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笔下文学 > 临汀志

○寺观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僧庐十百,道宫才一二,寓内所同也。邦人信佛笃,于是自创庵尤不可殚记。彼坚坐究性命,固未易多见,劝诱愚俗,使之畏业报而息冤愆,犹之可也。若乃徇于声利,习为非僻,岂非佛之罪人乎?

郡城内

天庆观在州东兴贤门内。唐开元间,诏天下州郡取一寺一观,以纪年为号,置于创郡所,名“开元观”。宋朝至道间,改“至道宫”。大中祥符元年,天书降,诏天下置“天庆观”,改今名。四年,创圣祖殿。《舆地纪胜》:唐开元二十八年置,名开元观,有铜铸明皇像。〔1〕

开元禅寺在州东。唐开元间,诏置于创郡之所,后迁今郡治。初有律院二十四环布其间,宋朝治平间,合为十方。崇宁间,改“崇万寿寺”。五年,准敕赐经五百函。今在光孝寺。政和间,更名“天宁万寿”,寻改“神霄玉清万寿宫”,佛像、赐经尽移置天王院。建炎元年,复今额。唐钟翱为刺史,舍田入寺计产钱二十千八百七十一文正,寺至今祀钟令公。祠部郡守陈公轩有诗云:“溪云影乱杉松暝,櫩铎声流殿阁寒。”又云:“清风猿鸟自吟叹,白日轮蹄谁往还?”

报恩光孝禅寺在州东兴贤门内。旧名“感应天王院”,梁正明〔2〕间置。宋朝政和间,以开元赐经、佛像置于此,改为“崇宁万寿寺”。建炎间,改为“天宁”额。绍兴间,崇奉徽宗皇帝,更号“报恩广孝”。十一年,改今名。

定光院在州治后正北。大中祥符间,师与郡守赵遂良厚善,结庵为师往来栖息之所。后师示寂于均庆院。元祐间,郡守曾公孝总重修,塑像于中。淳熙间,郡守吕公翼之迎奉均庆院定光真身、广福院伏虎真身于州治后庵,以便祈祷。嘉泰间,郡守陈公暎谓雨旸之应如响,是佛与守分治汀民也,湫隘不足仰称,遂加广辟。绍定寇叛交讧,岌然孤城能保守者,人力不至于此,士民条显应状,丐郡奏请于朝,加二佛师号,仍赐“定光院”为额。嘉熙间,郡守戴公挺助俸率众鼎创,从民志也。未几,均庆院烬于劫火,郡迎御书及衣钵等入州,创阁于院后安奉之。近南剑人士金饰十八尊者像附置阁上。淳祐间,郡守卢公同父前创拜亭,每岁正月六日乃定光坐化之晨,四方敬信辐辏,名香宝炬,幡盖庄严,难以数计,虽隘巷亦成关市,可见人心之皈向云。

护国塔院在州东。建隆间创木塔三级,建炎间烬于火。绍兴居士赖汝霖偕男尚志同募创砖塔,方一丈,四级。郡守张公昌到任,助俸一十万增成七级。越九年而后合颖,高十丈,为一州杰观。郡人称为张佛子,塑其像于第四层。

龙兴尼寺在州西秋成门内。唐大中间置。初有弥陀、弥勒、观音、地藏等院错置处其间。宋朝绍兴间烬于火,惟佛殿独存。

武当道场在州东兴贤门内。绍定间新创。嘉熙间,忽白昼迅雷响激,有甘泉涌出三清殿右,匾曰“雷泉”。

祐圣堂在州治镇山堂后。

天王堂在子城西北隅。唐天宝初,令州郡于城北隅置毗沙门天王像,又置之佛刹,今报恩寺。后移在州后山,有天王院及五营驻扎寨,并有祠。

长汀县

金华观在长汀县东五里。梁正明间,因赖氏得金于山而创。〔3〕

仙隐观在长汀县东登俊坊龙王庙之左。淳熙间,郡守祝公櫰移管下,废额匾之,皇叔祖师揆书。观左有放生亭,嘉定间,郡守傅公康创。淳祐间,郡守卢公同父立御书碑。观右有鱼乐亭,淳祐辛亥,大水荡之。

