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笔下文学 > 易理阐真

周易阐真卷首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栖云山素朴散人悟元子刘一明体述

门人冲和张阳全校阅

后学刘卜云重刊

古河图

先天阳五行

后天阴五行

生初阴阳五行混合

河图

河图者,五行顺行,自然无为之道也。伏羲时,有龙马出孟河,其背有点,二七在前,一六在后,三八在左,四九在右,五十在中。其位五象五行,一六在后,象北方壬癸水;二七在前,象南方丙丁火;三八在左,象东方甲乙木;四九在右,象西方庚辛金;五十在中,象中央戊己土。中五点,又象太极含四象;中一点,又象太极含一气。虽五十五点,其实二五,二五其实一五,一五总是中一。因其有五行,故分五点,因其五行有阴阳,故又积为十点,因其五行各有阴阳,故又积为五十五点。

孔传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盖天地造化之道,不过一个阳五行,一个阴五行,一生一成而已。虽分五行,而实一阴一阳运用之,虽阴阳运用,而实一气来往运用之。故其象: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又生金。从中而始,从中而终。始之终之,无非一气,无非一中。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即土宫中和合四象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即四象在外一气流行也。中者,和也、一气也,总是太极也。惟人也,秉天地阴阳五行之气而生身,身中即具此阴阳五行之气。但此五行有先天有后天,先天五行属阳,后天五行属阴,一三五七九,阳五行,先天也;二四六八十,阴五行,后天也。以先天而论,一为元精,属水,为壬水;三为元性,属木,为甲木;五为元气,属士,为戊土;七为元神,属火,为丙火;九为元情,属金,为庚金,此五元也。五元既具,五德即于此而寓之。

五德者,仁、义、礼、智、信也。

元精者,不精之精,其体纯粹,发而为智。

无神者,不神之神,其体圆通,发而为礼。

元性者,无性之性,其体柔慈,发而为仁。

元情者,无情之情,其体刚烈,发而为义。

元气者,无气之气,其体纯一,发而为信。

五元者,五行之气。

五德者,五行之性。

五元、五德生于先天,藏于后天,当人在胞胎之中,混混饨饨,一气混沦,形迹未见,其理已具,所谓未生出者,如图中五五点攒于一处。

太极之象,古人教人穷取父母未生以前面目者,即此也。以其事在未生身以前,故谓先天。以后天而论,二为识神,属火,为丁火;四为鬼魄,属金,为辛金;六为浊精,属水,为癸水;八为游魂,属木,为乙木;十为妄意,属土,为己土,此五物也。五物既具,五贼即于此而寓之。

五贼者,喜、怒、哀、乐、欲也;游魂主生,其性善,感则生喜;鬼魂主死,其性恶,感则生怒;识神至灵,其性贪,感则生乐;浊精至浮,其性痴,感则生哀;妄意至动,其性乱,感则生欲。但后天五物、五贼,虽是五行所化,其中犹有分别,五物之中,精、神、意皆后起,虽魂、魄最先,魂更先于魄也。

魂者,历劫轮回之种子,为人为鬼是他,为圣为贤是他,为善为恶也是他,被毛戴角也是他,身未生时他先来,气未绝时他先去。当人破胞出头之时,哇的一声,即魂入窍之时,魂一入窍,受后天木气与先天元性相合,假依真存,故婴儿落地时无声者,不成。以其游魂未入,虽有元性,不能独存,假借真存,真亦借假而留也。

至于魄者,借血气之灵,受金气而凝结,生后七七四十九日而始全,死后七七四十九日而始灭,世俗亡人,七七四十九日之期,正为此耳。

魂之为物,迁移不定,离此去彼,离彼来此,轮回不息,历劫不坏,魄则随身而有无之。识神虽受火气而生,亦魂之所出;浊精虽受水气而生,亦魄之所摄。

意者,思虑动作,所以役使精神魂魄四物者也。五物、五贼,皆是生身以后所有,所谓已生出者也。以其事在生身以后,故谓后天。

至于心、肝、脾、肺、肾,浊而有形,又不在此例矣。有生之初,后天五行与先天五行,两而合一,五物为五元所统摄,五贼为五德所制伏,一举一动,皆先天主宰,后天不过为役从耳。故婴儿无识无知之时,至善无恶,仁之至矣。仁即元性之见端也,人我两忘,义之至也;义即元情之见端也,声色不迷,智之至矣;智即元精之见端也,心气和平,礼之至矣;礼即元神之见端也,诚一不二,信之至矣;信即元气之见端也。静之则为五元,动之则为五德,动静皆是先天用事,间有喜、怒、哀、乐之迹,俱出无心,喜而不留,怒而不迁,哀而不伤,乐而不氵㸒。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和也,是谓无欲。无欲则精、神、魂、魄、意,各安其位,听其先天主宰。

先天、后天,阴阳相交,二五之精,妙合而凝,或先天动而后天成,或后天动而先天成,真不离假,假不离真,真赖假以全,假赖真而存,浑然一气,无伤无损,圆成具足,如图之五行。阴阳同居,一气流行之象。古人教人穷取娘生面者,即在此也。

即其二八之年,先天气足,阳极而阴潜生,交于后天,于是魂魄不定,识神起而精窍开,意乱心迷,五物并兴,五贼相戕,五元五德,渐次剥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阴气纯而阳气尽,不死岂能乎?此顺则生人之道也。惟圣人有先天之学,能于先天未极之时而保阳,于后天将生之时而退阴,借后天养先天,以先天化后天,行无为之道,直入圣基。

无为之道,乃不外此河图妙理,河图自中而生阴阳五行,即生人顺生之道也。河图五行,阴阳相合,一气浑然,即生圣逆运之道也。逆运非返还之谓,乃逆藏五行,归于中黄太极,复见父母未生以前面目耳。

孟子曰:仁义理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睟然现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盖心为一身之主,具有仁义理智之德,以一心而运仁义礼智,纯是天真,五物五贼,皆顺听其命,五行攒簇,四象和合,性即是命,命即是性,性命一家,阴阳浑化,形神俱妙,与道合真,根心生色,不言而喻,自然而然也.但此心,非肉团之顽心,乃天地之心,五行不到,四大不着,所谓元牝之门者是也。无方所、无定位,拟之则失,议之则非,不可以言传,不可以笔肖。开阖有时,动静自如,不偏不倚,至虚至灵,强而名之,太极是也,强而图之,这个○是也,即河图中之一点。因其此心为天地之根,为性命之源,后之高明者,强图以连环样(图)使人自醒自悟,以神契之耳。

