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第十八卷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第十八卷目录

日异部汇考一

诗经〈小雅十月〉

礼记〈昏义〉

周礼〈地官〉

易纬〈京房飞候 川灵图〉

春秋纬〈潜潭巴〉

吕子〈明理〉

史记〈天官书〉

汉书〈五行志〉

后汉书〈五行志〉

刘熙释名〈释天〉

晋书〈天文志 礼志〉

南齐书〈天文志〉

隋书〈礼仪志 天文志〉

唐书〈礼乐志〉

杜佑通典〈诸州合朔代鼓〉

宋史〈天文志 礼志〉

观象玩占〈日总叙 日杂变占 日蚀占 日月星并见占〉

管窥辑要〈日占论〉

天元玉历〈太阳应瑞篇 太阳凶变篇 日旁异气篇 日旁专气篇 日旁杂气篇 日晕篇 日晕别气篇 日蚀变异篇〉

明会典〈钦天监救护仪注〉

庶徵典第十八卷

日异部汇考一

《诗经》《小雅·十月》

十月之交,朔日辛卯,日有食之,亦孔之丑,彼月而微此日而微,今此下民,亦孔之哀。

〈朱注〉十月以夏正言之建亥之月也。交日月交会谓晦朔之间也。历法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左旋于地,一昼一夜,则其行一周而又过一度,日月皆右行于天,一昼一夜则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十九分度之七,故日一岁而一周天,月二十九日有奇而一周天。又逐及于日而与之会,一岁凡十二会,方会则月光都尽而为晦,巳会则月光复苏而为朔,朔后晦前各十五日,日月相对则月光正满而为望,晦朔而日月之合,东西同度,南北同道,则月掩日而日为之食,望而日月之对同度,同道则月亢日而月为之食,是皆有常度矣。然王者修德行政,用贤去奸,能使阳盛足以胜阴,阴衰不能侵阳,则日月之行虽或当食而月常避日,故其迟速高下必有参差而不正相合,不正相对者,所以当食而不食也。若国无政不用,善使臣子背君父,妾妇乘其夫,小人陵君子,外国侵中国,则阴盛阳微,当食必食。虽曰:行有常度。而实为非常之变矣。苏氏曰:日食,天变之大者。然正阳之月,古尤忌之。夏之四月为纯阳,故谓之正月,十月纯阴,疑其无阳,故谓之阳月。纯阳而食,阳弱之甚也。纯阴而食,阴壮之甚也。微亏也,彼月则宜有时而亏矣。此日不宜亏而今亦亏,是乱亡之兆也。〈大全〉三山李氏曰:唐志云:十月之交,以历推之在幽王之六年,

日月告凶,不用其行,四国无政,不用其良,彼月而食,则维其常,此日而食,于何不臧。

〈朱注〉凡日月之食,皆有常度矣。而以为不用其行者,月不避日,失其道也。然其所以然者,则以四国无政,不用善人故也。如此则日月之食皆非常矣。而以月食为其常,日食为不臧者,阴亢阳而不胜,犹可言也。阴胜阳而掩之,不可言也。故春秋日食必书,而月食则无纪焉,亦以此尔。

《礼记》《昏义》

男教不修,阳事不得,适见于天,日为之蚀。是故日蚀则天子素服,而修六官之职,荡天下之阳事。

《周礼》《地官》

鼓人,救日月,则诏王鼓。

〈订义〉项氏曰:日为月胜,故食于朔,月不受日光,故食于望,是皆阳为阴胜,故鼓以救之,助阳气也。王亲鼓之,鼓人诏之耳。 王昭禹曰:日月之薄蚀,阴阳之进退,人事何与其间哉。而古人有救日月之礼,盖其以裁成辅相为事,则阴阳之运有不由其道,日月之明有不用其行,必反之,裁成辅相之事焉。王之于日,春朝不废朝;王之于月,秋暮不废夕。则其于救日月而鼓之,固王之事有司特诏之而已。