崇真堂在城西清泉坊。淳祐间,本坊赵氏舍故宅为堂基,乡人募缘鼎创。

东禅院在长汀县东三里。梁正明二年创,宋朝祖镜大师从密书额。旧大溪由院前过,有苍玉洞,中号“东山十景”,为鄞江杰观。嘉祐间,史君林公东乔有诗云:“心爱民田远,车行石径中。”长汀宰李存贤和云:“野云闲带雨,林木静无风;村落一溪外,民田四望中。”刘公弼和云:“滩声来席上,亭影落溪中。”石英民诗云:“云兼野色过松径,水带秋声入稻田。”施子安云:“蝉唤翠阴声断续,鸟藏红叶声啁啾。”又云:“陇云飘软玉,江月洗寒金。”洪刍云:“花辞好树犹啼雨,竹喜佳宾亦叹风。”皆警句也。后题咏者众。

金泉院在长汀县东七里。因赖氏得金于山,与金华观先后创,宋朝建隆重创。

南山同庆禅院在长汀县南三里。周显德间创。僧惠臻开山,从密、智孜、自鉴三禅师皆出此山。宋朝绍兴初,驻扎戍兵其间。乾道间,烬于火,遂置南寨,院基尚存。今院乃旧院支刹,亦名“同庆”,存古也。

文殊院与同庆寺相近。乾德初创。熙宁中,皇叔世亨以观察使遥领刺史,鼎新奏创。绍兴初,驻戍兵其间。绍兴元年,僧悟本重创,又创定光阁于后山椒。

感应天王院旧在州东兴贤门内。今光孝寺。置郡初,因天宝间有旨立毗沙天王像,遂创院以名。宋朝政和间,以开元寺为“神霄宫”,移经像置于此,寻改“崇宁万寿寺”。后僧法周卜城北二里州后山后更创,以旧额名之。今俗名“天王殿背”。

法林院在长汀县西二里。闽永和间,刺史王继业置,名“三教荐福院”。宋朝大观间,改为“十方院”。政和间,改今名。郡守陈公轩有诗云:“云边借榻开僧阁,松下听泉洗客心。”郡倅郭公祥正云:“薄日疏云催晚景,残花美酒送闲心。”院西有泉,名“袈裟泉”。东庑有仰山二圣祠。

罗汉院在长汀县西一里。闽通文间创。初,刺史王继业塑十八尊者、五百罗汉像于郡厅,神光屡现,因创院以妥之。永隆间,烬于兵火,独殿像俨然,神光愈现,刺史许公文缜异之,即加崇葺。至伪唐保大间,刺史包公洪捐俸募缘增创。宋朝绍熙间,僧清杰鼎创佛殿,藻饰貌像。郡倅郭公祥正有诗云:“苍松夹径二十丈,碧殿藏云五百尊;金钟散响撼星斗,众灯续焰移朝昏。”

释迦院在长汀县西二里。后唐天成间创。旧传梓人周鲁般术营造,有金斗在佛殿角。至宋宣和间,殿坏重修,果得一铁斗,有白蛇盘斗上。众方惊噪,蛇去斗飞。今对山号“金斗坑”。

西峰院在长汀县西一里。闽永隆间创。宋朝绍兴间,僧文重创。淳熙间,僧德图创轮藏。郡守陈公轩有绝句云:“扪萝百尺上孤峰,红藓斑斑杖屦踪;惟有潮声生绝顶,晚风吹动半岩松。”郡倅郭公祥正和云:“寺占西山第一峰,与君高步蹑云踪;西风吹尽霜林叶,放出亭亭千丈松。”

西方院在西峰院之右。今废。郡守陈公轩旧有诗云:“涨水尽头飞雁鹜,行云缺处见亭台。”又云:“尘埃不到溪山好,风雨初晴燕雀多。”郡倅郭公祥正绝句云:“欲出西方更少留,云泉都占一岩幽;劝僧洗净阁前竹,要看南山十里秋。”又有《南楼望西方院》诗云:“黛色浅深添草树,轾绡高下覆楼台;溪声远与钟声杂,山影分从电影开。”

