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笔下文学 > 八闽通志

卷之十九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地理

桥梁

延平府

南平县

明翠桥在府城东建宁门外。旧名明秀。西浮桥在府城西水门外。东浮桥在府城南福州门外。(上三桥皆官籍民夫守之,以时修缮。)延平桥在府城东隅。旧名陌平。宋宣和中郡人范淙建,郡守董洪重建。改今名。四鹤桥在府城西隅四鹤门外。风雩桥在府城延平书院前。宋嘉定二年郡守陈宓建。元季兵毁。国朝洪武三十年,里人王希哲重建。延安桥宋嘉定中郡人赵崇鲁建。登科桥大凿口桥(上二桥俱宋庆历中郡人范迪简建。)湆口石桥宋嘉祐中郡人范峒建。湖头浮桥宋元丰元年建。国朝永乐十七年坏于水。(上五桥在衍仙下里。)乘驷桥在汾常里。旧名普济。宋熙宁中郡人叶唐懿建。(已上六桥俱府城东。)马坑桥在府城西隅。旧名化龙。元至正十年里人蔡旻轻重建,改今名。永庆石桥宋熙宁中里人尤询建。小浴坑口桥宋熙宁中里人宋宜甫建。尤溪口石桥宋元丰中里人叶唐稷建。(上三桥在剑津里。)西芹石桥宋崇宁中里人苏均建。小芹口石桥宋端平中郡人王孟建。卤水石桥宋嘉定中郡人赵崇彪建。(上三桥在长砂上里。)药材桥1元至正中里人康富建。杉洲桥元至正中里人杨兴隆建。南洲桥洪武二十五年里人杨善发建。(上三桥在大源外里。)唐度桥2在天竺里。宋淳熙中里人郑文举建。(已上一十一桥俱府城西。)同仁桥在府城南长安北里。旧名黄龙桥。成化初毁。邑人太监黄赐、潘瑛3请以赐金重建,朝廷亦发助4之。桥成赐名同仁。御制碑记5。十里庵桥旧名利涉。宋绍定中郡人许合建。安济桥旧名通济。宋宝庆中郡人赵必洪建。(上二桥在崇德里。)清凤桥在长安北里。唐贞观中里人吴益建。(上三桥俱府城东南。)湖头渡在府城东演仙下里。沙口渡在府城西长砂上里。橘舟渡6在迁乔里。岳溪渡在金砂里。(上二渡俱府城东南。)

将乐县

龙津桥唐嗣圣中里人廖云建7。龟山桥宋咸淳中县令黄去疾建。国朝永乐三年毁,邑人杨德敬重建。(上二桥在龙池都。)濑口桥元至正三十年里人徐彦卿建。枫溪桥元至正三十年僧惟心募众建。(上二桥在高滩都。已上四桥俱县东。)三华桥在水南都。旧名利涉。宋绍兴三十五年,邑人侍郎黄伯固建。后毁于兵。元至正二十三年,署县事理问裴彦直重建。国朝洪武三十四年圮。永乐三年,千户董秩募众重建。叠石为址,架梁而覆以亭。升仙桥宋淳祐十二年建。里人连万等重建。圆通桥宋绍定五年僧玉山建。(上二桥在池湖都。)张坊桥宋元丰中僧正心建。路口桥宋淳祐三年僧玉泉建。(上二桥在隆安都。已上五桥俱县南。)万安桥在县北万安上都。元延祐元年里人方重简建。水东桥三磵渡在积善都三磵滩下。(上二渡俱县东。)蛟湖渡在蛟湖都。城南渡(上二渡俱县南。)

尤溪县

坦履桥宋绍兴五年建。国朝洪武二十八年重建。永乐十六年坏于水,十七年,知县雷殷复建。毓秀桥宋嘉定元年县令何自强建,名跨鳌,以朱文公生于此,改今名。国朝洪武三十五年,知县黄采重建,累石为址,构亭其上。正统十三年寇毁。昼锦桥在登云坊旧昼锦下坊也。宋绍兴三年建。(上三桥俱县治西。)青印桥在县治南。宋绍兴十九年建。累石为址,覆之以亭。元至正二十四年坏于水。二十六年,县尹袁正重建。国朝宣德二年毁,七年,县丞储礼复建。石桥8在十都。广济桥旧名通济。在十六都。(上二桥俱县东。)迎驷桥济川桥(上二桥俱宋嘉定二年建。)林奢桥(上三桥在一都。)纪板桥在五都。宋嘉定三年建。今圮。陂石桥元至正间圮。国朝永乐十七年,知县雷殷倡建。康安桥(上二桥在六都。)德化桥以路通德化名。俗名林坑桥。宋端平三年建。国朝洪武二十八年,知县王谅重建,上覆以亭。石灰桥在二十七都。元至正二年建。桥在□□都9。宋嘉定四年建。国朝洪武二十一年10毁,三十四年重建。大田桥在三十三、四都。嵩安桥在四十九都。兰下桥新桥(上二桥在五十都。已上十四桥俱县西。)通济桥在十七都11。俗名通路桥。容戟桥在二十三都。俗呼栲桥。(上二桥俱县南)。紫岩桥宋嘉定三年建。旧名浆溪。国朝永乐九年知县黄采重建,改今名。博利桥俗名大夫桥,以其傍有大夫庙。洪武七年建。(上二桥在七都。)周保桥俗名大池桥,在十都。(上三桥俱县北。)荣达桥旧名董陇桥,在县东南二十五都。上驿桥在县东北十一都。元泰定四年建。水东渡在县治东青印、溪头二溪合流处。旧有浮桥。汶口渡在县西四十七都。源自沙县、龙岩县界,二水合流而来,下流为石龟渡、嵩口渡,西南流为虔村渡,又折而西流为溪流渡、田溪口渡,又下为小黄渡。康济渡在县东北迎春门外。旧有桥。沅潭渡在县东北八、九都12。其流自康济来,下为陈大黄渡,又下为樟门渡,复迤逦流为雍口渡,又下流为板溪渡,又下流为炉村渡。

