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笔下文学 > 金针秘传

十一、肩膊背各部各经穴主治病症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一肩膊部

左右凡二十六穴

肩井:二穴在肩上陷,缺盆上,大骨前一寸半,以三指按取之,当中指下陷中者是。一名膊井,手足少阳、阳维之会。治五劳七伤,颈项不得回顾背膊间,两手不得向头,或因扑伤腰髋疼,香港脚上攻。《甲乙经》云:只可针入五分,此膊井足阳明之会,乃连入五脏气。若刺深,则令人闷到不识人。即速须三里下气,先补不泻,须臾平复如故。凡针肩井,皆以三里下其气。若妇人堕胎后,手足厥逆,针肩井立愈。若灸更胜针,可灸七壮。

天:二穴在肩缺盆中,上毖骨之际陷中央,手少阳、阳维之会。治肩肘痛引颈项急,寒热,缺盆中痛,汗不出,胸中烦满。针入八分,可灸三壮。

巨骨:二穴在肩端,上行两叉骨间陷中,手阳明、跷脉之会。治背膊痛,胸中有瘀血,肩臂不得屈伸而痛。灸五壮,针入一寸。

会:二穴,一名。肩前廉,去肩头三寸,手阳明之络。治项瘿气瘤,臂痛不能举,气肿痛。针入七分,留十呼,得气即泻,可灸七壮。

肩:二穴在肩端两骨间,陷者宛宛中,举臂取之,手阳明、跷脉之会。疗偏风,半身不遂,热风瘾疹,手臂挛急,捉物不得,挽弓不开,臂细无力,筋骨酸疼。可灸七壮至二七壮,以瘥为度。若灸偏风不遂,七七壮止,不宜多灸,恐手臂细。若风病筋骨无力,久不瘥,当灸,不畏细也。刺即泄肩臂热气。唐库狄钦若患风痹,手臂不得伸引,诸医莫能愈。甄权针肩二穴,令将弓箭向垛射之,如故。

肩:二穴在肩端上陷中,举臂取之。治肩重不可举臂肘。可灸三壮,针入七分。

肩贞:二穴在肩曲胛下两骨解间,肩后陷中。治风痹,手臂不举,肩中热痛。针入五分。

:二穴在肩后,大骨下、胛上廉陷中,手足太阳、阳维、跷脉之会。治寒热,肩肿引胛中痛,臂酸无力。针入八分,可灸三壮。

天宗:二穴在秉风后,大骨下陷中,手太阳脉气所发。治肩胛痛,臂肘外后廉痛,颊颔肿。可灸三壮,针入五分,留六呼。

秉风:二穴在肩上小后,举臂有空,手太阳、阳明、手足少阳之会。治肩痛不能举。可灸五壮,针入五分。

曲垣:二穴在肩中央曲胛陷中,按之应手痛。治肩痛,周痹,气注,肩膊拘急疼闷。可灸三壮,针入五分。

肩外:二穴在肩胛上廉,去脊三寸陷中。治肩胛痛热而寒至肘。可灸三壮,针入六分。

肩中:二穴在肩胛内廉,去脊二寸陷中。治寒热,目视不明,咳嗽上气唾血。针入三分,留七呼,可灸十壮。

二背部中行

凡一十三穴

大:一穴,一本作椎。今从页作,馀皆仿此。在第一椎上陷中,手足三阳、督脉之会。

疗五劳七伤,温疟疟,气疰,背膊拘急,颈项强不得回顾,风劳,食气。针入五分,留三呼,泻五吸。若灸以年为壮。《甲乙经》云:大椎下至尾骨,二十一椎,长三尺,折量取穴。凡度周身孔穴,远近分寸,以男左女右,取中指内纹为一寸,《素问》云同身寸是也。又多用绳度量孔穴,绳多出缩,取穴不准。今以薄竹片点量分寸,疗病准的。