南安廨院在长汀县东南三里。因郡去南安岩三百里,元祐间,僧道荣创为郡人祈禳之所。绍兴间,郡守詹公尚方有营葺意,忽乡氓叶姓者到县,具言前夕梦一僧携筇叩门,曰:“郡修南安廨院,汝能施木,令汝有子。”寤而语之妻。梦协,遂舍木营葺。二十八年,僧惟应创藏殿。淳熙间,僧清心又广辟之。

伏虎廨院在长汀县东五里。淳祐间,僧善从重创。

伏虎庵在长汀县东五里东禅院右。《舆地纪胜》:“伏虎庵,在城东五里。青松对植,苍翠交阴。虽僻在一隅,盖一郡游赏之所。”

兴龙庵在长汀县东北兴贤门外。旧名“卧龙”,后改今名。

朱紫庵在长汀县西北颁条门外。

金砂庵在长汀县东永康坊。

有年庵在长汀县东永康坊有年桥侧。

定光堂在长汀县西颁条门外。嘉定间创,郡守赵公崇模书额。尼居之。

景星庵在长汀县南方湖之侧。端平间创,奉郡守李公华祠。

麻潭岭庵在长汀县南五里圆珠山侧。端平间创。今为南华六祖道场。

白鹤庵在长汀县东南十五里白鹤岭头。

广福院在长汀县东六十里。乃伏虎大师道场。师得业开元寺。早游诸方,悟旨而返,憩于平原山麓,遂蹑其巅,以开元钱七为驻锡兆。继而有樵者怀其一以归,诘朝复故所。耆老欢传,材役辐辏,忽成刹,名“普护庵”。宋朝建隆三年九月十三日示寂,塑真身于庵。熙宁三年,郡以状闻,赐庵为“寿圣院”。元丰间鼎创。乾道间,改今名。

翠峰院在长汀县东北三十里。后唐天成间创。

华严院在长汀县南九十五里。梁正明间创。

永乐院在长汀县南六十里。梁正明间创。

禅宫院在长汀县南九十里。乾德间创。

福寿院在长汀县南一百二十里。梁正明间创。

龙安院在长汀县南百三十里。唐大顺间创。

招福院在长汀县南七十里。伪闽通文间创。

神王院在长汀县南五十里。伪闽通文间创。

金鸡院在长汀县南百五十里。建隆间创。

连章院在长汀县东一百五十里。乾德间创。

丰乐院在长汀县南一百七十里。后唐长兴间创。

梁安院在长汀县南九十五里。唐光化间创。

保安院在长汀县西五十里。南唐保大间创。

临池院在长汀县南百里。梁正明间创。

长乐院在长汀县南百二十里。梁正明间创。

隆寿院在长汀县南二十里。后唐天成间创。

保寿院在长汀县南百五十里。乾德间创。

黄仙人庵在长汀县东六十五里。旧传崇宁间土人黄公得道于此,故卓庵祠之。

叶坑庵在长汀县东二十五里。伏虎菩萨道场。今名“白云庵”。

宁化县

凝真观在宁化县南。旧名“上林”。后唐天成中置,宋朝大中祥符初重创。恭奉圣祖御容。天禧间,赐今额。

仙隐观在宁化县北九十里。政和间创,今废。

光严禅寺在宁化县北。

崇福尼寺在宁化县东二里。唐龙符〔4〕间创。

荐福院在宁化县南二里。梁开平间,县宰钟彦俦重修。

龙山院在宁化县南二里。梁开平创。旧为“地藏院”,宋朝建隆间改今额,建炎间重创。

宝塔院在宁化县南。宣和间创,绍兴间重创。宝祐间烬于火,石基尚存。

鹫峰院在宁化县南二十五里。伪闽永隆间创。运使蒋公之奇有诗云:“日转竹阴侵阁冷,水流花片过门香。”〔5〕臧推官子常云:“望穷山下疑无路,行入壶中别有天;花落春岩朝带雨,月涵秋谷夜闻泉。”