是心也,其大无外,其小无内,三千大千容不得他,释氏五千四十八卷藏经,说不像他;儒家六经四书,论不及他;道家丹经子书,千帙万卷,形容不尽他。以言其无,则又活活泼泼;以言其有,则又杳杳冥冥。有无不立,动静不拘。有此心,则出死入生;失此心,则出生入死。生之死之,只在此心得失之间耳。

仁义礼智根于心,根于此心也。此心内有五行之气,而无五行之质,藏于五行之中,而不落于五行,本于父母未生之前,现于父母既生以后,寂然不动,感而遂通,所以主宰乎仁义礼智之德。仁义礼智,皆此心之变化也。因其能变化仁义礼智,又有信之名。信非外而言语之信,乃阴阳合一,真实无妄之信。真实者,妙有也。无妄者,真空也。空而不空,不空而空,仁义礼智,皆在其中。

无为之事者,以道全形之事。以道全形,即以信而统仁义礼智也。即以仁义礼智,而归于一信也。即以仁义礼智而归于一信也。即以仁义礼智而归于一心也。亦即仁义礼智而归于一中也。信也,心也,中也,总一气也。一气流行,五元五德,凝结不散,浑然太极,不渗不漏,后天五物五贼,亦皆化而为阳。先天气,后天气,两而合一,了性即可了命,上德无为之道,河图之理毕露矣。

古洛书

阴阳五行错乱

阴阳五行踪整

洛书

洛书者,阴阳错综,五行逆运,有为变化之道也。

大禹治水时,有神龟出洛河,其背有文,九文近头,一文近尾,三文近左肋,七文近右肋,四文近左肩,二文近右肩,六文近右足,八文近左足,五文在背中,其位九,象九宫,中五又象太极,中一文又象一气;其形方,方象地。

洛书,盖取逆克之理。逆克者,以阴克阳,右行也。故中士克北方水,北方水克西方火,西方火克南方金,南方金克东方木,东方木克中央土。阴前阳后,阴静阳动,静以制动,以克为主,收敛成就之功也。收敛成就,乃金火之功,火以炼之,金以刑之,故金居火位,火居金位,金火同宫,而万物无不借赖,陶熔成就矣。

金火阴阳具错,水木阳不动而阴错者,金火克而水木生气收敛也。克之正所以全生,逆之正所以成顺,故外错克而中综生。错者,错乱也。阴阳错乱于外而相克也。综者,总整也。阴阳总整于中而相生也。错中有综,借阴复阳,后天中返先天之道,不在是乎?

人自有生以后,阳极阴生,五行错乱,阴阳不交,彼此戕害,真者埋没,假者张狂,七情六欲,般般倶有,五蕴八识,件件皆全,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以苦为乐,以假作真,本来面目全失,如书,阴水克阳火,阴火克阳金,阴金克阳木,阴木克阳土,阴土克阳水之象。书有五无十者,阴土错外去克水也。

天有好生之德,借神龟泄露返还之道。使人人归家认祖,在性命根本上着脚耳。根本在于何处?即中五之中一文,所谓元牝之门者是也。这个门,生之在此,死之在此,顺之在此,逆之在此,五行错乱分散亦在此,五行总整攒簇亦在此。盖此处有天地之根,有仁义礼智之信也。因其有仁义礼智之信,错之能以综,散之能以合。失此信,则五元皆伤、五物皆发,仁义礼智之性,变而为喜怒哀乐之性;守此信,则五元皆生、五物皆化,喜怒哀乐之性,变而为仁义礼智之性。

书中五者,仁义礼智,皆本于信也。外四十者,以信而运仁义礼智也。信于仁,则能仁;信于义,则能义;信于礼,则能礼;信于智,则能智。一信而仁义礼智,无不随心变化矣。

变化之道,即后天中返先天之道,即书错中有综。三五合一之象,五行有阴有阳,只有二五,并无三五。所谓三五者,就中五三家之数论之也。中五共五文,北第一文为水。西第二文为火,东第三文为木,南第四文为金,中第五文为土。木生火为一家,积数二三为一五;金生水为一家,积数一四为一五;土居中央为一家,积数自为一五。三家相见,是谓三五合一。三五合一,总是一阴一阳,二五之精,妙合而一之,二五合一,总是阴中返阳,一五攒簇而一之,一五攒簇,浑浑沦沦,循环无端,无声无臭,何有一五,何有二五,更何有三五乎?

后天中返先天之道,即于阴五行中返还阳五行,复归于一气耳。返之之道,莫先返乎信。老子云:"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此信即先天来复之信。此信一复,戊土发现,内有主宰,万缘皆空,诸虑俱息,则不哀而生智,信中生智,是戊土克癸水,而水返阳矣。水返阳而智本于信,智不妄用,无贪无求,心平气和,而乐真而有礼,智中出礼,是壬水克丁火,而火返阳矣。火返阳而礼本于智,和而不同,非礼不履,燥气悉化,则不怒而成义。礼中出义,是丙火克辛金,而金返阳矣。金返阳而义本于礼,义不过偏,通权达变,循规蹈矩,则喜善而藏仁。义中生仁,是庚金克乙木,而木返阳矣。木返阳而仁本于义,仁不过懦,至善无恶,诚一不二,则无欲而有信,仁中行信,是甲木克己土,而土返阳矣。土返阳而信本于仁,止于其所,而不动不摇,真土现象,假土自静,戊己相合,喜、怒、哀、乐皆归无欲,仁、义、礼、智皆归一信。

五气朝元,后天五物,皆听命于五元,四象和合,五行一气,三五合一,结成圣胎,浑然天理,人欲不生,还原返本,归根复命,依然是生初本来面目。

如书,阳五行居于正位,阴五行居于偏位,错中有综也。错中有综,阴中返阳,金丹有象。在儒,则谓明善复初;在释,则谓摩河般若波罗密。摩河者,华言大也。般若者,华言智慧也。波罗密者,华言登彼岸也。

以大智慧登彼岸,亦明善复初,还原返本之义。三教圣人,皆不外此。

逆运妙理,金丹有为之道,全以逆运,故曰七返九还、金液大还丹。七为阳火之数,火居金位,火运金而入库返真;九为阳金之数,金居火位,金遇火而生明还元。火返真而后天之气悉化,金还元而先天之气逆回,生生不息。仁义礼智,本于一信,金木水火,归于中土。五行攒簇,洛书已返成河图矣。

有为事毕,无为事彰,再加向上工夫,修河图妙理,了先天为无自然之功,可以神化不测矣。

修道者能于洛书错综变化处,钻破个孔窍,于中心一文处立定脚根,逆而修之,何患五行不能攒簇,阴阳不能和合,金丹不能凝结,性命不能俱了乎?

