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笔下文学 > 选佛谱

选佛谱卷第三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第五色无色天门(凡二十三位)】

谱曰。色界诸天。具有色受想行识五阴。无色界天。唯有受想行识四阴。虽分二界八地(初禅名离生喜乐地。二禅名定生喜乐地。三禅名离喜妙乐地。四禅名舍念清净地。幷四空天。卽为空处等四地。共名八地也)。然同属天趣。同名定地。故合为一门也。约二十五有分别者。初禅两天为一有。大梵虽在初禅。自为一有。以我慢最重故。二禅三天为一有。三禅三天为一有。四禅前三天为一有。无想虽在四禅。自为一有。以唯是外道所感果故。五不还天。虽亦在四禅中。自为一有。以唯是那含圣人所寄居故。四空卽为四有。虽无色质。不可说其方隅处所。而心王心所。犹有所缘空处。识处。无所有处。非非想处。定果法尘。非我计我。爱见未除。未出因果轮回法故。钝根乐定那含。寄四空处。无别处所。卽属四空处摄。故此色无色天。祗十一有。幷前欲界十有。及四恶趣。卽为四有。共成二十五有。当知有因卽集谛。有果卽苦谛也。

梵众天(那那。南洲。那谟。四王天。谟谟。忉利天。阿阿。梵辅天。阿弥。大梵天。弥弥。阿陀。皆少光天。弥陀。无量光。陀陀。光音天。那佛。少净天。谟佛。无量净。阿佛。三果。弥佛。离欲地。陀佛。别五住。佛佛。上品上生。)

谱曰。超六欲天。远离饮食淫欲睡眠三种过患。故名为梵。梵者。清净离染之谓也。通而言之。四禅皆名梵天。皆清净故。别而言之。初禅创离欲染。独得梵名。大佛顶经云。爱染不生。无留欲界。是人应念身为梵侣。名梵众天。(文)盖以欲界习定。创得初禅。禅力未深。故命终后生为梵民。寿二十小劫。身半由旬。 那那等三。见思所牵。故退生欲界。阿阿等六。福善渐胜。故渐阶上天。那佛。谟佛。虽杂烦恼。而慧力较强。故亦从升进。阿佛。则见生灭理。便得不还。弥佛。则悟无生门。成离欲地。陀佛。则真谛先明。准位应同五住。佛佛。则慈尊授手。刹那便悟佛乘。

梵辅天(那那。南洲。那谟。四王。谟谟。忉利。阿阿。大梵。阿弥。少光。弥弥。阿陀。皆无量光。弥陀。光音。陀陀。少净。那佛。无量净。谟佛。徧净。阿佛。三果。弥佛。离欲地。陀佛。五住。佛佛。上品上生。)

谱曰。大佛顶经云。欲习旣除。离欲心现。于诸律仪。爱乐随顺。是人应时能行梵德。名梵辅天。(文)盖以在欲界中。旣得初禅。数数修习。禅力渐深。故命终已。得为梵臣。寿四十小劫。身一由旬。退则与梵众大同。进则较梵众小胜。至于悟入法门。亦无异也。

大梵天(那那。天修罗。那谟。铁轮王。谟谟。金轮王。阿阿。少光天。阿弥。无量光。弥弥。阿陀。皆光音天。弥陀。少净天。陀陀。无量净。那佛。请法梵王。谟佛。亦请法。阿佛。三果。弥佛。离欲地。陀佛。五住。佛佛。上品上生。)

谱曰。大佛顶经云。身心妙圆。威仪不缺。清净禁戒。加以明悟。是人应时能统梵众。为大梵王。(文)盖以在欲界中。数习初禅。次复诃厌觉观。舍弃初禅。入中间禅。已离觉染。未离观染。名为无觉唯观三昧。于中为求作梵王故。兼修四无量心。故命终已。得为大梵。寿六十小劫。身由旬半。由其恒怀大慢。自谓我是一切众生之父。故那那等。便堕修罗及人王类。由其为世界主。凡遇佛出。必先请转法轮。故那佛。谟佛。皆为请法梵王。余如前说(初禅天竟)。

少光天(那那。南洲。那谟。忉利。谟谟。梵众。阿阿。无量光。阿弥。光音。弥弥。阿陀。皆少净。弥陀。无量净。陀陀。徧净。那佛。福生。谟佛。福爱。阿佛。三果。弥佛。离欲地。陀佛。五住。佛佛。上品上生。)

谱曰。不论人中。天上。欲界。初禅。但于无觉唯观三昧。不住不著。专精求进。创得无觉无观三昧。入第二禅。(从二禅去。乃至非非想定。一切皆名无觉无观三昧。)禅力未深。命终得生少光天中。佛顶经所谓澄心不动。寂湛生光也。火灾不到。寿二大劫。身二由旬。 那那等二。见思所牵。还生欲界。谟谟染著禅味。退生初禅。余如前。可例知。

