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笔下文学 > 胎产心法

卷之下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没有了](快捷键→)

[卷之下] 脉诀论

《脉经》云:产后之脉,寸口洪疾不调者死,沉微附骨不绝者生。又曰:沉小缓滑者吉,实大坚弦疾者凶,牢革结代及涩滞不调者不治。丹溪曰:胎前脉当洪数,既产而脉仍洪数者死。又曰:胎前脉细小,产后脉洪大者多死。予见产后多有洪数而生者,要知血虚之脉浮洪而数者居多,产后血虚,故现此脉。若不明以告医,俗医多误认为外感,虚虚之祸在于顷刻。然此洪数之中,自有和滑之象,非如牢疾而少胃气之谓,故多死也。《产经》曰:胎前之病,其脉贵实,产后之病,其脉贵虚。胎前则顺气安胎,产后则补虚消瘀,此其要也。大凡孕妇临产,气血动荡,胞胎迸裂,与常经离异,必有水先下,俗谓之胞浆,即养胎之液也。水下则胞裂而产,既产则气血两虚,脉宜缓滑。缓则舒徐,不因气夺而急促,滑则流利,不因血去而枯涩,均吉兆也。若实大弦牢,非产后气血两虚所宜。实则邪实,大为邪进,弦为阴敛宣布不能,牢为坚着近乎无胃,皆相逆之脉,故凶。

[卷之下] 产后大补须分虚不虚全实三证论

《全书》云:丹溪曰,产后当大补气血,即有杂证,以末治之。此其意谓血气随胎而去,必属大虚,故无论诸证当以大补为先,其他皆可缓也。今产科所宗,无非此法。但产后气血俱去,诚多虚证,然有虚者,有不虚者,有全实者,当随证随人辨其虚实治疗,不得执有诚心概行大补,以致助邪,此辨之不可不慎也。今予遵生化汤加减兼治之法,未尝敢大补,而置诸证于缓治。观晕厥总论中,块痛未除,未可遽加木之语,概可知矣。又云:产后虚证,无非随人元气,必素弱之人多有之。或于产后血气既去而更弱者,亦有之。此当因人察脉,因脉察证。若脉气、形气、病气俱不足,此当以全虚治之。若形气不足,病气有余,或兼火邪,或兼外感,或以饮食停滞,是亦虚中有实,不得不详审而治。今予治全虚者,后立有加参、从权生化汤等方。治虚中有实,亦立有随证加减生化汤等方,随其虚实以投之,是皆重产而兼治者也。又云:产后不虚证,或素日无病,或年少当时,或素耐辛苦贫劳之质。此辈本无不足,及其一旦受孕,乃于腹中添入此物,故至气血壅塞,为胀为呕,是皆添设有余之病。及其既产,始见通快,所留得去,仍复故吾。常人之产,此类极多,果何虚之有。或因内伤外感,难保必无,倘有所患,去之即愈。若概行大补,果能堪否?即临盆带去血气,未免暂见耗损,然以壅滞之余,不过皆护胎随从之物,去者当去,生者旋生,不出数日必已来复。此生化自然之理,何至是产皆虚也。若执云产后必当大补,则实实之病,必所不免,致轻者甚,甚者危矣。予谓少壮妇人产后不虚,只用黑糖水汤,或少加以酒去瘀可耳。原可不必服药,即服生化汤一、二剂,亦非大补实实之药,有益无损者也。倘有内伤外感,生化汤因证加减用之。又云:产后全实证,如外感风寒,头痛身热,便实中满,脉紧实洪大有力,此表邪之实证也。又火之盛者,必热渴躁烦,或便结腹胀,口鼻舌焦黑,酷喜冷冻饮料,眼眵,尿管痛赤,脉见洪滑,此内热之实证也。又郁怒动肝,胸胁胀痛,大便不利,脉弦而滑,此气逆之实证也。又恶露未尽,瘀血上冲,心腹胀满,疼痛拒按,大便难而小便利,此血逆之实证也。又凡富贵之家,保护太过,或过用人参、、术以致气壅;或过用糖、酒、炭火,以致内热;或产本不虚,而妄用大补之药,以致增病。此调摄之实证也。又或因产过食,恐其劳困,固令勉强,以致停蓄不散,此内伤之实证也。以上诸证,姑举要者,以见其概。然既有表邪不得不解,既有火邪不得不清,既有内伤停滞不得不开通、消导也。今予治各证,后开生化汤中俱有随证加减。一以重产,一以兼治。所谓道并行而不相悖,可保万全者矣。

[卷之下] 四物汤不宜产后论

凡产后诸病,古方多用四物汤加减,何也?以方中有芎、归之辛温,佐以地、芍之寒凉,温寒适中,可谓无虞矣。不知四物乃女科杂证诸疾妙剂,若用以产后,大非所宜。予考方书之意,以为白芍用酒重复制炒,去其酸寒之性,但存生血活血之能。或再加黑姜辛热佐之,有何不可?又谓芍药性清微酸而收,最宜于阴气散失之证,岂不为产后要药?但观其再制以酒炒,则他寒凉峻削之不宜用,概可知矣。

予思芍药,初产三五日,所当禁用。若产日已久,以酒制透,为他药之佐,犹可。惟四物汤中生地更凉,直走血分,且伤脾胃,为害愈甚。或云易以熟地补益真阴,则称为至当,独不思熟地性滞,更使血滞不快,虽有芎归反行牵制,而少行动,亦非新产者所宜。盖新产之妇,血气俱虚,但存秋冬肃杀之气,而鲜春夏生发之机,故最忌寒凉,大宜温药,以助资始资生之源也。是以丹溪先生谓芍药伐生发之气,禁而不用,良有深意矣。予叹世之概以四物治产后者,胡不思乎?

[卷之下] 生化汤论(附方)

生化汤论曰:产后诸证,皆缘气血骤下,元气大亏,用药不同常法。是以有虚极不能姑待者,则当峻补之中,加入温行之药。峻补则力大而可宣通,温行则流畅而不凝滞。至于逐瘀之剂,即实证亦不可用峻厉之药。况产后大虚,恐血无主宰,一任药力,便为崩而不止,虚则易脱,势如覆水难收矣。夫人遇大病之后,血气两虚,犹当调补,况产后脾胃血气之虚衰,更有甚焉者乎?今之治产后者,亦云元气因产而亏,营运失度,不免瘀血停留,致成诸疾。必以去瘀为先,瘀消方可行补,甚有用回生丹,攻血块下胞衣,殒人性命者。此盖止知专攻旧瘀,而不知新血转伤之害,岂知块固当消,而新血犹当生也。盖专消则新血不生,专生则旧血反滞。予考新产诸方,莫若生化汤为产后第一妙方,其方芎、归、桃仁温中行血,善去旧血,骤生新血,佐以炙黑干姜、炙草,引三味入于肺肝,行中有补,化中有生,故名生化,盖因功用而立名也。又有加入益母草一钱五分,功效亦同。此实治产之良方,保全产妇之圣药也。故冯氏因此方之妙,变化用于临产,加人参、桂、牛膝、红花,又为催生之神剂矣。

生化汤方

凡孕妇临月,即预备生化汤数剂,俟临产之时,即为预先煎就,产下随服二三道,以逐瘀生新,再无产后诸证之患。无论正产半产,虽少壮产妇,俱宜服之,故此汤为产后七日内要药。倘产下之时,未及煎服,凡产后诸证,仍以此汤治之。

全当归(八钱,酒洗)川芎(四钱)干姜(四分,炙黑、存性)桃仁(十粒,去皮尖,打碎)炙草(五分)水二钟,煎七分,加酒小半钟。如素日不能饮酒者,加六七茶匙,稍热服之。其药渣留并后帖药渣合而再煎,两帖共三煎。在产下一、二时辰内,未进饮食,先相继煎服,能速化旧血而骤长新血,不特可免目前晕厥、汗、崩、恶露停滞等患,且诸病不生,精神百倍矣。如胎前素虚之人,产后又当再制两帖煎服,以防倦怠。若产下已服一、二帖,而块痛未除,仍当再进几帖,块痛自消矣。

[卷之下] 调摄论

凡孕妇产毕,血气未定,不宜睡倒,不宜侧坐。须床头浓铺褥,高倚仰靠,宜竖膝,不宜伸足,并遮围四壁,使无孔隙,免致贼风为害。倘闭目睡倒,或忿怒逆气,即令人眩晕也。

再用醋涂鼻,房中或用醋炭,更烧以漆品,轻轻以手从心按摩至脐,则恶露尽下,又何血晕血逆之有?常见人产毕即饮热童便一盏,又有三日内,以童便和酒,温服五七次。予谓酒虽能下恶露,行乳汁。产后脏气方虚,即素日善饮者,亦不可多饮,并不可产毕即饮。盖恐引血入四肢,或引上行,能令血晕。

至于童便味臊而性凉,如胃气弱者,得臊气而呕恶。里无火者,得凉性而滞血,且能伤胃气,均非所宜。

不若预煎生化汤,产毕即服为妙。或用红糖滚水冲化,频饮,以行其瘀。时食白米薄粥,煮石首鱼,甘澹食之,如此调摄自无事矣。有人先于临月时,用有毛淡菜十余个,纸包,吊风处二十余日,阴干,勿令人知,产下即煎汤一钟,热服,产后再不生病。

生化汤

(见本卷生化汤论后。)

[卷之下] 产后禁忌论

凡生产既下,不必问是男是女,恐因言语而泄气,或以爱憎而劳神,最忌大喜大怒。喜则气散,或生红汗。怒则气逆,或生瘕。不可独宿,恐致虚惊。不可刮舌,恐伤心气。不可刷齿,恐致血逆。勿勤梳头,恐头皮作痛。须气血平复,方可治事。犯时微若秋毫,成病重如山岳。

凡初产,其牛、羊、猪肉,鸡、鹅、鸭肉及蛋,并猪蹄、猪肾、绿豆凉粉、荞麦面食等类,一切滞气坚韧难化之物,及生冷腻滑,皆不宜食。恐新产脾胃气虚,难于运化,易致内伤也。

凡产逢暑月,切不可当风睡卧,最忌食凉用扇,及洗足澡浴,虽盛暑不可用冷水洗手足。

凡新产骤虚,最忌着寒。寒则血气凝滞,诸变冗生,每致饮食不化,腹痛作泻,此时欲去其瘀,则正气并脱,欲止其泻,则瘀结不行,可不慎欤。治法见后泄泻门。

凡产逢冬月,宜重棉兜护其腹,虽夏月亦当复巾裹之,以免厥阴受寒。

凡产后百日内,不詈骂,少劳碌,禁淫欲,终身无病,而且多子。若未满百日交合,则虚羸百疾从此而生,必患脐下虚冷,手足腰腿酸痛等证,名曰蓐劳,最难治疗。

凡产后勿用椒姜艾酒,虽血块得热流通,然新血为之不宁耳。即砂仁汤亦能动血,咸在禁忌。

产后乳汁乃血气所成,不可食咸,咸能止血,令无乳汁,且发嗽难治。

产后南北风土不同,江以南新产后即食鸡子,虽告之以利害,相沿成习,毫无疑惧,且竟多安然无事者。予亦只得随俗,令其豁开淡煮而食之,尚有养胃却痰之功也。

[卷之下] 产后药误须知

产后勿轻用乌药、香附、木香,及耗气顺气等药。用之反增满闷,虽陈皮用不可过五分。

产后勿轻用青皮、浓朴、山楂、枳壳、陈皮消食药,多损胃减食。即枳壳、香砂等丸,亦多损气血。

产后勿用青皮、枳实、苏子以下气定喘,用之元气必脱。

产后浮麦伤胃耗气,五味能阻恶露,枣仁油滑致泻,均为禁忌之品。

产后身热,误用黄芩、黄连、黄柏、栀子损胃增热,致不进饮食。且黄芩苦寒,无论恶露净与不净,皆非所宜。

产后四日肉,未服生化汤以消血块,勿先用人参、、术,致块不除。

产后勿轻用牛膝、红花、苏木、枳壳等类以消块,犹忌多用、独用。至于三棱、莪术、枳实、山楂等峻药,更不可用。若误用,旧血骤下,新血亦随之而损,祸不可测也。予每见俗用山楂一味煎汁,以攻血块,致成危证。频服两三帖,必死。

产后勿轻用生地黄以滞血路。

产后不可用大黄、芒硝以通大便,反成膨胀。

产后不可用五苓以通小便,用之愈闭。

产时不可用济坤丹以下胞胎。

不可信《妇人良方》及《产保百问》,俗医多有守此二书以治产,用芎、归、白芍、生地,误人实甚,余可知矣。

凡人有疾病,多有求卜以问吉凶,并卜何方何姓人医治可愈。此盖人不明医理,不知医者孰良孰庸,亦无可如何之计耳。岂知竟有医卜相通,医求卜荐,许以分谢,卜者贪利,假神道以指引。因卜而荐,误人性命,比比然也。产后之证,吉凶在于顷刻,不可不知而慎重也。

[卷之下] 三冲论

产后危证,莫如败血三冲。其人或歌舞谈笑,或怒骂坐卧,甚者逾墙上屋,口咬拳打,山腔野调,号佛名神,此为败血冲心,多死。《医通》云:花蕊石散最捷,琥珀黑龙丹亦效。如虽闷乱不致癫狂者,失笑散加郁金。予谓当于妄言妄见门参看治疗。

若其人饱闷呕恶,腹满胀痛者,为之冲胃。《医通》云:用平胃散加姜、桂,往往获效。不应,送来复丹。呕逆腹胀血化为水者,金匮下瘀血汤。予谓当于饱胀呕逆等门参看治疗。

若其人面赤呕逆欲死,为之冲肺。《医通》云:二味参苏饮,甚则加芒硝荡涤之。

予谓当于口鼻黑衄门参看治疗。

大抵冲心者,十难救一。冲胃者,五死五生。冲肺者,十全一、二。其《医通》所用金石及峻药等治法,亦无可如何之思,与其视死,不若救生之意耳。予谓治此等证,宜用生化、失笑、抵圣等类平稳药,当亦通神。至来复、黑龙等丹,花蕊、平胃等散,及下瘀血汤,均未敢轻用,姑录之以备参考耳。

来复丹

治上盛下虚,里寒外热,及伏暑泄泻如水。

硫黄(同硝石为末,银石器内慢火炒,柳木搅之。不可猛火以伤药力)硝石太阴玄精石(水飞)青皮(去穣)陈皮(去白。各一两)五灵脂(二两,水飞去沙石,澄定晒干)上为末,古法以醋和丸,米饮下。因醋易冲坏,今改用米饮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醋汤下。

二味参苏饮

治恶露入胞,胀大不能出,及产后败血冲肺,喘满面赤几死者。

人参(二钱)苏木(四钱,碎)水煎服。又有入童便热服。一方,人参一两为末,苏木二两捶碎,水碗半,煎苏木水一碗,去渣,调人参末,随时加减服。大便溏泄者禁用。

花蕊石散失笑散

(俱见中卷胞衣不下门。)

琥珀黑龙丹

(见中卷催生门。)

平胃散

金匮下瘀血汤

(俱见上卷诸痛门。)

生化汤

(见本卷生化汤论后。)

抵圣汤

(见本卷气逆呕吐不食门。)

[卷之下] 产后不宜汗下利小便论

产后阴血骤下,阳无所附,孤阳外越,每多发热,此乃阴虚生热,切勿作外感而表散。生化汤善能退热,以其内有姜、草,所谓甘温能除大热也。故产后虽有表证,一切风药性升,不可用,恐载血上行,令人发晕,且虑重竭其阳,必至汗脱而死。即佛手散中川芎辛散,能发汗走泄,亦须临时因证审酌用之。

产后阴血既亏,津液自少,况临产劳倦气虚,虚则传化自迟,二肠枯燥,势所必然,久则自复。或用生化汤养血,兼生津助液亦可。故产后虽二便暂有不甚通利,然于下利等药,必须禁用。非特硝、黄、五苓难于轻试,即四物汤中生地、芍药,纯阴而伐生气,且作泻而凝血。五苓利水伤阴,愈通之而愈枯结。若误用而重亡其阴,难免孤阳无辅而走脱矣。故《机要》有云:胎产之病从厥阴,无犯胃气及上下二焦,不可汗,不可下,不可利小便也。

生化汤

(见本卷生化汤论后。)

[卷之下] 新产三审论

凡治产后,三审不可缺一也。一审少腹痛与不痛,以征恶露之有无。二审大便通与不通,以征津液之盛衰。三审乳汁行与不行及饮食多少,以征胃气之充馁。审斯三者,以脉参证,以证合脉,脉证相符,有疾治之即愈。脉证相反,纵无危候必多变端。即如产后恶露,常以弥月为期,然间有六七朝即净者,又未可以概论也。此虽产母禀质不同,而因胎之所禀亦异,如胎息壮盛,则气血尽归其子,瘀血自少。

胎息孱弱,则气血涵养有余,瘀血必多。亦有产时去多,产后必少;产时去少,产后必多,势使然也。

大抵常产之妇,开阖有权,产后子宫即闭,儿枕随气攻注,碎作小块,续续而下,所以延绵日期。又有由于艰产过伤子宫,关闸废弛不能收敛,或下血块,大小形色与茄无异,此名儿枕是也,全块顿出,自无淋沥之患。即有余血尽归溲便,如皂荚汁,少腹略无痛苦,切勿认为产后瘀尚未行,妄行攻下,误人性命。产后又有似乎儿枕痛者,摸之亦有块,按之亦微拒手,人皆指为儿枕宿血,此大不然。夫胎胞俱去,血亦岂能独留?盖子宫蓄子既久,忽尔相离,血海陡虚,所以作痛。胞门受伤,必致壅肿,所以亦若有块,而实非真块。肿既未消,所以亦颇拒按。治此者,当安养其脏,不久自愈。若有瘀服药,生化汤为最,殿胞煎或四神散亦可。若误用苏木、红花、元胡、青皮之属,反损脏气,必增虚病,慎之慎之。予曾见孕妇产后,少腹旁边以手按之,内有一条形如小黄瓜,斜长而硬,颇似瘀积,然无痛苦。产妇先以为瘀滞,后以为瘕,每愁成病。予开导之云:无痛苦,不拒按,是虚非实,血足自消,不须疑虑。迟数月,果渐消没也。

殿胞煎

治产后儿枕疼痛等证如神。

当归(五钱)川芎(一钱)茯苓(一钱)炙草(一钱)肉桂(五分)水一钟,煎八分,热服。如脉细而寒或呕者,加干姜炒黄色一钱。如血热多火者,去肉桂,加酒炒芍药一钱。如脉弱阴虚者,加熟地三钱。如气滞者。加制香附一钱。腰痛,加盐水炒断丝杜仲一二钱。

生化汤

(见本卷生化汤论后。)

四神散

(见本卷腹痛门。)

[卷之下] 血块痛论

产后血块,是孕成余血之所积也。夫妇人血旺气衰,二七而天癸至,三旬一见,以象月盈则亏,行之有常则曰经。有孕则经水不行,其余血注于胞中以护胎元。一月名胎胚,二月名始膏,三月始成形而名胎,方受母血之庇。胎形尚小,虽食母血,而尚有余汁,并前两月之血,积于胞中,日久成块,至产时当随儿下。或因产妇送儿、送胞,劳倦无力;或调护失宜,腹欠温暖;至血块日久不散,疼痛拒按,并宜生化汤助血行血,外用热衣暖腹可也。慎勿轻服峻剂,至崩脱不救。

生化汤

(见本卷生化汤论后。)

