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笔下文学 > 礼部志稿

卷三十四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钦定四库全书

礼部志稿卷三十四

明 俞汝楫 编

祠祭司职掌

恩恤

国初武臣亡殁念其勲劳赙恤之典特从优厚其後渐为限制今并文武恤典着於後而外夷官员亦附焉

祭葬

洪武二十六年定一优给则例凡阵亡失陷伤故渰没者全支边远守御出征并出海运粮病故者减半一品米六十石麻布六十疋二品米五十石麻布五十疋三品四品米四十石麻布四十疋五品六品米三十石麻布三十疋 一公侯亡故不分病故阵亡止给麻布一百疋礼部奏辍朝三日仍具手本行移在京衙门知会一将引本官家人赴内府给与布疋一咨工部造办冥器棺椁及拨人匠甎石造坟安葬一劄付钦天监选择坟地一具手本赴光禄寺备办祭物遣官行礼一礼部奏议封諡一自初丧至除服以次遣官致祭闻丧入殓首七至终七下葬百日新冬周年二周除服 一都督至都指挥亡故礼部奏辍朝二日移咨工部造办棺椁等项仍备办祭物自初丧至除服节次遣官致祭闻丧下葬百日周年除服如合优给者照前则例并咨兵部照例追赠 一指挥使至指挥佥事亡故礼部移咨工部造坟安葬亦节次遣官致祭安灵下葬周年除服照例优给追赠 一卫所镇抚千户百户亡故礼部移咨工部造坟安葬止二次遣官致祭安灵下葬照例优给追赠 一公侯及在京一品二品父母妻丧三品四品父母丧曾授封赠及致仕者各照品级造坟安葬在外止祭祝未封赠者无 一在外都指挥使至指挥佥事止是礼部遣人往祭一次若回京安葬则照例祭祝造坟千百户则无祭葬例 一公侯在外病故闻丧止辍朝三日灵榇到京仍辍朝三日下葬辍朝一日

永乐以後续定凡公侯承袭病故者祭二坛若管府事有功蹟加太子太保以上及守备南京者俱祭十六坛凡驸马都尉病故者祭十五坛 凡伯爵承袭病故

者祭二坛其年幼袭爵不及而故者祭一坛若管事有功蹟加太子太保以上者祭十五坛 凡公侯驸马伯病故俱辍朝一日斋粮麻布取自上裁其丧礼照依定制若公侯伯为事病故者祭葬等项俱无 凡公侯伯母与妻俱祭二坛有葬系皇亲者加祭坛数取自上裁凡两京二品以上文官并父母妻三品文官并父母

曾授本等封者照例祭葬其三品父母止授四品封及四品官并父母授本等封者俱止赐祭一坛若止授五品以下封者祭葬俱无其有出自特恩者不在此限凡一品官病故者辍朝一日祭九坛父母授封至一品者祭二坛妻祭一坛 凡尚书左右都御史在任病故者祭二坛其加有东宫三少或兼大学士赠一品者祭四坛父母妻祭俱一坛 凡两京三品官病故者俱祭一坛致仕者亦然其以侍郎兼学士赠尚书者祭二坛凡两京三品以上官葬祭制度俱照依品级其四品

五品官得特恩赐葬者亦以本等品级为定惟衍圣公葬祭照一品施行 凡左右都督至都督佥事管府事病故者俱祭六坛斋粮麻布取自上裁其先有功後闲住病故者祭二坛母妻祭俱一坛俱有葬 凡都督佥事以上葬礼俱照品级若署都督佥事祭一坛无葬凡中都留守正副俱祭一坛 凡在京亲军卫分带俸都指挥使及同知佥事在御马监把总或出充参将游击等官有功无过者祭一坛 凡锦衣卫等官指挥使同知佥事或带俸都指挥职衔者俱祭一坛以上俱无葬其系干皇亲者祭葬取自上裁 凡在京在外文武官员不拘品级其以死勤事者恤典取自上裁 凡女直都督等官永乐间差官齎香钞谕祭近例因其奏请给与表里祭文令带囘自祭 凡达官都督等官永乐宣德间来京病故者随时遣官谕祭或给棺赐葬旧例礼部年终类奏分遣官祭之【今不行】若在边殁於战阵者不在此例 凡外国使臣病故者令所在官司赐棺及祭或欲归葬听其自便 凡在京文武官员及夫人病故者嘉靖六年令止与应得祭葬其斋麻布一体裁革凡公侯伯殁於王事者嘉靖八年题准於本爵应得

