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笔下文学 > 入大乘论

入大乘论卷上(本无阙第一品名目)

(快捷键←)[没有了]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坚意菩萨造

北凉三藏法师道泰等译

今欲解入大乘义。问曰。何故说入大乘义。答曰。我为众生欲遮苦因故。汝今当知。或复有人近恶知识。为恶所误偏执己法。专著邪见。颠倒思惟。不解实义。不顺佛智。诽谤圣说。诽谤圣说者。则坏正法。坏正法者。得大罪报如世尊说。谤法之罪。重于五逆。恶道长远。久受苦报。如偈说曰。

诽谤大乘法  决定趣恶道

此人受业报  实智之所说

生堕地狱中  大火炽然身

焚烧甚苦痛  业报罪信尔

炽然大铁犁  具满五百数

而耕其舌上  遍碎身苦恼

若从地狱出  复受余恶报

诸根常缺漏  永不闻法音

设使得闻者  复生于谤法

以谤法因缘  还堕于地狱

谤法众生闻如是说。于大乘中。便生疑心。如尊者提婆所说偈。

薄福之人  不生于疑  能生疑者

必破诸有

若有疑者。皆应听法。闻已意解。便得开悟。得开悟已。即生信心。生信心已。便生喜乐。生喜乐已。如是次第。生闻思修。乃至具足得一切种智。因谤大乘。而堕恶道。亦由大乘。起诸善业。如人因地故倒。还依地而起。又因于智。趣菩提道。亦与众生。共和合有。若离众生。则无有得菩提道者。从众生界。出生一切诸佛菩提。如尊者龙树所说偈。

不从虚空有  亦非地种生

但从烦恼中  而证成菩提

问曰。汝说善入摩诃衍论。如是功德云何名为摩诃衍耶。答曰。菩萨藏处名摩诃衍。问曰。佛不说三乘亦摩诃衍乎。答曰。如是。此大乘中。亦说三乘。即名三藏。如菩萨藏经中说。佛告阿阇世王。族姓子。藏有三种。何等为三。谓声闻藏。辟支佛藏。菩萨藏。族姓子。非以声闻乘故名为三藏。亦非以辟支佛乘故名为三藏。唯诸菩萨所学大乘。得名三藏。何以故。夫说法者。具足三乘。乃名三藏。以菩萨说法能具三乘故。是故我说名三藏耶。族姓子。有三种学人。声闻学。辟支佛学。菩萨学。声闻乘者。不学辟支佛乘。何以故。非所解故。辟支佛乘者。不学菩萨乘。何以故。亦非所解故。族姓子。唯诸菩萨虽学声闻辟支佛乘。而不证于声闻辟支佛道。学菩萨乘。深知菩萨所行之法。常乐随顺。以是义故。菩萨乘者名为三藏。非谓声闻辟支佛乘。于余经中。以具分别。是故我今但略说耳。如汝意谓非三藏者。汝今但以增一阿含。中阿含。长阿含。杂阿舍百千等偈。以为一藏。毗尼阿毗昙二百千偈。名为二藏。尽具修习。名为三藏。若如是说。不名三藏。所以者何。诸余经等。则非佛说。有如是过。阿含。毗尼。阿毗昙等。亦是三藏。杂藏。舍头罗经。胎经。谏王本生。辟支佛因缘。如是八万四千法藏。尊者阿难从佛受持者。如是一切皆有非佛语过。若无过者。当知一切尽是佛说。如是所说。若皆是藏。此则便有百千等藏。汝言三藏。是语自坏。复有阿难所不受者。佛成道二十年后。方于僧中自言。我年老大。须供给人。若能为我作给侍者。当自言能。尔时大众和合。即差阿难为佛侍者。阿难便语同梵行人。如来有八万四千法聚。我今悉能受持。唯先二十年中。有二比丘。所受持者。皆悉不了。以是义故。当知阿难所受持者。不名多闻。佛所说法中。阿难实有不任器者。如中阿含说。释提桓因语郁多罗言。尊者。我得他心智。观阎浮提一切众生。无有尽能受持佛法。唯除尊者。余不能了。以是因缘当知阿难非悉能持一切佛法。声闻弟子。及以阿难。不任法器。诸大乘经。已具广说。如首楞严经中。佛为净月藏天子说。阿难所持少不足言。不受持者乃有无量。我所知法。百千亿分。不说其一。阿难于我所说法中。百千亿分。不持其一。善男子。我于一日一夜。十方世界梵释。四天王。天龙。夜叉。乾闼婆。及诸菩萨。一切来集。为说智慧修多罗偈颂章句。众生所行诸波罗蜜。及说声闻辟支佛乘。厌恶生死。赞叹涅槃。满足诸波罗蜜。乃至为诸天子广演说法一日一夜假使满阎浮提如微尘数。多闻智慧皆如阿难。于一日一夜。百千亿分亦不能持具足一分。乃至复满十方微尘世界皆如阿难。不能尽持亦复如是。处处经中亦说。阿难不任法器。以是义故。当知阿难不能尽持一切佛法。问曰。如来世尊不说阿难于多闻中为第一耶。答曰。佛于声闻众中。假说阿难以为第一。非谓菩萨。又复汝等于阿难所持尚不尽闻。况于大乘具足深义。汝意若谓是声闻乘即大乘者。此事不然。何以故。因果异故。若声闻乘因与大乘因。而不异者。果亦应不异。现见果异故。当知因亦异。何以故。声闻学者。但断结障。观无常行。从他闻法。菩萨所断微细诸习。乃至空竟观一切法。不从他闻得自然智。无师智。以是义故。非以声闻乘同大乘也。问曰。佛不说解脱无异也。答曰。声闻解脱时。颇能令使须弥山等。尽向道场。悉皆曲躬。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八十由旬一切魔众。悉来降不。菩萨解脱。如上所说。悉能为之。以是义故。佛于余经。虽说解脱相等无异。大小实殊。犹如虫啮芥子中空。虽有空名。当与十方世界中空得为一不。空虽不异。大小有别。又如荧火欲等日月。亦如蚊子比金翅鸟。如娑留枝比丘。说佛本行偈。

