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笔下文学 > 素问直解

卷之五 气府篇第五十九篇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伯承上编《气穴论》,而复言气府也。手足三阳之脉,六腑主之。故脉气所发之穴,即为气府。手足三阳,合督任冲脉,凡三百六十五穴,亦应一岁之数,所以承气穴而补其未尽之义。

【足太阳脉气所发者,七十六穴。】

六,旧本讹八,今改。足太阳脉气所发之穴,计七十六穴。足太阳膀胱水府也,脉气所发者,从足太阳经脉之气,而发于穴也。

【两眉头各一,入发至顶,三寸半,旁五,相去三寸,其浮气在皮中者,凡五行,行五,五五二十五。】

顶,旧本讹项,今改。行,音杭。顶,前顶穴也。两眉头各一,攒竹穴也。自攒竹入发际,至前顶,其中有神庭、上星、囟会,故长三寸半。前顶有中行,次两行,外两行,故旁五。言自中及旁,有五行也。五行之内,左右相去三寸。申明旁五者,其太阳之浮气在皮中者,凡五行,一行五穴,五五则二十五穴也。二十五者,中行有前顶、百会、后顶、强间、脑户,五穴。次两行有五处、承光、通天、络却、玉枕,左右十穴。

又次两行,有正营、承灵、脑空、窍阴、完骨,左右十穴。共二十五穴、合两攒竹、神庭、上星、囟会五穴,凡三十穴。

【项中大筋两旁各一。】

风池二穴。

【风府两旁各一。】

天柱二穴,以明上文外两旁,在项中大筋两旁名为风池者各一。内两旁,在风府穴两旁,名为天柱者各一穴。

【侠脊以下至尻尾,二十一节,十五间各一。五脏之俞各五,六腑之俞各六。】

自风府两旁,侠脊以下,从大椎至尻尾,计二十一节。二十一节之中,凡十五节间各一∶谓肺俞、厥阴俞、心俞、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大肠俞、小肠俞、膀胱俞、中膂内俞、白环俞,左右各一,凡三十穴。十五节间,内有肺心肝脾肾五脏之俞,左右各五。胆胃三焦大肠小肠膀胱之俞,左右各六。脏俞各五、腑俞各六,总在十五间,而十五间,复在二十一节内也。

【委中以下至足小趾旁各六俞。】

委中,腿湾委中穴也。至足小趾旁有昆仑、京骨、束骨、通谷、至阴,合委中,左右各六俞,凡十二穴。此足太阳脉气所发,共七十六穴。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上额交巅,络脑下项,侠脊抵腰,循髀,至足小趾外侧,故脉气所发如此。

【足少阳脉气所发者,六十二穴。】

足少阳为胆府,脉气所发之穴,计六十二穴。

【两角上各二。】

角,头角也。从耳之曲鬓至天冲两角上左右各二,凡四穴。

【直目上发际内各五。】

直,中正也。直目上发际内,从目中正间,上于发际之内。有临泣、目窗、正营、承灵、脑空,左右各五,凡十穴。

【耳前角上各一。】

颔厌二穴。

【耳前角下各一。】

悬厘二穴。

【锐发下各一。】

锐发,即鬓发。下各一,和二穴也。

【客主人各一。】

一名上关,在耳前之上。

【耳后陷中各一。】

翳风二穴。

【下关各一。】

在耳前之下,故名下关。

【耳下牙车之后各一。】

车,音叉。耳下颊车之后,天容二穴。

【缺盆各一。】

项侧两开锁骨,缺陷如盆,左右二穴。

【腋下三寸,胁下至,八间各一。】

腋下三寸,渊液穴也。腋下为胁,胁下为,胁下至,有辄筋、大包、日月、京门、带脉、五枢、维道、居,八穴之间,左右各一行,计十六穴,合左右渊液,凡十八穴。

【髀枢中旁各一。】

髀枢,即髀厌,环跳穴也,在居穴下,髀枢中旁,即髀厌分中之义,两旁各一,凡二穴。

【膝以下至足小趾次指,各六俞。】

阳陵泉、阳辅、墟、临泣、侠溪、窍阴,左右各六俞,凡十二穴。此足少阳脉气所发,共六十二穴。足少阳之脉,起于目锐,上抵头角,入耳前后,从腋下胁,行身之侧,下膝至足,故脉气所发如此。