祭外加祭二坛 凡二品以上大臣在任病故者嘉靖二十八年议准行兵部应付船只脚力差官一员护送还乡

隆庆三年更定凡四品五品文官以侍从春宫军功等项应沾恤典者礼部临时具由取自上裁其他一切杂涂尽行停止【弘治十年例】遇有前项陈请仍先移文翰林院兵部核实如军功必躬履行阵侍从必日侍讲读春宫必亲奉出阁开陈有劳方与具由题请若止曾受官未经实効勤劳者不准【嘉靖二十三年例】其特恩所加祭葬大约於本等品级内量加一等如无祭者给与祭一坛无葬者给与半葬应半葬者给与全葬如讲读官则五品本身有祭四品本身父母得拟祭葬三品祭得及其妻军功则四品本身得拟祭葬三品未满得及其父母各有差等不可越次妄生希觊或有讲读年久启沃功多军旅身殱勲劳懋着者恤典自宜加厚礼部临时议拟奏请定夺 凡二品官本等祭二坛若加陞一品致仕者祭五坛【正德七年例】加东宫三少致仕者祭三坛【正德六年例】原加东宫三少而续奉旨革去者止与本等祭二坛妻未封夫人者不准与祭【俱嘉靖二十三年例】其加陞日浅政蹟未着者临时核实奏请量减若被劾冠带闲住者祭葬俱无【俱弘治十年例】 凡四品官已经考满者其父母例不重封虽止授五品封亦与祭一坛未考满者不准【嘉靖二十三年例】 凡四品以上官其父母曾授本等封赠者先後病故祭得因後并及其先如有前母亦得及之无封赠者不许越例陈乞其品官妻非系封赠夫人者原无祭典不准与祭【俱嘉靖二十三年例】 凡被劾听调官有心本无疵事因诖误虽遭指摘不累其人品者应得祭葬仍准全给或功有可録过有可原者功过当相较量其祭葬应全给者半给应半给者有祭无葬若罪过昭彰公论共弃者照闲住例不准给 凡公侯伯本爵应得祭二坛若在内掌府事坐营【守备南京同】在外总兵征讨积有勲劳而加太子太保以上者公侯祭十六坛伯祭十五坛掌府事坐营总兵历有勲劳祭七坛掌府事坐营积有年劳者祭五坛虽掌府事坐营而政绩未着者祭四坛掌事而被劾明闲住者止与本爵祭二坛被劾而未经勘实者祭一坛勘实而罪重者并本爵应得祭葬一槩尽削 凡都督同知佥事起用未久病故者与祭三坛【嘉靖三十年例】锦衣卫都指挥使身後赠都督同知者亦祭三坛【正德二年例】俱照例造葬

万历六年更定凡文官三品以上不论已未考满其各父母妻必曾授本等封俱照例祭葬四品本身及父母皆止一祭无葬不出自特恩者不拘 凡一品父母妻已授本等封於例祭外父母有加祭二坛者【正德十年例】妻有加祭一坛者【弘治十二年例】系出特恩取自上裁陈乞者不得辄援为例 凡三品官曾经考满者祭一坛全葬未经考满者祭一坛减半造葬【正德六年例】其以侍郎兼学士赠尚书者祭二坛不拘已未考满给与全葬或兼官虽同非系赠尚书者止给与本等恤典不得槩援为例凡致仕养病终养听用等项官员祭葬俱与见任官同革职闲住及先曾为事谪戍遇蒙恩诏辨复原职者祭葬俱不准给 凡文官二品三品共实历三年以上者虽未考三品满父母准与三品祭葬三品四品共历三年以上者虽未考四品满父母准祭一坛若未及三年者不准【正德九年例】其有未及三年而遇蒙恩诏父母已授本等封及父母先授外封後任京职考满例不重封者俱照品级给与应得祭葬【内外通理嘉靖二十八年例】 凡三品以上官有被劾致仕及先被劾冠带闲住後奉特旨复职者俱准照例与祭葬【弘治十年嘉靖二十七年例】若罪过昭彰公论共弃者不拘见任致仕等项俱不准给其被劾闲住遇蒙覃恩槩复致仕者亦不准给被论听调及听勘未明病故者务稽考其平生履历人品高下功罪重轻议拟奏请定夺 凡公侯伯为事未经勘实身故者其妻封命虽未追夺亦从夫例止与祭一坛 凡左右都督都督同知都督佥事管封事及在外总兵病故者俱祭六坛照例造葬都督同知以上不分真署一体给祭葬署都督佥事止祭一坛不得妄援 凡兴留正副都守俱祭一坛 凡以死勤事若抗节不屈身死纲常者犯顔谏诤身死国事者执鋭先登身死战阵者危城固守身死封疆者诸如此类开具实迹恤典取自上裁其或城池失守战阵败衂以致殒命者不许一槩议给

万历十二年续定凡公侯伯掌府坐营总兵加太子太保以上者必查前项官衔因何加授果以勲劳进秩方许照会典公侯祭十六坛伯祭十五坛之例如系因事加恩功业未副者止照勲臣二等事例与祭七坛其有不愿坐营管府恳疏乞休者查其平生有功无过俱照见任优恤 凡三品以上致仕官其雅负时望恳疏乞休者照见任例给与应得祭葬如被劾致仕及考察自陈致仕者二品曾经考满祭葬准全给未经考满者祭照旧葬价减半三品曾经考满祭照旧半葬未经考满者有祭无葬四品虽经考满亦不准祭其被劾自陈官员有日久论定原无可议者仍照例给与祭葬父母妻曾授本等封者应得恤典亦视本身致仕缘由以为差等不得滥给 凡三品已上被劾听用听调官员祭葬俱照今拟被劾自陈致仕官递减之例如公论已明人品无玷仍准全给听勘未明官员有陈乞恤典者仍行原勘抚按衙门查明无碍应否量给临时题请定夺如果有显过为公论所不容无论听用听调听勘径照闲住例俱不准给其父母祭葬亦稽其子功过以为差等凡京官三品陞四品者不拘四品已未考满俱照三

