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笔下文学 > 无锡县志

无锡县志卷二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山川第二

易曰天险不可升也地险山川邱陵也王公设险以守其国自古城郭莫不因山川之险以为之固无锡届乎浙右之地无名山大川之限而其所恃一本于先王之教化体天地尊卑之义民生习为礼法以固其封域而山川之佳秀者适足为邑人游衍之娱有不足以恃其险焉然亦职方之所不可缺也作山川第二

总山二之一

地里家言山亦多岐矣虽其言之不经要亦有其理其言江南诸山皆自西蜀而来逾河导江并入于海盖以地势言之莫高于西北由是指西北之山为天下之根本脊脉顺其性而下以至于东而止论其势然耳或言浙之诸山悉本天目之来脉此据浙之一境而言盖杭为两浙之都会天目居杭之境内界乎浙之两间巍然杰出莫之与京地里家言凡山低者多则高者为主故以天目为浙之主山则两浙之山皆附属矣其它不足论也且以无锡一邑言之既以锡山为主自锡山西北由惠山龙山周回起伏缺而为崋峲走而为青山大穹或断或属行五十余里入于太湖由锡山而南蓄而为独山引而为石塘军将蜿蜒盘礴亦五十里而入于湖其它若鸿堠胶顾芙蓉石窒等山率皆孤邱独巘东西望于锡山有拱辅之势此无锡诸山之大畧也

锡山

去州西七里开元乡在惠山之东本惠山之脉也惠山至是中断伏而为山冈缺半里许复起为锡山至锡山而山脉始绝唐陆鸿渐惠山记云惠山东峯当周秦间大产铅锡所以谓之锡山至汉兴锡方殚后有于山下得铭云有锡兵天下争无锡宁天下清有锡沴天下弊无锡义天下济至王莽之时锡复出光武至顺帝之世锡累竭自是以来不复有锡故东峯至今谓之锡山考之铭记则知是山古尝出锡有关于世也又按无锡诸山皆高惟锡山独低地理家言凡山高者多则低者为主故世以锡山为主山惠山虽高不得并称也俗云客山高利客不利主理或然耳其山得以主山称故擅名浙右山上有小石圆廓若盆引窍潜通山谷积水尝满虽大旱饮千人不竭俗呼为仙人洗面石山前有荡曰月子荡山下有涧曰锡山涧二泉之泒由涧引入梁溪元延佑间里姓倪文光创精舍于山之阴名清微筑堤遏涧为水帘作潺湲之声昼夜不辍山根有圣水井宋卢至柔隐山中学道时所凿环甃以甓上悉书符篆以为汲饮可以愈疾至今邑人信之山侧有坞曰秦王坞惠山记云始皇东游望气者以金陵太湖间有天子气故掘而厌之其东复有坞曰乌腰坞皆与山近春申君庙在山下

惠山

在州西境内去州七里当锡山之西南徐记云其南北数十里岭东西各有泉皆合梁清溪水西南入太湖唐陆鸿渐惠山记云惠山古华山也是山连亘二百余里吴地志云华山在吴城西一百里晋宋时号曰历山郡国志云南朝多以北方山川郡邑之名权创其地又以此山为历山以拟帝舜所耕者山北有石田曰舜田有石井曰舜井其村因谓之历村寰宇记云无锡有古历山下有春申君祠又有范蠡城释宝唱名僧传云沙门僧显宋元徽中过江住京城弥陀寺后入吴憩华山精舍华山上有方池池中千叶莲华服之羽轻与华州华山所产同老子枕中记云华山者吴西神山是也郡国志又云无锡有九龙山亦曰冠龙山鸿渐记云是山一名九陇一名九龙一名鬬龙九龙者谓山九起若龙虬缥螭合沓之状鬬龙者隋大业末山上有龙鬬六十日因以名之按今山有九峯下有九涧其第一峯有寺曰普利院寺后有若冰洞冰泉及天下第二泉山西复有古洞潜通包山即古洞阳观今亦拥闭山下有罗汉泉今不见其迹山侧有黄公涧因黄歇以名去黄城八里自锡山东第一峯曰惠山由惠山而北曰龙山自龙山龙尾断曰崋峲口舜山又在其北又名舜柯山即所谓历山也其上有舜田不种而禾岁恒产一二穗并舜井在焉自惠山北至龙山凡九起止崋峲口而山脉始微断至舜山复起北走迤逦入湖皆惠山之脉故昔人并称之耳不然则寰宇记何以言历山下有春申君祠及范蠡城哉今春申君祠庙基在锡山当惠山之东范蠡城即所谓斗城者是也在惠山之西去春申君庙六七里而所谓舜山者从惠山自南而北相去悬绝十里在九峯之外不应与惠山混称也特以惠山之名著故并称之无疑矣然观南徐记所云是山南北数十里则县西之山与惠山同脉者皆可以惠山称而陆羽记又云是山连亘二百余里则又知太湖诸山与惠山势若相接者皆可称为惠山又不独指同脉之山也而谓之历山则当自南朝始曰舜山舜柯者后人因历山之名故附会其说舜田舜井不过假舜之名以神其事耳兹山得泉水之胜为锡之名峯高人逸士既多卜筑若孟信安之别墅尤遂初之斋居皆在焉其它僧坊仙馆若孟氏之时思倪氏之清微凡以庵若院名率皆占山之势指为佳境四方游衍之人舟车隘塞携觞挈榼岁无虚日而兹山之名将与湛茂之陆鸿渐同为不朽矣其山虽为一邑之名胜然无深林大谷之藏奇葩异草之产惟鸿渐所品之泉实为天下第二及金莲花世亦罕有图经虽称出石香葇然亦不见采录马鞍岭在山上

