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附录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没有了](快捷键→)

钱澄之

顾炎武

袁孙贻

谷应泰

刘献廷

王士祯

钮琇

徐鼒

魏源

钱澄之

钱澄之,初名秉镫,字饮光;安徽桐城人,明诸生。弱冠时,有阉党为御史,巡按至皖,盛威仪,谒孔子庙,观者如堵;澄之徐正衣冠,植立昌言以诋之。由是,名闻四方。

崇祯朝,以明经贡京师。屡上书言时政得失,不报。游吴、赵间,复社、几社名流雅相引重;遂为云龙社以联吴淞,冀接武于东林。云间陈子龙、夏允彝、嘉善魏学渠,与相友善;又尝问「易」于漳浦黄道周。后避党祸至震泽,遇兵跳身南遯,崎岖闽、粤间。

乱定归里,遂杜足田间治诸经,课耕以自给。着「田间易学」十二卷,其学初从京房邵康节入,故言数颇详;盖道周之余绪也。后乃讲求义理,参取注疏及程传本义,而本旨以朱子为宗。其说不废图,而以陈抟「先天图」及河、洛二图皆因「易」而生,非「易」因此而作;图中奇偶之数,乃揲蓍之法,非画卦之本:持论极为允当。又着「田间诗学」十二卷,谓「诗」与「尚书」、「春秋」相表里,必考之「三礼」以详其制作、征诸「三传」以审其本末、稽之「五雅」以核其名物;即今舆纪,以考古之图经,而参以平生所亲历。其书以「小序」首句为主,所采诸儒论说自注疏集传外,凡二程、张子至明黄道周、何楷共二十家,持论精核,无所攻、亦无所主;而于名物训诂、山川地理,言之尤详。他着有「屈宋合诂」二册、「诗集」二十八卷、「文集」三十卷。

康熙三十二年,卒;年八十二。

--见原书卷六十八「儒林传」(下)。

顾炎武

顾炎武,初名绛,字宁人;江南昆山人。生而双瞳子,中白边黑;读书一目十行。年十四,为诸生。耿介绝俗,与同里归庄善,时有「归奇顾怪」之目。见明季多故,弃举业,讲求经世之学。

炎武三世俱为显官。母王氏,守节,孝于姑;明亡,不食卒。叛仆陆恩见炎武家中落,欲告炎武通海;炎武沈之水。仆婿投里豪复诉之,系奴家,危甚。会曲周路泽农救之,得免。遂去之山东,垦田长白山下;复北历关塞,垦田于雁门之北、五台之东。后客淮安,莱州黄氏有狱词连炎武,乃赴山东听勘。富平李因笃营救之,狱始白。自是,往还河北;最后至华阴,置田五十亩,因定居焉。