品未考满例祭一坛半葬父母曾授三品封者与同授四品封者止祭一坛其原以三品降调後历陞四品者止照四品例不得妄行陈乞 凡三品父母曾授本等封者无论亡故先後一视其子以为差等其已经考满者祭葬全给未经考满者祭一坛减半造葬 凡文官二品三品共历三年以上者虽未考三品满其父母曾授四品五品封准与三品祭葬三品四品共历三年以上者虽未考四品满其父母曾授五品封准祭一坛其未经受封及止授六七品封者不得援以为例 凡三品官本生父母有値覃恩乞以本身应得诰命移封者身後量给祭一坛其授二品封者量给半葬 凡二品三品文臣曾经赐葬者妻故在後俱准祔葬惟授封夫人者例给开圹工价其余不给若妻先故者除已封夫人照例祭葬外其余俟夫故之日祔葬 凡营府及总兵都督佥事止与祭四坛照品造葬其陞署都督同知者如之若由署都督佥事陞署都督同知者祭二坛减半造葬 凡留守正副亲军卫分都指挥使等官赠都督同知者於本级上加祭一坛减半造葬 凡三品以上文官父母曾授本等封而子先亡故者万历元年题准若无违碍仍与应得恤典若被罪削籍本身原无祭葬父母虽经授封亦不准给 凡大臣父母先後病故者万历三年题准如父先以三品封给祭葬其母後封一品夫人开圹合葬者准行工部量给增造工价以足一品之数 凡公侯袭爵未谢恩病故者万历二年议准照伯袭爵未久例与祭一坛葬 凡奏请恤典万历元年题准两京大臣病故应得恤典如见任公差於外者许各差抚按官勘明具奏其在家致仕养病给假等项病故者各地方有司具本官履历缘由及病故日期申报抚按衙门核实季终类奏中间果有行业超卓公论共推及罪过昭彰公论共弃者据实开列听礼部议覆若大臣见在不拘见任致仕其父母妻曾授本等封病故者许照例自行陈乞其致仕在家等项子孙微弱官司一年之外不为代奏者亦许子孙自行陈乞礼部仍行抚按勘明议覆若抚按官并所属留难者听礼部及该科参究【以上丧葬】

赐諡

凡议諡洪武初俱礼部奉旨施行二十五年令礼部行翰林院拟奏请旨 凡亲王諡例用一字郡王二字弘治十五年奏准亲王行巡抚巡按等官覆勘郡王行本府亲王及承奉长史等官覆勘善恶得实明白结报具奏定諡

隆庆四年题准凡冒袭王爵奉旨改正者不许一槩请諡 凡文武大臣赐諡亦用二字与否取自上裁若官品未高而侍从有劳以死勤事特恩赐諡者不拘常例弘治四年令凡乞恩赐諡者礼部斟酌可否务合公论不许一槩比例滥请十五年奏准文武大臣有请諡者礼部照例上请得旨行吏兵二部备查实迹礼部定为上中下三等以行业俱优者为上行实颇可者为中行实无取者为下开送翰林院拟諡请旨

万历元年题准大臣应得諡者礼部仍广加咨询稽核名实间有应諡而未经题请及曾题请而未蒙赐諡者不论远近许各该抚按及科道官从公举奏礼部酌议题覆补给若不系公举子孙自陈乞补諡者不行十二年题准凡遇文武大臣应得諡号者备查本官生平履历必其节槩为朝野具瞻勲猷系国家休戚公论允服毫无瑕疵者具请上裁如行业平常即官品虽崇不得槩与【以上赐諡】

丧服

国初大明令依古礼父服斩衰母齐衰报服如之庶母服缌三殇降等洪武七年始加折衷着为孝慈録父母俱斩衰而减报服省殇礼定丧母服以杖期又列图於律至今遂为定制

斩衰三年

子为父母 庶子为所生母 子为继母 子为慈母【母卒父命他妾养己者】 子为养母【谓自幼过房与人】 女在室为父母女嫁反在室为父母【谓已嫁被出而归在父母家者】 嫡孙为祖父

母承重及曾高祖父母承重者同【父故嫡孙为祖承重服若父祖俱亡而子孙为曾高祖後者同】 为人後者为所後父母 为人後者为所後祖父母承重 为人後则妻从服 妇为舅姑【即公婆】庶子之妻为夫之所生父母 妻妾为夫

齐衰杖期

嫡子衆子为庶母【谓父之妾】 嫡子衆子之妻为夫之庶母为嫁母出母【即亲生母因父卒改嫁及父在被出者】 父卒继母改嫁

而已从之者 夫为妻

齐衰不杖期

父母为嫡长子及衆子 父母为女在室者虽适人而无夫与子者亦同 继母为长子及衆子 慈母为长子及衆子 孙为祖父母女虽适人不降 为伯叔父母【即伯伯姆姆叔叔婶婶】 妾为夫之长子及衆子为所生子为兄弟 为兄弟之子及兄弟之女在室者【即侄男及侄女】为姑及姊妹在室者虽适人而无夫与子者同 妾为嫡妻 嫁母出母为其子 女在室及虽适人而无夫与子者为其兄弟及兄弟之子姊妹及侄女在室者同继母改嫁为前夫之子从己者 为继父同居两无

大功之亲者【谓继父无子孙伯叔兄弟已身亦无伯叔兄弟之类】 妇人为夫亲兄弟之子 妇人为夫亲兄弟之女在室者 女出嫁为父母妾为其父母 为人後者为其父母【即本生父母】女适人为兄弟之为父後者 祖为嫡孙 父母为长子妇