《易纬》《京房飞候》

凡日食,皆于晦,朔不于晦,朔食者,名曰薄,主人民,有

灾患也。

《川灵图》

黄气抱日,辅臣纳忠德,至于天日抱戴。

《春秋纬》《潜潭巴》

君德应阳;君臣得道叶度则日含王字,含王字者,日中有王字也。王者德象,日光所照,无不及也。

《吕子》《明理》

其日有𩰚,食有倍,璚有晕,珥有不光,有不及,〈一作反〉景有众,日并出,有昼,盲有宵见。

《史记》《天官书》

两军相当,日晕;晕等,力钧;厚长大,有胜;薄短小,无胜。重抱大破无。抱为和,背不和,为分离相去。直为自立,立侯王;指晕若白杀将。负且戴,有喜。圜在中,中胜;在外,外胜。青外赤中,以和相去;赤外青中,以恶相去。气晕先至而后去,居军胜。先至先去,前利后病;后至后去,前病后利;后至先去,前后皆病,居晕不胜。见而去,其发疾,虽胜无功。见半日以上,功太。白虹屈〈李奇曰屈或为尾也〉短,上下兑,有者下大流血。日晕制胜,近期三十日,远期六十日。其食,食所不利;复生,生所利;而食益尽,为主位。以其直及日所宿,加以日时,用命其国也。月蚀,常也;日蚀,为不臧也。甲、乙,四海之外,日月不占。丙、丁,江、淮、海岱也。戊、己,中州、河、济也。庚、辛,华山以西。壬、癸,恒山以北。日蚀,国君;月蚀,将相当之。〈按《天官书》之言止此

天道远,人事迩,存其概,以加修省可耳。此后占书所言凶咎,或多过甚之词,姑存之,而不必泥也

〉《汉书》《五行志》

京房易传曰:亡师玆谓不御,厥异日食,其食也既,并食不一处。诛众失理,玆谓生叛,厥食既,光散。纵畔兹谓不明,厥食先大雨三日,雨除而寒,寒即食。专禄不封,玆谓不安,厥食既,先日出而黑,光反外烛。君臣不通玆谓亡,厥蚀三既。同姓上侵,兹谓诬君,厥食四方有云,中央无云,其日大寒。公欲弱主位,兹谓不知,厥食中白青,四方赤,已食地震。诸侯相侵,玆谓不承,厥食三毁三复。君疾善,下谋上,兹谓乱,厥食既,先雨雹,杀走兽。弑君获位兹谓逆,厥食既,先风雨折木,日赤。内臣外乡兹谓背,厥食食且雨,地中鸣。冢宰专政兹谓因,厥食先大风,食时日居云中,四方无云。伯正越职,兹谓分威,厥食日中分。诸侯争美于上兹谓泰,厥食日伤月,食半,天营而鸣。赋不得兹谓竭,厥食星随而下。受命之臣专征云试,厥食虽侵光犹明,若文王臣独诛纣矣。小人顺受命者征其君云杀,厥食五色,至大寒陨霜,若纣臣顺武王而诛纣矣。诸侯更制兹谓叛,厥食三复三食,食已而风,地动。适让庶兹谓生欲,厥食日失位,光晻晻,月形见。酒亡节兹谓荒,厥蚀乍青乍黑乍赤,明日大雨,发雾而寒。凡食二十占,其形二十有四,改之辄除;不改三年,三年不改六年,六年不改九年。

京房易传曰:美不上人,兹谓上弱,厥异日白,七日不温。顺亡所制兹谓弱,日白六十日,物亡霜而死。天子亲伐,兹谓不知,日白,体动而寒。弱而有任,玆谓不亡,日白不温,明不动。辟愆公行,兹谓不伸,厥异日黑,大风起,天无云,日光晻。不难上政,兹谓见过,日黑居仄,大如弹丸。辟不闻道兹谓亡,厥异日赤。祭天不顺玆谓逆,厥异日赤,其中黑。闻善不予,兹谓失知,厥异日黄。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故圣王在上,总命群贤,以亮天功,则日之光明,五色备具,烛耀亡主;有主则为异,应行而变也。色不虚改,形不虚毁,观日之五变,足以监矣。故曰县象著明,莫大乎日月,此之谓也。

《后汉书》《五行志》

《日蚀说》曰:日者,太阳之精,人君之象。君道有亏,为阴所乘,故蚀。蚀者,阳不克也。其候杂说,《汉书·五行志》著之必矣。儒说诸侯专权,则其应多在日所宿之国。诸侯附从,则多为王者事。人君改修其德,则咎害除。