一切诸光明  灯焰与掣电

星月照差别  日光最第一

飞行诸禽兽  蚊蚁及与蜂

众鸟飞各异  金翅最不同

以是故。虽少相似。大小有殊。当知因既有异。果岂同耶。汝言解脱无异。如是观察。解脱不同。声闻解脱。名爱尽解脱。非一切解脱。但为钝根少智众生。假分别说。大乘解脱。断烦恼习。一切都尽。为利根菩萨。广分别说。如汝今说。声闻解脱。即大乘解脱者。如来则非一切种智。有如是过。如佛小疾。遣目连诣耆鞠所。当须何药。是时耆鞠已亡七日。生忉利天。目连即便诣彼天所。尔时耆鞠将入后园。即便问言。如来有疾。当须何药。答曰。用酥。如来身者。犹如金刚。诸恶已灭。岂有疾乎。而问耆鞠。如婆拘罗比丘。于九十劫前。以一药果。施同梵行者。于九十劫中。身常无病。于最后身。年至八十。初无微病。正以此一诃梨勒果微施因缘。尚得无病。况复如来亿百千万阿僧祇劫。具足檀波罗蜜。备诸功德。乃至截身手足髓脑血肉。而施病者。以是因缘。岂得疾耶。如经所说。则现如来非一切智。如来又时入城乞食。空钵还归。为度于提婆达多令使出家。如枯树经说见大火聚。尔时诸比丘中便有生退心者。为度马师满宿故。数数骂婆罗门夺赖阇。萨遮尼干。孙陀利等。于九十日中受食马麦。目连。舍利弗。入于陶室。乃有如是等事。汝意若谓有余业者。此则不然。何以故。如来已尽一切诸恶。具满一切无量功德。有余恶业。则有大过。汝曾不闻诸经中说如来永断一切烦恼业结习耶。如摩陀遮离所说偈赞。