齐衰五月

为曾祖父母女虽适人不降

齐衰三月

为高祖父母女虽适人不降 为继父先曾同居今不同居者 为继父虽同居而两有大功以上亲者

大功

为同堂兄弟及姊妹在室者 为姑及姊妹及兄弟之女出嫁者 父母为衆子妇 为女之出嫁者 祖为衆孙女在室同 为兄弟之子之妇【即侄妇】 妇人为夫之祖父母【即夫之公婆】 妇人为夫之伯叔父母【即夫之伯伯姆姆叔叔婶婶】 妇人为夫之兄弟之子妇【即侄妇】 妇人为夫兄弟之女嫁人者 女出嫁为本宗伯叔父母【即伯伯姆姆叔叔婶婶】 女出嫁为本宗兄弟及兄弟之子 女出嫁为本宗姑及姊妹及兄弟之女在室者 为人後者为其兄弟及姑姊妹在室者 夫为人後者其妻为夫本生父母 为兄弟之子为人後者

小功

为伯叔祖父母【谓祖之兄弟即伯公伯婆叔公叔婆】 为同堂伯叔父母【谓父之伯叔兄弟】 为再从兄弟及再从姊妹在室者【谓同曾祖兄弟及父伯叔兄弟之子女】 为同堂兄弟之子【即堂侄】 为从祖祖姑在室者【谓祖之亲姊妹即姑婆】 为从祖姑在室者【即堂姑是父之同堂伯叔姊妹】 为同堂兄弟之女在室者【即堂侄女】 为兄弟之妻为人後者为其姑姊妹适人者 为嫡孙妇 为同堂姊妹之嫁者 为孙女适人者 为兄弟之孙及兄弟之孙女在室者【即侄孙】 为外祖父母【即外公外婆】 为母之兄弟姊妹【即舅舅姨姨】 为同母异父之兄弟姊妹 为姊妹之子【即甥】 为夫之姑及夫之姊妹在室出嫁同 为夫之兄弟及夫兄弟之妻 为夫兄弟之孙及夫兄弟之孙女在室者 母出为继母之父母兄弟姊妹 为夫同堂兄弟之子及夫同堂兄弟之女在室者 庶子为嫡母之父母兄弟姊妹母死则不服

缌麻

为族曾祖父母【谓曾祖之兄弟及妻即太伯公伯婆叔公叔婆】 为族伯叔祖父母【谓祖之同堂兄弟及妻即堂伯公伯婆叔公叔婆】 为族父母【谓父之再从兄弟同曾祖者即族伯伯姆姆叔叔婶婶】 为族兄弟及族姊妹在室者【谓三从兄弟姊妹同高祖者】 为族曾祖姑在室者【谓曾祖之姊妹即太姑婆】 为族祖姑在室者【即祖之同堂姊妹即堂姑婆】 为族姑在室者【谓父之再从姊妹即族姑】 为兄弟之曾孙女在室同【即曾侄孙】 为曾孙玄孙为同堂兄弟之孙女在室同出嫁则无服 为再从

兄弟之子女在室同【即同曾祖兄弟之子】 为从祖祖姑及从祖姑及从祖姊妹之出嫁者【从祖祖姑谓祖之亲姊妹从祖姑父之同堂姊妹从祖姊妹己身再从姊妹】 为兄弟之孙女出嫁者 为同堂兄弟之女出嫁者【堂侄女】 为乳母 为舅之子 为姑之子为两姨兄弟 为外孙男女同 为妻之父母妻亡而别娶亦同妻之亲母虽嫁出犹服 为婿 为兄弟孙之妇 为同堂兄弟子之妇 为同堂兄弟之妻 为外孙妇 为甥妇 妇人为夫之曾祖高祖父母 为夫之从祖祖父母【即夫之祖亲兄弟伯公伯婆叔公叔婆】 为夫之从祖父母【夫之堂伯叔】 为夫兄弟之曾孙 为夫之同堂兄弟为夫之同堂兄弟之孙孙女同 为夫再从兄弟之

子 为夫兄弟孙之妇 为夫同堂兄弟子之妇 为夫同堂兄弟之妻 为夫同堂姊妹在室出嫁同 为夫之外祖父母 为夫之舅及夫之姨 为夫之从祖祖姑及从祖姑在室者【从祖祖姑是夫之姑婆从祖姑是夫之堂姑】 女出嫁为本宗从祖祖父母【即伯公伯婆叔公叔婆】 女出嫁为本宗从祖父母【即堂伯堂叔】 女出嫁为本宗同堂兄弟之子女【即堂侄堂侄女】 女出嫁为本宗从祖祖姑及从祖姑在室者【从祖祖姑即姑婆从祖姑即堂姑】 女出嫁为本宗同堂姊妹之出嫁者 为人後者为本生外祖父母 古礼有三殇年十九至十六为长殇十五至十二为中殇十一至八岁为下殇长殇中殇降正服一等下殇降长殇中殇一等即生三岁至七岁者为无服之殇其已娶已嫁则服之如成人具较大明令今省