图书合一

图书合一

河图形圆,阴阳合一,五行一气,无为顺生自然之道。

洛书形方,阴阳错综,五行克制,有为逆运变化之道。

圆以象天,一气流行,浑然天理,无修无证,从太极中安身,所以了性。

方以象地,两仪变化,天人合发,有增有减,在阴阳中造作,所以了命。

无为者,纯阳未破,上德之人修之;有为者,后天已交,中下之人修之。特以上德之人,五行合一,先天祖气未伤,性命一家,无待返还之功,只用天然真火以温养之,不为后天所伤,神全气足,诚则能明,由中达外,露出法身,永久不坏,历劫长存,道家谓之身外有身,释家谓之跳出轮回,儒家谓之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

至于中下之人,或为气质所拘,或为积习所累,先天破而后天用事,性命分为两处,若无有为之道,则已失者而难返,已去者而难还。虽有志士,不能成功,故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图之以留世,使人深玩其义,各了性命也。

坤卦传曰: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者,谨固牢藏也。直者,至中至正、不偏不倚也。以敬直内,率性之谓道也。即河图无为自然之道。义者,变化裁制也。方者,不动不摇、循规蹈矩也。以义方外,修道之谓教也。即洛书有为变化之道。

无为以修内,有为以修外,修内者性也,修外者命也。上德者,修性而命即立,自诚而明也;下德者,须先修命而后修性,自明而诚也。自诚明谓之性,为上德者而说;自明诚谓之教,为下德者而言。今立内圆外方之图,以明上德者修内以制外,先圆而后方;下德者修外而安内,先方而后圆。虽是如此说,下德者必以内圆为本,但不过着重处在外方耳。但方圆二字,大有妙用,圆非空寂无为,其中有防危虑险之功。方非断绝人事,其中有依世法而修道法之功。

知得河图五行一气,中黄一点,则圆之所以为圆,不落于寂灭着空之学矣。悟得洛书五行错综,克中有生,纵横逆顺,到头总归中黄,则方之所以为方,不落于勉强执相之学矣。方之圆之,总在中黄一点,方亦从此而方,圆亦从此而圆,识不得中黄,方亦不是,圆亦不是。噫!月到天心处,风来水面时,一股清意味,料得少人知。

羲皇画卦次序横图

无中生有图

先天橫图

先天横图,乃伏羲画卦之序也。当其无卦而生卦,本图之中五,太极也。先画一奇,以象阳仪,次画一偶,以象阴仪。太极生两仪,本图之奇偶也。复于两仪之上,各画一奇一偶,以象太阳、太阴、少阳、少阴,两仪生四象。本图之奇偶,分金、木、水、火四象也。复于四象之上,各画一奇一偶,以成八卦,四象生八卦。本图之四象,各有阴阳也。

画四象不及于土者,太极即土也。阴阳对配相交生卦者,亦土也。因其生生不息,谓之土,因其一气运用,谓之太极。太,极也,土也,一而已,故不及土,仅画四象。四象既有阴阳,则八卦相交,彼此相荡。

盖一卦荡于八卦之上,八卦相荡,重而为六十四卦矣。

一卦六画,下三画按天地人三才也;上三画相荡因重之画,按天地人各有阴阳也。八卦者,即四象之阴阳。六十四卦者,即四象阴阳配合之生气。八卦成列,因而重之,则阴阳相交,生生不息,岂只六十四卦哉。

画卦仅以六十四卦终者,特以造化之道,不过四象之阴阳变化耳。四象阴阳,是谓八卦,一卦行于八卦之位,八卦行于六十四卦之位,千卦万卦,总不外乎六十四卦。

然所以行气者,六十四卦。六十四卦,总是八卦,八卦总是四象,四象总是两仪,两仪总是太极,一气流行也。

然则太极者,万化之根本,生物之祖气,有此太极,方有阴阳,方有四象,方有八卦,方有六十四卦。若无太极,阴阳于何而出,四象于何而生,八卦于何而列,六十四卦于何而行?

羲皇画卦生卦,其即河图生数之妙乎?紫阳读《参同契》有文云:"一自虚无兆质,两仪因一开根。四象不离二体,八卦互为子孙。万象生乎变动,吉凶悔吝兹分。百姓日用不知,圣人能究本源。"先天生卦,奥义于此毕露矣。

人之本来真心,空空洞洞,不挂一丝毫,至虚至无,即太极○也。

所谓无名天地之始,但此虚无太极,不是死的,乃是活的,其中有一点生机藏焉。1此机名曰先天真一之气,为人性命之根、造化之源、生死之本,虚无中含此一气,不有不无,非色非空,活活泼泼的,又曰真空。

真空者,不空而空,空而不空,所谓有名万物之母。虚无中既有一点生机在内,是太极含一气,一自虚无兆质矣。一气既兆质,不能无动静,动为阳,静为阴,是动静生于一气,两仪因此一气开根也。既有动静,动极而静,静极而动,性情精神,即于此而寓之,是两仪生四象,四象不离二体也。既有性情精神之四象,四象各有动静,是四象生八卦矣。八卦互相生克,递为子孙,六十四卦于此而生,万象变动于此而出矣。

然万本于八,八本于四,四本于两,两本于一,一本于虚。虚者,气之始。一者,气之母。虚无为体,一气为用,体用如一,两也,四也,八也,万也,皆在虚无一气中运用。何有吉凶悔吝乎?

若失虚无一气,则动静不时,四时不和,八卦错乱,万象变动,而吉凶悔吝,于兹分矣。这个秘密,迷之者,顺其阴阳,有生有死,万劫沉沦,故曰百姓日用而不知;悟之者,逆其阴阳,出死入生,立跻圣位,故曰圣人能究本源。

日用不知者,不知虚无一气也。能究本源者,能保虚无一气也。

夫天地能役有形,不能役无形,能役有情,不能役无情,能役有心,不能役无心。能究本源,安心于虚无,养心于一气,虽两仪、四象、八卦、六十四卦,皆在虚无根本之处运用。未曾生出,万象皆空,惟有这个"○"。试问这个虚无一气的物事,吉凶何能加得,悔吝何能近得?

