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笔下文学 > 六韬

群書治要六韜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註】:

《群書治要六韜》中缺〈豹韜〉但有〈陰謀〉,收錄在本網《太公陰謀》之中。

〈文韜〉

文王問於太公曰:「賢君治國何如?」

對曰:「賢君之治國,其政平,吏不苛,其賦斂節,其自奉薄,不以私善害公法;賞賜不加於無功,刑罰不施於無罪;不因喜而賞,不因怒而誅;害民者有罪,進賢者有賞;後宮不荒,女謁不聽;上無淫匿,下無陰害;不供宮室以費財,不多游觀台池以罷民,不雕文刻鏤以逞耳目;官無腐蠹之藏,國無流餓之民也。」文王曰:「善哉!」

文王問太公曰:「願聞治國之所貴。」太公曰:「貴法令之必行,必行則治道通,通則民大利,大利則君德彰矣。君不法天地而隨世俗之所善以為法,故令出必亂,亂則復更為法,是以法令數變,則群邪成俗,而君沈於世,是以國不免危亡矣。」

文王曰:「願聞為國之大失。」太公曰:「為國之大失,作而不法法,國君不悟,是為大失。」

文王曰:「願聞不法法、國君不悟。」太公曰:「不法法則令不行,令不行則主威傷。不法法則邪不止,邪不止則禍亂起矣。不法法則刑妄行,刑妄行則賞無功。不法法則國昏亂,國昏亂則臣為變。不法法則水旱發,水旱發則萬民病。不法法則兵革起,兵革起則失天下也。」

文王問太公曰:「人主動作舉事善惡,有福殃之應、鬼神之福無?」太公曰:「有之。主動作舉事,惡則天應之以刑,善則地應之以德,逆則人備之以力,順則神授之以職。故人主好重賦斂,大宮室,多游台,則民多病溫,霜露殺,五穀、絲麻不成。人主好田獵罼弋,不避時禁,則歲多大風,禾穀不實。人主好破壞名山,雍塞大川,決通名水,則歲多大水,傷民,五穀不滋。人主好武事,兵革不息,則日月薄蝕,太白失行。故人主動作舉事,善則天應之以德,惡則人備之以力,神奪之以職。如響之應聲,如影之隨形。」文王曰:「誠哉!」

武王問太公曰:「桀紂之時,獨無忠臣良士乎?」太公曰:「忠臣良士,天地之所生,何為無有?」

武王曰:「為人臣而令其主殘虐,為後世笑,可謂忠臣良士乎?」太公曰:「是諫者不必聽,賢者不必用。」

武王曰:「諫不聽,是不忠;賢而不用,是不賢也。」太公曰:「不然。諫有六不聽、強諫有四必亡,賢者有七不用。」

武王曰:「願聞六不聽、四必亡、七不用。」太公曰:「主好作宮室臺池,諫者不聽。主好忿怒,妄誅殺人,諫者不聽。主好所愛,無功德而富貴者,諫者不聽。主好財利,巧奪萬民,諫者不聽。主好珠玉、奇怪異物,諫者不聽。是謂六不聽。四必亡:一曰:強諫不可止,必亡。二曰:強諫知而不肯用,必亡。三曰:以寡正強、正眾邪,必亡。四曰:以直強正眾曲,必亡。七不用:一曰:主弱親強,賢者不用。二曰:主不明,正者少,邪者眾,賢者不用。三曰:賊臣在外,奸臣在內,賢者不用。四曰:法政阿宗族,賢者不用。五曰:以欺為忠,賢者不用。六曰:忠諫者死,賢者不用。七曰:貨財上流,賢者不用。」

武王伐殷,得二大夫,而問之曰:「殷之將亡,亦有妖乎?」其一人曰:「有。殷國嘗雨血、雨灰、雨石,小者如椎,大者如箕。六月雨雪深尺餘。」其一人曰:「是非國之大妖也。殷君喜以人餧虎,喜割人心,喜殺孕婦,喜殺人父、孤人之子喜奪,喜誣,以信為欺、欺者為真,以忠為不忠,忠諫者死,阿諛者賞,以君子為下、小人為上,急令暴政,好田獵,出入不時,喜治宮室、脩池臺,日夜無已,喜為酒池肉林糟丘,而牛飲者三千餘人,無長幼之序、貴賤之禮,喜聽讒用舉,無功者賞,無德者富,所愛專利而擅令,無禮義,無忠信,無聖人,無賢士,無法度,無升斛,無尺丈,無稱衡。此殷國之大妖也。」

〈武韜〉

文王在岐周,召太公曰:「爭權於天下者,何先?」太公曰:「先人。人與地稱,則萬物備矣。今君之位尊矣,待天下之賢士,勿臣而友之,則君以得天下矣。」

文王曰:「吾地小而民寡,將何以得之?」太公曰:「可。天下有地,賢者得之;天下有粟,賢者食之;天下有民,賢者收之。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也,莫常有之,唯賢者取之。夫以賢而為人下,何人不與?以貴從人曲直,何人不得?屈一人之下,則申萬人之上者,唯聖人而後能為之。」文王曰:「善。請著之金版。於是文王所就而見者七十人,所呼而友者千人。」