一切结习尽  唯有救世者

一切智所有  功德悉成满

有三种习。所谓业习。烦恼习。威仪习。此三种习。如来永尽。以是因缘。若有余业。此则大过。汝今若谓是方便者。此亦不然。何以故。汝意先谓。佛身是实。不言方便。及与应化。汝常自言。佛身是一。何得复有方便应化。汝于何经闻说方便。及应化耶汝经中说唯有后边身。不言别有法身。与应化方便身异。而我十住经中所说。别有法身。不与方便应化身同。是故。大乘经中说。佛是一切智。则无有过。汝小乘中说一切智。则有大失。若谓声闻乘。即是大乘。此事不然。大乘者。与声闻乘。则有差别。以广大故。汝意若谓声闻乘中显示大乘。是亦不然。何以故。理相违故。声闻乘者。从他闻法。大仙之乘。绍三宝种。不断绝故。如毗琉璃宝终不出于水精之中。体差别故。是故大乘微妙甚深。其心广大。菩萨摩诃萨次第修学。始从初地。乃至十地。具足一切功德智业。是故佛说名为摩诃衍乘。若声闻乘从摩诃衍出。则有是理是故菩萨修学十地。具满一切诸波罗蜜故。能出生三乘善法。如十地经说。金刚藏菩萨语解脱月菩萨言。佛子。譬如字章字本为初。一切文字皆出字本。如是佛子一切佛法亦复如是。以地为初。亦从于地。而得究竟。成自然智。是故大乘名曰甚深。出生一切声闻功德。非谓小乘能出大也。佛说十地。犹如金聚具足无失。云何不受。如来以慈悲力。为钝根故。说声闻乘。而汝信受。便自偏执。受行小法。不信大乘平等正教。是故当知佛说大乘。名最吉胜。问曰。世尊昔说。于我灭后。当来世中。多有众生。起诸诤论。此是佛说。此非佛说。是故如来以法印印之。若义入修多罗。随顺毗尼。不违法相。是名佛说。答曰。佛亦不言。声闻乘者。非是我说。乃至菩萨大乘亦复如是。佛说不异。等一相故。以法印印。汝言入者。为是义入修多罗。为文字入耶。若以文字入者。无有是处。何以故。十二部经。一切文偈章句各异。是故当知非文字入。若以义入理不相违。义者若顺修多罗义。与法相相应。其义显现。是故名为顺修多罗耶。若显示声闻法。名声闻乘。随顺入修多罗。若显示辟支佛法。名辟支佛乘。随顺入修多罗。若显示菩萨法。名菩萨乘。随顺入修多罗。若我显示十地功德。明菩萨行。是名真说。随顺入于大乘。但汝意偏党独谓入小乘三藏。大乘三藏中。我已说入。是故三藏即是大乘。何以故。十二部中。说毗佛略。即是大乘。如中阿含说。云何名丘丘。所谓知法以能善解十二部经。修多罗乃至忧婆提舍。毗佛略者。是摩诃衍。何以故。毗佛略经。为诸众生说修对治法故。名毗佛略。亦有众多乘故。名毗佛略。亦以多庄严具故。名毗佛略。亦能出生无量大果报故。名毗佛略。非是称量所能知故。名毗佛略。除断一切诸邪见故。名毗佛略。若汝意谓。我声闻法中。广说修多罗偈颂章句。亦名毗佛略者。无有是处。何以故。汝依阿含说为毗佛略。但有言语。若但言语。此非可信。若阿含经中。必有斯义。何处章句。为声闻说。是毗佛略。若无定文。是故当知毗佛略者。显发大乘。非谓声闻小乘说也。汝声闻经一部所说。终无百千偈赞文句。况复当有亿万广说。如来世尊。教诸声闻。唯示无常。令厌生死。使知苦本。速求涅槃。从初如是。乃至奉行句味鲜少。则无甚深广大之义。大乘经说菩萨所为。其事深广。如大喻经。贤劫三昧经。解脱经。华首经。如是等。悉是摩诃衍。皆名毗佛略。如结解脱经中。善财童子。诣善知识海幢比丘所。十二年中。入大海三昧。白海幢言。此三昧中。深广无边。更有法门大此三昧不。说是语已。于大海三昧中。见大莲华。佛从中出。即以右手摩海幢顶。赞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更有普眼法门。汝当受持。海幢即受普眼法门章句。次第为他广说。告善财言。善男子。我于一刹那顷。所可受持普眼法门。用大海水尽以磨墨。积大纸聚犹如须弥山。天下草木持以为笔。三千世界水陆众生。悉为书师。于一刹那顷。所受法门。百千分中。犹不能书尽其一分。况复一日一夜。乃至十二年中。所受甚深无量无边大分要义。