生平精力绝人,自少至老无一刻离书。所至之地,以二骡、二马载书。遇边塞亭障,呼老兵卒询曲折;有与平日所闻不合,即发书对勘。或平原大野,则于鞍上默诵诸经注疏。尝谓『经学即理学;自有舍经学以言理学者,而邪说以起。不知舍经学,则其所谓理学者,禅学也』。于同时诸人,虽以苦节推孙奇逢、李容,以经世之学推黄宗羲,而论学则皆不合。其与友人论学云:『百余年来之为学者,往往言心、言性,而茫然不得其解也。命与仁,夫子所罕言;性与天道,子贡所未得闻。性、命之理,着之「易」传,未尝数以语人。其答问士,则曰行已有耻;其为学,则曰好古敏求。其告哀公明善之功,先之以博学。颜子几于圣人,犹曰博我以文。自曾子而下,笃实无如子夏;言仁则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今之君子则不然;聚宾客、门人数十百人,与之言心、言性,舍多学而识以求一贯之方,置四海之困穷不言而讲「危微精一」,是必其道高于夫子而其弟子之贤于子贡也,我弗敢知也。「孟子」一书,言心、言性亦谆谆矣;乃至万章、公孙丑、陈代、陈臻、周霄、彭更之所问与孟子之所答,常在乎出处、去就、辞受、取与之间。是故性也、命也、天也,夫子之所罕言而今之君子之所恒言也;出处、去就、辞受、取与之辨,孔子、孟子之所恒言而今之君子之所罕言也。愚所谓圣人之道者如之何?曰博学于文,曰行己有耻;自一身以至于天下、国家,皆学之事也。自子、臣、弟、友以至出入、往来、辞受、取与之间,皆有耻之事也。士而不先言耻,则为无本之人;非好古多闻,则为空虚之学。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吾见其日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炎武之学,大抵主于敛华就实;凡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河漕兵农之属,莫不穷原究委,考正得失。撰「天下郡国利病书」百二十卷,遍览诸史、图经、文编、说部之类,取其关于民生利病者;且周流西北历二十年,其书始成。别有「肇域志」一编,则考索之余,合图经而成者。尤精韵学,撰「音论」三卷。言古韵者,始自明陈第;然创辟榛芜,犹未邃密。炎武乃推寻经传,探讨本原。又「诗本音」十卷,其书主陈第「诗无协韵」之说,不与吴棫「本音」争,亦不用棫之例。但即本经之韵互考,且证以他书,明古帝原作是读,非由迁就;故曰「本音」。又「易音」三卷,即「周易」以求古音,考证正确。又「唐韵正」二十卷、「古音表」二卷、「韵补正」一卷,皆能追复三代以来之音,分部正帙而知其变。又撰「金石文字记」、「求古录」,与经史相证;而「日知录」三十卷,尤为精诣之书,盖积三十余年而后成。其论治综核名实,于礼教尤兢兢;谓风俗衰,廉耻之防溃,由无礼以维之;常欲以古制率天下。又以杜预「左传集解」时有阙失,作「杜解补正」三卷。其它著作有「石经考」、「九经误字」、「五经异同」、「二十一史年表」、「历代帝王宅京记」、「营平二州地名记」、「昌平山水记」、「山东考古录」、「京东考古录」、「谲觚十事」、「菰中随笔」、「救文格论」、「亭林文集」、「诗集」,并有补于学术、世道。国朝称学有根柢者,以炎武为最。又广交贤豪长者,虚怀商榷不自满;假作「广师篇」云:『学究天人、确乎不拔,吾不如王锡阐;读书为己、探颐洞微,吾不如杨瑀;独精「三礼」、卓然经师,吾不如张尔岐;萧然物外、自得天机,吾不如傅山;坚苦力学、无师而成,吾不如李容;险阻备尝、与时屈伸,吾不如路泽农;博闻强记、群书之府,吾不如吴任臣;文章尔雅、宅心和厚,吾不如朱彝尊;好学不倦、笃于朋友,吾不如王宏撰;精心六书、信而好古,吾不如张弨。至于达而在位,其可称述者亦多有之;然非布衣之所得议也』。

康熙十七年,诏举博学鸿儒科;次年,修「明史」:大臣争荐之。并力辞,不赴。

二十一年,卒;年七十。

--见原书卷六十八「儒林传」(下)。

袁孙贻

彭孙贻,字仲谋;浙江海盐人,明拔贡生。天性孝友,读书过目成诵。与同邑吴审昌创瞻社,为名流所重;时称武原二仲。貌魁伟,好诙谐,豪于饮,人有「长鲸」之目。生平耻为龌龊士,动以古人自命。痛父殉国难,蔬食箨冠,终身不仕。

工诗,七言律诗效放翁,为王士祯所赏;其「虔台寒食怨」一篇,感刘生之义,实抱先人隐痛焉。着有「甲申亡臣表」、「流寇志」、「方士外纪」、「彭氏旧闻录」、「五言妙境茗斋集」。