[卷之下] 晕厥论

凡产后晕、厥二证,皆由气血并竭,苟非急补,何能挽其将绝之元神,无庸疑议者也。但晕在临盆,证急犹甚于厥,用药不及,急救法救之。如其人微虚者,则眼花头眩,或心下满闷,神昏口噤,不知人事,少顷即苏。或因亡血过多,以致虚火乘虚泛上,而神不清,身无所主。其阴血暴亡,心神失养,心与胞络君相之火,得血则安,亡血则危。火上炽故令人昏冒,火乘肺故瞑目不省人事,是阴血暴亡,不能镇抚也。经云:病气不足,宜补不宜泻。瞑目合眼,病悉属阴,暴去有形之血,则火上炽,均宜频灌生化汤。或从权急救生化汤二三帖,先补血分之亏,则块化血旺,神清而晕止。大虚者,其证面白、眼闭、口开、手冷、多汗、神昏,六脉微细之甚,是气随血脱而欲绝,当大剂人参方可回阳。恐势急而补阴不及,须以气药兼之,此阳生阴长之理也。从权急救加参生化汤,或加参生化汤最效。如制药不及,速用独参汤两许,煎汤急救之,但得下咽即可望生,若少迟延则无及矣。有人谓产后七日,方可用参,此愚昧讹传,不知始自何人,万不可信。但晕发顷刻,而急救外治之法,又不可缓,速宜轻轻扶坐,勿令卧倒,或烧红炭沃之以醋,或烧旧漆器,令烟气透入口鼻即苏。急捏人中,静以待之,元气渐复,不可乱动,致令神气散乱。或用菲菜一握,切碎,入有嘴瓷瓶内,将醋煎滚,浇入瓶内,急盖瓶口,以瓶嘴向妇鼻孔,令气透入鼻中即苏。但凡大病大虚之人,皆能作晕,产后之晕,因血去而名之曰血晕,实非因血而致晕也。若偏信古方,认晕证为恶血抢心,而轻用苏木、牛膝、红花等类,以及牡丹、夺命等方,或认为痰火,而用无补消痰之方,误之甚矣。俗治产妇,或因死胎,及胎衣恶血上逆,搐呕昏晕,用小便乘热灌之,但得一口下咽即止。设遇胃气壮盛之妇,不畏臊气,获效者有之,然童便非能止晕回元,盖取其下行旧路降火消瘀。考之方书内云,败血流入肝经,眼生黑花,头目昏晕,不省人事。此血热乘虚逆上凑心,故昏迷不省,气闭欲绝也,服童便最好。此论但照管败血,全罔顾产虚,且有气闭欲绝四字,岂童便可挽回元气欲绝乎?即有恶血上逆血滞等证,亦莫若生化汤温而行之,去瘀止晕之妙也。予见江南产科,有用当归二钱,益母草一钱,人参二钱,红花六分,炮姜八分,煎热,冲童便服之以治晕。此方兼得之义,庶几近之。如妇人有血晕之证者,不若于将产数日前,预前择服八珍、归脾、十全等类调补气血。临产又用人参催生,补于未产未虚之前,产后无虚可乘,无晕可发矣。

至于厥证,在分娩之后,因产时用力过多,劳倦伤脾,孤脏不能注于四旁,故手足逆冷而发厥。经云: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厥气上行,满脉去形。盖逆气上满于经铬,则神气浮越,去身而散也。宜大补回阳生化汤,连用二服,俟气血旺而神复,厥证自止矣,又非偏补血分之可得而愈也。若服药而口渴,另用参麦散以代茶,助津以救脏燥也。又有四肢逆冷泄痢,类伤寒阴证,不可用四逆汤,必生化汤倍参煎服,或加熟附子一片,则可以止逆回阳,而见参归之功矣。若血块痛止而厥,滋荣益气汤最效。凡晕、厥,乃产后危急二证。

若新产块痛未除,又未可遽加、术,故急加人参从权以救之。俟晕止厥回,再去参,以除块痛,此要诀也。

急救晕法

凡儿方生下,母即昏晕不醒者,此时即有药不能入口,迟则不救。其法:急以极软旧衣,紧闭产户,以知事妇女,用膝抵住,勿令下面气泄,又令一人一手挽住头发,一手扪住鼻口,勿令上面气泄,俟稍转略有声息,方用热水接气,急服生化汤。

从权急救生化汤

治三等血晕,兼化瘀生新。

川芎(三钱)当归(六钱,或八钱。酒洗)干姜(四分,炙黑)桃仁(十粒,去皮尖)炙草(五分)荆芥穗(四分,炒黑。汗多忌用)枣二枚,水煎服。劳倦甚及血崩,或汗多形气脱而晕,加人参三钱,肉桂四分,急服一二帖,其效如神。决不可疑参为补而缓之。痰火乘虚泛上而晕,加橘红四分;虚甚,亦加用人参八分。肥人,加竹沥数匙,姜汁少许。

从权急救加参生化汤

治产后形色脱晕。人参(四钱,酒洗)川芎(二钱)当归(四钱,酒洗)干姜(四分,炙黑)桃仁(十粒,去皮尖)炙草(五分)荆芥穗(四分,炒黑。汗多忌用)枣二枚,水煎服。血块痛甚,加肉桂七分。渴,加去心麦冬一钱,五味子十粒。汗多加麻黄根一钱。

如无块痛,加蜜炙黄一钱以止汗。伤面食,加炒神曲八分,炒麦芽五分。伤肉食,加山楂、砂仁各六分。

加参生化汤

(附大补回阳生化汤。)人参(二钱)川芎(四钱)当归(八钱,酒洗)干姜(四分,炙黑)炙草(五分)桃仁(十粒,去皮尖)枣二枚,水煎服。此方产后诸危急证通用。一日夜须服三四帖,方能接将绝之气。如产后三日内,块痛未除,俟元气稍复,已有生意,当去参,仍服生化原方。虚脱、厥逆、汗多,加人参三四钱。

脉与形俱脱将绝,必用此方频灌。厥而兼汗,加去心麦冬一钱。汗多渴甚,加去心麦冬三钱。汗多痰喘,加竹沥、姜汁、去皮尖杏仁十粒。

汗多喘嗽声重,加桔梗、去皮尖杏仁各五分。无汗喘嗽气短,加制半夏一钱,去皮尖杏仁十粒,桔梗五分。汗多身热气短,加人参。左尺脉弱,亦加人参。汗不止,三四剂后加蜜炙黄一钱。一方,川芎、当归减半,名大补回阳生化汤,治新产厥证。枣引,速煎二服即效。若厥证作渴,佐以生脉五味饮代茶,以救津液,则渴减厥回。

参麦五味饮

(去五味子,名参麦饮。又名生脉汤,又名生脉散。)人参(二钱,一方三钱)麦冬(二钱,去心)五味子(七粒,捶碎)煎汤作茶,时时饮之。煎汤,用银器或砂器为妙。

滋荣益气汤

治血块痛止而厥。

人参当归(各三钱)川芎白术(土炒)黄(蜜炙。各一钱五分或一钱)熟地(二钱)麦冬(八分或一钱,去心)炙草(四分)五味子(十粒)川附子(五六分或一钱,制)水煎服。汗多,加麻黄根、炒枣仁各一钱。大便难,加酒洗肉苁蓉一钱五分。

生化汤

(见本卷生化汤论后。)

八珍汤

(见上卷诸痛门。)

归脾汤

(见上卷胞漏小产门。)

十全大补汤

(见上卷胎不长养门。)

大补回阳生化汤

(附本门加参生化汤下。)

[卷之下] 血脱气脱神脱三证论

产后暴崩为血脱,气短似喘为气脱,妄言妄见为神脱。三证虽有气阳血阴之分,于精散神促无异,比前晕证治可少缓,亦危证也。若非大药急方频服,失之者多矣。倘误为气实痰火外家治,鲜有不殒生者。

若势急,并宜用加参生化汤,补中寓行,免致血虚之失。其血脱患崩一证,由冲任已伤,气血未复,或因劳役惊恐,或因恶露未尽,固涩太速,以致停留。一旦复行,然经血大来,当审血气而辨血色之红紫,视形色之虚实。如血多紫色有块,乃当去之败血也。其少腹必胀满,按之而痛,止之反能作痛,或致淋沥,此不可言崩,只服生化汤几帖自愈。如鲜红之血大来,乃惊伤心不能生血,怒伤肝不能藏血,劳伤脾不能统血,血不归经。血脏有伤,当以崩证治之。崩非经病,产妇得之是为重虚,犹不可忽,故宜急治,用荆芷治崩汤。若有血块痛而形色脱,或有汗,或气促,宜服加参生化止崩汤以益气,使阳生而阴血自旺,非十灰散之可止者。如血块痛止,或产后半月外崩证者,又宜滋荣益气止崩汤,或升举大补汤,少佐黄连坠火,宁血归经,或用《尊生》升举大补汤亦妙。亦有少腹空痛,不可误认有瘀,察其下血少而无紫块者是也。当以崩治,宜重用熟地。若小腹满痛不已,而脉实大紧数者,此肝经已竭,肝气随败矣,难治。《医通》有治产后崩中去血,赤白相兼,或如豆汁,用千金伏龙肝汤治之。其气脱短气似喘一证,因产所下过多,营血暴竭,卫气不能营运,独聚于肺,肝肾不接,故令呼吸短促,语言不相接续,有似于喘,实非喘也。夫肺受脾气散精,生脉而通水道呼吸,所以清肃上下,调和营卫而为平人。若值产后血亡气穷,浮脱于上,孤阳绝阴,无根将脱之兆,最为危候,惟大进参、附,或可得生。世有妄论痰火实证,反用散气化痰之方,治之必死。有块痛者,当用大补回阳生化汤,连二三服。世人多疑参助喘不用,致不救者多矣。况同芎、归、黑姜,不加、术,万无有失。要知人生于气,气壮则根本固。而脏源者,敛纳于下;营运者,强健于中,何有为喘为胀之虞?又有用人参加陈皮监制,则盗泄元气,反致耗散,只可消导药中监之耳。考《全书》贞元饮,亦治似喘妙药也。如无块痛,当用续气养荣汤最妙。或倍参补中益气汤,少佐熟附,助参以治气脱,摄气归元亦可。如气虚兼寒者,宜大补元煎,或理阴煎主之。其神脱妄言妄见一证,因心肝脾三阴血少而神魂无根据也。然有谵语、郑声之分,甚至发狂等证,统归于妄耳。其轻者,睡中呢喃;重者,不睡亦语,或言日用寻常之事,或如见鬼状,昏不识人,语言不休,此谵语之谓也。若虚甚而声转无力,言语不能接续,有头无尾,一两句即止;或重言叠语,说过又说;或如造字出于喉中,若郑声之轻怯,此郑声之谓。其精气衰夺,更甚于谵语矣。夫人之心,藏神生血者也,而言乃心之声,心有血而神存,则言不妄发。肝藏魂藏血者也,目得血而司视,则瞳而视正。若夫产后气血暴竭,而心神失守,故言语无伦。肝魂无根据,则瞳妄见。况心为五脏之主,目乃百脉之官,虚证见于心目,则十二官各失其职可知矣。是以视听言动,皆成虚妄。当论产期块痛有无,先后施治,方为得法。若分娩儿下之后,块痛未止者,宜服宁神生化汤,确知瘀血不行,合失笑散同服。如痛止者,则服宁心定魄茯神汤,连进大补十数剂,生气养血,安神定志,服至元足,其病始愈矣。或以生地易熟地而清心火,宁君主之官亦可。病家毋求速效,勿信邪祟,若喷以法水,惊以法尺,多致不救。屡治此病,服八珍加炮姜十数剂方效。丹溪云:虚病犹似邪祟也。又云:欲泄其邪,当补其虚。此古人之确论,但人不能体认其意,反言攻补难施。若必攻邪尽方可言补,则误矣。不特医家治产后虚证,即高年及虚弱人,妄言妄见等证,亦当如是慎重也。产后间有败血停积,上干于心,心不受触,而有妄言妄语,如见鬼神者,此必心下胀闷、烦躁、昏乱,卧起不安。误作中风,治必殆。

芎归泻心汤主之。《医通》云:虚则四物汤换生地,加桂心、炮姜、生蒲黄、石菖蒲。实则四乌汤加川连煎成,入龙脑一捻,服后得睡即安。心悸恍惚,语言错乱,千金远志汤。如内虚,败血攻心,狂言乱语者,龙齿清魂散主之。心脾血少,八珍加炮姜。冯氏云:产后阴血暴崩,肝虚火妄之极而发狂者,宜泽兰、归、地、牛膝、茯神、远志、枣仁,加童便主之。若因败血停积,用调经散,予谓不若生化汤合失笑散。若心血虚,用柏子仁汤,予谓不若宁神定魄茯神汤。余室人沈氏,于康熙癸巳冬至月,患产后神脱之证,为医人妄用降气消痰清火方药,变为痉证,仍不知峻补,犹以风痰为患,驱风化痰。余正奉差大通桥转运军粮,几及百万,督催岁内全米进仓,不遑归视,直至病笃。仆人持方来云:服药罔效,奈何?余阅之,非正治之方,悉促死之药也。彼时心神瞀乱,又未得亲视其证,未敢定方。即大书速用人参救脱六字,令仆持归。

复虑医者执产后不宜用人参之见,差人往问,果如所料,且知仍用苏子降气下痰。余情不能已,星速驰归。时已初更,而其气在呼吸间,已迁出外舍。余急用人参三钱。煎汤调胎产金丹一粒,下咽时许,即复苏起坐而言矣。其时夜半,奈无参可继,窃念既已少愈,不妨待旦市服。讵漏绝时,参力已竭,又复脱去,救无及矣。虽日数也,命也,而清痰降火之误,实有以致之矣。

荆芷治崩汤

治产后血崩,其色鲜红。

川芎(一钱)当归身(四钱)干姜(二分,炙黑)荆芥穗(六分,炒黑)炙草(四分)白芷(五分)枣煎服。(十灰散不用,故不录方。)

加参生化止崩汤

治产后血块痛,鲜血崩,形色脱,或汗多,或气促。

人参(二三钱)当归身(四钱)川芎(二钱)干姜(炒黑)炙草(各四分)白芷荆芥穗(炒黑。各五分)桃仁(十粒,去皮尖)枣二枚,水煎服。

滋荣益气止崩汤

治产后无块痛,或半月外崩证。

人参川芎黄(蜜炙。各一钱)白术(土炒)生地(各二钱)当归(四钱,酒洗)陈皮黄连白芷荆芥(炒)升麻炙草(各四分)枣二枚,水煎,入童便温服。如汗多,加麻黄根一钱,浮小麦一撮。大便难,加酒洗苁蓉一钱。

有气滞,加木香二分,为末,冲服。有痰,加竹沥、姜汁、去心贝母。咳嗽,加去皮尖杏仁、桔梗各八分,炒知母七分。惊悸,加柏子仁一钱,炒枣仁一钱。伤饮食,加炒神曲八分,炒麦芽八分。伤肉食,加山楂八分,砂仁五分。身热,倍加参,去黄连。

升举大补汤

治产后日久,血崩不止,或崩如鸡蛋大,或去血片,宜大补脾胃,升举气血,少加镇坠心火之剂,并治老壮妇人崩淋。

人参(二钱)黄(一钱,蜜炙)熟地(二钱)白术(土炒)当归(酒洗。各二三钱)防风(三分)荆芥(炒黑)羌活升麻白芷陈皮黄连(炒)黄柏(炒褐色)炙草(各四分)枣二枚,水煎服。口燥,加去心麦冬一钱,五味子十粒。泄泻,去黄柏,加泽泻五分,去心莲子十粒。有痰,加制半夏一钱。白带多,加制半夏、制苍术各一钱。

尊生升举大补汤

治产后血块痛止崩证。

人参当归白术(土炒。各二钱)川芎麦冬(去心)黄(蜜炙。各一钱)熟地(三钱)陈皮炙草白芷荆芥穗(炒黑)升麻血余灰(各四分)枣二枚,水煎服。汗多,加麻黄根、浮麦。便难,加酒洗苁蓉一钱。痰,加去心贝母六分。咳嗽,加桔梗、去皮尖杏仁各一钱。不寐惊悸,加炒枣仁、柏子仁各一钱。本方少加黄连三分以坠火,亦妙。

凡遇崩证,有如此等余病,大忌峻利。

千金伏龙肝汤

治劳伤冲任,崩中去血,赤白相兼,或如豆汁,脐腹冷痛,口干食少。

伏龙肝(如弹子大,七枚)生姜生地(各一两五钱)甘草艾叶赤石脂桂心(各六钱)上七味,咀,以水一升,煮取三升,分四服,日三夜一。

贞元饮

熟地(七八钱,甚者一二两)炙草(一、二、三钱)当归(二三钱)水二钟,煎八分,温服。此方治气短似喘,呼吸促急,提不能升,咽不能降,气道噎塞,势剧垂危者。常人但知为气急,其病在上,而不知元海无根,亏损肝肾,此子午不交,气脱证也。犹为妇人血海常亏者最多此证,宜急用此饮以济之缓之,可称神剂。凡诊此证,脉必微细无神,若微而兼紧,犹为可畏。倘庸众不知,妄云痰逆气滞,用牛黄、苏合,及青、陈、枳壳破气等剂,则速其危矣。如兼呕恶,或恶寒者,加煨姜三五片。如气虚脉微至极者,急加人参随宜。如肝肾阴虚,手足厥冷,加肉桂一钱。

续气养荣汤

治产后气短促,问无块痛,宜用此方。

人参(二三钱)熟地(二钱)当归(四钱,酒洗)川芎(一二钱)黄(蜜炙)白术(土炒。各一钱)陈皮干姜(炙黑)炙草(各四分)枣二枚,水煎服。如手足冷,加熟附三五分。汗多,加麻黄根一钱,浮麦一撮。

渴,加去心麦冬一钱,五味子十粒。大便不通,加酒洗苁蓉二钱,芝麻一撮。伤食或面,加炒神曲一钱,炒麦芽五分。伤肉食,加山楂五个或五分,砂仁五分。

一方无熟地黄。

宁神生化汤

治产后块痛不止,妄言妄见,未可用术者。

人参(二钱)当归(三钱,酒洗)干姜(炙黑)炙草(各四分)茯神柏子仁川芎(各一钱)桃仁(十粒,去皮尖)益智仁(八分)陈皮(三分)枣二枚,龙眼肉五个,水煎服。瘀血不行,合失笑散。

宁心定魄茯神汤

治产后块痛已止,妄言妄见证。

人参当归(酒洗)熟地(各二钱)川芎黄(蜜炙)白术(土炒)枣仁(炒,去壳)柏子仁茯神益智仁麦冬(去心。各一钱)陈皮(三分)五味子(十粒,碎)炙草(四分)枣二枚,建莲肉去心八枚,桂圆肉八分,水煎服。

芎归泻心汤

治积血上干于心,胀闷昏乱,起卧不安,以致妄言妄语,如见鬼神。

归梢(酒洗)川芎延胡索蒲黄牡丹皮(各一钱)桂心(七分)水煎,另研五灵脂末一钱,食后调服。

千金远志汤

治产后心悸恍惚,语言错乱。

人参当归远志肉(甘草水泡。去骨)芍药(炒)麦冬(去心)桂心炙草(各一钱)茯苓(一钱五分)大枣四枚,生姜三片,水煎服。心胸逆气,加制半夏五七枚。

龙齿清魂散

治心虚挟血,振悸不宁,产后败血冲心,笑哭如狂。

人参龙齿(醋)远志(甘草水泡,去骨)归身(各五钱)茯神麦冬(去心)桂心炙草(各三钱)延胡索(一两)细辛(一钱五分)为散,每服四五钱,姜三片,红枣一枚,水煎调服。此即平补镇心丹,去枣仁、柏仁、菖蒲、生地、山药、五味、朱砂,加延胡、细辛、甘草。

加参生化汤

(见本卷晕厥门。)

生化汤

(见本卷生化汤论后。)

大补回阳生化汤

(见本卷晕厥门,附加参生化汤下。)

大补元煎

(见本卷恶露不止门。)

理阴煎

(见上卷恶阻门。)

失笑散

(见中卷胞衣不下门。)

四物汤

(见上卷安胎门。)

补中益气汤八珍汤四乌汤

(俱见上卷诸痛门。)

[卷之下] 恶露不止论

产后恶露不止,非如崩证暴下之多也。由于产时伤其经血,虚损不足,不能收摄,或恶血不尽,则好血难安,相并而下,日久不止,渐成虚劳。当大补气血,使旧血得行,新血得生。不可轻用固涩之剂,致败血聚为瘕,反成终身之害。十全大补汤主之。如小腹刺痛者,蒲索四物汤主之。如产后月余,经血淋沥不止,宜用升陷固血汤。《全书》云:因血热者,宜保阴煎、清化饮。

因伤冲任之络而不止者,固阴煎加减用之。若肝脾气虚,不能收摄而血不止者,宜寿脾煎。若气血俱虚,而淡血津津不已者,宜大补元煎。若怒火伤肝,而血不藏者,宜薛氏加味四物汤。若风热在肝,而血下泄者,宜一味防风散。以上诸治法,与《济阴纲目》理同。血崩门亦可参看通治。