〈注〉春秋纬曰:日将蚀则斗第二星变色,微赤不明,七日而蚀。《春秋》汉含孳曰:臣子谋,日乃蚀。《孝经·钩命决》曰:失义不德,白虎不出,禁或逆枉,矢射山崩,日蚀。《管子》曰:日掌阳,月掌阴,星掌和,阳为德,阴为刑,和为事,是故日蚀,则失德之国恶之。月蚀,则失刑之国恶之。彗星见,则失和之国恶之。是故圣王日蚀则修德,月蚀则修刑,彗星见则修和。《孝经·钩命决》曰:日蚀修孝,山崩理惑。

杜预曰:历家之说,谓日光以望时遥夺月光,故月蚀,日月同会,月掩日故日蚀,蚀有上下者,行有高下,日光轮存而中蚀者,相奄密故日光溢出,皆既者,正相当而相奄间疏也。然圣人不言月蚀日而

以日蚀为文,阙于所不见。

《春秋》潜潭巴云:甲子蚀,有兵敌强臣昭案。《春秋纬》六旬之蚀各以甲子为说,此偏举一隅,未为通證。故于事验不尽相符,今依日例注以广其候耳。京房占曰:北夷侵,忠臣有谋,后大水在东方。

潜潭巴曰:乙卯蚀,雷行不雪,杀草不长,奸人入宫。潜潭巴曰:丙寅蚀,久旱多有徵。京房曰:有小旱灾。潜潭巴曰:癸亥日蚀,天人崩。

潜潭巴曰:辛丑日蚀,主疑臣。

潜潭巴曰:乙未蚀,天下多邪气,郁郁苍苍。京房曰:君责众庶,暴害之。

潜潭巴曰:戊申蚀,地动摇侵,兵强。一曰:主兵弱,诸侯强。

潜潭巴曰:丁巳蚀,下有败兵。

潜潭巴曰:癸酉蚀,连阴不解,有兵。

潜潭巴曰:壬申蚀,水灭阳溃阴欲翔。

潜潭巴曰:壬寅蚀,天下苦兵,大臣骄横。

潜潭巴曰:甲辰蚀,四骑胁大水。京房占曰:王后寿命绝,后有大水。

潜潭巴曰:戊午蚀,久旱谷不伤。

潜潭巴曰:庚辰蚀,彗星东出,有寇兵。又别占云:大旱。

星占曰:乙未蚀,天下灾期三年。

潜潭巴曰:壬午蚀,久雨旬望。京房占曰:三公与诸侯相贼,弱其君王,后旱且水。

潜潭巴曰:戊戌蚀,有土殃,王后死,天下谅阴。京房占曰:婚嫁家被戮。

潜潭巴曰:辛亥蚀,子为雄。

潜潭巴曰:丙申蚀,诸侯相攻。京房占曰:君臣暴虐,臣下横恣,上下相贼,后有地动。

潜潭巴曰:戊子蚀,宫室内淫,雌必惑雄。京房占曰:妻欲害夫,九族夷灭,后有大水。

潜潭巴曰:乙亥蚀,东国发兵。京房占曰:诸侯上侵以自益,近臣盗窃以为积,天子不知,日为之蚀。潜潭巴曰:丙申蚀,外国内攘。石氏占曰:王者失礼,宗庙不亲,其岁旱。

潜潭巴曰:乙酉蚀,仁义不明,贤人消。京房占曰:君弱臣强,司马将兵,反征其王。

京房占曰:庚寅蚀,骨肉相贼,后有水。

潜潭巴曰:甲戌蚀,草木不滋,王命不行。京房占曰:近臣欲戮,身及戮辱,后小旱。

潜潭巴曰:丁亥蚀,匿谋满玉堂。京房占曰:君臣无制。

潜潭巴曰:日蚀己丑,天下唱之。

潜潭巴曰:丁卯蚀,有旱,有兵。京房占曰:诸侯欲戮,后有裸虫之灾。

京房占曰:庚辰蚀,君易贤以刚卒以自伤,后有水。潜潭巴曰:辛卯蚀,臣伐其主。

潜潭巴曰:壬子蚀,妃后专恣,女谋主。

潜潭巴曰:丁未蚀,王者崩。

潜潭巴曰:辛酉蚀,女谋主。

潜潭巴曰:庚寅蚀,将相诛,大水多死伤。

潜潭巴曰:壬辰蚀,河决海溢,久雾连阴。

潜潭巴曰:甲寅蚀,雷电击杀,骨肉相攻。

潜潭巴曰:庚午蚀,后火烧官兵。

潜潭巴曰:癸未蚀,仁义不明。

潜潭巴曰:己亥蚀,小人用事,君子絷。