历日

国家治历明时以赐百官颁行天下属钦天监官推算而事隶於祠部每岁十月朔钦天监奏进明年历式颁行各布政司刋布例以九月朔进呈颁赐嘉靖十九年改用十月朔

洪武二十六年定进颁历日仪

前期一日尚宝设御座于奉天殿【今为皇极殿】教坊司设中和乐於殿内其日陈设如常仪仪礼司设御历案於殿中设历案於丹陛中道设百官历案於丹陛下鼓初严引礼引文武官进历官入诣侍立位鼓三严执事文武官诣华盖殿【今为中极殿】行五拜三叩头礼毕传制受历侍从等官各就位皇帝服皮弁服出乐作陞座卷帘乐止鸣鞭讫引礼引进历官就位赞礼唱鞠躬乐作赞四拜平身乐止典仪唱进历引礼引进历官由东阶陞诣丹陛案前赞跪搢笏取历由殿东门靠东入至殿中内赞唱跪外赞唱衆官皆跪唱进历监官以历进於案内赞唱出笏俯伏兴外赞亦唱俯伏兴平身内赞唱复位引礼引进历官由百官门出乐作引至拜位乐止赞礼唱鞠躬乐作四拜平身乐止进历官退执事举百官历案於丹墀中道鸣赞唱排班班齐鞠躬乐作赞四拜平身乐止传制官诣御前跪奏传制俯伏兴由殿东门靠东出至丹陛东西向立称有制赞礼唱跪衆官皆跪宣制曰钦天监进某年大统历其赐百官颁行天下赞礼唱俯伏兴乐作赞四拜平身唱颁历颁历官取历散於百官散毕驾兴百官以次出

东宫进历仪

钦天监官捧历於左顺门候奉天殿礼毕由文华殿左门入於殿东门外西向立候陞座鸿胪官赞四拜导引钦天监正官陞至文华殿外搢笏捧历由东门入至殿中赞跪赞进历监正官启钦天监进某年大统历启讫置於案出笏俯伏兴仍导引出至拜位赞四拜兴退立侍班候百官排班行礼毕嘉靖十八年後俱钦天监官捧至文华殿左门司礼监官捧进不行礼

凡颁行历日

洪武十三年令诸王及在京文武百官直隶府州俱钦天监印造颁给十三布政司则钦天监预以历日及印分授之使刋印以授府县颁之民间 嘉靖七年令各布政司查照递年解京历数量将四分之二解赴礼部内将一分送各衙门分散官吏一分发顺天府散各卫分散军民其所减二分尽发各府州县颁给小民祥异

祖宗克谨天戒後祥瑞而先灾异洪武元年勑天下有司凡遇灾异具实奏闻二年令灾异即奏无论大小四年又令天下勿奏祥瑞二十六年遂着为令凡各处献来祥瑞礼部准其事收下如有非时灾异即时奏闻若遇日月交蚀预行诸司救护

洪武二十六年定日食救护仪

前期结彩於礼部仪门及正堂设香案于露台上向日设金鼔于仪门内两傍设乐人于露台上下俱向日立至期钦天监官报日初食百官具朝服典仪唱班齐赞礼唱鞠躬乐作四拜兴平身乐止跪执事捧鼓诣班首前班首击鼓三声衆鼓齐鸣候钦天监官报复圆赞礼唱鞠躬乐作四拜平身乐止礼毕月食仪同前但百官青衣角带于中军都督府救护

凡日月食

洪武六年奏定若遇雨雪翳则免行礼 永乐十一年正旦日食罢朝贺燕会礼 隆庆六年大丧方成服遇日食百官先行哭礼後赴礼部青素衣黑角带向日行四拜礼不用鼓乐 万历四年题准月食救护遇日出之刻即止不待复圆

凡祈祷雨雪及晴

礼部题请行顺天府率所属人员於都城隍等庙行香禁屠宰三日百官就各衙门致斋青衣角带办事凡各处雨泽有无乾溢沾足俱要依期备细造册申报礼部查考 凡一切祥瑞应称贺者正统四年勑谕止行在京衙门不必行移各王府在外文武官及土官衙门凡各处地震山川异常雨阳愆期等项奏到礼部案候年终类奏通行在京大小衙门及南京礼部并各被灾地方一体修省或有异常灾变不在类奏之例者即行具题一应祭告寛恤修省事宜照灾轻重议拟上请候旨施行 凡民间一产三男令有司给米养赡

艺术

洪武二十六年着令凡天文地理医药卜筮师巫音乐等项艺术之人礼部务要备知以凭取用在外行术占卜之人听於本乡不许越境兴造妖妄等事 凡卜筮者旧有禁惟瞽目卜筮及隂阳人凭此生理许开卦肆凡天文生医生有缺各尽世业代补外仍行天下访

取到日天文生督同钦天监堂上官医生督同太医院堂上官各考验收用 弘治十一年令访取世业原籍子弟并山林隐逸之士及致仕退闲等项官吏生儒军民人等有能精通天文历数隂阳地理及五星子平遁甲大定六壬龟卜等术者每府不过一二人试中收用凡钦天监太医院各官陞迁俱从礼部衙门考选定

拟职事咨送吏部铨注该监天文生隂阳人该院医士医生俱三年一次大考 凡钦天监官生太医院官医士生册籍每三年一次各清查造报如有冒增隐漏等弊将承行官吏及造册人等参治该院官医士生有离任回籍者俱赴部告明给牒定限如私逃及违限径行除籍 凡各府州县举到隂阳人堪任正术等官医士堪任正科等官者俱从礼部勘明隂阳人劄付钦天监医士劄付太医院仍委司官会同各堂上官考试考中者咨送吏部铨选不中者发回原籍为民原保官吏治罪今俱纳授不考径咨铨选

僧道

释道二教自汉唐以来通於民俗难以尽废惟严行禁约母使滋蔓令甲具在最为详密云

凡僧道给度

洪武五年令给僧道度牒罢兑丁钱僧録道録司造周知册颁行天下寺观凡与僧道即与对册其父兄籍贯告度日月如有不同即为伪冒二十六年令各司每三年考试能通经典者申送到部具奏出给度牒