蒲索四物汤

治产后恶露不止。

当归(一钱五分)川芎(八分)熟地黄(二钱)白芍(酒炒)延胡索(醋炒。各一钱)蒲黄(七分,炒)干姜(五分,炒黑)产后忌芍药,而此方用之,审恶露不止四字,则产日已久矣,故不忌也。

升陷固血汤

治产后月余,经血不止,陷下者举之。

当归川芎熟地白芷升麻血余灰(各一钱)水煎服。

保阴煎

治一切阴虚内热动血等证。

生地熟地芍药(各二钱)山药川续断黄芩黄柏(各一钱五分)生草(一钱)水二钟,煎七分,食远服。如小水多热,或兼怒火动血者,加焦栀子一二钱。如夜热身热,加地骨皮一钱五分。如肺热多汗者,加去心麦冬、炒枣仁。如血热甚者,加酒炒黄连一钱五分。如血虚血滞,筋骨肿痛者,加当归二三钱。如气滞而痛,去熟地,加陈皮、青皮、丹皮、香附之属。如血脱血滑,及便血久不止者,加地榆一二钱,或乌梅一二个,或百药煎一二钱,醋炒文蛤亦可。如少年,或血气正盛者,不必用熟地、山药。如肢节筋骨疼痛或肿者,加秦艽、丹皮各一二钱。此方芩、连、栀、柏等类,当于产后日久,方可用之。

清化饮

治妇人产后,因火发热,及血热妄行,阴亏诸火不清等证。此方清凉,产后日久方可用之。

芍药麦冬(去心。各二钱)丹皮茯苓生地(各二三钱)石斛(一钱)水一钟半,煎七分,食远温服。如觉骨蒸多汗者,加地骨皮一钱五分。热甚而渴,或头痛者,加石膏一二钱。下热便涩者,加木通一二钱,或炒黄柏、炒栀子皆可随证用之。如兼外邪发热,加柴胡一二钱。

以上保阴、清化二方,盖因产家或过慎太暖,或因年力方壮而饮食药饵大补过度,致火动病热,下血日久不止。此产后间有之实证,故录是方以备用。

固阴煎

治阴虚滑泄,带浊淋遗,及因虚不固,此方专主肝肾。

人参(随宜)熟地(三五钱)山药(二钱,炒)山茱萸(一钱五分,去核)远志(七分,甘草水泡去骨,炒用)炙草(一二钱)五味子(十四粒)菟丝子(二三钱,炒香)水二钟,煎七分,食远温服。如虚滑遗甚者,加金樱子肉二三钱,或醋文蛤一钱,或乌梅二个。如阴虚微热而经血不固者,加制川续断肉二钱。如下焦阳气不足而兼腹痛溏泄者,加补骨脂、吴茱萸之类,随宜用之。如肝肾血虚,小腹痛而血不归经者,加当归二三钱。如脾虚多湿,或兼呕恶者,加土炒白术一二钱。如气陷不固者,加炒升麻一钱。如兼心虚不眠,或多汗者,加炒枣仁二钱。

寿脾煎

治脾虚不能摄血等证,及妇人无火崩淋。凡兼呕恶,犹为危候,速宜用此救脾,则统血归源矣。若再用寒凉,胃气必脱,无不死者。

人参(随宜,一二钱。急者,用一两)白术(二三钱)当归(二钱)山药(二钱)枣仁(一钱五分)远志(三五分,制)干姜(一二钱,炮黑)炙草(一钱)莲肉(二十粒,去心)水二钟,煎服。如血未止,加乌梅二个。凡畏酸者,不可用。或加地榆一钱五分亦可。滑脱不禁者,加醋炒文蛤一钱。下焦虚滑不禁,鹿角霜二钱为末,搅入药中服之。气虚甚者,加炙黄二三钱。气陷而坠者,加炒升麻五七分,或白芷亦可。兼溏泄者,加炒补骨脂一钱。阳虚畏寒者,加制附子一二钱。

血去过多,阴虚气馁,心跳不宁者,加熟地七八钱,或一二两。

大补元煎

治男妇血气大坏,精神失守,危剧等证。

人参(一二钱,多则用一二两)山药(二钱,炒)熟地(二三钱,多则用二三两)杜仲(二钱,盐水炒断丝)当归(泄泻者去之)枸杞(各二三钱)山萸肉(如畏酸、吞酸者,去之)炙草(各一钱)水二钟,煎七分,食远温服。如元阳不足多寒者,加制附子、肉桂、炮姜之类,随宜用之。如气分偏虚者,加炙黄、土炒白术。若胃口多滞者,不必用。如血滞者,加川芎,去山茱萸。滑泻者,加五味、炒故纸之属。

薛氏加味四物汤

养肝血,清肝火。

熟地当归(各三钱)芍药(二钱)川芎山栀(炒)柴胡丹皮(各一钱)水二钟,煎服。

良方一味防风散

(一名独圣散)防风(去芦)为末,每服二钱,空心,食前用酒煮白面清饮调下。治肝经有风,以致血得风而流不归经者极效。

十全大补汤

(见上卷胎不长养门。)

[卷之下] 气喘论

凡产后,若因风寒外感,邪气入肺而喘急者,必气粗胸胀,或多咳嗽,自与气短似喘上下不接者不同,治当疏散中兼补为主,宜金水六君煎,或六君子汤。若单以寒邪入肺,气实气壅而本无虚者,宜六安煎,或二陈汤加苏叶之类主之。又有瘀血入肺,必面黑发喘,与气短似喘大不相同,用二味参苏饮治之。或有气虚血痰泛上者,用六君子调服失笑散,亦效。

金水六君煎

治肺肾虚寒,水泛为痰。或年迈阴虚,血气不足,外受风寒,咳嗽呕恶,多痰喘急等证。

当归半夏(制)茯苓(各二钱)熟地(三五钱)陈皮(一钱五分)炙草(一钱)水二钟,生姜三五片,煎八分,食远温服。如大便不实而多湿者,去当归,加山药。如痰甚气滞,胸胁不快者,加白芥子七八分。如阴寒甚而嗽不愈者,加细辛五七分。如兼表邪寒热者,加柴胡一二钱。

六安煎

治风寒咳嗽,及非风初感,痰滞气逆等证。

陈皮(一钱五分)半夏(二三钱,制)茯苓(二钱)杏仁(去皮尖,碎)甘草(各一钱)白芥子(五七分。凡老年气弱及产后者,不用)水一钟半,加生姜三五片,煎七分,食远服。若气虚猝倒,及气平无痰者,不可用此剂。

六君子汤

(见上卷诸痛门。)

二陈汤

(见上卷子烦门。)

二味参苏饮

(见本卷三冲门。)

失笑散

(见中卷胞衣不下门。)

[卷之下] 恶露不下论

凡产后脏腑劳伤,气血虚损,或胞络挟于宿冷,或当风取凉,风冷乘虚而搏于血,壅滞不宣,积蓄在内,故不下也。宜温暖活血,则血自行。此必小腹胀满刺痛无时,宜用血证黑神散。予每治此证,用生化汤倍桃仁,调失笑散,生新行瘀,频以黑沙糖冲滚汤,少滴无灰酒服之。如素不饮,或恐发晕,即不加酒亦可,每每获效。又或因脾胃素弱,中气本虚,败血亦少,气乏血阻,不能尽下,其证乍痛乍止,痛亦不甚,不可用大黄等药攻之,反增别病,加减八珍汤主之,或生化汤多服数帖亦效。薛氏止用失笑散治之,《尊生》、《锦囊》均用四味散治效。一产妇患前证,服峻厉之剂,恶露随下,久而昏愦,以手护其腹。此脾气复伤作痛,故用手护也。以人参理中汤,加肉桂二剂,补之而愈。

加减八珍汤

人参(八分或一钱)白术(土炒)茯苓(各一钱)归身(二钱)川芎赤芍(各八分)熟地(一钱五分)延胡索(炒)制香附(各七八分)炙草(五分)姜枣引,水煎,食前服。

四味散

治瘀血不下,及疗才分娩一切诸疾。

当归延胡血竭没药(各五分)为末,用热童便半钟,调服。

血证黑神散

(见上卷谵语门。)

生化汤

(见本卷生化汤论后。)

失笑散

(见中卷胞衣不下门。)

[卷之下] 脱汗亡阳及诸汗论

产妇分娩既已亡血,而又多汗,极危证也。盖汗者,心之液,荣于内为血,发于外为汗。血液属阴,阴亡阳亦随之而走,故曰脱汗亡阳。其用药与他证不同,但血块作痛,、术又未可遽加。如倦甚汗出,形色又脱,速灌加参生化汤,倍参以救危急,毋拘块痛,俟汗止再去参服之。经曰: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多汗不止,必发柔痉。气血俱虚,当用十全大补汤。不应,加附子。予谓无块痛者,当用之。此证若服参、重剂,而汗多不止,及头汗出不至腰足,难治。

自汗不止,皆由劳伤心神,不能镇守其液,治当健脾胃,散水谷之精以归肺,益其营卫,而虚血归源,灌溉四旁,不使妄行于外而为汗也。亦用加参生化汤或麻黄根汤,并间用黄、五味煎汤送六味丸。《医通》云:因外感多汗者,黄建中汤治之。

盗汗者,睡中汗出,醒来即止,犹盗贼之瞰人睡而盗之,谓之盗汗,非自汗可比。此因亡血阴虚,阳气偏盛。《内经》云:阳加于阴则发汗。治当兼用血分药品。《杂病》虽有当归六黄汤,然寒而腻膈,又不可治产后之盗汗也,宜止汗散主之。头汗者,或因湿热,或因瘀血,当审虚实治之。

半身汗出,昔人用二陈合四物,治多不效,以血药助阴,闭滞经络也。此属气血不充而有寒痰留滞,非大补气血兼行经豁痰不效,宜十全大补、人参养荣加星、半、川乌。若肥人,多加豁痰行气药。

如瘦人,乃气血本枯,夭之征也。

麻黄根汤

治产后虚极,自汗不止。

人参(一钱或二钱)当归(二钱)黄(一钱五分,蜜炙)麻黄根牡蛎()麦冬(去心)浮麦(各一钱)桂枝(五分)炙草(四分)水煎服。如无块痛,加土炒白术一钱,熟地三钱。手足冷,加熟附子一片,炮姜四分。渴,加去心麦冬一钱,五味子十粒。恶风寒,加防风五分。肥人,加竹沥一小盏,生姜汁半茶匙,以清痰火。并间服六味丸七、八十丸,用炙黄、五味子煎汤送下。

黄建中汤

(附小建中汤,内补建中汤。)桂枝(三钱)白芍(六钱,炒)炙草(二钱)黄(一钱五分,蜜炙)胶饴(一合)生姜(五片)大枣(四枚,劈)上开乃古方分两,后人多有减用者,桂枝一钱,白芍二钱,炙草七分,胶饴三钱,姜三片,枣二枚。

《千金》多人参二钱。桂枝汤者,和营表药也,倍芍药加胶饴,便能创建中气,故名小建中汤。以芍药之酸,敛护营血;胶饴之甘,培养中土。能治风木乘脾,寒热腹痛。再更加炙黄,即黄建中汤,治虚劳感寒,发热自汗。以黄实卫气,使营卫脏腑俱和,而受益多矣。《千金》于小建中方加入当归,名曰内补建中,其调和中外之力可知。

止汗散

治产后盗汗。

人参(二钱)麻黄根(一钱五分)当归(酒洗)熟地(各三钱。如有块痛不用)黄连(五分,炒)浮麦(一钱)水煎服。一方用牡蛎末五钱,炒小麦麸八两。二味兼服三五钱,猪肉汁调服。

人参养荣汤

治心脾虚寒,荣血不足,寝汗发热。

人参黄(蜜酒炙)炙草白术(土炒)茯苓陈皮熟地当归(酒拌。各一钱)芍药(一钱五分,炒)肉桂(八分)远志(五分,甘草水制,去骨净,取肉)五味子(七分,炒,捶碎)姜三片,枣二枚,水煎服。(二陈合四物名八物。因不用,故不录方。)

加参生化汤

(见本卷晕厥门。)

六味丸

(见上卷诸痛门,附六味地黄汤下。)

十全大补汤

(见上卷胎不长养门。)

[卷之下] 伤食论

产后形体劳倦,脾胃俱伤。是以新产之后,去膏粱,远浓味,食粥茹蔬,以为调摄。不知者,惟虑产后之虚,以浓味为有补。更有本不思食而强与之,胃虽少纳,脾难转运,易至食停痞塞,甚而伤食发热,切勿误认为阴虚。更有食滞腹痛,又勿错疑为血凝。治斯证者,体认真实。如发热而饮食调者,方可补血。若恶食嗳酸者,食滞之征,即当扶元为主,补气养血,健脾助胃,审伤何物,佐以何药消导,则脾气复而转输易,滞物行而胃思谷矣。如此补消兼治,无有不安。故善治者,治法有先后缓急,论证因块痛有无,产后有日数新久,能重产虚之本,而兼去停积之标,攻补如法,无不应手而愈。故有生化消食汤、健脾消食汤之分别施治。如误服峻药,过于消导,致不思谷,惟活命丹可救。予每见治产者,但知速消食物,反损正气,益加满闷。一剂不效又加峻药,一医无功又更一医,先后互异,轻证反重,以致命绝。病家自归命数,医家以为尽技,岂不惜哉。

生化消食汤

治产后块痛未止,停食痞塞。

川芎(二钱)当归(五钱,酒炒)干姜(炙黑)炙草(各四分)桃仁(十粒,去皮尖)神曲(炒)麦芽(炒。各六分)水煎服。伤肉食,加山楂五分,砂仁五分。伤寒物,加吴茱萸一钱,肉桂五分。虚人,加人参一钱,或二钱。

健脾消食汤

治产后块痛已除,停食痞塞。

人参(二钱)当归(三钱,酒洗)川芎神曲(炒。各一钱)白术(一钱五分,土炒)山楂砂仁(各六分)麦芽炙草(各五分)水煎服。或停寒日久,脾胃弱甚,虽药不能即运,须以手揉按。或炒麸曲熨法亦妙。

长生活命丹

治过服消导之药,致令少食,或本思食之人,反令绝食。

人参(三钱)用新罐或银铫,水钟半,煎七分。再用饭锅焦研粉,先用些许,以参汤调送二三茶匙。引开胃口后,渐惭加多,渐加参汤,陆续调服。煎参不可用药罐,恐闻药发呕。此方曾活数十余命,神效。

[卷之下] 忿怒气逆论

产后忿怒气逆,胸膈不舒,甚而作痛者,兼之血块又痛,宜木香生化汤,则自然血块速化,怒气易散,并治而不悖也。若轻产而重气,偏用香附、乌药、枳壳、香、砂之类,以散气行块,而元气反损,闷满疼痛益增,非善治产者也。又如怒后即食,胃弱停闷,已无块痛,宜用健脾化食理气汤;再审何物所伤,则佐以何药消之,痛闷即除。慎勿轻用槟榔丸、流气饮等方,以散气化食,则虚弱产妇重虚之祸不可胜言矣。

木香生化汤

治产后块痛未除,日受气恼,至效。

川芎(二钱)当归(六钱,酒洗)干姜(四分,炙黑)陈皮(三分)木香(二分,磨,冲服)水煎服。若怒后伤食,与伤食治同。审伤何物,以何药消之。

健脾化食理气汤

治产后无块痛而受气伤食者。

人参白术(土炒)当归(酒洗。各二钱)川芎(一钱)干姜(炙黑)炙草(各四分)陈皮(三分)水煎服。如伤面,加炒神曲、炒麦芽。伤肉,加山楂、砂仁。伤寒物留滞胁间作痛,加桂枝、吴茱萸,亦有止加桂枝八分亦可。

[卷之下] 头痛论

人身之中,气为阳,血为阴,阴阳和畅,斯无病矣。夫头者,诸阳之会也。产后去血过多,阴气已亏而虚阳失守,上凑于头,则令头痛。但补其血,则阳气得从,而头痛自止。间有败血停留子宫厥阴之位,其脉上贯巅顶,作巅顶痛者,虽有身热恶寒之候,只宜生化汤加减,慎不可用羌、独等药。盖由真阳亏损,浊阴得以犯上,陷入髓海,为胀为痛。是非清阳升复,则浊阴不降。在里内起之邪为病,非若外入之邪,可表而愈也。况生化汤中,芎、姜亦能散表邪,桃仁亦能逐瘀血,是又可兼治,再少为因证加入,又何用另方轻产而施治乎?《尊生》治血虚头痛,用芎归汤;治感冒头痛,参苏芎归汤。密斋治停瘀头痛,用血证黑神散。如真头痛旦发夕死,不治。

产后芎归汤

(即佛手散,此方因证加药治法)治产后血虚头痛。

当归川芎(各二钱五分)水煎服。有汗是气虚,加人参五七分,桂心三分。感寒,加天麻、白芷、羌活各四分。

参苏芎归汤

治产后感冒。

人参紫苏干葛(各一钱)当归川芎(各二钱)姜一片,煎服。

生化汤

(见本卷生化汤论后。)

血证黑神散

(见上卷谵语门。)

[卷之下] 心痛即胃脘痛论

人之胃脘,居于心下,产后或伤寒气及冷物而作痛,因痛近于心,俗呼为心痛。殊不知心为君主之官,主血行气,统驭脏腑。血气盛则泰然安宁,血不足则怔忡惊悸不安耳,岂可痛乎?若寒伤心经,为真心痛,与真头痛证同,皆无药可救。手足甲见青黑色,旦发夕死,诸书论之详矣。凡胃口痛,当散胃中之冷物,生化立效方治之,无有不安。若独用热药攻寒,其痛虽止而血妄行,反虚产母。

况寒者必挟虚,而燥热者,必佐阴药,方能制其僭越也。至于绵绵而痛,当问血块尽,又可揉按而少止是虚,当用补剂。大抵产后寒食,上攻于心则心痛,下攻于腹则腹痛,治心腹之痛,大约相同。

冯氏云:产后阴血亏损,随火上冲心络,名曰心包络痛,宜归脾汤主之。《医通》用理中加当归治之。

生化立效方

治产后因伤冷物,胃脘作痛。

川芎(二钱)当归(四钱)桃仁(十粒,去皮尖)干姜(炙黑)炙草(各五分)肉桂吴茱萸(各四分)水煎服。一方无桃仁。伤肉食,加山楂、砂仁。伤面食,加炒神曲、炒麦芽。大便秘,加酒洗苁蓉。《尊生》云:如不止,蒲黄二钱五分,五灵脂一钱四分,木通一钱,赤芍一钱,没药一钱,延胡一钱五分,姜黄一钱五分,盐卤一滴。此盖因瘀作痛,服前药痛仍不止而用也。

归脾汤

(见上卷胞漏小产门。)

理中汤

(见上卷疟门,附枳实理中汤下。)

[卷之下] 腹痛论

产后腹痛,先问血块。如有血块,只服生化汤,甚则调失笑散,其块消而痛自止。《尊生》亦用生化汤,稍久始调失笑散,下延胡一钱。若风冷乘虚入腹,或内伤寒凉之物作痛,得人按摩略止,或热物熨之略止,宜加味生化汤。密斋用当归建中汤治之。冯氏云:产后恶露,或因外感六淫,内伤七气,致令斩然而止。瘀血壅滞,所下不尽,故令腹痛,当审因治之。如产后数朝内,饮食如常,忽作腹痛,六脉沉伏,四肢厥冷,此恶血不尽,伤食裹血而脉不起也,不可误认气血两虚而用大补,须兼消导行血之药。但产后恶露不尽,留滞作痛亦常有之,然与虚痛不同,必其由渐而甚,或大小便不行,或小腹硬实作胀痛极,不可近手,或自下上冲心腹,或痛极,牙关紧急。有此实证,当速去之。近上者,宜失笑散;近下者,宜通瘀煎。未效,用决津煎为善。又有腹痛定于一边及小腹者,此是侧卧败血留滞所致。《医通》用四乌汤加蓬术,然亦不若决津煎为当也。《金匮》云:产后腹中痛,当归生姜羊肉汤主之。盖痛者,缓缓痛也,属客寒相阻,故以当归通血分之滞,生姜行气分之寒。君以羊肉者,所谓形不足补之以味,况羊肉又能补气,痛属气弱,故宜之。若妇人产当寒月,寒气入产门,脐下胀痛,手不可犯,此寒疝也。亦宜当归生姜羊肉汤治之。密斋云:产时寒气客于子门,入于小腹,或坐卧不谨,使风冷之气乘虚而入,此寒疝,但不作胀,且无形影为异,治以金铃子散。予考《金匮》、密斋之论寒疝不同。《金匮》云:脐下胀痛,手不可犯。盖有寒凝瘀滞也。密斋云:但不作胀,且无形影。是无瘀滞也。又有产后脾虚、肾虚而为腹痛者,此不由产,而由脏气不足。若脾气虚寒,为呕吐、为食少而兼腹痛者,宜五君子煎及六君子汤主之。若肾气虚寒,为泻、为痢而兼腹痛者,宜胃关煎或理阴煎主之。冯氏用六君子汤送四神丸治之。若胸膈饱闷,或恶食吞酸,腹痛手不可按,此饮食所伤,治法见伤食门。若食既消而仍痛,按之不痛,更加头痛、烦热作渴、恶寒欲呕等证,此是中气被伤,宜温补脾胃为主。若发热腹痛,按之痛甚,不恶食吞酸,此是瘀血停滞,失笑散消之。若止发热头痛腹痛,按之却不痛,此是血虚,初产生化汤,日久用四物加炮姜、参、术以补之。若产后恶露既去而腹仍痛,四神散调补之。不应,八珍汤治之。《医通》云:若下焦虚寒,用六味丸加桂。

