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岁功典第九卷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岁功总部纪事

《河图·始开图》:伏羲氏仰观天文,俯察地理,始画八卦,定天地之位,分阴阳之数,推列三光,建分八节,以文应瑞,凡二十四,消息祸福,以制吉凶。

《家语·辩物篇》:大昊以龙纪官,〈注〉伏羲以龙马负图之瑞,故以龙纪官。春官为青龙,夏官为赤龙,秋官为白龙,冬官为黑龙,中官为黄龙。

炎帝以火纪官。〈注〉炎帝王天下,以有火德,故以火纪官。春官为东火,夏官为南火,秋官为西火,冬官为北火,中官为中火。

黄帝以云纪官。〈注〉黄帝王天下,以有云瑞,故以云纪官。春官青云氏,夏官缙云氏,秋官白云氏,冬官黑云氏,中官黄云氏。

共工以水纪官。〈注〉其工以诸侯窃保冀方,在神农前,太吴后,自谓水德,故以水纪官。春官为东水,夏官为南水,秋官为西水,冬官为北水,中官为中水。

《尚书大传》:俊乂百工相和,而歌卿云,帝唱之,八伯咸进,稽首而和,帝乃载歌曰:日月有常,星辰有行,四时顺经,万姓允诚,于论予乐,配天之灵。

《家语·五帝德篇》:夏后,左准绳,右规矩,履四时,据四海。任皋陶伯益,以赞其治。兴六师以征不庭,四极之民,莫敢不服。

《庄子·让王篇善》卷曰:予立身于宇宙之中。冬日衣皮毛,夏日衣葛絺,春耕种形足以劳动,秋收敛身足以休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

《拾遗记》:师涓造新曲,有四时之乐。春有离鸿去雁,应蘋之歌。夏有明晨焦泉之华,流金之调。秋有商风白云,落叶飞蓬之曲。冬有凝河流阴,沈云之操。

《书经·周官》:六年,五服一朝。又六年,王乃时巡,考制度于四岳,诸侯各朝于方岳,大明黜陟。〈蔡传〉五服侯甸男釆卫。六年,一朝会京师。十二年,壬一巡狩,时巡者,犹舜之四仲巡狩也。

《礼记·王制》:司空执度,度地居民山川沮泽,时四时。〈陈注〉山川沮泽,有燥湿寒暖之不同,以时候其四时,知其气候早晚。使居者不失寒暖之宜也。

乐正顺先王,诗书礼乐以造士。春秋教以礼乐,冬夏教以诗书。

《文王世子》:凡学,世子及学士必时,春夏学干戈,秋冬学羽籥,皆于东序。〈陈注〉干戈为武舞,故于阳气发动之时,教之,示有事也。羽籥为文舞,故于阴气凝寂之时,教之,示安静也。

春诵夏弦,大师诏之瞽宗。秋学礼,执礼者诏之。冬读书典,书者诏之。礼在瞽宗,书在上庠。

凡学,春官释奠于其先师。秋冬亦如之。

《列子·殷汤篇》:郑师文从师襄,游柱指钩弦,三年不成章。师襄曰:子可以归矣。师文曰:且小,假之以观,其后无几何,复见师襄。师襄曰:子之琴何如。师文曰:得之矣,请尝试之,于是当春而叩商弦,以召南吕,凉风忽至,草木成实。及秋而叩角弦,以激夹钟,温风徐回,草木发荣。当夏而叩羽弦,以召黄钟,霜雪交下,川池暴冱。及冬而叩徵弦,以激蕤宾,阳光炽烈,坚冰立散。将终,命宫而总四弦,则景风翔,庆云浮,甘露降,醴泉涌。《史记·孙叔敖传》:叔敖为楚相,秋冬劝民山采,春夏以水,〈注〉乘多水时而出材竹。

《越绝书》:越王问:阴阳之治,不同力而功成,不同气而物生,愿闻其说。范子曰:阴阳,气不同处,万物生焉。冬三月之时,草木既死,万物各异藏,故阳气避之下,藏伏,壮于内,使阴阳得成功于外。夏三月,盛暑之时,万物遂长,阴气避之下,藏伏,壮于内,然而万物亲而信之,是所谓也。

