天半月的静态生活,自己和皇帝之间的关系就会起变化。然而,现在的平淡生活,有一个月了。皇帝在这一个月中,淳和地和自己在一起,有时象慈父对爱女般。

有一次散步小憩中,她想到这些,忽然流泪了,她依着皇帝,任由泪水淌下来,幽微地,感慨地说:“三郎,我不知说什么才好,你对我……噢,三郎——当和你在一起时,不止初期,应该说有很长的日子,我总是有些耽心,我们在一起很愉快,你对我也很好,可是,我会耽心,我不知道原因,也许,因为你是皇帝,三郎——现在……

现在……”她的泪水不断地淌下来。混乱,无组织但又是至诚的情话中断了。

皇帝了解这是一个人的至情,他为她轻轻地揩拭泪水,他的手,抚摸着她的背脊,然后,合上了眼皮,拥抱着她,低声说:“我知道你的心情,玉环,不用说那些事了,我们,从现在直到永远——”

“三郎!”她幽昧地呼叫着。

“我知道的,玉环,不要说!”他轻轻地俯下身,温存地吻她。“我把你夺来,实在是如此!但我真的又不能没有你,玉环,那时,我象少年人那样地发狂。”他吐了口气,“我要你,我不能自行控制……虽然我知道你和他之间很好……”

她伸出手,捂住了皇帝的嘴,和了泪微笑,然后,她如梦寐地说出:“三郎,我以前曾以为,一个人的感情是不可能改变的,实际上却不是,那时,我内心有些矛盾,心里有两个人……”她说,舒了一口气,“三郎,你有一种力量,使人爱,又使人怕。我不知道自己是为了什么,有时怕你!”

“那大约因为我是皇帝的缘故!”

“不,我想不会是的,你,我说不上来,怕皇帝自然会有些的,但我不以为是如此,可能,你是一个男人,有刚健的男子威仪的……”

“和你在一起,我没有啊!我以为我很温柔!”皇帝笑说:“我几时在你面前发过威?”

“发威,并不是男性的刚劲啊!我说的男子气,不是表面上的。那是气概,在精神方面的!你时时会在不知不觉间使人臣服,使女人臣服——”

于是,皇帝笑了起来,他相信这是真话。

“三郎,这很难解释,有时,一个并不泼悍的女人,能令男子低头,真正泼悍的女人,不见得真能令男子服贴,反过来也一样——皇帝么,我不知道该怎样说,但是,我知道权威和富贵都不可能赢得人心!”——这是大唐皇帝和他的贵妃在生活上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他们在经历多年共同生活之后,情爱反而有着进展,李隆基的男女关系,一直是流动的,可是,现在的他,却由流动中固定下来。

他们在骊山,沐浴在新的爱情中,似乎忘却了长安,挨入十二月,高力士进言了三次,大唐皇帝才偕同贵妃回长安城去。

天宝五载的初春,当杨贵妃的亡父行将下葬时,皇帝忽然颁下正式的恩命,追赠杨玄璬为太尉、齐国公。(按:杨贵妃家人所受封赠,史书经过删改而错乱,资治通鉴据唐实录,杨玄琰追赠为兵部尚书,新唐书则谓杨玄琰为太尉齐国公,应是玄璬之误。)

死人不会从坟墓中再起来辞谢的,而且,皇帝又自行为之书写了墓碑。

——皇帝有一个时期为杨玄璬的不合作,很头痛。但他又欣赏杨玄璬这样的人,儒家虽然近迂,可是,大唐的外戚中,却少有杨玄璬那样的人物,在传统上,有一个儒家的外戚,也值得骄傲的。

杨氏族人得到的恩命,只是赐官,追赠爵位是以杨玄璬为始,杨玉环为此而依照宫廷正式礼仪,朝拜皇帝致谢。

这回,皇帝端坐着受完大礼,杨贵妃为此而不满起来,在行完了礼起来时,她终于质问皇帝了:“你好意思看着我拜九次?”

“这有什么不好意思的,依礼,九拜是正常的事,你每逢年节,都应该如此,以前,你有为我母后做女道士的身份,礼节可以不究,现在是正式贵妃,自然要依礼行事。”皇帝忽然义正词严地说出:“玉环,有时,礼不可废,这是周公、孔子所定……”

杨贵妃看到皇帝的神态肃穆,一时愕然,脱口说:“那么,今载新正,我不曾朝拜,他们也不告诉我,你自己也不说!”

于是,皇帝站起来,双手按在她肩上,恣笑着接口:“我又唬住你一次了,刚才看你拜,有似舞蹈,我想,你没有正经心,所以……”

杨玉环也笑了,他告诉皇帝,自己从前学过起、坐、拜的大礼,后来忘记了,这回,是命谢阿蛮学了来转教的。皇帝为此而莞尔,从宫廷中著名的舞人学朝拜大仪,自然近于舞蹈了。

“玉环,你好些时不曾舞,我们去试试!”忧愁散了,新的享乐又开始了。

于是,《霓裳羽衣曲》在经历多次演出之后而正式由政府公布,列为皇朝的大乐章之一。

宫廷舞女谢阿蛮,在皇家的大宴中舞霓裳,名满京华。

这次大宴,宫廷官和朝廷官中品阶稍高的都预宴,宴会和皇帝登基的庆典差不多。李隆基铺张地举行一次大宴,并不纯然为了行乐,而是表示天下太平和富足。

而在这一次大宴之后,皇帝将太子的名字更改为亨,那是表示隆盛的意思。

这年的正月,皇帝没有上骊山,那是由于杨玉环的请求——她知道去年冬天在骊山住得太久,是为了自己,为此,她请皇帝正月间留在都城中。

由于皇帝在都城,正月节便显得很华盛昌茂。

皇帝在异样的兴奋中,他和高力士独处时,会讲一些往事与对目前的满足的话——这是只有高力士才能说得,满朝中,皇帝少年时代的人虽然仍有,但已没有一个亲厚的朋友,只有高力士,虽然是内侍,但为少年时代无话不谈的旧侣。

他向高力士表示,自己治天下,成绩超过了太宗的贞观之治,他表示,此后将委政宰相,自己多享享福。

对此,高力士却直率地提出了反对的意见,他希望皇帝能如开元初中期地用力于政务,他又劝皇帝仍然能巡行东都,不可长久留在长安。

皇帝不高兴了,他笑斥:“力士,你要我做到老死吗?就是田舍翁,到了晚年,也会享享福的啊!”

皇帝虽然微笑而说出,可是不满和不愿接受也很显然。高力士默然,皇帝虽然将他视为朋友,但是,他却不能以朋友视皇帝的,他只是皇帝的老奴。

不过,李隆基也发现自己话重了,他再说:“力士,你知道我今年多大了?”

“皇上春秋六十有二,和老奴比,还小一岁,陛下与大臣在一起,有老君王之风范,那是由于陛下在位已经进入三十五年之故,不过,陛下和贵妃在一起,春秋似只四十有二!”

高力士不敢再谈政治了,轻巧地说出。

于是,皇帝真的笑了,摸着胡须问:“和贵妃在一起,我的确不觉得老,但上朝时,心理上真的有老去的感觉——开元初年的朝臣,几乎都已不见了,要谈少年往事,只剩下你!”

然而,可以谈少年往事的朋友高力士,其实也不能真正和皇帝说甚么话的,高力士不以为皇帝已老到没有治事之能,他希望皇帝能如开元初年那样励精求治。他发现宰相李林甫不见得是一个能以身任天下的才杰之士,李林甫的私心相当重,为了个人保持权位,只引用自己小圈内的人物,不肯广开贤路。高力士本人,对贺知章是少有好感的,他对李林甫一系人的排挤贺知章,也认为不是国家之福,他是帝皇家的老奴,他所希望的是皇业兴隆,长久不替,但看目前的情况,他不敢乐观,可是,他找机会进言,被皇帝顶了回来,于是,他不再说了。

这是皇唐大政和人事上的变化,朝廷中,有人以为这变化因为杨贵妃。

但是,高力士却明白,杨贵妃是一个和现实政治完全无关的人,问题只在于皇帝本身的懈怠和李林甫的器小易盈。

不过,天下太平,又富足,皇帝虽然懈怠,一旦有心做事时,依然具有魄力,只是,比开元初期差了。还有,因为人才的登进范围越来越小,朝廷本身出现了因循,何况派系间的斗争越来越激烈,李林甫尽力排除着不完全依附自己的人。

这时,李林甫利用机会,在完成排除几名重臣之后,从事于一项最大的政治斗争——打击和企图打垮太子。

太子李亨的地位并不稳固,唐代自开国以来,父子之间就互不信任的。李亨接位为太子之后,小心谨慎,并无任何过失,但是,皇帝依然时时查察儿子的行为,有时会自己到东宫去察看太子僚属的工作情形。

李林甫当年勾结武惠妃,欲立寿王而不曾成功。此后,他在表面上和李亨关系不错,实际上,彼此都有心病,李林甫明白,一旦太子嗣位,自己必然会失去所有,甚至也必然会被杀的。

因此,他要乘时击倒太子。

太子妃的哥哥韦坚,和左丞李适之交情不错,李林甫经常派人监视他们,也搜集了他们往来活动的资料。如今,他侦得韦坚和大唐的边将,陇右兼河西节度使皇甫惟明往来密切,他认为,这是一个可以利用的机会。

刚好,皇甫惟明入朝,在皇帝面前也表示了反对以宰相专权的意见。

李林甫就发动斗争了!

和政治无关的杨贵妃,又遇上麻烦事,咸宜公主直接入宫,见贵妃,强烈地要求杨贵妃出力,协助寿王取得太子的承继权。

她迷惘地看着咸宜公主,一时说不出话来。

“玉环,我知道你的能力,只肯出力,用一点心计,阿瑁嗣立为太子,一定没有问题!”咸宜公主急促地说出,稍顿,又补充了一句:“外面的布置,差不多了,只待你的内应!”

杨贵妃定了定神,叹气,无可奈何地说出:“我怎么办呢?皇上和我在一起时,从来没提到寿王,我也没有见过他入宫,公主……”她痛苦地说:“我在皇帝面前提从前的丈夫……”

咸宜公主喟叹了,此刻,她发现美丽的杨贵妃智慧不高,至少,在政治权术方面,可以说是笨的。她心中充满了急和憾,真想骂她几句,但她又忍住了,因为玉环是贵妃,又因为玉环的不知如何着手是真情,她转而显出笑容:“玉环,这自然不能由你直接提出,你设法使高力士讲,你也暗示近侍讲讲寿王的好处——父皇有几名近侍,在书房服侍的,还有传诏的内侍,你向他们下些功夫,又有秘书监的人,玉环,你不可直接说,要转弯抹角地出口——”咸宜公主笑着,推撼了她一下:“你不可能太直爽,这种事,必须用计!”

她眨眨眼,哦了一声,缓缓地点头,思索着,再问:“高力士不会听我的,他不随便说话,我想——我只能找他问问消息,如果要正面向皇帝说,我真的不知道谁最合适,内侍中,除了高力士之外,没人敢正面向皇帝进言,你想想呢?”

“玉环,我和宫中疏隔得久了,我无法确定谁,你自己考虑着,如若父王问得到的人,你先用功夫笼络!”咸宜公主有些泄气,但她是政治欲极强的女人,不会放弃任何有利的机会。

“我省得,我尽力去做——”杨玉环沉思着,忽然现出笑容:“有了,我先找玉真公主来商量!”

“玉真公主——”咸宜公主思索着:“你小心些,最好不要直接说出来,先探探口气,找她作你的帮手,”咸宜公主淡笑着,“玉真公主虽然和父皇很亲近,可是,据我所知,玉真公主是不谈政事的人!”