加味生化汤

治产后风冷,或伤寒物腹痛。

川芎(二钱)当归(四钱)炮姜(四分)桃仁(十粒,去皮尖)炙草(五分)桂枝(四五分)水煎服。伤食,照生化立效方加法。《尊生》于生化汤内加炒白芍五分,桂技五分。痛止减去。

当归建中汤

治风冷乘虚入腹,或伤寒冷物腹痛。

当归(酒洗)白芍(酒炒)桂心炙草(各二钱)姜五片,枣三枚,水煎。入饴糖三匙,搅匀热服。

金匮当归生姜羊肉汤

治产后腹中痛,及寒月生产,寒气入于子门,手不可犯,脐下胀满。并治寒疝,虚劳不足,及胁痛里急者。

当归(一两)生姜(一两五钱)羊肉(二斤,生)先煮羊肉,去滓及沫,取清者,煮当归生姜,温分三服。亦有加入葱、椒、盐以适口者。若寒多者,倍生姜。痛多而呕者,加橘皮,土炒白术。后人治产后腹中痛,用大剂人参、阿胶、生姜煎服,效。此即当归生姜羊肉汤之变法。

金铃子散

治产后寒气入于小腹,而为寒疝,非若血滞之作胀而有形影者。

川楝子(去核)小茴香(炒)补骨脂桂心(各一钱)姜引,水煎。加木香一钱,水磨汁,和匀,食前热服。予谓木香磨汁二三分,冲服亦足矣。

五君子煎

治脾胃虚寒,呕吐泄泻而兼湿者。

人参(二三钱)白术(土炒)茯苓(各二钱)干姜(一二钱,炒黄)炙草(一钱)水煎服。

胃关煎

治脾肾虚寒作泻,或甚至久泻腹痛不止、冷痢等证。

熟地(三五钱)山药(炒)白扁豆(炒。各二钱)吴茱萸(五七分,制)焦干姜(一钱)白术(一、二、三钱,土炒)炙草(一二钱)水煎服。泻甚者,加面煨肉豆蔻一二钱,或破故纸亦可。气虚势甚者,加人参随宜用。阳虚下脱不固者,加制附子一钱。腹痛甚者,加木香七分,或加制浓朴亦可。滞痛不通者,加当归二三钱。滑脱不禁者,加乌梅二个,或北五味二十粒。若肝邪侮脾者,加肉桂一钱。

四神丸

(附二神丸)治肾虚肝气逆,不能消克,腹胀泄泻,并治五更肾泻神效。

补骨脂(四两,酒浸一宿,炒)肉豆蔻(二两,面里煨,去面)吴茱萸(一两,盐汤泡)五味子(三两或二两,炒)为末,蒸饼丸。或姜煮枣,取枣肉,去姜,捣为丸,梧子大,每服二钱,米汤温酒任下。一方补骨脂、肉豆蔻等分,吴茱萸、五味子减半。止用补骨脂、肉豆蔻二味,枣肉为丸,名二神丸,治五更早泻功同。

四神散

治产后血虚,或瘀血腹痛。

当归(二钱)川芎白芍(炒透。各一钱)炮姜(五分)水煎服。予谓白芍治血虚腹痛则可,若治瘀血作痛,未必然也。今炒透而与炮姜合用,故血虚瘀痛兼治之。

生化汤

(见本卷生化汤论后。)

失笑散

(见中卷胞衣不下门。)

通瘀煎决津煎

(俱见上卷鬼胎门。)

四乌汤六君子汤八珍汤六味丸

(俱见上卷诸痛门。)

理阴煎

(见上卷恶阻门。)

四物汤

(见上卷安胎门。)

[卷之下] 小腹痛并儿枕痛论

产后虚中感寒,及饮食冷物,下攻小腹作痛,前已论之矣。又有因血虚痛及小腹者,亦服生化汤妙。至血块作痛,俗名儿枕痛者,亦用生化汤;不应,用延胡生化汤均可。冯氏用芎、归、益母、山楂、香附、陈皮煎服。甚者,加炒五灵脂。密斋云:脐下胞胎所系之处,血之所聚也。产后血去不尽,即成小腹痛证,刺痛无时,痛则有形,须臾痛止,又不见形,血证黑神散主之。然有产妇小腹作痛,服行气破血药不效,其脉洪数,此瘀血内溃为脓也。是因营卫不调,瘀血停滞,宜急治之,缓则腐化为脓,最难治疗。若流注关节,则患骨疽,失治多为败证。脉数而洪,已有脓;迟紧乃瘀血也,下之愈。若腹胀大,转侧作水声,或脓从脐出,或从大便出,用蜡矾丸、太乙膏下脓而愈。

延胡生化汤

治小腹儿枕块痛。

川芎(二钱)当归(四钱,酒洗)桃仁(十粒,去皮尖)炮姜炙草(各四分)延胡(一钱)水煎服。或用生化汤送延胡索一钱,治同。亦能治寒气痛。如无块,但小腹痛,可按而止者,属虚,以生化汤加入延胡索散,再加入熟地二钱。

延胡索散

肉桂延胡各等分,合为细末听用。

蜡矾丸

治一切疮痈恶毒。先服此丸,护膜托里,使毒不攻心。或为毒虫蛇犬所伤,并宜服之。

黄蜡(二两)白矾(一两)先将蜡溶化,候少冷入矾和匀为丸,如小绿豆大。每服十丸,或二十丸。渐加至百丸,则有力。疮愈后,服之亦佳。一方加雄黄,名雄矾丸,治蛊毒、蛇犬虫咬毒。黄蜡甘温,白矾酸涩,并能固膜护心,解毒定痛,托里排脓,使毒瓦斯不致内攻,故外科诸证之所必用也。

太乙膏

治内外一切痈疡。

黑参白芷归身肉桂大黄赤芍生地(各二两)上切为片,麻油二斤浸,春五、夏三、秋七、冬十日。煎熬去滓,滤净,再熬。

徐下黄丹,不住手搅,滴水不散为度。内痈可丸服之。

生化汤

(见本卷生化汤论后。)

血证黑神散

(见上卷谵语门。)

[卷之下] 腰痛论

产后腰痛者,由肾位系胞,腰为肾府,产则劳伤肾气,损动胞络,或虚未平复,而风冷乘之,二者皆致腰痛。若寒冷邪气,连滞背脊,痛久未已,后忽有孕,必致损动,宜养荣壮肾汤主之。如产后日久腰痛,济阴大造丸治之。如恶露方行,忽断绝不来,腰中重痛,下注两股,痛如锥刺入骨,此血滞经络,不即通之,必作痈疽。《医通》用调经散加陵鲤甲,或琥珀地黄丸亦宜。切勿误用五积散等辛温之药。盖五积之治瘀血作痛,以苍术为君,麻黄为臣,浓朴枳壳为使,虽有归芍之补血,仅及苍术三分之一,不思产后之妇,即有寒邪,血气未充,似难发汗,不过借药性温和,可以推陈致新,岂可用麻黄之悍,苍术之燥散,虚而又虚,祸不旋踵矣。

养荣壮肾汤

治产后腰痛,属劳伤或风寒所乘。

当归(二钱)独活桂心川芎杜仲(盐水制断丝)续断(制,取净肉)桑寄生(各八分,取真桑树上者)防风(四分)生姜三片,煎服。如服二帖后疼痛不止,肾虚也。加熟地三钱再服。失血过多者,加当归二钱,蜜炙黄、酒炒白芍各一钱五分。

局方调经散

治产后败血,乘虚停积于五脏,循经流入于四肢,留滞日深,腐坏如水,渐致身体面目浮肿。或因产败血上干于心,心不受触,致心烦躁,卧起不安,如见鬼神,言语颠倒,并宜服之。

赤芍没药(别研)琥珀(别研)桂心当归(各一钱)细辛(去苗)麝香(别研。各五分)上为末,和匀,每服一钱,温酒入生姜少许服。一方每服五分,以痛止为度。

琥珀地黄丸

治产后恶露未净,胸腹痛,小便不利。

琥珀(别研)延胡(同糯米炒,去米)当归(各一两)蒲黄(四两,生半、炒半)干生地(八两)生姜(一斤)上将地黄咀碎,酒浸。生姜切片,各捣取汁留滓。无油杓中,用姜汁炒地黄滓,地黄汁炒姜滓,各干为末。忌犯铁器,炼白蜜为丸,弹子大。每服一丸,空心,当归煎汤调服。

济阴大造丸

(见上卷补益门。)

[卷之下] 胁肋痛论

产后胁痛,乃败血流入肝经,其厥阴之脉,循行胁肋,故作痛。此证有虚实,宜分治之,不可误也。如胁下胀,手不可按,是瘀血也,宜去其血,芎归泻肝汤主之。如胁下痛,喜人按,其气闪动肋骨,状若奔豚者,此去血太多,肝脏虚也,当归地黄汤主之。《医通》云:胁痛宜分左右。盖左属血,血藏于肝,肝伤有死血故痛,加减小柴胡汤。右属脾,脾有痰积则痛,加减补中益气汤。左右俱痛者,属虚,补中益气汤加桂,下六味丸。然痰气亦有流于左胁,必与血相持而痛。血积亦有伤于右胁,然必因脾气衰而致。又左有怒气伤肝,右有气郁伤脾,不因血与痰而痛。其间治法,善杂证者可默悟矣。冯氏云:产后胁痛,若肝经血瘀,延胡索散。若肝经气虚,四君子加柴胡、薄、桂。若肝经血虚,四物加参、术、柴胡。若肾水不足,不能生肝,六味丸。若肺金势盛,克制肝木,泻白散。然若不用姜、桂辛温,助脾肺以行药力,不惟无以施功,反添其胀矣。《尊生》云:肋痛属气滞,归芍清肝饮治之。盖肋与胁部位不同,不可认而为一,腋之下有骨处为肋,肋之下无骨处为胁。

芎归泻肝汤

治产后瘀血胁痛,手不可按。

归尾(一钱)川芎香附(童便制。各八分)青皮枳壳(麸炒。各六分)桃仁(八粒,去皮尖)红花(四五分)水煎熟,去滓,入酒、童便服。瘀甚,药分两或可加倍。

当归地黄汤

治产后肝血去多,胁虚而痛。

人参当归(酒洗)白芍(酒炒)熟地(各一钱五分)陈皮炙草桂心(各一钱)姜枣引,水煎服。

加减小柴胡汤

治产后左胁痛。

小柴胡汤

(见上卷诸痛门。)去黄芩,加丹皮、制香附、薄、桂、当归、童便。

加减补中益气汤

治产后右胁痛。

补中益气汤

(见上卷诸痛门。)去升麻,加葛根、制半夏、茯苓、麸炒枳壳,生姜引。

泻白散

(附加味泻白散。)治肺火喘嗽气急,手足心发热。

桑白皮(姜汁和蜜炙)地骨皮(各一两)炙草(五钱)粳米(百粒)为散。每服四五钱。一方米不为散,用米并竹叶为引,水煎服。加橘红、桔梗,名加味泻白散。

归芍清肝饮

治产后气滞肋痛。

当归(一钱五分)白芍桔梗(各六分)槟榔枳壳(麸炒。各三分)桂心青木香柴胡(各二分五厘)水煎服。

补中益气汤

(见上卷诸痛门。)

六味丸

(见上卷诸痛门,附六味地黄汤下。)

延胡索散

(见本卷小腹痛门。)

四君子汤

(见上卷胎逆上逼门。)

四物汤

(见上卷安胎门。)

[卷之下] 手足身痛论

产后遍身疼痛者,因产百节开张,血脉流散,气弱不充,则经络间血多凝滞不散,筋脉急引,骨节不利,故有腰背不能转侧,手足不能伸屈,或身热头痛者,起痛散主之。若误作伤寒,发表汗出,则筋脉动,手足厥冷,变为痉证,又当十全大补汤也。若指节疼痛,补中益肾汤。足膝肿或痛,独活寄生汤。

《医通》云:产后败血,或流于腰胯,或流入髀股,痛不可拊,痛处热肿,流注日深,渐至身面浮肿,调经散进或琥珀地黄丸最当。若虚风所侵,以致肢体沉重不利,筋脉急引,发热头痛,四神散加桂枝、姜、枣,和营止痛最捷,勿误为伤寒治也。以手按而痛益甚,是瘀滞。按而痛少缓,是血虚。以此别虚实,庶无差谬。冯氏云:产后手足身痛,是血虚不能荣也。手足走痛者,是气血不能荣养四末。而浊气流于四肢则肿,阴火游行四旁则痛也。不出养荣加黑姜主之。

起痛散

治产后遍身疼痛,由气血虚有滞,不可误作伤寒施治。

当归(二钱,酒浸)黄(一钱,蜜炙)白术(土炒)淮牛膝(蒸)独活肉桂韭白(各八分)甘草(三分)姜三片,水煎,热服。《尊生》方无黄,韭白止五分。

补中益肾汤

专治产后虚劳,指节疼痛,头疼汗出。

人参黄(蜜炙)淡豆豉(各一钱)当归(二钱,酒浸)韭白(五分)生姜(三片)猪肾(一付)先将猪肾煎熟,取汁二盏,煎药八分,温服。

十全大补汤

(见上卷胎不长养门。)

独活寄生汤

(见上卷诸痛门。)

调经散琥珀地黄丸

(俱见本卷腰痛门。)

四神散

(见本卷腹痛门。)

养荣汤

(见本卷脱汗亡阳门。)

[卷之下] 发热论

产后七日,内外发热,其证多端,除伤食发热已论见伤食门矣。然又有发热恶寒头痛似太阳证,或寒热头痛胁痛似少阳证,皆由气血两虚,阴阳不和,其状颇类伤寒。治者慎勿轻产而执偏门,以麻黄汤治类太阳证,以柴胡汤治类少阳证。盖产后大血空虚,一经发汗,重则亡阳,轻则筋惕肉,或郁冒昏迷,或搐搦便秘,变证百出矣。昔仲景云:亡血家不可发汗。丹溪云:产后切不可发表。二先生非谓产后无伤寒之证也,非谓柴胡、麻黄汤之不为对证也,诚恐后学执偏门而轻产,泥成方而发表耳。虽明知感有外邪,其生化汤内芎、姜亦能散之,否则辛散生化汤亦可,何用发表以犯不可汗之禁乎!产时伤力发热,去血过多发热,恶露不快发热,三日蒸乳发热,早于起床劳动发热,多因血虚阳无所根据,浮散于外而为热。只服生化汤二三剂,去恶生新,阳生阴长,其诸热悉能退之。《尊生》用丹溪法,以四君子汤加芎、归、黄、炮姜,治产后发热,亦甘温除大热意也。又云:大热面赤大渴,脉洪大而虚者,黄当归等分煎服。此仿当归补血汤也。冯氏用四物为君,去川芎,生地换熟地,加软苗柴胡、人参、炮姜,治热最效,此亦取炮姜收其浮散之热,而兼芍药敛阴之意。予谓当分块痛有无,如七日内尚有块痛,及初产时发热,自宜生化汤为妙,其参、、柴、术、地、芍尚须缓用。若无块痛,产日已久,《尊生》、冯氏之方,亦合经旨也。养葵云:如胎前原有阴虚火证,产后去血过多,必大热烦躁汗出等证,若大补气血,其证必甚。当用逍遥散以清肝火、养肝血。因其去血既多,肝虚血燥之故,不可泥于气血两虚而治。

予谓此以肝虚有火立论,当以脉候参详可耳。薛立斋又云:新产妇人,阴血暴亡,阳无所附而外热,宜四物加炮姜,补阴以配阳。若系误用寒凉克削之剂而外热者,此为寒气格阳于外,宜四君子加姜、桂。不应,急加附子。若肌肤发热,面赤大渴引饮者,此血脱发燥也,当归补血汤。又曰:产后虚烦发热,乃阳随阴散,气血俱虚,故恶寒发热。若误作火证,投以寒凉;误作表证,轻用表散,祸在反掌。予谓立斋之论及治法,深得产后之要,但四物加炮姜一方,不若易生化汤则全美矣。

辛散生化汤

(附辛散汤。)治产后感冒风寒,恶寒发热头痛。

川芎(一钱五分)当归(三钱)炙草干姜(炙黑)羌活防风(各四分)桃仁(十粒,去皮尖)水煎服。若头疼身热不除,加白芷八分,细辛三分。头疼如破,加连须葱头五根。虚加人参二三钱。

一方用生化汤,加白芷八分,羌活、细辛各四分,葱头五根,不用防风,通治之。虚亦加人参,名辛散汤。

予谓产后七日前当用生化汤,七日后可用此方。

当归补血汤

治血虚至夜发热,烦渴引饮,其脉洪大而虚,重按全无者。

黄(六钱,蜜酒炙)归身(二钱)水煎服。

生化汤

(见本卷生化汤论后。)

四君子汤逍遥散

(俱见上卷胎逆上逼门。)

四物汤

(见上卷安胎门。)

[卷之下] 大便燥秘论

产后大便燥秘,由于去血过多,胃中枯燥,精微不及下输,以至糟粕壅滞不通。况大肠主津,产妇内亡津液,则干涸失其传导变化之权,故令便难。多服生化汤,则血旺气顺,自润而通。或服养正通幽汤亦可。倘不大便,而无所苦,即勿药亦可。所以产后,每至三五日之久,甚至八九日而大便始通者,皆其常也。即有似伤寒三阴证,潮热汗出,或口燥腹满,或谵语便秘,燥粪宜下等证,乃气血枯竭,虚证类实,慎勿执偏门而轻产,妄议三承气汤以下之。或有血虚火燥不便者,不可计其日数,必待腹满觉胀,欲自去而不能,此乃结在直肠,用润肠粥润之自通,《全书》用济川煎主之,慎不可用导法。倘润之不通,势急有无可如何者,用蜜煎导之,将蜜煎褐色成膏,入水捏成枣样,纳入肛门,其结粪自化而出。或削酱瓜、酱姜如蜜枣导法。此亦权宜之计耳。惟猪胆汁导切记禁用,以其苦寒误用,每至发呃。倘服苦寒药攻通,反伤中焦元气,或愈结难通,或通泄不止,斯成败证矣。

《医通》云:血虚火燥,用四物汤加何首乌润下之。立斋云:若去血过多,十全大补汤。气血俱虚,用八珍汤。如数日不通,饮食如常,腹中如故者,八珍加桃仁、杏仁治之。冯氏云:大便难,惟宜调中养血,切不可单用麻仁、枳壳,徒耗肠胃中生养之气而无功也。有治大便日久不通,大料芎、归,服至斤数,方得取效,仍兼服润肠粥。如大小便俱秘,恶露不行,方论俱见恶露不下门。

养正通幽汤

治产后大便燥秘。

川芎(一钱或一钱五分,或二钱)当归(四钱或六钱)桃仁(十粒,去皮尖)炙草(五分)陈皮(四分)麻仁(一钱或一钱五分,炒)肉苁蓉(一钱或二钱,酒洗去泥甲)水煎服。一方无苁蓉。如有血块痛,加肉桂、炒延胡索各五分,不用苁蓉。如气虚多汗,加蜜炙黄一钱,人参一二钱。一方再加麻黄根一钱。燥渴,加去心麦冬一钱五分,人参一二钱。一方再加五味子七粒。腹满便实,加去心麦冬一钱,麸炒枳壳六分。汗出谵语便实,乃气血并竭神衰,心主失守,宜养气安神,加茯神、炒枣仁、制远志肉、炙黄、柏仁、苁蓉各一钱,人参、土炒白术各二钱。更须与妄言妄见门参治。

