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笔下文学 > 大杂烩

猜灯谜、拜三公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献金百万,买灯两夜,“五夜灯”由此而来

在我国岁时令节中,元宵节、中秋节是最富诗情画意的序令。夷考文献资料,元宵节导源于道家祭祀天、地、水三界尊神,又叫拜三公,也就是只奉三官大帝。时下台湾各大庙宇三官大帝塑像冕旒黼黻,执圭,完全是两汉以前帝王服饰,可资明证。

唐代定制:以正月十五为上元,七月十五为中元,十月十五为下元;上元祀天官(民间以尧帝至仁尊为天官,也就是天官赐福所由来),中元祀地官,下元祀水官。每逢这三个节日,无论内地各省还是台湾各大道观,全真羽士唪经,都以《三界经》为主,更可以证明古代文献记载,是其源有自的了。

照《汉书》记载上元行乐景象来看,西汉时代的上元灯节,已经相当热闹。依据唐书宋史以及明清历代典籍记述,上元花灯始于西汉,盛于唐宋,其后由于朝代之兴替盛衰,虽有繁简,然而习俗相传,延续了两千多年,始终没有间断的。

上元灯期,历代不同,民间庆节,习俗各异。唐代灯期原为正月十四到十六,到了唐明皇开元年间,改为十五到十七,前后灯期虽有变动,时限则仍为三天。宋代灯期,原本也是十四到十六三天举行,照《宋书》记载:“太平兴国中,钱吴越王来朝京师,值上元节,献金百万,乞更买灯两夜。”从此灯期前后各增一天,改为十四至十八,因为花灯有五夜可看,当时人称“五夜灯”。金、元入主中原,因为习俗迥异,上元灯节官家兴趣缺缺,民间也就平平淡淡过去。直到明初,上元灯火才复旧观,当时初承大统天下升平,灯期越拖越长,到明武宗正德,灯期从正月初八到十七整整要闹上十天。到了清顺治御极,鉴于这种争奢斗侈,狂欢纵欲,上下交困,又逐渐恢复为五夜灯,不过民间狃于积习,除夕守岁已经开始张灯,到正月十八正式落灯,算起来前后灯期,也就接近二十天了。

民间庆节,各地习俗不同,灯期也就长短不一。黄河流域一些通都大邑,率多奉行五夜灯,十三“上灯”,十四“试灯”,十五“正灯”,十六“残灯”,十七“落灯”。江南各地灯期大都是十四至十六三天,也有延长到正月二十二的。在早年承平时期,灯期长的有湖南长沙,长沙的灯会,虽然只有五天,可是舞龙从初五舞到十五吃完正灯的午夜犒劳才能收歇。四川万县虽然没有舞龙,可是灯会带猜灯谜,从初六到十六,也要热闹上十多天,甚至要官府明令取缔,才肯偃锣息鼓。江苏丹徒是等大家忙完拜年,从正月十一到二十这十天里才狂欢燕乐共闹元宵。福建的福州、浙江的建德,都是从正月十一闹到二十二,一共是十三天,算是灯期最长的两个地方啦。

以上所谈的都是清末民初各地闹元宵的盛况。到了抗战胜利之后,中国从农业社会逐渐步入工业社会阶段,各地庆元宵闹花灯的日期都先后改为正月十五所谓“正灯”当晚,大家热闹通宵,到了第二天,也就各回岗位,恢复正常工作了。

摆下“临光宴”,共谱夜光曲,撒下漫天花雨般的荔枝干

汉:正月十五上元,古称元夜,又叫灯节,俗称元宵节。至于元宵张灯,可以上溯到汉代。《西京杂记》说:“元夕燃九华灯,照见千里,西都京城街衢,正月十五夜,敕许金吾弛禁,前后各一日,谓之放夜。”

隋:元宵花灯,虽起源于汉代祀典,但汉代以后,魏晋南北朝,上元张灯的习俗还不十分普遍。到了隋炀帝,他是历代最会侈然自肆的皇帝,奇怪的是在典籍上,查不出有什么关于春灯的记载,只是御史柳彧有禁止元宵赏灯奏章云:“窃见京邑,爰及外州,每以正月望日,充街塞陌,戏聚朋游,鸣鼓聒天,燎炬照地,竭资破产,竞此一时,无问贵贱,男女混杂,缁素不分,秽行由此而成。盗贼由斯而起,无益于化,有损于民。请颁令天下,并即禁断……”此一奏章,虽经隋文帝批准,亦仅禁于一时。此外隋炀帝一首《元夕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观灯的诗,说明当时,又是通衢张灯开城不夜,供人观赏了。

唐:唐代上元,非但官家大事铺张,并且开市燃灯,与民同乐,永为定制。从武则天临朝当政,权相赵州苏味道一首五律写元宵花灯盛况,可以窥见一斑。苏诗:“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妓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及至禅位中宗,中宗不但自己微服出宫观灯不算,甚至还带了皇后妃嫔出宫看灯,逛累了就在勋戚近臣家里歇宿。凡是在宫中操作勤奋的宫娥彩女,并准上元之夜相携出宫游乐,以示勉励。真正做到普天同庆、举国欢腾的境界。嗣后,睿宗继位,尽管他在位时间短暂,可是上元张灯,确十分火炽热闹。他在福安门外搭建了一座精巧绚丽的灯轮,高有二十余丈,金镂翠羽,明灯万斛,瑶林琼树, 彩夺目,长安士女,倾城而来,裙屐如云,人影衣香,叹为观止。