璨山

去州西七里在惠山东南亦惠山之脉山之麓有明阳观云即古洞阳观基也观中有亭曰横翠以望诸峯山半有阁曰望湖下瞰太湖苍苍渺渺一瞬弥瞩旁有半山之亭亦可遐睇山上有泉曰泂酌泉由观而上可到泉上有亭可坐可睡山下有大冢元延佑间邑士强以悳买地附山筑为大陇凡有死而无以为殡者给以葬穴至今号为义冢春暮之月邑人祭扫率往游焉亦为邑之名境山后有义兴岭由此可径义兴大池坞牛来坞即游来坞皆在山南龙腿坞在大池坞北

章山

在惠山之西南与璨山前后相向皆惠山之来脉龙山乃惠山之北尾一名龙山盖惠山自南而来其中为马鞍岭自马鞍岭而北至龙山而惠山之冈断矣越绝书所谓县西有龙尾陵道春申君初封吴所筑者即此是也至今山尾呼曰龙尾山上有龙潭周氏风土记云龙山去县十八里上有三峯有白龙潭东晋时有家其上者妻妊三年忽产一龙色如银七日升天去龙母死葬于山顶龙父并所居成潭号曰白龙潭自后遇龙一归岁则大熟山由是名按此山春申君时己称龙尾陵道则龙山之名又恐不止于东晋产龙之后也山下有精舍曰悟空宋宗姓若嵓之小隐长松茂林深蒨蓊郁可以游处有轩曰翫云当惠山西来第七峯之下朝霏夕阴宛若图画方外张伯雨及往来之士皆有留题山西有涧曰回龙涧其水从山之西循山而北转龙尾东流注于河

崋峲山

在龙山西去州一十八里惠山诸峯至龙山龙尾稍断数十步然后突起为崋峲山其断处曰崋峲口由崋峲口以通湖上诸山舜山与崋峲山相指舜山去州西北三十里一名柯山俗合而名之曰舜柯山即所谓历山也与龙山崋峲皆相近中断处即崋峲口风土记及陆羽惠山记云西神山联峯迭嶂之中有柯山者吴公子仲雍六世孙柯相所治之处故山以柯名郡国志称南朝多以北方山川郡邑之名权创其地故以惠为历山今历山不云惠山而此山其独指为历山者岂此山与历山之形真肖特表而出之耶惠山之脉相去固不甚悬绝也盖惠山西来山势连亘四十里蜿蜒盘礴至是始得其半岂四十里之山皆得为惠山称是山居适其中惠山既改为历山故指此山界乎两间者总而名之耶而所谓舜山岂亦因历山之故而变称耶山上有舜田舜井岂亦因是耶抑以舜田舜井之故后人妄指此山为历山而呼为舜山耶不可必其说也故并疏之以俟知者辩焉