羲皇生卦列卦,妙矣哉。妙者,妙其八卦成列,乾阳健于始,坤阴顺于终。阴阳初生,皆在中央。乾始者,乾易知,坤终者,坤简能。在天地为易知、简能者,在人道为良知、良能。浑然天理,一动一静,皆在当中一点子虚白处立根基。人能于无卦生卦处究其本源,忽然见其本来面目,则知这个虚无一气的物事,至无而含至有,至虚而含至实,无形而能变化,是变化无穷,吾心自有一羲皇,吾身自具生生不息之道也。

羲皇八卦方位古图

羲皇先天六十四卦圆图

羲皇先天六十四卦方图

邵尧夫方圆内外合一图

先天阴阳混成图

逆运先天结丹图

炼神还虚图

先天方圆图

羲皇八卦圆图、卦位,天地列上下之位,日月行天地之中。雷动于地下,风吹于天上,泽上仰天,山下附地,天地反覆,有阴有阳,山泽通气,有生有成,风雷相薄,有升有降,水火相射,有寒有暑,此八卦之象也。

天地为包罗,日月行造化,日自左旋而阳气升,故震一阳,兑二阳,亁三阳,在左;月自右退而阴气生,故巽一阴,艮二阴,坤三阴,在右,此八卦之气也。气行而六十四卦即生矣。

六十四卦,即八卦相荡,变化而生者,气行于内者也,象见于外者也。但八卦气行之序,亦逆道也。有逆方有生,不逆不能生。顺生即在逆退之中。

图圆者,圆以象天,天之为运,一气上下,周而复始,循环无端,太极之象,未生出者也。未生之道不可见,可见者,生出之卦。已生逆回,则未生者,即在其中,故卦位震一阳,在左至下;离二阳一阴在左中,兑二阳,在右近上;乾三阳,在左至上。其序则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卦位自下而上,卦序自上而下,以示逆中有顺,顺中有逆。其乾一、兑二、离三、震四之逆来者,即巽五、坎六、艮七、坤八也。

一气顺上,则为震、兑、离、乾之阳;一气逆下,则为巽、坎、艮、坤之阴。阳退即阴生,阳进即阴退,阴阳总是一气变化。非一气之外,别有阴阳。

但一气生机,总在一逆之妙,惟逆故来,逆来则阳气收敛归根,而仍得生,故《系辞传》曰:"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可知先天太易,全在逆上也。

卦位顺生,卦序逆序,其意深哉。不特八卦如是,即六十四卦方圆图,亦无不如是。圆图即八卦相荡之道。相荡者,一卦荡而行八卦之气,八卦相荡,而行六十四卦之气,非八卦之外,别有六十四卦。

六十四卦,无非八卦运用,八卦总是一阴一阳运用,一阴一阳运用,总是一气逆顺运用耳。

圆图方图,仍是八卦之气,惟方图乾西北,坤东南,以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斜行。二图似不相同,但圆以象天,方以象地,上者为阳,下者为阴。地,西北高而东南低,高即阳,低即阴也。方亦以亁一、兑二序之者,易道之逆道也。千变万化,总是一逆,无有二理,妙哉!

邵子移方图于圆图之中,大得羲皇心传矣。盖羲皇圆图,仰观于天而画,方图俯法于地而画,地本无为,因受天之气而有为。天之气五运也,地之气六气也,天运入于地气之中,则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行于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之位;金、木、水、火、土五行之气,化而为风、寒、暑、湿、燥、火矣。

圆以外运之,方以内生之,天气动而地气静,一气往来,以乾坤为包罗,以六爻为变化。阳逆则阴生,阳顺则阴退,四时成而百物生,先天造化之道,于此了了。但这个内方外圆、天动地静之道,还有秘密难言处,羲皇不能明示于人,只以六十四卦列为方圆二图而已。邵子亦不能笔书于人,只以方圆二图,合为内方外圆一图而已。羲皇非不欲示也,示之不过以卦为图,其于不可卦、不可图者,不能示也。邵子非不欲书也,书之不过以内方外圆图之,其于不能方圆、不拘方圆之所以然者,不能书也。

然有卦有图,其不能示、不能书者,可于卦图推之。方圆八卦,交错十六卦,十字正中处"x",即是太极,为阴阳出入之门户,阴亦在此生,阳亦在此生,四象和合在此,五行攒簇在此,故震、巽一阴一阳,卦居中。如图书中五之义,惟其有此太极,故阴阳有生有成,有分有合,有动有静。

阳自西北而逆退于中央,生气在中也;阳自中央而顺往于东南,阴气在外也。阴为宾而阳为主,以阳统阴,以阴顺阳,阴随乎阳之进退以为进退,此方之义也。

圆图左阳升、右阴降,阴来交阳,一阴生于天上;阳来交阴,一阴生于地下。阳生、阴生,皆在图之正中。图象天之一气上下,上而阳,下而阴,象一气运阴阳。" 1 "其中阴阳相交处,即太极一气也。太极即一气,一气即太极。以体言,则为太极,以用言,则为一气。时阳则阳,时阴则阴,时上则上,时下则下,阳而阴,阴而阳,一气活活泼泼,有无不立,开阖自然,皆在当中一点子运用。这一点子" 1 ",即是造化炉、阴阳窟。羲皇不能明示者,即此。邵子不能明书者,即此。学者能于方图十字当头上知其根由,圆图乾坤交代处,悟得实迹,即于十字当头立定脚根,于当中一点子修持性命。方以治内,圆以应外,以太极一气为体,以四象八卦为用。圆中有方,方外有圆,方圆不拘,吾身自有羲皇六十四卦。

方圆二图,不必泥文执象,可以得意忘言,活活泼泼的矣。但方圆着重处,总在能逆,逆则生,顺则死,顺中之生有限,逆中之生无穷,有生则不生,无生则长生,一逆一顺,天地悬远。羲皇序出逆数之象,宣圣释出逆数之理,邵子注出未生之卦,其易为逆道也无疑。