沙县

招庆石桥在东岳行宫前。其水自县治前凡九折,出桥下入大溪,名九曲龙池。又四都亦有招庆桥。登瀛桥俗呼东门桥。一山介二水间,俗名山洲。宋李纲改名仙洲,建浮桥命以今名。绍兴二十九年,郡守胡舜举重建,累石为址,而覆以亭,邑人呼为胡公桥。寻圮。绍定三年重建。国朝永乐十六年毁,后济以舟。无双桥在县治前街西。一名前凰桥。宋绍圣二年张致远建。无敌桥在县治后街西。一名后凤桥。宋绍圣二年邑人邓蒇用13募众建。石桥步云桥鸣玉桥(上三桥俱在和仁坊。)翔凤桥在县治南。宋绍圣四年,县令谢璿初建浮桥,名平津,缩公费赢余,仍市田取米,以备缮修。淳熙十年,县令宋自强14徙建凝翠峰驿前,改名凝翠,后复徙旧处。嘉定四年,又改建板桥于凤凰山之下,更今名。始构庵,入浮桥田米,命僧守之。九年毁,寻重建。元至正二十年兵毁,二十六年,综理官都事宋宗泰复建。国朝洪武二十九年重建。正统十三年寇毁。景泰元年,知县余宽仍建浮桥。云衢石桥在县南凤凰山下,宋淳熙十六年邑人黄颢15建。洛溪桥在县东南□□都16。宋崇宁二年县令王瓘建。淳熙十二年,县令宋自强17重建,又名宋公桥。陈家楼石桥一名澄江桥。在一都。通济石桥胡光桥18永乐十四年火。(上二桥在二都。)渔溪湾石桥在三都。丹溪桥玉口桥隐相桥一名通津。迎仙桥一名高砂。城头石桥鸬鹚口石桥(上六桥在五都。)后宅石桥黄坑口石桥(上二桥在六都。)琅溪桥从安桥洪武二十四年建。福临桥归云桥(上四桥在八都。)熙成桥登平桥一名揖秀桥19。(上二桥在九都。已上一十八桥俱县东。)碧峰石桥杉溪石桥(上二桥在二十二都。又二十四都亦有杉溪桥。)延安桥上水口桥华口板桥英风桥20檺林头桥(上五桥在二十三都。已上七桥俱县西。)义恩桥在九都。幼溪桥在十都。富口板桥柳源板桥杨村板桥宝峰石桥(上四桥在十一都。)新波桥21升平桥黄溪桥(上三桥在十二都。)进福桥高桥宋开宝八年建。里人张擢22举南唐状元及第,而桥适成,因名高桥,盖取高科之义。(上二桥在十三都。)大漈桥四洲桥23(上二桥在十四都。)柳坑桥永乐十二年建。张坑桥八字石桥(上三桥在十五都。)登云桥茂溪桥(上二桥在十六都。)俞屯石桥涌溪桥里仁桥(上三桥在十七都。)俞屯板桥在十八都。(已上二十二桥俱县北。)前坑桥吉平桥24长坑桥增禄桥(上四桥在四都。)溪平桥25福源桥大基口桥(上三桥在七都。)大黄桥小落桥26北充石桥27双溪桥一名双清桥。(上四桥在八都。已上十一桥俱县东南。)高板桥在二十都。淳祐桥徐坊石桥(上二桥在二十一都。)连坑石桥小溪石桥(上二桥在仪奉团。)吉树桥福西桥太平兜桥(上三桥在二十四都。已上八桥俱县西南。)西来桥在九都。宋嘉泰元年建。通济桥紫云桥旧名通驷桥。垂虹桥一名罗公桥。(上三桥在十都。)黄岩桥在十一都。(已上五桥俱县东北。)朱源板桥在十一都。归坑桥黄北坑桥(上三桥28在十九都。已上三桥俱县西北。)玉溪渡在玉溪口。洪武中玉山寺僧钺峰创庵曰崇福,置田一十六亩,以备造舟,并食操舟者。高砂渡在□都29。黄公渡在□都30。清洲渡在□□都31。龙江渡在□□都32,一名琅坑渡。将军渡在真隐、凝翠两峰之间。昔邓将军光布徙县治时置,因名。(上六渡俱县东。)黄隔口渡在□□都33。班竹渡34在□□都。王口渡在□□都35。台镜头渡在□□都36。马铺渡在□□都37。溪口渡在□□都38。横龙渡在□□都39。三原渡在□□都40。管前渡在□□都41。杉口渡在□□都42。荆村渡在□□都43。(上十一渡俱县西。)安济渡在县东北十都。旧有桥,永乐十四年圮。今为渡。

