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卷一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疆域

分野

古来志星分者,无虑十家,不无穿凿附会之处。唐天文志载僧一行之论:『凡分野,不以星之南北分;地之南北也,视云汉』。贯注:『得其精气之所至耳。牵牛去南河(星名,凡三星,在井宿东南)寖远,故自豫章至会稽,南逾岭徼,为越分野;盖越为牛分也』。诸罗志谓:『台湾翼九度』。马子翊广文云当属牛女,此指全台而言。恒春不及全台十分之一,星度能有几何?且既占牛,何以又占女?或者,半线以南属牛、半线以北属女。恒春僻在极南,海之对皆越地,广文之说未为大谬。然星有度数,恒春究在何度?此惟象纬家知之耳;不敢妄为臆说焉。

气候

春温而秋肃,夏燠而冬寒,中土之时序也。恒虽三伏,风雨骤来,可着薄棉;长至前后,苟无大风,单袷亦可卒岁。至谓冬时衣葛者,不过贫窭子偶一遇之,非大概也。

命名取义,故曰恒春。其田园有水利者,冬日栽秧,蛙声盈耳,如内地三、四月景象,故一年而两稔;无水利者,否。茄、苋、长荚豆等,冬、春皆有;惟夏、秋一经飓风,则瓜、菜鲜有入市矣。

飓风

南越志:『飓风者,具四方之风也。常以五六月发。永嘉人谓之风痴』。岭表录异云:『岭表夏、秋,雄风曰飓』。恒邑无年不有,分大小耳。海边占气候者,以为『云合则风生,雷鸣则风止』。恒谚谓:『一月之中无论上中下旬,闻雷鸣,则此一月可无飓风』。癸巳八月朔,大雷电,方幸八月可免风灾;不意次日飓风大作,接连两三日,拔木偃禾,坏及田庐;盖占验亦未可尽信也。然平日大风,一闻雷声,风力似稍杀须臾。又常年,晚霞红则风至,愈红则风愈烈;若在夏、秋,不日即有飓风。郁燠之时,海涌声彻数十里。如在前山蟳广嘴等处,风来不涌;若内港口一带,涌声闻于县城,不出十日,飓风之来,其应如向。又枫港一带,尝浮飓母;其来也,海水奔腾淜湃,作百折回波状,若起怒蛟。乡人以其水险恶,因号詴龙湫水。舟人不知戒备,恒罹其灾。

落山风

自重阳以至清明,东北大风,俗谓之落山风。昼夜怒号,渹渹沨沨,或三、四日一发,或五、六日不止。海上行舟,视为畏途。即植物中,枝颖上锐,如木棉、桑叶、高粱、甘蔗等,均不苞芜,多致零落。晚禾将熟,农家每齐其根而偃之,俾不受风。故生气不顺,收成减色,其阴害夫农商者,实非浅鲜。安得贤长官修德回天,永免此患!然马鞍山以南,地势稍低,风威稍损,冬日有雨少风;马鞍山西北至枋山,六七十里,则多风无雨。一邑之中,天道之不齐如是。

潮汛

海潮,每月初一、十五两日,卯涨午退。夜潮,酉涨子退;初二、十八两日,潮水最大;大潮涨至五、六尺,小潮三、四尺。其自初一、十五以后,逐日迟涨半时;退亦如之。四时如一,不分冬、夏。

骑秋雨

夏秋之间,霪雨连绵。大约五月起、八月止,溪流横溢,道路泥泞,行人为之裹足;郡城音信,有数月不通之候。海上行舟,亦以风险,不敢高舵,以致百货昂贵。故谚有云:「骑秋雨,一来不肯止」。盖苦其多也。

阴阳气沴,乃生虹霓。其色艳盛者为雄,曰虹;闇者为雌,曰霓。或见于东,或见于西;或名螮蝀,或名挈贰。要之,五采斑烂,环转如弓,生于朝、暮者居多。他如白虹贯日,史载荆聂等事,多朕兵象。亦皆见于白昼,未尝见于昏夜。癸巳八月下旬,飓风过后,一夕初更,恒邑西方白虹一道,其色黯淡。维时四无人声,阴雨凄凄,望之令人骨竦。询诸吏,以为夏、秋雨中,尝时有之;无他应验,无足怪。岂外海之风、气、物、云,诚与内地不同乎?祥验集云:『夫虹霓天使也,降于邪则为沴、降于正则为祥』。是沴与祥,仍惟人自召耳。

元命苞云:『阴气凝而为雪』,盖阴者寒也;必寒然后作雪。恒邑四时皆春,童稚不知有雪。光绪壬辰冬十月丙子初更,始而微风细雨,继闻有错落之声,视之则雪子也。邵康节在洛阳,闻杜鹃啼,曰:『天下将治,地势自北而南』。兹由暖而寒,则北方之地气至矣。设县几二十年,始得一见。或者乾坤气转,沴厉青消,可为恒人额手焉。