古经云:"五行顺生,法界火坑,五行颠倒,大地七宝。"世之尽性至命者,舍此先天逆道,别无他术矣。逆者何?逆即逆回于父母未生以前本真耳。

人秉天地阴阳五行之气而生,天之阳气至健,结而为命,地之阴气至顺,凝而为性。有生之初,健顺相合,性命一家,性不离命,命不离性,性即命,命即性,所谓天命之谓性。当此之时,浑然天理,流行不息,先天主事,后天未发,万有皆空,诸尘不染,一动一静,皆在太极中运用,故其性动而不至于暴燥,动而巽缓,巽而不过于懦弱,巽而果行,类动合一,亦如雷风相薄也。

明而不至于自用,明而似陷,陷而不至于昧真,陷而能明,明陷合一,亦如水火不相射也。

和而不流于伪妄,和而止所,止而不落于空寂,止而能和,和止合一,亦如山泽通气也。

阳也,而有阴藏,阴也,而有阳藏,阳健阴顺,阴阳浑成,空空洞洞,中悬黍米宝珠,圆陀陀,光灼灼,净倮倮,赤洒洒,不识不知,顺帝之则所谓率性之谓道也。

道者何?即太乙含真气,不假作为,从容中道,真空妙有,至善无恶之谓。至善无恶,则是善之极,无渗漏,无内外,无人我,无修证,无配对,一灵真性,炯炯不昧,非色非空,即色即空,非有非无,即有即无,色空如一,有无不立,纯是天机,绝无人机,生气常存,虽有仁义礼智之性,而无仁义礼智之形,不仁而至仁,不义而至义,不礼而至礼,不智而至智,即仁、即义、即礼、即智,一善可以该四德,一气可以该万法,更何有五物、五贼之滓质?此所谓未生出者也。未生出者,天真在内,未散于外,即本来面目,即圣贤种子,即仙佛怀胎。这个面目、种子、怀胎,人人具是,个个圆成,处圣不增,处凡不减,圣凡同途,及其先天气足,后天潜生,阴气用亊,精、神、魂、魄、意俱起,圣凡即分矣。于此,而能保守此本来面目者,惟天纵之圣人能之,一切常人未有不弃真入假,自伤其性命者。

古来圣师,大慈大悲,以抱一无为之道,留于后世,盖欲人人成道,个个了真耳。一者,先天真一之气,即阴阳混合不二之气,即性命凝结不散之气。此气在人身中,四大不着,五行不到,无形无象,至虛至灵,活活泼泼的,号日"谷神"。此神主宰万象,掌握阴阳,所云谷神不死,是谓元牝。元牝之门,是谓天地根心。抱者,持守也。抱一者,即持守此一气,绵绵常存而不失.所云"守黄庭、养谷神"也。但抱一非空空无为之说,乃逆退先天真阳,不为后天假阴所伤也。逆退真阳,自有真阴温养,真阴真阳相会,健顺合,元牝交,动不离静,静不离动,自有天然真火,炉中赫赫长红,先天渐凝,后天渐化,谷神坚固,即成无漏真人,所谓"要得谷神长不死,须凭元牝立根基。真精既返黄金屋,一颗灵光永不离"也。真精、灵光,皆谷神之别名。灵光不离,即谷神不死,谷神不死,则得长生矣。

是谷也,在圆图,则乾坤中虛处是;在方图,则十字中分处是;在人身,则四象和合处是。是神也,在圆图,则乾坤交代处是;在方图,则十字交接处是;在人身,则四象动静处是。有谷则神存,失谷则神亡,生之在此,死之在此,阴生在此,阳长在此,古人号曰"生门"、"死户"、又曰"造化炉"、"阴阳户"。儒曰"道义之门",释曰"不二法门",道曰"众妙之门"。总而言之曰"这个"而已。

若有上智者得遇明师,指示这个端的,逆而修之,圣胎现成,不使阳极生阴,直登彼岸,再加向上工夫,炼神还虚,逆于父母未生以前面目,打破虛空,跳出阴阳之外,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矣。

噫!顺去死,逆去活,往往教君寻不着,不遇真师,逆之一宇,岂易知哉!

文王索生八卦图

文王后天八卦方位

后天顺行造化图

后天逆运变化图

金木交并图

坎离颠倒图

乾坤颠倒图

解脱本面

文王后天八卦

文王后天八卦,仍是羲皇所画之卦,不过于已成卦中,看出有此一番道理,故变其卦之义,卦之气,发羲皇未发,非强作也。如乾为老阳,乃诸阳之宗,为父。坤为老阴,乃群阴之主,为母。父母相配,阴阳相交,必生男女,故乾一索坤,得坤之初爻而生巽,为长女;坤一索乾,得乾之初爻而生震,为长男。乾再索坤,得坤之中爻而生离,为中女;坤再索乾,得乾之中爻而生坎,为中男。乾三索坤,得坤之上爻生兑,为少女;坤三索乾,得乾之上爻而生艮,为少男。

乾索坤之三阴,阳变为阴而生三女;坤索乾之三阳,阴变为阳而生三男。男女既生,于是男从父而女从母,乾统三男,居于东北;坤统三女,居于西南。

乾老父三阳真气,为三男所得,健德收敛,故得藏于西北寒盛之方;坤老母三阴真气,为三女所得,顺性失常,故迁于西南杀机之乡。

离得坤之中阴,阴丽阳中,阴借阳而生明,故居正南火旺之方。

坎得乾之中阳,阳陷阴中,阳入阴而生潮,故居正北水旺之方。

震得乾之初阳,初阳主生长,故居正东木旺之方。

兑得坤之末阴,末阴主消化,故居正西金旺之方。

艮得亁之末阳,末阳主靜养,故居东北阳弱之方。

巽得坤之初阴,初阴主潛进,故居东南阳盛之方。

乾、坎、艮、震属阳,造生万物;巽、离、坤、兑属阴,化成万物。父母男女,自相配合,以行卦气,后天六十四卦亦于此而生。六十四卦生,造之化之,生之成之,造而又化,化而又造,生而又成,成而又生,消息盈虚,无有停息,此已生出者,故谓后天。后天者,顺生之道也。而逆运之道亦在内。