顺昌县

迎福桥在县治东。以近侍中庙,故名。棋溪口桥一名阜通。元至正中里人朱斌44建。国朝永乐十四年圮于水,后仅架徒杠。成化十三年,义官刘保改造石梁。鸿门桥成化十三年,义官陈珪建。(上覆以亭,凡二十间45。)蜚沙桥成化十七年主簿罗□建。(上三桥在县东石溪都。)宁武桥一名登仙。元至正二十年,里人杨琳等募众建。鹏翔桥(上二桥在驿站都。)富文桥在富屯都。元至顺间,里人廖伯和重建。长一十六丈六尺46,复覆以亭,凡十有七间。国朝永乐十一年火,后为徒杠。成化九年,县丞赵玺重建,并构亭二十三间于其上。(上三桥俱县西。)水南桥在县南水南都。成化八年僧道宁建。槎溪桥在县西南净安都47。成化五年邑人陈镡建。云衢桥元至顺间,里人冯大雅重建,长一十二丈48,为亭十有五间。章富桥49元至正初,里人冯马七建,长一十三丈,为亭十有五间。(上二桥在寿荣都。)要津桥在仁寿都。洪武十三年里人吴克刚重建,长十有八丈,为亭十有九间。(上三桥在西北。)济川桥在县治东。宋元祐中,县令俞伟始建浮桥。绍定中,县令赵必英累石为址,而梁其上,并覆以亭。国朝洪武七年知县张缙重建。二十一年毁,今以舟渡。龙溪渡在水南都。左负山,右临涧,路转山坳,始与桥直。宋绍定二年,寇至,官兵据桥为险与寇敌,寇遂败走。桥久废,今架木以通往来。龙津桥在长寿都。洪武十七年,邑人张子升募众重建,长一十八丈,为亭一十七间。永乐十四年50圮于洪水。今为徒杠。(上二桥俱县南。)万全桥一名仁济,在营口都。元至顺中,里人杨兴甫重建。后圮于水,遂济以舟楫。双溪桥在崧溪都。久废,今渡以舟。(上二桥俱县西北。)余坊渡在县治东。东渡在双峰驿前。西渡在税课前。灌站渡51在县西驿站都。

永安县

武陵桥在县治东门外。广宁桥在县治西门外。镇清桥在县治南门外。石桥南县治北门外。中村板桥在二十四都。溢洋桥杨梅桥(上二桥在四十一都。)虎溪桥52在县西三十一都。渔潭桥在二十七都。西洋桥桂口桥(上二桥在二十八都。已上三桥俱县南。)安定桥在二十都。德星桥忠善桥建安桥(上三桥在二十五都。)会清桥大陂滩头桥(上二桥在二十六都。)栟榈口桥在二十七都。(已上七桥俱县北。)吉溪桥在县西南二十九都。浮流口渡在县治西门外。邑人杨彦诚偕弟彦祥置义田给赡舟工以济渡。下渡距县一里许。元乡人王添禄置义田以赡舟工。郁溪口渡在□□都53。乡人饶觉置义田以给舟工。固发口渡在二十六都。临溪有阁,匾曰临津。元乡贡进士沙人王中为记。东关渡在二十五都。乡人萧宪置义田以赡舟工。(上四渡俱县北。)童家渡在二十八都。小练渡上国巫渡上石船渡上板桥渡(上四渡在二十九都。)大淘口渡54小淘口渡(上二渡在三十都。已上七渡俱县西南。)