东孔山

去州西一十八里舜山之阴其上有宋端明尤袤墓

西孔山

去州二十里与东孔山相属皆舜山之来脉

石盆山

在舜山之西

胜山

在石盆西与舜山接山下有煮狗岭

鸡笼山

在胜山西自石盆而下皆舜山之连脉

鸡笼山

在胜山西自石盆而下皆舜山之连脉

唐湾山

在青山下边太湖唐湾上苍岘岭在其侧皆青山之连脉

大穹山

去州西北四十五里

广长山

在大穹山西

白射山

又名白石山去州西五十里面太湖在广长山之西

月牌山

在白射山西与白石山连

章山

在月牌山西与月牌山连

大雷山小雷山

并在章山西章山之连脉郡志云雷山在太湖中马迹山西风土记云震泽中大雷山小雷山或以为舜渔之所按今富安乡有大雷小雷二山边太湖当在马迹之东南俗呼大犂山小犂山今吴县洞庭山亦有大雷小雷之名郡志所录当为富安之二山风土记所载乃洞庭之二山特以名同误指之耳此山俗以雷为犂者盖语讹也或以为大驴小驴失之远矣又名闾江山其称大驴小驴或因此耳

陈湾山

在小雷山西

胥山

在小雷山之西由陈湾而上曰庙渚山即此山也山下即闾江史记曰吴王夫差杀子胥取其尸盛鸱夷浮之江中吴人怜之为立祠是曰胥山张晏曰胥山边太湖去江不远百步故云江上今闾江有阖闾城下有伍员庙山以庙渚名者此也其山去州五十里下有青山岭

韩湾山

在庙渚山下与青山岭接自大穹而下诸山悉连亘相属皆为闾江山之连脉

归山

去州西北四十五里风土记云阖闾杀伍子胥以鸱革裹之浮于江中子胥既死吴人于此山犹望其归故命其山曰归山

胡山

与归山相近

平塔山

去归山不远皆在闾江山东

长腰山

去州西北四十五里山上有岭曰长腰岭

贾山

去州西北四十五里在长腰岭东

苦奄山

去州西北四十五里皆近安阳山

安阳山

在州之西北寰宇记云安阳山到州五十里周回一十八里高一百丈风土记云周武王封章子赟于无锡为安阳侯至今山下有周赟墓意者山之名义兆始于此今人称为阳山亦称曰西阳山郡志云山在阳湖之上故名二说当有合也其山平地拔起高峯圆峻四望如一挹湖水之光包林木之秀若人之有文采然故世易以美名曰文笔峰山趾有翠微院长廊邃宇甲于乡为今名剎山顶有龙池广袤三丈深过一仞岁旱祷之尝验山出大石可为礲臼始见采于汉大夫陆端旁近数州藉以用之惟文质麄砺不堪作他器也然自汉至今取之不竭山之空嵌皆弊于掘凿故中多洞穴旧称三十六洞今山多圯塞不可寻究但言九门洞张公洞甘草洞清水洞而已要皆为取石之穴非天成也锡山之脉蜿蜒北走至是始断

横山

在崋峲西周回十四丈高九十丈去州西二十里其东与龙山势若相附中断为平田通崋峲口以出惠山其西与管社山相望中隔为梁溪太湖在其北磻竜涧大涧皆在山下

许山

去州西南二十七里在横山之西镇山在其东月山在其西是谓山之两尾

西顾山

去州西北三十里在孔山之北与横山近

鸡坑山

去州西二十五里边太湖

石步山

与鸡坑山相连

晶山

与石步山近俗呼为甑(匚敢)山谓山形之肖也

管社山

去州西二十五里西南入太湖与独山相峙中汇为浦岭门亦名庙门其东望于横山溪流导二山并注于湖

独山

去州西南一十八里其北与管社山相望冲为浦岭门南与充山对峙中汇为门号曰独山门溪流入五湖演漾而西从门出太湖

充山

去州西南二十五里与独山相对山下有湾曰曹湾自曹湾而下坦为平壤悉皆良田相去不一里许截然中断为独山门山东即五里湖湖水由山下里西流入太湖

朱山

一名朱墓山在充山南去州二十五里

漆塘山

去州西南二十五里与朱山相连北临五里湖宋知州钱绅退老卜筑其间遗趾尚存游者咸造焉山南有坞曰狗肠坞狗肠坞北曰南桃花坞罗岭又在其南

石塘山

一名庙塘山在漆塘山之北去州西南二十五里山西有徐偃王庙山下有石塘枕长广溪一名庙塘按庙记云锡山西南一舍而近是为五里湖湖之阳有山山之阳有庙又云庙山相传曰庙塘庙据其趾石塘横其东山是以名山北有岭曰山门岭岭后通漆塘大浮二山

路耿山

去州西南二十五里在石塘山北得扬名开化二乡诸山之中其山高耸冠乎两间层峦迭嶂四面环绕若相朝拱然前俯长溪后背太湖要名佳胜之境山旁有坞曰董坞与山相接山下有岭曰罗岭可径石塘山复有小山无名俗称为野山由野山而度许舍