离本阳而反为女者,外阳而内阴,阴居中位,真阴也。

坎本阴而反为男者,外阴而内阳,阳居中位,真阳也。

外阳者,后天之阳;内阴者,先天之阴;外阴者,后天之阴,内阳者,先天之阳。先天是主,后天是宾,坎离辐辏,水火相济,寒暑有时,故足以代乾坤而行造化。

震,阴多阳少,而为男者,震乃阳气方升。阳气升而足以破阴气。

兑,阳多阴少,而为女者,兑为阴气外现。阴气现而足以灭阳气。

震为生机,兑为杀机,金木相併,生杀分明,故足以代乾坤而成造化。

乾与巽交不合,坤与艮交不正。乾老阳,坤老阴,不能生育,艮仅交接巽阳,巽只顺生其阴,故八卦方位,乾坤艮巽居于四隅,坎离震兑居于四正也。此后天逆顺之道。圣贤尽性至命之学,亦不外此。

人之本来,阴阳混成,性命一家,健顺相合,纯是先天,一交后天,真中有假,假陷其真,健体有亏,顺体有伤,性命分为两处,于是健德不彰,灵明而误用,元神昧而识神出矣。顺德不真,昏暗而有险,元精藏而浊精生矣.如图坎离居中正位,乾移西北,坤迁西南也。

后天精神用事,动而暴燥,气性发矣。和而同流,妄情起矣。如图震居于正东卯地,阳变为阴,兑居于正西酉地,和变为杀也.精神性情变幻,阴气潜入而进,阳气衰弱而止,如图巽居东南阳旺之地,艮居东北阳暗之乡也.

噫!后天一发,阴渐长,阳渐消,不至消尽其阳而不止。图之乾遇巽而垢,坤逢艮而剥,离上坎下,火水不济。震东兑西,雷泽归妹之所由来也。是道也,天地自然顺行之道,阳极必阴,阴极必死,亦人之无可如何者。但圣人又有逆运之道,善能窃阴阳、夺造化、转乾坤、扭气机于后天中返先天,死里逃生,其道何在?仍不外乎后天八卦之理。

图之坎、离、震、兑居于四正,乾、坤、艮、巽居于四隅,此中天机,非师难知。离中一阴,人心是也;坎中一阳,道心是也。道心本是乾家中阳,因交后天,入于坤宫,阳陷阴内,健者不健矣。人心本是坤家中阴,因失先天,入于乾宫,阴窃阳位,顺者不顺矣.若能虚其心,则人心化。人心化,则阴顺而仍还于坤火,返其真矣。若能实其腹,则道心生。道心生,阳则健而仍还于乾,水归于源矣。

兑为金,他家客气也。震为木,我家主气也。震本阳,其中有阴;兑本阴,其中有阳。主气为客气所盗,东虚而西实,若于杀中求生,杀气变而为和气,金情恋木慈仁,金还其元矣。木性爱金顺义,木返其本矣。

取坎填离,健复本命,借离炼坎,顺还本性,以震求兑,健动而能和顺;以兑求震,和顺而能健动,健顺如一,乾坤相合,四象相和,五行攢簇,后天精、神、魂、魄、意归真,五德五元,浑然圆成,还原返本,金丹有象,所谓"乾坤交媾罢,一点落黄庭"。

一点者,丹元也。黄庭者,中央也。丹落中央,阴阳一气,还我娘生本来面目,基址坚固,所谓"一粒金丹吞入腹,始知我命不由天"。

噫!健顺一失,性命分离,五行错乱。健顺一复,性命凝结,五行攒簇。一失无不失,一复无不复,后天变化有为之道大矣哉!

但还原返本,乾坤相合,只完得前半工夫,还有后半工夫,犹未完的。盖道至乾坤相合,是将后天已返成先天矣。既返成先天,从此再立鼎炉,别置钳锤,用无为逆运之道,颠倒乾坤,乾逆退而坤顺生,借阴以全阳,温之养之,用天然真火烹炼,消尽一身后天阴浊之气,煅成一个金刚不坏之物,从虚无中透出,入于无声无臭之境,还我未生身以前面目,方是大解大脱,逍遥自在,无拘无束之天矣。

先后八卦合一图

先天八卦合一

先天八卦,一气循环,浑然天理,从太极中流出,乃真体未破之事;后天八卦,分阴分阳,有善有恶,在造化中变动,乃真体已亏之事。

真体未破,是谓生出者,须当无为。无为之妙,在乎逆中行顺,逆藏先天之阳,顺化后天之阴,归于父母未生以前面目,不使阴气有伤真体也。真体有伤,是已生出者,当须有为,有为之窍,在乎顺中用逆,顺退后天之阴,逆返先天之阳,归于娘生本来之面目,务使阳气还成真体也。

但先天未生出者,犹有分别;后天已生出者,亦有分别。当在胞胎之时,先天阴阳,五行一气,包含无形无迹不可见。未生出者,及其生身以后,未交后天,不识不知,顺帝之则,至善无恶,虽有阴阳五行之性,而无阴阳五行之质,一气浑然,亦未生出者也。

先天逆中顺行者,即逆藏先天阴阳五行,而归于胞胎一气之中,顺化后天之阴,而保此一气也。当生身之初,后天阴阳五行,入于躯壳之中,与先天阴阳五行相合,先天之内,即杂后天之气。虽后天之气未发,而形迹已露,如婴儿善恶刚柔,本于性成,但后天为先天所统摄,性相近耳。此已生出者也。

及其先天阳极,交于后天,知识开而灵窍闭,其机已发,大肆张狂,亦已生出者也。后天顺中用逆者,即顺退已发之阴,归于初生未发之处,返出先天之阳,以还此初生也。

阳健阴顺,复见本来面目,仍是先天后天两而合一之原物,从此别立乾坤,再造鼎炉,行先天逆中用顺之道,即为九还七返大还丹矣。今以先天图,移于后天图内者,使知真体未破者,行无为自然之道,以道全形,逆中行顺,以化后天之阴;真体已亏者,行有为受化之道,以术退命,顺中用逆,以复先天之阳,先后合一,有无兼用,九还七返,归于大觉,金丹之事了了。

河图洛书先天后天合一图

图书先后天合一

何图形圆,阴阳合一,无为自然之道也。

洛书形方,阴阳分位,有为变化之道也。

先天形圆,阴阳一气,用逆全顺,亦无为自然之道也。

后天形方,阴阳分判,顺中用逆,亦有为变化之道也。

河图先天,皆以道全形之事;洛书后天,皆以术延命之事。先天后天者,即河图洛书之注释。河图洛书,是先天后天之数,先天后天是河图洛书之理,数得理而始明,理得数而有本。

河图洛书,相为表里,先天后天,相为表里。无洛书,则河图无变化,无后天,则先天不成全。河图为洛书之体,洛书为河图之用。先天为后天之体,后天为先天之用。体用俱备,理数兼该,性命双修之道,无余蕴矣。