无量光天(那那。南洲。那谟。忉利。谟谟。梵辅。阿阿。光音。阿弥。少净。弥弥。阿陀。皆无量净。弥陀。徧净。陀陀。福生。那佛。福爱。谟佛。广果。阿佛。三果。弥佛。离欲地。陀佛。五住。佛佛。上品上生。)

谱曰。人中天上。数习第二禅力。命终得生此天。佛顶经所谓光光相然。照耀无尽。映十方界。徧成琉璃者也。寿四大劫。身四由旬。余如前说。

光音天(那那。银轮王。那谟。忉利天。谟谟。大梵天。阿阿。少净天。阿弥。无量净。弥弥。阿陀。皆徧净。弥陀。福生。陀陀。福爱。那佛。谟佛。皆广果。阿佛。三果。弥佛。离欲地。陀佛。五住。佛佛。上品上生。)

谱曰。人中。天上。深入第二禅力。兼修四无量心。命终得生此天。佛顶经所谓吸持圆光。成就教体。发化清净。应用无尽者也。寿八大劫。身八由旬。 问。那那何故作银轮耶。答。在天旣为天王。退生人道。余福亦应作人王也。问。那佛。谟佛。何故皆广果耶。答。佛表觉慧。不应反生四空暗昧八难之处。此外无余可进。故同在广果耳。问。何故欲界人天。其退以渐。色界天退。直至下地。答。世间禅法。从来难进易退。故退初禅。必起欲界烦恼。若退二禅。必起或初禅或欲界烦恼。乃至若退四禅。必起下四地中随一烦恼。所起烦恼。亦多增上。如石压草。如冰夹鱼。如蛇启蛰。如水溃防。故也(二禅天竟)。

少净天(那那。忉利。那谟。梵众。谟谟。少光。阿阿。无量净。阿弥。徧净。弥弥。阿陀。皆福生。弥陀。福爱。陀陀。广果。那佛。谟佛。皆忍位。阿佛。三果。弥佛。离欲地。陀佛。六住。佛佛。上品上生。)

谱曰。不论人中。天上。梵天。光天。但于二禅不住不著一心精进。创证第三禅者。命终卽生此天。水灾不到。寿命十六大劫。身长十六由旬。 那那。表起欲界惑染。犹有余福。故生忉利。 那谟。表起初禅惑染。故生梵众。 谟谟。表起二禅惑染。故生少光。 那佛。谟佛。未断惑种。依于三禅而修出世行观。故拟忍位。 陀佛。残思将尽。故成六住。 余并如前。

无量净天(那那。忉利。那谟。梵辅。谟谟。无量光。阿阿。徧净。阿弥。福生。弥弥。阿陀。皆福爱。弥陀。广果。陀陀。空处。那佛。谟佛。皆忍位。阿佛。三果。弥佛。离欲地。陀佛。六住。佛佛。上品上生。)

谱曰。数修第三禅力。命终得生此天。寿三十二大劫。身三十二由旬。

徧净天(那那。金轮。那谟。大梵。谟谟。光音。阿阿。福生。阿弥。福爱。弥弥。阿陀。皆广果。弥陀。空处。陀陀。识处。那佛。谟佛。皆忍位。阿佛。三果。弥佛。离欲地。陀佛。六住。佛佛。上品上生。)

谱曰。深入第三禅力。兼修四无量心。命终得生此天。寿六十四大劫。身六十四由旬。 那那为金轮者。亦以天王余福。仍为人王。十善与乐也(三禅天竟)。

福生天(那那。梵众。那谟。少光。谟谟。少净。阿阿。福爱。阿弥。弥弥。皆广果天。那陀。无想。谟陀。空处。阿陀。识处。弥陀。无所有处。陀陀。非非想。那佛。世第一。谟佛。无烦天。阿佛。四果。弥佛。已办地。陀佛。别七住。佛佛。方便净土。)

谱曰。不论人中。天上。初二三禅。但于三禅不味不著。一心精进。创证第四禅者。命终得生此天。果报微妙。宫殿随身。幷如云之地亦所不须。故他经中亦名为无云天也。三灾俱不能到。寿一百二十五大劫。身一百二十五由旬。 那那生梵众者。退起初禅染故。问。何不起欲染耶。答。四禅力胜。其退亦当以渐故。 那谟生少光者。退起二禅染故。 谟谟生少净者。退起三禅染故。 弥弥亦广果者。未得上地定力。不能越色界故。 那陀生无想者。禅波罗密云。外道行人。虽得四禅。而见有心识之患。欲求涅槃无想寂灭。不知破色。直用邪智灭心。入无想定也。 谟陀生空处者。已得空定故。 那佛世第一者。见种未断。依于四禅修出世慧。无间必发真故。 谟佛生无烦者。余思未断。得出世慧。于同分地。入不还圣位故。 阿佛四果者。依舍俱禅断见思故。(第四禅已上。皆名舍俱禅。而第四禅断惑力胜)。 弥佛已办地者。于无生门出三界故。 陀佛七住者。次第门中。见思先尽故。 佛佛方便净土者。仗他佛力。不滞空寂故。