善财童子于一善知识所从闻法已能如是无量无边过亿千数。况复咨问微尘世界诸佛等边。及善知识所受教法。以是因缘。具足大乘。名毗佛略。无量无边非声闻耶。此义甚深。是故一切声闻所修行法。悉入摩诃衍道。最为大吉。是名随顺修多罗义。今当复说随顺比尼。三乘圣道皆同断贪欲嗔恚愚痴。名为比尼。修多罗者。分别因果。阿毗昙者。分别法相。亦断烦恼。摩诃衍者。亦说断除贪欲嗔恚愚痴烦恼一切恶法。佛教声闻净己三业名为比尼。为菩萨说净己三业。乃至成佛兼及众生满足一切尸波罗蜜。菩萨所持是自性戒。发菩提心。得真实果。是故当知摩诃衍者。随顺比尼不违法相者。三乘经说不违十二因缘。大乘亦不违十二因缘。善观察者。能知大乘即三法印。若不善观察。则无大乘。亦不具三乘。若诽谤摩诃衍者。是大过罪。汝今若言。此是魔说。佛所不说。然诸经中。实无此语。若但口言为大乘者是魔所说。终不可信。汝意若谓是佛说者。犹如师子身中生虫。则还食师子。三乘皆尔。不独大乘。是故当如摩诃衍者。非魔所及。唯佛能说。问曰。汝非魔说。我是魔乎。答曰。我与汝等俱非魔耶。问曰。若谓我与汝。等俱非魔。说言魔说者。此则应遮。答曰。我大乘法利及与众生顺于法相故多魔事。是故如来于大乘中。说言遮魔。汝小乘法。唯能自度。魔不扰恼。何须遮乎。是以如来昔于法华及般若经中说。于当来世。多有众生。喜起嫉妒故遮诽谤。堕于恶趣汝所诵习。于何部经中。言摩诃衍是魔所说。若汝经中。不言摩诃衍魔所说者。自言魔说。此亦叵信。汝意若谓声闻法中。亦有遮断。但事已久灭。难可证据。此亦不然。何以故。非处所故。若假令遮佛以神力则能守护此法。经劫亦不坠没。是故当知汝言久者。但有言语。假令魔说。能除惑障。不违正法。虽曰魔说。即是正法。与佛语不异。何以故。如佛所说。依法不依于人。是以我今但从正理。不取名字。又我等所求。能灭智障。烦恼障者。即是世尊若实魔者。终不能说菩萨之法。何以故。魔不能知菩萨从禅定生闻思修慧。厌离欲恶不善之法。是大乘义。唯佛能说。从于初地。乃至十地。如是次第。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灭受想定。菩提心。诸波罗蜜。随宜方便成熟摄众生法。十善道戒闻智慧不放逸。离世八法。八圣道。转法轮。坚持头陀具足功德。苦空无常无我寂灭。十二因缘。出入诸禅。三解脱门。诸陀罗尼。三十七品助道之法。诸神通门。实谛四辩。禅智二轮。以自庄严。皆悉和合。游戏诸法。而于生死涅槃等中。不背生死。亦不向涅槃。心常厌恶。正观诸地。出离诸地。不堕声闻。辟支佛地净佛国土。随顺法忍。无生法忍。不退转地。受正位地。力无畏不共法。相好法身。为众生故住于生死顺转决定转。随顺不转。决定不转。如是等因果次第法。不共法。非觉法。魔不能说。非魔境界故。魔有四种。若言阴魔作是说者。我终不说佛有阴身。又复若言实是魔说。如斯语者。弥勒菩萨亦应遮止。又尊者宾头卢。尊者罗睺罗。如是等十六人诸大声闻。散在诸渚。于余经中亦说有九十九亿大阿罗汉。皆于佛前取筹护法住寿于世界。东方弗婆提渚。麦渚。粟渚。师子渚。阎浮渚。大阎浮渚。跋提梨伽处。罽宾。乃至阿耨大池。诸贤圣等皆住。守护佛法。若言摩诃衍是魔所说者。则为佛法之大患也。诸贤圣等悉应遮断。是故当知言魔说者。皆是妄语。空作斯说。又大菩萨诸贤圣等。皆护大乘。是摩诃衍绍三宝种。不令断绝。问曰。如汝所说。若摩诃衍是三宝种。皆悉拥护菩萨声闻。如今云何于诽谤大乘者。何不遮止。使斯人辈。不堕地狱。不趣恶道。不坏佛法。答曰。业报决定不可除断。业有二种。一者决定增长。二者决定受报。非诸菩萨声闻贤圣所能除灭。造作恶业决定受报。不可救止。如瞿迦离比丘。诽谤摩诃衍经是魔所说。当知是人必堕地狱。无能拔者。问曰。汝言谤摩诃衍。能入恶道。亦是粗语。我未信耶。答曰。汝言佛说摩诃衍是魔语者。即是诽谤三世诸佛。亦是一切众生大怨。所言甚粗犷。当受恶口不善重报。如佛偈说。