尚书武城篇:『厥四月,哉生明』。注:哉,始也;始生明月三日也。又古乐府:『新月似蛾眉,又是初三夜』;又谚云:『初三、初四蛾眉月』。是古今新月必初三夜始见之也。兹恒邑于初二黄昏,已一弯西出矣;其殆海天寥廓,无纤微之翳耳。

案恒春居台湾极南,为全台收局之处。三面环海,惟北与凤山通道,稍东则与台东州分界;未设县以前,尚置瓯脱。今区为十三里,西南沿海六里,曰:宜化、曰:德和、曰:仁寿、曰兴文、曰:善余、曰:嘉禾,皆系民庄,为郡城往来大道,处处险要。海口之最著者,曰:鹅銮鼻、曰:大板埒、曰:后壁湖、曰:蟳广嘴、曰:后海口、曰:车城、曰:枫港,皆可停轮登岸。陆行则自率芒溪以至县城,溪流横亘,大小不一,中以枋山、枫港、保力、统埔并率芒为五大溪。夏、秋洪水暴涨,往往临流而叹;今夏、秋每溪设有竹筏焉。东面四里,皆属番社,曰:安定、曰:长乐、曰:洽平、曰:泰庆。居东西之间者,曰:咸昌、曰:至厚、曰:永靖,三里民番错杂。山后凶番时出杀人,飞崖越岭,随处可来。故于恒春营汛之外,又有屯军、隘勇,沿途分驻巡防。地远兵单,易于疏虞。其平时出入,则惟以枫港、四重溪两处为要道。西南沿海一带以及县东之射麻里、万里得、牧丹湾等处,先为埤南商民通衢;旋以昆仑坳、诸也葛一路拔木通道,则恒春遂成偏僻矣。又民居曰庄,番居曰社。有所谓客庄;客人者,皆粤人也。庄如西门外之保力、统埔、四重溪、内埔等及城内之客人街是。又有客番杂居者,如东门外之射麻里、文率、吶林、八磘、太古公、万里得、八姑角、牡丹湾、罗佛山等,南门外之大坂埒、潭仔、垦丁等庄是。其闽籍者,则不系以客,亦不与番同处云。

县治在府南二百四十里(作六站)。

东:二十五里,猪胜束社。届海。海之中,距岸八十里为红头屿。

案红头屿孤悬海中,番俗情形,夏说言之详矣。今更有采访者,为补志之。其屿大、小两峰,大者居东、小者居南,天气星明,登鹅銮鼻望之可见。有至其地者,曰:大屿周围可二十里,小者稍弱。上多杂树,蔚然深秀;扶桑日出,无树不红,此其名之所由昉也。其人披发穴居,不衣履,言语与台番不同。头人出入乘牛,牛大如象。其妻善为蛊,有商船往:交易不平,辄以蛊食之,不可救。其地无船,以老树之中朽者,凿为艇;又多漆,或以漆胶木为舟。产海参、紫菜、珠螺、鳝、鳗等物。海参大者四、五斤。鳗丈余,粗如碗;不畏人,人亦不捕。昔谓其地多金、银,实则无之。恒春未设县以前,有十余番遭风至恒;适龟仔角滋事之秋,为乱兵所杀。逃者一任车城某家操作;居数月,夜窃竹筏浮海而去。余悉与旧说同。火烧屿为埤南对,略焉可也。

西:一十二里,后湾港,届海;

南:三十里鹅銮鼻,届海;

北:九十里,观音石前加尔仑溪,与台东之埤南交界。

右四至,东西广三十七里,南北袤一百二十里(番山不计)。

东北:三十二里,万里得,届海;

西北:七十五里,率芒溪,与凤山县枋寮汛交界;

东南:二十里,大港口,届海;

西南:一十三里,蟳广嘴,届海;

右八到,东北距西南四十六里,西北距东南九十五里。

宣化里,为县城及附近村庄。东南以马鞍山与至厚里分界;西北以网沙溪与仁寿里分界;东北以三台山、出火溪一带与至厚、永靖等里分界;西南以龙銮潭连大沟与德和里分界。里内东南至西北十四里,东北距西南七里,积方九十八里。其中:田六千六百二十二亩三分五厘九丝;园三千七百一亩二厘七毫九丝;埔……。

县城、林投尾庄、鼻仔头庄、马鞍山庄、山脚庄、湖内庄、大埔庄、网纱庄。

德和里,在县西南方。东南以后壁湖、猫鼻山一带临海;西北以射藔港、龙銮大沟与仁寿里分界;东北以龙銮潭连大沟与宣化里分界;西南沿海。里内东南距西北十五里,东北距西南五里,积方七十五里。其中:田二千一百七亩九分九厘六毫;园九千六百九十一亩六分五厘四毛五丝;埔……。