许舍山

去州西南三十五里在路耿山之南横山之东羣峯盘旋结为深谷宋待制蒋谐显谟许德之侍郎施垧礼部尤袤皆尝卜筑其内山东有汤村岭

南横山

去州南四千里当许舍山南

白茅山

在南横山之南与南横山接山下有岭曰赤石岭

羊祈山

与白茅山连

军将山

去州南四十里边太湖南唐时尝屯军此山以御吴越之兵故以军将名其山山北有坞曰甲仗坞相传所以贮兵器之地南曰官材坞俗称为官来坞西曰竹弱坞

五浪山

与军将山连山下有岭曰芮家岭岭下皆平田吴塘门在其下吴塘山相近焉石人坞在山西

庙山

龟山

里山

长太山

去州南四十里在里山北山下有长太寺

过山

在长太山南

吴塘山

去州四十五里边太湖其山与鹁鸪山南北相望山下坦为平田去三里许始汇而为川号曰吴塘门溪流从中泻入太湖门上驾横木为畧杓名沙木桥由是径鹁鸪山以通湖上之路自充山至吴塘山山势连亘五六十里或起或伏独路耿军将最高要皆为路耿军将之来脉

鹁鸪山

去州南五十里山下皆良田离山一里许即吴塘门其山与吴塘山南北相望

沙头山

一名庙山在沙觜上边太湖与鹁鸪山相近其沙觜亦曰庙山觜

沙觜山

在沙头山南其南即竹山

竹山

在沙觜山南无锡诸山之南脉至是而绝

鸿山

去州东五十里本名皇山吴地志及南徐记云太伯宅东九里有皇山太伯所葬即此山是也语讹以皇为鸿耳一名梅李山亦曰梅里平墟高十丈上有太伯墓

白担山

去州东四十五里

畲山

奚山

去州东四十五里亦名晶山俗呼为谐山奚字语讹也

石窒山

去州东五十里

嵩山

去州东五十三里嵩或作松南徐记云松山一名少孤山

堠山

去州东四十里吴地志云堠山周回七里高七十丈南徐记云堠山北有白石岘堠或作缑龙腿山在其下亦堠山之脉

胶山

去州东北四十里在堠山东北高九十丈长九里山上有梁萧侍郎宅今为招提旁有泉出山窦中味甘色白名曰窦乳泉又有涤砚泉世传萧公肄业时尝涤砚是池故名池上有亭曰砚水亭山上有兽蹄痕寺僧神其说以为金牛迹是山与惠山相去四十五里东西相望宛若翠屏其西小峯曰凤凰山甑(匚敢)山与凤凰山连插旗山与甑(匚敢)山连皆胶山之来脉

芙蓉山

或称余蓉山或称余洪山去州东三十里其山周回八里高三十丈岁遇清明游衍之人毕萃此山俗因目为清明山山上有二土邱一号龙井峰峰上有龙井岁旱可祷又名天一峯复有顽石二各高六七尺人呼为石公石母二石对峙中可通人往来或云山下居民时望见石有光彩又有金鸡石明泽可爱与公毋石相连世传每至岁旦昧爽有金鸡飞鸣其上亦未见其必然山之西趾有田一规名弹子邱中有土垄随田圆转宛若弹丸环垄四旁之田一犁可竟不费周折称以为异土人不敢近垄而锄锄辄蛇虺出焉当芙蓉湖之未塞为田时登临兹山可以凝眺烟水山由是名其曰余容曰余洪者皆因吴人语讹谬称之耳

斗山

去州东北四十里其山长九里山顶自南至北有土邱七象北斗形故以斗名山山之中有黄腰岭西通牛塘山上有白垩朱石

回山

在斗山之东与斗山同泒里人并称为回斗山

观基山

在回山北二山相连本回山之泒山西有旧 【阙】 碑无字

枝柚山

或云栀子山在回山西其山多生苦栀

黄文山

俗呼为黄梅山四山皆顽石不宜树木在回山东

前山

在回山东南去回山不远

白石山

在前山东与前山相近皆斗山之余脉

西高山

去州东北二十五里兴宁乡其山平浅无深林邃谷山之南峯顶上有仙人礼拜石石上有迹类人额痕及雨肘膝伏处相传人俯其上不论老稚长短其额与肘膝处皆当其穴以为异山中有路可通兴道乡其中峯曰灵龟山北峯曰凤凰山山西世为里姓高氏之居山由是名俗呼为西胶山盖指胶山为东故误称耳东顾山去州东六十五里其山占江阴常熟无锡三州境寰宇记云顾山东属苏州西属常州一名马婆山山上有寺及龙潭