《说苑·善说篇》:齐宣王出猎于社山,父老相与劳王,王赐田,不租无徭役,父老皆拜。闾丘先生独不拜。王曰:寡人得无有过乎。闾丘先生对曰:大王来游,所以为劳,望得富于大王。王曰:仓廪虽实,以备灾患,无以富。先生对曰:愿大王春秋冬夏振之以时,无烦扰百姓,如是,臣可少得以富焉。今大王幸赐臣田,不租,然则仓廪将虚也。赐臣无徭役,然则官府无使焉。此固非人臣之所敢望也。齐王曰:善,愿请先生为相。

《史记·封禅书》:秦并天下,令祠官常奉名山,大川,鬼神。干是自殽以东名山五,大川二。曰太室,太室,嵩高也,恒山,泰山,会稽,湘山。水,曰济,曰淮。春以酺酒为岁祠,因泮冻秋,涸冻冬,赛祷祠,其牲用牛犊各一,牢具圭币各异。自华以西名山七,名川四,曰:华山,薄山,岳山,岐山,吴岳,鸿冢渎山。水曰:河祠,临晋沔祠,汉中湫渊祠,朝那江水祠。蜀亦春秋泮涸祷,赛如东方名山川,而牲牛犊,牢具圭币各异。

雍四畤,春以为岁祷,因泮冻秋涸冻冬赛祠。五月尝驹,及四仲之月祠,若月祠,陈宝节来一祠,春夏用骍,秋冬用骝,畤驹四匹,木禺龙栾车一,驷木禺车马一,驷各如其帝色,黄犊羔各四。圭币各有数,皆生瘗埋无俎豆之具。

高祖初,起祷丰枌榆社,后天下已定,诏御史令丰谨治枌榆社,常以四时,春以羊彘祠之。

《陈丞相世家》:孝文皇帝问右丞相勃曰:天下一岁,决狱几何。勃谢曰:不知。问:天下一岁,钱谷出入几何。勃又谢不知。于是上亦问左丞相平。平曰:有主者。上曰:苟各有主者,而君所主者,何事也。平谢曰: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育万物之宜,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

《乐书》:武帝祠太一甘泉,使僮男僮女七十人俱歌,春歌青阳,夏歌朱明,秋歌西皞,冬歌元冥。

《汉书·食货志》:春,令民毕出在野,冬则毕入于邑。所以顺阴阳,备寇贼,习礼文也。

《郊祀志》:一曰天主祠天齐。二曰地主祠泰山梁父。三曰兵山祠蚩尤。四曰阴主祠三山。五曰阳主祠之罘山。六曰月主祠之莱山。七曰日主祠盛山。八曰四时主祠琅邪。琅邪在荠东北,盖岁之所始。