--见原书卷七十「文苑传」(一)。

谷应泰

谷应泰,字赓虞;直隶丰润人。聪敏,能强记。少工制举文;及长,肆力经史,于书无所不窥。顺治四年进士,改户部主事;寻迁员外郎,授浙江提学佥事。校士勤明,所拔多一时名俊;陆陇其,其尤粹者也。杭州擅湖山之胜,应泰衡校之暇,辄登临眺览,创书舍为游息地。既去官,浙人怀之,为修葺勿置。

应泰嗜博览,思采集有明一代典章事实;购得山阴张岱石匮藏书,用袁枢「通鉴纪事本末」例,为「明史纪事本末」八十卷。时「明史」未经钦定,靡所折衷;如纪惠帝逊国历载黔滇游迹、懿安后死节而以为青衣步入成国公第,皆不免沿野史传闻之误。然排比次序,首尾秩然。每篇论断,仿「晋书」体以骈偶成文,遣词隶事,曲折详尽;取材博而用力勤,论者多韪之。又着有「筑益堂集」。

--见原书卷七十「文苑传」(一)。

刘献廷

刘献廷,字继庄;顺天大兴人。先世本吴中,以祖父官太医,遂家顺天。献廷年十九,复寓吴;居吴江者三十年。晚更游楚,复之燕,后返于吴。康熙三十四年,卒;年四十八。

少颖悟绝人。嗜读书,竟夜不卧;父母禁不与膏火,则然香代之,因眇一目。及长,博览经史百家;慨然负大志,不肯为词章之学。尝言『圣人所以谓「人为天地之心」者,以天地不能为者,人心之知能为之。剥复否泰,存乎运而转移者心之仁。人苟不能斡旋气运,徒以其知能为身家之谋,则不得谓之人;何足「为天地之心」哉』!故其为学,主于经世。自象纬、律历、边塞、关要、财赋、军器之属,旁而岐、黄者流以及释、道之言,无不留心。生平讲学之友严事者,无锡顾培、衡阳王夫之;而尤心服者,南昌彭士望也。昆山徐干学善下士,又多藏书;大江南北宿老争赴之。献廷游其间,超然独得,议论不随人后。鄞万斯同于书无所不读,最心折献廷;引参明史馆事。顾祖禹、黄仪长于舆地,亦引献廷参「一统志」。献廷谓『诸公考古有余,而犹未切于实用』。其论向来方舆书:『大抵详于人事,而天地之故概未有闻。当于疆域之前,别添数则。先以诸方北极出地为主,定简平仪之度,制为正切线表;而节气之后先、日蚀之分杪、五星之陵犯,占验皆可推矣。诸方七十二候各各不同,如岭南之梅十月已开、桃李腊月已开,而吴下梅开于惊蛰、桃李开于清明:相去若此之殊。今世所传七十二候,本诸「月令」;乃七国时中原之气候。今之中原与七国之中原不合,则历差为之。今于南北诸方细考其气候,取其核者详载之为一则,传之后世;则天地相应之变迁,可以求其微矣。燕京、吴下水皆东南流,故必东南风而后雨;衡、湘水北流,故必北风而后雨。诸方山水之向背分合,皆当按籍而列之;而风土之刚柔暨阴阳燥湿之征,又可次第而求矣』。其论水利,谓『西北乃二帝、三王之旧都,二千余年未闻仰给东南;何则?沟洫通而水利修也。自刘、石云扰以讫金、元千余年,不知水利为何事。故西北非无水也,有水而不能用也;不为民利,乃为民害。旱则赤地千里、潦则湮没民居,无地可潴、无道可行。虞集始奋然言之,郭守敬始毅然行之;未几竟废,三百年无过而问者。有圣人者出,经理天下必自西北水利始。西北水利,莫详于「水经」郦注;虽时移势易,十犹可得六、七。郦氏略于东南,人以此少之;不知水道之当详,正在西北』。欲取「二十一史」关于水利农田、战守者,详加考核,附诸家论说为之疏,以资异日施行者之考证。又言:『朱子「纲目」,非其亲笔,故多迂而不切,而关系甚重者反遗之;当别作「纪年」一书』。凡献廷所撰着;其运量皆非一人、一时所能成;故虽言之甚殷,而难于毕业:是亦其好大之疵也。