“我省得,我会私下和她商量,她懂得的比我多——”杨玉环稍顿,又说:“事很急吗?”

“不能说很急,但必须着手了!”

咸宜公主给了杨贵妃一个难题目,她实际上是无力承担的,可是,她自以为在道义上和昔日的感情基础上,必须承担的。

于是,在不久之后,杨玉环和玉真公主见面时,技巧地谈到皇位承继权的问题。她虽然没有政治上的才能,可是,她并不笨,询问很技巧。

但是,玉真公主更老练,她摇头说:“我从来不问,也不闻皇家权力上的事,在我们家做太子,可真难,如果是我,就决不做太子!”

这回答使得杨玉环无法再开口,找玉真公主商量的事,只能放弃了。

接着,杨怡入宫来看贵妃,在苦闷中的贵妃,把自己遭遇的事和小从妹说了。

“贵妃娘娘,这件事你千万别管,这对你会一些好处都没有,弄得不好,会把自己陷了!”平时恣放、享乐的杨怡,在真正遇到问题时,却有一分精明。

杨玉环明白其中的意义,她缄默着,不能再说了,可是,她又难过着,由于昔日的情爱,她很想助寿王的,她深知寿王最热衷的事就是做太子。

又不久,杨玉环终于打听到了,在外面,以首席宰相李林甫为首的一伙人,正在设法打击太子,太子妃的家人,被选作打击的对象,李林甫似乎要从打击太子妃一家,再进而牵连太子,使皇帝易储。

杨贵妃从近侍张韬光那儿获知的,她为此而非常不舒服,政治上的阴险,使她对自己所处的环境觉得可怕。对于从前的丈夫争太子的事,她提不起劲来了。她想到往事:武惠妃在世的时候,为了欲把自己生的儿子扶上太子的地位,曾经使三位皇子丧命,而最后,本身被鬼祟而死……。

杨玉环并不怕鬼,对于鬼祟之事,她也不以为意,可是,她不愿害人,帮助寿王取得太子地位,她愿意做,但是,要为此而害死许多人,她不愿!

此时,她在矛盾中撇开了这一件事。

但是,在朝廷中,对付太子系的权力斗争已经展开了,太子妃的哥哥韦坚,曾有特殊的功勋,引浐水为运河,又开广运潭,使江淮运输船舶能直驶宫苑外,此后,韦坚一帆风顺,有入相的可能。李林甫和韦坚本是姻戚,初期交谊不错,但当韦坚权势日盛,又发现韦坚和太子的关系越来越密,再加上左相李适之和韦坚及太子的关系也不平常,李林甫利用相权,先奏请以韦坚为刑部尚书,免去他租傭转运等使职。表面上给予尊名,实际却是削去权力。此外,李林甫拉拢了杨慎矜,使之作自己打击太子系人物的主力——因为杨慎矜的身分,并非明显的李林甫党。

他们的部署虽在暗中,但宦海中的老人,很容易看出风向,人们得知:李林甫会排除李适之和韦坚,以及其他和太子往来较多的人。

有一位在户部服务的小人物,杨贵妃的再从兄杨钊,以他敏锐的观察力而发现了。他到都城的时日很浅,他的官位也低,可是,他会运用。人人知道他是贵妃的再从兄,人们也知道他曾入宫见过皇帝和由皇帝派他到户部来的,这是他的优势;此外,杨钊还有更现实的优势——他自四川来时,剑南节度使章仇兼琼以价值钜万的土产交他运用,他有许多钱,有钱,便能交游,自然也能买到知己的朋友,因此,他的消息,比之一般高级官员还要灵通。

他运用了,一方面去和杨慎矜联络——这位隋皇朝的直系子孙和杨贵妃家人有过通联族之谊,对杨钊的背景了解很深,自然,他欢迎杨钊来交结的。此外,杨钊找到了杨怡,他把外面消息悄悄告知,命花花待机入宫告知贵妃。

杨钊的初步判断,李林甫在这一战中必然是会打胜的,但是否能将太子一并打倒,暂时无法预言。

杨贵妃已从心理上撇开了太子问题,然而,事件似乎迫到她的身上来,当杨怡转告了外面的事之后,她问:“阿钊来长安不久,官也不大,他怎会知道那样多?”

“玉环,阿钊是我们家族中最了不起的人才,就是在朝廷中,象他那样有才干的人也很少见的。将来,他一定会做上大官,如果你提他一把的话,他会很快出人头地!”杨怡笑说:“玉环,用不着你特别出力的,只要轻轻地扶一把就行了!”

“嗯,那不是难事,皇上好象也赏识他——”杨玉环对杨钊的事并不看重,她着急的是与寿王有关的权力斗争,在这方面,她自认才智不及,她询问了:“花花,他们争权夺利,烦人烦到了我的身上,老实说,我不高兴理会这些事的,但他们又找我,你说,我怎么办?”

“贵妃娘娘,如果我是你,就一概不理,他们来说,你只管应好就是,但不可真的出力;”杨怡一本正经地说,“玉环,我知道,你心里头还没忘记寿王,是不是?从前,你们小两口子很好,可是,如果寿王做太子,对你会好吗?你现在的名义虽然是贵妃,但实际上是皇后,现在丈夫做皇帝,前任丈夫做太子,你自己如何容身?再说,皇帝也不会如此做的,外面那些人的头脑有问题,他们以为皇帝夺媳为妻,要补报儿子,荒唐!”

“那也不是,人人说寿王贤能。”杨玉环脱口而出。

“寿王贤能?你和他夫妻一场,你看呢?”

杨玉环缄默了,她回思往事,实在不觉得寿王是贤能的。

于是,宫中的贵妃认真撇开这些烦人的事,为了排遣,为了转移,她再度热心地投注于娱乐,她召集梨园子弟,排演新的乐曲贺新岁。同时举行一连串的演会,皇帝自然乐于这样的集会,大唐天子的小阿姨,也偶然会被约参加。

此时,朝中的争权斗争,由暗潮激荡而至表面化了!太子的妻兄韦坚与陇右、河西节度使皇甫惟明两人,被杨慎矜告密,由李林甫查讯,两大臣下狱。

两大臣事件牵及太子,据报:韦坚、皇甫惟明于正月十五之夜出游,和皇太子私会于景龙观道士的秘室。这是非常重大的事件,有人扬言:皇甫惟明以两镇之兵为后援,结合韦坚,欲拥立太子为帝。

朝中谣诼纷传,有人说真有如此的阴谋,又有人说,这只是李林甫罗织的罪名。

杨慎矜和御史中丞王錤、京兆府法曹吉温,受李林甫指定审讯这一大案。

长安城在新的栗动中,大家以为太子的地位大约会不保了!宫中的杨贵妃,也得到讯息,自然有希望她从中出力的请求在内,她在惶乱中。于是,在和高力士相见时,她主动地提出询问了。

高力士和杨贵妃之间,有极好的情谊,杨玉环的身份转变,高力士是主要的经手人,同时,自杨玉环入宫之后,从来没有过是非,这位获得君王特宠的女人,对宫中所有的人都很随和,肯帮助人,从未损害过人,更重要的是对政事完全不关心。因此,当杨玉环询问韦坚的事之后,高力士感到意外,他是老成持重和有机智的,不先回答,反问:“贵妃也知道了——皇上怎样说?”

“皇上没有表示,好象,他有些心烦,我是听到下人们在议论,牵连到太子,我想,这种事很可怕——如今,日子过得好好地,怎么会出乱事呢?”

“贵妃,大臣们权利之争,很难分清是非!”高力士苦笑着,“贵妃最好勿预闻这些事,因为……”他顿住了,看着明丽的杨贵妃,低喟。

——今天,杨贵妃着的是浅绿的绢衣,显出她的躯体停匀中略见丰腴,很动人,也很宜人。

“我不预闻——我根本不懂这些,只是,我听说,事件可能闹大,我耽心皇上会不高兴。”

“贵妃,我想这事可能会化小的,我请贵妃勿预闻,因为事连太子,而外面又牵连到另一位皇子,这……这对贵妃多有未便!”高力士含蓄地说出。

这样的回答,她自然懂得,于是,她也喟叹着,忽然间,新婚时的光景,如魅如影,在她的脑际出现——在高力士面前,她少有戒心,在一时的冲动间,她脱口问:“力士,他怎样?新王妃……”她说到一半,把未竟之言忍住了。

“贵妃,我想,一个人的生活是无可能回到过去的,一天过了,虽然还有明天,但明天不是今天,也不是昨天……”高力士机智地说出。

“我知道的,力士,我不会想回到过去的日子,只是,有时候,由于过去在一起的日子,会关心,你知道,我以前有两个孩子,为此……”她的声音有些呜咽了:“我不能生孩子……”

“贵妃,人事已如此——”高力士被一个人的至情所感动,终于接触到不能接触的问题:“殿下自然不曾忘记过去,殿下受到优待,可是,殿下……哦,孩子很好!”高力士原想说寿王殿下在环境变化之后,只能守着,不可能有其他的发展了,但他又及时抑止,便说:“外面的事不论如何闹,我想,皇上不会兴大狱的!皇上那一回三皇子事件后,内心很难过,易储之事,不可能有了。”

“哦——”她漫应着,为寿王的想望落空而难过。她相信,高力士的话是有一定的根据的。

事实也如此,李林甫掀起的大案,不曾如他所愿的发展,非但太子不曾受到牵累,两位主要的大臣,也只给予贬官的处分,不曾有人在这一大案中被杀。

李林甫的最大目的是废太子,但做不到,不过,他终于把自己的政敌踢出了政府,韦坚和皇甫惟明被贬之后,他再进一步迫左相李适之自动辞职。

大案虽然未成,但李林甫的相权,却由此而进一步地巩固了。

在这一风潮中,有一个小人物,利用时机而获得了特殊的晋升——那是杨钊。他在这一事件中周旋于杨慎矜和王錤之间,由王钊提出,以杨钊为侍御史。

侍御史的实际,不及他在户部的职位好,可是,侍御史是清贵官,和大臣及皇帝相见的机会多,晋升为高级官,也较在户部时容易得多。

杨贵妃不曾留意到这位再从兄的职位转移,她只为寿王的事而困扰着。

咸宜公主来告诉她,这一大案不曾成功,寿王处境非常险恶,人在栗栗危惧中过日子。

她为此而烦,也为此而担忧——在这时候,李林甫又发动了第二个回合的权力斗争。

韦坚的两个弟弟:韦兰和韦芝,因为皇帝对这一案的处分从宽,他们以为,自己有机会翻案,上书为兄讼冤。李林甫在第一仗中不曾得到自己所期望的胜利,便运用韦氏兄弟上书的事而将之书扩大。

有一些人支持韦氏兄弟的,结果,落入了李林甫所布的陷阱,太子又被提及了,有不少人上表攻击太子妃韦氏的家族有异谋,欲使太子早日为君……

太子李亨本身,在遭遇第一次风暴来侵时很安定,但是,第二度风暴来得太突然,他的妻族自行坠入陷阱,使太子本人无法再不出声了。他只能上表,请求离婚——那是为了求取自己脱卸关系。

这是严重状态。朝廷中人密切注意着发展,人们认为:倘若太子妃被迫和太子离婚,那么,太子的地位就无法保持了。

在李林甫这边,认为这一回合可以获胜,他们很谨慎,由于第一个回合的不曾成功,在第二回合,便把目标分开,第一步是打倒太子妃,迫使离婚,然后,再设法打倒太子。

太子在紧张中,请托了张垍、张均兄弟为自己求取缓和,同时,又使人游说杨慎矜,希望他不要太积极。

李隆基很烦,在和杨玉环共同生活之后,他的处事态度有了不少变化,他不愿多生事故,由于太平和富足,他的雄心,比之开元时代减退了,他满足于现状,不愿多事。太子妃家族的所为虽然严重,但他不愿因此而扩大到换易太子的地步,太子李亨平易敦厚,才分虽不足,但极为稳重;他喜欢寿王,可是,由于杨玉环的关系,立寿王为太子的可能已失去。其余的儿子,李隆基不觉得有什么特出的,再者,换一个太子,兹事体大,他耽于安乐,不欲多事。