人生于世间  如斧在口中

自斩害其身  斯皆由恶业

汝谤摩诃衍。如是粗语。非我所说。我今但欲令汝不起诽谤。为利益故。便作是说。犹如病人食不应食。良医瞻病。禁断不听。为怜愍汝。妄作绮语。言摩诃衍是魔所说。过去诸佛已说摩诃衍。未来诸佛当说摩诃衍。现在诸佛今说摩诃衍。是名遮断诽谤摩诃衍论。菩萨为断诽谤大乘。是故演说初入摩诃衍论品。问曰。汝已遮他不令诽谤。今当云何入摩诃衍行。答曰。菩萨当先具种性。随顺善行。所解广大。内心广大。界分广大。种性广大。性既具足。其心调柔。渐损烦恼。少贪嗔痴。好修诸善。精勤诵习。如是众生。六根广大。能发大愿。欲求佛道。种性相貌。如佛所说。下根下性。下发道意。所愿亦下。中根中性。中发道意。所愿亦中。上根上性。上发道意。所愿亦上。是故诸佛。随其根性。则以慈心。分别教授。问曰。若诸众生。各有根性。云何应为随根说法。答曰。上根众生为说菩萨深妙法藏。以知根性堪菩萨行故。说菩萨藏。问曰。为菩萨藏者。当住何地。答曰。有十种行。到解脱地。能听菩萨藏时。得十种法行。离解脱行。便得入于菩萨之行。何等为十。一者修菩萨解脱行。若多若少。皆悉修习。二者菩萨所有之法。若多若少。皆悉书写。三者菩萨藏法。若多若少。皆悉供养。四者菩萨之法。若多若少。皆悉转读。五者菩萨之法。若多若少。皆悉听受。六者菩萨之法。若多若少。皆悉受持。七者菩萨之法。若多若少。皆悉习诵。渐渐通利。八者菩萨之法。若多若少。皆悉为他分别演说。九者菩萨之法。若多若少。皆悉思惟。善解义趣。十者菩萨之法。若多若少。独处思惟。修集增明。是名菩萨十行。第八者是菩萨闻慧。第九者是菩萨思慧。第十者是菩萨修慧。问曰。菩萨得是闻思修已。当入何行。答曰。为得己地入解脱门。如是次第。闻思修生。为见法界。得于己地修三解脱门。问曰。何等名为三解脱门。答曰。行空无相无愿。问曰。云何为空。答曰。观我人众生。无有自体。性相常寂。问曰。云何解了。答曰。当入十二因缘。问曰。是空解脱异十二因缘法耶。答曰。空与十二因缘。等无异相。空即十二因缘。十二因缘即是空。何以故。因缘假起。无有自体。如尊者龙树所说偈。