西隐院在宁化县北三十里。熙宁间创。

宝应院在宁化县西五十里。

宝胜院在宁化县西南六十里。伪闽创,宋朝天圣初赐今额。

南福林院在宁化县南二十五里。熙宁间赐今额。

宝池禅院在宁化县北六十里。唐会昌间创,宋朝庆历间重创。

灵峰禅院在宁化县北百二十里。唐正观〔6〕初创,宋朝康定间改今额。

东峰院在宁化县南五十里。熙宁间创。

中兴禅院在宁化县北一百五十里。唐会昌间创。

华严院在宁化县南六十里。崇宁间创。

报恩院在宁化县南八十里。

福林院在宁化县东北一百六十里。

临田院在宁化县东六十里。

安福院在宁化县东九十里。

龙池岩院在宁化县南五十里。

普现庵在宁化县东二里。

积翠庵在宁化县南龙山院左。

神岭庵在宁化县南门外。

东庵在东渡。

大隐庵在水南。

西山庵在西门外。

上杭县

麟符观在上杭县南。建炎间,令廖揆创。端平间寇毁〔7〕,令赵时钺徙创于县东。

义合寺在上杭南六十里来苏里。唐元化〔8〕间创。大观中,僧永崇重创。

灵瑞院在上杭县西二里,庆历间创。忽一日,大水漂木数百根积院基上,人以为异,故名。

天王院原在钟寮场故治之南。伪唐保大间创。宋朝康定间,僧戒馀重创。随县迁,今在上杭县西七十步。《舆地纪胜》:“天王院,在上杭县。四围皆山,石刻五百一十八尊罗汉之像。”

塔院原在钟寮场故治之东。熙宁间,巡检失其名以军民瘴疠,请郡创塔为衳禳之所。宣和间,以兵火废。绍熙初〔9〕,僧与立重创。乾道间,随县迁,今在上杭县东。

水陆院在上杭县东六十里钟寮场。乾德间创,康定间重创。

盘瑞院在上杭县南五十里。伪闽永隆间创。旧传开山之初,获一大龟,有九龟在其下,故名。

报恩院在上杭县东北七十里。

上宝林院在上杭县北七十里平原里。唐乾符间创。宋朝大观间,僧清谅重创,仍创轮藏。

下宝林院在上杭县北三十里安丰下。熙宁间创。宣和间,僧道明重创。

禅林院在上杭县南八十里来苏团。绍兴间,僧妙传重创。

资福院在上杭县西九十里。

西峰院在上杭县北九十里安丰上。崇宁间创。宣和间,僧立元重创。

崇福庵在上杭县南。

禅林庵在上杭县北平原团。

临江庵在梅溪寨之左。

武平县

洞元观旧在武平县西灵洞山下。政和间,运司奏:“本县灵洞山,《图经》载系小洞天,已建道场观,乞赐额。”准敕赐今名。仍岁给度牒,寻复已之。绍兴初,毁于火,迁创县西,即今所。

南安岩均庆禅院在武平县南八十五里,乃定光圆应普慈通圣大师道场也。先是,一岩嵌空险僻,神怪所宅,虎蟒所会,绝无人迹。宋朝乾德二年,师至岩,趺坐其间,旁近望见祥烟腾覆,异而往观,咸起敬信,相与披榛畚土,筑室岩中,遂为一方精舍。师慈悯众生,无求不应。祥符四年,郡守赵公遂良状其灵异闻于朝,赐额“均祥禅院”。转运王公赞行部过岩,以雪请,果大雪。贽〔10〕遂奏福州开元寺所得太宗皇帝御书百二十幅奉安岩中,岁度僧一人。诏可。仍命郡守胡公咸秩躬护至院。有诗云:“迎得御书归洞壑,烟霞一路馥天香。”祥符八年正月六日,师卧右胁示寂岩中。每岁是日,诸路云集,几不可容。郡守陈公轩有古风略云:“南安岩近南斗旁,乾坤缔结雷电守;云寒木老洞穴古,巨鳌露脊鲸呀口。”郡倅郭公祥正古风末云:“嗟予俗缚未能往,愿得结草倚岩松,遂登彼岸达正觉,月落岩下松生风。”丞相李公纲经过留诗云:“满山泉石有吾意,十里松筠生昼寒”。其余大篇短章,殆难殚记。嘉熙间,烬于劫火。郡奉御书、佛牙、衣钵等安奉于州后,敕赐“定光院”。