唐玄宗在位初年,正是国势盛张、富强康乐阶段,唐明皇又是耽于逸乐的风流天子,当然上元张灯,更要超轶前朝,奇矞琼丽了。他在长春殿摆设“临光宴”款宴耆旧近臣,让大家欣赏别具匠心的白鹭转花、黄龙吐水、金凫银燕、九芝献瑞、浮光洞、攒星阁、缥缈台、腾波屿各种千变万幻的灯彩,宴罢奏他跟梨园子弟共谱新声的《夜光曲》,撒下漫天花雨般的岭南荔枝干,让宫人们堕髻牵裳去你争我夺,一片柳亸莺娇的旖旎风光,然后分别赏给红圈帔、绿晕衫以为笑乐。

上阳宫结扎灯楼三十余间,楼高一百五十余丈,征召民间巧手灯匠“毛顺”扎成龙凤虎豹各形花灯,衔珠顾尾,腾踔奋翼,各极其状。其中并杂以玉箔叮当,微风过处清韵锵锵,人间天上,可算冠绝古今。凡事都是上有好者,下必甚焉。国舅杨国忠也是穷奢极欲、不甘后人的奸宄之徒,上元之夜,在府邸的房廊丹阶,遍插红烛,飞光射壁,令人目眩,大家称之为“千炬围”。韩国夫人也不示弱,做了一百多株枝繁叶茂的灯树,每株有数十丈高,竖立在高山之上,元夜点燃起来,大月高悬,繁星无量,烛照四野,比起美国白宫新年的圣诞树,雄伟壮丽只有过之,而无不及。

北宋灯烛媲美盛唐,而且可以用机械来操作

北宋:北宋时代灯烛之盛,不但媲美盛唐,而且穷巧极工,甚且更迈前朝。汴京皇城前兴建“棘垣灯山”。所谓“棘垣”,乃编扎带刺荆棘为范围,有类现代铁丝网,限制闲人乱闯。垣内灯山,饰以木雕仙佛、车马、人物图像,掺杂迷离耀眼的灯彩。御街两侧,飞丸、走索、吞火、掷剑,歌舞杂陈,车驾巡行,百乐皆作,竞奏新声,御驾乘平头辇穿山登楼,御座左右朵楼,各排灯球一枚,方圆丈余,内燃如椽巨烛,照耀楼台,恍如白昼。中厅用藜蒲细草编成巨龙,披锦染金,障以轻纱薄幕,飞扬蹀耀,烟云万状。两侧文殊普贤宝相庄严,跨青狮、御白象,指掌伸屈,甘泉遍洒,足证早在北宋时期,就有人发明花灯用机械来操作了。

南宋:虽然局处临安,偏安江左,可是元宵灯彩,比起北宋时期毫无逊色,从“棘垣灯山”已进步为“鳌山大观”。根据《乾淳岁时记》上说:“元夕二鼓,帝乘小辇驾幸宣德山看鳌山,内侍推车倒行,以利观赏。山灯凡千数百种,华缛新巧,正中以玉箔金珠簇成‘皇帝万岁’四大字。山上伶官奏乐,山下大露台百艺群工,竞呈奇技缭绕于灯月之下。禁中更有琉璃灯山,其高五丈,爨演杂剧,戏文中人物,皆用机关操纵,此进彼出,川流游走。另于殿堂梁栋户牍间,辟为涌壁,作诸色故事,龙凤喷水,蜿蜒如生,遂为诸灯之冠。前后设玉幄帘,宝光花彰不可正视,宫漏既深,始燃放烟火……”照当时南宋跟金人隔江对峙,国势已危如覆巢累卵,君臣仍旧醉生梦死,粉饰升平,国家焉得不亡。

孕育当年孔明八阵图奥秘的“黄河九曲灯”

明:元人入主中原,风土习俗,与中土有异,元宵花灯,冷淡了近百年光景。自从朱明肇兴,定鼎金陵,又复重视花灯,而且把灯期延长,范围扩大,从陆地伸展到水上。《帝京景物略》说:“明太祖初建南都,为彩楼招徕天下富商,放灯十日,起于初八至十三而盛,迄十七而罢。洪武五年上元,敕近臣于秦淮河燃水灯万盏,十五夜竣事。”使秦淮河上风光,为之增色不少。有人说:“后来七月三十地藏王菩萨圣诞燃放河灯,便是从明代水灯演变而成的。”

皇帝喜爱观灯,民间如响斯应,乡镇农村也都盛张灯彩,于是陌头陇上,出现了“黄河九曲灯”。正月十一至十六,乡村好弄少年们,在陇亩间,缚秫秸作栅,遍悬各式花灯,栅内迂回曲折,千门百户,广袤达三四里。入者误不得径,即久迷不出,以为笑乐。黄晦闻先生说,他幼年在外家过年,他的小舅舅带他游过一次乡间的“灯帷子”,进去之后,周回屈曲,灯火明灭,如入幻境,据说就是明代流传下来的“九曲黄河灯阵”。其中孕育有当年诸葛孔明八阵图的奇门奥妙,所以一入其中,就让幻觉给迷惑了。