大树房庄、龙宣水庄、(上下)水泉庄、白沙庄、大乳乳庄、大加冬庄、沙尾堀庄、草潭庄、树林庄、坎下庄、槟榔坑庄、红柴坑庄、蟳广嘴庄、万里桐庄、排仔路头庄、槺榔林庄、沟槽庄、四沟庄、三沟庄、头沟庄、麦子园庄、加冬湖庄、(上下)大坪顶庄、后壁湖庄、后湾仔庄、埔干庄、射藔庄。

至厚里,在县南方。东以鹅銮鼻到海;西以马鞍山与宣化里分界;南沿海;北以龟仔角大山,越山至海。里内东西距二十四里,南北距四里,积方九十六里。其中:田一百亩二分一厘;园五百二十六亩五厘三毛;埔……。

鹅銮鼻庄、照海灯楼、船蓬石庄、员山子庄、垦丁庄、龟仔角庄、潭仔庄、大坂埒庄。

仁寿里,在县西北方。东南以网纱溪与宣化里分界;西北以保力溪与兴文里分界;东北以虎头山、越麻仔大山与永靖、治平等里分界;西南以龙銮大沟与德和里分界。里内东南距西北八里,东北距西南五里,积方七十二里。其中:田三千二百九十亩九分四厘九毫;园二千零八十九亩六分二厘七毫九丝八忽;埔……。

麻仔坑庄、虎头山庄、新街庄、湛湛庄。

兴文里,在县西北方。东南以保力溪与仁寿里分界;西北以水坑与善余里分界;东北以统埔顶、车城陂与咸昌里分界;西南沿海。里内东南距西北五里,东北距西南三里,积方一十五里。其中:田三千一百一十五亩七厘二丝;园二千三十四亩八分四厘二毫七丝;埔……。

车城庄、保力庄、统埔庄(即统领埔)、田中央庄、海口庄。

咸昌里,在县北方。东以哪仔窟大山,越山逾竹社与治平里分界;西以大美庄向山,越山逾加芝来、上下快、射不力(改善化社)各番社与善余里分界;南以车城陂与兴文里分界;北以双溪口大山,越山逾牡丹、高仕佛各番社与泰庆里分界。里内山足平埔,东西距十里,南北距十里,积方一百里(番山在外)。其中:田一百八十九亩一分三厘四毫;园一百三十五亩五厘九丝六忽;埔……。

四重溪庄、小南四湖庄、本务庄、哪仔窟庄、双溪口庄、大美庄、率毋庄、加芝来庄。

善余里,在县北方。东以女灵山、连山、下快大山、下狮头山一带入各番社;西沿海岸;南以水坑与兴文里分界;北以刺桐脚溪与嘉禾里分界。里内东西距五里,南北距三十一里,积方一百零五里。其中:田八百五十一亩二分八厘四毫九丝三忽;园五亩九分八厘六毫九忽;埔……。

(上下)枫港庄、刺桐脚庄、射不力社(光绪十八年改名善化社)、(上下)快仔社。

嘉禾里,在县北方。东以上狮头山分界入番社;西沿海岸;南以刺桐脚溪与善余里分界;北以率芒溪与凤山县属之枋藔分界。里内东西距二里,南北距十六里,积方七十二里。其中:田八百一十五亩三分八厘六毫;园一千五百五亩三分六毫九丝九忽;埔……。

枋山庄、南势湖屯隘营盘、平埔厝、嘉禄堂庄。

治平里,在县北方。东以鱼磷滥大山,越山到海;西以四林格山,越山逾番山至哪仔窟大山与咸昌里分界;南以罗佛、茶山、大鲁公溪与永靖、长乐等里分界;北以大崎岭与泰庆里分界。里内上下平埔,东西距十二里,南北距十二里,积方一百四十里(番山在外)。其中:田六百三十三亩四分七厘四毫二丝七忽;园一百一亩六分一厘二毫六丝;埔……。

大鲁公庄、九间厝庄、四林路庄、阿眉社、大加冬庄。

永靖里,在县东北方。东北以大溪与安定、长乐二里分界;西南以出火溪、三台山与至厚、宣化二里分界;东南以射麻里溪越港口与至厚里分界;西北以罗佛茶山与平治里分界。里内东北距西南八里,东南距西北十六里,积方一百二十八里。其中:田一千九百三十九亩三分九厘四毫七丝;园一千一百六十八亩三分六厘五毫九丝九忽;埔……。

射麻里庄、文率庄、达公古庄、加都鲁庄、阿眉番大社。

安定里,在县东方。东以猪朥束大山,越山到海;西以大溪越港口与永靖里分界;南至大港口海岸;北以响林溪与长乐里分界。里内东西距七里,南北距十五里,积方一百零五里。其中:田五百三十八亩三分八厘四毫;园二百四十九亩四分二厘一毫七丝;埔……。