邵武府

邵武县

武德桥跨樵溪二曲。宋郡守蔡克□架木为梁,后易以石。沙堤桥跨樵溪三曲。元元统间僧无欲建。化源桥旧名化城。在文庙前,跨樵溪四曲。紫衣道士建。泮水八桥在府学内,跨樵溪五曲。泰和桥在泰和坊,跨樵溪五曲下。元至元三年,郡人张文豪建。今圮。仙源桥跨樵溪六曲。宋熙宁初,郡人徐熙春建。晏公桥跨樵溪七曲。宋咸淳间,道士李有存建。升平桥在升平坊,跨樵溪八曲。元泰定间,郡人黄子文建。五姊桥跨樵溪九曲。正统间郡人李宗显建。通津桥跨樵溪九曲尾。景泰间,郡人谢永宁建。桥跨樵溪口。正统五年,郡人李宗亮重建。济川桥在府城西北。俗名水北。宋嘉泰二年55,郡守芮立言经始,至嘉定初落成,因名嘉定。绍定三年毁。端平元年,郡宁赵以夫重建,改名端平。淳祐十二年圮。咸淳中重建,改名环碧。元至元十六年构亭其上,寻圮。大德六年重建,改名大德。元统二年复毁。至正三年,同知吴克忠累石为址,凡十有三,架梁而亭之,改名至正。邑人黄镇成为记。二十一年又毁。国朝洪武八年,知府张文昱因旧址重建,改名樵滨。永乐四年又毁。正统十年,知府杨衡累址已就,物故而止。成化四年,知府盛颙56以百户刘观奏获成命,遂规指复建,为亭者三,为屋者五十有九,改今名。桥之南别为屋,以居守者。兴化府知府岳正为记。东岳桥在东岳庙前,跨樵溪支流。正统间里人龚祥生建。升仙桥亦跨樵溪支流。俗名吊桥。宋绍兴十八年,里人黄子成建,匾曰永福。国朝永乐十四年圮。洪熙元年重建,寻复圮。宣德中,知县邹良重建。天顺间,知府何友更今名。三公桥旧名行春,后名绣衣。宋咸淳三年漕使黄万石、尚书冯梦得邵守廖邦杰重建,因改今名。国朝永乐间圮。宣德间知府刘复、知县邹良重建。东浮桥旧名济川,元至正七年,总管郑晟建。(上二桥在行春门外。)步云桥宋淳祐间,道士李守本建,后圮。元元统间,郡人上官东皋迭石重建。泉山桥洪武三十四年,知县夏祥风始建木桥,永乐十四年圮于水。正统六年,郡人郑德清重建石桥。(上二桥在一都。)通济桥在二都。元至正十六年里人吴源生建。又四十八都亦有通济桥,元皇庆元年里人黄镇成修建。国朝永乐十四年,圮于水。天顺五年,邑人致仕县丞傅恭重建,成未三日,又圮于水。成化二年,恭募众复建。将溪桥洪武三年,里人吴伯受建。成化十七年,郡人高景初募众重建,后圮。二十年,郡人张举生同景初等复建。清安桥元至正十八年里人黄哲建。林下桥洪武八年里人危善建。鸣山桥永乐十五年建。(上四桥在三都。)洒溪升云桥宋端平间建,后圮。国朝洪武三十三年,知县夏祥凤命僧义峰等重建。永乐十四年复圮。正统五年知县颜宗重建,又圮,成化五年,知府盛颙伐石重建。水南桥郡人苏彦铭建。(上二桥在五都。)丁字桥在绍兴十五年,里人杨和建。后圮。元泰定二年,韩妙圆重建。国朝成化七年圮。知府冯孜重建。太平桥成化六年,知府冯孜重建。乘驷桥元延祐六年建。皇华桥元至正十七年建。官桥元至正元年,里人周原受建。(上五桥在六都。)龚墩桥在八都。元大德元年,里人花文开建。丰山桥在九都。洪武元年,里人赵有庆建。五通桥在十都。元至正十年,里人蔡荣友建。拱辰桥在十一都。洪武十年知县刘□建。固住桥在十二都。元至正间建,后圮。国朝洪武十五年重建。里仁桥在十五都。泰定桥宋绍兴十四年,县令张注建。二十三年毁于兵。元泰定三年,县丞赵支石叠石重建,邑人危西仲为记。太平桥宋绍兴十四年建,后圮。国朝洪武十四年重建。永乐十四年圮。寻复建,又圮。成化十年,知府冯孜、知县王拯累石重建。