〈龍韜〉

武王曰:「士高下豈有差乎?」太公曰:「有九差。」

武王曰:「願聞之。」太公曰:「人才參差大小,猶斗不以盛石,滿則棄矣。非其人而使之,安得不殆,多言多語,惡口惡舌,終日言惡,寢臥不絕,為眾所憎,為人所疾,此可使要問閭里。察奸伺猾,權數好事,夜臥早起,雖遽不悔,此妻子將也。先語察事,實長希言,賦物平均,此人之將也。切切截截,不用諫言,數行刑戮,不避親戚,此百人之將也。訟辨好勝,疾賊侵陵,斥人以刑,欲正一眾,此千人之將也。外貌咋咋,言語切切,知人飢飽,習人劇易,此萬人之將也。戰戰栗栗,日慎一日,近賢進謀,使人以節,言語不慢,忠心誠必,此十萬之將也。溫良實長,用心無兩,見賢進之,行法不枉,此百萬之將也。動動紛紛,鄰國皆聞,出入居處,百姓所親,誠信緩大,明於領世,能教成事,又能救敗,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四海之內,皆如妻子,此英雄之率,乃天下之主也。」

武王問太公曰:「凡用兵之極,天道、地利、人事,三者孰先?」太公曰:「天道難見,地利、人事易得。天道在上,地利在下,人事以飢飽、勞逸、文武也。故順天道不必有吉,違之不必有害;失地之利,則士卒迷惑;人事不和,則不可以戰矣。故戰不必任天道,飢飽、勞逸、文武最急,地利為寶。」

王曰:「天道鬼神,順之者存,逆之者亡,何以獨不貴天道?」太公曰:「此聖人之所生也。欲以止後世,故作為譎書而寄勝於天道,無益於兵勝,而眾將所拘者九。」

王曰:「敢問九者奈何?」太公曰:「法令不行而任侵誅。無德厚而用日月之數。不順敵之強弱,幸於天道。無智慮而候氛氣。少勇力而望天福。不知地形而歸過敵人。怯弗敢擊而待龜筮。士卒不募(勇)而法鬼神。設伏不巧而任背向之道。凡天道鬼神,視之不見,聽之不聞,索之不得,不可以治勝敗,不能制死生,故明將不法也。」

〈虎韜〉

武王勝殷,召太公問曰:「今殷民不安其處,奈何使天下安乎?」太公曰:「夫民之所利,譬之如冬日之陽,夏日之陰,冬日之從陽,夏日之從陰,不召自來。故生民之道,先定其所利,而民自至。民有三幾,不可數動,動之有凶:明賞則不足,不足則民怨生;明罰則民懾畏,民懾畏則變故出;民察則民擾,民擾則不安其處,易以成變。故明王之民,不知所好,不知所惡;不知所從,不知所去。使民各安其所生,而天下靜矣。樂哉!聖人與天下之人,皆安樂也。」

武王曰:「為之奈何?」太公曰:「聖人守無窮之府,用無窮之財,而天下仰之。天下仰之,而天下治矣。神農之禁,春夏之所生,不傷不害,謹修地利,以成萬物。無奪民之所利,而農順其時矣。任賢使能而官有材,而賢者歸之矣。故賞在於成民之生,罰在於使人無罪,是以賞罰施民,而天下化矣。」

〈犬韜〉

武王至殷,將戰。紂之嗾握炭流湯者十八人,以牛為禮以朝者三千人,舉百石重沙者二十四人,趨行五百里而矯矛殺百步之外者五千人,介士億有八萬。

武王懼,曰:「夫天下以紂為大,以周為細;以紂為眾,以周為寡;以周為弱,以紂為強;以周為危,以紂為安;以周為諸侯,以紂為天子。今日之事,以諸侯擊天子,以細擊大,以少擊多,以若擊強,以危擊安;以此五短,擊此五長,其可以濟功成事乎?」

太公曰:「審天子不可擊,審大不可擊,審強不可擊,審安不可擊。」王大恐以懼。太公曰:「王無恐且懼。所謂大者,盡得天下之民。所謂眾者,盡得天下之眾。所謂強者,盡用天下之力。所謂安者,能得天下之所欲。所謂天子者,天下相愛如父子,比之謂天子。今日之事,為天下除殘去賊也。周雖細,曾殘賊一人之不當乎?」

王大喜,曰:「何謂殘賊?」太公曰:「所謂殘者,收天下珠玉美女、金錢彩帛、狗馬穀粟,藏之不休,此謂殘也。所謂賊者,收暴虐之吏,殺天下之民,無貴無賤,非以法度,此謂賊也。」

武王問太公曰:「欲與兵深謀,進必斬敵,退必克全,其略云何?」

太公曰:「主以禮使將,將以忠受命。國有難,君召將而詔曰:『見其虛則進,見其實則避;勿以三軍為貴而輕敵,勿以授命為重而苟進,勿以貴而賤人,勿以獨見而違眾,勿以謀簡於人,勿以謀後於人。士未坐,勿坐;士未食,勿食;寒暑必同。敵可勝也。」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