【足阳明脉气所发者,六十八穴。】

足阳明为胃腑脉气所发之穴,计六十八穴。

【额颅发际旁各三。】

从额颅入发际,有本神、头维、悬颅,两旁各三,凡六穴。

【面鼽骨空各一。】

空,孔同,余仿此。面鼽骨空,四白穴也,面上鼻气旁通之处,故曰面鼽。穴居骨内,故曰骨空。左右凡二穴。

【大迎之骨空各一。】

大迎在颊车下,承浆旁,穴在骨间,故曰大迎之骨空,左右凡二穴。

【人迎各一。】

在结喉两旁动脉间。

【缺盆外骨空各一。】

缺盆,在颔下两旁陷中。缺盆外骨空,肩缺盆之天穴也。

【膺中骨间各一。】

膺,膺窗也。中,乳中也。膺中骨间,谓膺窗乳中,胸骨之间,即上文十五间八间之义。膺窗之上,有屋翳、库房、气户。乳中之下,有乳根,其穴俱在胸骨间,左右各一行,凡十二穴。

【侠鸠尾之外,当乳下三寸,侠胃脘,各五。】

侠,并也。侠鸠尾之外,并鸠尾之外两旁也,当乳下三寸,外旁不容之穴,与鸠尾相并,当在乳下、则相去三寸也。侠胃脘,谓不容之下,即有承满、梁门、关门、太乙、与胃上脘中脘下脘相并也。合鸠尾外旁,胃脘外旁、左右各五,凡十穴。

【侠脐广二寸各三。】

齐,脐通,下同。二寸,旧本讹三寸今改。侠脐,与脐相并也。

广,开广也。侠脐广二寸,天枢穴也。各三,乃天枢,外陵、大巨,左右各三,凡六穴。

【下齐三寸,侠之各三。】

三寸,旧本讹二寸,今改。下脐三寸,关元穴也。下脐三寸侠之,乃外两旁之水道、归来、气冲,左右各三,凡六穴。

【气街动脉各一。】

《骨空论》云∶冲脉者,起于气街。《卫气》论云∶胸气有街,腹气有街,头气有街,胫气有街。此气街动脉,乃腹气之街,左右盲俞二穴。

【伏兔上各一。】

伏兔上,髀关穴也,左右各一。

【三里以下,至足中指各八俞,分之所在穴空。】

膝犊鼻下外廉,相去三指,是为三里,膝三里以下,至足中指,其中有三里、上廉、下廉、解溪、冲阳、陷谷、内庭、厉兑,左右各八俞,凡十六穴。六腑皆六俞,独足阳明有八俞,盖大肠属上廉,小肠属下廉,其大小肠分属所在穴孔,为阳明之所主也。本俞论云∶大肠属上,小肠属下,大肠小肠皆属于胃,是足阳明者此也。此足阳阴脉气所发,共六十八穴。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交中,旁约太阳之脉,循发际至额颅,从大迎下人迎,入膺胸,行身之前,下腹,从胫抵足厉兑,故脉气所发如此。

【手太阳脉气所发者三十六穴。】

手太阳为小肠腑,脉气所发之穴,计三十六穴。

【目内各一。】

两睛明穴。

【目外各一。】

目外,谓目外,两瞳子穴。

【鼽骨下各一。】

即上文面鼽骨空之下,两巨穴。

【耳郭上各一。】

郭,匡郭也。耳郭上两角孙穴。

【耳中各一。】

耳中珠子,两听宫穴。

【巨骨穴各一。】

肩上又骨尖端罅间,两巨骨穴。

【曲掖上骨穴各一。】

肩端尖骨,从后下陷,是为曲掖,曲掖上骨,两俞穴,举臂取之。

【柱骨上陷者各一。】

柱骨,项骨也。柱骨上陷者,两肩井穴也。

【上天窗四寸各一。】

天窗、项侧,发际尽处也。上天窗四寸,浮白穴也。天窗浮白,左右各一,凡四穴。

【肩解各一。】

肩外解分之处,两秉风穴。

【肩解下三寸各一。】

肩解下三寸,两天宗穴,相去秉风三寸。

【肘以下至手小指本,各六俞。】

指本,指头也。肘以下至手小指本,谓肘骨之下,从侧而下,至小指之头有少海、阳谷、腕骨、后溪、前谷、少泽,左右各六俞,凡十二穴。此手太阳脉气所发,共三十六穴。手太阳之脉,起于手小指之端,从肘至臂,绕肩循颔,上颊入耳中,至目内,故脉气所发如此。