龙胜桥景泰五年里人廖永通建。(上三桥在二十二都。)新屯桥在二十七都。元至正间,拿川范氏累石为址而梁之,长六十丈余,二十二年毁于兵。铜青桥元元统间,以石易木酾水为五道。国朝永乐十四年圮于水。正统四年重建。成化十七年水复坏其半,知府刘元修复。鹤冲上桥鹤冲下桥(上二桥俱永乐间圮。正统五年重建,寻复圮。成化十年,知府冯孜、知县王拯复建。东保桥洪武十六年,里人陈义甫建。新铺桥正统九年,邑人沙彦清重建。天顺二年圮于水。成化十年知县王拯重建。(上五桥在二十八都。已上三十三桥俱府城东。)神安桥在四十三都。宋绍兴二十九年,邑人上官端仪建。花桥宋绍兴间建。绍定间毁于兵。元至正中重建,后圮。国朝天顺元年,里人龚寿孙复建。神硖桥成化三年,里人龚永达等建。高炉桥成化十七年,里人宁永瑛等建。(上三桥在四十五都。)昼锦桥在四十六都。宋皇祐中建。元至正十二年火,国朝洪武初重建。永乐十四年,圮于水。成化十七年,知府刘元命里人高应兴等重建。官桥在四十七都。宋绍兴五年里人徐益建。后圮,仍复建。勋溪桥在四十九都,宋开禧中建。淳祐十二年郡守叶寀重修,随圮于水,寀复建。国朝永乐间又圮于水。(上七桥俱府城西。)通泰桥旧名至善,后改今名。永乐元年,同知侯澄重建。天顺二年圮。六年,知府何友复建。邑人佥事邹允隆为记。成化八年又圮。十七年,知府刘元募官好义者,累石为址,梁而屋之。仁远桥宋绍兴五年,郡人李文璧建,朱文公题匾。(上二桥在武宁门外。)中营桥在二十九都。元至正五年里人黄绍建。药师桥在三十都。洪武四年里人吴以忠建。成化二十年,郡人危得和重建。陈家湾桥在三十一都。元大德七年里人马元亮建。南桥在三十二都。洪武十八年乡人黄子受建。三溪桥在三十三都。元至正十九年里人谢均善建。太和桥在三十四都。永乐八年乡人萧子忠重建。(已上八桥俱府城南。)石鼓桥元天历间里人傅安建。国朝永乐十四年圮。宣德中知县邹良重建。成化八年又圮,知府冯孜复建。北浮桥旧在上流百余步,匾曰望仙。后废。宋淳祐十二年,郡守叶寀重建。元至顺间又废。国朝永乐九年,僧纲尘外重建,移今所。成化四年又废。十年,知府冯孜重建。后又废。十四年知府刘元重建。平阜桥正统九年,郡人殷文升重建。赛羊桥曾屯桥(上五桥在樵川门外。)谟口桥元至正二十年,里人叶荣建。镇龙桥天顺间,知府何友重建。(上二桥在五十一都。)何禄坑桥57景泰二年,邑人陈彦禛等易建以石。谟陵桥成化二十年,郡人吴仕建。(上二桥在五十三都。已上九桥俱府城北。)密溪渡在二十一都。吴屯渡在二十二都拏驿前。(上二渡宣德间邑人元辛保置舟,仍给田租七石,以赡舟工。)新屯渡在二十七都。水口渡在水口寨。(上四渡俱府城东。)洒口渡在十三都卢田口。(上三渡官设舟以济。)黄溪渡在黄溪口。宣德间,郡人殷文让置舟,并田租十石以赡。又构屋为行旅止宿之所。绣溪渡在绣溪口。宋里人尚书谢源明置舟以济,后废。国朝洪武十三年,郡人饶伯达复置舟。(上二渡在十五都。)义渡在十六都朱坊。洪武间,里人朱妙休置舟并佣工以济。(以上四渡俱府城南。)中和渡在府城北大乾铺前。旧过勋溪渡,又过永崇渡。成化十六年,知府刘元以熊溪岁有覆溺之患,遂改渡于此。勋溪、永崇二渡俱省。危家渡在府城东北八都。樵溪渡在樵溪门外。今有浮桥。郡人周文通诗:“芦荻花残一雨晴,寒江晚渡有舟横。航移浦口琉璃滑,棹入波心翡翠明;日暮恍如天上过,月明还似镜中行。蓬窗稳坐诗情惬,飒飒秋风两鬓生。”