福爱天(那那。梵辅天。那谟。无量光。谟谟。无量净。阿阿。阿弥。弥弥。皆广果。那陀。无想天。谟陀。空处。阿陀。识处。弥陀。无所有处。陀陀。非非想。那佛。世第一。谟佛。无烦天。阿佛。四果。弥佛。已办地。陀佛。别七住。佛佛。方便净土。)

谱曰。数修第四禅力。命终得生此天。寿二百五十大劫。身二百五十由旬。余如上说。

广果天(那那。大梵天。那谟。光音天。谟谟。徧净天。那陀。谟陀。皆空处。阿陀。识处。弥陀。无所有。陀陀。非非想。那佛。世第一。谟佛。无烦天。阿佛。四果。弥佛。已办地。陀佛。七住。佛佛。方便净土。)

谱曰。深入第四禅力。兼修四无量心。命终得生此天。寿五百大劫。身五百由旬。 那那大梵者。有福慧故。纵退四禅。起初禅染。还为梵王。统御世界也。那陀亦空处者。有福慧故。纵取深定。但当销碍入空。不堕外道邪径也。

无想天(那那。阿鼻狱。那谟。下品畜。谟谟。无财鬼。那佛。畜修罗。谟佛。十仙。阿佛。西洲。弥佛。东洲。陀佛。南洲。佛佛。王三昧。)

谱曰。由于人中。天上。秉外道邪说。厌患粗想。数修习力。伏除欲界初二三禅贪染。依第四禅。灭除前六识心心所法。令不现行。心灭为首。名无想定。得此定已。不退不失。命终卽生无想天中(亦在四禅众同分地)。寿亦五百大劫。身亦五百由旬。初生半劫。犹有微想。作意入定。六识不行。共经四百九十九大劫。如其本时习定之相。不动不摇。无所分别。(或先是婆罗门。则如先婆罗门坐。或先是无闻比丘。则如先结加趺坐。)至后半劫。由种子力。想心复生。便从此没。决堕欲界。 那那。则不知自实未证涅槃。妄谓罗汉身遭后有。以谤法故。堕阿鼻狱。 那谟。则见思并重。又无宿福。故为下畜。(修定之福。在无想天已享尽故。)闇钝愚迷。 谟谟。则爱网牢密。又无片善。故为无财。(修定之善。在无想天亦酬毕故。)纯苦无乐。 阿阿等施戒禅定。彼天总不能修。又彼寿长。故皆不行。 那佛。谟佛。虽仗佛免堕三涂。一则杂见而为下劣修罗。一则贪命而为十仙邪趣。 阿佛。弥佛。陀佛。福慧相资。所以得生三洲善道。 佛佛。则入虚空三昧。以破无想之有。便能圆具一切诸三昧也。

无烦天(阿阿。无热天。阿弥。善见天。弥弥。阿陀。皆善现天。弥陀。陀陀。俱色究竟天。那佛。谟佛。皆四果。阿佛。师子奋迅三昧。弥佛。超越三昧。陀佛。圆十信。佛佛。圆十住。)

谱曰。此于第四禅舍念清净众同分中。复有此五不还天。乃三果圣人已断下四地染未断上地染者所寄居也。初无烦者。乃杂修禅下品所感。谓行人先入第四禅已。于此定中。先起多念无漏心相续现前。次起多念有漏心相续现前。又起多念无漏心相续现前。如是渐渐减至二念无漏二念有漏。二念无漏时。名杂修加行成满。次起一念无漏。一念有漏。一念无漏。名为根本成满。以用无漏夹熏有漏。色定转明。果报转胜。由此资于故业。故命终后得生此天。寿千大劫。身千由旬。但有升进。永不退转也。一遇佛字。便出尘界。成阿罗汉。阿佛。弥佛。则兼入熏禅修禅。增长功德。陀佛。则按位入圆。佛佛。则胜进入圆。并赖开显之力。

无热天(阿阿。善见。阿弥。善现。弥弥。阿陀。弥陀。陀陀。皆色究竟天。那佛。谟佛。皆四果。阿佛。师子奋迅三昧。弥佛。超越三昧。陀佛。圆十信。佛佛。圆十住。)

谱曰。二无热者。乃杂修禅中品所感。用前下品根本三心为加行。更引一念无漏一念有漏。一念无漏三心为根本。资其故业。卽生此天。寿二千大劫。身二千由旬。余如上说。

善见天(阿阿。善现天。阿弥。弥弥。阿陀。弥陀。陀陀。皆色究竟天。那佛。谟佛。俱四果。阿佛。师子奋迅。弥佛。超越。陀佛。圆信。佛佛。圆住。)

谱曰。三善见者。乃杂修上品所感。用前六心皆为加行。更引三心为根本。资其故业。得生此天。寿四千大劫。身四千由旬。余亦如前。

善现天(阿阿。阿弥。弥弥。阿陀。弥陀。陀陀。皆色究竟天。那佛。谟佛。皆四果。阿佛。师子奋迅。弥佛。超越。陀佛。圆信。佛佛。圆住。)