陶道:一穴,在大椎节下间,俯而取之,督脉足太阳之会。治头重目瞑,洒淅寒热,脊强,汗不出。

可灸五壮,针入五分。

身柱:一穴,在第三椎节下间,督脉气所发。治癫疾,螈,怒欲杀人,身热狂走,谵言见鬼。针入五分,灸七七壮。

神道:一穴,在第五椎节下间,俯而取之,督脉气所发。治寒热头痛,进退往来,疟,恍惚悲愁,健忘惊悸。可灸七七壮,至百壮止。小儿风痫螈,可灸七壮。

.灵台:一穴,在第六椎节下间,俯而取之,督脉气所发。经阙疗病法,出《素问》。

.至阳:一穴在第七椎节下间,俯而取之,督脉气所发。治寒热,解散,淫泺,胫酸,四肢重痛,少气难言。可灸三壮,针入五分。

筋缩:一穴在第九椎节下间,俯而取之,督脉气所发。治。惊痫,狂走癫疾。脊急强,目转上视。可灸三壮,针入五分。

脊中:一穴,一名神宗。在第十一椎节下间,俯而取之,督脉气所发。治风痫,癫邪,温病,积聚,下利。禁不可灸,灸则令人腰背伛偻。针入五分,得气即泻。

悬枢:一穴在第十三椎节下间,伏而取之,督脉气所发。

治积气上下行,水谷不化,下利,腰脊强不得屈伸,腹中留积。

针入三分,可灸三壮。

命门:一穴,一名属累。在第十四椎节下间,伏而取之,督脉气所发。治头痛不可忍,身热如火,汗不出,螈里急,腰腹相引痛。针入五分,可灸三壮。

阳关:一穴在第十六椎节下间,伏而取之。针入五分,可灸三壮。阙疗病法,出《素问》。

腰:一穴,一名背解,一名腰柱,一名腰户。在第二十一椎节下间宛宛中。以挺身伏地舒身,两手相重支额,纵四体,然后乃取得其穴。督脉气所发。治腰髋疼,腰脊强不得回转,温疟疟。针入八分,留三呼,泻五吸。可灸七壮至七七壮。慎房劳,举重强力。《甲乙经》云:针入二寸,留七呼,灸七七壮。

长强:一穴,一名气之阴,督脉络别。《甲乙经》云:在脊端,足少阴、少阳所结会。治肠风下血,五种痔,疳蚀,下部。针入三分,抽针以太痛为度。其穴跌地取之乃得。灸然不及针,日灸三十壮,至二百壮止。此痔根本是冷,慎冷食、房劳。《甲乙经》云:针入二寸,留七呼。

三背部第二行

左右凡四十四穴

大抒:二穴在项后第一椎下,两傍相去各一寸五分陷中。《甲乙经》云足太阳、少阳之会。疗疟,颈项强不可俯仰,头痛,振寒,螈,气实胁满,伤寒汗不出,脊强喉痹,烦满风劳,劳气咳嗽,胸中郁郁,身热目眩。针入五分,可灸七壮。

风门:二穴,一名热府。在第二椎下,两旁相去各一寸五分,督脉、足太阳之会。治伤寒,颈项强,目瞑多嚏,鼻鼽出清涕,风劳,呕逆上气,胸背痛,喘气,卧不安。针入五分,留七呼。今附:若频刺,泄诸阳热气,背永不发痈疽,可灸五壮。

肺:二穴在第三椎下,两傍相去各一寸五分,足太阳脉气所发。治上气呕吐,支满不嗜食,汗不出,腰背强痛,寒热,喘满虚烦,口乾,传尸,骨蒸劳,肺痿,咳嗽。针入三分,留七呼,得气即泻,出《甲乙》。甄权《针经》云:在第三椎下两傍,以搭手左取右,右取左,当中指末是穴。治胸中气满,背偻如龟,腰强,头目眩,令人失颜色。针入五分,留七呼,可灸一百壮。

厥阴:二穴在第四椎下,两傍相去各一寸五分。治逆气呕吐,心痛留结,胸中烦闷。针入三分,可灸七七壮,出《山眺经》。

心:二穴在第五椎下,两傍相去各一寸五分。治心中风,狂走,发痫,语悲泣,心胸闷乱烦满,汗不出,结积,寒热,呕吐,不下食,咳唾血。针入三分,留七呼,得气即泻,不可灸。

膈:二穴在第七椎下,两傍相去各一寸五分。治咳而呕逆,膈胃寒痰,食饮不下,胸满,肢肿,两胁痛,腹胀,胃脘暴痛,热病汗不出,喉痹,腹中积癖,默默嗜卧,四肢怠情不欲动,身常湿,不能食,食则心痛,周痹身皆痛。针入三分,留七呼,可灸三壮。

肝:二穴在第九椎下,两傍相去各一寸五分。治咳引两胁急痛不得息,转侧难,撅胁下与脊相引而反折,目上视,目眩,循眉头痛,惊狂,鼽衄,起则目ktkt,目生白翳,咳引胸中痛,寒疝,少腹痛,唾血短气。针入三分,留六呼,可灸三壮。