【手阳明脉气所发者,二十二穴。】

手阳明为大肠腑,脉气所发之穴,计二十二穴。

【鼻空外廉,项上各二。】

鼻孔外廉,迎香穴也。项上,扶突穴也。左右各二,凡四穴。

【大迎骨空各一。】

颊车之下,承浆之旁,两大迎穴。骨空,解见前。

【柱骨之会各一。】

柱骨,项骨也。柱骨之会,谓项肩相会之处,两天鼎穴。

【骨之会各一。】

,音鱼,余篇同。骨,两肩穴之骨。骨之会,谓肩,乃肩臂相会之处。

【肘以下至手大指次指本,各六俞。】

从肘以下,至六指次指头。有曲池、阳溪、合骨、三间、二间、商阳、左右各六俞,凡十二穴。此手阳明脉气所发,共二十二穴。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从肘上臂,至肩出于柱骨,上颈贯颊,挟鼻孔,故脉气所发如此。

【手少阳脉气所发者,三十二穴。】

手少阳为三焦府,脉气所发之穴,计三十二穴。

【鼽骨下各一。】

鼽骨下,两巨穴也,见手太阳脉气内。

【眉后各一。】

眉后陷中,两丝竹空穴。

【角上各一。】

头角之上,两天冲穴也。足少阳脉气云∶两角上各二。此则云各一。

【下完骨后各一。】

下完骨后,谓完骨之下。完骨之后,两天牖穴。

【项中足太阳之前各一。】

足太阳之脉下项,行身之背,今在足太阳项中之前,乃人迎之下,气舍二穴。

【侠扶突各一。】

承上文气舍而言,故曰侠扶突,谓气舍扶突穴相并也。

【肩贞各一。】

肩臂板骨缝中,即两肩贞穴。

【肩贞下三寸分间,各一。】

肩贞下三寸,消泺穴也。分间,即肩贞分肉之间,天宗会穴也。消泺,天宗,会,左右各一,凡六穴。

【肘以下至手小指次指本,各六俞。】

肘骨以下,至手小指次指头,有天井、支沟、阳池、中渚、液门、关冲,左右各六俞,凡十二穴。

此手少阳脉气所发,共三十二穴。手少阳之脉,起于小指次指之端,循肘上臂,交肩出缺盆,至耳上角,侠颊抵,故脉气所发如此。此一节言手足三阳之脉,是为六腑,其脉气所过之穴,即为气府也。

【督脉气所发者,二十八穴。】

督脉循身之背,从下而上、气府之统于形身者,更有督脉,其脉气所发者,计二十八穴。

【项中央二。】

风府哑门二穴。

【发际后中八。】

发际之后,从中至顶,下额,则有脑户、强间、后顶、百会、前顶、囟会、上星、神廷八穴。

【面中三。】

面之中央,从鼻至唇,有素、水沟、兑端三穴。

【大椎以下至尻尾及旁,十五穴。至下,凡二十一节,脊椎法也。】

从大椎以下,至尻尾之长强,计十三穴。及长强两旁之会阳,共十五穴。大椎、陶道、身柱、神道、灵台、至阳、筋缩、脊中、悬枢、命门、阳关、腰俞、长强,左右会阳,凡十五穴。自大椎至骨下,凡二十一节,此督脉督于后,而为脊椎之法,所以补气府未尽之义。