东山禅果院在武平县南门外。祥符间,定光佛基创。初,化缘建金仙殿,运材关隔,师以拄杖指引其山,曰:“权过彼岸。”山即中断,始通挽运。续建法堂、钟楼、后堂、门廓栋宇,视他寺颇壮伟。元符间,建轮藏寺。今为祝圣道场。

太平兴国禅院在武平县东千秋里。太平兴国间建,因名。康定间重创。

灵洞天福院在武平县西五里灵洞之麓。唐咸通间创。伪闽时,邑人金紫光禄大夫谢丞崧居其侧,后舍宅以大之。宋朝绍兴初,始建法堂、佛殿、钟楼、法楼。藏前建二桥,曰“普度”,曰“望仙”。后建杰阁,松竹环翠耸。门有二泉萦回,派出葛仙翁炼丹井,清澈可爱,为邑胜概。丞相李公纲道南访此,为之立记。郡人河南少尹梁颜留题曰:“门外路将三市隔,此中人是几生修;千寻古木含云翠,一派寒泉绕槛流。”绍定寇毁,令赵汝命僧道成重创。

南山绵洋院在武平县南二里。莫知何年创,檀越主乃邑人钟统军也。嘉祐间重创佛殿。绍兴间建罗汉阁。嘉定间创三圣阁。

塔院在武平县南门外禅果院左。有砖浮屠五级,经始于绍兴间,越十四年始毕工。隆兴间修,乾道间重修,嘉定间又修。今为国忌行香之所。

南安廨院在武平县东北二里。大中祥符间,定光古佛亲创,后三折寨附其侧。绍定寇后,寨官寓此,军马践蹂颓弊,令赵汝讘重修。

资福院在睦郡上保。元祐间重创。

福田院在象村保。

招福院在高吴保。

宝林院在湘坑保。

古佛道场端平间创。在武平县东门外,即旧大观庵基也。郡守黄公亲书匾。

永寿庵在武平县北。今名道堂。

西峰庵在留田里。淳熙间创。

东流庵在东留里。淳熙间创。

福林庵在安乐里。

栖云庵在丘田里。

禅隆庵在大顺里。

石狮庵在招仁里。

伏虎庵在武平县七十里〔11〕。旧传定光拓岩初,民有献牛助耕,师结庵亲牧,夜常有虎柔伏庵外。后师归岩,一日,忽云:“虎伤一牛矣。”暮有报如师言。师乃削木书偈云。明日,忽毙于路,因号“伏虎庵”。