金匮山

又名紫金山在州城东北隅第六箭河上凤光桥东周回数十丈当邑之中邑之主山也世传有金匮藏书于山下为无锡之巨镇故名今按此山负土所成要非天设届邑之中故指为镇山云然亦总山之不可佚也姑附之于篇末

总水二之二

周礼载九州岛之浸扬州其浸曰五湖即今之太湖也无锡据太湖之东倚湖为浸环州之水皆出纳于湖旱则堤以遏之涝则疏以浚之此无锡之水利也尝考邑之水源出于惠山之泉至山下分为二道一注于双河一下于梁溪皆合于运河之水湖流之出而通于运河者其南皆自小五湖而入青祁淹过大小渲而会于梁溪以达于河余若长广新安乌角诸溪及蠡渎之水或竟出为河流或相会于溪水至运河则皆合而为一其北闾江阳湖之出皆太湖之余波闾江之水悉会于双河口阳湖之流则贯直湖淹而出花渡双牌诸港皆达于运河而复合为一运河之水其南皆东注于太伯渎鸭城河而入蠡湖以下东海其北则东流为五泻水支分脉拆至江阴而达于大江此无锡之水势也

太湖

去州西南一十八里自西而北绕州之境四十五里即古具区震泽所谓五湖者是也越绝书云太湖周回三万六千顷禹贡之震泽尔雅云吴越之间巨区其湖周回五百里襟带吴兴毘陵诸县界东南水都也周官扬州其浸五湖张勃吴录五湖者太湖之别名以其周行五百余里故以五湖为名郭璞尔雅巨区注云县南太湖也中有包山山下有洞庭穴道潜行水底无所不通号为地脉旧经云湖内有灵山去北岸二百里其山清秀山中有灵山寺旧属无锡后割入晋陵南际有洞庭山在苏州吴县界产柑橘与潇湘洞庭等非船莫通寰宇记云太湖从湖州长兴历常州义兴晋陵及无锡界今按太湖南自平江长洲县入长兴与义兴并行四十八里东南至吴县界自乌山北沿湖西岸东行六十二里又与吴县为界沿湖屈曲越常州界一百四十八里与州之分水为界占州之新安开化扬名开元富安五乡由新安乡乌角溪口自南而西迤逦行至富安之闾江而止为是州之巨浸西流之水皆会于独山吴塘浦岭诸门而通太湖

小五湖

在州南一十八里一名五里湖其北梁溪水顺流而南二十里其东南长广溪迢迢二十余里注于西北皆至湖口与梁溪水会二水合流由是湖过独山门及庙门而通于太湖

青祁淹

去州西南二十里扬名乡东西二十里南北一十八里梁溪自州西迤逦西南流分为大渲小渲二淹并行至青祁淹口复合为一由淹入五里湖从庙门独山门下太湖

大渲淹小渲淹

去州西南一十六里扬名乡梁溪由开元乡自北而南直流行五里至孤渎口分为二道其西为大渲东为小渲二水中隔平壤相去五里余复行二十里许至青祁淹始合里人多植莲芰于是夏秋之月荷花盛开弥望不绝好事者往往泛舟汀渚为烟水之游以谢炎暑

梁溪

即梁清溪距州城西四十丈阔十丈深三丈源发于惠山之泉入溪为南北流其南绕惠山西南三十里自小渲淹西流出浦岭独山二门入太湖其北至五里桥与运河通今谓之双河口吴地志云古溪极陿梁大同中重浚故号曰梁溪南北长三十里郡志云梁溪去州一十八里按今溪在西门外去州治纔数十步人止称西溪而不言梁溪其云十八里者并其发源处称之耳据溪侧有将军堰今构石梁于上遗趾尚存去州南可一百五十步风土记云唐景龙三年置堰堰旁有梁萧将军墓宋嘉佑中开运河通梁溪取太湖水堰遂废毘陵图经云唐将军单雄信提兵道此以鎗止水为堰故号将军堰旧有闸今废二说不同互有得也凡岁涝则是邑之水由溪泄入太湖旱则湖水复自此溪回居民藉以溉田俗云州人不能远出出辄怀归以此溪水有回性所致孤渎曹黄泾梁墓泾俱在州南扬名乡其水由溪东出运河

