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笔下文学 > 麟台故事

卷二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修纂

太平兴国七年,诏翰林学士承旨李昉、翰林学士扈蒙、给事中直学士院徐铉、中书舍人宋白、知制诰贾黄中、吕蒙正、李至,司封员外郎李穆,库部员外郎杨徽之,监察御史李范,秘书丞杨砺,著作佐郎吴淑、吕文仲、胡汀,著作佐郎直史馆战贻庆,国子监丞杜镐,将作监丞舒雅等阅前代文集,撮其精要,以类分之,为《文苑英华》。续命翰林学士苏易简,中书舍人王佑,知制诰范杲、宋湜与宋白等共成之。雍熙三年上之,凡一千卷。

咸平三年十月,上命翰林学士承旨宋白、起居舍人知制诰李宗谔修《续通典》,以秘阁校理舒雅、直集贤院利瓦伊、石中立、王随为编修官,直秘阁事杜镐为检讨官。四年九月成二百卷,上乃诏特付秘阁。先是淳化中,太宗命翰林学士苏易简与三馆文学之士撰集此书,会易简等各莅他务,罢其事,至是复诏成之。

咸平四年九月,翰林侍讲学士国子祭酒邢昺,直秘阁杜镐,秘阁校理舒雅,直集贤院利瓦伊,诸王府侍讲孙奭,殿中丞李慕清,大理寺丞王焕、刘士玄,国子监直讲崔偓佺表上重校定《周礼》、《仪礼》、《公羊》、《谷梁传》、《孝经》、《论语》、《尔雅》七经疏义,凡一百六十五卷,命摹印颁行。赐宴于国子监,昺加中散大夫,镐等并迁秩。至景德二年九月,又命侍讲学士邢昺,两制详定《尚书》、《论语》、《孝经》、《尔雅》错误文字,以杜镐、孙奭被诏详校,疏其谬误故也。

景德二年九月,命刑部侍郎资政殿学士王钦若、右司谏知制诰杨亿修《历代君臣事迹》。钦若等奏请以太仆少卿直秘阁钱惟演,都官郎中直秘阁龙图阁待制杜镐,驾部员外郎直秘阁刁衎,户部员外郎直集贤院利瓦伊,右正言秘阁校理龙图阁待制戚纶,太常博士直史馆王希逸,秘书丞直史馆陈彭年、姜屿,太子右赞善大夫宋贻序,著作佐郎直史馆陈越同编修。初命钦若、亿等,俄又取秘书丞陈从易、秘阁校理刘筠。及希逸卒,贻序贬官,又取直史馆查道、太常博士王曙,后复取直集贤院夏竦,又命职方员外郎孙奭注撰《音义》,凡九年,至大中祥符六年成一千卷上之。总三十一部,部有总序;一千一百四门,门有小类;外《目录》、《音义》各十卷。上览久之,赐名《册府元龟》。又录妇人事迹为八十卷,赐名《彤范》。

景德四年八月己亥,幸上清宫大相国寺,还幸崇文院,观所编《君臣事迹》。王钦若、杨亿以草本进御,上徧览久之。又入四库阅视图籍,谓宰臣等曰:「著书难事,议者称先朝《实录》尚有漏略。」亿进曰:「史臣纪事,诚合详备。臣预修《太宗实录》,凡事有依据、可载简册者,方得纪录。」上然之,赐修书官器币有差。

大中祥符元年六月,崇文院检讨杜镐等校定《南华真经》摹刻版本毕,赐辅臣人各一本。五年四月,崇文院上新印《列子冲虚至德真经》,诏赐亲王、辅臣人各一本。景德中,朝谒诸陵,路经列子观,诏加「至德」之号,又命官校正其书。至是刊版成,赐校勘官金帛有差。二年二月,诸王府侍讲兼国子监直讲孙奭言:「《庄子》注本前后甚多,惟郭象所注特会庄生之旨,请依《道德经》例,差馆阁众官校定,与陆德明所撰《庄子释文》三卷雕印。」诏奭与龙图阁待制杜镐等同校定以闻。已而言者以为国学版本《尔雅释文》颇多舛误,又命镐、奭同详定之。至大中祥符四年,又命李宗谔、杨亿、陈彭年等雠校《庄子序》,摹印而行之。盖先是,崇文院校《庄子》本,以其序非郭象之文,去之。至是,上谓其文理可尚,故有是命。

大中祥符元年十一月,天书扶持使丁谓请以天书降后祥瑞编次撰赞,绘画于昭应宫。诏谓与龙图阁待制戚纶联条奏,其赞令中书门下、枢密院、两制、尚书丞郎、给谏、待制、馆阁官分撰。

大中祥符元年十二月,刑部员外郎直史馆龙图阁待制陈彭年请以天书降后、至上尊号以前,制敕章表仪注等编为《大中祥符封禅记》。诏翰林学士李宗谔、权三司使丁谓、秘阁校理龙图阁待制戚纶与彭年编录,送五使看详。

