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一百一十三(入第七十五经下半)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一百一十三(入第七十五经下半)

清凉山沙门 澄观 述

晋水沙门 (净源) 录疏注经

△七女敬顺从。有十四偈。分三。初三忘苦眷德。

尔时童女白太子言敬奉来教即说颂言。

无量劫海中地狱火焚身(至)甘心受此苦。

△二希同胜行。即正是发菩提之心。

无量生死海以我身肉施(至)愿能眷纳我。

△三有五偈。劝诣如来。

我曾梦见此妙法菩提场(至)供养彼如来。

△八太子摄受。

尔时太子闻胜日身如来名生大欢喜。

由敬佛故。心生欢喜。

愿见彼佛以五百摩尼宝(至)瞻仰太子目不暂舍。

△九母陈庆遂故重赞女。十偈分四。初一标其遂志。

其母善现於太子前而说颂言。

此女极端正功德庄严身昔愿奉太子今意已满足。

△二有二偈。德行悬同。

持戒有智慧具足诸功德(至)远离一切过。

△三有四偈。身语超伦。

此女身柔软犹如来缯纩(至)悉离诸恶业。

△四有三偈。内心蕴德。

心净无瑕垢远离诸谄曲(至)恭敬一切佛。

△十正共修行。亦分十段。初诣佛供养。

尔时太子与妙德女(至)五百摩尼以为间错。

△二闻经得法。

时佛为说普眼灯门(至)胜日身如来者我身是也。

△二见中间多佛。

彼佛灭后其世界中(至)我皆亲近承事供养。

此但略例四十八佛。以为流例。广明如结中。

△三正得法之时。

其最后佛名广大解。

即六十亿那由他之后。

於彼佛所得净智眼(至)菩萨三昧海境界解脱。

△四多劫修莹二。初於一剎尘劫修行二。初多劫修行。未穷菩萨之境。

佛子我得此解脱已(至)心行智慧三昧境界。

△二明菩萨难遇见者不空。

佛子若有众生得见菩萨(至)三菩提得不退转。

△二於百剎尘劫修行二。初多劫修证。未知菩萨解脱。

佛子我见彼佛得此解脱已(至)所得普贤解脱门。

△二释不知所由二。初总显深广。

何以故菩萨普贤解脱门(至)与如来境界等。

所以不知者。以称事理之无边。等诸佛之境界故。斯则等觉菩萨解脱。十地不知。故名普贤解脱。

△二别显深广难知之相。谓一毛法不可穷。况多毛多身广大之用。以是无尽无边之法门故。於中有五。初一毛中。见器世间。

佛子我於佛剎微尘数劫(至)种种方便种种清净。

△二见智正觉世间。

又於菩萨一一毛孔(至)说种种修多罗恒不断绝。

△三见众生世间。

又於菩萨一一毛孔(至)种种作业种种诸根。

△四见菩萨修行。

又於菩萨一一毛孔(至)无边摄取众生方便。

△五总结不穷深广。

佛子我於佛剎微尘数劫(至)悉见三世法界中事。

△四谦己推胜。

佛子我唯得此观察菩萨(至)能知能说彼功德行。

△五指示后友二。初指后位。

善男子此世界中有佛母(至)众生善根常无休息。

如后当释。

△二颂前法。临行再述故。三十一偈分三。初一总显菩萨益生。

尔时释迦瞿波女(至)承佛神力即说颂言。

若有见菩萨修行种种行起善不善心菩萨皆摄取。

超颂前见者不空。生下女人染心之益。

△二有十五偈。明远劫前。

乃往久远世过百剎尘劫(至)妙相庄严身。

长行所无。长行语真净发心。但论德女。今则收其杂善。故叙远缘。以粗况妙。

△三有十五偈。正颂长行德女因缘。

此后所经劫二百有五十(至)诸劫所行道。

△六恋德礼辞。

尔时善财童子顶礼其足绕无数匝辞退而去。

已下入第七十六经。

△大文第二。有十一人。明会缘入实相。谓会前诸位差别之缘。令归一实法界生於佛果。如摩耶生佛。故次明之。然人虽十一。约法唯九。约会为十。初一为总。余九为别。故摩耶得智幻法门。末后德生亦得幻住。始终相会。该於中间。总别圆融。归实无二故。摩耶既会缘入实。何得更须十人。岂不向言总别相会。非别无以成总故。又显余是所会之缘。所以语十。表其无尽。无尽之缘。皆成摩耶之实德故。又此一相。义当等觉。等觉方能亲生佛故。等觉却入重玄门中。故有十人。多明入俗。初天主光。且须正念无失。次可为世师。徧穷众艺字智之门。无依无尽。无着清净。清净则净智发光。发光则智相无尽。无尽则成愿不违。方能还归幻住。故虽十一。不失入实之言。始末皆幻。方知诸缘体虚即实。今初总中文六。初依教趣求二。初将诣观成三。初标将诣观成。

尔时善财童子一心欲诣(至)即时获得观佛境界智。

摩耶昔云天后。天后能生佛。故权教中说。生佛七日。命终生天。晋经指在迦毗罗城。则显常不灭矣。又上文云。此世界者。亦表即佛境界。是故证得观佛境智。然说摩耶。或云是实非化。或云是化非实。或云亦化亦实。或云非化非实。皆带方便。约此宗说。即法界实德。人法圆融。