春秋纬曰:日蚀既,君行无常,公辅不修德,万事错。京房占曰:国有佞谗,朝有残臣则日不光闇冥不明。孟康曰:日月无光曰薄。春秋感精符曰:日无光,主势夺,群臣以谗术,色赤如炭,以急见伐又,兵马发,礼斗威仪。曰:日月赤,君喜怒无常,轻杀不辜,戮于无罪,不事天地,忽于鬼神,时则大雨土风常起。日蚀无光,地动雷降,其时不救,兵从外来,为贼戮而不葬。京房占曰:日无故日夕无光,天下变动,社稷移主。春秋感精符曰:日朝珥则有丧孽,日已出,若其入而云皆赤黄。名曰:日空不出三年,必有移民而去之者。日黑则水淫溢。

《刘熙·释名》《释天》

珥气在日两旁之名也,珥耳也。言似人耳之在面也。

《晋书》《天文志》

日为太阳之精,主生养恩德,人君之象也。人君有瑕,必露其慝以告示焉。故日月行有道之国则光明,人君吉昌,百姓安宁。人君乘土而王,其政太平,则日五色无主。日变色,有军,军破;无军,丧侯王。其君无德,其臣乱国,则日赤无光。日失色,所临之国不昌。日昼昏,行人无影,到暮不止者,上刑急,下不聊生,不出一年有大水。日昼昏,乌鸟群鸣,国失政。日中乌见,主不明,为政乱,国有白衣会,将军出,旌旗举。日中有黑子、黑气、黑云,乍三乍五,臣废其主。日蚀,阴侵阳,臣掩君之象,有亡国。

《礼志》

汉仪,每月旦,太史上其月历,有司侍郎尚书见读其令,奉行其正。朔前后二日,牵牛酒至社下故以祭日。日有变,割羊以祠社,用救日变。执事者长冠,衣绛领袖缘中衣、绛缘以行礼,如故事。自晋受命,日月将交会,太史乃上合朔,尚书先事三日,宣摄内外戒严。挚虞决疑曰:凡救日蚀者,著赤帻,以助阳也。日将蚀,天子素服避正殿,内外严警。太史登灵台,伺候日变,便伐鼓于门。闻鼓音,侍臣皆著赤帻,带剑入侍。三台令史以上皆各持剑,立其户前。卫尉卿驱驰绕宫,伺察守备,周而复始。亦伐鼓于社,用周礼也。又以赤丝为绳以系社,祝史陈辞以责之。勾龙之神,天子之上公,故陈辞以责之。日复常,乃罢。

《南齐书》《天文志》

史臣曰:日月代照,实重天行。上交下蚀,同度相掩。案旧说曰日有五蚀,谓起上下左右中央是也。交会旧术,日蚀不从东始,以月从其西,东行及日。于交中,交从外入内者,先会后交,亏西南角;先交后会,亏西北角。交从内出者,先会后交,亏西北角;先交后会,亏西南角。日正在交中者,则亏于西,故不尝蚀东也。若日中有亏,名为西子,不名为蚀也。汉尚书令黄香曰:日蚀皆从西,月蚀皆从东,无上下中央者。《春秋》鲁桓三年日蚀,贯中下上竟黑。疑者以为日月正等,月何得小而见日中。郑元云:月正掩日,日光从四边出,故言从中起也。王逸以为:月若掩日,当蚀日西,月行既疾,须臾应过西崖既,复次食东崖。今察日蚀,西崖缺而光已复,过东崖而独不掩。逸之此意,实为巨疑。先儒难月以望蚀,去日极远,谁蚀月乎。说者称日有暗气,大有虚道,常与日衡相对。月行在虚道中,则为气所弇,故月为蚀也。虽时加夜半,日月当子午,正隔于地,犹为暗气所蚀,以天体大而地形小故也。暗虚之气,如以镜在日下,其光耀魄,乃见于阴中,常与日衡相对,故当星星亡,当月月蚀。今问之曰:星月同体,俱兆日耀,当月之蚀,星不必亡。若更有所当,星未尝蚀。同禀异亏,其故何也。答曰:月为阴主,以当阳位,体敌势交,自招盈损。星虽同类,而精景陋狭,小毁皆亡,无有受蚀之地,纤光可满,亦不与弦望同形。又难曰:日之夜蚀,验于夜星之亡;昼蚀既尽,昼星何故反不见。答之曰:夫言光有所冲,则有不冲之光矣;言有所当,亦有所不当矣。夜食度远,与所当而同没;昼食度近,由非冲而得明。又问:太白经天,实缘远日。今度近更明,于何取喻。答曰:向论二蚀之体,周冲不同,经与不经,自由星迟疾。难蚀引经,恐未得也。