十二因缘空  我今欲解说

假名因缘法  此即是中道

一切诸法悉皆空寂。何以故。皆属因缘无自性故。问曰。若一切法因缘生者。何故说言无体性耶。答曰。所言因缘世谛故说。第一义谛则无体性。亦无有生。既无有生。亦无有灭。无生无灭。即真寂灭。真寂灭者。即是一切诸法寂灭。是故我说一切诸法无有体性。如老母经中世尊所说。姊譬如因人因桴因鼓。众缘和合便有声出。如此之声。不在三世。亦非内外及在中间。其性空寂。无生无灭。姊今当知一切诸法体性亦然。老母经中佛自说空。是故菩萨于无量劫。修集福德禅定智慧。悉入三解脱法门。善观生灭皆悉空寂。犹如幻炎。乾闼婆城。皆同梦化。如佛说言。

初觉十二缘  众生皆悉空

刹那顷所得  幻炎乾闼城

如是次第。入空解脱门。其心快乐。逮得义利。问曰。外道各著我见。云何遮断。答曰。如是外道。于内外色。皆生染著。取我我所。顺生死流。彼著我者。我能施与饮食财利。如是种种依止我见。众生等见。彼我我所者。我之造作。是我瓶物。如是等名依止我所。彼所作业。若一若异。若一异。若不一不异。取著偏执。但以言语。诳惑于世。及以己身。以是义故。流转生死。不解因缘诸法性空。问曰。是诸外道。不解因缘。而起四执。何者为过。答曰。僧佉所说。有计一过。作与作者一。相与相者一。分与有分一。如是等皆名为一。优楼佉计异。尼健陀计一异。若提子计非一非异。一切外道。及摩他罗等异计。皆悉不离如是四种。问曰。僧佉人言作与作者一有何过。答曰。语有二故不名为一。作是因作者名果。是事不同。云何说一。若实异言一。此则颠倒。何以故。以作者即是作故。作与作者。前后时异。云何为一。问曰。前后一用。如种生芽。时虽前后。但相似相续。故名为一。答曰。此亦有过。若作在先。作者在后。生未生异。云何为一。譬如有瓶终不得并。如牛角不相因生。作以作者亦复如是。复次所以作与作者不得为一。声别义别。因缘别时别。字别体别。若如是者。则有多过。若但一者。不应二名。声义体相先后异故。不得为一。若作与作者一。如取泥团陶师。轮绳酥酪等物皆悉应得。以不得故。当知非一。如我心不得为一。若是一者。心无常故。我亦应无常。以是故作与作者。相与相者。量与量者。分与分者。悉同是破。有一瓶等亦应破遮。如色与瓶一。及白[疊*毛]青叶。长短方圆。如是等物作悉应遮。问曰。比舍师计异。有何过耶。答曰。若作与作者异亦有大过。问曰。云何为过。唯愿说之。答曰。若瓶与泥异。作瓶时应取缕。作[疊*毛]时应取泥。以作瓶不取缕故。当知不异。复次泥团。因微尘成。瓶因泥团成。若瓶异泥团者。瓶则无体。泥团成瓶故。不得为异。泥团于微尘为作者。于瓶为作。若作与作者异。泥于微尘瓶但名异。不应有二。以是故作与作者。不得为异。因缕成[疊*毛]。因蒲成席。皆亦同是说。复次若有一瓶异则一切法坏。何以故。若有一非瓶。离应有瓶。若有一是瓶。则为多瓶。有一非故。异亦应非。是则无瓶。以是义故。汝计异者。即坏一切法。问曰。如此说者。非坏一切法。何以故。有一依瓶立。是故有一瓶等皆成。答曰。若有一与瓶合。有一应是瓶。若瓶与有一合。瓶亦应名有一。以有一合故。不得为异。复次有一异者。犹如白[疊*毛]。此亦有过。何以故。白则非[疊*毛]。[疊*毛]亦非白。白与[疊*毛]异。余物亦然。如烧[疊*毛]时。白不应烧。若[疊*毛]烧时。白亦烧者不得为异。汝今以言物异相异。此事不然。汝先言。六事各异。此则应遮。问曰。尼健陀先言一异。有何过耶。答曰。汝所谓一异者。或说作以作者一。或说作以作者异。此亦多过。问曰。有何过耶。答曰。若作即是作者。事则不成。若作与作者异。事亦不成。何以故。因果各异。云何为一。以众缘成果故。不得为异。作相作者相。亦皆如是。问曰。如瓶相破。而体不破。以体不破故。亦得为异。以见体在。而相破故。若破瓶时。本成体无。不得为异。答曰。若言一。同僧佉破。若言异。同比舍师破。如叶青[疊*毛]白。亦皆俱破。问曰。若提子计不一不异。有何过耶。答曰。前三计者。各有所执。汝说不一。应当是异。若说不异。即应是一。何所执故。而言不一不异。若无所执。妄有所说。则坏法相。问曰。汝说大乘。亦无所执。汝亦应坏一切法相。答曰。我之所执。世间现见。是因缘法。汝之所说。但是颠倒不顺法相故。问曰。何者是法相。而说我坏法相耶。答曰。无体相者。即是体相。问曰。云何无体相。为体相耶。答曰。空名无体相。问曰。云何名空。以有为空。以无为空耶。答曰。我不以有义故名空。亦不以无义故名空。以离于有无故名为空。如尊者龙树所说偈。