大中祥符九年三月,加王钦若检校太师,又加兵部郎中直史馆张复、祠部员外郎直集贤院祁暐阶勋,赐度支员外郎直集贤院钱易、太常博士秘阁校理慎镛绯鱼,皆预校《道藏》故也。是日,曲宴赏花于后苑,上作五言诗,从臣咸赋,因射于太清楼下。

天禧四年,词臣杨亿、钱惟演、盛度、薛暎、王曙、陈尧咨、刘筠、晏殊、宋绶、李行简请出《御集》,笺解其义。诏亿等并同注释,宰相寇准都参详,参知政事李迪同参详,直馆、校理二十八人充检阅官,成一百五十卷。是冬,中书、枢密院又请重编《御集》,钱惟演、王曾领之,成三百卷。又采至道、咸平后至大中、祥符九年时政记、起居注、日历、嘉言、美事为《圣政记》一百五十卷。

天圣末,《国史》成,始于修史院续纂《会要》。明道二年,命参知政事宋绶看详修纂。庆历四年四月,监修国史章得象上新修《国朝会要》一百五十卷。以编修官尚书工部员外郎天章阁待制史馆检讨王洙兼直龙图阁,赐三品服。

景佑二年九月,诏翰林学士张观等刊定《前汉书》、《孟子》,下国子监颁行。议者以为前代经史皆以纸素传写,虽有舛误,然尚可参雠。至五代,官始用墨版摹六经,诚欲一其文字,使学者不惑。至太宗朝,又摹印司马迁、班固、范晔诸史,与六经皆传,于是世之写本悉不用。然墨版讹驳,初不是正,而后学者更无他本可以刊验。会秘书丞余靖建言《前汉书》官本差舛,请行刊正,因诏靖及王洙尽取秘阁古本校对,踰年,乃上《汉书刊误》三十卷。至是,改旧摹版,以从新校。然犹有未尽者,而司马迁、范晔史尤多脱略,惜其后不复有古本可正其舛谬云。明年,以校勘《史记》、《汉书》官秘书丞余靖为集贤校理,大理评事国子监直讲王洙为史馆检讨。赐详定官翰林学士张观,知制诰李淑、宋祁器币有差。

景佑三年十月乙丑,御崇政殿,观三馆秘阁新校两库子集书,凡万二千余卷。赐校勘官并管勾使臣、写书吏器币有差。是日,赐辅臣、两制、馆阁官宴于崇文院。

仁宗尝集天地、辰纬、云气、杂占凡百五十六篇,离三十门,为十卷,号《宝元天人祥异书》。宝元二年,召辅臣于太清楼,出而示之,命庋于秘阁。

庆历元年十二月,翰林学士王尧臣等上新修《崇文院总目》六十卷。景佑中,以三馆秘阁所藏书,其间亦有谬滥及不完之书,命官定其存废,因仿《开元四部录》,着为《总目》而上之。庚寅,诏提举修《总目》官资政殿学士尚书礼部侍郎张观、右谏议大夫宋庠、翰林学士兼龙图阁学士尚书兵部员外郎知制浩判集贤院王尧臣、翰林学士兼侍读学士张复、尚书兵部郎中知制诰判昭文馆聂冠卿、尚书兵部员外郎知制诰郭稹,并加阶及食邑有差。编修官太常博士直集贤院吕公绰为尚书工部员外郎,殿中丞天章阁侍讲史馆检讨王洙为太常博士,馆阁校勘殿中丞刁约、太子中允欧阳修、秘书省著作佐郎杨仪、大理评事陈经并为集贤校理,管勾三馆秘阁内殿承制王从礼为供备库副使,入内东头供奉官裴滋候御药院满日优与改官,高班杨安显为高品。张观、宋庠虽在外,以尝典领,亦预之。

嘉佑四年九月,欧阳修为史馆修撰,言:「史之为书,以纪朝廷政事得失及臣下善恶功过,宜藏之有司。往时李淑以本朝正史进入禁中而焚其草,今史院惟守空司而已。乞诏龙图阁别写一本下编修院,以备讨阅故事。」从之。

熙宁三年十月,诏馆阁校勘王存、顾临、秘书省著作佐郎钱长卿、大理寺丞刘奉世同编《经武要略》,兼删定诸房例册,仍令都副承旨管勾。

熙宁八年六月,尚书都官员外郎刘师旦言:「今《九域图》涉六十余年,州县有废置,名号有改易,等第有升降,而所载古迹有出于俚俗不经者。」诏三馆秘阁删定。其后又专命太常博士直集贤校理赵彦若、卫州获嘉县令馆阁校勘曾肇删定,就秘阁不置局。彦若免删定,从之。以旧书不绘地形,难以称图,更赐名曰《九域志》。