永乐元年令三年一给度牒

宣德元年以僧道行童请给度牒甚多谕礼部先令僧道官取勘礼部同翰林院官礼科给事中及僧道官考试能通经典方准给与

正统十四年令僧道应给度牒者各僧道衙门先行勘试申送有司审系额内并籍贯明白仍试精通经典方许申送礼部覆试中式然後具奏请给

景泰六年令僧道务要持行修洁本户丁多不系军匠盐竈等籍里老保结呈县覆实具申府司类呈该部方许收度仍勘各寺观原定额数如已数多不与出给嘉靖十八年奏准僧道照国初额设定数每僧道一名纳银十两在内於两京工部在外於各布政司直隶於各府上纳类解免其赴京其两京给度在京准二千名南京一千名三十三年题准各府州县纳解年终造册连库收缴送户部给与号纸一张咨送礼部塡给度牒三十七年议准每名量减银四两

隆庆六年题准礼部印发空头度牒通行各处召纳如有来京请给者赴户部纳银五两发号纸送礼部给牒

僧道禁例

洪武二十年令民年二十以上者不许为僧二十四年令佛经番译以定者不许增减辞语道士设醮亦不许拜奏青词各遵颁降科仪民有效瑜珈教称为善友假张真人名私造符籙者各治以重罪二十七年令榜示天下寺观凡归并大寺设砧基道人一名以主差税每大观道士编成班次每班一年高者率领余僧道俱不许奔走於外及交构有司以书册称为题疏强求人财其一二人於崇山深谷修禅及学全真者听三四人不许母得私剏庵堂若游方问道必自备路费毋索取於民所至僧寺必掲周知册验实不同者挐送有司僧道有妻妾者许诸人赶逐相容隐者罪之愿还俗者听亦不许收留民间儿童为僧违者并儿童父母皆坐以罪年二十以下愿为僧者亦须父母具告有司具奏方许三年後赴京考试通经典者始终度牒不通者杖为民有称白莲灵宝火居及僧道不务祖风妄为议论沮令者皆治重罪二十八年奏准天下僧道赴京考试不通经典者黜还俗年六十以上者免试

永乐六年令军民子弟僮奴自削髪为僧者并其父母送京师发五台山做工毕日就北京为民种田及卢龙牧马寺主僧擅容留者亦发北京为民种田十年谕礼部天下僧道多不守戒律民间修斋诵经动辄较利厚薄又无诚心甚至饮酒食肉游荡荒淫略无顾忌又有无知愚民妄称道人一槩蛊惑男女杂处无别败坏风化洪武中僧道不务祖风及俗人行瑜珈法称火居道士者俱有严禁即掲榜申明违者杀无赦十六年定天下僧道府不过四十人州不过三十人县不过二十人限年十四以上二十以下父母皆允方许陈告有司行邻里勘保无碍然後得投寺观从师受业五年後诸经习熟然後赴僧道録司考试果谙经典始立法名给与度牒不通者罢还为民若童子与父母不愿及有祖父母父母无他子孙侍养者皆不许有年三四十以上先曾出家而还俗及亡命黥刺亦不许寺观住持容留违者治之

宣德八年令天下有司关津但遇削髪之人捕送原籍治罪如律十年禁僧道私自簪剃及妄言惑衆者正统六年令僧道多有坏乱心术不务祖风混同世俗伤坏风化都察院即遵洪武旧例出榜禁约违者罪之天顺八年令各处僧人年二十以上无度牒者即便还俗有隐瞒年岁者并其师治罪

成化二十三年令僧道有父兄见存无人侍养者不问有无度牒令还俗养亲

嘉靖八年奏准凡宦戚施舍寺观不许容令妇女出入及多蓄行童若有私自簪剃并犯奸者各照律例问拟

清理寺观

洪武二十四年令清理释道二教凡各府州县寺观但存寛大可容衆者一所并居之不许杂处於外违者治以重罪亲故相隐者流愿还俗者听又令天下僧道有剏立庵堂寺观非旧额者悉毁之三十五年令清理释道二教凡历代以来及洪武十五年以前寺观有名额者不必归并新剏者归并如旧

永乐十五年禁僧尼私剏庵院

正统六年令新剏寺观曾有赐额者听其居住今後再不许私自剏建

成化十三年禁约游方僧人凡僧道住持勑建寺观许二人勑赐并在外寺观各止许一人

正德十六年奏准今後再有私剏庵院寺观私度僧道尼姑女冠者挐问治罪寺观拆毁入官

嘉靖六年奏准尼僧道姑发还原籍出嫁其庵寺房屋土地尽数入官十四年大兴隆寺毁令永不许复并大慈恩寺一应修斋俱革僧徒听告就各寺依住有归化者量给原寺田亩仍免差徭六年十六年题准各该有司钦遵圣谕化正僧徒愿自还俗者听其自求安便各处寺院年久宫殿任其颓坏不许修葺民间幼童不许舍入为僧私自披剃如有此等罪其父母及其邻佑二十二年令毁大慈恩寺

万历元年令五城御史查各寺观庵院有游食僧道驱令回籍仍比照居民保甲法置立油牌开写年貌籍贯以便稽查其有私自簪剃及不穿戴本等冠服者访挐治罪

禁止戒坛

嘉靖四十五年令在外行抚按衙门督率有司各查本居僧寺若干僧徒若干明白登簿不时查点不到者罪坐住持立限投销一切寄住游僧发回原籍当差在京厰卫衙门及五城御史将京城内外地方大小僧寺严加巡缉有指称受戒奸淫不法者访挐重治