执有名为常  计无则为断

若离于有无  是名真实空

复次如龙树中论中说偈。

执有取体相  执无著无体

不存于有无  是名真实观

以是故。以离有无名空。离断常故。名为中道。若能觉悟如是法相故名为佛。是故十二因缘义。名之为空。问曰。十二因缘以何为证。而知为空。答曰。譬如瓶泥团轮绳。及以陶师。众缘和合。然后成瓶。非即泥团是瓶。亦非离泥团有瓶。但假名说瓶。属众因缘。无有体相。无体相故无生。无生故体相寂灭。因缘所成。是故无体。若诸法定有自体。不假因缘。则无是处。以无自相故无瓶。瓶无故一切法亦无。如尊者提婆所说偈。

一法若有体  诸法亦复然

一切法本无  因缘皆悉空

真实观一法  诸法不二相

谛了是空已  则见一切空

问曰。因缘生法。即是体相。答曰是事不然。何以故。若有体相。若无体相。非汝所及。如汝所说。以因缘为体相者。因缘从他生故。云何有体。言体相者。自性而起。不属因缘。若属因缘。则无自性。譬如假借非自有也。是故因缘假他而成。无有自体。如尊者龙树所说偈。

因缘所生法  是即无自性

若无自性者  云何有体相

问曰。诸法体相。世间现见。云何无耶。答曰。是事不然。凡愚妄见。此非可信。生灭之法。皆悉是空。生灭流速。无暂停时。相似相续故。妄见为实。犹如灯炎。念念生灭。凡夫愚人。谓为一炎。亦如駃流。影响幻炎。如佛所说。幻及幻者。都无所有。而妄见者。谓之为实。若是实者。饿鬼不应见水为火。沙石脓血。而诸众生。以善恶故。随业所见。若有净心。利根众生。则能见空。夜叉饿鬼。远见其水。近则见火。便生疑惑。若物有实。不应二见。以二见故。则知非实。但妄见故。当知一切诸法皆无体相。以无体相故。都无生灭。问曰。若一切法无生无灭。云何得有来去计断常过。答曰。以见种子故。便计来去。若得法空。则离断常。如因种子有芽茎枝叶花果次第而见芽生故种子灭。是以不断。乃至果生故花灭。亦无常过如尊者提婆所说偈。