谱曰。四善现者。乃杂修上胜品所感。用前九心皆为加行。更引三心为根本。资其故业。得生此天。寿八千大劫。身八千由旬。余并如前。

色究竟天(阿阿。阿弥。弥弥。阿陀。弥陀。陀陀。皆四果。那佛。师子。谟佛。超越。阿佛。辟支佛地。弥佛。菩萨地。陀佛。圆信。佛佛。通教佛地。)

谱曰。五色究竟天者。乃杂修禅上极品所感。用前十二心皆为加行。更引三心为根本。资其故业。得生此天。寿一万六千大劫。身一万六千由旬。 阿阿等六皆四果者。边际定力。稍加功行。便出尘界故也。那佛师子奋迅三昧。谟佛超越三昧者。增益胜定功德故。阿佛辟支佛地。弥佛菩萨地者。卽便回心入大乘故。佛佛通教佛地者。卽于此天示现世间最高大身。成等正觉。乃是界内利根所见之相。实是圆住已上所示现故(四禅天竟。已上色界十八天竟)。

空无边处天(那那。无间狱。那谟。中品畜。谟谟。少财鬼。阿陀。识处。弥陀。无所有。陀陀。非非想。那佛。十仙。谟佛。南洲。阿佛。钝那含。弥佛。离欲地。陀佛。六住。佛佛。王三昧。)

谱曰。不论人中。天上。初二三四禅中。但除无想五不还天。余修空处定者。若得成就。则命终便生此天。旣无色阴。不可说有方隅处所。唯有微细第六意识所缘无边虚空为其处也。寿二万大劫。 穷空不归。迷漏无闻。故那那等堕三恶趣。 唯耽暗定。故阿阿等三不行。 定力渐深。故阿陀等三上进。 那佛。谟佛。虽仗佛力。不堕三涂。一则身见重故。还为十仙。一则起欲染故。仍生此地。 阿佛创达无漏。故同乐定那含。 弥佛忽悟卽空。故成衍门离欲。 陀佛。于次第门。准位应同六住。名为正心。 佛佛。观空实相。能入三昧中王。名为无碍。

识无边处天(那那。无间狱。那谟。中品畜。谟谟。少财鬼。阿陀。无所有处。弥陀。陀陀。皆非非想处。那佛。十仙。谟佛。南洲。阿佛。钝那含。弥佛。离欲地。陀佛。六住。佛佛。王三昧。)

谱曰。不论欲界。色界。空处。但修识处定成。命终卽生此天。唯以微细第六意识所缘无边心识为其处也。寿四万大劫。余同前说。 其王三昧。名之为常。

无所有处天(那那。无间狱。那谟。中品畜。谟谟。少财鬼。阿陀。弥陀。陀陀。非非想。那佛。十仙。谟佛。南洲。阿佛。钝那含。弥佛。离欲地。陀佛。六住。佛佛。王三昧。)

谱曰。不论欲界。色界。空处。识处。但修无所有处定成。命终卽生此天。唯以微细第六意识所缘非空非识境界为其处也。寿六万大劫。其王三昧。名之为乐。余如前说。

非想非非想处天(那那。无间狱。那谟。中品畜。谟谟。少财鬼。那佛。十仙。谟佛。南洲。阿佛。四果。弥佛。已办地。陀佛。七住。佛佛。王三昧。)

谱曰。不论欲色二界。空等三处。但修非非想处定成。命终卽生此天。唯以极微细第六识所缘非有非无境界为其处也。寿八万大劫。居三有极顶。更无可进。故阿陀等不行。 问。毗婆沙论。明有顶不发无漏。如何阿佛得证四果。答。若遇阿佛。表其无漏善根成熟。卽退借无所有定发真。顿断见惑及余残思。出三界也。 其王三昧。名之为我。

钝根阿那含(那佛。谟佛。俱四果。阿佛。师子奋迅三昧。弥佛。超越三昧。陀佛。圆十信。佛佛。圆十住。)

谱曰。按经论中。三果圣人。断下四地思尽。得第四禅。于中有二根性。一者乐慧。则修夹熏禅。生五净居(卽无烦等五不还天)。二者乐定。则修四空定。生无色界。乐慧根利。卽于色界速出生死。乐定根钝。故于无色界迟出生死也。此卽四空界摄。无别处所。不同净居。别为一有。然虽在无色界。不同凡夫外道。仍受轮回。是故须别明之。 那佛谟佛皆四果者。一遇佛字。便是金刚喻定。能断有顶微细俱生惑也。问。那谟二字旣表见爱。若有见爱。何成四果。答。界内见惑。初果先已断尽。界内爱染。四空之所存者无几。今遇佛字。安得不断。此那谟字。正表界外见爱。所谓无明别惑。由此无明。沈空滞寂。故为定性声闻。设非无明所障。何不入摩诃衍。 阿佛。弥佛。顺其乐定之习。故入熏修两禅。增长出世功德。 陀佛定慧均平。故按位入圆。 佛佛纯是佛慧。故胜进入圆。 第五色无色天门竟。