长广溪

去州南一十八里广二十五丈长三十五里占扬名开化二乡亦惠泉之脉吴地记云县南有长广溪水深三尺陈勋所导按今溪由梁溪西南而下从扬名乡南至开化乡水分为二道其南出吴塘门其北至扬名乡由五里湖出独山门并入太湖溉田百余顷大旱不竭

唐干淹

去州南二十里开化乡长五里其水南自洪邱淹东从五里湖其西与北皆由太湖西流而至中蓄为浸东北出于蠡河

洪邱淹

去州南四十五里开化乡其水南自太湖演漾而来蓄为浸泽东北出于蠡河

蠡渎

去州南三十里在新安乡寰宇记云范蠡伐吴所开又云太伯渎西带官河东达范蠡渎入苏州界淀淤年深元和八年孟简开浚之并导蠡湖长八十里即此渎也按今此渎在新安乡通太湖其地谓之蠡口自蠡口北流十余里而与梁墓泾合为一今人称为蠡河自泾口东出运河与太伯渎之水会为河流东葑渎周泾皆自蠡渎而来达于运河

赤城溪

长五里去州南三十五里新安乡太湖之上南通太湖北入于蠡淹

乌角溪

长六里去州东南四十五里新安乡太湖之上东出望亭入运河西至于太湖是溪中分为平江南北之限隔

新安溪

长六里去州东南四十里新安乡与太湖相近东出运河其南与西并通太湖

闾江

在州西四五十里太湖上即太湖之别浦也史记云夫差杀伍子胥取其尸盛鸱夷革浮之江中即此地其江与太湖合流实太湖之区也特别其名耳江上有觜凡十五曰闾江觜钱家觜陈家觜蒋家觜奋家觜盘坞觜章山觜盐亭觜大驴觜秦墓觜韩家觜后岘觜邵墓觜许岘觜奋横觜皆近江之岛又有惠家觜杜公觜莲荷觜皆在湖上去江不远

阳湖

去州西北四十里神护乡东西八里南北三十二里深五尺寰宇记云阳湖在晋陵无锡两县去常州东六十四里南入太湖二县中分为界北通蚊涛临津等湖谓之三湖南徐记云阳湖壅塞久坏宋文帝元嘉中治湖之四旁成良田数百顷今存湖名北复有一湖俗谓之北阳湖亦曰宋建湖度其地本临津以宋文帝尝治故名

双河

在开元乡去州北门外一里西溪之尾于此与运河合而为一曰双河其流从运河入越布政乡自西北而南复引于西贯直湖港过张桥为陆墟河而与晋陵县界长岸河接其流通于太湖者皆自直湖港而下秋子渎毛渎皆运河之旁流而西者并注于双河

北渡港

在青城乡运河之旁流而西者贯直湖港入双牌而与双河之水合而为一

直湖港

在青城乡由运河而入志公港南下为北洋湖湖之南即港之脉直南而下贯于神护富安二乡入晋陵县界而下于湖

双牌港

在青城乡近晋陵县界越神护乡过黄湾桥而入于南阳湖

运河

东南自长洲县界望亭入本州岛界行四十五里越州城迤逦西行四十五里至五牧口出晋陵县界胜七百石舟大业杂记云隋大业六年十二月敕开江南河自京口至余杭郡八百余里水面阔十余丈又拟通龙舟并置驿馆草顿并足欲东巡会稽自唐武德以后至今累浚为东南之水驿城中河凡十有八皆运河之支流别泒曰斥渎在北仓泥桥西(土兑)曰胡桥河在州治后曰州桥河在州治前曰营河在州东与州桥河胡桥河并通由胡桥河东出运河曰水(石达)河在大市桥南曰束带河河上即宋尤端明之故宅河绕其居故以束带名自斥渎而下皆引西溪水东入运河曰仓前新河元大德间凿水通漕运曰弓河曰九箭河皆县之古河运河旧通焉今多堙塞二河并疏其说于后自仓前新河而下皆在运河东