于是,在一天的晚饭时,李隆基居然和杨贵妃谈到政事,他说出自己的意见,杨玉环自然地回答:“能够少些麻烦事,总是好的。”

她没有为寿王进言,那也是她无机会更无可能进言。

于是,一宗大案的第二个回合,又大事化小地解决了,太子不必离婚,但韦氏一族人都受到贬斥,而且还牵涉到一位王,那是嗣薛王李珎,被贬为夷陵别驾。

第二回合使数十人受到流放和贬斥之罪,但仍没有一人受到死刑。

这是人们所料不到的宽大。

在出人意外的宽大中,有一宗意外事件发生了——据报:寿王的长儿病危,母子之情使杨贵妃忘记了禁忌,她自行出宫去探望病危的儿子——消息由一名唤作王利用的内侍于清早传入,杨玉环闻讯惊愕,此时在她身边,有宫廷中最著名的舞伎谢阿蛮在。谢阿蛮是一个既无视礼节又任性的女人,在宫廷中,她以技艺卓越、美丽,人人都容让她,她从来就不守规矩,此时,她建议贵妃出去看看。

宫廷和豪贵之家,亲情大致都很淡,可是杨玉环出身并非豪贵,因此,她对亲人情感一般地来得浓,长儿病危的消息使她方寸大乱,对谢阿蛮的建议,就不经思索地答允了下来,她吩咐备车。

杨玉环在宫中的地位使她有行动的自由,她带了谢阿蛮以及两名侍女,两名内侍,匆匆而出。

由苑门入夹道时,她才记起吩咐车赴寿王府邸。

御车的内侍错愕着,叫了一声“贵妃”,但她并未省悟,御车内侍不敢晋言,但在出宫门辇道行进中,他通知了随卫,骑马前行的领班内侍。那名内侍发觉兹事体大,立刻着一人回报高力士,同时,稍稍思考,到车旁启奏。他婉转地说出,以贵妃之尊,贸然前往一位亲王府,实在不便——他不敢说玉环和寿王昔日的关系。

“不妨事的,我会向皇上说明原因!”杨贵妃不着意的回答,她念着自己的孩子病危,对宫廷的种种禁忌都忽略了。

但是,在另一面,寿王府邸的内侍王利用却于被质询时惊慌了。他支吾着说是只奉命入宫报告,并没有请见贵妃以及请贵妃到寿王府去,再者,他又呈明自己入宫,先通过宫闱局,由贵妃相召才直接报告。在被诘问中,他惶恐和言词散乱,抢着解释自己的任务只是奉命入宫陈报,并无其他,同时,他又自称不知道寿王世子的病危是怎样的情况,他要求回去询明再来,但被拒绝。

宫廷中的侍从不能赶去向贵妃进言,可是,他们心知这是一项大事,因此,他们等不及宫内高级人员指示,先着二人驰赴寿王府告示。同时设法使贵妃的车队行进暂缓,他们争取时间来设法阻止。

于是,寿王李瑁的侧妃,昔日和杨玉环交情很好的魏来馨,及时在储王宅区外阻止了贵妃的乘车,由于事急,她没有着礼服,匆匆地入了杨贵妃的车厢,请求回车再说。

杨玉环允承回车,然后问及孩子的病。

“小殿下只是小恙,毫无危险,这中间有传言之讹,贵妃,你先拿主意,车驾往何处?”魏来馨紧张地再说:“小殿下完全没有事,贵妃已出宫,必须到一个地方去转一下,否则,会很麻烦。”

杨玉环相信魏来馨不会骗自己,不过,她又不重视出来一次必有一个去处的劝告,她茫然问:“如果孩子没事,我也去寿王邸看——”

“贵妃,即使小殿下真有事,你也不能赴寿王邸,贵妃,想一个去处——哦,去太华公主邸可好?”

太华公主已下嫁杨锜,贵妃的从弟,照理,杨贵妃也不该去的,但她在紊乱中,魏来馨一说,她就同意了。

于是,贵妃的车转移了方向。

在车内,魏来馨以有侍从人在,不敢说话,杨玉环却很自然,为她介绍了谢阿蛮以及另外的侍从,并且说:“我和她们都象姐妹一样,无论什么话都可以说的,再者,她们也都知道我的事。”

于是,魏来馨茫然问:“贵妃怎会轻车自出,到寿王邸来?我们事先完全无所闻。”

“王利用来告,僾儿病危,我一急就来了!”

“王利用?”魏来馨错愕着,欲言又止,随说:“想来是弄错了,王利用原是侍奉已故惠妃的,后来陪侍咸宜公主下嫁,在驸马府,贵妃应该记得他到寿王邸的时间——”

杨玉环对侍从内侍的人名记不真,她只认识王利用,便随口哦了一声。

“贵妃,我想,一定是王利用这人夹缠不清,弄错了,他应该是到咸宜公主邸去的,无人命他入宫。”魏来馨努力以松弛的口气说,同时以目光暗示。

杨玉环怀疑了,她不相信会弄错,正要进一步问,在她旁边的舞伎谢阿蛮,却快速地接口了:“贵妃,那也有趣,反正我们出来了,就去看看太华公主,我们有好些时候没有见过太华公主了。”谢阿蛮虽然是张扬而不通世故的人,可是,她智巧,自魏来馨的说话中看出了情形有异,便插嘴说话,同时也碰了杨贵妃一下。

杨贵妃在狐疑中忍住了不说话。

此时,内侍已赶着去通知太华公主了。

驸马都尉杨锜不在家,太华公主于无限意外中安排接贵妃的驾。

于是,魏来馨找到机会,悄悄地告知杨玉环,寿王只想和贵妃亲近的人联络一次。王利用的报讯一定出了意外的事,有人从中作怪,她请贵妃设法盘诘王利用。

杨玉环在茫茫中问:“王利用入宫报讯的事不是出于殿下所授?”

“不是——”

她们的悄语没有继续下去,因为宫使来迎贵妃了。

宫使来了六人,由内常侍,位阶很高的袁思艺领队。袁思艺在内侍省为高力士的副手,由他出面,当然是极重大的事,杨玉环自然也感觉到了,不过,她不满,她以为自己出来一次,用不着如此紧张。

但是,太华公主已经知道兹事体大,她婉转地劝杨贵妃从速先回,其他的事留后再说。同时,为了避免旁人的注目,她将寿王侧妃魏来馨留在自己府中。另外一面,她又派了自己最亲信的人去通知咸宜公主,太华公主和寿王、咸宜公主是同母的,他们的休咎有一致的地方,太华公主深知今日的事不会轻了。

在送了杨贵妃上车之后,太华公主又单独向袁思艺说:“王利用这人有问题,必须设法扣留他,查明原因,他是宫中的老内侍,不会不懂规矩的,而他今天的作法,似乎在于蒙骗——”

袁思艺点点头,低说:“今天可能出大祸事,我不敢作主,王利用这人已被监视了,如何处置,我要向高翁请示。”

今天,毫无疑问是出了大祸事,但是,杨贵妃却一些不觉得,她为了被人追回而不快,回入宫中,在生气中直往长生院。

袁思艺在内苑的中门就告退了,杨贵妃在入长生殿之后,牢骚满腹,向谢阿蛮说:“岂有此理,我出去一次,他们竟对我这样子!你看,会不会是皇帝命他们这样做的?”

谢阿蛮一怔,她是建议人,此时,她终于想到了中间一些问题,不过,她又不紧张,笑说:“算了,等皇帝来时问问,我想,一定是高老头儿出的鬼!”

谢阿蛮扮了一个鬼脸,“这老头儿人虽然很好,有时,却也有些怪气的!”

“他是好人——”杨贵妃叹了一口气,“我不知道是谁,但一定和皇上有关的,没有皇帝的主意,袁思艺可不敢追我来的!”

就在此时,张韬光来告:皇帝立刻会来。他暗示,谢阿蛮应该回避一下。

谢阿蛮伸伸舌头,欲言又止,转身向左侧的门走,而杨玉环真的不满了,她愤愤地说出:“我出去一次,有什么了不得的事啊!值得如此大惊小怪地,好没来由!”

“贵妃,宫中的事,有时会出人意外!”

这时,又来了报告:皇帝驾莅——平时,皇帝来,不会有这样一再报告的,一再报闻是官式,照理,杨玉环应该出迎,但她没有,她在气恼中,对宫廷礼节已完全忘记。

皇帝到了,并无特别的严重神气,可是,皇帝的神态与平常却有些不同,但在和杨玉环相见时,他依然有一些或者是装出来的笑容。他问:“玉环,我在朝散时,听说,你出宫去——”

“我出宫一次,”她在气愤中接口,“我又不是逃走,你却要人追回!”

“玉环,他们报告,你私出,赴诸王宅,这事和体制不合的,不但会闹大笑话,而且,还会出更严重的事——”皇帝的面色转为严肃了:“玉环,你应该知道的!”

“我不知道,他们来报告说阿僾病危,我就出去看他。”杨玉环直率地说出。“不论如何,他总是我生的,我不该去看么?”

皇帝希望杨贵妃自我掩饰一下,把宫中轰传的问题敷衍过去就算了,可是,杨玉环却不曾体会君皇的用心,她直言无讳,那样,使得大唐天子狼狈了,他说:“荒唐啊!玉环,你在宫中的时候也不短了,怎么连普通的礼节都不知道?怪事,侍从也不告诉你!”

皇帝虽然谴责,可是,最后的一句话还是为她留有余地,可是,杨贵妃又不能体会,她为皇帝第一次以谨严的,甚至是无情无义的态度相对而震动和憾怒。她嫁过两个丈夫,从第一个丈夫到第二个丈夫,都对她欢顺和纵容的,曾经,她知道待皇帝不同于待其他的人,然而,宫廷生活的自然与谐和,使她忘了事君之道,现在,她被皇帝指责为荒唐而有了怒意,一些也不保留自己的情操,随着,尖锐地说出:“这是荒唐的?一个人的母子之情是荒唐的?”她赌气了,侧转身,“那是我犯了罪,你就治罪好了!”

皇帝一怔,从来没有人会在他面前如此说话的,在儿女私情中,有一些事很平常,而此刻,他忽然觉得,杨玉环这一席话是向他的皇帝权力挑战!他不能不怒了,他哼了一声,说出:“岂有此理!”身体有些抖颤,再说:“开国以来,从来没有一个妃嫔如此过!”

她不肯退让,近乎乖戾地说出:“那么,你治罪呀!我不配妃嫔,你可以放逐我出宫;”杨玉环稍顿,冷峻地说出:“我父亲死了,长兄在守制,都不在长安,但我家有人在,如杨锜,我刚到过他那儿,那也算是我娘家,放我出去好了!”

皇帝本来不愿把事件扩大的,可是,杨贵妃似乎迫上来,他对自己所宠爱的人的好脾气,终于也崩溃了,他真想上前去打她一拳,那是为了她辜负了自己维护的至情。但是,他没有,一腔怒火发泄在临近的长几上,他顺手把几上的陈设挥扫落地。

器皿坠地的声响中杂有皇帝似吼的叫声:“反了!”