胆:二穴在第十椎下,两傍相去各一寸五分。治心腹胀满,呕则食无所出,口苦舌乾,咽中痛,食不下,目黄,胸胁不能转侧,头

痛振寒,汗不出,腋下肿。针入五分,可灸三壮。

脾:二穴在第十一椎下,两傍相去各一寸五分。治腹胀引胸背痛,食饮倍多,身渐羸瘦,黄胆善欠,胁下满,泄利体重,四肢不收,癖积聚,腹痛,不嗜食,痰疟,寒热。针入三分,留七呼,灸三壮。

胃:二穴在第十二椎下,两傍相去各一寸五分。治胃中寒,腹胀不嗜食,羸瘦,肠鸣腹痛,胸胁支满,脊痛筋挛。针入三分,留七呼。可灸,随年为壮。

三焦:二穴在第十三椎下,两傍相去各一寸五分。治肠鸣腹胀,水谷不化,腹中痛,欲泄注,目眩头痛,吐逆,饮食不下,肩背拘急,腰脊强不得俯仰。针入五分,留七呼,可灸三壮。

肾:二穴在第十四椎下,两傍相去各一寸五分,与脐平。治虚劳羸瘦,耳聋,肾虚水藏久冷,心腹胀,两胁满引少腹急痛,目视ktkt,少气溺血,小便浊出精,阴中疼,五劳七伤,虚惫,脚膝拘急,足寒如冰,头重身热,振栗,腰中四肢淫泺,洞泄食不化,身肿如水。针入三分,留七呼,可灸以年为壮,慎如前法。

大肠:二穴在第十六椎下,两傍相去各一寸五分。治腰痛,肠鸣腹胀,绕脐切痛,大小便不利,洞泄食不化,脊强不得俯仰。针入三分,留六呼,可灸三壮。慎猪、鱼、酒、面、生冷物等。

小肠:二穴在第十八椎下,两傍相去各一寸五分。治小便赤涩淋沥,少腹痛,脚肿短气,不嗜食,大便脓血出,五痔疼痛,妇人带下。针入三分,留六呼,可灸三壮。

膀胱:二穴在第十九椎下,两傍相去各一寸五分,足太阳脉气所发。治风劳,腰脊痛,泄利腹痛,小便赤涩,遗溺,阴生疮,少气,足寒拘急,不得屈伸,女子瘕聚,脚膝无力。针入三分,留六呼,可灸三壮。

中膂:二穴,一名脊内,在第二十椎下,两傍相去各一寸五分,侠脊起肉。治肠冷赤白痢,肾虚消渴,汗不出,腰脊不得俯仰,腹胀胁痛。针入三分,留十呼,可灸三壮。

白环:二穴在第二十一椎下,两傍相去各一寸五分,足太阳脉气所发。治腰脊挛急痛,大小便不利。《甲乙经》云:针如腰户法同,挺腹地端身,两手相重支额,纵息令皮肤俱缓,乃取其穴。针入八分,得气即先泻讫,多补之。治腰髋疼,脚膝不遂,温疟,腰脊冷疼,不得安卧,劳损虚风,不宜灸。慎房劳,不得举重物。

上:二穴在第一空腰髁下,夹脊陷中,足太阳、少阳络。治腰膝冷痛,呕逆鼻衄,寒热疟,妇人绝嗣,阴挺出不禁。针入三分,可灸七壮。

次:二穴在第二空,夹脊陷中。治疝气下坠,腰脊痛不得转摇,急引阴器痛不可忍,腰以下至足不仁,背腠寒,小便赤淋,心下坚胀。可灸七壮,针入三分。

中:二穴在第三空,夹脊陷中,厥阴、少阳所结。治丈夫五劳七伤六极,腰痛大便难,腹胀下利,小便淋涩,飧泄,妇人绝子带下,月事不调。针入二分,留十呼,可灸三壮。

下:二穴在第四空,夹脊陷中,足太阳、厥阴所结。治腰痛不得转侧,女子下苍汁不禁,阴中痛,引少腹急疼,大便下血,寒湿内伤。针入二分,留十呼,可灸三壮。

会阳:二穴,一名利机。在阴尾骨两傍,督脉气所发。治腹中冷气,泄利不止,久痔,阳气虚乏,阴汗湿。针入八分,可灸五壮。

四背部第三行

左右凡二十八穴

附分:二穴在第二椎下,附项内廉,两傍相去各三寸,手足太阳之会,正坐取之。治肩背拘急,风冷客于腠理,颈项强痛不得回顾,风劳,臂肘不仁。可灸五壮,针入三分。

魄户:二穴在第三椎下,两傍相去各三寸,正坐取之,足太阳脉气所发。治背痛,咳逆上气,呕吐烦满,虚劳肺痿,五尸走疰,项强不得回顾。针入五分,得气即泻,又宜久留针。灸亦得,日可灸七壮,至百壮止。忌猪、鱼、酒、面、生冷物等。