今仿邵子内方外圆之图,移河图于洛书之中,移先天于后天之中,河图洛书为一图,先天后天为一图,成内圆外方二图,以变化内圆外方之义。又以四图合为一图,以示图为活图,理为活理,不得以图说图,以卦说卦也。

以道全形者,圆成无亏,防危虑险之功,诚之者性也。以术延命者,阴阳错综,返本还原之道,明之者教也。内方外圆者,自诚而明,无为而抵有为也;外方内圆者,自明而诚,有为而归无为也。无为了性,有为了命。了性所以成后天之功,了命所以复先天之气,先天全,后天化,有无不立,性命俱了,现出父母未生以前面目,露出无始五行不到的本橡。图书,先后八卦,一以贯之,浑然太极,万象归空,阴阳混化,无声无臭至矣。

中图

中图

儒曰,执中;道曰,守中,释曰,虚中。中之一字,乃三教圣人之心法,所以修性命而成大道。千经万典,说来说去,只说的这一字,篆文中字从○、从|,在人即秉[ ]之良,为至善无恶,圆明不昧之物,所谓先天真一之气者是也。

○中有|,浑然天理,一气上下,流行不息之义,且|在o之当心。" ",左为阳,右为阴,即河图左阳右阴。一气上下之象,薛道光曰:"有物先天地,无名本寂寥,能为万象主,不逐四时调。"寂寥者,即o。万象主,即|。至无而含至有,至虚而含至实,故谓中。

是中也,不偏不倚,无前无后,无背无面,无头无尾,非有非无,非色非空,虚圆不测,无象而能主宰万象,无形而能造化有形,生天生地生人物。在人,非四大一身之中,非中外之中,无方所、无定位,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抟之不得。古人推其理而肖其形,强名之曰"十字街",曰"四会田",曰"通衢路",曰"戊己门",曰"元牝门",曰"元关窍",曰"生杀舍",曰"刑德门',曰"生死关",曰"阴阳户",曰"性命窍",曰"天地根",曰"人兽关",曰"悬胎鼎",曰"造化炉",名号多端,总而言之,曰"中"。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亘古圣贤仙佛,皆从此中生出.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悟之者立跻圣位,迷之者万劫沉沦。

盖此"中",乃性命之根,在先天,性命如一,而为中(圖);在后天,中分而为性命(圖),其实后天中返出先夭,性了命凝,性命归根,仍是一中。

老子云:"谷神不死,是谓元牝.元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紫阳云:"要得谷神长不死,须从元牝立根基。"谷神,即中也。元牝为阴阳,即性命也。谷神不死,中含性命,元牝之基,性命成中。守此中者,圣人也;失此中者,凡人也。圣凡之分,只在得失之间耳。

一切常人,为气质所拘,为积习所染,性命分居两处,中有亏损,日亏日损,性乱命摇,神昏气浊,将中之原物全然失却。中一有失,性命无本,形虽动而神已丧,焉能长久乎?三教圣人,以中为本者;欲人执守此中,保全性命耳。

中之一字,为修道者始终之要着,筑基在此,采药在此,烹炼在此,温养在此,进阳在此,退阴在此,结丹在此,脱丹在此,七返九还,无一不在此。但这个"中",人不易见,亦不易知,不可以有心求,不可以无心守。有心求之,则落于色相;无心守之,则入于空寂,均非中道。真正中道,非有非无,即有即无,非色非空,即色即空,不落o偏于恍惚中求,于杳冥内寻,庶乎近焉?

天下学人。不知此中是个什么物事,或谓黄庭穴,或谓天谷穴,或谓百会穴,或谓绛宫,或谓明堂,或谓咽喉,或谓两肾中间,执守幻身穴窍,便谓守中抱一,妄冀长生,不但不能长生,反而促死,哀哉!

儒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又曰:"不偏不倚之谓中."道曰:"前弦之后后弦前,药味平平气象全。"又曰:"阴阳得类归交感,二八相当自合亲。"释曰:"吾有一物,上柱天、下柱地,无头无尾,无背无面。"又曰:"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此皆言中之实落处也。若人能于此等处留心,极深研几,就正于真师,认得真正之中。将柱扙子穿在中鼻孔内,主登彼岸,绝不费力,从此直进大路,缓步而行,终有到家之日,经云:"得其一,万事毕,"岂虛语哉!

金丹图

金丹图

悟真曰:"道自虚无生一气,便从一气产阴阳,阴阳再合成三体,三体重生万物张。"

所谓虚无一气者,乃天地之根,阴阳之宗,万物之祖,即金丹是也。世人不知金丹是何物事,皆于一身有形有象处猜量,或以为金石煅炼而成,或以为男女气血而结,或以为心肾相交而凝,或以为精神相聚而有,或以为在丹田气海,或以为在黄庭泥丸,或以为在明堂玉枕,或以为在两肾中间,如此等类不可枚举,皆是抛砖弄瓦,认假作真。故学道者如牛毛,成道者如麟角。殊不知金者,坚久不坏之义,丹者,圆明无亏之义.丹即本来先天真一之气,此气经火煅炼,历劫不坏,故谓金丹。

是丹也,至无而含至有,至虚而含至实,无形无象,先天而立其体,后天而发其用,不可以知知,不可以识识。拟之则失,证之则非,古人强图之以○,强名之曰道,曰虚无、曰先天一气、曰无极、曰太极。曰道者,无名之名也。曰虚无、无极者,自未生物时言之。曰太极一气者,自方生物时言之。其实虚无一气,无极太极,总是道之一个物事,非有二件。这个物事,即是金丹。在河图洛书,即中五之中一点;在先天后天,即阴阳相交之中一窍,人人具足,个个圆成,处圣不增,处凡不减,只缘秉气所拘,积习所染,顺其后天之阴,迷失本宗,流荡忘返,莫知底止矣。