△二别明观念二。初总。

作如是念是善知识(至)以如幻愿而持佛身。

总念胜德已。能暗合愿智幻门。

△二别。

随意生身无生灭身(至)唯是普贤净目所见。

别念一十七身。唯普眼见。冥契下文天后所现。

△三思欲亲承。

如是之人我今云何(至)思其语言受其教海。

△二胜缘引导三。初主城神显教修心三。初以华散。

作是念已有主城神(至)众色宝华以散善财。

△二正以言教。有三十门。分三。初明十度行。

作如是言善男子(至)听受一切佛所说法。

有十二门。初施后智。各有二句。中八各一。城神既尔。令护心城。是知无有一事一尘非法门矣。心名城者。盖其中有正觉法王。万德所聚故。

△二有十一句。即初地净治地法。

应扶助心城谓深信一切佛功德海。

十种胜行。文小不次。而数全足。上一信。

应广大心城谓大慈普及一切世间。

二慈。

应善覆心城谓集众善法以覆其上。

三坚固。

应宽广心城谓大悲哀愍一切众生。

四悲。

应开心城门谓悉舍所有随应给施。

五舍。

应密护心城(至)逐诸恶法不令其住。

六七皆惭愧。谓不容恶故。

应决定心城谓集一切智助道之法恒无退转。

八无疲厌。

应安立心城谓正念三世一切如来所有境界。

九如说行。

应莹彻心城(至)所有法门种种缘起。

十知诸经论。

应部分心城(至)皆令得见萨婆若道。

十一即成就世智故。能普晓众生。

△三有七句。福智圆满。

应住持心城谓发一切(至)周徧法界大福德聚。

上二是福。下五是智。

应令心城明了(至)谓正念一切诸佛如来。

此三权智。

应知心城自性(至)谓以一切智了诸法。

此二实智。

△三结赞微释。及成胜益。

佛子菩萨摩诃萨(至)乃至究竟必当成佛。

△二身众神密加授法二。初赞友令欣。

尔时有身众神名莲华法德(至)种种称叹摩耶夫人。

△二放光加被。

从其耳珰放无量色相(至)乃至徧入身诸毛孔。

△三善财获益。所谓十眼。

善财即得净光明眼(至)见佛平等不思议身故。

不思议身者。十身无碍故。佛平等者。佛佛同故。故异於前。但明法身。余可准思。

得无碍光眼(至)睹一切剎诸佛出兴故。

△三法堂罗剎。教求友之方三。初教二。初教十法增其智。

时有守护菩萨法堂罗剎鬼(至)则得亲近诸善知识。

△二先标次释。

何等为十。

有十一心。

所谓其心清净离诸谄诳。

一直心。

大悲平等普摄众生。

二悲心。

知诸众生无有真实。

三智。

趣一切智心不退转。

四进。

以信解力普入一切诸佛道场。

五信。

得净慧眼了诸法性。

六深。

大慈平等普覆众生。

七慈。

以智光明廓诸妄境以甘露雨涤生死热。

九益。

以广大眼彻鉴诸法心常随顺诸善知识。

十一常。后是为下结。

是为十。

△二息其乱三。初标。

复次佛子菩萨成就(至)则常现见诸善知识。

△二征释。

何等为十所谓法空清净(至)不舍离不缺减三昧。

於境不舍离等者。凡夫染境。二乘舍境。权教纵观。空有互陈。并为缺减。若圆修者。触目对境。穷尽法源。不取不舍。故央掘经云。摩诃衍者。所谓彼眼根。於诸如来常了了分明见。具足无减修等。又云。所谓眼入处。於诸如来常明见来入门。具足无减修等。

普见一切佛出兴三昧(至)善知识所无过失三昧。

△三结。

佛子菩萨成就(至)处处值遇诸善知识。

△三诘遇友者。既定慧双游。无境不契。并为道品。则真友悬通能如是行。为护正法堂也。

△二问。

说是语时善财童子(至)城邑聚落求善知识。

△三答。文有四法。

罗剎答言善男子汝应普礼十方求善知识。

一以友无不在故。

正念思惟一切境界求善知识。

二以法为体故。

勇猛自在徧游十方求善知识。

三身同友徧故。

观身观心如梦如影求善知识。

四智与境合故。如梦如影。又前三离境界相。四则离心缘相。求善友者。幸思此言。

△二见敬谘问三。初见三。初睹依二。初受行其教。蹑前起后。

尔时善财受行其教。

近蹑罗剎之言。远通前三胜友。以前二神并未答故。即由前来三位调练故。得睹斯胜报。

△二正明所见三。初明莲华。

即时睹见大宝莲华从地涌出。

所证法界。自性无染。故曰莲华。无明既开。不离心内。如从地涌。亦表性净万行之因。从法性地而出现故。此即十定中普贤之华也。

金刚为茎妙宝为藏(至)无数宝网弥覆其上。

△二明上楼观。

於其台上有一楼观。

谓能证权实二智。依於所证。而重现故。

名普纳十方法界藏。

智包无外。云普纳十方。

奇妙严饰金刚为地千柱行列。

总摄五位。自分胜进。故云千柱行列。

一切皆以摩尼宝成(至)阶陛栏楯周匝庄严。

其一一事皆有所表。恐厌繁文。

△三明楼观中宝座。

其楼观中有如意宝莲华之座。

即智体自空故。楼中有座。

种种众宝以为严饰。

空具性德故。广显庄严。

妙宝栏楯宝衣间列(至)不可思议微妙功德。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一百一十三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