《龚遂传》:遂为渤海太守,见齐俗奢侈,好末技,不田作,乃躬率以俭约,劝民务农桑。春夏不得不趋田亩,秋冬课收敛。益畜果实菱芡,劳来循行,郡中皆有畜积,吏民皆富实。

《逢夏记》:宣帝时,西怛陀国贡八角玉升,夏以水浇之,则无暑,冬以火迫之,则无寒。

《汉书·元帝本纪》:初元五年,诏罢三服官。〈注〉齐国旧有三服之官,春献冠帻縰为首服,纨素为冬服,轻绡为夏服,凡三。

《李寻传》:哀帝初即位,召寻待诏黄门使。侍中卫尉傅喜问寻曰:閒者日月,失度星辰,乱行灾异,仍重极言,毌有所讳。寻对曰:变异之来,各应象而至,谨条陈所闻。《易》曰:县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夫日者,众阳之长,煇光所烛,万里同晷,人君之表也。故日将旦,清风发,群阴伏,君以临朝不牵于色。日初出,炎以阳。君登朝,佞不行。忠直进,不蔽障。日中煇光。君德盛明。大臣奉公。日将入,专以壹,君就房,有常节,閒者日尤不精,光明侵夺失色邪。气珥蜺数作,本起于晨,相连至昏,其日出后至日中閒,差瘉其咎,恐有以守正直言而得罪者,唯陛下执乾刚之德,强志守度,毌听女谒邪臣之态,诸保阿乳母,甘言悲辞之托勉强,大谊绝,小不忍。良有不得已,可赐以财货,不可私以官位。诚皇天之禁也,日失其光,则星辰放流,阳不能制阴,阴桀得作。閒者,太白正昼,经天宜隆德,克躬以执不轨。臣闻月者,众阴之长,销息见伏,百里为品,千里立表,万里连纪,妃后、大臣、诸侯之象也。朔晦,正终始弦为绳墨,望成君德,春夏南,秋冬北。閒者,月数以春夏,与日同道,过轩辕,上后受气入太微,帝廷扬光煇,犯上将近臣,列星皆失色,阴阳俱伤,两不相便,唯陛下亲求贤士,无彊所恶,以崇社稷,尊彊本朝。臣闻五星者,五行之精,五帝司命。应王者,号令为之节度,岁星主岁,事为统首,号令所纪。今失度而盛,此君指意欲有所为,未得其节也。辰星主正四时,当效于四仲,四时失序,则辰星作异。今出于岁首之孟,天所以谴告陛下也。政急则出蚤,政缓则出晚,政绝不行,则伏不见而为彗茀。四孟皆出,为易王命,四季皆出,星家所讳。今幸独出寅孟之月,盖皇天所以笃右陛下也。宜深自改,治国故不可以戚戚,欲速则不达。《经》曰: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加以号令,不顺四时,既往不咎,来事之师也。閒者,春三月,治大狱,时贼阴立逆,恐岁小收。季夏举兵法,时寒气应,恐后有霜雹之灾。秋月行封爵,其月土湿奥,恐后有雷雹之变。夫以喜怒赏罚,而不顾时禁,虽有尧舜之心,犹不能致和善。言天者,必有效于人。设上,农夫而欲冬田肉袒深耕,汗出种之。然犹不生者,非人心不至,天时不得也。《易》曰: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书》曰:敬授民时,故古之王者尊天地,重阴阳,敬四时,严月令,顺之以善政,则和气可立致,犹枹鼓之相应也。今朝廷忽于时月之令,诸侍中,尚书,近臣,宜皆令通知月令之意,设群下请事。若陛下出令有谬于时者,当知争之以顺时气。上虽不从寻言,然釆其语。每有非常,辄问寻,对屡中,迁黄门侍郎。

《元后传》:王莽知太后妇人厌居深宫中,莽欲虞乐以韨其权,乃令太后四时车驾巡狩四郊,存见孤寡贞妇。春幸茧馆,率皇后、列侯夫人桑遵霸水而祓除。夏游篽宿鄠杜之间。秋历东馆,望昆明,集黄山宫。冬飨饮飞羽校猎,上兰,登长平馆,临泾水而览焉。太后所至属县,辄施恩惠,赐民钱帛、牛酒、岁以为常。

《三辅故事》:汉作灵台于城东,常以四孟之月登台而观。

《西京杂记》:汉制,天子夏设羽扇,冬则设缯扇。

《后汉书·律历志》:天子常以日冬夏至,御前殿,合八能之士,陈八音听乐均,度晷景,候钟律,权土灰,放阴阳。冬至,阳气应则乐均,清景长,极黄钟,通土灰,轻而衡仰。夏至,阴气应则乐均,浊景短,极蕤宾,通土灰,重而衡低。进退于先后五日之中,八能各以候状。闻太史封上效则和,否则占。候气之法,为室三重户,闭涂衅必周密,布缇缦室中。以木为案,每律各一,内庳外高,从其方位,加律其上。以葭莩灰,抑其内端,案历而候之。气至者,灰去其为。气所动者,其灰散。人及风所动者,其灰聚殿中候用。玉律十二,惟二至,乃候灵台用竹律,六十候日如其历。

《礼仪志》:自立春,至立夏,尽立秋,郡国上雨泽若少,府郡县各扫除社稷。其旱也,公卿官长以次行,雩礼求雨。闭诸阳衣皂,兴土龙,立土人,舞僮二佾,七日一变如故事。

《祭祀志》:建武二年正月,立高庙于洛阳,四时祫祀。春以正月,夏以四月,秋以七月,冬以十月及腊。

《章帝本纪》:永平十八年十二月癸巳,有司奏言:孝明皇帝宜尊庙。曰:显宗其四时,禘祫于光武之堂,閒祀悉还更衣。〈注〉四时正祭,外有五月尝麦,三伏立秋尝粢盛酎,十月尝稻等,谓之閒祀。即各于更衣之殿。司马彪《续汉书》:虞延除细。阳令每至,岁时伏腊,休遣徒系,各使还家,并感其恩应期归。