弓河

本旧县之罗城濠也岁久无可验但称东河故老相传云弓河自闸口湾湾由东门而南出度僧桥通运河如弓之背故号弓河以运河比之弓弦也

九箭河

在弓河上有河九道皆通运河若弓之有箭然故老云无锡有九龙峯下有九涧城中有九箭河应之谚云九箭通出三公今通者惟第六箭河余皆渐次堙塞今列九箭河于左

第一箭河

在东南隅边巷西止官街而绝水常涸不通舟

第二箭河

在东南隅庄巷底河面颇阔祇长十余丈耳可停舟

第三箭河

在东南隅染泾桥西稍西而止东向粗可通舟

第四箭河

在东南隅杨家巷颇深阔西至大街而止稍可停舟

第五箭河

在东南隅董家巷西止玄圣观前稍西而止但一大沟耳

第六箭河

在东南东北两隅界东自玄元宫前而入西出运河稍通小舟河北有善智尼寺又名师姑河

第七箭河

在东北隅福田巷底惟存一沟约长三四十丈西至陈贤良墓右而止

第八箭河

在东北隅自东门桥北而入西通洞虚观前而止可通小舟

第九箭河

在东北隅盛巷底惟存河口一二丈耳

五泻水

即五泻河去州北一十四里天授乡通运河阔六丈深七尺其源上湖大陂自五泻口北岸行泝流四十里至江阴晋陵两县界雉尾口从界北四十七里深三尺已上至申浦上口北入大江潮汐所至可胜二百石舟溉田一百七十余顷旧有堰临官塘称五泻堰宋元佑间既治莲蓉湖为田因置闸于是以备旱涝今则架桥其上曰高桥以通徒行堰与闸俱废矣运河水由桥下北流越兴宁乡入江阴界由夏港而入于江

长渠

在州东北二十四里北入江阴境胜二百石舟或云在州西北一十五里入五泻渠泝流六十里北入江阴军按此渠当与五泻水同泒而异名验其方隅之向背地里之相去与泝流之远近水力胜载一一可比而推况出自北门入江阴之水道莫此为大特以岁久蔑有识者姑辨其说用阙其疑

欧渎

去州西北四十里兴道乡有减水石(石达)斗门闸宋元佑间置盖以芙蓉湖为田遇涝则开闸泄水从闸口出由江阴界以入江

闸口河

其水从五泻水东流而为陆逐港过蔡家渡分为二道其一循州城而东越景云乡至梅里乡界口而入于伯渎其一至胶山乡界口东流越胶山乡而汇于南与宅仁乡新河合又行数里北走而入于江阴界

五步湖

去州东北七里天授乡东西二十里南北一十里南徐记云五湖其源浊而流清溉田百余顷或云即陶谷所隐之处梁载十道四蕃志云汉末钱塘县陶谷有道艺隐居五部湖时大旱蝗太守奉印绶请为无锡令谷退而叹曰郡界有灾安得怀道而不救之到城修六事行弭灾之术三日雨蝗尽死谷乃遁去今此湖皆塞为良田惟所经之道称五步塘今之塘头即其地

芙蓉湖

在州东北兴道乡寰宇记云上湖一名芙蓉湖亦谓之无锡湖占晋陵江阴无锡三县界西去常州五十九里东西四十五里南北四十里深五尺东流为五泻水毘陵志云芙蓉湖在县东五十五里南北八十里南入无锡县北入江阴军东南入平江府北入扬子江吴地记云无锡湖万五千三百顷为晋陵上湖又云无锡湖通长洲多鱼而甚清徐州记云横山北曰上湖南曰芙蓉湖陆羽惠山记云惠山东北九里有上湖一名射贵湖一名芙蓉湖其湖南控长洲东洞江阴北掩晋陵苍苍渺渺迫于轩户故惠山有望湖阁盖自山下百余里目极荷花不断以为江南烟水之盛于是皮日休买舟与陆龟蒙及毘陵居士魏不琢共为烟水之乐时乘短舫载一甔酒由五泻径入震泽穿松陵抵杭越号其舟曰五泻舟南徐记云芙蓉湖晋张闿基其中泄湖水令入五泻注于巨区欲以为田盛冬着赭衣令百姓负土值天寒凝冱施功不成而罢至宋居民因其旧迹堤岸堰水塞湖为田今悉南东其亩矣湖之经界漫不可考独兴道乡麻塘桥至今有湖东湖西之称亦皆良田无复痕迹以诸家传记所载考之则芙蓉湖占平江常州江阴凡三郡自无锡推之其南当与延祥乡鹅肫荡接为控长洲之境东入兴道乡麻塘港以北为洞江阴之界北出兴道乡越欧渎为掩晋陵之域其西则五泻水从东流入于湖如此则南北不下七八十里东西亦四五十里始合传记所载独徐州记称横山北曰上湖南曰芙蓉湖按今南横山在州西南开化乡去惠山不下十里北横山在州西北开元乡去惠山亦十五里两山相望皆在运河之西临太湖而惠山记称东北九里有上湖若在横山之北不应与惠山远近不伦姑辩其说合诸家传记之载并着徐州记之失好事者或可因是以求古迹

