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五毒饼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中国人为了纪念战国时代三闾大夫屈灵均五月五日纵身汨罗江而死,全国各地无论南北,都用粽叶裹了角黍(俗称粽子)。端午节吃粽子,这个习俗由来已久,唯独北平除了包粽子外,还要吃五毒饼,这是过五月节北平独有的小吃,其他省份恐怕都没有呢!

北平几家老字号如正明、毓美、兰英等饽饽铺,一到五月初一,门口就贴上“本号新添五毒饼”的红纸告条了。五毒饼大小有如核桃酥,馅儿不过是松子、核桃、枣泥、豆沙一类材料,用枣木模子磕出来,上吊炉烤熟,出炉后提浆上彩,表面上再抹一层油糖,点心上凸凹的花纹,可就特别显眼了。

传说在元朝末年,江西贵溪县龙虎山某一代张天师的裔孙,在尚未继承道统之前,下山遨游,来到京师。正赶上久旱不雨,疠疫横行,他不幸感染时疫,突然晕倒在一家饽饽铺的门前。那家饽饽铺掌柜的,是位宅心仁厚的长者,一看是一个气宇不凡的少年倒卧在门首,马上叫伙计们把他抬到柜房,亲自动手给他刮痧,然后针灸兼施,居然把这年轻人的性命给救过来。知他只身来京,此地别无亲友,于是在后柜搭了一张铺,延医调治。将养了好一阵子,一直到他病愈方才道谢告辞离去,年轻人始终没有露出自己的真实身份来。饽饽铺的掌柜的,只觉得他蕴藉俨雅,必定是颇有来头的南方富家子弟,怎么也想不到他是张天师嫡系裔孙。

过了不几年,他沿袭道统,正位天师,忽然想起当年卧病道旁,饽饽铺掌柜的救命之恩,于是用朱笔画了一道灵符,加盖龙虎山乾坤太乙真人金印,派人专程晋京,送给那位饽饽铺掌柜的,留为驱邪辟疫之用。那家饽饽铺收到张天师所赠亲笔灵符,视同瑰宝,立刻贴在后柜作坊上梁。

当时饽饽铺都雇有专门雕刻点心模子的工匠,有一位心灵手巧的工匠,整天眼望贴在梁上的灵符,夭矫盘曲,朱厚色鲜,久而久之,心领神会,无意之中就爬抉剔刮,照灵符的笔顺,刻了一方模子出来。被掌柜的无意中发现,觉得新颖别致,于是用枣泥做馅儿,刻了几十只烤了一炉枣泥饼,准备不好卖,留给柜上同人自己吃。谁知这批点心一出炉,不论放在什么地方,用不着加纱罩,绝无苍蝇蚊子来滋扰,那位掌柜的是个有心人,把这批点心取名“五毒饼”,在端午节发售一天。大家听说五毒饼不招苍蝇,又能驱邪避疫,饼一出炉,总是一抢而光。

北平各家饽饽铺一看这种情形,争相仿效,家家也都大发利市,不过他们五毒饼的模子,因无张天师的灵符可拓,既名五毒饼,就把蝎子、壁虎、蛤蟆、蛇虺、蜂蜮五毒刻在模子上,成了名副其实的五毒饼了。木头模子用久了,自然纹路模糊不清,有一家饽饽铺特地请了一位擅画花鸟虫鱼的江南画家,画了一幅虺蜮潜踪图,工细传神,栩栩如生,于是让巧匠依样葫芦,刻了一副木头模子。那位江南老画师,是江苏武进人,南方有蜈蚣(俗名百脚,北方极少蜈蚣,有一种叫钱串子,有一种叫蚰蜒,跟蜈蚣极为相似)而没有蝎子,所以南方画五毒,就把蝎子换成蜈蚣了。因此北平当年饽饽铺,就有南派五毒饼、北派五毒饼之分了。

当年画家陈半丁说:“京剧《混元盒》里五毒,只有蜈蚣而无蝎子,《五花洞》剧中变幻人形在世间扰乱一番的金头大仙化身,也是蜈蚣而非蝎子,因为昆曲、乱弹都是由南而北,在南方蝎子是很少见的。”半丁先生以南人落籍北平,他的说法是颇有见地的。

有些细心人端午节吃五毒饼,发现模子上有蜈蚣、蝎子不同,有些好事之徒硬把五毒饼分为南派、北派,还引起了当时《顺天时报》迂听花(日本人)跟《群强报》戴槐生打了一场很火炽的笔仗。笔者记得在幼年过端午吃五毒饼,确有蜈蚣、蝎子之别。至于照张天师灵符刻的印模所做的五毒饼,只是听前辈老人们传说,既没有看过,更没吃过。

欣逢佳节,这段五毒饼的小故事,知道的人可能已经不多,所以特地写出来,聊供中原父老饮雄黄酒、吃端午粽时的谈助吧!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