突来的事件,杨玉环吃了一惊,可是,她也在气盛中,虽然面对着君王,人世间至高无上的一个人,在这样的场合,一样不愿屈服,在惊心的声响中,她正面对着皇帝,又虎虎地说:“用不着毁坏东西,我犯了罪,就驱逐我出宫好了!”

里面的声响惊动外面的侍从,有两人进入,而皇帝,于盛怒中转身,正迎着那两名内侍,他运用至高的皇权了,在暴怒中随着杨玉环的指引而运用权力,他叫出:“贵妃忤旨,放还!立即放还本家!”两名内侍愕然应是,看皇帝向外走,其中一名内侍想挽回,同时也希望确定,急问:“陛下,贵妃——”

“贵妃忤旨,着即出宫送还本家!”皇帝气促地嚷出,一面走,一面又说:“岂有此理!”

皇帝最后的说话,应是肯定的诏命了,那内常侍一凛神,心知事件已无可挽回,他依照宫廷体制说出:“贵妃谢恩——”

杨玉环虽然也在惊悚中,但她并未依照内常侍的唱呼而移动身体,她以寻常夫妻的观念看事,丈夫驱逐自己,还有什么恩可谢呢?

“贵妃……”那内常侍惶惶地叫着——这样的事发生在宫廷中是他所全料不到的。现在,他不知道该如何处理,皇命放出,可是,在宫廷的历史上,没有把一位忤旨的贵妃轻易放逐出宫回本家的,再者,处分贵妃,也需要有正式诏命,可是,皇帝亲口所说,他又不能不遵从。由于不知所措,他叫了一声,讷讷然无法再说话了。

杨贵妃在愤懑中,恣放地说:“皇帝立刻放我出宫,你去备车——我的本家,哦,在长安城内——”她稍思,再说:“去驸马都尉杨锜宅!”

“贵妃……”内常侍欲建议找人缓和,但是,他想到了自己是直接受皇命的,随便说话,就会获罪。

而此时,谢阿蛮胆怯地出来了,她看着贵妃说:“皇帝真没道理……”她的话才出口,被内常侍喝止了,同时,已有人备车,入告,缓和的可能性已失去了。

一宗史无前例的严重事件,儿戏地出现在大唐宫廷中,后宫最尊贵的贵妃,乘了表有她阶级的宫车,被逐出宫,没有人能为此事说话。杨贵妃本人,就着了随身的衣服,在冲动的怒气中上车,两名宫女在惶惑中受内常侍的暗示,奔着相随而上车。

唐宫中著名的舞伎谢阿蛮被突来的事变所怔住,见宫车离去之后,她呆立着,手足无措,一名女官出来,推撼着她,低说:“小鬼,你出面去找高力士,向皇帝陈情——”

“我去?“谢阿蛮稍思,“高公公不大喜欢我的,这事真糟,我想,你去说的好,看看有什么办法挽回,我想,皇帝不象真的不要贵妃了!”

“是啊,所以要赶快去设法挽回,我有职位,不能说话的,你不妨,到处乱走乱说话惯了的,没有人会罚你,再者,刚才是你随着贵妃出宫的!闹事情,也有你的份。”

“那就是我去好了,不过,高公公不见得肯听我的——他对我,从来就不大看重!”谢阿蛮发着牢骚。“好,我去找他再说,大不了挨他骂一顿。”

当宫中轰传着杨贵妃忤旨而被逐出宫时,杨贵妃在一天中,同一个上午,再到了杨锜的家。

她曾经大怒,但在宫车中过了一段时间,怒气消失了,有一些自伤——她想到平常时日皇帝对自己的宠爱,人们称为罕见的,然而,一宗在她以为很轻微的事件,却引致如此的后果,她对自己的任性没有谴责,她遗憾于一个皇帝的情爱无常。她不依照宫廷的思路想事,她只从自我的直观出发,她想:出宫就出宫算了,有什么了不起呢!

于是,在再到杨锜住宅时,她很平静。杨锜已经回来,他和太华公主在恐惧中出迎,而杨贵妃却轻松地说:“我被皇帝驱逐出宫,我的贵妃完了!”

她的轻松使杨锜夫妻大感意外,他们不敢接口,依礼招待了内侍,送走他们后,再到内室和贵妃相见,太华公主的忧惶已表现在脸上,一见,急促地问:“贵妃,真个不严重吗?”她从杨玉环的神态看,似乎不严重,可是,以她本身的经历,宫中逐出贵妃,必然是极严重的,逐出,应该只是第一步,而第二步,大致会是处死。但是,她又有些淆惑,被逐出的妃嫔依然乘着有徽饰的车辆,这是可怪异的,和宫廷的制度不合;其次,送贵妃来的内侍、从者,既未宣读诏谕,又无正式的礼节,似乎是茫茫而来,又茫茫而去,使她不解。

杨玉环对自己的事是否严重,心理上缺少概念,她虽然在宫中日久,由于本身不接触权力,对于许多仪制多有疏忽,现在,当着太华公主的询问,她苦笑着摇头说:“我也不知道严重或者不严重,我刚回宫,皇帝就来了,毫无理由地和我吵嘴,闹了起来,他大发脾气,要把我赶出宫;他一个人气虎虎地先走了,我跟着就出来!”她说着,叹了一口气,合上眼皮说:“皇帝的情份真的靠不住,唉——”

她又沉吟,如忽然记起地问:“对了,刚才,寿王侧妃陪我来此地,我被他们赶着回去,她呢?”

“魏侧妃刚走不久,我们让她换了衣服,又派人去查看了,再让她回去的,此时,应该已回到寿王邸。”

“王利用来说僾儿病危,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杨玉环双眉紧锁,“当时,我一着急,没有细问,来馨又说没事……”

“贵妃,恕我直说,你实在是不能到寿王邸去的,此事关联很大!”杨锜讷讷地说:“也许是吧,理它呢!反正我已出宫,皇上说我为人荒唐,就算我荒唐吧!”她余愤未息,再说:“这事不管它了,不知道僾儿到底如何?公主有办法找一个人为我去打听一下吗?我猜测,寿王邸可能出了什么事!”

寿王府邸的确是出了一些为他们自己所料不到的事。当杨玉环在杨锜家午餐时,寿王的侧妃魏来馨又来了——她很机智,先到杨锜家,再随同杨铦到杨锜的府邸。

杨玉环经过了上午一连串的事故,情绪很坏,有些饿,但真正进食时,却又吃不下,而杨铦和寿王侧妃则已来了。而且,几乎是同时,宫中也派了四名内侍和四名宫女来,他们是由高力士遣派来服侍贵妃的。

太华公主为此忧心忡忡,她耽心这是派来监视的。幸而这些宫人很随和,内侍在外面,新来的四名宫女则和原来随贵妃来的宫女在一起,并不理会其他的事。

魏来馨悄悄地告知贵妃:事件的起因是咸宜公主提出的,设法使寿王和贵妃在外面见一次面,王利用是参与这项秘密的人,咸宜公主打算以王利用作联络人,所有的商议,从未提及以寿王长子病危诓贵妃出宫。因此,魏来馨肯定,王利用必是被太子的人收买了,陷害寿王和贵妃。

她尽力避免参与权力斗争,可是,皇家的权力斗争,终于套到她的身上。

她为此而伤感,在烦恼中,不愿再问事,托言有些头疼,到房中去——新来的侍女告诉她,在宫中的皇帝于贵妃走后大发脾气,有两名内侍吃了大亏——她心灰,懒得多问。

杨贵妃关起了房门睡觉,而杨氏家人则在无比紧张中,杨铦和杨锜商量,自行上表请罪辞官。

太华公主则和魏来馨在一起,商量着如何挽救寿王,她们认为王利用必是被人收买,今日的事又必然会使寿王获罪,她们商量着如何才能使寿王的罪名减轻。但是,她们无计可施——咸宜公主也得讯,但为了避嫌,不敢到杨锜的府邸来,她派了人来警告:事体严重,不可作任何的活动,只能听天由命。

于是,杨氏的人更加忧惶了——杨贵妃没有得知咸宜公主派人来的事,她躺在床上,回想着自己的经历,她有无穷的遗憾。但在灰心和遗憾中的她,却睡着了,人们认为严重的事,她不觉得。

于是,杨氏家族中最杰出的人物杨钊,偕同自称天子小阿姨的杨怡来到了。

他们得知杨贵妃已睡着,不欲去叫醒她,可是,杨怡却不理,她入房后,把贵妃叫醒了。

她看到杨怡立在床前,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忽然,她笑了,一挺身而起,信口而说:“花花,你说过你是小寡妇,现在,我被丈夫赶走了,和你差不多,我们两个该在一起住!”

杨怡嬉笑着说出:“那很好啊!”但是,她并未自此发展下去,伸手按在杨贵妃肩上,面容徐徐转为严肃:“玉环,我们两个在一起可能会活得快乐,但是,你可曾想到,你一出事,杨家满门都会遭殃?”

“我一出事会使杨家——”她的话只说到一半,愕住了。

她对自己的事很任性,不曾想后果,可是,一经杨怡提及,她自然而然地想到了宫廷中的故事,宫廷中凡与政治有关的事,她虽然少于理会,可是,她身在宫中,也无可能完全不知,此刻,她联想到太子妃一门的事,太子自请离婚避嫌,皇帝以空前的宽大处置,保全太子的婚姻。可是,太子妃的兄弟家人亲戚,都获罪贬放。自己和皇帝吵嘴,被放逐出宫,表面上似儿戏,但宫中事,有时是变幻莫测的,儿戏性的小事也可能演变成大事,如此一转念,她无法轻松了,不过,在口头上,她依然不肯认输,哼了一声说:“难道皇帝会杀了我?”

“玉环,不要负气,我听人说了经过,阿钊客观地判断,这件事原是你做错了,落入人们布好的圈套,如果在当时冷静一些,不会出事,现在——阿钊说,你要设法把局面挽回!”

“皇帝把我赶了出来,我有什么办法挽回?”杨玉环负气地说。“我也许有错,可是,皇帝也有错啊!他气势汹汹来欺侮我,我为什么要受他的?”