其生平,自谓『于声音之道别有所窥,足穷造化之奥,百世而不惑』。尝作「新韵谱」,其悟自「华严」字母入,而参之以「天竺陀罗尼」、「泰西腊丁话」、「小西天梵书」暨天方、蒙古、女真等音,又证之以辽人林益长之说而益自信。同时吴殳自谓苍颉以后第一人;献廷则曰:『是其于「天竺」以下书皆未得通,而但略见「华严」之旨者也」。献廷之法,先立鼻音二。以鼻音为韵本,有开、有合,各转阴、阳上、去、入之五音--阴、阳即上、下二平,共十声;而不历喉、腭、舌、齿、唇之七位,故有横转、无直送:则等韵重迭之失去矣。次定喉音四,为诸韵之宗;而后知「泰西腊丁话」女真国书、梵音尚有未精者。以四者为正喉音,而从此得半音、转音、伏音、送音、变喉音。又以二鼻音分配之,一为东北韵宗、一为西北韵宗。八韵立,而四海之音可齐。于是以喉音互相合,凡得音十七;喉音与鼻音互相合,凡得音十;又以有余、不尽者三合之,凡得音五:共三十二音为韵父,而韵历二十二位为韵母。横转各有五子,而万有不齐声之摄于此矣。尝闻康甲夫家有红毛文字,惜不得观之以合「泰西腊丁话」之异同;又欲谱四方土音以穷宇宙元音之变,乃取「新韵谱」为主,而以四方土音填之。谓『诸方有土音、又有俚音,盖五行气运所宣之不同;各谱之为一则,合之土产,则诸方人民性情、风俗之征,皆可推而见矣』。又言:『圣王之治天下,自宗法始;无宗法,天下不可得治。宜特为一书以发明之』。亦未就。故有赀数千金,以从游者众,有困乏或罹患难,则倾赀济之;用是遂匮。

倦游归,方谋舆同志著书,不一年而殁。殁后,其弟子黄宗夏辑其遗书为「广阳杂记」;鄞全租望称为薛季宣、王道甫一流云

--见原书卷七十「文苑传」(一)。

王士祯

王士祯,山东新城人。顺治十五年进士;十六年,授扬州推官。圣祖仁皇帝康熙三年,总督郎廷佐、巡抚张尚贤疏荐其品端才敏,奉职最勤;总河朱之锡亦以「委盘河库综核精详、协助堤工剔除蠹弊」疏荐。下部叙录,内升礼部主事;迁本部员外部。八年,司权清江关;还,迁户部郎中。十一年,充四川乡试正考官;还,丁母忧。十五年六月,仍补户部郎中。十七年正月,召对懋勤殿;谕吏部曰:『王士祯诗文兼优,以翰林用』;遂授侍讲。二月,转侍读。十月,充顺天武乡试正考官。十九年二月,迁国子监祭酒。