润肠粥

治产后日久,便秘不通。

芝麻(一升)研为末,和粳米二合煮食,肠润即通。

济川煎

凡病涉虚损而大便闭结不通,其攻击等药万不可用。若势有不得不用通者,此方主之。

此用通于补之剂也,最妙。

当归(三五钱)牛膝(二钱,蒸)肉苁蓉(二三钱,酒洗去卤)泽泻(一钱五分)升麻(五七分)枳壳(一钱,麸炒。虚甚者不用)水一钟半,煎七分,食前服。如气虚,但加人参无碍。如有火,加酒炒黄芩。如肾虚,加熟地。

生化汤

(见本卷生化汤论后。)

十全大补汤

(见上卷胎不长养门。)

四物汤

(见上卷安胎门。)

八珍汤

(见上卷诸痛门。)

[卷之下] 类疟及寒热往来论

产后疟,在初产时绝少。即胎前久疟淹缠,产后里气通达,无不霍然。即有半月内外寒热往来,每日应期而发,或一日二三度,其证类疟,皆由产后气血虚损,阳虚作寒,阴虚发热。或昼轻夜重,或日哺发热,或有汗,或头有汗而不及身足,此乃元气虚弱,孤阳绝阴之证,俱宜滋荣益气扶正汤,间服六味丸,以退寒热。如寒热往来,头痛无汗,加减养胃汤治之。若寒热已久无汗者,兼煎参术膏,以助养胃汤药力。慎不可作疟治而用柴胡汤,及芩、连、栀、柏以退热,草果、槟、常以绝疟而误人也。

至于阴阳不和,乍寒乍热,参归汤治之。《全书》云:阴胜寒多,理阴煎。阳胜热多,三阴煎。阳气陷入阴中,补阴益气煎。阴阳俱虚,八珍、十全。败血不散,流入阴中而作寒热,决津煎、殿胞煎。

滋荣益气扶正汤

治产后寒热往来,有汗,每午后应期而发。

人参熟地(各二钱)川芎黄(蜜炙)麦冬(去心。各一钱)当归(三钱)白术(一钱五分,土炒)陈皮(四分)炙草(五分)水煎服。间服六味丸。或加柴胡八分,青皮三分,乌梅二个。汗多,加麻黄根一钱。一方引加浮小麦一撮,不加麻黄根。

加减养胃汤

治产后已及一月类疟,并治寒热往来,头痛无汗。

人参(一钱五分)川芎茯苓苍术(米泔水制炒。各一钱)当归(三钱,酒浸)藿香炙草橘红(各四分)半夏(八分,制)姜一片,枣二枚,水煎服。有痰,加竹沥、姜汁。一方无制半夏,有痰方加入。久类疟无汗,兼服参术膏助之。

参术膏

人参白术(土炒。各四两)水六碗,各煎取汁三碗。如法再煎三次,取汁共九碗,再共熬至一腕。每日服半酒钟,白滚水化下。

参归汤

治产后阴阳不和,乍寒乍热。

当归(酒洗)炮姜(一钱)人参白芍(炒)川芎炙草(各八分)水煎服。

三阴煎

治肝脾虚损,精血不足,及营虚失血等病。凡中风血不养筋,及疟证汗多,邪散而寒热犹不止者。

人参(随宜)当归(二三钱)熟地(三五钱)芍药(酒炒)枣仁(各二钱)炙草(一钱)水二钟,煎七分,食远服。如呕恶,加生姜三片。汗多烦躁,加五味子十四粒。汗多气虚,加蜜炙黄一二钱。小腹隐痛,加枸杞二三钱。如有胀闷,加陈皮一钱。如腰膝筋骨无力,加炒杜仲,蒸淮牛膝各一钱。

补阴益气煎

人参(一二钱)当归山药(酒炒。各二三钱)熟地(三五钱)陈皮炙草(各一钱)升麻(三五分,若火浮于上者,去此不用)柴胡(一二钱,如无外邪不用)姜三片,煎服。此补中益气汤之变方,治劳倦伤阴,精不化气,阴虚外感疟,并便结不通。凡属阴气不足,而虚邪外侵者,用此升散,无不神效。

六味丸

(见上卷诸痛门,附六味汤下。)

理阴煎

(见上卷恶阻门。)

八珍汤

(见上卷诸痛门。)

十全大补汤

(见上卷胎不长养门。)

决津煎

(见上卷鬼胎门。)

殿胞煎

(见本卷三审门。)

[卷之下] 类中风痉及语涩口噤不语筋挛螈等证论

凡妇人冲脉,为血脉之海。若血脉充足,流畅无滞,气血冲和,则关节清利而无病矣。至于产后劳损脏腑,气血暴竭,百骸少血濡养,多有阴虚内热,热极生风。虽外证如风,实五内阴血不足,气无所主。卒尔口噤牙紧,唇青肉冷汗出,或唇口僻,手足筋脉挛搐。诸证类于中风者,或因血气耗损,腠理不密,汗出过多,神无所主,致角弓反张,此乃厥阴虚极。类痉者,在伤寒之家,虽有刚柔之分,而产后无非血燥血枯之证,总宜养阴补血,血长而虚风自灭。任其痰火乘虚泛上,皆当以末治之,毋执偏门而用治风消痰之方,以重虚产妇也。治初产,当服生化汤以生旺新血。如见危证,三帖后,即用人参益气以救之。如有痰、有火,或少佐橘红、竹沥、姜汁,其黄连、芩、柏不可并用,胆星、苏子尤不宜加。慎之慎之。如产已数日,腹无块痛,即用滋荣活络汤。如语涩、四肢不利,宜天麻汤。密斋治语言蹇涩,加味生麦散。治汗多,口噤,背反,气微类,用止汗生血饮。治无汗筋挛,用芎归枣仁汤。诸书所用,悉皆参附、十全、理阴、大补元煎之类,温养而峻补之,从未有以风痰治之者。

昔立斋用十全大补治口噤,挖开口灌之。如不得下,令侧其面出之,仍灌热者,又冷又灌,数次即能下而苏矣。《医通》云:口噤则抉齿灌之,断噤则灌入鼻中即苏。此古人救急灌法,不可不知。至于治口噤不能为语,峻补之中少兼通心气之药治之。故密斋、《尊生》俱用七珍散,以通心气也。冯氏治产后螈,用八珍加丹皮钩藤,以生阴血。不应,用四君子、芎、归、丹皮、钩藤补脾土。盖血生于至阴,至阴者,脾土也。且气有生血之功耳。再此证如伤寒误汗亡液,误下亡阴,溃疡脓血大下之后,小儿吐泻之后,悉多患之。故在产后亦惟去血过多,或大汗大泻而然,其为元气亏极,血液枯败可知。若肢体恶寒,脉微细者,此为真状。若脉浮大,发热烦渴,此为假象,惟当固本为善。若至于无力抽搐,戴眼反折,汗出如朱,两手撮空者,不治。《尊生》治产久拘挛不宜补者,用舒筋汤治之。

昔余奉差督运,亡室因胎前过月不生,忽患子痫证,误为医人认伤寒胎死,用承气调天水散下之,及产后恶露即停止不行。此原非瓜熟自落,乃恶露随胎为药所逐,则一时尽下,非有瘀滞不行也,所以腹无块痛。医者不明此理,不问块痛有无,用牡丹皮、泽兰等药,以致有形之血不生,无形之气更伤,是以随变神脱,妄言妄见,虚火引痰上升。治者犹不知此孤阳浮越之候,复不辨脉证,仍进逐瘀退热之剂,病势愈深。岂知产后大虚,再经辛散消克,则神愈亡而血愈竭。

是以心血竭而妄言愈甚,肝血竭而内虚生风成搐,肺气竭而发喘,鼻孔黑如烟煤,脾气竭而四肢不为所用,胃中元气告匮不能散精,痰壅愈甚。治之者,仍不识为虚证,反用胆星、苏子以化痰降气,梨汁以清痰降火,僵蚕、柴胡、天麻以止搐。诸如此等药类,杂进交攻,罔知顾本,遂致殒命,良可恸也。

滋荣活络汤

治产后口噤,项强,筋搐,类中风证。

人参(二钱或三钱)川芎茯神(各一钱)当归(三钱,酒浸)黄(一二钱,蜜炙)麦冬(一钱二分,或一钱,去心)天麻(八分或一钱)熟地(二钱)陈皮荆芥防风羌活炙草(各四分)黄连(三分,姜汁炒)水煎服。有痰,加半夏七分,制,竹沥七分,姜汁少许。有肉食,加山楂、砂仁。

面食,加神曲、麦芽。大便秘,加肉苁蓉一钱五分,酒洗去泥。渴,加麦冬、干葛各八分。汗,加麻黄根八分。惊悸,加酸枣仁一钱,去壳。

天麻汤

治产后中风恍惚,语涩四肢不利。

人参枣仁(炒)茯神远志(净肉,制)山药柏子仁麦冬(去心。各一钱)当归(一二钱)石菖蒲半夏曲南星曲(各八分)川芎羌活(各七分)天麻防风(各五分)细辛(四分)或炼蜜为丸,珠砂为衣,淡姜汤送。

加味生脉散

治产后去血太多,心血虚弱不能上荣于舌,语言不清,含糊蹇涩。

人参麦冬(去心)归身生地炙草石菖蒲(各一钱)五味子(十三粒,捶碎)猪心一个,劈开,水二盏,煎至一盏半,去心,入药煎七分,食后服。此方治怔忡甚效。

止汗生血饮

治产后汗出多,而口噤不开,背强而直,气息欲绝类证,宜速治也。

当归(二钱,酒浸)川芎麻黄根(各一钱)桂枝羌活防风羚羊角天麻(各六分)附子(制)炙草(各四分)水煎服。一方有人参一钱。

芎归枣仁汤

治产后无汗,筋脉拘挛类证。

当归(二钱,酒洗)川芎防风(各一钱)枣仁(五分,去壳,炒研)水煎服。一方有羌活七分。

七珍散

治产后败血停积,闭于心窍,神志不明,盖心气通于舌,心气闭则舌强不语。

人参石菖蒲(各一钱。为散各一两)川芎(一钱。为散七钱五分)生地(一钱。为散,易炙甘草三钱)细辛(二分。为散二钱五分)薄荷(一分。为散,无此味)防风(五分。

一方四分)辰砂(五分,研细,水飞。为散三钱)《尊生》合生化汤服。一方为散,薄荷汤调服三钱。

舒筋汤

治产后日久拘挛,不宜用补剂者。

羌活姜黄炙草(各二钱)海桐皮当归赤芍(各一钱)白术(一钱,土炒)沉香(少许)姜煎。参证治。

参附汤

人参当归(酒浸。各二三钱)肉桂(八分,或一钱)黄(蜜炙)白术(土炒。各一钱五分)熟地(二钱)制附子(四分,或六分)炙草(四分)

生化汤

(见本卷生化汤论后。)

加参生化汤

(见本卷晕厥门。)

十全大补汤

(见上卷胎不长养门。)

理阴煎

(见上卷恶阻门。)

大补元煎

(见本卷恶露不止门。)

八珍汤

(见上卷诸痛门。)

四君子汤

(见上卷胎逆上逼门。)

[卷之下] 怔忡惊悸并虚烦烦躁论

产妇忧惊劳倦,去血过多,则心中躁动不宁,谓之怔忡。若惕然而惊,心中怯怯,如人将捕之状,谓之惊悸。治此二证,惟调和脾胃,补养心血,俾志宁神定,气舒心安而病愈矣。如分娩后血块未消,宜服生化汤以补血行块,连服数剂,则血旺而怔忡惊悸自平,不必加定志安神之品。如块痛已止,服加减归脾汤。如心中惊悸,目睛不转而不能动,诊其脉动而弱者,宜养血佐以安神药,养心汤主之。素壮火盛者,兼服安神丸。如虚烦不眠,亦心虚所致,加减归脾汤并治之。孙真人用人参丸治惊悸不眠亦效。至于烦躁不宁,亦宜分块痛有无。如块痛未除,有瘀血也,生化汤调失笑散。如块痛已止是虚,或有热,人参当归汤治之。

加减归脾汤

治产后血块痛止,怔忡惊悸。

人参茯苓枣仁(炒)麦冬(去心)黄(蜜炙)白术(土炒。各一钱)当归(二钱,酒浸)川芎(八分)远志肉(六分,制)陈皮炙草(各四分)龙眼肉(八枚)姜一片,水煎服。虚烦,加竹茹一团。有痰,加竹沥、姜汁。或更加柏子仁。

一方茯苓易茯神,无川芎、陈皮,有木香二分。

养心汤

治产后心血不宁,惊悸不安。

人参(一钱五分)当归身(二钱,酒浸)黄(蜜炙)麦冬(去心)枣仁(炒)柏子仁(各一钱)茯神川芎远志肉(制。各八分)五味子(十粒)炙草(四分)水煎服。

安神丸

治产后怔忡惊悸,素壮火盛者。

归身(酒浸)生地(各三钱)黄连(二钱,炒)甘草(五分,炙用、生用俱可)以上四味,共为末,蒸饼丸如绿豆大,以朱砂为衣,每服四十丸。

人参丸

治产后大虚心悸,志意不安,恍惚恐畏,虚烦不眠少气。

人参茯苓麦冬(去心)薯蓣(各二两)泽泻菖蒲干姜桂心甘草(各一两)共为末,白蜜和枣膏丸如梧子大。空心酒服二三十丸,早晚服。

人参当归汤

治产后块痛已止,或虚,或虚而有热,烦躁不宁。

人参当归(酒浸)熟地麦冬(去心。各二钱)肉桂(四分)白芍(一钱,酒炒)生地(八分)竹叶(十片)水煎服。

生化汤

(见本卷生化汤论后。)

失笑散

(见中卷胞衣不下门。)

[卷之下] 麻瞀论

产后麻瞀,皆因气虚血少不能充溢乎周身也,即如人曲肱而枕,稍久即麻木不为我用,其非气血不周遍之明征欤?目得血而能视,得清气之升而能用。血虚气弱不能升清,故浊不降而瞀。宜生血补气,十全大补汤主之。至于去血过多,手足发麻,小腹大痛,则遍体麻晕欲死。此非恶露凝滞,乃虚中挟痰,六君子加炮姜、香附、当归。曾治一妇,产后右半身麻瞀,而昏晕不省人事,发即胸膈痞闷,下体重着,或时心神荡摇若无心肺之状,顷则周身冷汗如漉,大吐痰涎而苏。此产后经脉空虚,痰饮乘虚袭入之故。

因与六君子加归、、肉桂,随手而效。复有一妇,产后左半身麻瞀,昏晕不省人事,发则周身大痛,筋脉螈,肌肉动,或时头面赤热,或时腿上振振动摇,顷则蒸蒸汗出而苏。此产后营血大亏,虚风袭入之故。用十全大补汤治之,诸证悉平,但麻瞀不止,后与地黄饮子而安。

地黄饮子

治肾气上交于心,舌喑足痱。

熟地(三两)巴戟天(酒浸,去骨)附子(炮)山茱萸(去核)肉苁蓉(酒浸去腐,切焙)石斛白茯苓石菖蒲远志(甘草汤泡,去骨,取肉)甜肉桂麦冬(去心。各一两)五味子(五钱)共为粗末,每服五钱。生姜五片,大枣一枚,薄荷七叶,水煎,日二服,服无时。方中桂、附、巴戟,原为驱逐浊阴痰涎而设,不可执己见而轻去之。

十全大补汤

(见上卷胎不长养门。)

六君子汤

(见上卷诸痛门。)

[卷之下] 口干渴兼小便不通或短少论

凡产后舌燥咽干而渴,兼小便不利,由产后亡血或汗多所致,内亡津液也。夫日用水谷,胃纳而脾运,肺散至精至清之气,为津为液,清肃下行膀胱而为小便。其气通心,受火色化为营身之血。值产亡血而又汗多,加之产后气虚,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则是生化之气不运,渗泄之令不行。所以上无津液流通,而有咽燥干渴之证。下气不升,而有小便不通。虽通而亦短少之候,勿作淋秘,轻用渗利,使气益虚,病益甚。治法必当助脾益肺,升举气血,则气化流行。阴升阳降,斯水入经而为血为津,谷入胃而长气行脉,自然津液充而便利调匀矣。初产生化汤多服数剂,如汗多亡津液,须加人参于内,使血生而津足。若无块痛,六君子倍参、,或服生津止渴益水饮。渴甚,兼服参麦饮。如产后口干少力,宜生津益液汤。有用四君子汤,加车前一钱,桂心五分。若认咽干口燥为火,而用芩、连、栀、柏以降之;认小便秘涩为水滞,而用五苓等剂以通之。不特非其治法,更患愈通愈竭变生他证矣。《尊生》云:小便不通,金匮肾气丸可加减用之。予谓当用加味肾气丸为是。若兼口渴,用生津止渴益水饮。渴甚,兼生脉饮。密斋云:如恶露不来,败血闭涩水渎,小便不通,其证则小腹胀满刺痛,乍寒乍热,烦闷不宁,用加味五苓主之。予谓初产,自当用生化汤则瘀行便利矣。可无事乎五苓也。如产过五七日,而恶露亦自宜渐少而止矣,又何必事乎五苓也?况产后最禁发汗、利水,予焉敢轻产,而用五苓以竭其阴乎?世有治小便不通,用炒盐加麝少许,填脐中,外用葱白十余茎作一束,切如半指浓,置盐麝上,将艾灸之,觉热气入腹难忍方止,小便即通。此惟气闭者宜之,若产后气虚源涸,与夫热结膀胱者,皆不可用。

生津止渴益水饮

治产后口渴,小便不利。

人参生地麦冬(去心。各二钱)黄(一钱五分,蜜炙)五味子(十粒)当归(三钱,酒浸)茯苓(八分)升麻炙草(各四分)葛根(一钱)水煎服。如汗多,加麻黄根一钱,炒枣仁一钱,浮小麦一撮。大便日久不通,加酒洗苁蓉一钱五分。渴甚,用参麦饮代茶饮之,不可疑而不用。凡一切降火利便药,断不可用。

生津益液汤

治产后口干少力。

人参(随宜)麦冬(一钱二分,去心)茯苓栝蒌根(各一钱)甘草(八分)小麦(一撮)竹叶(十片)枣二枚,水煎服。如大渴,加芦根。

加味五苓散

治产后恶露不行,小便不通。

猪苓泽泻白术(土炒)茯苓桂心(各一钱)桃仁(去皮尖)红花(各二钱)水煎服。此方予未敢用,姑录之以备参考耳。

生化汤

(见本卷生化汤论后。)

六君子汤

(见上卷诸痛门。)

参麦饮

(见本卷晕厥门。)

四君子汤

(见上卷胎逆上逼门。)

加味肾气丸

(见上卷诸痛门,附六味地黄汤下。)

[卷之下] 泄泻及完谷不化并遗屎论

产后泄泻,不可与杂证同治。大率中气虚弱,传化失职所致,气虚、食积、与湿也。气虚宜补,食积宜消,湿宜燥之。然恶露未除,又难以骤补、峻消、急燥,当先用莲子生化汤三剂,化旧生新。方中且有莲子、茯苓补脾利水,兼治其泻。候旧化新生,然后用健脾利水生化汤,或补气或消食,或化积或燥湿分利,因证加入对证之药,始无滞涩虚虚之失。至产后旬日外,方可与杂证同论,然犹宜量人虚实而治也。如痛下清水,腹鸣,米饮不化者,以寒泻温之。如粪色黄,肛门痛,以热泻清之。如饮食过多伤脾,嗳气味如败卵,以食积消之。如饮食减少,食下腹鸣腹急,尽下所食之物方觉畅快,以脾虚食积补而消之。丹溪云:如产后虚泻,眼昏不识人,危证,用参苓术附汤救之。又有胎前久泻,产后不止,以致虚脱,须从权服参苓生化汤以扶虚,仍分块痛、不痛,加减而治。凡泻兼热,切勿用芩、连、栀、柏。