膏肓:二穴在第四椎下,两傍相去各三寸。主无所不疗,羸瘦虚损,梦中失精,上气咳逆,发狂健忘。又取穴之法:令人正坐曲脊,伸两手,以臂著膝前,令正直,手大指与膝头齐,以物支肘,勿令臂得动摇也。从胛骨上角,摸索至骨下头,其间当有四肋三间,灸中间。从胛骨之里,去胛容侧指许,摩kt去表肋间空处按之,自觉牵引于肩中,灸两胛中一处,至百壮,多至三百壮,当觉下咙咙然流水之状,亦当有所下出。若得痰,疾则无所不下也。如病患已因不能正坐,当令侧卧,挽上臂令前,取穴灸之。又以右手从左肩上住,指头所不及者,是穴也,左取亦然,乃以前法灸之。若不能久坐,当伸两臂,令人挽两胛骨使相离。不尔,即胛角覆其空,灸之无验。此灸讫后,令人阳气康盛,当消息以自补养。论曰:昔在和缓不救晋候之疾,其在膏之上,肓之下,针药不能,即此穴是也。人不能求得此穴,所以宿病难遣,若能用心,此方便求得。灸之无疾不愈,出《千金》、《外台》。

.神堂:二穴在第五椎下两傍相去各三寸,正坐取之,足太阳脉气所发。治肩痛,胸腹满,洒淅寒热,背脊强急。可灸五壮,针入三分。

噫嘻:二穴在肩内廉,侠第六椎下,两傍相去各三寸,正坐取之,足太阳脉气所发。以手痛按之,病者言噫嘻,针入六分,留三呼,泻五吸。治腋拘挛,暴脉急引胁痛,热病汗不出,温疟,肩背痛,目眩鼻衄,喘逆腹胀,肩内廉痛不得俯仰。可灸二七壮,至百壮至。忌苋菜、白酒物等。

膈关:二穴在第七椎下,两傍相去各三寸陷中,正坐取之,足太阳脉气所发。治背痛恶寒,脊强俯仰难,食饮不下,呕哕多涎唾,胸中噎闷。可灸五壮,针入五分。

魂门:二穴在第九椎下,两傍相去各三寸陷中,正坐取之,足太阳脉气所发。治食饮不下,腹中雷鸣,大便不节,小便赤黄。可灸三壮,针入五分。

;阳纲:二穴在第十椎下,两傍相去各三寸陷中,正坐取之,足太阳脉气所发。治腹满胀,大便泄利,小便赤涩,身热目黄。可灸三壮,针入五分。

意舍:二穴在第十一椎下,两傍相去各三寸陷中,正坐取之,足太阳脉气所发。治腹满虚胀,大便滑泄,背痛恶风寒,食饮不下,呕吐不止,消渴,目黄。可灸五十壮至一百壮,针入五分。

胃仓:二穴在第十二椎下,两傍相去各三寸,足太阳脉气所发。治腹内虚胀,水肿,食饮不下,恶寒,背脊不得俯仰。可灸五七壮,针入五分。

肓门:二穴在第十三椎下,两傍相去各三寸叉肋间。异经云:与鸠尾相直,治心下肓大坚,妇人乳有馀疾。可灸三十壮,针入五分。

志室:二穴在第十四椎下,两傍相去各三寸陷中,足太阳脉气所发。治腰脊强痛,食饮不消,腹中坚急,阴痛,下肿,失精,小便淋沥,针入五分,灸三壮。

胞肓,二穴在第十九椎下,两傍相去各三寸陷中,伏而取之,足太阳脉气所发。治腰痛,恶寒,少腹坚急,癃闭下重,不得小便涩痛,腰背卒痛。可灸五七壮,针入五分。

秩边:二穴在第二十椎下,两傍相去各三寸陷中,伏而取之,足太阳脉气所发。治腰痛不能俯仰,小便赤涩,腰尻重不能举,五痔发肿。针入五分,可灸三壮,慎如前法。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