“玉环,现在不要说气话,我想,你和阿钊谈谈,我们有一句老话,在人矮檐下,不得不低头,你低头一次,上表认罪……”

“不,我决不!”她几乎是尖叫出来。

“好了,我不懂这些的,你和阿钊谈谈吧,低头不低头,等你听了他的再说!”杨怡笑着说出。

杨玉环没有拒绝,于是,杨怡在不久之后出去,邀杨钊和杨玉环到一间小客室私谈。

玉环和这位流浪在巴蜀地区的再从兄是很陌生的,杨钊到长安后,他们虽然见过,也在宫廷内宴时相会过,但在心理上,杨贵妃对被人称为能干的再从兄依然有距离,可是,杨钊却有办法使得陌生人和自己熟悉。

他们在私室中很快地进入深谈了。

在宫中,大唐皇帝因杨贵妃的事而大发脾气,依例,一个悖逆到如此地步的妃嫔应予处死!可是,李隆基爱她,根本没想到处分她,他散朝后匆匆来质问,因为事出突然,他必须弄明白内幕。而质问,也不是为了降罪,反而是为了化解。因为,李隆基不相信杨玉环私出是为了会寿王,他和杨贵妃相处的时间也不算短了,他知道这个女人的本性,喜动,好欢乐,但对政治是没有兴趣的,此其一;其次,他认定自己是以情感化而取得她的,不是强夺儿子的妻子。他以为玉环和故夫间情分已断。

然而,事出意外,温存的杨玉环居然会以乖戾的态度相对!使他在不能自忍中发了皇帝脾气。如今,他暗有悔意,但潜藏的悔意在表现时却是无比的忿忿不平。

他绕室彷徨,他向所有向他来请示的人发怒,自然,他没有吃午饭。

高力士在午后到了,内侍密告皇帝的情况,这位帝皇家的老奴忖度情势,最后,决定不和皇帝相见。他嘱咐了左右小心侍候,自己到内侍省相候,查问经过。

他已到过内侍省,叮嘱小心看守王利用,暂时不可盘问。

老练的高力士明白,王利用的背后,必有一个阴谋集团在,事件的牵连可能很大,因此,他不愿先予审讯。

再到内侍省时,袁思艺独自在发怔,高力士问了几句,就进入自己的治事所,于是,有一名精干的内侍李守静来晋言了。

李守静的阶位不高,但有办事能力,高力士时时派他作一些私事,原来,李守静只是管马厩的内侍,高力士有一次巡看马厩,发现李守静养马有过人之处,和他谈话,又发现他读过书,乃擢用于内侍省,为他改名为静忠,但内侍省人多,李守静并无表现自己的机会。

现在,他来见高力士,提出了一项严重的问题,李守静以为王利用这人是不能审问的,如果问出与太子或其他的王或大臣有关,那会引起大狱,使大唐皇家出现一次可怕的骨肉相残之事。

高力士耸动了,他问李守静是否已有所知,李守静肯定地回答没有。接着,他再衡情析理:寿王绝无可能派王利用入宫,同时,他又指出,据记录,王利用出身内廷,外调,流转公主府和王府,个人关系相当复杂。

经过他的陈说,高力士领悟了,他在思索了一些时之后,命李守静领人负责监守王利用。

接着,高力士又赴内寝,侍从报告:皇帝饮了酒,大约睡着了。

于是,高力士又退出,另外派人去寿王府打听消息。

寿王李瑁有似热锅上的蚂蚁,他得知的报告并不完全在无限惊惶中,又有谣言传入,他无法找人商量,但他认为自己会难逃一死!他也以为,自己被判罪而死,还会累及儿子们,于是,他想到自杀,在事发前畏罪自杀,那末,父皇可能不穷究此事,大约,儿子们可以免受牵累。

他将自己的主意告知了王妃。

第二任寿王妃韦氏性情平和,她的婚姻并不幸福,但她又获得丈夫的尊敬,她知道丈夫的故事,甚至也明白丈夫和已为贵妃的前妻旧情未了,于是,当丈夫提出自杀时,她和泪说出,愿意相从地下。

韦氏出身名臣之家,她晓得政治上的风暴到了使一位皇子非自杀不可时,作王妃的人若不相随,他日也极可能被赐死。

但是,他们夫妻的自杀意图被侧妃魏来馨赶回来阻止了。

魏来馨所知较多,她告知寿王,王利用被人收买,已露出破绽,事件会很快揭开的,如果自杀,那反而落入人们的圈套。她再相告:杨贵妃和皇帝之间,估计必会和好。随后,她建议把府内和王利用来往密切的人悄悄监视起来,以静待变。

一个紧张、充满了危险的下午过去了,在太华公主府的杨贵妃,与再从兄杨钊谈了几乎一个时辰,她的气忿平息了,在杨钊建议下,她赶在宵禁之前移居杨铦的住宅——那是杨氏直系的长房。

至于在宫中,皇帝饮了酒,一觉睡醒,已近天黑,一名宫女来请示晚饭,被李隆基喝退。睡了一觉的皇帝余怒未息,喝退了宫女,独自走出,到花萼楼去,没有人敢和失常的皇帝说话,袁思艺奉高力士之命相侍皇帝,也不敢说话。

皇帝在花萼楼的楼上长廊踱步了些时,很晚才吃饭,不过,在晚饭时,他的情绪似很平静了一些,饭后,他召来梨园子弟奏乐,高力士曾想进入,但是,著名的舞伎谢阿蛮悄悄地劝阻,她告诉高力士:据乐工马仙期的观察,皇上的情绪依然没有稳定,因为皇帝点选的乐曲与平常不同,有些是具有杀伐性的,有些是威严的,她解释,自音乐可以见到一个人的情绪。

高力士对音乐没什么造诣,但他的世故使他接受。他笑斥谢阿蛮:“你小心些,今天的事闹出来,你也会没有命的!”

谢阿蛮如一溜烟地逃开了——听了将近一个时辰音乐的皇帝,好象平静了,他回内寝之时,曾经自言自语:“没有她,我一样能过日子!”

侍从内侍把皇帝的自语报告了高力士。

——从杨贵妃被逐出宫以后,皇帝发了一天脾气,直到此时有一句及于贵妃的话。

高力士体味着,他肯定皇帝未曾忘情。

不久,李守静来了,悄悄地报告了一些事,高力士点点头,然后,他去睡了。

第二天,大唐皇帝依然赴早朝——高力士得知皇帝其实一夜未眠。

早朝,与平时一样,没有特别的事故,自然没有人提及宫中的事,虽然百官们都已得知杨贵妃被逐出宫的事,但皇帝不曾有任何表示,自然没有人会提出。

朝散后,宰相李林甫想打听一下消息,借故入内殿奏事,但是,皇帝又没有提。当李林甫退出时,高力士施施然而入了,皇帝看着他,忽然笑斥:“我以为你死了,去了什么地方,怎的不见人?”

“老奴守在内侍省,昨日闻皇上大振乾纲,天威莫测,未奉召唤,不敢入觐——”高力士故意以轻松的口气说。

李隆基听到大振乾纲四个字,在有些尴尬中失笑了:“杨妃太嚣张,不懂规矩,事关纪纲,我不能不斥逐她出宫!”

“是,陛下——”高力士拖长声音应着,但不再往下说。

“你来为她求情?”皇帝耐不住而问。

“老奴不敢——只是,有几件事涉及老奴职掌,应宜奏闻。”他稍顿,再说:“寿王邸内侍王利用,被留宫中,昨夜自缢而死,寿王邸内侍总管呈报,从未派王利用入宫,特为呈明——监守王利用者,已收禁,据报,王利用可能在后半夜自缢的!”

李隆基稍稍感到震动,以他为皇帝四十年的经历,凡是这样的事,必然包含有政治阴谋在内的,不过,此时的他以事涉贵妃而不愿向这一方面询问,便哦了一声,再说:“我知道王利用这人,要查明他!”

高力士应了是,又说:“有关人等已交讯问,宫门状报,局丞状报已经对证,王利用在两处所说不同;再者,王利用有内苑出入牌!”

皇帝皱了一下眉说:“前时所发内侍入苑牌一概收缴,不得再用。”他稍顿,终于耐不住了,自行询问出:“贵妃被逐后,可有状闻来?”

“据内侍省承事例报,贵妃为上命所逐,入驸马都尉府邸,后来发现与制度欠合,即移居长房——”

“长房?她的长房是谁?”

“贵妃长房从兄殿中少监杨铦!”

皇帝又哦了一声,等待,见高力士没有下文,他心知杨贵妃没有谢罪的奏启,有些失望,哼了一声,说出:“她很倔强啊!”高力士很乖巧,应了一声,随说:“有时,皇上宠纵,亦有因——”

皇帝又哼了一声,再说:“宠她,规矩总要懂的啊!”

“那也是,听说,昨日早朝未散时,王利用来,贵妃和舞妓谢阿蛮在一起,就此召车出宫——谢阿蛮此女,在宫中是最不守规矩的,梨园告诫过,她总是不听,由她陪侍贵妃,可想而知,此女应惩戒!”

皇帝本来有些沉滞的面色,此时现出了一丛幽秘的笑容:“谢阿蛮——”他道出这个出色的舞伎的名字,自我联想,不久之前吧,和杨贵妃在一起,谢阿蛮也在,贵妃说谢阿蛮是一个软骨人,皇帝曾说不信,杨贵妃把谢阿蛮推入皇帝怀中,要皇帝抱抱就会知道,他抱了——其实,这不是第一次,有过一次,贵妃不在,谢阿蛮在舞蹈时,他也曾因势抱过她,这名舞女,的确柔若无骨的,而宠纵谢阿蛮,让她到处乱走,其实出于皇命。但此时的他,不便承认。不过,他内心又好过了一些,他想:贵妃即使是私赴寿王邸,至少还有一个不相干的人相偕行。

只是,皇帝为了自己的尊严,不愿多说,他徐徐地起身回内苑,内殿门阶有车,可是,皇帝没有乘车,他缓步向内走,高力士很知趣,相随入内苑门时,请皇帝上步辇,大唐皇帝摇摇头,但走出几步,他还是接受了,高力士在告退时,忽然提出:“陛下,贵妃被放,据闻是只身出宫……”

“哦——我不知道她怎么走的!”

“陛下前时放出宫人,许携其本身所有,并赐钱帛——”

“那就把她的所有送去也无妨——”皇帝说,在步辇徐徐行进中,又道:“力士,回头来和我一起吃饭!”

这一席话使高力士明白了事态已不严重,他赶回内侍省公廨,处理有关王利用的报告,他不愿因此生出大事,将报告细阅,修改了按语。

接着,他又派了人去整理出杨贵妃一些衣服用具,以装两辆大车,两辆小车为度,由十六名内侍和八名宫人相从,送到杨铦住宅去。

现在,他肯定皇帝会再召入杨贵妃的,因此,他的送出贵妃用物,只是象征式的,至于派内侍和宫女,那是他留下的,他不便私通消息,可是,他又相信,有了这样的场面,杨贵妃必能体会到。

不久,他陪侍皇帝午餐了——近来,皇帝平常吃饭,大多和杨贵妃在一起,高力士陪侍,也都有贵妃在场,今午少了贵妃,气氛显然不同了。再者,皇帝昨夜不曾安眠,精神差,胃口自然也差了,他抱怨今午的菜做得不好——老去的皇帝忽然稚气地说:“御膳房的人该受罚,他们以为贵妃不在,我连菜的好坏都吃不出来了!哼,岂有此理!”

“陛下,送几样菜让贵妃去评评如何?”

皇帝懂得高力士的用心,但是,他又觉得自己还应该维持面子,倘若公开命赐食,那无异是自己向悖逆的贵妃屈服了,因此,他又故作无所谓地说:“任你,我总不会小气几式菜!”

高力士又把握了机会,含笑命人撤席,送膳赐贵妃,同时,又命人再嘱御膳另外作菜。

“不必另作,留下两三式供我们吃就是!”皇帝的胃口欠佳,而且已吃了一些,他有些倦怠,不欲再等待了。

御膳送出,应有一套仪式,内侍撤席后,并未立刻就送,而膳房则已得到通知,另外加做菜肴。高力士于侍食出来,吩咐内侍张韬光送出,暗示贵妃上表谢恩和悔罪——这是杨贵妃出宫之次日的午刻。

在宫廷中,皇帝在和高力士谈话及吃过午饭之后,气忿平了不少,他命人去找谢阿蛮——谢阿蛮很狡滑,她又勾通了内侍,请他们回奏:谢阿蛮因昨天出事,害怕了,溜回大明宫梨园。其实,谢阿蛮仍在兴庆宫躲着。

皇帝笑了,他以为谢阿蛮被看管了起来,随口说:“不关谢阿蛮的事,仍旧让她进来好了!”