大港口庄、八姑角庄、猪朥束社、阿眉番社。

泰庆里,在县北方。东沿海岸;西以八磘湾、麻美望、高仕佛、牡丹一带大山分界,均系番社;南以大崎岭与治平里分界;北以观音石、加尔仑溪与台东州属之卑南社分界。里内东西自山至海二里,南北距四十七里,积方九十四里。其中:田七百五十四亩八分五厘七毫九丝五忽;园二百八十八亩八分七厘四毫九丝六忽;埔……。

八磘湾,九棚庄、麻里望、阿眉番社、八磘番社、高仕佛社、牡丹、大中礼乃社、高仕佛港仔庄。

前后山道里纪

东门外钓桥起,一里山脚庄、十二里射麻里庄、七里吧姑角庄、一里大港口(沿海自东门起合二十里)。又自射麻里小路北行,十里罗佛山、五里九间厝、一里万里得庄(自东门起合二十九里)。又射麻里东北行,七里猪朥束、五里文率庄、三里响林庄、五里万里得。又县城三十五里大鲁公、九里大崎岭、九里八磘湾九棚庄、七里高仕佛港仔庄、十五里牡丹湾汛、十五里观音石前加尔仑溪(与台东埤南交界)、二十七里阿郎壹溪。

西门外钓桥起,三里大埔庄、二里麻仔坑庄、二里虎头山、五里新街、三里车城(有防汛)、三里田中央庄(自西门起合一十八里)。又自西门起,西北行,十九里海口老古石、一里水坑;北行,五里尖山、十里凉伞兜、十里枫港、七里狮子头、八里刺桐脚、二里枋山头、三里南势湖(有屯隘营盘)、四里平埔厝、二里嘉鹿堂、四里率芒溪,与凤山县交界(自西门起,沿海合七十五里,为进郡大道)。又自枫港东北方,十里善化社(旧名射不力社,光绪十八年改)、十里圆山下、五里双溪口;北行十里武吉山、十里大云顶岭、十五里英华岭、十里嘉木鹿山、十里阿郎壹溪,与台东州埤南交界(自西门起,共一百二十五里。内西门至车城十五里,平地;车城至枫港三十里,沿海;枫

港至阿郎壹溪八十里,番山)。西门西北行,十里保力庄(山边小路)、三里统埔庄。又自统埔东北行,九里四重溪(有恒春营防汛及隘勇分防,为番社出入要路);北行,三里石门山榖、七里双溪口,入牡丹、高仕佛、加芝来等番社(自西门起,合三十二里)。又西门西行,各五里麦仔园、四沟、三沟等庄、一里头沟庄、二里加冬湖庄、二里大坪顶庄、二里埔墘庄、二里射藔龟山(沿海自西门起,合一十四里)。

南门外钓桥起,二里林投尾庄、四里鼻仔头庄、一里马鞍山、三里大坂埒、二里潭仔庄、二里大沙湾垦丁寮(有防汛)、七里船帆石、八里鹅銮鼻(恒春营守备分驻)、一里灯楼(沿海自南门起,合三十一里);渡海三十里七星石。又西南行,十里大树房(有防汛)、三里猫鼻山(沿海)。又西南行,十二里又水泉庄、三里白沙庄(沿海);又西南行十一里沙尾堀庄(沿海)。又西南行十三里树林庄、二里坎下庄(沿海)。又西南行,五里排仔路、一里龙銮潭;左右行各二里龙宣水、草潭庄、万里桐、二里槟榔坑、三里红柴坑、二里蟳广嘴(沿海。自南门起,合一十五里)。

北门外钓桥起,五里网纱庄(山脚小路)、三里保力庄(又北皆番山)。

案计里之法,向以营造尺一百八十丈为一里。恒邑设县以来,所计里数,祗有大略,未经丈量。今南门外,一望平畴,所至各庄皆田塍小路,四通八达,故不能遵行一路也。余如率芒溪至县城、由县城至鹅銮鼻,共一百十五里,系属驿路,不至大谬;其番山曲径,乡僻小路,祗能约计大略。又台南郡城至埤南觅,向由凤山之东港沿海南行,越枫港车城,入恒春县城西门;出东门,过射麻里、高仕佛、牡丹湾等处,而至埤南觅。自三条仑通路以后,往来皆由东港分路北行,而恒春县城至牡丹湾一带遂成僻境。光绪十八年,恒春营县请以高仕佛汛弁兵十五名,并抽牡丹湾汛兵五名,移驻四重溪,以扼社番出入咽喉云。

桥梁

新街桥:在射藔港尾。

大树房大桥:士民捐建。光绪十九年,知县陈文纬拨款三十元重修。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