《隋书》《礼仪志》

后齐制,日蚀,则太极殿西厢东向,堂东厢西向,各设御座。群官公服。昼漏上水一刻,内外皆严。三门者闭中门,单门者掩之。蚀前三刻,皇帝服通天冠,即御座,直卫如常,不省事。有变,闻鼓音,则避正殿,就东堂,服白袷单衣。侍臣皆赤帻,带剑,升殿侍。诸司各于其所,赤帻,持剑,出户向日立。有司各率官属,并行宫内诸门、掖门,屯卫太社。邺令以官属围社,守四门,以朱丝绳绕系社坛三匝。太祝令陈辞贵社。太史令二人,走马露版上尚书,门司疾上之。又告清都尹鸣鼓,如严鼓法。日光复,圆止,奏解严。

《天文志》

日循黄道东行,一日一夜行一度,三百六十五日有奇而周天。行东陆谓之春,行南陆谓之夏,行西陆谓之秋,行北陆谓之冬。行以成阴阳寒暑之节。是故《传》云:日为太阳之精,主生养恩德,人君之象也。又人君有瑕,必露其慝,以告示焉。故日月行有道之国则光明,人君吉昌,百姓安宁。日变色,有军军破,无军丧侯王。其君无德,其臣乱国,则日赤无光。日失色,所临之国不昌。日昼昏,行人无影,到暮不止者,上刑急,下人不聊生,不出一年,有大水。日昼昏,乌鸟群鸣,国失政。日中乌见,主不明,为政乱,国有白衣会。日中有黑子、黑气、黑云,乍三乍五,臣废其主。日食,阴侵阳,臣掩君之象,有亡国,有死君,有大水。日食见星,有杀君,天下分裂。王者修德以禳之。

《唐书》《礼乐志》

不合朔伐鼓。其日前二刻,郊社令及门仆赤帻绛衣,守四门,令巡门监察。鼓吹令平巾帻、裤褶,帅工人以方色执麾旒,分置四门屋下,设龙蛇鼓于右。东门者立于北塾,南面;南门者立于东塾,西面;西门者立于南塾,北面;北门者立于西塾,东面。队正一人平巾帻、裤褶,执刀,帅卫士五人执五兵立于鼓外,矛在东,戟在南,斧、钺在西,槊在北。郊社令立䂎于社坛四隅,以朱丝绳萦之。太史一人赤帻、赤衣,立于社坛北,向日观变。黄麾次之;龙鼓一次之,在北;弓一、矢四次之。诸兵鼓立候变。日有变,史官曰:祥有变。工人举麾,龙鼓发声如雷。史官曰:止。乃止。其日,皇帝素服,避正殿,百官废务,自府史以上皆素服,各于其厅事之前,重行,每等异位,向日立。明复而止。