李隆基原想再抱抱那个柔若无骨的舞伎,但谢阿蛮在大明宫,来回路远,他只得放弃。一夜未安眠的他,此时心情比较松弛,有了睡意,他在寝殿的廊外踱步了一些时,便上床午睡。

在杨铦住宅的杨贵妃,也一夜没有睡好,杨钊的开导虽然使她心气平和,可是,她对皇帝的处置自己,总有着悻然的不平,此外,杨氏族人在忧愁紧张,也使她为之不满,她觉得自己的亲人并无与自己祸福与共之心,他们没有一些承担力。爱情不可恃,亲情也不可恃,她为此而觉得空虚。

午前,她的衣物由宫中送来,仪仗甚盛,杨铦喜洋洋地来报闻时,她的反应很冷淡,接着,她吃完午饭,就独自入房去了。

但是,宫使致送衣物的消息很快传开,杨锜先来了一次,接着,杨明肃和贵妃的两名从姊妹也来了,又接着,杨钊和杨花花同来,花花又把杨玉环从房中拉了出来。

杨氏的族人向玉环道贺,她一些也不以为喜,勉强敷衍着,而张韬光率领一队内侍赐食,到来——这比送来衣物更加重要,张韬光转达了高力士的致意,杨玉环当着自己的亲人,也兴起了面子观念,她故意作出不在乎的神气,淡淡地说:“我知道了,你回去上复高公公,我谢谢他——”

杨贵妃故意不提皇帝,张韬光着急了,在旁的杨氏的家族中人也着急,他们觉得贵妃太不知好歹了,但是,他们又不敢在此时发言。

“贵妃,高公公指示,贵妃对皇上——贵妃似宜有所表示,皇上怀念……”张韬光尴尬地说。

杨贵妃作了一个手势,她自然不愿把局面真的弄僵,不过,她又不肯在家族中人面前低头,因此,她强笑着说:“韬光,我知道了,你先歇歇吧,这也不必急!”

杨钊似乎很了解贵妃的心事,她轻松地请杨铦接待张韬光和外面随行的内侍,接着,他使了眼色,遣开其他的人,才和缓地向杨玉环说:“贵妃,无论如何,总得给回皇上体面——”

“他把我赶出宫,赐食,有什么了不起?”杨玉环冷冷地说,“我回头命张韬光致谢就是了!”

杨钊仍然和煦地笑着接口:“贵妃,皇帝这样做,已一再表示让步了!昨天,我说过……”

贵妃没有接口,在旁边未曾走开的杨怡插嘴说:“玉环,该有些表示了,不然,连高力士也难做人!”她一笑,“皇上大张场面派人来,接连两次,那等于向你道歉了,是吗?”

杨玉环低喟着,转向杨钊:“你看着,为我上书谢——”

杨钊应着是,劝贵妃入内休息,同时向杨怡使了一个眼色,杨怡送贵妃入内室之后出来,杨钊和她密商,再由杨怡入内劝贵妃——这位小从妹佻巧地说:“玉环,我要强迫你做一件事,对你,对我们这些人都有好处的,连你从前的丈夫也在内!”

“什么事?”杨玉环听提到寿王时,喟叹了。

杨怡自怀中拿出一把剪刀,笑着说:“我要剪下你一绺头发派用场。”

杨玉环茫然相看,而杨怡却不待同意,徐徐上前,在贵妃的左侧选择,剪下一小绺头发,她的动作很快。

“噢,花花,你怎么啦,剪掉我一大把头发!”她在惊异中叫出,有不满,但一绺头发已在杨怡手中了。

“贵妃,并不多,只有这些些,看不出的——”她说着,小心地用预备好的丝带把一小绺头发束紧。

“你要作什么啊?”杨玉环在不满和迷惑中。

“我和阿钊商量来,你写几行书致皇帝,也不必上表,我来念,你写——”她稍顿,念出:“——臣妾罪当死,陛下幸不杀而归之——今当永离掖庭,金玉珍玩,皆陛下所赐,不足为献,唯发者,父母所与,敢以荐诚!”杨怡一笑:“这样子写,只是私书,也不失你的面子,玉环,阿钊的鬼主意可真行!”

“我……”她犹豫着,但实际则已接受了。

“写了算啦,让张韬光可以带回去复命。”

她叹了一口气,终于接受了。

当打发张韬光回宫后,杨玉环忽然有非常激动的意念,她拉了杨怡到内室,急促和强迫性地说:“花花,你替我做一件事,立刻做,把寿王殿下引来,让我见上一面——一定的,不管是天塌下来,我也要和他见上一面!”杨玉环稍顿,再说:“我相信,此笺一上,我明天大约会回宫,我要利用机会见他一次!”

杨怡虽然任性、放纵,可是,听了这一席话,却也为之呆住了,危机未消的此刻,私约寿王,事一传出,那是必死无疑的,而且会株连很多人,她不敢——“花花,你为我做,用你的智慧来为我安排,要快——”

杨玉环一念及故夫,忽然而来的激动,似乎丧失了理性。

“玉环,这事一被人知……”

她以一个手势制止了杨怡说话,随着,肯定地,又充满了决心地说出:“花花,这件事自然是冒险的,可能会陪上你一条命,但是,我要你帮我,不论如何,我要你帮我,死,我也有一份,你怕,我自己去!”

杨怡被她一激,天不怕地不怕的本性就流露了,她说了声好,随着,皱了眉,似乎在设计见寿王的方法,不久,她爽然地说:“死就死,做一次——我现在走,你先打扮成婢女,再设法溜出去,过坊,到街南三道巷口等我!”

杨玉环对这名小堂妹有莫明其妙的信心,她并不多问,立刻接受,并且说:“我的左右归我自己设法,我会溜得出去,其他,由你安排!”

于是,杨怡出房去,她嘱咐玉环关闩好门户,不可让亲族中任何一个人得知。

杨玉环有两名随行出宫的侍女,那是她绝对信任的人,其余的侍女,她也有信心。但她以为只要有两名侍女合作就行了,她着一人守在卧室的外间,自己换上婢女的衣服,又加裹头,爬窗到外面——另外一名婢女在协助她更衣之后,就先去设法遣开后面的内侍和侍女,先让贵妃到花园,然后,俟机溜出花园的侧门。

杨怡离开了贵妃之后,偕两名男仆骑马赴太华公主宅,她入内,强邀了太华公主,赶着配车,急急出宅,她只说贵妃有要事相邀密商。太华公主在无限疑惑中,由于贵妃事件对心神的扰乱,她又不便细问——她以为杨怡只邀自己,连婢女都不许带,一定是内幕密事。

在崇仁坊街南三条巷口,杨怡命车停住,又命车夫去找自己的两名婢女上车,到此,她向车夫说:“我的车坏了,借了马来,两名婢女在街口等我,你看看有没有在,没有就算了!”她在说话时,其实已看到扮了婢女的杨贵妃不耐地在东张西望。

那车夫莫名其妙地接两名婢女上车,太华公主自然立刻认出了贵妃,但被杨怡以手势制止。

于是,杨怡又悄悄地命太华公主吩咐车夫,转道去入苑坊寿王邸。

太华公主吓呆了,瞪大了眼,她无论如何都不敢带了贵妃去寿王邸宅的。此时,杨贵妃出面了,她以一手紧捏住太华公主的臂膀,转而向杨怡使了一个眼色,接着,她附在公主的耳边低说:“你放心,皇家不禁公主去探望兄嫂的,你到寿王邸,立刻进去,我只在车上,不会碍你的事!”

“车夫——车夫——”太华公主讷讷地低声吐出。

“车夫的事容易办,他是内侍嘛,我会替你弄妥当的,总之,你切勿惊惶!”杨贵妃在最后关头表现了有力量的机智和沉稳。

马车自东三街向龙,由大宁坊北街进入了入苑坊。车上的太华公主忧急无比。但是,杨玉环和杨怡却很镇定。在寿王府门前,杨贵妃命自己的一名侍女随太华公主入府,同时,嘱咐车夫移车到右二侧门。

到了右二侧门边,杨贵妃又命杨怡揭开车帷,叫唤车夫——车夫原是宫内的侍从内侍,派出随公主的,由于太华公主的地位不同,服侍她的主要内侍,都见过杨贵妃,刚才,那车夫不着意,未曾辨出,此刻,看来面熟,在怔忡间,杨怡就指点他谒见贵妃,那车夫在惶骇中愣住了。

杨贵妃平和地一笑,随着说:“我有私事进行,不必瞒你,你待在此地,到侧门开时,你为我守望一下,我不会忘记你的!”

“贵妃——”那车夫惊魂未定,欲拜伏下去。

杨贵妃及时阻止他,命他到路边守望着,她本身,揭开车帷,看着寿王府的侧门——那和过去一样,这一道便门,平时是不用的,只有运送柴炭等重和面积大的物件时才开启,她因此而选这道门。望着门,她兴叹了。

不久,门内有声响,杨怡按着贵妃的手,下车,一面说出:“我也帮车夫去望着!”

杨贵妃的心情激荡,没有阻止花花下车。

门开了,寿王府的一名中年内侍先走出来,门只半开着,杨贵妃已认出了那出来的内侍,她在车上低唤:“张永!”

张永是寿王邸副主管内侍长,当杨玉环作寿王妃时,张永是内宅管事,为寿王所深信的人,当年事,张永也曾随从杨玉环出入。

杨玉环一声低唤,张永走了过来,在已开的车帷中,他看到了贵妃,欲行礼又止,再看看左右,迅速退开,并且向门内发出一个低微的呼声。

于是,大唐皇子寿王李瑁从门内出来了,他显然地有些慌张,但他的目光一和车中的贵妃目光相遇时,身体发出一阵抖动,冲上前——被迫乖分的夫妻,经过很久长的时日,再见了!那是面目全非的再见。

彼此张口结舌,在重逢的一瞬间,都说不出话来。

终于,她叹了一口气,惨淡地叫出:“阿瑁,僾儿的事是讹传?”

“是,那是一项阴谋——不过,咸宜公主曾想法子,要我和你见一次,因为……”寿王全身在抖,说话亦含糊不清。

“噢,阿瑁,我知道你的心事,只是,我无能为力——不是我不出力……”她流下酸泪,“阿瑁,咸宜公主太激烈了,她不顾时势——”杨玉环稍顿,自行拭去泪水,从来不预闻政治的杨贵妃,此时变得睿智了,她镇慑自己,徐徐地再说:“阿瑁,你不能再有想望了,皇储不可能变易,至少在目前是如此,还有,即使有变,也不会是你入嗣,那是因为我在宫内的缘故!阿瑁,有些事,我们以前的估计错了!”

寿王的身体抖动得更厉害,讷讷叫出:“玉环……”

“我想,旁人一定多方鼓励你进取,不,不要,否则,会替自己惹祸!”她低沉有力地说出。

“啊——是——”寿王的神色沮丧,透了一口气,又问:“现在的情况,我,我会不会有大祸?”

这一问使杨玉环内心感到伤痛,她想:祸事正临到我的身上,他不问我而只问他自己,他——可能所有的人都是自私的。这使她灰心,不过,在再一转念之间,她把自己的一份感情抑了下来,看着车窗外的故夫,缓缓说:“阿瑁,也由于我的缘故,只要你不闹出大事来,作一位王,你总会是安全的。阿瑁,皇上对你总会留一地步的,阿瑁,不要再有幻想……”她吁了一口气:“阿瑁,我们的好日子过去了!”

寿王李瑁低下头,稍为过了一些时,惴然问:“王利用叛了我,他……”

“不会有大事的!你放心——”

“玉环,你自己……”寿王到此时才问及昔日的妻子。

“我也不会有什么的——”她垂下眼皮,“我想,一二日内,我会被迎入宫吧!阿瑁,我不在乎……”

他无言,看着昔日的妻子,他发现,妻子和昔日差不多,而他本身,却有憔悴的自伤,于是,在相对无言中,他发出感慨的叹息。

杨玉环渐渐地定下来,看昔日的丈夫——寿王殿下已失去了当年明朗的风韵,也失去了青春的轩昂。她想,这些年,他日日想望做太子而做不成,生活大约不会很安宁吧?于是,她慰问了:“阿瑁,我常常想念着从前的日子——”她说出这样一句,又自觉不应该,于是,转口问:“这些年,你怎样?身体好?