万历元年诏禁革万寿广善二坛僧人戒法

保举僧道

洪武二十六年令各布政司并直隶府州县申呈开设僧道衙门保举到僧人劄付僧録司道士劄付道録司考试如果中式就申吏部施行

僧道罪犯

弘治七年令僧道尼姑女冠有犯奸淫者就於本寺门首枷号一个月满日发落十三年奏准僧道官僧人道士有犯挟妓饮酒者俱发原籍为民若奸拜认义父母亲属俱发边卫充军 凡僧道额外擅收徒弟者问发口外为民 还俗僧道官知而不举者罢职 凡汉人出家习学番教不论曾否关给度牒俱问发原籍各该军卫有司当差若汉人冒作番人发边卫充军

尼姑女冠

洪武六年令民家女子年未及四十者不许为尼姑女冠

真人名号

洪武中革前代所称天师止称正一真人

隆庆二年题准革正一真人名号勒令缴纳真人府印止许承袭上清观提点

万历五年仍准复真人名号

道士差遣

万历四年题准道士差往各陵寝祭告者止穿本等服衣不许假称太常寺官擅乘轿舆及香帛木匣之外多用人夫致扰驿递

教坊司承应乐舞

朝会宴享等礼各有承应乐舞以教坊隶祠司故具列焉而乐户禁例附

教坊司额设奉銮一员左右韶舞二员左右司乐二员共五员遇缺以次递补又有恊同官十员实授俳长四名恊同俳长办事色长十二名及抄案执灯色长等亦以次递补

隆庆六年以东宫出阁添恊同官五员俳长四名凡圣节冬至正旦行朝贺礼上徽号进实録册封颁诏进春进历遣祭郊祀听受警戒进士传胪及进士上表俱用中和韶乐兼用堂下乐中和韶乐设於奉先殿内先一日於御前奏知如再用即奏云安定不动计用举麾奉銮一员侍班韶舞一员看节次色长二人歌工十二人乐工七十二人 凡朔朢并岁首半月太常寺奏祭祀陞殿俱用堂下乐 凡大祀天地享太庙祭社稷神祗耕耤田幸太学导驾俱用堂下乐堂下乐设於奉天门北檐下计用领乐韶舞等官三员俳长二人色长十二人歌工十二人乐工一百三人 凡大祀庆成圣节冬至正旦大宴俱用丹陛乐侑食乐丹陛乐设於奏先殿前丹陛上计用领乐俳长二人色长二人歌工十二人乐工一百八人侑食乐设於奉先殿内计用唱盏奏乐奉銮等官五员领乐色长四人歌工四人乐工三十一人 凡礼部进表笺及迎诏俱用大乐大乐提调色长一人 凡大祀天地导驾回圜丘出南天门方泽出北天门锦衣卫官奏起辇色长一人唱作乐奉銮一员唱乐奏神欢之曲乐作导至奉天门乐止驾至奉天门堂下乐作驾至奉天殿乐止上易服鸿胪寺官奉请陞殿色长唱作乐奉銮举麾唱乐奏圣安之曲中和韶乐作上陞座乐止鸣鞭致词俟赞礼堂下乐作礼毕乐止赞礼毕奉銮举麾唱乐奏安定之曲中和韶乐作驾兴还至华盖殿乐止计用领乐官五员俳长四人恊同俳长办事色长十二人各色色长八十四人乐工十八拨第一拨一百八人第二拨至十八拨每拨不等大约二三十人歌工每拨十二人 凡太庙时享导驾回上祭毕至庙街门内陞辇锦衣卫官奏起辇俳长唱作乐官一员奏敬祖宗之曲导至午门里乐止计用领乐官五员俳长十人各色色长四十人乐工四拨每拨一百八人歌工十二人 凡祭社稷导驾回上祭毕至社稷门内陞辂锦衣卫官奏起辂俳长四人各色色长十六人乐工二拨每拨一百人歌工十二人 凡祭山川导驾回上祭毕陞辇锦衣卫官奏起辇色长唱作乐官一员奏乐奏神欢之曲导至奉天门乐止计用乐工十人拨乐章乐器并用人数与郊祀回同 凡幸太学导驾回上幸太学礼毕陞辇锦衣卫官奏起辇色长唱作乐官一员跪奏乐奏神欢之曲导至奉天门乐止上陞座乐作坐定乐止百官行礼乐作礼毕乐止驾还宫乐作至奉天殿乐止计用乐工八拨乐章乐器并用人数与郊祀回同 凡耕耤田导驾回祭先农毕至耤田所户部尚书捧鞭跪进本司官引装扮里行十八人内村田乐老人四人禾?