兼痰,切勿用半夏、生姜。如泻渴,参麦饮以回津液。如产后脾泻不止,参苓莲子饮妙。夫完谷不化者,因产时劳倦伤脾,而转输稽迟也。夫水谷入胃,游溢精气,散归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而调通水道,乃能致气滋脏以养人。今因产劳倦脾伤,以致冲和之气不能化,而物完出焉,病名飧泄。又饮食太过,脾胃受伤,亦致完谷不化,俗呼为水谷痢也。然产方三日内,血块未散,患此脾败胃弱之证,未可遽加、术,且服加味生化汤。内有益智、砂仁少温其气,俟块消散,服参苓大补生化汤。如胃气虚,泻利黄色,用补中益气汤加木香治之。若久泻痢虚者,参香散。如久泻元气下陷,大便不禁,肛门如脱,宜加味六君子汤。若见完谷不化,色白如糜,此脾胃大虚,元气虚脱之候,十有九死,惟猛进温补之剂,庶可挽回。

即有烦躁发热面赤,脉来数大,皆虚火上炎之故,当并进桂、附、人参、甘草、干姜、芩、术之类,伏龙肝煎汤代水煎服,仍得收功。若小便混浊如泔,或大便中有白沫如肠垢者,乃元气下陷之故,并宜补中益气加桂、苓、炮姜升举之。或泻臭水不止,加蕲艾、香附、吴茱萸。若兼瘀结不通,腹胀喘急,虽神丹亦无济也。如大便不知为遗屎,补中益气汤加肉苁蓉、故纸。

莲子生化汤

治产后血块未消泄泻。

川芎茯苓(各二钱)当归(四钱。一方一钱,黄土炒)炮姜(四分)桃仁(十粒,去皮尖)炙草(五分)莲肉(十枚,去心)水煎服。一方无桃仁。

健脾利水生化汤

川芎当归(黄土炒。各一钱)白术(二钱,土炒)泽泻(八分)干姜(四分,炮)陈皮炙草(各五分)肉果(一枚,煨)人参(三钱)茯苓(一钱五分)一方无茯苓。寒泻,加砂仁八分,炮干姜八分。热泻,加炒黄连五分。泻水腹痛,米饮不化,加砂仁六分,山楂、麦芽。泻有酸嗳臭气,系食积,加神曲八分,砂仁八分,山楂、麦芽。少食不安,泻即觉安快者,亦以食积论。脾气虚久泻,加升麻。泻水多而腹不痛者,有湿,加制苍术一钱,以燥之。诸泻方中,须加莲子十枚。

参苓术附汤

丹溪治产后虚泻,眼昏不识人,危证,用此方救之。

人参(七钱)白术(三钱,土炒)茯苓附子(制。各一钱)水煎服。

参苓生化汤

治胎前久泻,产后不止。

人参当归(各二钱)干姜(炮)炙草(各五分)诃子皮川芎山药(炒。各一钱)肉果(一个,面裹煨)茯苓(一钱五分)莲子(七粒)糯米(一大撮)水煎服。虚甚,加人参三四钱。如七日内外,块痛不止,减参、肉果、诃子以除痛。血块不痛,加土炒白术二钱,陈皮三分。

参苓莲子饮

治产后脾泄不止,并治年久不止脾泄之证。

人参白术(土炒。各二钱)白芍(八分,炒)当归(一钱五分)白茯苓山药(各一钱)升麻陈皮(各三分)炙草(四分)莲子(十二粒,去心)姜二片,水三钟煎服,取药内莲子送药。甚者腹疼,加炒黑干姜五分。虚甚,加人参三四钱。

加味生化汤

治产后脾虚,三日内血块未消,完谷不化,胎前素弱者,非胃苓能治,此方主之。

川芎益智仁砂仁(各一钱)当归(四钱,土炒)炮姜(四分)炙草(五分)茯苓(一钱五分)桃仁(十粒,去皮尖)水煎服。

参苓大补生化汤

治产后血块痛止,可服此以补之,完谷自化矣。

人参白术(土炒。各二钱)川芎当归益智仁白芍(炒)茯苓(各一钱)干姜(四分,炮)肉果(一个,面煨)炙草(五分)莲子(八枚,去心)水煎服。泻而腹痛,加砂仁八分。泻水多,加泽泻、木通各八分。渴,加去心麦冬、五味子。寒,倍炮姜,加木香四分。食积黄色,以神曲、麦芽、山楂、砂仁择一二味加入。

参香散

治久泻痢虚者。

人参木香(各二钱)肉蔻茯苓扁豆(各四钱)陈皮粟壳(各一钱)为末,米饮下。

加味六君子汤

凡产后泻久,胃气虚弱,完谷不化,宜温助胃气也。

人参茯苓半夏(制。各一钱)白术(二钱,土炒)陈皮炙草(各八分)肉果(一枚。

面煨熟,去面)木香(三四分)水煎服。一方有炙干姜四分。

参麦饮

(见本卷晕厥门。)

补中益气汤

(见上卷诸痛门。)

[卷之下] 痢滞论

凡杂证之痢,皆由暑湿之积邪,或挟食积所致。伤于气分则痢白,伤于血分则痢赤,气血俱伤赤白兼下。

至产后患此则有不同,治法亦有异,盖多由中气虚而停积也。如产后七日内外,患赤白痢疾、后重频并最为难治。欲调气行血而推荡痢邪,犹虑产后之元气方虚;欲滋荣益气而大补产虚,又恐反助痢初之邪盛。其行不损元,补不助邪,惟生化汤去干姜,加以木香、茯苓,名香苓生化汤为善,以其能消恶露,兼行痢滞也。如痢在七日之外,可酌加芍、连、莲、朴等药。如伤面食、谷食泻痢,先服生化汤加炒神曲。

块痛止,服六君子加麦芽一撮,或炒神曲一钱。如伤肉食泻痢,先服生化汤加山楂、砂仁。块痛止,服六君子汤加山楂四五枚,砂仁四分,炒神曲一钱。如半月外患赤痢后重,归芍连壳饮。如脾气虚弱泻痢,四肢浮肿,宜六君子汤加木香、肉果面煨,合五皮散。如泻痢黄色,乃脾土正气虚耳,宜补中益气汤加木香四分,肉果一枚,煨。如胃气虚弱泻痢,完谷不化,当温助胃气,及产后泻痢日久后重者,并宜服加味六君子汤。

大凡产后赤痢去血多,姜、砂、木香之类不可多用,热则血愈行。倘血痢日久不止者,血虚也,宜四物汤加荆芥、人参,或用人参五钱,香连丸一钱,同为末下。凡诸证兼呕吐,皆宜加藿香五分。痰,加制半夏八分。兼小便短涩,引加灯心三十寸。且灯心利水而不伤阴,况产后津液已亏,兼之泻痢伤阴复伤津液,小便理宜短少,故止用灯心足矣,不可用利水伤阴之药也。如胎前下痢,产后不止,伏龙肝汤丸治之。又有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治产后痢不止。冯氏云:产后腹痛泻痢,若非外因所伤,乃属肾气亏损,阳虚不能生土,阴虚不能闭藏耳,必用四神、八味补肾。倘误投分利导水之剂,是益其虚。但泻痢之证,非脾即肾。如病在肾,所谓补脾不如补肾。如病在脾,自又补肾不如补脾也。圆机活法,在临证定之耳。

香苓生化汤

治产后七日内患赤白痢。

川芎(二钱)当归(五钱)炙草(五分)桃仁(十粒,去皮尖)茯苓(一钱)陈皮(四分)木香(一分)水煎服。如红痢腹痛,加砂仁三分。七日外,可加白芍、黄连、炒莲肉、制浓朴各五分。

归芍连壳饮

治产后半月外,患赤痢后重。

川芎(一钱五分)当归(三钱)白芍(酒炒)茯苓(各一钱)黄连(六分,姜汁炒)枳壳(五分,麸炒)甘草(四分)木香(三分)水煎服。

五皮散

治产后风湿伤脾,气血凝滞,以致面目虚浮,四肢肿胀气喘。

陈皮桑皮姜皮茯苓皮大腹皮(黑豆水制净。各一钱)水煎服。

香连丸

治下痢赤白,脓血相杂,里急后重。

黄连(二十两,吴萸十两,同炒,去吴萸)木香(四两八钱,不见火)醋糊丸,米饮下。一方等分,蜜丸。一方加甘草八两,黄连用蜜水炒,蒸晒九次,入木香为丸。

伏龙肝汤丸

治胎前下痢产后不止,及元气大虚,瘀积小腹结痛,不胜攻击者。

山楂肉(一两,炮黑)黑糖(二两,熬枯)二味,一半为丸,一半为末,用伏龙肝二两,煎汤代水。煎前末二钱,送前丸二钱,日三夜二服,一昼夜令尽。气虚,加人参二三钱驾驭之。虚热,加炮姜、肉桂、茯苓、炙甘草。兼感风寒,加葱白、香豉。

膈气不舒,磨沉香数匙,调服。

生化汤

(见本卷生化汤论后。)

六君子汤补中益气汤

(俱见上卷诸痛门。)

加味六君子汤

(见本卷泄泻门。)

四物汤

(见上卷安胎门。)

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

(见上卷痢门。)

四神丸

(见上卷腹痛门。)

八味丸

(见上卷诸痛门,附六味地黄汤下。)

[卷之下] 霍乱论

霍乱者,反复不宁而挥霍撩乱之谓也。邪干于上则吐,邪干于下则泻,邪注中焦不能容受,或冷热不调,邪正相搏则上吐下泻。此邪字,虽有寒湿及水土气令,或乍寒乍热外邪之侵,然因于饮食停滞,或伤过饱,食不能化而致者,十之六七。常人尚多如此,而况产后血去气损,脾胃愈虚,饮食易伤,风冷易乘,一旦不及运化,或稍失调理,则阴阳升降不顺,清浊乱于肠胃。即有心腹绞痛,手足逆冷,吐泻交作霍乱之证矣。如块痛未除,宜服生化六和汤。块痛已除,宜温中散。无块痛而手足厥冷者,宜附子散。密斋用加味理中汤治产后霍乱。若用于块痛已除之后,亦可。

生化六和汤

治产后块痛未除,气血虚损,伤食感寒而霍乱吐泻。

川芎(二钱)当归(四钱)茯苓(一钱)砂仁(六分)干姜陈皮藿香炙草(各四分)姜一片,水煎服。

温中散

人参(随宜)白术(一钱五分,土炒)当归(二钱)浓朴(八分,姜制)干姜(四分)茯苓(一钱)草豆蔻(六分)姜一片,水煎服。

附子散

治产后无块痛,霍乱吐泻,手足厥冷。

人参白术(土炒,各一钱)当归(二钱)陈皮丁香干姜(各四分)附子(五分,制)为末。用二钱,粥饮调下。

加味理中汤

人参(随宜)白术(一钱,土炒)干姜陈皮(各四分)藿香浓朴(姜制,各八分)炙草(二分)生姜五片,水煎温服。

[卷之下] 气逆呕吐不食论

人之胃腑,为水谷之海,而水谷之精,化为血气,荣润脏腑。产后劳伤脏腑,寒邪易乘,入于肠胃,则气逆呕吐而不食也。初产,宜加减生化汤。七日外,宜温胃丁香散。如咳嗽、呕逆、怔忡、目眩,用石莲散。

《秘书》云:产后胃气不和,呕吐不止,全不纳谷,初产香砂生化汤。块痛止,加味香砂生化汤。又云:当分二证,立三方。如七日内块痛未除,当重块,安胃行血汤佐以温胃药。如七日内曾服生化汤三四帖,血块不痛,呕不纳谷,当服加减六和汤,又和中汤,此二方选用。如产后呕止,或服三方而胃和呕止痛止,但血气不足食少,宜补中和胃汤。冯氏仿立斋治法云:饮食过多,六君子加楂、曲。兼劳役,补中汤。饮食停滞,人参养胃汤。脾胃气虚,六君子。胃气虚寒,加炮姜、煨木香。寒水侮土,益黄散。肝木侮土,六君子加升、柴。呕吐泄泻,手足俱冷,肚腹作痛,乃阳气虚寒,急用附子理中汤。

此内有命门火衰,不能生土而呕吐,用八味丸一论,恐非救急之务,故摘出。密斋遵郭稽中治云:有败血散于脾胃,脾受则不能运化津液而成腹胀,胃受则不能受水谷而生呕逆。若以寻常治胀呕之剂,则药不对证,反增其病,用抵圣汤。若产后伤食,呕吐胀满,用六君子汤为主,加随证药治之。予谓冯氏偏于补气,密斋用抵圣一论,泥于败血,临证者,似宜斟酌。一产妇朝吐痰,夜发热,昼夜无寐,或用清痰降火,肌体日瘦,饮食日少,前证愈甚。盖早间吐痰,脾气虚也。夜间发热,肝血虚也。昼夜无寐,脾血耗也。遂用六君子汤,加味逍遥散,加味归脾汤,以次调理而痊。

加减生化汤

治产后呕逆不食。

川芎(一钱)当归(四钱)炮姜砂仁(各四分)炙草(五分)姜一片,水煎服。

温胃丁香散

治产后七日外,患呕逆不食。

人参(一钱)当归白术(土炒。各二钱)藿香前胡炮姜丁香陈皮炙草(各四分)姜一片,水煎服。

石莲散

治产后咳嗽,呕逆,怔忡,目眩。

石莲子(一两五钱,去壳)茯苓(一两)丁香(五钱)共为细末,米饮调送,每服三钱。

香砂生化汤

治产后块痛未除,气逆呕吐。

当归(四钱)川芎(一钱)制半夏(八分)桃仁(十粒,去皮尖)炙姜藿香砂仁(各四分)陈皮(三分)炙草(五分)生姜一片,水煎服。

加味香砂生化汤

治产后块痛已除,呕逆不止。

当归(二钱)川芎白术(土炒。各一钱)制夏(八分)陈皮(三分)前胡砂仁藿香炮姜(各四分)炙草(五分)生姜一片,水煎服。

安胃行血汤

治产后七日内,块痛未除,呕吐不止,全不纳谷。

人参川芎(各一钱)当归(四钱,酒洗)桃仁(十粒,去皮尖)砂仁藿香炙草(各四分)生姜一片,水煎服。一方无桃仁。有汗,不可用姜。

加减六和汤

治产后七日内,曾服生化汤三四帖,今血块不痛,但呕不止,不纳谷。

人参川芎茯苓(各一钱)当归(二钱)山药(一钱五分,炒)藿香陈皮(各三分)白豆蔻炙草(各四分)姜一片,水煎服。呕止,减豆蔻。一方有炮姜四分。

和中汤

人参当归茯苓(各一钱)白术(一钱五分,土炒)扁豆(二钱)丁香藿香陈皮(各三分)炙草(四分)姜一片,水煎服。呕吐止,去丁香。受寒,加吴萸一二分。

补中和胃汤

治产后呕吐,服前三方而胃和、呕止、块痛止,但气血不足食少者。

人参白术(土炒)当归扁豆(各二钱)茯苓(一钱)山药(一钱五分)炮姜陈皮炙草(各四分)水煎服。

益黄散

治脾胃虚寒,水反来侮,以致呕吐不食,或肚腹作痛,或大便不实,手足逆冷等证。

陈皮(一两)青皮诃子肉(煨)炙草(各五钱)丁香(二钱)上为散,每服二三钱,水煎服。或黑糖调服一钱。益黄不用补益中州,反用青橘二皮辟除陈气,其旨最微。此方原为婴儿久泻连绵不已,乳食积滞于内,故需二皮专理肝脾宿荫,即兼诃子以兜涩下脱,丁香以温理中州,甘草以和脾气,深得泻中寓补之法,非洞达斯义,难与言至治也。

抵圣汤

治产后败血积于脾胃,腹胀呕逆。

人参制夏泽兰陈皮赤芍(各二钱)炙草(一钱)火焙生姜三片,水煎服。恶露过多者,去泽兰、赤芍,倍加陈皮、生姜。予谓陈皮用二钱过,当用一钱足矣。

六君子汤补中益气汤人参养胃汤

(俱见上卷诸痛门。)

附子理中汤

(见上卷疟门,附枳实理中汤下。)

[卷之下] 呃逆论(即吃忒,又名咳逆)

凡病呃逆者,乃逆气使然。盖此气从胃中出,上冲贲门吃忒而作声也。有胃气虚寒者;有中气大虚,冲任之火直犯清道而上者;有饮水过多,水停而逆者;有大小便闭,下焦不通其气上逆者;有胃绝者。至于产后呃逆,乃胃虚气寒证也。有云呃噫者,胃气所生,宜加味理中汤主之。《医通》云:产后气血俱虚,风冷搏气而逆上,乃胃气虚寒之极,最为恶候,理中加丁香。古方以丁香、豆蔻、伏龙肝为末,用桃仁、吴萸煎汤调下一钱匙,如人行五里再服。未应,急投参、附,迟则不救。《尊生》治吃忒云:以可异事,或费滋索事,出其不意扣之,令其思维立止。又立羌附汤以治之。冯氏云:如中气大虚,下焦阴火上冲而致呃逆者,当用桂、附、干姜之类。

加味理中汤

人参白术(土炒。各一钱)干柿蒂(二钱)丁香炮姜(各五分)陈皮炙草(各八分)水煎服。有热,去丁香,加竹茹二钱。如虚羸太甚,饮食减少呃逆者,胃绝也,难治。

羌附汤

羌活制附子小茴香(各五分)木香生姜(各二分五厘)食盐(一捻)水煎,热服立愈。

理中汤

(见上卷痢门。)

[卷之下] 腹胀满闷论

产后有因败血入于脾胃,腹胀呕吐者,已于呕吐门中论之矣。然妇人因产,脾胃多虚,饮食最易停滞而生胀闷。若产毕,随服生化汤,消其旧瘀而生其新血,瘀块既消,便大补气血,使脾胃健运,自无中虚胀满之证。其产后大率因伤食而误用消导,因气郁而误专顺散,或因多食冷物而停滞恶露,或因血虚大便燥结误下而愈胀。此盖止知伤食当消,气郁当顺,恶露当攻,便结当下,不知消耗愈多,胃气大损,满闷益增,气不升降,积郁之久兼成膨胀。若再专用攻消,不死不休矣。岂知消导佐于补剂内,则脾强而所伤之食消气散。逐瘀佐于养血剂中,则恶露自行而大便濡润亦通。再考之《纲目》内云:饮食停于脾,六君子汤加浓朴一钱。若饮食伤于胃,宜六君子汤以补之。又云:大凡停于脾,莫妙节其饮食,自愈为善。《尊生》亦用加减六君子汤治之。《秘书》立有治胀方,并养生化滞汤二方,治产后胀证,均未敢专于消导,前人之虑产深矣。《医通》云:胎前孕妇服安胎药过多,或正产半产后,经一两月恶露未净,此非败血之比,宜导气行血,若用止、截误矣。又云:饱闷恶露不行,多因血逆,宜行瘀为主。

如有块上升,饱闷欲吐者,二陈汤加姜、桂、香附、炮楂、蓬术。块不散,积久愈坚,琥珀黑龙丹。予谓审知饱闷,实因恶露不行所致。若初产,仍宜服生化汤,瘀去而饱闷自开,可无藉乎二陈、炮楂、蓬术,恐产虚者难当耳。

治胀方

治产后腹胀。

人参(二钱)白术(土炒)当归(各三钱)茯苓(一钱五分)川芎(七分)陈皮(四分)甘草(三分)水煎服。

养生化滞汤

治产后大便不通,误服大黄等药,致成鼓胀。

人参茯苓川芎白芍(炒。各一钱)当归(四钱)桃仁(十粒,去皮尖)肉苁蓉(一钱五分,酒洗去泥甲)大腹皮(五分,黑豆水制净)陈皮(四分)制香附炙草(各三分)水煎服。如胀甚,再加人参二三钱。常治误用大黄多者,服参、归至半斤以上,大便方通,肿胀渐退。

加减六君子汤

治产后腹胀。

人参白术(土炒)茯苓(各一钱)陈皮(六分)浓朴(八分,制)砂仁炮姜(各四分)炙草(五分)水煎服。

生化汤

(见本卷生化汤论后。)

六君子汤

(见上卷诸痛门。)

二陈汤

(见上卷子烦门。)

琥珀黑龙丹

(见中卷催生门。)