【第六生善灭恶门(凡六位)】

谱曰。听法。护法。请法。令六道凡夫生出世善。作法取相无生三忏。令三障重罪皆得灭除。故为入佛法之初门。

听法杂众(阿阿。南洲。阿弥。四王天。弥弥。阿陀。皆忉利天。弥陀。夜摩天。陀陀。兜率天。那佛。声闻心。谟佛。支佛心。阿佛。事度心。弥佛。体空观。陀佛。次第观。佛佛。圆顿观。)

谱曰。有间地狱。畜生。饿鬼。修罗。恶人。并得承佛僧力。听闻正法。生其世出世间善根。正听法时。对治见思。令不现起。故那那等不行。若生世间有漏善根。卽感人天乐报。如阿阿至陀陀等。若生出世无漏善根。卽解三乘四教。如那佛至佛佛等。

护法八部(阿阿。初果。阿弥。见地。弥弥。薄地。阿陀。初住。弥陀。七住。陀陀。十住。那佛。谟佛。皆圆五品。阿佛。圆十信。弥佛。上品中生。陀佛。上品上生。佛佛。圆十住。)

谱曰。八部者。一天。二龙。三夜叉。四乾闼婆。五阿修罗。六迦楼罗。七紧那罗。八摩睺罗伽。(梵语提婆。此翻为天。虽通指三界诸天。而护法者。唯欲界六天为多。以其近在散地故也。梵语那伽。此翻为龙。畜生趣摄。梵语夜叉。此翻勇健。亦翻暴恶。鬼趣所摄。梵语乾闼婆。此翻香阴。亦翻寻香行。乃是天帝乐神。亦鬼趣摄。梵语阿修罗。此翻无端正。亦翻非天。虽有四种。自为一趣。梵语迦楼罗。此翻金翅鸟。亦畜生趣所摄。梵语紧那罗。亦云真陀罗。此翻疑神。新翻歌神。亦鬼趣摄。梵语摩睺罗伽。此翻大腹行。 大蟒神。亦畜生摄。)只是天。阿修罗。鬼。畜。四趣摄耳。以其并有业报神通福力。故若遇善知识。发净信心。便能护持正法也。旣护正法。能伏见思现行。故那那等不行。阿阿。则创悟生灭四谛。故成初果。阿弥。则创观生卽无生。故成见地。弥弥。则重虑无生。故成薄地。阿陀。则次第门中。创见真谛。故为初住。弥陀。则纯善定力。能别苦轮。故为七住。陀陀。则诸禅三昧。能达界内种种法门。故为十住。那佛。谟佛。则虽有烦恼。如无烦恼。故为圆五品位。阿佛。则粗垢任运先落。故为圆信。弥佛。陀佛。则以戒定功德。回向如来大愿海中。故生净土。佛佛。则开佛知见。为佛之所护念。故成圆十住也。

请法梵王(阿阿。三果。阿弥。离欲。弥弥。已办地。阿陀。五住。弥陀。十住。陀陀。十行。那佛。谟佛。圆五品。阿佛。圆十信。弥佛。上品上生。陀佛。圆十住。佛佛。实报净土。)

谱曰。欲界六天。未离散地。故五欲习强。而威神不远。二禅以上。已离觉观。故德位虽贵。而号令不行。唯初禅大梵天王。劫初成时。最先受生。余诸天人并呼为父。故三界中其权独重。虽以具大我慢。圣者不生其中。实则诸佛道成。彼必首为请主。旣已请转法轮。卽便能伏烦恼。故那那等不行。阿阿。则创见四谛。先断欲尘。故成三果。阿弥。则初悟卽空。久离欲染。成离欲地。弥弥。则重虑卽空。断余残使。成已办地。阿陀。则无量门中。还齐三果。故为五住。弥陀。则功行稍进。界内理明。故为十住。陀陀。则三昧门中。起诸幻化。故为十行。那佛。谟佛。则具缚凡夫。能知秘藏。故登五品。阿佛。则粗垢先落。能净六根。故成圆信。弥佛。则慈心具戒。随佛往生。陀佛。则定慧圆明。顿开佛眼。佛佛。则以修显性。入无障碍法界也。

作法忏(那那。上品恶。那谟。中品恶。谟谟。下品恶。阿阿。南洲。阿弥。铁轮王。弥弥。阿陀。皆四王天。弥陀。忉利天。陀陀。夜摩天。那佛。兜率天。谟佛。取相忏。阿佛。无生忏。弥佛。业清净戒。陀佛。余清净戒。佛佛。念清净戒。)

谱曰。大小七众。犯诸轻戒。以殷净心。不敢覆藏。向他清净师友发露悔除。名作法忏。一往但能除灭小罪。不能除灭根本重罪也。 那那等三。烦恼习强。悔已复犯。遂成三品十恶。 阿阿。则罪灭福生。不失人道。 阿弥。则加以善力。堪作人王。 弥弥。阿陀。则十善稍增。能为护世。 弥陀。则十善倍胜。忉利可生。 陀陀。则资以定力。夜摩可往。 那佛。则欲觐补处。得上四天。 谟佛。则深觉过患。进修取相。 阿佛。则欲拔罪本。直观无生。 弥佛。则忏力精纯。初登大乘净戒。 陀佛。则摄心妙忏。能净无量律仪。 佛佛。则顿发无漏真明。永不忘失正念。