职掌

秘书省在光化坊,隶京百司。判省事一人,如监阙,以判秘书省官兼充。景德四年,诏秘阁书籍内臣同提举。掌祭祀版,《正辞录》外,有常例祭者,并著作局分撰,或在京阙著作局官,亦有秘书丞、郎撰者。旧制,常祀祝文秘书省岳渎并进书,学士院惟五岳进书,四渎则否。至咸平六年十二月,诏四渎祝文并进书。大中祥符二年,更令两制、龙图阁待制与太常礼院取秘书省、学士院祝版,据《正辞录》复位,付逐司遵用。景德初,诏秘书省拣能书人写祝版,委秘书监躬亲点检,谨楷不错,方得进书。省有监、少监、丞、郎、校书郎、正字、著作郎、佐郎,是时皆以为官,常带出入,亦犹尚书省寺监丞郎、卿少、郎官、丞簿等,皆为官也。即官至秘书监今中大夫,有特令供职者,或以他官兼监。至道中,宋白以翰林学士承旨兼秘书监。淳化中,李至自前执政以吏部侍郎今通奉大夫兼秘书监。大中祥符九年,杨亿以秘书监判秘阁兼秘书省事是也。然议者以为亿正为秘书监矣,不当更言判省阁,盖有司之误也。自后,两省五品以上官不兼监者止云判,其秘书省事亦掌为之。秘书监之领秘阁、省事,犹著作佐郎今宣教郎在三馆则修日历,正言今承议郎、司谏今朝奉郎供职本院或在从班,则行谏诤之职。侍御史今朝请郎、监察御史今承议郎供职本台则行纠弹之职也。太平兴国中,左拾遗田锡上疏,以为今三馆之中有集贤院书籍,而无集贤院职官,虽有秘书省职官,而无秘书省图籍。然至淳化元年,始以太子中允和?直集贤院。若秘书省,则所掌祠祭、祝版而已。书籍实在三馆秘阁,而所谓职官者,犹今寄禄官耳,则虽无书籍可也。

崇文院于三馆直院、直馆、直阁、校理、校勘之外,三馆、秘阁又各置检讨、编校书籍等官,其位遇职业亦馆职也。校勘、校对书籍不带出。天圣五年,晏殊知南京,辟馆阁校勘王琪签书南京留守判官公事,特许带行,以殊故也。嘉佑四年正月,置馆阁编定书籍官,以秘阁校理蔡抗、陈襄,集贤校理苏颂,馆阁校勘陈绎,分史馆、昭文馆、集贤院、秘阁书而编定之。元丰官制行,既皆罢而不置。至元佑中,秘书省职事官与馆职之外,又置校黄本书籍,盖校书之比也。

元丰官制行,秘书省分四案:曰国史案,掌编修日历事;曰太史案,掌太史、天文、浑仪等事;曰经籍案,掌典籍之事;曰知杂案,掌本省杂事,大?如此。有《元丰官制格子》具载,访索未获。政和中,增置道教案。

崇宁以后,置编修国朝会要所,详定九域图志所二局于秘书省。《会要》以从官为编修,余官为参详,修书官为检阅文字,与祖宗时异。祖宗时,《会要》已有检阅文字官,然林希以检阅文字而诏俾同编修,则知检阅文字官不编修,编修官乃下笔耳。崇宁反是。《九域图志》,前朝固尝修定,止就馆阁而不置局。崇宁虽就秘书省,然置局设官,以从官为详定,余官为参详,修书官为编修官,检阅编修,其进用视秘书省官而无定员,当时宰执、从官大抵由此涂出,合秘书省之士至数十人。然二书皆祖宗时所尝修,亦在三馆,但不别置局耳。初,王黼得政,欲尽去冗费,专事燕山,于是在京诸局皆罢,编修《会要》亦不复置官,与《九域图志》令省官分修而已。初罢诸局,黼念贵幸恐复造膝开陈,卒不可罢,于是得旨亟行,令局官当日罢,书库官人吏皆即赴吏部。于是文书草沓,皆散失。乃不知朝廷每有讨论,不下国史院而常下会要所者,盖以事各类从,每一事则自建隆元年以来至当时因革利害,源流皆在,不如国史之散漫简约,难见首尾也。故论者惜其罢之无渐,而处之无术也。

祖宗朝,三馆宿官或被夜召,故宿直惟谨。秘书省监、丞以下日轮一员省宿,当宿官请急,即轮以次官,参假日补填;内长、贰五日一员,正旦、寒食、冬至节假并入伏不轮。其后,宿官请急,不报以次官,止关皇城司照会。至元佑,遂引例立为法,宿官请假,更不轮以次官。政和六年,措置秘书省官请当宿官告假即轮以次官,候参假补填,月具直宿请假官员数、职位、姓名报御史台。官、吏各为历、长、贰点检觉察,即吏告假报以次人及补填,如宿官法。日轮职掌二人,孔目官、专副至守当官通轮;楷书二人,正名楷书至守阙通轮;库子二人,装界作、翰林司、厨子各一人,亲事官四人,剩员五人。

景德初,置龙图阁学士、直学士、待制、直阁,并寓直秘阁,每五日一员递宿。后置天章阁待制,亦寓直于秘阁,与龙图阁官递宿。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