新王妃,还有来馨……”

李瑁的泪水淌了下来,他的手扳着车窗,无力再出声回答,只能点点头。

她看着流泪的故夫,一样有着伤感,但是,她努力噙住眼泪,低声说:“阿瑁,是人事,也是天意,不要再去想从前了,也不要再谋什么了,但愿你平平安安过日子……”

“我——明白,我想,我不会再幻想……”他拭去泪水,低声再说:“这回事件,使我了解一些,旁人捧我出来,为他们自己,不是为我!”

——这是一位皇子对权力的彻悟。杨贵妃喟叹着,伸出手,按在扳着窗棂的寿王的手上,寿王栗动着,眼皮垂下来,而杨玉环一时驰放,很快就收敛了,她缩回自己的手。

乖分的夫妇默默地相对着——时间在默默相对中徐徐过去,好象一条蚯蚓蜿蜒而过地。

而车厢中的贵妃,泪水终于夺眶而出了。

此时,杨怡徐徐地走过来,她没有看,但说:“请殿下回驾——公主要上车了!”

寿王一怔,情不自禁地叫出:“玉环——”

车上的贵妃尚未回答,而杨怡及时说:“长安城宵禁时间已不远——”

“哗,玉环,珍重……”寿王哑呼着,身体有如石像,离不开车边。

至于杨玉环,此时已以双手掩面。

内侍张永轻轻地过来,扶了寿王回走,车上的她只觉得一个人在离去,又有人在上车,她吐出一声:“珍重!”抬眼相看!

寿王正进门,回过头来,门内的人与车中的人,泪眼相对,在相看中,车动了,车帷被放下了,门也掩上了。

在寿王府的正门前,当车子停下时,侍女扶着太华公主,在寿王妃相送中下阶,登车,躲在车上的人没有让寿王妃看到。

于是,马车离开了入苑坊——在车中,杨怡指点太华公主,今夜住在杨铦家,不必回去。

太华公主的身体不住地抖颤着,虽然已平安地离开了寿王宅,但她依然耽心着,她以为自己突如其来的访问会被人所注意,也会有后患,然而,事到如今,她又不能说什么了。

杨贵妃在紊乱中,宫廷中繁富的生活曾使她淡却旧情,但在见了一次之后,往事却回来了,她想到新婚时的欢乐,那是和宫廷中的不同的啊!

杨铦府中没有人知道贵妃曾经私出——这是由于杨怡安排得巧妙。贵妃依然由小路另行入宅的。

太华公主,作为突来的访客,被召入内室和贵妃相见,杨怡在旁边相伴,不久,她们就退出来,由杨怡去叮嘱车夫。

回来之后的杨玉环,勉强支持着和太华公主讲了一些话,等她们退出之后,她扑在床上,痛哭失声。重逢,如此不堪的重逢,勾引起前尘往事的重逢……

她哭,她的哭声传出户外——在她的哭声中,天街的鼓声响起了,那表示长安城一天的结束,那表示长安的夜将临,长安传统,每天都有宵禁,鼓声,表示宵禁的开始。

她听到鼓声,然而,她依然在哭。

听到杨贵妃哭声的太华公主,欲入内劝慰,但被杨怡阻止,她以为,此时,应该让贵妃哭一个畅快。太华公主不能解,她自思,杨家的女人都有些怪。

两名侍女伴着哭泣中的杨贵妃,她们曾经劝过,但是,劝不止,贵妃的哭渐渐地由有声到无声,在无声之泣时,两名侍女也为之流泪了。

晚饭的时间到了,杨怡探问了一下内室的情形,主张暂时不必请贵妃进食。

“贵妃在中午时好象也没有吃什么——”杨铦有些忧郁,“皇上赐食来,贵妃没有动!”

“不妨事,即使饿两天,也不会把贵妃饿死的!”杨怡佻巧地说,“她比我还胖哩,我们先吃饭吧!”

虽然如此说,杨铦和太华公主还是主张再等一些时,这样挨过了有一刻工夫,太华公主入室看了贵妃,再出来,他们在心情沉重中同吃晚饭。

饭后,杨怡亲自捧了一盂汤和两色菜入室,此时,贵妃坐在灯下,哭泣虽然停止了,但在发怔。

“玉环,吃一些再说,为什么要哭那样久!”杨怡把食物放好,喟叹着,但又浅笑而问。

“我们作夫妻的时间更久啊!”杨贵妃低着头回答。

“好了,不讲这些吧,总是我最倒霉,没多久就做了小寡妇。玉环,你比我多情!”

她没有再说,端起羹,饮了几口汤,再用筷子夹起一片面衣放入口中,细嚼,似乎在思索着。

杨怡凝看着出神的贵妃,室内,忽然静了下来——在宫中,张韬光复命时,皇帝还在睡——自然,没有人敢于在这样的时候去惊动皇帝。

张韬光等候着,另一名内侍则把经过去报告高力士。

当皇帝睡醒,侍女服侍他漱口洗面时,天街的宵禁鼓声隐隐传入了南门,皇帝似乎朦朦地,他看到宫中已上灯,恍惚间问了时间,伸舒肢体,缓缓而起,在室内踱步。

于是,侍女报告:张韬光复命候召。

张韬光进入,肩上有幅黄绢,承托着贵妃的一绺发,他先报告见贵妃的经过,再呈贵妃的上书和头发。

“啊——她——”李隆基看完杨玉环的上书,捏着头发,心情在非常慌乱和震动中;他一时气愤而逐出玉环,如今,看了上书,不曾细察,失声急问:“她有死志吗?她剪下头发,她,她要怎样?”

“陛下,贵妃哀伤甚,臣奴不知底里……”张韬光避开正面答复,由于情况欠明白,他不敢随便发言。

“哦,她,她还说了什么?”李隆基又急问。

“贵妃命臣奴今后好侍皇上!”

“啊!这人——胡涂,剪头发,何用如此!”皇帝如此自语,但他又很快发觉自己的失态,定了定神,挥手:“好,我知道了!”

当张韬光退出后,皇帝又看了杨玉环的上书,再抚弄着那一绺头发,慌乱似乎在加深着,他无法再耐,传命召高力士。此时,他耽心杨玉环会自寻短见!他以为,阻止事态的恶化,只有由高力士出面。

在等待高力士的时间中,李隆基不能自静,拿着杨玉环的头发和上书,向外走,到外起居间,内监门侍报告:晚餐已具。他作了一个制止的手势,促迫地问高力士在何处?幸而,外面及时传报高力士到了。

业已知情的高力士静听皇帝述说经过,正经地说:“贵妃恃宠骄悖,如今深悔,陛下似宜衡情减敕!”

“这不是问题,”李隆基一挥手,焦躁地说:“看她上书的口气,哦,又剪了头发,那表示她有死志,唉,此事本来没什么的,贵妃从不预事,那死了的王利用弄诡计,是旁人因我对她好而陷害她!力士,要赶快设法防止她自杀!”

高力士不会相信杨贵妃会自杀的,但在皇帝面前又不能如此表示。他稍作沉吟,改变了官式口气而说:“老奴明日往承问如何?”

李隆基嗟叹着,对于高力士的建议并不满意,但一时又不好再作进一步的指示;他虽然心慌意乱,但究竟是做了四十年皇帝的人,官场上的虚伪故事,自是样样精通,要维持为皇的体面,他不能作主动。因此,他带着感伤地点了一下头,稍缓,转移方向,沉声询问:“王利用畏罪自杀,背景查出了吗?”

“正在查访中,此事似不便张扬——”高力士谨慎地说。

“我不能容忍人们使阴谋!”

“是,陛下,这事总要查个水落石出的,内侍省中被外人所用,老奴亦有罪!”他说着,以缓和的语调请皇帝进晚餐,又说明自己也未进食。

李隆基心悬贵妃,完全没有吃饭的意绪,但为了皇帝的尊严,他只能接受,又挨了一息,才徐徐起身向餐厅。

皇帝的内餐厅,灯烛辉煌,八名内侍,八名侍女依序站立在各处,服侍皇帝坐下。李隆基赐高力士坐。

他看着桌上的菜肴,想到午间赐食的事,又喟叹了,维持皇帝尊严之心,也渐渐地动摇了。

他两次举箸,又放下,高力士及时低叫一声:“陛下——”那是提醒皇帝说话。

皇帝沉吟着,缓慢地说出:“力士,本来没有大事,你为我迎回贵妃,算了!”

“是,陛下,老奴明早往迎贵妃回宫。”

这样的事,自是应该留待明日,可是,李隆基耽心贵妃有死志,王利用只是一名内侍,昨夜在有人看守中自杀了,贵妃如要自杀,只怕无人敢阻——而今夜则是关键性的时间,他觉得等明天,可能会铸成大错!当暴兴的火气消歇之后,他想到了杨贵妃许多又许多的好处。

他辗转思维着,终于,以箸击碗,提高声音说出:“力士,不必待明天,今夜接她来!”

“陛下,长安城已宵禁。”

“宵禁不是对皇帝的啊!你传诏,开安兴坊栅门,调丽苑门守兵,派内常侍、监门将军各一员持诏往崇仁坊迎贵妃。”

皇帝以命令的口气朗朗地说出,记事内侍很快用石墨笔记录诏命。

于是,高力士欣然而起,下拜:“老奴奉诏!”

兴庆宫内因皇帝的特诏而迅速地忙了起来。

(搏按:史传称杨铦住永崇坊,距兴庆宫北门有八坊之远,需开十六道坊门,旧传但记开安兴坊门,可证杨铦宅在崇仁坊,毗连安兴坊也。唐代宵禁极严,非军国大事,不得开坊门,故开坊门之事,史必详记,因此可判断杨铦所居之处。)

内常侍领着十六名宫女和内宿卫,前后各持了四盏大灯笼,列队在北区辇路的方场,等待宫车。

很快,有一辆大型宫车和两辆从车到来,内宿卫拥着宫车向丽苑门去。

兴庆宫城的丽苑门城楼,有上百的火炬和灯,监门大将军高力士坐镇城楼,他的左右,有二百以上的兵士,此外在城下,一员监门将军和两名校尉,统率兵卒等待,宫车到时,高力士下令,丽苑门便开启了,两道城门,分两次启开,接着,城门外的双栅也开启了!

张韬光率四名内侍,四名禁军中的戈正级小军官先行,接着,四十名骑兵分两行而出,随后是宫车队,另外有四十名骑兵殿后,当这一队人过去后,城门的两边又出现了一百左右的步兵,快速地在附近的道路放哨。还有游骑八人,往来报讯。

城楼上的高力士心情很复杂,夜间开启宫城和栅门迎贵妃入宫,在本朝是没有先例的。他无可能劝谏,但他又以为自己做的是一件不应该做的工作。

亲卫府龙武军驻兴庆宫的将军陈玄礼戎装赶到了丽苑门,谒见高力士,似乎要进言,但高力士阻止了,告诉他今夜是特命,内外都平安无事,不必预闻。

陈玄礼呆了一下,没有说话就告退了。

“玄礼,你带人巡城一匝吧,虽然没有事,但我们还是小心一些为是!”高力士在他离去之时说。

安兴坊的栅门在夜间开启了,关栅开放由禁军把守,骑队缓缓地越过安兴正街,安兴坊与崇仁坊东北角的双连栅门也开启了。

杨铦住宅的大门全开,四名内侍立在阶前,灯火照耀,左右邻舍都偷偷地观望着。

人们不明白出了什么事,但人们耽心这是祸事,直到明灯照耀,杨贵妃由内宅出来,有许多人相送和有道珍重之声传出,才使旁人舒了一口气,明白这并非祸事。

大唐天子的小阿姨直送杨贵妃上车,小妹叮嘱了杨贵妃一些话,才自车上跳下来。随着,骑队就移动了,宫车也缓缓而行。不久,栅门闭上了,杨氏家人在门前看到栅门闭上,由太华公主为首,向北遥拜,那是向宫城方向致敬,也算是向皇帝行礼。此后,一家人徐徐退入,但大门并不关闭——宫使夜来,迎接被逐的贵妃,那是无比的荣显事,他们在今夜是不准备再关门了的。

在户内,杨铦置酒庆贺。杨氏大门开着,门前有四盏大灯,门内的灯光也照耀而达于户外!