西渎

在兴道乡其源出天授乡运河自蠡河西北至兴道乡而始以渎名行二里而与麻塘港合

麻塘港

自咸塘河之西而为邹祁河至兴宁乡界口名麻塘尖而为麻塘港行二里许与西渎会而接于江阴界

咸塘河

在天授乡出北门运河之水入于高桥之南而贯于五了浜为河之起脉北走越兴宁乡而通于江阴界

严埭河

在天授乡由北门桥而下出闸口河为蔡家渡从渡口向北直下即河之起脉入兴宁乡为泰平港入胶山乡为严埭河河流由是入江阴界其泰平港北流转西亦入于江阴之境由夏港而达于江其东则为兴塘港其北则为刘家河

兴塘港

严埭河下流至宅仁乡分为二道其东则为兴塘港至宅仁乡而绝复引水东流而为包堰河至怀仁乡而中贯为南北流南接于盛塘河河水东入常熟之境西通上福乡芙蓉塘河其包堰河北通于江阴界

张塘河

在兴宁乡太平港之旁注于西者稍行至胡家渡分为二道西为张泾通五泻水其南入天授乡咸塘河北通江阴界

太伯渎

去州东五里贯景云太伯梅里垂庆四乡西枕官河东通蠡湖又东达于濠湖入平江界岁久淤塞唐元和间刺史孟简浚之长八十里阔一丈二尺深四尺民获沾溉之利唐书地里志云元和八年孟简开太伯渎东连蠡湖寰宇记云太伯渎西带官河东达范蠡渎入苏州界淀塞年深粗分涯岸元和八年孟简开浚之并导蠡湖长八十七里广十有二丈自后太伯渎谓之孟渎蠡湖谓之孟湖孟简传云元和中简为刺史有孟渎久淤治道溉田千顷卢仝有谢谏议茶歌云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巅崖受辛苦之句正浚此渎时为其劳民也此渎始开于太伯所以备民之旱涝民德太伯故名其渎以示不忘渎上至今有太伯庙

鸭城河

在梅里乡其源自运河而来东出江陂桥过景云乡越梅里上福至延祥乡而止其在景云谓之王庄桥河江陂河在梅里谓之新塘河鸭城河在上福谓之信义渎杜家河亦名太平桥河至延祥乡稍蓄而为谢荡引流至甘露水分为二道其一过濠桥而去其一由月河而出皆东注于濠湖

破塘河

在梅里乡起于鸭城河越太伯乡过大桥南入于蠡湖

潭塘河

在梅里乡鸭城河之旁注而北者至宅仁乡为刘家河贯兴塘港与新河接

新河

在宅仁乡南自尤村渡至江阴界河面虽阔底大浅水常涸惟通小舟春夏水涨巨舰始通故老相传云建炎间大金太子南征被困一夕开此河通大江而去故名曰新河河上有冯梓二堰今废

断塘河

在上福乡太平桥河之别脉至延祥乡而贯于濠桥河

横塘河

在上福乡信义渎之旁注于北者渐流引东贯走马塘为芙蓉塘河至怀仁乡为盛塘河而入于常熟界

羊尖河鲤河

俱盛塘河之别脉顾市河亦包堰河之别脉皆东会于羊尖河而入常熟界

蠡湖

在州东南五十五里与平江长洲县分界即今太伯乡之漕湖也郡志云蠡湖在县东南五十五里与苏州吴县分界寰宇记云范蠡伐吴开造蠡渎通此湖故号曰蠡湖唐书地里志云元和八年孟简开泰伯渎并导蠡湖自后太伯渎谓之孟渎蠡湖谓之孟湖按今漕湖在太伯乡当州之东南去州五十余里东西十二里南北六里其地率皆占长洲之境边湖之旁仅得一二里为无锡之界湖水泝流而西与太伯渎接贯景云垂庆梅里太伯四乡而出于运河至今梅里太伯界口有河名蠡尖口距湖三十里平江城东余门数里外亦有蠡口去湖十余里今谓之漕湖实古之蠡湖也而郡志谓与苏州吴县分界者盖唐以前未县长洲其地皆吴县之境而隶于苏至唐始分置长洲县故后人袭旧之文不变其实然谓之漕湖则不知自何代始其湖之浸皆长洲之利无锡独得其一区耳

濠湖

在州东七十里东西四里南北三里即今延祥乡之鹅肫荡也谓之鹅肫者取其形之肖俗呼之耳亦云河湖语讹故也自湖向东稀墩与长洲县界接稀墩向北三十里至苑山经湖中心与平江常熟州分界西南达于蠡湖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