二十二年十月,同司业刘芳哲疏言:『自汉高帝时以太牢祀孔子,至唐、宋、元而隆以王号,明化、治间,尊以八佾、十二笾豆。其改大祀而为中祀,则嘉请九年张璁之议;谓孔子「生未得位,不当舞八佾」。不知以位言之,非但不得舞八佾,并不得舞六佾;乃前代尊崇之有加无已者,以道德、不以位也。且礼「祭从生者」,以天子而祀其师,自当用天子礼乐。乞敕礼臣与臣详议笾豆、乐舞之制』。又疏言:『从祀诸贤诸儒名号、位次,尚宜厘正。如十哲之位,自明嘉靖间议去封爵之后,称冉子者凡三,未有辨别两庑诸贤诸儒从祀者也。至有明一代,理学肇自霍州学正曹端,其学以「诚敬」为主。礼郡尚书章懋由博返约,敛华就实。国子监祭酒蔡清所著「蒙引」,尤见穷理之功。礼部侍郎吕柟、左春坊赞善罗洪先、刑部侍郎吕坤操履笃实,咸有著书发明圣道:此明儒之当从祀者也。有绛州贡生辛全生值明末,力以正学为己任,著书甚富;以时代稍近,未敢轻议。乞敕进遗书,或可仰裨圣学之万一』,又疏言:『国子监所贮「十三经注疏」、「二十一史」版刊,自明初至崇正十二年修补后,迄今四十余载,不免漫漶残缺。宜及时鸠工修补,并敕江南督、抚察访前明南监经史版如未散佚,即行令学臣收贮儒学尊经阁中,以嘉惠来学』。四疏并下部议。部臣以笾豆、乐舞、名号、位次,应俟颁发「会典」,遵循增祀;诸儒及征进遗书,均俟「明史」告成核定。其经史南北版修补收贮事,如所请行。

二十三年十月,迁少詹事。十一月,奉命祭告南海。二十四年,请假归里;旋丁父忧。二十九年二月,补原官。三月,迁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寻充经筵讲官、国史副总裁。十月,迁兵部督捕侍郎。三十年二月,充会试副考官。三十一年八月,调户部右侍郎。三十三年六月,转左,充「渊鉴类函」总裁。三十五年正月,奉命祭告西岳、西镇、江渎。三十七年七月,擢左都御史。三十八年六月,御史郭金城奏裁冗员,事下吏部同都察院酌定应留御史员数;士祯言「御史二十四员必不可减」,从之。十一月,迁刑部尚书。四十年四月,请假迁葬;上谕廷臣曰:『山东人偏执好胜者多,惟王士祯则否。其作诗甚佳;居家除读书外,别无他事。可给假五月,不必开缺』。十月,仍赴京任事。四十三年七月,步军统领托合齐以宛平县民薛应元控诉捐纳通判王五、太医院吏目吴谦送刑部治罪,刑部奏:『王五逼索私债、纵仆斗殴,革通判职;吴谦不知情,免议』。得旨下三法司严审:王五系已革工部匠役改名捐纳通判,屡逞凶毙命,应斩;吴谦同谋诈索,应绞。原审未得实之部臣降革有差,士祯降三级调用。九月,左都御史舒辂等奏:『据革职刑部司员孙叔贻、关福、席尔璊赴诉:原审王五、吴谦先以取定口供,续派办稿;有云南司主事马世泰嘱开脱吴谦,是以但拟王五流徙。士祯同侍郎陈论谓一流徙、一免议,轻重太觉悬殊;令改稿,乃改流徙为褫革。请旨集质』。复得王府护卫色尔弼以开脱吴谦嘱长史穆尔泰转嘱马世泰状,各论罪如律;士祯与陈论辩未受嘱,坐瞻循,革职。四十九年十二月,诏加恩「公事罣误、年臻耄耋」在籍诸臣,复士祯尚书衔。

五十年五月,卒于家;年七十有八。所著有「带经堂集」、「皇华纪闻」、「池北偶谈」、「香祖笔记」、「居易录」、「分甘余话」、「粤行三志」、「秦蜀驿程」、「陇蜀余闻」、「渔洋诗话」、「国朝谥法考」诸书。兄士禄,顺治十六年进士,官考功司员外郎;士佑,康熙九年进士:并能诗。士祯为编录成集。今上乾隆三十年四月,谕阁臣曰:『原任刑部尚书王士祯积学工诗,在本朝诸人中流派较正;从前未邀易名之典,宜示裦荣,以为稽古者劝。其察例议谥』。赐谥「文简」。其名久作士正,三十九年十二月,谕曰:『王士正之名,原因恭避庙讳而改;但所改「正」字与原名音太不相近,恐流传日久,后世几不复知为何人。今改为士祯,庶与其弟兄行派不致混淆。凡各馆书籍记载,俱一体照改』。