清:努尔哈赤在称霸辽东时候,在辖内东北各地每逢元宵节,也很热闹。从正月十三到十七军民同欢,通衢大道灯光星布、皎如白昼,车马塞途、几无寸隙,茶楼则低唱高歌,酒肆则飞觞醉月,笛簧鼓乐,喝彩欢呼,月色灯光,不觉其夜。

清代宫廷的“转龙灯”既与宋代之灯影草龙有异,跟现代的舞龙也不相同。清代每于元宵灯节,在宫廷置酒兴会,赐宴外藩,一方面大放烟火,一方面展开转龙灯。一只灯队多达千人,每人手举一支竹制丁字尺形灯架,架上各挂两盏红灯,蜿蜒舞动,时变队形,在黑夜里,虽有月光,不见人影,宫里南北长巷平坦广袤,舞动起来,只见红灯上下浮动,矫若游龙,至为壮观。他们变幻花式甚多,一面唱歌,一面飞舞,最后将红灯排成“天子万年”或“太平万岁”作结束。后来富连成科班排演《薛刚闹花灯》,就由内监高四指点,加入这项灯,因为舞台面小,五六十个小孩在台上排灯,未免碍手碍脚,可是一般观众,已经觉得灿烂新奇了。

阿四头的“爬拜香”、“倒马桶”,神态逼真,令人发噱

上元张灯既由官家率先倡导,民间花灯自然各运巧思,争强斗胜。苏州的走马灯,用粉连纸或细丝绢糊制多角式灯笼,中插明烛,四周把绘制的戏剧人物,用铁丝穿在轮轴上,火气吹动轮轴此出彼进,运转不息。有一个裱糊匠叫阿四头的,心灵手巧,做的戏出“怕婆顶灯”、“背凳”、“爬拜香”,三百六十行的“捏脚”、“取耳”、“倒马桶”,神态逼真,令人发噱。此外尚有“琉璃球”、“云母屏”、“水晶帘”、“万眼罗”、“翠虬绛螭”,色兼列彩,叹为观止。

广东元宵灯的华丽,更是早已驰誉全国。广州的走马灯,固然糊得细腻工致,跟苏州的一时瑜亮,难分轩轾。就是佛山的秋色灯、大良的金鱼灯、潮州的锦屏灯,也都巧夺天工,各具特色。秋色灯有所谓针口灯,是用薄纸板糊成各式灯形,用粗细不等银针,戳出小孔,映出人物、翎毛、花卉、诗词、联语,有的制成灯虎,射中有奖,锦心妙手,玲珑剔透,悉出璇闺雅制。甚且有些士女,因打灯虎而缔结良缘的,给上元令节,平添不少佳话。大良鱼灯,是用竹篾、锦绢裱糊而成,鱼鳞是用明决一片一片粘上去的,当地有个风气,看鱼灯要数一数鳞片多寡,要生动逼真,才能许为上品。湖州锦屏灯是以桂竹为屏架,铁丝来支撑,饰以缇绣彩缎装点,全是粤剧生旦净末丑人物,宫装襟袖,赤帻戎冠,制作之精,无与伦比。当年京剧名伶马连良唱《甘露寺》乔玄的香色蟒,据他自己说,就是从潮州锦屏人物服饰的色彩学来的呢!

北京是三代皇都,元宵花灯自然也特别考究,而且有的地方特别新颖别致。例如姜店的冰灯、城隍庙的火判,一个冰清玉洁,一个煦照熊熊,都是别处做不出来,看不到的。当年城南游艺园举行元宵花灯大会,经理彭秀康特出重金请廊坊二条灯铺的巧手工匠,照《三国演义》的回目,绘制了一套工笔人物的纱灯。元宵那天,大家都拥到城南游艺园看灯,第二天清洁工人在园里清扫出两箩筐绣舄革履,盛况如何,概可想见。后来执绸缎界牛耳的八大祥,每家订制了一套工笔人物纱灯,包括了六才子书、公案书、英雄传,廊坊二条的灯铺都发了点儿小财。而有些年轻画工,画工笔人物有前途,另行投师学画,后来在北平画坛上很有几位成了画坛上工笔仕女、仙山楼阁高手,连他们自己,也非始料所及呢!

台湾上元闹花灯的习俗,跟内地完全一样。台北万华的龙山寺、青山宫,新竹的城隍庙,北港的妈祖庙,每年都有新奇花灯展出。近年来台湾花灯已经从精细手工艺步入电动机械化。有位对制作花灯有兴趣的王斌狮先生,他的作品,曾被台湾观光局选送国外展览,现在已成为花灯制作专家。现在各地花灯采撷的题材,从中国固有的四维八德,进而表现社会繁荣实况,无形中激励国人发愤图强精神,不像以前朝代元宵观灯完全是逸乐享受了。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