泰宁县

利涉桥在县治南,旧在上流二十步许。元至正十二年毁于兵。国朝洪武初,知县陈才为迁今所,石址木梁,酾水为五道。六年,知县何天衢覆以屋,凡四十八楹。永乐十九年,水坏其一址,寻修复之。正统十三年毁于寇。景泰五年,县丞刘盛作浮桥以济。夭顺四年,知县张恒仍旧址复建。成化十七年,知县范瀚重建。朝京桥在县治东北半里许。元至顺间建,后圮。国朝洪武二十八年,知县张仲达重建。永乐十八年圮于水。天顺六年叠石为址,而梁以木。成化五年,水又坏其半,知县徐琛命邑人黄受荣等复修,邑人御史叶茂为记。昼锦桥在县东街尾。旧名东桥。以叶祖洽昼锦归,因改今名。至正间毁。安泰桥在水南保。一名延福。洪武三十一年,县丞甘道重建,长一十四丈五尺。朝天桥洪武三年重建。迎爵桥宋淳祐间,乡人萧试甫58建,石址木梁,长二十五丈有奇。元至正间兵火毁。国朝景泰三年,仍旧址架梁其上。(上二桥在朱口保。)瀛州桥宣德二年,里人游孟和建。成化二年,里人杨秉中等重建。黄公桥元天历间建。国朝洪武二十七年,乡人郑均禄重建,并构亭于其上。(上二桥在梅林保。)安济桥在交溪保,元至正间建。国朝洪武二十五年,知县龚才善重建。永乐十八年复圮于水。龙湖桥元至正二十四年,邑人谢申重建。升平桥永乐十九年,里人黄源令建。锦淡桥正统四年,邵武卫指挥胡兴建。(上三桥在龙湖东保。)山夹桥在福山保。(已上十桥俱县东。)隆兴桥成化五年,知县徐琛重建,长二十丈有奇。福兴桥59宋端平间,邑民邹氏建,石址木梁。国朝洪武九年,知县定定构亭其上。成化十七年,里人江景良等重建。(上二桥在水南保。)上衢桥在永兴上保。永乐五年,邑人杨真重建。下衢桥在永兴下保。元延圮间,乡人江大老建。国朝洪武三年,邑人徐月山重造。仁寿桥在仁寿保。元至正间,乡人廖均保建。国朝成化九年,乡人吴志祥等重建。开善桥在开善上保。洪武九年,乡人江马重建。均福桥石址木梁。洪武三十年,道士吴益祖构亭其上。福冲桥元天历间圮,后乡人李茂轻重建。(上二桥在水南保。已上八桥俱县南。)瑞溪桥元至正十二年,乡人杨胜甫建。国朝永乐七年,里人李月堂重建。神仙桥景泰二年,里人李景颜建。(上二桥在瑞溪保。)上高桥在高保。元至正七年,乡人曹益甫建。国朝正统二年,僧系坚重建。成化十七年,僧晋祥复重建60。长兴桥洪武十七年,里人萧马等重建。白鹤桥元至正间,里人冯千五建。国朝正统六年,里人冯伯亨、伯善重建。(上二桥在长兴保。)将溪桥在将溪下保。元至正间建。国朝永乐十五年,里人萧继宁构亭其上。杭桥在福兴下保。元至正间,里人丘仲卿建。(已上七桥俱县北。)双溪渡在县西梅口保。元至正中,里人颜均庆置舟,仍赡以田十余亩,今官设舟以渡。元黄元实为记。青州渡61在县南开善保。

建宁县

镇安桥在朝天门外。宋绍定元年,县令赵纺夫建,累石为址者七,为屋楹者百有四,中为放生亭,东为济川庵。元至正二十一年,邑士冯真卿重建。国朝洪武三十年毁。永乐十八年,邑人廖彦举等重建。正统二年圮,三年复建。东坡桥宋咸淳中建。国朝永乐十三年廖彦举等重建。成化十五年,邑人徐禧温复建。(上二桥在县治东。)容驷桥在县治南水南街。宋乾道八年建。庆元五年,县令赵师荣修。国朝宣德元年重建。正统二年,廖彦走等复建。拱辰桥宋淳祐中建,匾曰庄武。国朝洪武十四年,知县崔士昭亭其上,更今名。天顺五年,主簿丁暹命邑人陈仕澄等重建。龙胜桥万达桥天顺八年,里人丁永深募众重建。(上三桥俱在县治北拱辰门外。)枫坑桥永乐五年,主簿谭克敏建。天顺五年,主簿丁暹复建。三溪桥永乐五年谭克敏建。天顺五年丁暹重建。成化二十年邑人宋鉴重建。袁庄桥龙津桥(上二桥俱永乐三年知县赵伯润建。已上四桥俱在县东洛阳保。)查口桥在富田保。正统间,邑人刘自善等建。景泰间,里人王文弼等复建。龙湖桥在新城保。宣德二年建。磜下桥在里心保。水南桥在上黎保。景泰元年,乡人黄道坚建。锦坑桥在银坑保。(上五桥俱县西。)渭岭桥吉溪桥景泰五年,邑人连德寅建。(上二桥在长吉保。)新安桥在都上保。景泰五年建。饶溪桥在饶村保。(上四桥俱县南。池下桥在黄溪保。旧名黄溪桥,宣德间重建。天顺六年,乡人刘六三等复建。溪峰桥在蓝田保。宣德八年邑人徐汝受建。青云桥在青云岭下。宣德四年邑人陈仲荣建。(上三桥俱县北。)下渡浮桥在县治东。宋开禧三年县令郑继道建,因名郑公桥,后废为渡,名下渡。今为浮桥以济。三涧桥在县东黄舟保。宋司理张教义建,因名张公桥。今废为渡。东门桥在里心保。洪武十二年,巡检咬住建62建。今废。槎江桥在富田保。宋咸淳间建,今废。(上二桥俱县西。)通济桥在县治南儒学前。后废为渡,名中渡。利涉桥在县治南门外。宋绍定二年,县令赵纺夫建浮桥。淳祐中,县令廖拜杰题匾。后废为渡,名石壁,又名上渡。(已上六桥俱废。)竹洲渡在在城保。兰溪渡在都上保。(上二渡俱县东。)枫演渡在县南长吉保。(上二渡俱官设舟以济。)