--见原书卷九「大臣画一传档正编」(六)。

钮琇

钮琇,字玉樵;江苏吴江人。康熙十一年拔贡生,历知河南项城县、陕西白水县,兼摄沈邱、蒲城事;后终广东高明县。

项城多旷土,民逋赋逃亡;琇悉捐旧逋,具牛种以招徕之,皆复业。其由项城署沈邱也,始至阅狱,有男女六人讼系已十七年;问之,乃江南之狱所株连者。琇毅然释之,以状闻上官,使归故籍。前令方迁太常博士,将行,诣琇拜曰:『我在官十三年,不敢出此人。君到三日,即释之;才识过我多矣』!蒲城岁方祲,白昼剽劫;率吏卒捕其魁,沈诸河。其余党之蔓延者村民缚以来,尽杀之;盗乃息。高明虽小邑,正供之外,尚有杂税,听民输纳,岁不过十一、二。公需不给,则省官用以足之。邑有地名大沙围,赋繁而多水灾;琇下车,即鸠工筑堤数百丈。自是,水潦无害。卒于官,旅榇萧然。越数年,乃得归葬;高明人祀之名宦祠。

琇博雅,工诗文;簿书之暇,不废笔墨。宰高明时,成「觚剩」一书,记明末,国初杂事;能举见闻异词者折衷之,可补正史之阙。其文幽艳凄动,有唐人小说之遗。诗少作,惊才绝艳,方驾齐梁。中岁,则婉丽悲激,长于讽谕;如「和杜」、「秋雨叹」、「泣柳词」,皆有关理乱,足备诗史。着有「白水县志」十四卷、「临野堂集」十三卷、「文集」十卷、「诗余」二卷。

--见原书卷七十「文苑传」(一)。

徐鼒

徐鼒,字彝舟;江苏六合人。道光二十五年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检讨。寻擢御史,出知福宁府,调延平。同治元年,卒于官。

鼒负经济才。咸丰三年,粤匪犯江宁;鼒在籍,与六合令温绍原募壮士数千人为团练。贼三犯东沟,辄败之。奉命留办团防,守六合五年,贼不得逞,时称「纸糊扬州、铁铸六合」;六合团练之名闻天下。鼒以常胜之众易于骄,骤积之财易于匮;撤勇则可虞,养勇则多费:乃创保卫章程。

既出守福宁,日以振兴文教为事;葺近圣书院,购储经史。郡东南滨海,盗艘出没;鼒募水勇,严斥堠,一以六合团练法行之。擒巨盗李水等十二人,置于法。屡蹙贼于浙东,克复台州、处州各府。尝具疏请禁开矿助饷;极言足国之要在重农桑、贵榖帛、禁淫侈,妮妮数千言。又为「务本论」二卷,多广前人所未备。

事亲孝,自幼至长如一日;疾,侍汤乐,衣不解带者数月。生平博通经史,初入史馆时,叙明福、唐、桂三王及台湾郑氏事,为「小腆纪年」二十卷。其书博采稗官诸家之说,实事求是,而窃取「春秋」纲目之义;历五载乃成。团练时,月夜登陴,辄举书中忠义事与诸同人口讲指画,众多感奋。又着「读书杂释」十四卷,考据详明,有裨经传。又有「未灰斋文集」八卷、「未灰斋外集」一卷、「周易旧注」十二卷、「礼记汇解」、「月令异同疏解」、「四书广义」、「补毛诗」、「尔雅注疏」、「说文引经考」、「明史艺文志补遗」、「小腆纪传」、「度支辑略」、「延平春秋」、「老子校勘记」、「淮南子校勘记」、「楚辞校注」、「未灰斋诗钞」等书。