十四人各念禾词外行七十二人各作乐器撺掇随驾行三推礼毕驾至仪门【嘉靖十年後御观耕台】陞座乐止观三公九卿耕讫本司承应用大乐撺掇百戏院本探子筋斗队舞毕【嘉靖十年更定撺掇百戏俱於宴时承应】本司官跪赞致语驾至殿内陞座进汤进膳俱用乐顺天府官并耆老人等行礼谢恩乐作礼毕乐止次百官行礼乐作礼毕乐止赐百官酒饮复入班行礼乐作礼毕乐止尚膳官进膳乐作进讫乐止百官入席本司官奏一奏进太初之曲进酒乐作进讫乐止进膳乐作进讫乐止本司官跪奏进汤乐作彻汤乐止二奏仰大明之曲进酒进膳进汤乐作进讫乐止皆如前三奏民初生之曲进酒进膳进汤乐作进讫乐止复皆如前彻御案毕乐止百官行礼乐作礼毕乐止鸿胪寺官奏礼毕驾起陞辇仍用十八拨乐工歌工前导起辇色长唱作乐本司官跪奏乐奏神欢之曲导至午门前乐止 凡大宴驾出至奉天门色长唱作乐丹陛乐作驾陞奏天殿乐作鸿胪寺赞百官四拜礼毕乐止光禄寺进御筵乐作内官设案讫乐止进花进膳乐作进讫乐止奉銮奏一奏上万寿之曲侑食乐作斟酒赞跪本司官赞进酒乐止各官就坐奏乐奏平定天下之舞引舞乐工二人舞人乐工三十二人舞毕奏二奏仰天恩之曲侑食乐作奏进酒乐止殿外导汤乐作领乐俳长一人色长四人撺节乐工二十四人殿内迎汤乐作领乐色长二人歌工四人汤至奏进汤乐作赞馔成彻汤乐止奏黄童白叟鼓腹讴歌承应舞念禾词俳长一人歌工四人乐工十五人白叟六人黄童八人舞毕奏乐奏抚安四夷之舞引舞乐工二人歌工四人乐工十七人高丽舞琉球舞北番舞回回舞各四人舞毕奏三奏感帝德之曲【今钦定感昊德之曲】侑食乐作奏进酒乐止奏乐奏车书会同之曲侑食乐作奏进酒乐止导汤乐作迎汤乐作如前奏进汤乐作赞馔成彻汤乐止奏乐奏表正万邦之舞引舞乐工二人舞人乐工六十四人舞毕五奏感皇恩之曲侑食乐作奏进酒乐止导汤乐作迎汤乐作如前奏进膳乐作彻汤膳并御筵乐止奏乐奏天命有德之舞引舞二人舞人乐工六十四人舞毕奏缨鞭得胜蛮夷队舞人乐工一百四人承应内狮子舞五五人舞毕官二人更迭致语万民安乐天下太平嵩呼万岁再动乐声乐作乐止百官四拜礼毕 凡进士传胪上将陞殿色长唱作乐官一员举麾奏乐奏圣安之曲中和韶乐作上陞座乐止举人行礼堂下乐作礼毕乐止传制黄榜案起乐作至丹墀置定乐止传胪举人行礼乐作礼毕乐止案起乐作案至奏天门外乐止大乐迎黄榜出鸿胪寺官致词百官行贺礼乐作礼毕乐止本司官举麾奏乐奏安定之曲中和韶乐作驾还宫至华盖殿乐止凡进士上表谢恩上将陞殿色长唱作乐官一员举麾奏乐奏圣安之曲中和韶乐作上陞座乐止鸿胪寺官赞百官行常朝礼乐作礼毕乐止诸进士行礼乐作礼毕乐止进表表案起堂上乐作安置定乐止宣表毕进士行礼俯伏乐作礼毕乐止进士行四拜礼乐作礼毕乐止本司官举麾奏乐奏安定之曲中和韶乐作驾还宫至华盖殿乐止 凡庆贺东宫千秋节并朔朢朝参领乐官五员俳长二人歌工四人乐工四十人 凡东宫冠礼毕宴用七奏乐领乐官四员俳长二人色长四人歌章拍板乐工四人乐工十人 凡庆贺皇太后圣节女乐奉銮等官妻五人提调女乐四人歌章二十四人奏乐一百一十五人 凡庆贺中宫女乐同 凡每日常朝乐工二十八人於午门外御道两旁侍立 凡诸王公主婚嫁本司用大乐前导 凡进实録并纂修书籍成赐宴礼部俱本司承应 凡进士传胪後例於礼部设宴武举开榜後例於兵部开宴俱本司承应凡四夷人朝贡到京例於会同馆设宴本司承应 凡供应乐器遇有毁坏本司申礼部题请咨工部造办其弦线等料南京教坊司三年一解南京礼部咨礼部验给 凡御乐库看库人役三年一次佥补每年六月六日晒晾在库袍服

乐户禁例

本司官俳色长谙晓某艺於某年月日补充某役俱造文册备照如遇官俳色长有缺皆以次选补但系为事革役闲住者再不得补充其本司老疾不堪承应之人放回原籍为民一体当差

洪武永乐间令各衙门人指称本司乐户寄附赃物法司不得追取

景泰七年议准凡良家女子本司不许买作倡优犯者问拟如律子女发回宁家仍查原系民户今为乐户许令改正其乐户内有愿从良者听其自首与民一体当差

弘治九年议准乐户家不许容留盗贼及不知来历之人事发官俳色长俱治罪又令私买私卖良家子女及媒合人等俱於三院门首枷号一个月满日照依律例发落该管色长并邻佑人等不首告者与同罪官俳查提从重问拟【南京及各王府同】十三年奏准教坊司官俳精选乐工演习听用若乐工投托势要挟制官俳及抗拒不服拘唤者听申礼部送问就於本司门首枷号一个月发落若官俳徇情听嘱放富差贫纵容逃躱者参究治罪革去职役

礼部志稿卷三十四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