诸法相续有  则非是断灭

因灭故果生  不得名为常

以是故。见因缘空。即离断常。问曰。痴因缘行。云何而得离于断常。答曰。因无明故。有善恶行。乃至因生故有老死。凡夫不解因缘相续。妄计为实。无明体空故。行亦体空。乃至生体空故。老死体空。以世间假名有相续故。无断灭过。念念不住。无有常过。以凡夫众生死此生彼。相似相续故。如佛所说。第一义中。无有众生死此生彼。但以世谛假名说故。识为种子。行业为田。以慢土覆。无明为粪。爱水为润。父母精气。众缘和合。生名色芽。是故名色无有自体。犹如床脚。相假而用。初名歌罗罗。二名安浮陀。三名肉段。四名坚实。五名诸炮开张。六名为触。生法次第。相假而有。不名为断。菩萨善解因缘法故。即知其空。以因缘空故。一切法空。解法空故。无断常过如出胎经中佛所说偈。

随假名字  而得诸法  名中无法

是则真实

以是故。非言说故。有法。若随名字。有诸法者。法则多体。犹如空法。无一无多。问曰。若一切法无体。汝言有过现见有故。答曰。若法是有。言无则过。法既非有。云何言过。以是故。诸法如初。后亦复然。若诸法定有体相。后涅槃时。应是断灭。若先非是空。后言空者。则是邪见。坏于正法。亦无解脱。如尊者提婆所说偈。

不空而见空  我应得涅槃

邪见非涅槃  如来之所说

诸法本空故。恒见是空。如过去佛所见空相。今亦复然。是故我说因缘法空。是则无过。如是先立第一义谛。后分别世谛。我及众生。作与作者。乃至一异。则无过失。如尊者龙树所说偈。

不说分别谛  不得于实谛

若不得实谛  则无得涅槃

复次说偈。

诸佛演说法  常依于二谛

分别于世谛  及与第一义

若不能分别  真俗二圣谛

如是则不知  佛法甚深义

是故因缘法空。名为真如。法性实际。是名修习第一义禅。见因缘空。即是空解脱门。若见空者。则不见诸法相。是名无相解脱门。见无相故。无所愿求。是名无愿解脱门。安住如是三解脱门。识种子于三界内。则更不生名色等芽。识无取著。灭三有苦。三有灭故。得寂灭涅槃。如尊者提婆所说偈。

识是种子义  游行于六处

若见诸尘空  有芽则断灭

问曰。菩萨度空。出于生死。云何能得胜于声闻。答曰。菩萨得世间利。出世间利。度尔炎地故。虽出世间。能住世间。教化众生。声闻不然。怖畏生死。求速灭度。以出世间道。见于法界。见法界已。到涅槃岸。菩萨不尔。何以故。菩萨见众生苦。起大悲心。为欲度彼坚住庄严。于阿僧祇劫。修行出世间道。于一念顷。观一切法界。观法界已。众生缘故。不取果证。乃能度脱。如佛阿耨大池经中说。譬如二人欲堕山顶。一人有力。善巧方便。以巧便故。虽堕还起。得升山顶。一人力少。复无方便。即住退堕。不能复起。菩萨于无为法中。不证不著。如善巧人得升山顶。声闻之人。以证著无为故。如少方便者。堕而不起。譬如长者唯有一子。以饥俭故。远至他国。经数十年。长者后时。住一大城。其家巨富。多积珠珍。渐得佣力故。还来本国。菩萨有无量无边阿僧祇功德到尔炎地。向于涅槃。以愍众生故。还入生死。于阿僧祇劫。久受勤苦。菩萨摩诃萨乘大苦乘。求无上果不可思议。出过一切声闻辟支佛上。具足一切功德智慧。是故超度尔炎之地云何菩萨乘大苦乘。譬如有人乘船入海。遇大恶风涛波如山。有如是等无量众难。诸伴心急。生大恐怖。是时船师巧持帆故。能度众难有福德人。得度难已。获大珍宝。菩萨摩诃萨处生死海。亦复如是。为恶知识不信所难。趣向恶道。第一阿僧祇劫。修治净地行。求净解脱。第二阿僧祇劫。修净禅定行。第三阿僧祇劫。修净智慧行。除尔炎地障。是故菩萨名乘苦乘。满足十地。得无疑无障。一切行具足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以尔炎智。得成大果。

入大乘论卷上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