古来圣贤,慈悲度世,设金丹有为之道以觉人,盖欲人人归根复命,还其当初一个原物而已.其法有二:一有为,一无为。无为者,即河图阴阳相合,先天图阴阳对交,一气浑然之理;有为者,即洛书阴阳错综,后天图阴阳生克,两仪变化之理。上智之人,行无为之道,以温养这个○;中下之人,行有为之道,从无守有,以复还这个○。其实这个到复还来时,仍归无为,无为到尽头时,圆陀陀、光灼灼、净倮倮、赤洒洒,坚固稳定,长久不坏,跳出五行,脱出阴阳,我命由我不由天矣。

但圣贤大道,穷理尽性至命之学,有工程,有次序,有文烹,有武炼,有急缓,有先后,有止足,毫发之差,千里之失,欲要行得,先须知得,知得一分事,行得一分事,知得十分事,行得十分事,世间迷人在皮囊上强扭捏,自以为修持性命,非修性命,乃是伤性命也。

性命且不知,妄想长生,岂不愚哉?夫命者,先天正气。性者,先天元神,命属阳,性属阴,性命相合,阴阳混一,是谓金丹。金丹者,性命之别名,乃虚无中结就,非后天一身所产之物。不知性命,焉能修持性命?不识金丹,焉能凝结金丹?故穷理工夫,最为先着。果是穷透河图洛书奥妙,先天后天机密,则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大地里黄芽长遍,满乾坤金花开绽,一步一趋,皆是大道,攒簇五行,和合阴阳,还我生初本来面目。

金丹凝结,洛书后天有为之功毕,再行温养之功了河图先天之道,以复其父母未生以前面目。打破虚空,至于无声无臭,大丈夫之能市毕矣。尽性由自悟命,祖师传不得口诀,徒自猜量耳。

炉鼎药物火候六十四卦全图

炉鼎药物火候全图

金丹有为之道,后天变易之道也。变易之道,以乾坤为体,以坎离为用,以屯蒙六十四卦为气候,周而复始,一气流行也。

金丹之道,以乾坤为鼎炉,以坎离为药物,以屯蒙六十四卦为火候,阴而阳,阳而阴,阴阳迭运,亦一气流行也。

徐从事《参同笺注》云:"乾坤者,易之门户,众卦之父母。坎离,匡廓运毂正轴牝牡牡,四卦以为橐籥,复冒阴阳之道。"又云:"月节有五六,经纬奉日使,兼并为六十,刚柔有表里,朔旦屯值事,至暮蒙当受,昼夜合一卦,用之依次序,既未至晦爽,终则复更始,日月为期度,动静有早晚,春夏据动体,促子到辰巳,秋冬当外用,自午讫戌亥,赏罚应春秋,昏明顺寒暑,爻辞有仁义,随时发喜怒,如是应四时,五行得其理。"此言金丹之道,不外乎变易之道。变易之道,不外乎天地、日月、阴阳造化之道。

人能以刚健为鼎,柔顺为炉,则乾坤鼎炉立矣。人能虚人心,灵性不昧,振道心;正气常存,则坎离药物得矣。鼎炉立,药物得,法天地,效日月。当刚健而即刚健,刚健必归于中正;当柔顺而即柔顺,柔顺必归于中正,仁义并行,动静如一,日乾夕惕,其功不缺,与时偕行,随机应变,即是乾坤坎离四卦,以为橐籥始于屯蒙,终于既未,即是赏罚应春秋,昏明顺寒暑,爻辞有仁义,随时发喜怒,一部易理,在吾方寸之中,又何患乎大道不成,性命不了耶?

紫阳翁云:"先把乾坤为鼎器,次搏乌兔药来烹,既驱二物归黄道,争得金丹不解生。"此诗泄尽丹法天机,而无余蕴矣。今立鼎炉、药物、火候全图,以乾在上为鼎,坤在下为炉,坎离居中为药物。四卦列之于外,以象阴阳之橐籥。其余六十卦,屯蒙为始,既未为终,列之于内,以象朝暮之火候。

屯者,阳气动于阴中也。蒙者,阳气陷于阴中也。既济者,阴阳已合也。未济者,阴阳不交也。阳气初动即扶阳,所以进阳火,朝之功也;阳气有陷即养阳,所以运阴符,暮之功也。既济,阴阳已合,须当随时而保济,保济者,借阴全阳也;未济,阴阳不交,须当待时而求济,求济者借阳益阴也。借阳益阴,进阳火,自屯至既济三十卦,所以致其济也;借阴全阳,运阴符,自蒙至未济三十卦,所以防不济也。始于屯蒙,终于既未,其余五十六卦,俱皆阴符阳火之事,可以类推而知。然其妙用处,总在坎离、阴阳、健顺,归于中正耳。健顺中正,则始而屯蒙,终而既未,皆自然而然,岂容勉强也。

阳火阴符六阴六阳全图

阳火阴符六阴六阳全图

金丹大道,始终两段功夫,一进阳火,一运阴符。进阳火者,阴中返阳,进其刚健之德,所以复先天也。运阴符者,阳中用阴,运其顺柔之德,所以养先天也。进阳火,必进至于六阳纯全、刚健之至,方是阳火之功尽;运阴符,必运至于六阴纯全,柔顺之至,方是阴符之功毕。阳火阴符,功力俱到,刚柔相当,健顺兼全,阳中有阴,阴中有阳,阴阳一气,浑然天理,圆陀陀、光灼灼、净倮倮、赤洒洒,圣胎完成,一粒黍米宝珠,悬于太极空中,寂然不动,感而遂通,感而遂通,寂然不动,常应常静,常静常应,本来良知良能,面目全现,所谓"一粒金丹吞入腹,始知我命不由天"也。

再加上向上工夫,炼神还虚,打破虚空,脱出真身,永久不坏,所谓"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进于形神俱妙,与道合真之境矣。

今立六阳六阴,阳火阴符全图,以复临、泰、大壮、夬、乾、姤、遯、否、观、剥、坤十二卦。列之于外,其余五十二卦,列之于内。虽是六十四卦,总是十二卦统之。复之一阳进,而凡一阳之卦,皆在其中。临之二阳进,而凡二阳之卦,皆在其中,至于三阳、四阳、五阳,俱皆如此。运阴亦然,左阳卦者,先进阳火以复先天也。右阴卦者,后运阴符以养先天也。先复后养,先天凝结,性命坚固,金丹有为无为之事了了。此图与前图相为表里,前图是火候之功力,此图是火候之次序,用功力而依次序,依次序而用功力,步步脚踏实地行去,自有进益,庶不至毫发之差,千里之失也。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