光泽县

平济桥在朝宗门。旧名东渡桥。宋嘉定中建。元至正十二年毁于兵。弦歌桥在鼎魁坊。元泰定元年县尹况逵建。以其邻于学宫,故名。至正六年,主簿胡日新重建。弘济桥在惠济坊。旧名西渡桥。宋元祐四年,县令魏闳建。后圮于水。嘉定五年,县令徐杰以石重建,因名徐公桥。元至正十九年毁于兵。国朝洪武七年,主簿李祥重建。成化四年,知府颙复重建,改今名。俗呼杭西桥。杭桥在弘济桥西北,跨杭溪。宋嘉定五年县令徐杰建。元至正二十年毁于兵。国朝洪武七年重建。永乐三年圮。八年,邑人黄孟舟等重建。或云旧名西渡桥,即弘济桥,未详。通济桥在县市杭头。宣德八年,主簿曹仕原建,上覆以亭,名环翠。陈家桥元至正间,里人陈千三建,因名,后圮。国朝永乐八年更建以石。石卷桥元至正二十四年,里人危文昌等建。永丰桥宋建,元毁。国朝洪武二年重建。黄溪桥元至正间建。后圮。国朝永乐十六年,里人高用复建。官桥洪武三十年,里人高彦辉重建。(上五桥在二都。)路口桥洪武九年,邑人黄均曙重建。九里桥洪武十三年,僧静逸建。后圮。宣德八年,杉关巡检陈洪重建。元危昂霄词:“晴虹十丈跨杉溪,偏称夜凉时,我来正值一滩月响,万木霜□63。谪仙不住人间世,此恨有谁知?何人画我倚阑得句,听水忘归。”(上二桥在九都。已上十桥俱县西。)万安桥在十都。旧名清化,元至正六年县尹朱万初重建。十九年,毁于兵。国朝洪武九年,知县林孔孙重建,复圮。永乐十六年,邵武总旗李用珍重建,寻又圮。宣德四年,主簿沈宗重建。八年,水又圮其半,县丞张复,修复,训导朱徽为记。东西桥洪武十三年建。永乐十四年圮。十五年里人高伯崇重建。华桥洪武七年建,永乐十六年重建。吴屯桥洪武六年建。(上三桥在十五都。)通济桥在十七都。宋宣和六年,里人严伯和妻陈氏建。因名严婆桥。淳祐十二年圮于水。国朝洪武二十六年重建,复圮。景泰五年,邑人黄文亮等更建以石,改今名。崇仁桥元建。后圮。国朝洪武二年,里人上官寿安改建以石。径山桥元至顺二年建。至正十二年毁。国朝永乐八年,邑人黄孟舟等重建。(上二桥在十九都。已上七桥俱县北。)望仙桥在县东南三十都。元至正八年县尹朱万初建。通济桥即东渡。在县治东。大贩渡在二都西溪。镇岭渡在一都。崇仁渡在十九都。宋淳熙十四年,里人上官邵叟舍田买舟以济。茶富渡在二十六都。(上三渡俱县北。)