《杜佑·通典》《诸州合朔伐鼓》

其日见日有变则废务,所司置鼓于刺史厅事前。刺史及司官九品以上俱素服,立于鼓后,重行,每等异位,向日,刺史先击鼓,执事伐之。明俱止。

《宋史》《天文志》

日为太阳之精,君之象,日行一度,一年一周天。日月行有道之国,则光明。君道至大,则日色光明;动不失时,则日扬光。至德之萌,日月如连璧。君臣有道,则日含王字;君亮天工,则日备五色;有圣人起,则日再中。人君有德,日有四彗,光芒四出;日有二彗,一年再赦。《周礼》视祲掌十煇之法;一曰祲,阴阳五色之气,浸淫相侵;二曰象,云气成形象;三曰鑴,日旁气刺日;四曰监,云气临日上;五曰闇,谓蚀及日光脱;六曰瞢,不光明;七曰弥,白虹贯日;八曰序,谓气若山而在日上,及冠珥背璚重叠次序在于日旁;九曰隮,谓晕及虹也;十曰想,五色有形想。凡黄气环在日左右为抱气;居日上为戴气、为冠气;居日下为承气、为履气;居日下左右为纽气、为缨气。抱气则辅臣忠,馀皆为喜、为得地,吉。一珥在日西则西军胜,在东则东军胜,南北亦然;无兵,亦有拜将。两珥气圜而小在日左右,主民寿考。三珥色黄白,女主喜;纯白,为丧;赤,为兵;青,为疾;黑,为水。四珥主立侯王,有子孙喜。日有黄芒,君福昌;多黄辉,王政太平。日无光,为兵、丧,又为臣有阴福。日旁云气白如席,兵众战死;黑,有叛臣;如蛇贯之而青,谷多伤;白,为兵;赤,其下有叛;黄,臣下交兵;黑,为水。日始出,黑云气贯之,三日有暴雨。青云在上下,可出兵。有赤气如死蛇,为饥,为疫。杂气刺日皆为兵。日晕,七日内无风雨,亦为兵;甲乙,忧火;丙丁,臣下忠;戊己,后族盛;庚辛,将利;壬癸,臣专政。半晕,相有谋;黄,则吉;黑,为灾。晕再重,岁丰;色青,为兵,谷贵;赤,蝗为灾。三重,兵起。四重,臣叛。五重,兵、饥。六重,兵、丧。七重,天下亡。日并出,诸侯有谋,无道用兵者亡。日辟,为兵寇。日阴,下失政。日中见飞燕,下有废主。日中黑子,臣蔽主明。日昼昏,臣蔽君之明,有篡弑。赤如血,君丧臣叛。日夜出,兵起,下凌上,大水。日光四散,君失明。白虹贯日,近臣乱,诸侯叛。日赤如火,君亡。日生牙,下有贼臣。日蚀,为阴蔽阳,蚀既则大臣忧,臣叛主,兵起。日蚀在正旦,王者恶之。日珥,甲乙,日有二珥四珥而蚀,白云中出,主兵;丙子,黑云,天下疫;戊己,青云,兵、丧;庚辛,赤云,天下有少主;壬癸,黄土,功。日蚀;寅卯辰木,招谋者司徒也。巳午未火,招谋者太子也。申酉戌金,司马也。亥子丑水,司空也。

《礼志》

政和上《合朔伐鼓仪》:有司陈设太社玉币笾豆如仪。社之四门,及坛下近北,各置鼓一,并植麾斿,各依其方色。坛下立黄麾,麾杠十尺,斿八尺。祭告日,于时前,太官令帅其属实馔具毕,光禄卿点视;次引监察御史、奉礼郎、太祝、太官令先入就位,次引告官就位,皆再拜;次引御史、奉礼郎、太祝升,就位。太官令就酌尊所,告官盥洗,诣太社三上香,奠币玉,再拜复位。少顷,引告官再盥洗,执爵三祭酒,奠爵,俛伏兴,少立,引太祝诣神位前跪读祝文。告官再拜退,伐鼓。其日时前,太史官一员立坛下视日。鼓吹令率工十人,如色服分立鼓左右以俟。太史称日有变,工齐伐鼓。明复,太史称止,乃罢鼓。其日废务,而百司各守其职如旧仪。

《观象玩占》《日总叙》

日者,众阳之宗,人君之象。光明外发,体魄内全,匿精扬辉,圆而常满,人君之体也。昼夜有节,循度有常,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人君之政也。星辰禀其光,列宿宣其气,生灵仰其照,葵藿慕其恩,人君之象也。故日主道德养生福祐仁恩,人君有败,必露其慝以示告焉。日行于天,一昼一夜行一度,日出地上,谓之昼,没地下,谓之夜,一昼一夜谓之一日,积三百六十五日有奇而周天,谓之一岁。日实也,言光明盛实也。日之先后不可名状,假甲子乙丑以异之其行乎。天去极近而日长为暑,去极远而日短为寒,去二极中而昼夜均暄凉等此其大概未能尽其微妙,故圣人作历以推步焉。序之以四时,分之以八卦,正之以中气,变之以节候,为二十四气,其详著之历法,兹不能载也。天文志曰:日行有道之国,则其色光明,人主吉昌,百姓安宁,其君无德,其臣乱国,则日失色不明。日蚀者,阴侵阳,臣掩君也。有亡国,有死君,有大水。日蚀见星,臣夺其君,天下分争,故日有变,人君必修德以禳之。

《日杂变占》

日变色,其分有军,军破,无军,丧其侯王。

日青无光其下有死王一曰:人主失势。京房曰:日青色君弱。一曰:臣变色,为忧,为饥。又曰:日有青光,不出二旬,大风籴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