【任脉之气所发者二十八穴。】

任脉行身之前,气府之统于形身者,更有任脉,其脉气所发者,亦二十八穴。

【喉中央二。】

廉泉,在喉中央之上。天突,在喉中央之下。凡二穴。

【膺中骨陷中各一。】

膺中,胸之中行也。骨陷中有璇玑,华盖、紫宫、玉堂、膻中、中廷各一,凡六穴。

【鸠尾下三寸,胃脘五寸,胃脘以下,至横骨,六寸半一,腹脉法也。】

鸠尾下三寸,自鸠尾之下,有巨阙、上脘、中脘三穴,当三寸也。胃脘五寸、自上脘至脐中、有中脘、建里、下脘、水分、脐中五穴,当五寸也。胃脘以下,指脐中也,自胃脘以下之脐中。由中极至两旁横骨,有阴交、气海、石门、关元、中极。五穴五寸。中极至横骨,约寸半余,当六寸半一分也。自鸠尾至两横骨,凡十五穴。此任脉任于前,而为中行腹脉之法。亦所以补气府未尽之义。

【下阴,别一。】

下阴,下于阴前,会阴穴也。别一,上文横骨,不通会阴,别从曲骨至会阴之一穴。

【目下各一。】

两承泣穴。

【下唇一。】

承浆一穴。

【龈交一。】

齿缝任脉之交,故曰龈交。以上任脉所发,凡二十八穴。

【冲脉气所发者,二十二穴。】

冲脉任脉皆起于胞中,气府之统于形身者,更有冲脉,其脉气所发者,计二十二穴。

【侠鸠尾外各半寸,至脐寸一,侠脐下旁各五分,至横骨寸一,腹脉法也。】

寸一,一寸也,五分,犹半寸也,并鸠尾外两旁,各开半寸。至脐两旁,有幽门、通谷、阴都、石关、商曲、盲俞、其穴相去之寸,约一寸也。盲俞之穴,正在脐旁,并脐下两旁,各开五分,下至横骨,有中注、四满、气穴、大赫、横骨,其穴相去之寸、亦一寸也。并鸠尾两旁,下至横骨左右、凡二十二穴。此冲脉与任脉相并,为中二行之腹脉法也。

【足少阴舌下,厥阴mao中,急脉各一。】

此举足少阴厥阴之脉,以明足少阴合任脉,足厥阴合督脉,而任督相交也。足少阴舌下,廉泉穴也。

厥阴mao中,曲骨穴也。足少阴合任脉而交于督脉,从廉泉入龈交,交督脉。足厥阴合督脉而交于任脉。从长强至曲骨,交任脉。上下相交、脉气往来,不容稍缓,故曰急脉。舌下廉泉,毛中曲骨各一,凡二穴。

【手少阴各一,阴阳跷各一。】

此举手之少阴,足之跷脉,以明手足阴阳之脉,皆为气府,而手脉之穴出于手,足脉之穴起于足也。

手少阴,心脉也。心脉起于心中,循手小指少冲出其端,左右少冲各一。凡二穴。阴跷起于足内踝之照海、阳跷起于足外踝之申脉,照海申脉左右各一,凡四穴。

【手足诸鱼际脉气所发者,凡三百六十五穴也。】

此举手足鱼际之脉,以明手鱼际,属手太阴,足鱼际属足太阴。而三百六十五穴之脉,皆主于手足之太阴也。手大指后、白肉隆起如鱼腹,为鱼际穴。手足诸鱼际,谓足大趾后,亦有白肉隆起,皆可谓之鱼际。

手足鱼际,凡四穴。手之脉气,手太阴鱼际主之。足之脉气,足太阴鱼际主之。故手足诸鱼际脉气所发者,凡三百六十五穴,以明手足三阳三阴,周身脉气,而为手足太阴之所主也。此一节,举督脉任脉波脉,及手足阴阳之脉,合三百六十五穴,而统于形身之气府也。按本篇脉气所发之穴,手足三阳计二百九十六穴,督脉至鱼际计九十穴,共三百八十六穴,除督脉发际后至脑户、强间、后顶、百会、前顶、囟会、上星、神廷八穴,重于太阳,足少阳直目上发际内各五,其正营、承灵、脑空左右六穴,亦重于太阳,又手足阳明重大迎、骨空二穴,手少阳手太阳重鼽骨下巨二穴,冲脉任脉重横骨二穴。足少阴舌下与喉中央,重廉泉一穴,除所重二十一穴,乃三百六十五穴,亦以应一岁之数。上编合重复之穴,成三百六十六穴,此篇除重复之穴,成三百六十五穴,所以承上编而补其未尽之义者如此。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