取相忏(阿阿。别相念。阿弥。总相念。弥弥。性地。阿陀。六心。弥陀。八心。陀陀。十心。那佛。愿升内院。谟佛。求生净土。阿佛。业清净戒。弥佛。余清净戒。陀佛。觉清净戒。佛佛。无上道戒。)

谱曰。七众若犯根本大戒。依小乘律。不通忏悔。今依大乘教法。立坛结界。净治三业。昼夜六时。勤修五悔。哀求诸佛菩萨。冥显加被。祈复净戒。故名为取相忏。能灭根本重罪。但未卽灭七逆罪耳。(七逆者。一出佛身血。二弑父。三弑母。四弑和尚。五弑阿阇黎。六破羯磨转法轮僧。七弑三乘圣人。须更修无生忏。)旣结坛仪。不起惑业。故那那等不行。旣灭重罪。随功行之浅深。渐登观行。阿阿。则初修四种念处。阿弥。则念处慧力稍深。弥弥。则接彼相似空性法流。阿陀等三。则仰信中道。渐能伏见思惑。那佛等二。则或求亲觐补处。或图永侍慈尊。阿佛。则根本坚明。弥佛。则律仪成就。陀佛。则定共得发。佛佛。则圆满戒度。

无生忏(那那。声闻心。那谟。声闻心。谟谟。辟支心。阿阿。事度心。阿弥。性地。弥弥。八人地。阿陀。初发心住。弥陀。七住。陀陀。十住。那佛。求生净土。谟佛。圆五品。阿佛。圆十信。弥佛。上品上生。陀佛。方便净土。佛佛。圆住。)

谱曰。不论轻罪。重罪。十恶。七逆。先用作法取相而导其流。随卽观罪性空以塞其源。所谓若欲忏悔者。端坐念实相。众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是名无生忏也。设无清净师友可向作法。又无如意助缘可立坛仪。则应秉质直心。立决定志。先向十方三宝。悔除所犯。誓不更造。次于阿兰若处。如理思惟。观罪无生。此卽所谓宁可缺于前前。不可缺于后后。勤而行之。亦必灭罪证理也。然所观无生。通乎四教。或因缘生灭。无实我法。故名无生。或因缘卽空。如幻如梦。故名无生。或因缘卽假。虚妄有生。而中道之体。双非空有。故名无生。或因缘卽中。深达罪相卽是实相。不可思议。故名无生。今那那等三。见思垢重。智慧狭劣。故虽观无生。仍趣偏径。阿阿。则生灭门中。创发大愿。成事度心。阿弥。则观生无生。得相似解。故成性地。弥弥。则纯观无生。发真不远。为八人地。阿陀。则次第门中。创见真谛。故为初住。弥陀。则十善已纯。能出三界故为七住。陀陀。则三昧力胜。通诸法门。故为十住。那佛。则志在带业横超。故为求生净土。谟佛。则具缚能知秘藏。故为圆五品位。阿佛。则粗垢已除。故登圆十信位。弥佛。则具戒见佛。故得上品上生。陀佛。则定慧相资。舍分段而获意生。佛佛。则性修不二。开佛眼而登圆住。 第六生善灭恶门竟。

【第七增上戒学门(凡十三位)】

谱曰。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斯则名为三无漏学。故学道人以戒为首。此戒从小阶大。从浅阶深。圆摄诸法。故名增上。小乘大乘各论七众。已如前文广明。

在家五戒(那那。作法。那谟。南洲。谟谟。四王。阿阿。八戒。阿弥。十戒。弥弥。阿陀。皆持比丘律。弥陀。持二部。陀陀。广持。那佛。五停心。谟佛。干慧地。阿佛。业清净。弥佛。余清净。陀佛。中品中生。佛佛。圆十信。)

谱曰。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妄语。五不饮酒。名为在家五戒。受三归依。自称尽形寿为满分优婆塞。卽得此戒。若四分三分等。旣未全受。但可摄入出世福业。未可名戒学也。那那。则必有毁犯。故须作法忏除。那谟。则引业所牵。命终还生人道。谟谟。则异熟果尽。戒福得升初天。阿阿等六。随力浅深。渐成增上。那佛。则五停以调见。谟佛。则干慧以治思。阿佛。则成菩萨居士。故业清净。弥佛。则为菩萨比丘。故余清净。陀佛。则准十六观经而生净土。佛佛。则悟戒之实相而净六根。

八关斋戒(那那。作法忏。那谟。四王天。谟谟。忉利天。阿阿。十戒。阿弥。持比丘。弥弥。阿陀。皆持二部律。弥陀。广持毗尼。陀陀。住毗尼而不动。那佛。五停心。谟佛。干慧地。阿佛。业清净戒。弥佛。余清净。陀佛。中中生。佛佛。圆十信。)