--见原书卷七十三「文苑传」(四)。

魏源

魏源,字默深;湖南邵阳人。道光二年,顺天举人;试卷进呈,宣庙手批嘉赏,名籍甚。入赀为内阁中书,改知州。二十四年,成进士;发江苏以知州用,权东台、兴化县事。二十九年,大水,河督将启闸;源力争不能得,则躬赴制府击鼓。总督陆建瀛闻报,立往勘,始得免启;七州县士民皆德之。未几,补高邮州;坐驿递迟误,免。寻以缉获枭匪功,副都御史袁甲三奏复其官。咸丰六年,卒;年六十三。

源经术湛深,读书精博。初,崇尚宋儒理学。后发明西汉人之谊,于「书」则专申「史记」伏生大传及「汉书」所载欧阳、夏侯、刘向遗说以难马、郑,撰「书古微」十二卷。于「诗」则谓「毛诗」晚出,顾炎武、阎若璩、胡渭、戴震皆致疑于毛学而尚知据三家古义以证其源,因表章鲁、韩坠绪以匡传笺,撰「诗古微」二十二卷。于「春秋」则谓「汉书」「儒林传」言董生与胡母生同业治「春秋」,而何休注但依胡母生条例、于董生无一言及;近日曲阜孔广森、武进刘逢禄皆「公羊」专家,亦止为何氏拾遗补缺,而董生之书未之详焉。若谓董生疏通大义、不列经文,不足颉颃何氏;则其书三科九旨灿然大备,且宏通精淼、内圣而外王,蟠天际地,远在胡母生、何休章句之上,撰「董子春秋发微」七卷。他所著有「庸易通义」、「说文儗雅」、「两汉经师今古文家法考」、「论语孟子类篇」、「孟子小记」、「小学古经」、「大学古本」、「孝经集传」、「曾子章句」、「明代食兵二政录」、「老子本义」、「孙子集注」、「元史新编」,多未成;其例目,见集中。性兀傲,高自标树。惟论古今成败、国家利病、学术本末,反复辨论不少衰,四座皆屈。尝谓『禹分天下为九州岛,外薄四海,咸建五长;而朔南所暨,说者谓北距大漠,不能越乎其外。至我朝而龙沙雁海之国、万潼亿毳之民,独峰驼、无尾羊之部,奔走万里,臣妾一家』。因借观史馆秘阁官书,参以士大夫私家著述、故老传闻,排比经纬、驰聘往复,成「圣武记」十四卷,统四十余万言。又喜谈经济,其论河务,谓宜改复北行故道。咸丰五年铜瓦厢之决,河复北流由大清河入海;适与所论相合。又作「筹鹾篇」上两江总督陶澍,谓『鹾政之要,不出化私为官,而缉私不与焉。自古有缉场私之法,无缉邻私之法;邻私惟有减价敌之而已。非减价,何以敌私?非轻本,曷以敌减价?非裁费,曷以轻本?非变法,曷以裁费』?迨陆建瀛当汉岸火灾之后,始力主行之。晚遭夷变,谓筹夷事必知夷情,知夷情必知夷形;因据粤督林则徐所绎西夷之「四州志」及历代史志、明以来岛志、近日夷图夷语,成「海国图志」一百卷。番禺陈澧常叹以为奇书;又谓『其调客兵不如练士兵及裁兵并粮、水师将弁用舵工炮手出身诸条为最善。惟「议攻篇」以夷攻夷之说,尚有可议』。后源至粤,闻其说大悦,因定交焉。其虚心受善如此。所自着有「古微堂文内集」三卷、「外集」七卷、「诗集」六卷;而贺长龄所著「皇朝经世文编」,亦源襄辑之力居多。

——见原书卷六十九「儒林传」(下)。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