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芙蓉屏记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元朝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在江苏仪征有一个名叫崔英的,家里非常的富裕。不久,他就凭借着父亲的庇荫补缺了浙江温州永嘉县尉,接着便带着妻子王氏前去上任了。在途中,经过苏州圃山,停船稍作休息,并且还特地买了纸钱、祭祀用的牛羊及甜酒,到神庙里进行祭拜。祭拜完后,他就回到船舱里与妻子饮酒。这时,船家看到他们饮酒用的酒怀都是金银材质的,随即萌生了歹心。当天夜里,船家就把崔英沉到了江里面,把家仆和婢女也全都杀了,后来对王氏说道:“你知道我为什么唯独不杀你吗?因为我第二个儿子还没有成家,现在替人撑船到杭州去了,一两个月才能回来,回来后可以和你成亲,到时你就是我们家自己人了。所以,你尽可以放心,不必害怕。”说完,就把所有的财物都席卷而去,并且对王氏以媳妇来称呼。王氏假意应承了下来,暂时保全了自己,平时也尽量操持料理家务,对船家极尽巴结奉承之能事。船家暗中高兴为儿子找到一个好媳妇,在逐渐熟悉后,也就没有再防备她。

如此一个多月后,正好赶上了中秋佳节,船家大摆酒席,席间开怀畅饮,喝得酩酊大醉,王氏瞅准机会等众人睡熟了,就轻身跳上了岸,急急忙忙一口气跑了二三里路。不料忽然间迷了路,一眼望去四面全都是水乡泽国,一望无际,只有芦苇、菱白、蒲柳点缀其中。她一个出身良家、小脚纤细的女子,也实在忍受不了长途跋涉的艰辛,可是又担心船家会追,于是就努力坚持着尽力跑得远一些。

过了好久,东方已经渐渐发白,天快亮了。这时,王氏远远看到树林中有一所房屋,她就急忙前去投奔。到了那里之后,门还没有开,不过却隐约听到有钟磬的声响。一会儿,一个女僮过来开门,原来这是一座尼姑庵。王氏看到门开后就径直走了进去,庵主问她为什么会来这里,王氏不敢如实相告,就骗她说:“我是真州人,公公带着我们全家一起来江浙做官,可刚到江浙任所不久,丈夫就去世了。我因此守寡了好几年,后来公公把我改嫁给了永嘉县崔县尉做他的妾室,他的正室妻子很是凶悍,很难侍候,经常对我百般鞭打辱骂。近些日子,丈夫离任回家,在这里停船休息,因为是中秋赏月,叫我拿来金杯作为饮酒的器具,可谁料我不小心失手,把金杯落到了江里,正室妻子大发雷霆,一定会置我于死地,所以我才逃跑来到了这里。”

庵主听后说道:“娘子您既然不敢再回到船上去,距离家乡又远,如果要另外寻求配偶,一时之间也没有合适的媒人,现在你孤苦无依的一个人,又准备到哪里安身呢?”王氏听后,垂泪哭泣、悲痛不已。老尼又说:“老身有一句话要劝劝您,不知道您意下如何?”王氏回答说:“如果老师父有什么安身之所,即使是死也没有什么可遗憾的了!”老尼说:“这间庵寺位置偏僻,处于荒凉的水边,平时没有什么人会来到这里,整日相伴为邻为友的也只有茭白、芜青、鸥鸟、白鹭,即使有幸能够结识几个同伴,岁数都在五十岁以上,几个侍者,也都淳朴谨慎。娘子您虽然年轻貌美,可怎奈命运不济、遭遇坎坷,为什么不舍弃世间爱离痴,觉悟此身皆是梦幻泡影,披上法衣,削去三千烦恼丝,在这里出家为尼呢?禅榻佛灯,晨餐暮粥,且随缘而行度过余下的岁月,难道还不如做人家的妾室,受尽今世苦恼、结成来世的冤家要强吗?”王氏听了这番话,拜谢道:“这也正是我的志向啊。”于是就在佛前落发做了尼姑,法名慧圆。

王氏读书识字,书画文章都十分在行,尚且不足一月,就已经通晓了佛典,由此深受庵主的敬重礼待,以后不管是庵内大小事务,如果没有王氏过问拿主意,没有一件是谁能够擅自做主的。而且,王氏为人宽厚柔善,庵里的人都非常喜欢她。她每天都会在观音像前礼拜百余回,秘密地倾诉心事,纵然是隆冬酷暑也不会间断。参拜完后,就会让自己待在静室,外人很少能够见到她。