谱曰。一日一夜为净行优婆塞。持八支戒。一曰不杀。二曰不盗。三曰不淫。四曰不妄语。五曰不饮酒。六曰不著香华鬘。香油涂身。不歌舞倡伎。及往观听。七曰不坐高广大床。八曰不非时食。(前七名戒。第八名斋)故名八关戒斋。若未受终身五戒。亦得受此。但未可名戒学。今约已受五戒。又于月六斋日加受此戒。故功行稍胜也。(初八日。十四日。十五日。二十三日。二十九日。三十日。名月六斋日。若遇月小。则以二十八日补之。又每年正月。五月。九月。名为年三长斋月。亦应受一月八戒。功德尤胜。亦卽摄在此位。)

沙弥十戒(那那。四王天。那谟。忉利天。谟谟。五戒。阿阿。持比丘律。阿弥。持二部。弥弥。阿陀。皆广持毗尼。弥陀。住毗尼而不动。陀陀。善能灭诤。那佛。别相念。谟佛。干慧地。阿佛。业清净戒。弥佛。余清净。陀佛。中上生。佛佛。圆十信。)

谱曰。剃发染衣。随如来出家。依止和尚。奉持十戒。名为沙弥。(此翻息慈。又翻求寂。七岁以上。七十以下。方许为之。)一不杀。二不盗。三不淫。四不妄语。五不饮酒。六不著香华鬘。不香涂身。七不歌舞倡伎。不往观听。八不坐高广大床。九不非时食。十不捉持生像金银宝物。(瑜伽论云。第六第七两戒。出家人犯。其过则重。故分为二。在家人犯。其过略轻。故八戒中则合为一。)终身受持。故功行又胜也。那那等二。则前异熟尽。承戒力以生天。谟谟。则爱染偏强。退求寂以归俗。余可知。

持比丘律(那那。忉利。那谟。夜摩。谟谟。八戒。阿阿。持二部律。阿弥。广持。弥弥。阿陀。皆住毗尼而不动。弥陀。善灭诤。陀陀。十一切处。那佛。总相念。谟佛。干慧地。阿佛。余清净戒。弥佛。觉清净。陀佛。中上生。佛佛。圆十信。)

谱曰。年满二十以上。六十以下。六根具足。无诸遮难。登坛受具足戒。专精护持二百五十学处。达其开遮持犯。名为持比丘律。(比丘此翻除馑。又翻破恶。乞士。怖魔。又翻杀贼。应供。无生。二百五十戒法。分为五篇。已受者不可不学。未受者不许先知。是故此中不列)功行胜沙弥也。谟谟。亦是烦恼力强。不敢破戒。故舍具戒为优婆塞。兼持八戒。斯无过也。陀陀十一切处者。由增上戒学。成增上定学故。

持二部律(那那。夜摩天。那谟。兜率天。谟谟。取相忏。阿阿。广持毗尼。阿弥。住毗尼。弥弥。阿陀。皆善能灭诤。弥陀。十一切处。陀陀。九次第定。那佛。总相念。谟佛。干慧地。阿佛。余清净戒。弥佛。觉清净。陀佛。中上生。佛佛。圆十信。)

谱曰。旣达比丘戒法。兼诵比丘尼律。知其开遮持犯。堪任教诫。故名持二部律。(尼戒五篇。亦不许未受者知。故此不列。)此人旣为众所知识。未必肯舍具戒。设使烦恼力强。必须结坛礼忏以治惑也。

广持毗尼(那那。兜率天。那谟。化乐天。谟谟。取相忏。阿阿。住毗尼。阿弥。善灭诤。弥弥。善灭诤。阿陀。十一切处。弥陀。九次第定。陀陀。师子奋迅三昧。那佛。暖位。谟佛。性地。阿佛。觉清净戒。弥佛。念清净。陀佛。无上道。佛佛。上品上生。)

谱曰。毗尼全藏。文义浩博。尽能诵持。堪作人天师范。故倍胜也。然烦恼未除。仍须修取相忏。若遇佛佛。则是具诸戒行。随佛往生。故为上上品矣。

住毗尼而不动(阿阿。善灭诤。阿弥。十一切处。弥弥。阿陀。皆九次第定。弥陀。师子奋迅三昧。陀陀。超越三昧。那佛。二果。谟佛。薄地。阿佛。念清净戒。弥佛。无上道戒。陀佛。二离垢地。佛佛。圆十住。)

谱曰。得无漏戒。舍破戒垢。故名住毗尼而不动。永无退转。那谟等皆不行也。那佛二果者。从见道阶修道故。谟佛薄地者。烦恼薄故。阿佛念清净戒者。开小成大故。弥佛无上道戒者。度戒彼岸故。陀佛二离垢地者。戒波罗密增上故。佛佛圆住者。住戒秘藏故。