[卷之下] 浮肿论

产后手足俱浮,皮肤间光莹色润,乃脾虚不能制水,肾虚不能行水也。宜大补为主,补中利水汤治之。

如因寒邪湿气,伤表无汗而肿,前汤加姜皮、半夏、苏叶,或五皮散亦可。又有由败血乘虚停积,而循经流入四肢,留淫日深,腐坏如水,故令面目四肢浮肿,乍寒乍热。医人不识,误作水气治之,多用导水。

凡治水药极能虚人,产后既虚,药又虚之,是谓重虚,多致夭枉。如产毕随服生化汤,化瘀生新,自无此败血如水之证。今既失治,宜服小调经散,则血行肿消。密斋用调经汤,又加味五皮汤,使气血流行,风湿消散,肿自消矣。若水气系肺,失降下之令,其人必发咳嗽,小便涩少,可立而辨也。如脚肿或肚肿,或成鼓肿,宜济生肾气丸。冯氏云:产后浮肿,若寒水侮土,宜养脾肺。若气虚浮肿,宜益脾胃。若水气浮肿,宜补中汤。若兼喘咳而脉沉细无力,此命门火衰,脾土虚寒也,八味丸主之。腹满者,虚气而非血也,补中汤送八味丸。一以升补清阳,一以敛纳浊气,升降既得,而胀满自消矣。

补中利水汤

治产后七日外,消肿利水。

人参白术(土炒。各二钱)茯苓白芍(炒。各一钱)木瓜(八分)陈皮(五分)紫苏木通制苍术大腹皮(黑豆水制净)浓朴(姜汁制,各四分)水煎服。如壅满,用制半夏、陈皮、制香附监之。虚,加人参。热,加去心麦冬、炒黄芩以清肺金。

大便不通,加郁李仁、麻仁各一钱。

小调经散

治产后浮肿,因败血者。

归身(酒洗)赤芍桂心(各一钱)没药琥珀(各一分)麝香细辛(各五厘)炙草(二分)为末,每服五分,姜汁酒调下。

调经汤

归身(酒洗)赤芍丹皮桂心赤茯苓陈皮炙草(各一钱)细辛炮姜(各五分)姜一片,水煎服。

加味五皮汤

治产后虚弱,腠理不密,调理失宜,外受风湿,面目浮肿,四肢肿者。

桑白皮陈皮茯苓皮大腹皮(黑豆水制净)生姜皮(各一钱)汉防己枳壳(麸炒)猪苓(各八分)炙草(五分)生姜引,水煎服。此方重在外受风湿四字,故用此渗利之剂。

五皮散

(见本卷痢滞门。)

生化汤

(见本卷生化汤论后。)

济生肾气丸

(见上卷诸痛门,附六味地黄汤下。)

补中益气汤

(见上卷诸痛门。)

八味地黄丸

(见上卷诸痛门,附六味地黄汤下。)

[卷之下] 咳嗽论

产后七日内,外感风寒咳嗽,鼻塞声重恶寒者,只服生化汤自愈。内有芎姜散其邪也。或于生化汤中,加杏仁、桔梗。有痰,加天花粉。又有加味生化汤,并皆治之。总不用麻黄动汗,即嗽而胁痛,亦不用柴胡伐肝,因其内虚耳。《医通》用桔梗汤加葱白、香豉、生姜,或用小建中汤,且又能治风木乘脾而嗽。至于产后久嗽,宜加味甘桔汤主之。

《尊生》用桑贝芎归清肺汤,治产后咳嗽甚效。冯氏并《纲目》书云:产后咳嗽,悉属胃气不足。胃为五脏之本,胃气一虚,五脏失所,百病生焉。虽谓肺主皮毛,腠理不密所致,不知肺属辛金,生于己土,亦因土虚不能生金,所以腠理不密,外邪易感。其阴火上炎者,宜壮土以生金,滋水以制火,若不补虚,见证治标则误矣。按壮土生金,异功散也。滋水制火,地黄丸也。故《医通》治产后虚嗽,有用异功散去术,加山药、细辛、桂枝之方。阴虚感客邪,六味丸去萸,加桂枝、细辛。阴虚水不制火而嗽,六味丸加麦冬、五味等方也。然又有干嗽、内热,桔梗汤加葳蕤、麦冬、丹皮,蜜煎姜、橘之类。盖干嗽一证,有小儿食乳易治,无则成劳。产后食盐醯太早者,难治。须待再产月内,切记迟用,更宜少用,方可望愈。密斋云:产后多因恶露上攻,流入肺经,乃成咳嗽。其证胸膈胀闷,宜服二母汤。按二母性凉,岂能治恶露上攻?人参补气,又何能疗恶露流入肺经之嗽?虽立斋将桃仁、杏仁加倍,以泻肺导瘀,然予终不敢妄于用也。若果瘀入肺经,即冲肺证矣,当不止于发嗽、胸胀已耳。

加味生化汤

治产后感风寒咳嗽,鼻塞声重。

当归(二钱五分)川芎(一钱)杏仁(十粒,去皮尖)炮姜桔梗炙草(各四分)知母(八分,酒炒)姜一片,水煎服。有痰,加天花粉。虚弱有汗,嗽,加人参一钱。予谓此方,有知母、花粉并用,须产久无块痛,方可用之。

桔梗汤

(即甘桔汤)治风热肺气不清嗽。

桔梗甘草(各三钱)水煎服。

加味甘桔汤

治产后嗽久不止,涕唾稠粘。

甘草桔梗款冬花贝母(去心)前胡枳壳(麸炒)白茯苓五味子(碎)麦冬(去心。各等分)淡竹叶十五片,水煎服。

桑贝芎归清肺汤

治产后咳嗽。

前胡紫菀贝母(去心)桑白皮茯苓当归川芎干葛紫苏(各一钱)水煎服。

异功散

治肺胃气虚,稀痰喘嗽。

人参白术(土炒)茯苓(各一钱)陈皮(去白)炙草(各六分)为散,每服三四钱,生姜煎汤调服。

二母汤

治产后恶露上攻,流入肺经咳嗽不已。

人参贝母(去心)茯苓知母(各一钱)桃仁(去皮尖)杏仁(去皮尖。各二钱)水煎,食后服。

生化汤

(见本卷生化汤论后。)

小建中汤

(见本卷脱汗亡阳门,附黄建中汤下。)

六味地黄丸

(见上卷诸痛门,附六味地黄汤下。)

[卷之下] 淋证论

产后淋证,此亦血去阴虚生内热也。盖肾为至阴,主行水道,去血过多,真阴亏损,故生内热,小便成淋而涩痛。是以热客于脬,虚则频数,热则涩痛也。气血兼热,血入胞中,则血随小便而为血淋。但小便淋,却与不通当分别而治。不通者属气虚,淋属内热涩痛。故密斋治淋,用知柏导赤散,调益元散治之。冯氏云:血虚热郁,当用六味丸、逍遥散补阴养血,滋其化源,佐以导血药可也。《医通》云:膀胱阴虚而小便淋沥,生料六味合生脉散,大剂煎成,隔汤炖热,续续进之,以滋化源。或补中益气汤,兼服六味地黄丸。更有收生不谨,以致损胞而得淋沥者,应用峻补,宜参术汤,或用参术膏,煎以猪羊胞汤,极饥时饮之,令气血骤长,不过月余,其胞可完。丹溪曾治一妇,诊其脉虚甚,用参、为君,芎、归为臣,桃仁、陈皮、茯苓为佐,煎以猪羊胞汤服之,一月而愈。又有茅根汤,并加味茅根汤、《济阴》加味四物汤,俱治淋方也。附录以备择用。

知柏导赤散

生地赤芍木通麦冬(去心)黄柏知母(炒)桂心甘草(生。各一钱)灯心四十九寸,水煎,调益元散二钱服。

益元散

(一名天水散,一名六一散。)治暑月小水不利。

滑石(六两,水飞)甘草(炙六钱,生四钱)为散,清水调服。老人虚人及病后伤津,小便不利禁用。加水飞辰砂一钱,名辰砂六一散,治暑月惊悸多汗,小便涩痛。

参术汤

治妇人生产,稳婆误用手指掐胞损破,以致小便不禁。

人参(二钱五分)白术(二钱,土炒)黄(一钱五分,蜜炙)陈皮(去白)桃仁(去皮尖)茯苓(各一钱)炙草(五分)先用猪胞或羊胞一个,洗净,水二盏,煮至一盏,去胞。入药,煎七分,食前服,多剂乃佳。

茅根汤

治赤、白、砂、石诸淋。

茅根(一两)滑石(一钱,)甘草(五分)紫贝(一个,)石首鱼脑砂(一个,焙干,研为末。一方用二个,。)阙字姜(一块)灯心三十寸,煎入鱼头末,空心温服。

加减茅根汤

治产后淋,小便痛及血淋等证。

白茅根(一两)瞿麦车前冬葵子通草(各一钱)鲤鱼齿(一百个,为末)水煎,入鱼齿末,空心温服。

济阴加味四物汤

诸淋皆属于热,用此累效。

当归川芎赤芍生地杜牛膝木通甘草梢(各一钱)桃仁(五个,去皮尖)滑石(一钱五分)木香(二分)水煎服。

六味地黄丸

(见上卷诸痛门,附六味地黄汤下。)

补中益气汤

(见上卷诸痛门。)

逍遥散

(见上卷胎逆上逼门。)

生脉散

(见本卷晕厥门。)

参术膏

(见本卷类疟及寒热往来门。)

[卷之下] 小便数及遗尿不禁论

凡人下焦如渎,所以主潴泄也。产后气血虚脱,沟渎决裂,潴蓄不固,水泉不止,故数而遗而不禁耳。治法:下者举之,脱者涩之,宜用升阳调元汤,合桑螵蛸散主之。《医通》云:产后小便数,乃气虚不能制水,补中益气加车前、茯苓。遗尿不知,补中益气汤。然有肾气不固者,宜六味丸加益智。

若因膀胱气虚,小便频数,当补脾肺,补中益气加山萸、山药为主,佐以人参螵蛸散。如系虚寒以致数遗,益心汤最妙。冯氏云:小便不禁,若脾肾虚弱,补中汤送还少丹。若脾肾虚寒,用八味丸、四神丸佐之。然世有新产之妇,廷孔未敛,故溺出不知。此恒有之,至六七朝自止,不必治也。又有临产损破尿胞遗尿者,已于前淋证门中论治矣。

升阳调元汤

治产后小便数,及遗尿不禁。

人参益智仁黄(蜜炙。各一钱五分)升麻炙草(各一钱)姜枣煎,调桑螵蛸散服。原方药通用一钱五分,予谓升麻、炙草宜减,故各录用一钱。

桑螵蛸散

真桑螵蛸(炒)白龙骨()牡蛎(各等分。取左顾者,)为细末,每服调服三钱。

人参螵蛸散

治产后阳气虚弱,小便频数及遗尿。

桑螵蛸(二三十个,炒)人参(二两)黄(三两,蜜炙)鹿茸(酥炙)牡蛎()赤石脂()浓朴(姜汁制。各二两)上为末,每服二钱。空心粥饮调下。《外台方》无浓朴、石脂,有甘草、生姜。

益心汤

治产后小便数及遗尿。

益智仁(二十七粒)为细末,每服二钱,米饮调服。

还少丹

治脾肾虚寒,血气羸乏,不思饮食,发热盗汗等证。

熟地(二两)山药牛膝(酒浸。各一两五钱)山萸肉茯苓(乳拌)杜仲(姜汁炒断丝)远志(制,去心,取净肉)五味子(炒)楮实子(酒蒸)小茴香(炒)巴戟天(酒浸,去骨)肉苁蓉(酒浸,洗去泥甲。各一两)石菖蒲(五钱)枣肉加蜜为丸,每服三四钱。白汤、淡盐汤俱可送下。

补中益气汤

(见上卷诸痛门。)

六味丸八味丸

(俱见上卷诸痛门,附六味地黄汤下。)

四神丸

(见本卷腹痛门。)

[卷之下] 蓐劳骨蒸论

产后去血劳伤,再加之调养失宜,所生者少。脾肺气弱,不能运其精微,致令骨蒸劳热。若富贵之家,虽有美食及药力以调养,必有他事不如意,而怒动肝火,耗伤其方生之血,亦能致饮食减少,虚羸体倦。况新产之妇,原属血虚,所生之血无几,一经伤耗,则阴血更虚,焉得不成内热骨蒸也。即藜藿之人,不特无美食药力滋生气血,更兼自乳其子,则方生之血岂能骤足?倘本质瘦弱,又焉得而不阴虚内热以成骨蒸也。即或本体壮盛,常见生育数胎,自为乳哺,则面颜多有老过年岁者,即此而验,概可知矣。是以产后易成蓐劳之证。故治产后虚弱,用参归汤。作寒热,白茯苓散。虚证杂见成蓐劳者,鳖甲汤。无疾觉虚,十全大补汤,又当归羊肉汤。有治产后骨蒸,先服清骨散,后服保真汤。又有加味大造丸,亦能治骨蒸劳热。《医通》云:产后蓐劳,因产不顺,疲极筋力,忧心劳虑,或产后将养失宜,致令虚羸喘乏,寒热如疟,百节烦痛,头疼自汗,肢体倦怠,咳嗽痰逆,腹中绞刺,当扶正为主,六君子加当归。若脾肺气虚,咳嗽口干,异功散加麦冬五味。气虚头晕,补中益气倍用归、。肝经血虚,肢体作痛,四物加参、苓、术、桂。肝肾虚弱,自汗盗汗,往来寒热,六味丸加五味子。脾虚血弱腹痛,月经不调,归脾汤倍木香。血虚有热,增损柴胡汤。骨蒸劳热,咳嗽有红者,异功散去术,加山药、丹皮、五味、阿胶、童便。热而无痰干咳,逍遥散用蜜煎姜、橘,蜜蒸白术。产后虚损,不时寒热,或经一二载元神不复,月事不转,先与千金当归芍药汤,后与乌骨鸡丸调补。大抵此证,多因脾胃虚弱,饮食减少,以致疲惫而成,当补脾胃,进饮食,则诸脏有所倚赖,病自愈矣。

参归汤

治产后虚弱。

人参当归(酒浸。各二钱)猪肾(一个)糯米葱白水煎服。

白茯苓散

治产后蓐劳,头目肢体疼痛,寒热如疟。

人参当归熟地川芎白芍(炒)黄(蜜炙)桂心(各五分)茯苓(一钱)猪肾(一个)姜、枣引,水煎服。

鳖甲汤

治产后虚证杂见成蓐劳。

黄(蜜炙)鳖甲(炙。各一钱)牛膝(七分,酒蒸)人参茯苓当归白芍(炒)桑寄生麦冬(去心)熟地桃仁(去皮尖)桂心炙草(各五分)续断(三钱,酒制,取净肉)猪肾煮汁作水,加姜、枣引,煎服。

当归羊肉汤

治产后无疾觉虚。

当归(五两)黄(四两,蜜炙)生姜(六两)肥羊肉一斤,煮取汁煎药,分四服。

清骨散

治骨蒸劳热,男女皆可用。

柴胡前胡胡黄连乌梅(各八分)猪骨髓(一段)韭白(十根)水煎成,入猪胆汁少许服。一方,将药为末,猪髓一钱,猪胆汁一个,韭白同捣为丸,绿豆大。每服三四十丸,开水食后送下。

保真汤

人参茯苓白术(土炒,如咳嗽用蜜蒸)麦冬(去心)白芍(炒)枸杞生地熟地知母(炒。各一钱)黄(蜜炙)川芎地骨皮(各八分)当归天冬(去心。各二钱)五味子(十粒)黄柏(六分,炒)炙草(四分)枣二枚,水煎服。亦可作丸服。一方,天冬只用一钱,无麦冬。

加味大造丸

治骨蒸劳热。如服保真汤,不须服此。

人参当归(酒浸)山药黄柏(炒)枸杞子(各一两)麦冬(去心)石斛(各八钱)生地(二两)柴胡(六钱)胡黄连(五钱)紫河车(一具,水洗净,白酒蒸)另将麦冬、地黄先捣如泥,紫河车蒸熟,亦另捣,后入诸药于河车、麦冬、地黄内,同捣为丸。

如焙干河车为末,则炼蜜为丸亦可。

增损柴胡汤

治少阳血虚,寒热不止。

人参川芎芍药炙草(各一钱)柴胡制半夏(各二钱)陈皮(八分)姜五片,大枣四枚,水煎服。

千金当归芍药汤

治产后烦满不安。

人参芍药(炒)麦冬(去心)干地黄(各一钱)当归(一钱五分)桂心(四分)粳米(一撮)生姜(三片)去核大枣三枚,水煎服。

乌骨鸡丸

治妇人郁结不舒,蒸热咳嗽,月事不调,或久闭不行,或倒经血溢于上,或产后蓐劳,或崩淋不止,及带下赤白、白淫诸证。兼疗男子斫丧太早,劳嗽吐红,或虚损者。

乌骨鸡(一只,取白丝毛者方可用。男用雌,女用雄,拣嫩长者,溺倒,泡去毛,竹刀剖胁出肫肝,去秽,留内金。并去肠垢,仍入腹内)熟地(四两。如血热加生地黄二两)北五味(一两,碎)上二味,入鸡腹内,用陈酒或酒酿、童便各二碗,水数碗,于砂锅内旋煮旋添,糜烂汁尽。

绵黄(三两,去皮,蜜酒拌炙)于术(三两,饭上蒸九次)白茯苓(去皮净)归身(酒洗)白芍(酒炒。各二两)上五味,预为粗末,同鸡肉捣烂,焙干。骨用酥炙,共为细末,入下项药:人参(三两,虚甚,加至六两)川芎(一两,童便浸,切晒)牡丹皮(二两,酒浸,勿炒)上三味,各为细末,和前药中。另用干山药末六两,打糊,众手丸。或晒干,勿令馊,瓷罐收贮。

清晨,人参汤或沸汤送下三钱;卧时,醇酒再服二钱。大便实者,炼白蜜为丸亦可。骨蒸,加炙九肋鳖甲三两,银柴胡、地骨皮各一两五钱。经闭,加肉桂一两。崩漏下血,倍熟地,加真阿胶二两。倒经血溢,加去心麦冬二两。郁结痞闷,加童便制香附二两,沉香五钱。赤白带下,加真川萆二两,四制香附二两,蕲艾一两。白淫,倍用参、、苓、术。按乌骨鸡丸,诸药皆寻常而无奇处,治调经最验。

盖鸡属巽补肝,犹妙在乌骨益肾,变巽归坎,甲癸同源,兼滋冲任也。

十全大补汤

(见上卷胎不长养门。)

异功散

(见本卷咳嗽门。)

六君子汤补中益气汤

(俱见上卷诸痛门。)

六味地黄丸

(见上卷诸痛门,附六味地黄汤下。)

四物汤

(见上卷安胎门。)

归脾汤

(见上卷胞漏小产门。)

逍遥散

(见上卷胎逆上逼门。)

[卷之下] 吐衄及口鼻黑气起而衄并舌黑论

产后吐血,诸书皆称难治,以其上下脱也。《医通》云:产后鼻衄,乃气血逆行所致,用紫苏饮入童便、荆芥灰治之。《良方》以荆芥焙为末,童便服二钱。与《医通》意同。又《尊生》治产后鼻血不止,用犀角、生地、赤芍,合二味参苏饮。如口鼻黑气起而衄者,难治。盖五脏之华,皆上注于面。凡色红赤者,阳热之生气也。青黑者,阴寒之绝气也。况口鼻为阳明多血多气之经,而见阴寒惨杀之气,则胃中阳和之气衰败可知矣。复至鼻衄,则阳亡阴走也,胃绝肺败,阴阳两亡,故不可治。

但有禳厌一法,或可望生。急取绯线一条,并产妇顶心发两条,紧系中指节上即止。无药可治。立斋云:急用三味参苏饮治之,亦有得生者。如前证再兼舌紫黑者,为血先死,不治。盖心主血,少阴气绝则血不上荫耳。汪石山治一妇,产后血逆上行,鼻衄口干,心躁舌黑,因瘀血上升,遂用益母丸二丸,童便化下。鼻衄渐止,血渐通。此条当与三冲门参看。

三味参苏饮

治产后瘀血入肺,咳嗽喘急。若口鼻黑气起,急用此药,亦有可望得生者。

人参(一两)苏木(二两)制附子(五钱)上作一剂,水煎服。

紫苏饮

(见上卷安胎门)

二味参苏饮

(见本卷三冲门。)