就这样一年有余。一天,突然有施主到寺庵来游览,由于时间太晚了,庵主留他吃了斋饭才回去。第二天,这位施主拿了一幅芙蓉画施赠给了庵里,老尼随即就把它挂在了白屏风上。王氏经过看到了,认出此画乃是出自崔英的手笔,于是就问庵主这幅画究竟是从何而来的。庵主回答说:“这是刚才一位施主布施的。”王氏接着又问:“请问庵主那位施主姓甚名谁?现在住在何处?以什么为生?”庵主回答说:“他是本县的顾阿秀,兄弟二人干着撑船的营生,近年来生意顺顺当当很是富裕,可也有人说行的是江湖打劫掠夺的勾当,也不知道是否真的是这样。”王氏又问:“他们经常到这里来吗?”庵主说:“很少来。”王氏默默记住顾阿秀这个姓名,然后在这个屏风上题了一首词:

少日风流张敞笔,写生不数黄筌。芙蓉画出最鲜妍。岂知娇艳色,翻抱死生冤!粉绘凄凉疑幻质,只今流落谁怜!素屏寂寞伴枯禅。今生缘已断,愿结再生缘。

这首词的词牌大概是叫《临江仙》,不过尼姑们都不知晓这首词说的是什么。

一天,姑苏城里有一个叫郭庆春的,因为一些事情来到庵里,看到这幅芙蓉画和题词后,非常欣赏它的精致,于是便买了回去作为清雅的玩物。后来,有个名叫高纳麟的御史大夫,退居姑苏城,最是喜欢书画,来到姑苏城后就大肆募集,郭庆春把芙蓉画及屏风也献给了他。高公买来后就把它挂在内书房,一时间还没有顾得上询问这幅画的来历。这时,外面忽然有人拿来了四幅草书要卖给他。高公拿来一看,觉得这些草书的风格很像怀素,清劲脱俗。于是,高公就问道:“这是谁写的?”那人回答说:“是在下自己学着写的。”高公又看了看他的相貌,觉得他不像是个庸俗的人,便询问他的姓名籍贯。那人皱着眉头回答说:“我名叫崔英,字俊臣,世代居住在仪征,在父亲的庇荫下补缺了永嘉县尉,在带着妻子一同上任的时候,由于自己不小心,遭到船家的暗算,被沉入江中,船中的家财妻子,也都无力顾及。幸好我幼时学会了游泳,被沉到江中后便假装沉在水中,感觉船家已经走远了,才赶紧爬上岸来投奔附近的百姓家。当时,我浑身都湿透了,身上一文钱都没有。幸亏我投奔的这家主人心地善良,不仅让我换了干净衣服,还用酒食来招待我,临走的时候又送给我盘缠钱,对我说道:‘你既然是被强盗打劫,就应该赶快去报官,我这里也不敢多留你,以免白白受到您的连累。’我随即便问进城的路,来到平江府报官,直到今天也已经等了一年时间了,没有一点消息,只好靠卖字来维持生活,并不敢说自己擅长书法,没承想如此拙劣的书法,竟然能够得到尊长的认同和欣赏。”

高公听了,对他很是同情,说道:“您既然已经是这样了,发愁也是无用,还不如暂且留在我的西塾,教导我的这几个孙子写字读书,不知道您认为可以吗?”崔英感到非常的幸运。接着,高公便把他带到了内书房,命人安排酒席与他欢饮。这时,崔英突然看到屏风上的芙蓉,不禁潸然泪下。高公感到非常奇怪,就问他这是什么缘故。他回应说:“这幅芙蓉画正是我船中丢失的物品,也是出自我的手笔。不知道怎么会出现在您这里?”接着,他又诵读了画上的题词,说道:“这屏风上的题词乃是我妻子所作。”高公问道:“你是凭借什么加以辨别的呢?”崔英说:“我对她的笔迹十分的熟悉。况且词的意思也很明显,确实是我妻子所作的不假。”高公说:“若真是这样的话,我理应为您担负起捕捉盗贼的责任。你暂且保密。”随后,高公就安排崔英在公馆里住下。

第二天,高公便秘密地询问郭庆春关于芙蓉图的事情,郭庆春回答说:“这幅画是我从城外尼姑庵里买来的。”高公知道后即刻派人到尼姑庵调查询问庵主:“你的这幅芙蓉图画是从谁那里得到的?上面又是谁题的词?”几天后调查的人员回来报告说:“这幅画是本县顾阿秀布施给寺庵的,上面的词是尼姑庵里的尼姑慧圆写的。”高公随后又派人游说庵主说:“我家夫人喜欢念诵佛经,可苦于没有人作伴。私下里听说贵庵小师父慧圆天赋慧根、明心见性,所以想要礼请慧圆师傅屈尊来到我这里,希望您千万不要推辞。”庵主原本是不同意的,只是慧圆听了后,很希望能够出去,想着或许能够借助这次机会报仇,所以最后庵主也没能够阻拦她。后来,高公命人将轿子直接抬进内室,让夫人和她同住一屋。抽闲暇的功夫,夫人便仔细询问她的家世。王氏一听便泪如雨下,随即把自己的真实情况告诉了夫人,并且也说出了自己在芙蓉图上题词的事情,而且她还说:“其实强盗并没有在什么遥远的地方,他就在本县,只求夫人能够把这些事情转告高公,若是能够抓到贼寇,洗刷先前的耻辱,来告慰丈夫九泉之下的英灵,那么高公的恩德就感激不尽了!”这时,王氏还不知道自己的丈夫就在这里。夫人把这番话告诉了高公,并说:“王氏这个人读书识字,心性贞节贤淑,断然不会是小家女子。”高公已经能够确定慧圆就是崔英的妻子,于是嘱咐夫人要好生看护招待她,但并没有把慧圆的事告诉崔英。