善能灭诤(阿阿。十一切处。阿弥。九次第定。弥弥。阿陀。皆师子奋迅三昧。弥陀。超越三昧。陀陀。七住。那佛。念清净戒。谟佛。念清净戒。阿佛。无上道戒。弥佛。二离垢地。陀佛。圆十住。佛佛。圆十行。)

谱曰。自旣清净。令他清净。于诤事起。善能除灭。统理大众。具足利他功德。声闻持戒。此为最胜。故阿阿等。如次入于增上定学。陀陀。则所作已办。同别七住。那佛等则开小成大。已如前说。陀佛。则定慧庄严。卽住秘藏。佛佛。则不可思议。二利行圆也。

业清净戒(阿阿。余清净戒。阿弥。觉清净戒。弥弥。阿陀。皆念清净戒。弥陀。二住。陀陀。三住。那佛。谟佛。皆八部。阿佛。初欢喜行。弥佛。无上道戒。陀佛。初欢喜地。佛佛。上品上生。)

谱曰。菩萨优婆塞。及菩萨沙弥等。由菩提弘誓愿力。护持性重。永不毁犯。名为具足根本业清净戒。故那那等皆不复行。阿阿等四。以次渐进。弥陀等二。旣未到戒彼岸。但堪入内凡位。稍破见思而已。那佛。谟佛。觐佛护法而未断惑。阿佛。始能出空入假。弥佛。便能满足戒度。陀佛。则次第门中。创登无漏。佛佛。则莲华国内。速悟无生。

余清净戒(阿阿。觉清净戒。阿弥。念清净戒。弥弥。阿陀。皆二治地住。弥陀。三住。陀陀。四住。那佛。谟佛。皆请法。阿佛。二饶益行。弥佛。无上道戒。陀佛。二离垢地。佛佛。上品上生。)

谱曰。菩萨比丘。由弘誓力。性业遮业。悉皆善护。名为前后眷属余清净戒。谓不犯重戒诸方便罪。名前眷属清净。不犯等流诸轻垢罪。名后眷属清净也。那佛谟佛请法者。持菩萨戒而未断惑。转身得为大梵天王。旣为梵王而遇佛出。则必请转法轮也。陀佛二地者。戒极清净故。余可知。

觉清净戒(阿阿。念清净。阿弥。二住。弥弥。阿陀。皆三住。弥陀。四住。陀陀。五住。那佛。二僧祇满。谟佛。离欲地。阿佛。无上道。弥佛。初欢喜地。陀佛。上品上生。佛佛。圆十住。)

谱曰。菩萨比丘。及菩萨诸天。舍离欲恶不善法。与觉观俱而入初禅。乃至舍念清净而入四禅。由禅定力。不复更起犯戒恶觉。名为非诸恶觉觉清净戒。此是大乘定共戒也。(由菩提心力。故与声闻定共戒不同。)那佛二僧祇满者。虽未断惑。戒定诸度已将满故。谟佛离欲地者。残思虽在。不起欲界诸烦恼故。阿佛。弥佛例前可知。陀佛。则已得受记。佛佛。则分证法身也。

念清净戒(阿阿。二住。阿弥。三住。弥弥。阿陀。皆四住。弥陀。五住。陀陀。六住。那佛。三僧祇满。谟佛。通菩萨地。阿佛。无上道戒。弥佛。二离垢地。陀佛。方便净土。佛佛。圆十住。)

谱曰。仰信中道。体空观成。不起生死涅槃二边邪念。名为护持正念念清净戒。此是大乘道共戒也。此戒已属初发心住。故阿阿等。位次渐增。那佛拟三僧祇满者。六度虽已满足。见种犹未断故。(此顺权说言之。)谟佛拟通菩萨地者。二乘并已超过。扶习犹润生故。(亦顺权说。)阿佛。弥佛。亦例可知。陀佛。则已超同居。佛佛。则分同佛果也。

无上道戒(阿阿。发光地。阿弥。焰慧地。弥弥。阿陀。皆难胜地。弥陀。现前地。陀陀。远行地。那佛。上品上生。谟佛。方便土。阿佛。圆住。弥佛。圆行。陀佛。别妙觉佛。佛佛。实报净土。)

谱曰。以无上菩提胜解。了知五戒。八戒。十戒。具戒。乃至定共道共戒等。一一皆从佛戒海中流出。一一皆归佛戒海中。如种种水。同一湿性。是故五戒乃至比丘戒等。一一戒相。一一威仪。一一无非三聚净戒。以其一一皆能灭一切恶。卽名摄律仪戒。一一皆能生一切善。卽名摄善法戒。一一皆能度一切生。卽名摄众生戒。如此普摄诸戒。回向菩提。故名回向满足无上道戒也。据华严经。二地已得戒波罗密最为增上。今阿阿等六。善增长故。渐登上地。那佛。谟佛。能见佛故。生二净土。阿佛。则住戒秘藏。弥佛。则妙行庄严。陀佛。则净戒果成。为别妙觉。佛佛。则性修交彻。为实报净也。 第七增上戒学门竟

选佛谱卷第三(终)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