[卷之下] 大小便血论

产后尿血,小腹痛者,乃败血流入膀胱;小腹不痛,但溺时涩痛者,乃内热也。

并用小蓟汤主之。《尊生》用加味肾气去桂、附,加生地、发灰治之。至于大便便血,或因饮食起居失宜,或因六淫七情过极,致元气亏损,阴络受伤也,四君子加生地、升麻、归身、白芍、发灰治之。

小蓟汤

小蓟根生地赤芍木通蒲黄淡竹叶甘草梢(生。各一钱)滑石(二钱)灯心四十九寸,水煎服。败血,加归尾、红花各一钱。兼内热,加黄芩,去心麦冬各一钱。

加味肾气汤

(见上卷诸痛门,附六味汤下。照丸方减分两,作汤剂煎服。)

四君子汤

(见上卷胎逆上逼门。)

[卷之下] 月水不通论

产后月水不通者,不必药也。妇人冲任之脉,为经络之海,皆起胞内。手太阳、手少阴二经,上为乳汁,下为月水。若产后去血过多,常有月水不通。若乳子者,半岁一岁之内,月经不行,此犹常候。

若半岁左右便行,是必少壮血盛之人。若产后一二年月经不通,无他疾苦,亦不必服通经之药。盖因劳伤营卫,冲任脉虚,气血衰少耳。但服健脾胃及滋补气血之药,自然通行。若强通之,是犹揠苗者也。

[卷之下] 痈疽论

新产半月左右,忽发痈肿于四肢、胸腹者,是败血不尽,流滞经络。或气血虚弱,营气不从,逆于肉理也。如败血瘀滞者,则肿赤痛,而脉弦洪有力,当补血行血之中,佐以导瘀疏气为主。如气血虚弱,营涩卫逆者,则平塌散漫,而脉虚微无力,当大补气血为主。如十全、八珍之属,以固本元,扶胃气。气壮血和,其毒自解。若以毒治,而用清凉解毒,势必不脓不溃,变成坏证矣。

[卷之下] 乳少无乳并乳汁自出论

产妇冲任血旺,脾胃气壮,则乳足而浓,乃生化之源旺也。如无他证但少乳,是气血滞,用行气下乳汤。若脾胃气弱,饮食少进,冲任素亏,其人面必黄色,则乳少而薄,所乳之子,亦怯弱而多病。务服滋养气血,兼通利之剂,宜十全大补汤加红花五分,或四物汤加茯苓、花粉、甘草、王不留行、麦冬、漏芦、穿山甲、通草,猪蹄汁煎服。如既服通利之药,亦无大效,仍然乳少,系此妇气血亏甚,津液短少,何以为乳?须另觅乳母可耳。至于选乳母之法,择其人肥瘦适中,无病经调善食者佳。太肥则多痰,太瘦则多火,儿饮其乳,亦复如是。

且人乳原无定性,随饮食性气而变。故饮食之调摄,乳母又不可不慎也。但凡乳汁,须要验其浓白光彩,入盏中,上面莹然如玉为上,白色清薄为下,不可使之哺儿也。至于产后乳汁不行,身体壮热,头目昏痛,或乳下发热身痛,玉露散主之。世有产妇气血旺而壅滞不行者,法当疏而通之,生化汤加木香、青皮、白芷、花粉、穿山甲煎服。又有用麦冬、栝蒌仁、天花粉、人参、葵子、猪胰、木通、漏芦、猪蹄之类,煮食而乳行矣。再考《全书》内,治肥盛妇人,痰气壅结,乳汁不行,用漏芦汤利之。至于血气虚而燥涩阻滞不行者,宜十全、八珍之类,补其虚而自行。《全书》内有猪蹄汤二方,治气血不足,乳汁不行。

如脾虚饮食少无乳,宜香砂四君子汤。若乳将至而未得通畅者,宜猪蹄羹、涌泉散。若夫乳汁自出者,乃阳明胃气不固,亦宜八珍或十全补之。若阳明血热而溢者,宜保阴煎或四君子加栀子。若肝经怒火上冲,乳胀而溢者,宜加减一阴煎。若乳多胀满而溢者,不必服药,宜温帛熨而散之。若未产而乳自出,谓之乳泣,生子多不育。若产妇劳役,乳汁涌下,此阳气虚而厥也,独参汤主之。

行气下乳汤

治产妇气血滞,无他证,但少乳。

生地当归川芎(各一钱)白术(土炒)茯苓(各六分)制香附陈皮红花(各五分)穿山甲(三片,炒)木香(二分)水、酒各半,煎服。

玉露散

治乳汁不行,身体壮热,头目晕痛属虚者。

人参茯苓当归白芍(炒)桔梗(各一钱)川芎柴胡炙草(各六分)水煎服。《准绳》及《全书》俱无柴胡,有白芷一钱,参、苓、归、草各五分,炒白芍七分,桔梗、川芎各一钱。

漏芦汤

治产妇肥盛,脉气壅结乳少。

漏芦(一两)蛇蜕(一条)土瓜根共为末,酒调下二钱。此方峻厉不宜用。录之以备参考耳。

猪蹄汤

治产妇气血不足,乳汁不下。用八珍汤料,加炙黄、漏芦、陈皮、木通,先用猪蹄一副,煮汁二碗,煎药服之。或加天花粉。

又方

川芎(一两)通草(二两)甘草(一钱)穿山甲(十四片,炒)用猪蹄一副,洗切,入水六碗,同药煎至三碗,加葱姜盐料,取汁饮之,助其气血,乳汁自下。夏月不可失盖,时用葱汤洗乳为佳,忌生冷食物。

香砂四君子汤

治产妇脾虚,食少无乳。

人参白术(土炒)茯苓麦冬(去心。各八分)当归(一钱)陈皮制香附砂仁红花炙草(各四分)水煎服。

通草猪蹄羹

猪蹄(一只)通草(四两)水煮去一半,饮汤,兼服涌泉散即通。

涌泉散

王不留行瞿麦麦冬龙骨()穿山甲(炒。各等分)上为末,每服一钱,热酒调下,饮猪蹄羹少许。以油木梳在两乳上,梳二三十梳。日二服,俱如前梳法即通。一方无穿山甲,用猪蹄汁一碗,酒一杯,煎服。

以木梳于乳上照前法梳之。

加减一阴煎

治水亏火胜。

生地白芍(炒)麦冬(去心。各二钱)熟地(三五钱)知母(炒)地骨皮(各一钱)炙草(五七分)水煎服。

独参汤

治产后乳汁涌下。

人参(随证多少用之)水煎浓汤,作茶饮。

十全大补汤

(见上卷胎不长养门。)

四物汤

(见上卷安胎门。)

生化汤

(见本卷生化汤论后。)

八珍汤

(见上卷诸痛门。)

保阴煎

(见上卷恶露不止门。)

四君子汤

(见上卷胎逆上逼门。)

[卷之下] 妒乳吹乳乳痈论

产后妒乳,因无子食乳,蓄结作胀。或妇人血气方盛,乳房作胀,以致肿痛,憎寒发热。若不以手捏去乳汁,及令人吮通之,必致成痈,四物汤调炒麦芽二两,煎服立消。予谓麦芽过多伤胃,若用三钱亦足矣。又妇人ru头生小浅热疮,搔之黄汁出,亦为妒乳。以槲树皮煎洗,或天麻草煎洗。至于吹乳之证,有内吹、外吹、上逆、下顺之异,总属胆胃二经热毒,气血凝滞。内吹者,胎热也。

外吹者,因儿食乳,为口气所吹也。俱令乳汁不通,壅结肿痛,不急治之,多成痈肿。速服栝蒌散,外以南星末,温汤调敷,更以手揉散之。势甚者,惟连翘金贝煎最妙。《正宗》用橘叶散,治内外吹乳。《医通》云:吹乳初起作寒热,即服加味逍遥散,加栝蒌霜散之。《尊生》治惯吹乳,用清肝解郁汤。又立治吹乳三方,分别初起身热、结肿施治。至于乳痈一证,即吹乳不散,久积成痈。又云:轻为妒乳,重为乳痈。

亦胆胃二腑热毒,气血壅滞而成。势甚有余者,宜先以连翘金贝煎治之甚妙。如初起肿痛,肉色赤,或发寒热,或憎寒头痛,烦渴引饮,尚未成痈时,于人参败毒散、加味逍遥散、神效栝蒌散选择治之,肿自消散。若至数日,脓成溃窍,稠脓涌出,脓尽自愈。予治吹乳、结乳、乳痈等证,立消毒饮二方,外用槐艾洗法,通治乳证,效过多人。又栝蒌贝母饮亦效,并附于各方之后。若产妇气血虚弱,患此等证而误用败毒,久不收敛,脓清脉大,则难治。《医通》云:脓清脉大,非大剂开郁理气,温补气血,不能收功也。

栝蒌散

治吹乳肿痛。

栝蒌(一个,打碎)乳香(二钱)用酒煎服。外用南星末,温汤调涂。

连翘金贝煎

治阳分痈毒,或在脏腑肺膈、胸乳之间者,此方最佳。甚者,连用数服,无有不愈。

金银花土贝母(去心)蒲公英夏枯草(各三钱)红藤(七八钱)连翘(一两,或五七钱。去心)用好酒二碗,煎一碗服,服后暖卧片时。不能饮者,酒水各半煎之。火盛烦渴乳肿者,加天花粉。若阳毒内热,或在头项之间者,水煎亦可。

橘叶散

治妇人有孕,胎热为内吹,有儿食乳为外吹,致乳结成肿痛,寒热交作,甚者呕恶,并治之。

柴胡陈皮川芎山栀(炒)青皮石膏()黄芩(炒)连翘(去心)甘草(各一钱)橘叶(二十片)水二钟,煎八分,食远服。渣再煎服。

清肝解郁汤

治惯吹乳。

熟地茯苓白芍(炒)贝母(去心)栀子(炒)当归(各一钱)柴胡丹皮川芎陈皮(各六分)甘草(五分)水煎服。虚,加人参、白术。

《尊生》治吹乳初起一当归贝母(去心)白芷梢(各一钱)花粉(八分)制香附栝蒌仁甘草节(各六分)青皮乳香没药(各五分)穿山甲(一钱,炒)川芎(四分)水酒煎二服。

《尊生》治吹乳身热二羌活独活前胡柴胡枳壳(炒)桔梗贝母(去心)白芷青皮当归穿山甲(炒,各等分)水煎服。

《尊生》治吹乳已结肿三陈皮牛蒡子山栀(炒)忍冬甘草栝蒌黄芩花粉连翘(去心)皂角刺(各一钱)柴胡青皮(各五分)煎服。内热,加石膏。予谓皂角刺,不宜用一钱,用四五分足矣。

人参败毒散

(又名败毒散。)治四时伤寒瘟疫,憎寒壮热,风湿风眩,项强身体疼痛。岭南烟障之地,疫疠时行,或脾湿香港脚,痿弱等证。

人参茯苓枳壳(炒)川芎羌活独活前胡柴胡桔梗甘草(各等分)水一钟半,姜三片,煎服。或为细末,沸汤点服。

神效栝蒌散

治乳痈及一切痈疽初起,肿痛即消,脓成即溃,脓出即愈。治痈之方甚多,独此方神效。瘰疮毒犹效。凡一切痈疽余毒,皆宜用之。

栝蒌(一个,研烂)当归(酒洗)生粉草(各五钱)乳香没药(各一钱。《尊生》乳、没各二钱五分)上用酒煎服,良久再服。如不能饮,以酒水各半煎之。如数剂不效,宜以补气血之药兼服之。若肝经血虚,结核不消,佐以四物、柴胡、升麻、白术、茯苓。若肝脾气血虚弱,佐以四君、芎归、柴胡、升麻。若忧郁伤脾,气血亏损,佐以归脾汤。

消毒饮

专治乳房或乳顶黑晕之内肿毒未破,发热恶寒,疮处或痛,或不痛,或麻木,服之即消。

蒲公英紫花地丁(各一钱二分)当归(酒洗)白芍(醋炒)赤芍丹皮地骨皮天花粉(各一钱)陈皮(八分)生草(三分)灯心五十寸,水三钟,煎一钟,食后服。仍以槐艾水不时洗之。

定痛消毒饮

治乳顶旁或乳房吹乳成痈,并乳结之证,发热恶寒,冷汗自出,势欲破而疼痛难忍,服之即出脓痛定。

蒲公英紫花地丁(各一钱二分)当归(乳房用身,乳顶用尾)白芍(醋炒)赤芍花粉浙贝母(去心,研。各一钱)皂角刺(七分或五分)柴胡梢(八分或一钱。乳顶肿结用之。若乳房,易白芷)牡丹皮广皮(各八分)明乳香没药(各五分)生草(三分)红枣二枚,去核,灯心五十寸,水三钟,煎八分。临服加无灰酒小半酒杯,入药,滚数滚服之。

不时用槐艾水洗。

槐艾洗法

治产妇乳上结核乳痈。

槐条艾叶(不拘多少)连须葱一条,将槐艾用水同煎煮,入醋少许,频频洗之。若乳顶旁生疮,脓出洗净,与儿吮之,随以松萝茶叶末渗上。

栝蒌贝母饮

治乳房结核肿。

栝蒌实土贝母(去心)甘草节(各三钱)煎服,效。已溃,加忍冬一两佳。

四物汤

(见上卷安胎门。)

加味逍遥散

(见上卷胎逆上逼门,附逍遥散下。)

[卷之下] 乳岩论

妇人乳岩一证,原非产后之病,但乳岩、乳痈,皆疮生乳房,治此证者,混同施治,误世不小,不得不分别论明也。其乳痈起于吹乳之一时,非同乳岩,由气血亏损于数载,始因妇女或不得意于翁姑夫婿,或诸事忧虑郁遏,致肝脾二脏久郁而成。初起小核,结于乳内,肉色如故,如围棋子大,不痛不痒,十数年后方成疮患。烂见肺腑,不可治矣。故初起之时,其人内热夜热,五心烦热,肢体倦瘦,月经不调,宜早为治疗。益气养荣汤、加味逍遥散,多服渐散。气虚必大剂人参,专心久服,其核渐消。若服攻坚解毒伤其正气,必致溃败。多有数年不溃者最危,溃则不治。周季芝云:乳癖、乳岩,结硬未溃,以活鲫鱼同生山药捣烂,入麝香少许,涂块上,觉痒极,勿搔动,隔衣轻轻揉之。七日一涂,旋涂渐消。若荏苒岁月,以致溃腐,渐大类岩,色赤出水,深洞臭秽,用归脾汤等药,可延岁月。若误用攻伐,危殆迫矣。曾见一妇,乳房结核如杯数年,诸治不效,因血崩后,日服人参两许月余,参尽二斤,乳核霍然。此证有月经者尚轻,如五六十岁无经者,不可轻易看也。

益气养荣汤

治瘰、结核、流注,一切郁热毒瓦斯。

人参白术(土炒)茯苓(各一钱)当归(二钱)川芎白芍(酒炒。各八分)熟地(二三钱)黄(蜜炙,一钱五分)桔梗(一钱或八分)贝母(去心,一钱二分)香附(七八分)橘皮炙草(各五分)生姜引,水煎服。

加味逍遥散

(见上卷胎逆上逼门,附逍遥散下。)

归脾汤

(见上卷胎漏小产门。)

[卷之下] 乳悬论(附方)

产后瘀血上攻,忽两乳伸长,细小如肠,直过小腹,痛不可忍,名曰乳悬,乃危证也。速用川芎、当归各一斤,水煎浓汤,不时温服。再用二斤,逐旋烧烟,安在病患面前桌子下。令病患屈身低头,将口鼻及病乳常吸烟气。如未甚缩,再用一料,则瘀血消而ru头自复矣。若更不复旧,用蓖麻子捣烂,贴顶上片时,收即洗去。

[卷之下] 前阴诸证论

产门不闭,如无肿痛,或肿既消而不闭者,此气血虚不能收摄,以十全大补汤服数帖,再用补中益气汤,加五味子治之。或以补中益气汤,加制半夏、茯苓以健脾,使元气复而诸疾自愈。或以硫黄汤外洗。

又敛宫方治子宫不敛甚效。

产后阴hu脱下,乃元气不足。及阴挺突出肿痛,清水淋漓者,用八珍汤加炙黄、防风、升麻各五分即收。或用补中益气加醋炒白芍一钱,五味子十粒。或易酒炒白芍一钱,肉桂五分,补而举之亦可,兼以硫黄散外治之。又有熨阴洗阴法,录后备用。

产门肿痛,因脏中风冷者,当归汤洗之。

产后阴挺阴菌,诸虫痛痒,盖因妇人七情郁火,伤损肝脾,湿热下注,故有阴中舒出如蛇,俗呼阴挺。

有翻突如饼,俗呼阴菌。亦有如鸡冠,如鼠乳。亦有生诸虫,肿痛湿痒,溃烂出水,胀闷脱坠者。其内证口干,内热体热,饮食无味,晡热发热,胸膈不利,小腹痞胀,赤白带下,小水淋沥。其治法,如气虚,十全大补加五味子、倍参、桂补而敛之。初产肿胀痛而热者,宜加味逍遥散,或逍遥散加荆芥、牡丹皮。如产久,则于杂证同治法,用四物汤加柴胡、山栀、丹皮、胆草。湿痒者,归脾汤加山栀、柴胡、丹皮。淋沥者,龙胆泻肝汤加白术、丹皮。溃腐者,加味逍遥散。肿闷脱坠者,补中益气加山栀、丹皮。

以上诸证,均可佐以外治之法,如硫黄汤、熨阴洗阴诸方,选而用之。

产后子肠不收,宜用收肠方收之,神应丹收肠甚捷。

产后阴hu中生小疮,形如痱子,名曰慝疮。或痛痒如虫行状,脓汁淋沥,用疗蚀方、椒汤、肉汁、金银散、杀虫硫黄散等方选用。

硫黄汤

治产后玉门开而不闭,及阴hu突出。

硫黄(三钱)吴茱萸菟丝子(各二钱)蛇床子(一钱五分)上研匀,水一腕,煎汤频洗自收。

敛宫方

治子宫不敛。

荆芥藿香椿根白皮煎汤熏洗,神效。

硫黄散

治产后阳气虚寒,玉门不闭。

硫黄乌贼骨(各五钱)五味子(一钱)上为末,掺患处,日三易。

熨阴洗阴法

治阴肿、阴痛、阴脱。用蛇床子不拘多少,炒极热,以绢袋盛或布裹,熨患处。

又法

用蛇床子五两,乌梅十四个,煎水,日洗五六次。

当归汤

治产后脏中风冷,阴肿痛。

当归独活白芷地榆矾石败酱煎水,适寒暖洗阴,自愈。《千金》不用败酱。

龙胆泻肝汤

治肝经湿热,腋胁满通,小便赤涩。

柴胡梢泽泻(各一钱五分)车前木通当归梢草龙胆(各八分)生地(二钱)生姜(三片)水煎,食远热服,更以美膳压之。此本导赤散加柴胡、胆草之属,入肝以泻湿热也。

收肠方

治子肠不收。

枳壳诃子五倍子白矾煎汤熏洗。若不收,再炙顶心百会穴数壮,即上。

又收肠方

凡遇生肠不收,以铁锈水润肠上,用堪舆家真磁石一钱,研末,酒服,肠即收矣。

千金疗蚀方

治慝疮。

川芎当归芍药地榆甘草(各等分)用水五升,煮至二升,去渣,热熏温洗,日三夜一,即愈。

椒汤治法

治阴中小碎疮如痱子,痒不可当。

胡椒(二十一粒)煎汤,洗之自愈。

肉汁治法

治阴hu内疮。用猪肉十斤,水煮,取肉汁一半,浸疮。冷再炖热,浸之。

不过三两次即愈。

金银散

杀阴hu内疮虫。

蒲黄(一升)水银(一两)二味研匀细末,用以搽疮即愈。此方不可轻用。

杀虫硫黄散

治疳虫蚀下部五脏。

硫黄研为细末,取东南桃树枝五七枝,轻打头使散,以绵缠粘末,令少浓。又截一竹筒,先内下部中,仍以所捻药桃枝,烧着熏之。

十全大补汤

(见上卷胎不长养门。)

补中益气汤八珍汤

(俱见上卷诸痛门。)

加味逍遥散

(见上卷胎逆上逼门,附逍遥散下。)

逍遥散

(见上卷胎逆上逼门。)

四物汤

(见上卷安胎门。)

归脾汤

(见上卷胎漏小产门。)

神应丹

(见中卷催生门。)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