弥勒庵在武平县东北十里。

净信庵在武平县城西门外。

无量庵在染野山上。

清流县

登真观在清流县西二里。旧名“上生”,崇宁间创。宣和初改今额。绍兴间重创三清殿,淳熙间架三门钟楼。淳祐间,令林奕建官厅于右,逍遥堂于左。

塔院在清流县东。隆兴间,丞姚伯隽创。岁久倾欹,淳祐间,令赵必逢率邑人移创于县东马家山之巅。

通真院在清流县东北。绍兴间创,赐敕额。绍定寇毁。旧南向,淳祐间,令林奕重创,易而西向。继而令林昌泰重修,增创观音阁于院东北。

灵福院在清流县东八十里。〔12〕

新全院在清流县南八十里。

并唐咸通间创。

福寿院在清流县东五十里。〔13〕

恩福院在清流县东五十里。

并宋朝太平兴国间创,赐今额。

灵山禅院在清流县东一百七十里铁石山下。唐正观间创。宋朝绍兴间改律为禅。

永丰院在清流县西南八十里。梁正明间创。

丰饶院在清流县西南七十里。伪闽创。

淳化禅院在清流县东二百三十里黄杨岩。淳化间创。

福潭院在清流县北五十里。

新通院在清流县南八十里。

皈真院在清流县东八十里。

圣恩院在清流县南九十里。

永乐院在清流县南一百里。

云施院在清流县西七十里。

东庵在清流县东泽民坊。山径萦纡,松竹夹道。绍兴间,僧元超倾囊重创。潇洒闲寂,盛夏绝无暑气,人多追凉于是。

南庵在清流县南门外。

尼庵在清流县东兴善坊。

温泉庵在清流县东三十里嵩口。旁有温泉,故名。

莲城县

福仙观在莲城县西。乾道间,令杨立中创。今为祝圣之地。

宝寿院原名东山九峰禅院,在莲城县东。大中祥符间创。庆元间,令鄞康成以为祝圣之地,鼎新盖造。

报恩塔院在莲城县东。乾道间,令常圁请泉州曹道者法进缔创浮屠,仅成一级,会部使者有富沙西桥之属趣曹,以东僧了彬继其事。至淳熙间,令宗嗣安为之合颖。

慈悲院在莲城县东七里。梁正明间创。宋朝淳熙间,鼎创佛殿。

新林院在莲城县南十五里。天圣间创。

招福院在莲城县南五十里。后唐天成间创。宋朝皇祐间,重创堂庑楼阁。嘉祐间,创佛殿三间。

保福院在莲城县南七十里。伪闽通文间光禄大夫州刺史王廷政〔14〕创。

隆寿院在莲城县南九十里。后唐天成间间创,今废。

西隐庵在莲城县西宝成门内。

太平庵在莲城县西南二十里。初有村叟张姓者采樵山间,遇一老僧,墨裙筇杖,语曰:“是可卓小庵为祈祷之所,当永无水旱。”语讫,不知所往。张异之,归与乡邻道其事。遂率众创此庵,塑南安祖师像其中。自是随祷辄应。

永和庵在莲城县南二十五里曰席湖。绍兴间,有僧来自漳浦,结草庵坐禅,年几七十,示寂于此。乡人塑其遗体奉之,水旱之祷多应。

法界庵在莲城县南团五里。

龙归庵在莲城县北十五里。

东林庵在莲城县北二十五里。

保福庵在莲城县南五里。

定光庵在莲城县治后西北隅。乾道间,令黄中立创。嘉泰间,令刘晋重创。

海宝道场在莲城县东本仁坊。乾道间,令黄中立创。

校注:

〔1〕《舆地纪胜》记:“至道宫,《九域志》云:‘本名开元宫,开元二十四年置,内有明皇真容。’宋朝改今额。”又云:“汀州开元寺,乃富国王先生施财所建也。”

〔2〕“正明”即“贞明”。

〔3〕《舆地纪胜》:“金华观,在长汀县治。”又云:“赖氏金,唐开元间,州城东五里居民赖氏家,每夜深,有白牛入其厨。赖氏怪之,逐去。走出过海上一小山坡,入地不见。次日掘之,乃得黄金三千两,白金不知其数。”按开元间,州治县治均不在白石村。

〔4〕唐代无龙符年号,只有乾符(874~879)、龙纪(889),存疑。

〔5〕《舆地纪胜》:“鹫峰,蒋之奇诗云:‘山前十里入青苍,猿鸟声中建道场;日转竹阴侵阁冷,水流花片过门香。”

〔6〕“正观”即“贞观”。

〔7〕见上文《户口》注〔2〕。

〔8〕唐代无元化年号,疑是“光化”。

〔9〕上杭迁今治在乾道年间,而绍熙在乾道之后。塔院既随县迁,则乾道之前已有塔院,此重创之塔院,必非绍熙年间,疑“绍熙”为“绍兴”之误。

〔10〕前文称“王公赞”,此处称“贽”,未知孰是。

〔11〕乾隆《汀州府志》:“伏虎庵,在岩前里定光佛书偈毙虎处。”

〔12〕与新会院并咸同间创。

〔13〕与恩福院并宋朝太平兴国间创,赐今额。

〔14〕据《五代史》,“王廷政”应作“王延政”。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