《古今注》:建初五年,芝出颍川,常以六月中生一叶,五岁五重,春青,夏紫,秋白,冬黑。十月后,黄气出土尺五寸。

《独断》:洛阳诸陵皆以晦望。二十四气伏社腊,及四时上饭。

《魏略》:董遇言,读书常以三馀。或问三馀之义。答曰:冬者,岁之馀。夜者,日之馀。风雨者,时之馀。

晋公卿礼秩品第一者,春赐绢百匹,秋赐绢二百匹。《拾遗记》:石虎为四时浴,室用鍮石,珷玞为堤岸,或以琥珀为瓶杓。夏则引渠水以为池,池中皆以纱縠为囊,盛百杂香渍于水中。严冰之时,作铜屈龙数千枚,各重数十斤,烧如火色,投于水中,则池水恒温,名曰:燋龙。温池引凤,文锦步障萦蔽,浴所共宫人,宠嬖者,解媟服宴戏弥于日夜,名曰:清嬉。浴室浴罢,泄水于宫外,水流之所,名温香渠。渠外之人,争来汲取得升,合以归其家人,莫不怡悦。至石氏破灭,燋龙犹在邺城。

《邺中记》:石虎御床,辟方丈。冬月施熟锦流苏斗帐,四角安纯金龙头,衔五色流苏,或用青绨光锦,或用绯绨登高文锦,或用紫绨大小锦丝,以房子锦百二十斤白缣里,名为里复帐。四角安纯金银凿,金香炉,以石黑烧集和,名香帐。顶上安金莲花,中悬金薄织成碗囊。春秋但锦帐,表以五色,总为夹帐。夏用纱罗或綦文丹罗,或紫縠文为单帐。

《宋书·礼志》:孝武帝大明六年五月,诏立凌室藏冰,有司奏:季冬之月,冰壮之时,凌室长率山虞及舆隶取冰于深山穷谷、涸阴冱寒之处,以纳于凌阴。务令周密无泄,其气先以黑牡秬黍,祭司寒于凌室之北。仲春之月,春分之日,以黑羔秬黍,祭司寒启冰室先荐寝庙,二庙。夏祠用鉴盛冰室,一鉴以禦温气蝇蚋。三御殿及太官膳羞,并以鉴供冰。自春分立秋,有臣妾丧诏赠秘器。自立夏至立秋,不限称数以周丧事。《王元谟传》:孝武常为元谟作四时诗,曰:堇荼供春膳,粟浆充夏餐,酱调秋菜,白醝解冬寒。《隋书·百官志》:诸卿梁初,犹依宋齐,皆无卿名,天监七年,以太常为太常卿,加置宗正卿,以大司农为司农卿,三卿是为春卿。加置太府卿,以少府为少府卿,加置太仆卿,三卿是为夏卿。以卫尉为卫尉卿,廷尉为廷尉卿,将作大匠为大匠卿,三卿是为秋卿。以光禄勋为光禄卿,大鸿胪为鸿胪卿,都水使者为大舟卿,三卿是为冬卿。凡十二卿,皆置丞及功曹主簿。《礼仪志》:梁武帝天监八年,明山宾议曰:周官祀昊天,以大裘祀五帝,亦如之。顷代郊祀之服,皆用衮冕,是以前奏迎气,祀五帝亦服衮冕。愚谓迎气,祀五帝亦宜用大裘,礼俱一。献帝从之。

《音乐志》:梁武帝素善钟律,立为四器,名之为通。每通皆施三弦,一曰元英通,二曰青阳通,三曰朱明通,四曰白藏通。因以通声转,推月气,悉无差违。又制为十二笛,以写通声于是,被以八音,施以七声,莫不和韵。《水经注》:很山县风井山回曲有异势穴。口大如盆,夏则风出,冬则风入。春秋分则静,往人有冬过者,置笠穴中,风吸之。经月还步阳溪,得其笠,则知潜通矣。《魏书·礼志》:熙平元年,崔光表奉诏,定五时朝服,案北京,及迁都以来未有斯,制辄敕礼官详据。崔瓒议周礼及礼记,三冠六冕承用,区分璅玉五綵,配饰亦别都无随气,春夏之异唯月令。有青旂,赤玉,黑衣,白辂随四时而变。复不列弁冕,改用之元黄。以此而推五时之冠,礼既无文,若求诸正典,难以经證。案司马彪《续汉书·舆服及祭祀志》云:迎气五郊,自永平中,以礼谶并月令迎气,服色因釆元始故事,兆五郊于洛阳。又云:五郊衣帻各如方色。又《续汉礼仪志》:立春,京都百官皆著青衣,服青帻。秋夏悉如其色,自汉逮于魏晋迎气五郊,用帻从服,改色随气斯制。因循相承不革,冠冕仍旧,未闻有变。今皇魏宪章前代损益,从宜五时之冠。愚谓如汉晋用帻为允。