接着,高公又派人调查顾阿秀兄弟二人的住址以及平日里出行活动的路径,但是也没有轻举妄动。只是让夫人暗中劝说王氏蓄发还俗。如此又过了半年,朝廷命进士薛溥化做监察御史,巡视平江府。薛溥化曾是高公手下的属官,高公知道他机智精敏、很有手段,便把崔英的这件事情细细地对薛溥化说了。结果,薛溥化乘其不备,把顾氏兄弟抓捕到案后,在他的家里确实找到了永嘉县尉的授官文书和崔英家里的财物,只是唯独没有寻找到王氏的下落。而在对顾阿秀严刑拷打之后,他才招供道:“当时是想着把王氏留下许给我家二儿子,她自己也答应了,可谁承想当年中秋节的时候却被她逃走了,现在我也不知道她到底在哪儿。”接着,薛溥化便把他处以极刑,所盗窃的赃物也全都退还给了崔英。

尘埃落定后,崔英就准备拜别高公携授官文书前去上任。高公对他说道:“等我替你做媒,娶妻后再去上任也不算迟啊!”崔英表示感谢地说:“我与糟糠之妻相守于贫贱已经有很长时间了。今天不幸夫妻分离流落他方,生死尚且不知。而且我如今只身前往任所,假以时日,若是上天怜悯我,她还活在世上,还可以指望我们夫妻能够重新会合。对于您的大恩大德,我崔英至死都不会忘记。不过对于另外娶妻的话,您不要再提了。”高公悲伤地说:“您有如此高尚的德行,上天必定会庇佑你。我又怎么能够强逼着你另外娶妻呢?只是允许老夫为你设宴饯别,然后你再起程上任。”

次日高公为崔英设宴饯行,只见平江府各位官员和郡中的名人都到了。这时,高公举着酒杯对大家说:“老夫今天就要在这里为崔县尉了却他的今生缘。”听高公这样说,众宾客都大惑不解、不知所以。接着,高公便命人把慧圆叫了出来,也就是崔英的原配妻子。夫妇二人见面后相拥痛哭,谁都没有想到今生能够在这里相见。高公当着众人的面详细说明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并且拿出芙蓉屏给众人看,大家这才明白高公口中所说的“了今生缘”是怎么一回事,原来是崔英妻子写的《临江仙》中的句子,而慧圆则是王氏在尼姑庵里的法号。在座的所有人都为他们夫妇的遭遇唏嘘不已,对高公的大恩大德,人们也是交口称赞,令人难以企及。后来,在临走之际高公又送给了崔英一个奴仆和一个婢女,以及不少的盘缠,然后就让他们上路了。

崔英在永嘉的任期满后回来,重过姑苏,而此时高公早已经去世了。夫妇二人听到这个消息顿时号啕大哭,简直像是死了亲父母一样,随后便在高公墓前建起水陆道场做法事三天三夜,报答大恩后才离去。从此以后,王氏发誓要长吃斋食,念观音不停。而对于这件事,仪征才子陆仲甗,作了一首《画芙蓉屏歌》专门记载,现在就抄录下来以告诫世人:

画芙蓉,妾忍题屏风!屏间血泪如花红。败叶枯梢两萧索,断缣遗墨俱零落。去水奔流隔死生,孤身只影成漂泊。成漂泊,残骸向谁托?泉下游魂竟不归,图中艳姿浑似昨。浑似昨,妾心伤,那禁秋雨复秋霜!宁肯江湖逐舟子,甘从宝地礼医王。医王本慈悯,慈悯怜群品。逝魄愿提撕,茕嫠赖将引。芙蓉颜色娇,夫婿手亲描。花萎因折蒂,干死为伤苗。蕊干心尚苦,根朽恨难消。但道章台泣韩翊,岂期甲帐遇文箫。芙蓉良有意,芙蓉不可弃。幸得宝月再团圆,相亲相爱莫相捐。谁能听我芙蓉篇?人间夫妇休反目,看此芙蓉真可怜。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