大唐皇帝在飞霜殿的内殿接见夜间迎归的贵妃——由于夜启宫门,又发出正式的诏命,皇帝不得不从事一项仪式。这仪式本该在正殿举行的,但是,李隆基为了少些缛节繁文,改在内殿,随侍的人数也尽量减到最少。可是,被迎入宫中的杨贵妃只穿了便衣,又未依照制度用细步低头而行,她直前,内侍唱出贵妃叩谢皇恩时,贵妃一窒步,欲跪下而又有犹豫,同时,距离又实在太近了,大唐皇帝已和她四目相对,皇帝看到她的双目红肿以及头发并未梳整,一瞬间,爱怜之心,如同油着了火地燃烧起来,他离座,伸出双手,杨玉环在一停歇间,终于扑到了皇帝的身上,她很猛烈地迎扑上前去,皇帝搂住她,被她扑上来的力量一冲,稍退,就势再坐了下来,而她,也就势搂了皇帝,蹲伏和跪下,没有说话,她的头面埋在皇帝的怀中,哭了出来。

——那是如孩子般的荷荷而哭。

李隆基被一名早已成年的妇人的孩子式哭泣弄到手足无措,后妃与君王之间,有各式制定的礼仪,如今,制度已失却了,他们之间好象平常百姓的夫妇;而且,孩子式的哭声,对于已老去的皇帝,发生了迷惑的作用——皇家是没有亲情的,皇族中有权力的男子们,以皇帝为主,似乎也少有一般男子的父性的,但是,父性和母性,又总是存在于每一个男人和女人的心灵深处。权力和礼教将本性蔽盖,偶然,如墙壁的裂隙使光线透入那样,她的哭,似乎推开了李隆基老去生命中的父性门扉!他和杨玉环是两性的情欲结合,然而,在恍忽间,他被一种哭声引发了父性,两性关系加上父性,感情有似面粉中掺匀了酵母,他的手臂起了轻微又激动的抖颤,他的泪水也夺眶而出了——李隆基好象从来不流泪的,李隆基好象是极坚强的,但在这一刻,他变得非常地软弱,在呜咽中叫出:“玉环——”

而她,依然在荷荷地哭。

皇帝不能让左右看到自己的呜咽,当自觉难以控制的时候,他挥手命左右执事退出,那表示一场宫廷仪式的结束!随着,他用双手摇撼哭泣中的贵妃,说出:“好了,不要哭,我们进去!”

这是向杨贵妃说的,但同时是一项宣布,两名侍女机警地上前扶起贵妃,另外两名侍女便及时引路向内。

宫廷中一场可能是不测的巨变,在偶然中发生,又在偶然中消散了!

当他们进入内寝时,杨贵妃已停止了哭泣。

内寝的侍女小心翼翼地安排了皇帝和贵妃的坐处,皇帝先坐下,看着她,忽然笑了出来——那是父性的笑。杨贵妃进入内寝门收敛哭泣后,情绪在紊乱中,夫妇间的隔阂,虽因一哭而消,可是,在心理上依然尴尬着,何况,中间还有许多问题在,她不安也不知如何再开始谈话,皇帝一笑,一眼就可以看出是纯净的笑,逗了她,使她破涕为笑,可是,在笑出来时,她以女性的自我观念觉得本身是受委屈的,于是,在笑的余韵未绝之际,她又哭了出来。

这回,是皇帝上前,把她搂住了。

她第二次伏在皇帝的怀中大哭。

“玉环,不要再哭了,你已经哭得很多,好了,现在,事件过去了,不必哭,我们该笑!”皇帝设法安尉她,由于本身情绪的变动,他的慰情之言很幼稚。

“你欺侮我,我哭,你笑……”她在哭泣中正式恢复了和皇帝交谈——以她的年纪,这些话是很不适合的,然而,对于一个已牵动了父性的老人,不适合的语言却有异样的动人力量,他轻轻地抚摩着她的背脊煦和地说:“好吧,算是我欺侮了你,可是,你也一样啊,不听我的话——哦,不讲这些了,你先别哭,身上都被眼泪沾湿了——噢,连头发也湿了!”

她从他怀中仰起头来,哭泣又停止,伸手摸摸发鬓,透了一口气:“我出汗,眼泪哪会落到头发上?”

这回使老去的皇帝存温柔之心,他想:“她年纪虽然不小了,还有当年的孩子气。”

如此的转念,一切可能有的罪过,都荡然无存了。

重逢的激动,哭泣,紧紧的拥抱,在温暖的房间内,他们都出汗,他们都有沐一次浴的需要,这回,是杨贵妃提出的,她只简单地说出:“沐浴……”

皇帝沐浴比贵妃快,当贵妃穿了长睡衣出来时,皇帝笑着看她,待她走近,轻轻地抱住她说:“吵了一次,让我抱抱,还好,没有瘦!”

“比谢阿蛮胖些,是不是?”杨贵妃突然闯出一句。

“咦——”皇帝以为自己抱过阿蛮,贵妃不知道的,如今听说,感到意外,期期地笑了。

她哼了一声,稍为扭转身,说出:“那小鬼——”又顿住,接着说:“我好饿,从昨天到今天,没好好吃过东西!”

于是,皇帝连忙吩咐备食物,他的心情一松弛,自己也觉得饿了!

风暴过去了,他们在一起进小食。

宫门夜启,坊街宵禁时开栅,监门将军和内常侍率宫内和宫城禁军夜迎被逐的贵妃回宫,是大唐皇朝宫廷中的历史大事。长安城内,纷纷传说这一故事。

至于皇帝和贵妃,提早赴骊山了。

经过了一场风波,皇帝发现自己已经不能没有杨玉环,自然,对别的女人他一样也有兴趣,如抱在怀中轻盈和柔软的谢阿蛮,以前,他偷偷地抱,现在,当贵妃揭开后,也等于是贵妃为之拉拢,他半公开地以谢阿蛮为后宫的女人了。不过,李隆基不曾给予谢阿蛮正式名义,他在接收儿媳杨玉环后,曾经说过,自己将不再增添妃嫔,虽然是信口而出的话,但李隆基遵守着。因此,谢阿蛮的名字仍在乐籍中,不过,内侍省又列册,给阿蛮一份正五品的俸给,那是上级女官的俸酬。她也有专供自己使唤的侍女了。

这是杨贵妃出了一次宫的变迁,但这变化并不明显的,谢阿蛮依然以舞伎身份到处乱走。

在赴骊山的路上,这一回和以前又有些不同,皇帝所乘的,由六匹马拖拉的大车,主厢中只有皇帝和贵妃两人,贵妃躺在车上,懒洋洋地,因为她不高兴上山,而皇帝则为了逐、迎贵妃事闹得太大,早些上山,等于避避风头,他相信,过一个月,此事就会淡下来——这是一面,另外,有更严重的问题,李隆基曾经要彻查重办宫廷阴谋,但是,被迎回宫的杨贵妃却反对追究,她曾经说:“算了,反正没闹出事来,我既不曾做尼姑,也没有死,那个王利用却死了,我想,他们阴谋失败,自己会检点的,只要以后不再出事,那么,这回就由它去!”李隆基不同意,他以为皇家事,不容许有阴谋的,捣乱者必须得重罚。然而,杨贵妃却以女性的专横而力阻,她说:“我被人赶出宫去,吃了大亏,也不计较,你为何一定要发威呢?三郎,有福享时,且享享福,一个人最怕自寻烦恼。算了!”

他不能就此算了的,但他又不欲忤逆贵妃的意思,因为,事情追究起来,杨贵妃势必要作证。为此,他觉得躲到骊山去静一下,再作计议,也有好处。

在车上的贵妃是懒洋洋的,不高兴提早上山是原因之一,原因之二,她总觉得自己被逐是受委屈,可耻的,表面上虽然说算了,不计较了,但内心却沉重着。此外,和寿王相见了一次,往日情分恍忽又抬头,使她在情绪上失去了平衡。一面要应付皇帝,一面又有私情,因此而颓唐。可是,她的紊乱和低情绪,到了山上又很快的消失!

皇帝为她准备了一班杂技表演,六十人一班杂技,上杆走索,再加丑戏,热闹而繁富,杨玉环是爱热闹的,大笑了几场,把心中的翳气消散了。

这是皇帝和贵妃间的。在骊山行宫的另外几个地方,气氛依然在紧张中——太子侍驾在骊山,惶恐着,另外有几位皇子,心情也在不安中,他们是接近太子的;还有,咸宜公主和太华公主一双姊妹,得知贵妃和寿王曾见过面的,也惴惴不安,她们怕一旦事发,自己就会获罪。

至于大臣们的暗斗,却告了一个段落,宰相李林甫把握皇帝情绪不稳定的时机,排除了几位和自己敌对的大臣,他的相权,因此而更加稳固了,虽然他没有达到打倒太子的目的,但他收敛了,他明白时势,自己做的已很够,最后一个回合,要待皇帝决定,他无法再进。

在下雪的日子,皇帝陪着贵妃看雪,在温泉水绕的殿中看远处的大雪。还有,皇帝为博取贵妃的欢心,冒了寒,陪着贵妃去乘雪车。

杨玉环常把谢阿蛮带在身边,她喜欢阿蛮,甚至把自己和寿王偷偷相会的事也相告,她也坦率地表示自己对寿王还不能忘情。

谢阿蛮有时恣放,但经过一回事变之后,她又有一分机智,她劝告贵妃应该忘记过去,她还指出,贵妃在事件发生后,对皇帝和过去总有些不同,她请贵妃自然些,和过去一样向皇帝发发小脾气也不妨,贵妃接受了她的劝告。

于是,皇帝和贵妃间的感情,恢复到未曾出事之前一样,应该说,还有增进,因为皇帝更加顺着她。而她,也恢复了任性,只要有空隙和凑巧的时候,总是会叽哩咕噜地谴责皇帝薄情,有时,当着人,她会呼皇帝为“薄情三郎”,她还改动了《世说新语》中的话,称:“太上无情,其次薄情——”

每逢这样的时候,皇帝总是笑——笑得很自然。

虽然如此,时常谴责皇帝薄情的的杨玉环又不是妒忌的,她进一步拉谢阿蛮接近皇帝,那已不止是抱抱而已,她安排机会,让阿蛮伴宿……

皇帝并不觉得谢阿蛮好过杨玉环,但这个诡谲的小女人花样多,对他,是新鲜和刺激的。

于是,皇帝的精神又旺盛了!

山上,接连有几次大宴会,贵戚大臣,大多被邀参加。而在欢乐中的皇帝,终于把宫廷中一宗巨大的阴谋事件搁置不问,只处死了三名内侍,以及放逐内侍和宫女共二十人——可能酿成易储的大变,在冬日的温泉区消除了。

寿王得到宫廷的一批赏赐;此外,原来和杨玉环并不很亲近的从兄杨钊,因为随驾在骊山,能时常见到皇帝和贵妃,李隆基欣赏他的办事能力,擢升他的官职,杨钊在短短的时日中,既擢升了官阶,又兼领了两个新职务,一变而为中上级的重要事务官员了。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