《良吏传》:裴陀为赵郡太守,迁中军将军,清白任真,不事家产,暑不张盖,寒不衣裘,其贞俭若此。

《隋书·律历志》:后齐参军信都芳,能以管候气,仰观云色。尝与人对语,即指天曰:孟春之气至矣。人往验管而飞灰,已应每月所候,言皆无爽。为轮扇二十四,埋地中以测二十四气,每一气感则一扇自动,他扇并住,与管灰相应,若符契焉。

《食货志》:河清三年,定令。每岁春月,各依乡土,早晚课人农桑。自春及秋,男二十五已上皆布田亩。桑蚕之月,妇女十五已上皆营蚕桑。孟冬刺史听审邦,教之优劣,定殿最之科品人。有力无牛或有牛无力者,须令相便皆得纳种,使地无遗利,人无游手焉。

《通典》:周制四坎坛祭四方,以皿祭祭五岳,以埋沉祭山林川泽。一岁丹四祭,一者谓盈气时,二者郊天时,三者大雩时,四者大蜡时,皆因以祭之。

《南史·扶桑国传》:国王衣色随年改易。甲乙年青,丙丁年赤,戊己年黄,庚辛年白,壬癸年黑。

《隋书·礼仪志》:隋制:季春晦,傩磔牲于宫门及城四门,以禳阴气。秋分前一日,禳阳气。季冬傍磔大傩亦如之。其牲每门各用羝羊及雄鸡一,选侲子如后齐,冬八队,二时傩则四队。问事十二人,赤帻褠衣执皮鞭,工人二十二人,其一人方相氏,黄金四目,蒙熊皮,元衣朱裳。其一人为唱师著皮衣,执棒鼓角各十,有司预备雄鸡羝羊,及酒于宫门为坎。未明,鼓噪以入,方相氏执戈扬楯,周呼鼓噪而出,合趣显阳门。分诣诸城门将出,诸祝师执事预副襶牲匈,磔之于门,酌酒禳祝举牲,并酒埋之。

《音乐志》:古者人君,食皆用当月之调,以取时律之声,使不失五常之性,调畅四体,令得时气之和。故鲍邺上言:天子食饮必顺四时,有食举乐,所以顺天地,养神明。可作十二月均,感天和气,此则殿庭月调之义也。

《王劭传》:劭以古有钻燧改火之义,表请变火。曰:周官四时变火以救时。疾在晋时有以洛阳火,渡江者代,代事之相续不灭,火色变青。昔师旷食饭,云是劳薪所爨。晋平公使视之,果然车辋。今温酒及炙肉用石炭、柴火、竹火、草火、麻荄火、气味各不同。以此推之,新火旧火理应有异,愿于五时取五木以变火,用功甚少,救益方大。上从之。

《唐书·礼乐志》:立春后丑日祀风师。立夏后申日祀雨师。立秋后辰日祀灵星。立冬后亥日祀司中、司命、司人、司禄。季夏土王日祭中霤。孟冬祭司寒皆一献。祖孝孙制十二和,一曰豫和以降天神。冬至祀圜丘,上辛祈榖,孟夏雩。季秋享明堂。朝日夕月巡狩告于圜丘,燔柴告至。封祀太山类于上帝,皆以圜钟为宫,三奏黄钟为角,太簇为徵,姑洗为羽,各一奏。文舞六成。五郊迎气,黄帝以黄钟为宫,赤帝以函钟为徵,白帝以太簇为商,黑帝以南吕为羽,青帝以姑洗为角,皆文舞六成。

《百官志》:凡工匠以州县为团,五人为火,五火置长一人。四月至七月为长功,二月三月八月九月为中功,十月至正月为短功。

春官、夏官、秋官、冬官、中官、正副各一人,掌司四时,各司其方之变异。冠加一星珠,以应五纬,衣从其方色,元日冬至朔望,朝会大礼,各奏方事而服以朝见。中尚署岁,二月献牙尺寒食、献毬,五月献绶带,夏至献雷车,七月献钿针,腊月献口脂,唯笔琴瑟,弦月献金银暨纸,非旨不献。

食官署掌饮膳酒醴。凡四时供送,设食皆颛焉供六品以下。元日寒食,冬至食于家令厨者。

《李适传》:中宗景龙二年。始于修文馆置大学士四员,学士八员,直学士十二员,象四时八节十二月。《百官志》:武后光宅元年,分左右台。左台知百司,监军务。右台察州县,省风俗。寻命左台兼察州县,两台岁再发使八人,春曰风俗,秋曰廉察,以四十八条察州县。

《韦绦传》:初帝诏岁。率公卿迎气东郊至三时,常以孟月读时令于正寝。

《礼乐志》:开元三十年,诏建初启运兴宁永康陵,岁四时八节,所司与陵署具进食。

天宝二年,始以九月朔,荐衣于诸陵。又常以寒食,荐饧粥鸡毬雷车。五月五日,荐衣扇。

《元宗本纪》:天宝三载,正月丙申改年为载。

《通鉴》:代宗大历十二年五月,诏定诸州兵皆有常数,其召募给家粮。春冬衣者,谓之官健,差点土人。春夏归农,秋冬追集,给身粮酱菜者,谓之团结。

《翰林志》:兴元元年,敕翰林学士。凡初迁者,中书门下召入院试,试毕,封进。可者,翌日受宣,乃定事,下中书门,下于麟德殿候对。同院赐宴拜恩,讫候就宴,赐给毕,备内诸司供膳饮之物,内园官供使令度支月,给手力资四人,四品以上加一人。每岁内赐春服物三十疋。暑服物三十疋,绵七屯。寒食节料三十疋,酒饴、杏酪粥、屑肉餤。清明火二社蒸镮。端午衣一副,金花银器一事,百索一轴,青团镂竹大扇一柄,角粽三服沙蜜。重阳酒糖粉糕。冬至岁酒、兔、野鸡,其馀时果新茗瓜。新历是为经制。

《酉阳杂俎》:焉耆国,元日二月八日婆摩遮,三月野祀,四月十五日游林,五月五日弥勒下生,七月七日祀先祖,九月九日床撒,十月十日,王为厌法,王出首领家,首领骑王马,一日一夜处分王事。十月十四日作乐至岁穷。

《清异录》:高太素隐商山,建六逍遥馆。晴夏晚云,中秋午月,冬日方出,春雪未融,暑簟清风,夜阶急雨。六馆各制一铭。

《丁晋公谈录》:窦侍郎俨善卫数,听声音而知兴废之未兆,同兄仪在翰林,为学士。仪常鄙其诡怪。世宗令陶人应二十四气烧瓦,二十四片各题,识其节气,遂隔帘敲响,令辨之,一无差谬。

《宋央·苗训传》:训子守信,判司天监。淳化二年上言。正月一日为一岁之首,每月八日天帝下巡人世,察善恶。太岁日为岁星之精,人君之象。三元日,上元天官,中元地官,下元水官,各主录人之善恶。又春戊寅,夏甲午,秋戊申,冬甲子,为天赦日,及上庆诞日皆不可以断,极刑事下有司议行。

《礼志》:绍兴十三年初,筑三殿。圣祖居前,宣祖至祖宗诸帝居中殿,元天大圣后与祖宗诸后居后。上元结灯楼,寒食设鞦韆,七夕设摩㬋罗帘幕。岁时一易。《元史·天文志》:春秋分,晷影堂,为屋二间。脊开东西横罅以斜通,日晷中有台,随晷影南高北下仰置铜半环,刻天度一百八十以准地上之半天,斜倚锐首铜尺以往来窥运,侧望漏屋晷影,验度数以定春秋二分。

冬夏至,晷影堂,为屋五间。屋下为坎,脊开南北一罅以直通日晷,随罅立壁,附壁悬尺以往来窥运,直望漏屋晷影,以定冬夏二至。

《琅嬛记》:九为阳数,古人以二十九日为上九,初九日为中九,十九日为下九。每月下九置酒为妇女之欢,名曰阳会,盖女子阴也。待阳以成,故女子于是夜为藏钩,诸戏以待月明至,有忘寐而达曙者。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