兴化府

莆田县

兼济桥在府治东北旧宁真门外。初名宁真。宋太平兴国八年建,其下仅通流水而已。国朝成化三年,知府岳正疏郡城里河。改建石桥,酾水为三道,更今名。上覆以亭,亭之南北各为坊三,南坊匾曰忠贞街,北坊匾曰寿康街,东两坊匾曰河南堤,西两坊匾曰河北堤。望海桥在望海门外。宋邑人林国均修。旧以木为梁,国朝天顺五年,知府潘本愚易之以石。章公桥旧为斗门。宋崇宁二年通判章炳文造,因名。绍兴十四年,知军汪待举重修,为斗门三间,陈俊卿有记。后废为桥。元至正十二年,僧觉真重修,增其址二尺而构亭其上,桥东建观音堂,进土顾承庆为记。(上二桥在东厢。)莲塘石桥去府城三里许。旧以木为之。正统十三年,里人曾用敬伐石重建,参议黄常为记。熙宁桥旧为白湖渡,熙宁间始议造舟为梁。古谶云:“白湖腰欲断,莆阳朱紫半。”郑侨诗:“千寻水面跨长桥,隐隐晴虹卧海潮。结驷直通黄石市,连艘横断白湖腰。”清康元年郡守江常合众力鞭石累址,继守张读续成之。栏楯两旁其修四十寻,广二十之一,亦名通济,徐师仁为记。时有议欲移桥于木兰陂之下者,邑人林国均以为不若今所江阔岸平,无喧豗撞击之患,遂不用其言,而桥卒成。冲溪第一桥第二桥通津桥成化初,知府岳正重建。岳公桥成化二年,知府岳正开沟泄塘东之水,以溉湖公、南力二里之田,因创桥,民号岳公桥,林文为记。(上五桥在胡公里。)涵口桥成化二年,知府岳正建。新渡桥厝柄桥(上三桥在南力里。)樟桥宋淳熙十六年,僧日山建。漏水桥淳熙四年,里妇陈万一姐建。济龙桥咸淳桥64宋咸淳间建。国朝正统间知县刘玭修。塘头桥淳熙十年王铭建。(上五桥在景得里。)熙春桥在谷清里。元至正二十五年,里人吴信妃建。东埭前桥天顺间,士民士行安捐资重建。石埠桥成化十七年,乡人郭士清募众重修。普济桥在垕珠。天顺八年乡人朱尚勤募众重修。(上三桥在连江里。)化龙桥在莆田里。元延祐四年僧龙源建。国朝洪武十八年,僧空隐修。宁海桥元元统二年,龟洋寺僧越浦始梁石为桥,长一百□十丈65。桥南北各支以亭,复建招提,用备憩宿,名曰吉祥。未几,为洪水啮去其梁者十七。国朝洪武三十三年,同知徐源命僧湘江及空隐、霞城、日可等募缘重建,历十余年而始成,凡招提亭宇悉新之,检讨三山王偁、邑人林环皆有记。莆诸桥功力之巨此为第一。宁海前桥圣墩桥(上二桥俱宋承信郎李富建。已上三桥在孝义里。)芦浦沟西桥成化二年,知府岳正重建。龚墩桥新沟桥过渡桥欧家前桥(上四桥俱李富建。已上五桥在延兴里。)四翁溪小石桥宋咸淳四年乡人陈芹建。杭下溪小石桥宋德祐元年僧普吉建。绶文溪四翁桥在印山下流,如绶带,故名。陈中诗:“峰峦列卫山如印,溪涧来朝水似文。”文江旧桥在龙山西。(上四桥在武盛里。已上三十三桥俱府城东。)城南第一桥在迎仙门外。旧以木为梁,宋绍兴十七年建亭,有华表,匾曰惠一,后改“一”为“益”,今俱废。天顺五年,知府潘本愚易桥梁以石。第二桥在第一桥之南,旧有华表,匾曰惠二。今废。继志桥洪武十五年,里人黄老圃建,上覆以亭。渠头桥沟口桥(上三桥在惟新里。已上五桥俱府城南。)使华桥在府城北。西有使华亭,兴化县令丘铎为记。今俱废。龙桥在塘东。元大德十一年乡人戴福建。水口桥大德间里人戴祐建,因名戴桥。下横港桥大德间里人黄德明建,后为海潮所坏。国朝景泰六年,里人戴旭以修海堰66余资迁建。水通桥初名龟塘桥。以其通永丰、通津二斗门之流,改今名。永乐间,里人廖良骥建。天顺六年,其子崇莹修。(上四桥在惟新里。)新塘桥在安乐里。宋淳熙二年,乡人李十二秀等建。桃梨江桥元至正三年,乡人徐二秀建。小屿桥宋景炎元年,乡人刘端明等建。(上二桥在醴泉里。)小石桥在合浦里庄头村。宋淳祐四年郑郡马建。宋时娶宗室女。俗称为郡马,郑逸其名。(已上八桥俱府城东南。)永丰塘东斗门桥永丰塘西斗门桥(上二桥俱唐贞观元年邑人方常卿建。)南寺前桥南寺东桥二桥旧皆有亭。南门外柳桥(上三桥在南厢,俱李富建。)元丰桥在南厢。亦曰上杭桥,俗呼杭头桥,在施水亭之东。施水亭即今锦亭。旧温泉渡后为浮桥。宋绍兴二十八年,转运使姚沆始建石桥、提刑樊光远、郡守朱定国相继修治,林大鼐为记。绍熙二年,郡守赵彦励更建,并建护桥庵,今废。回澜桥在木兰陂之右。绍兴八年侯官李宏建。因筑木兰陂成,故名。国朝永乐十一年,通判董彬重修。花亭桥在文赋里。元至正六年建。国朝永乐十四年,张圆觉重修,而覆以亭。(上二桥俱府城西南。)濑溪桥旧为莆阳渡,当南北要冲。宋绍熙十三年,始造浮桥。乾道三年,郡守钟离松于下流百步山峡间循旧基建桥,弗就。淳熙十年,魏国公陈俊卿、郡守林元仲募众移建于此,方秉白为记。桥北有魏公祠堂,今废。猴溪桥成化二年,知府岳正重建。(上二桥在文赋里。已上十桥俱府城西南。)后埭通监桥在府城拱辰门外。宋朱富建。旧为木梁,国朝天顺五年知府潘本愚易之以石。猿臂桥猿臂下尾桥陈家口桥魏厝前桥(上四桥在延兴里。)魏塘西桥吴刀桥澄渚桥宋绍兴间始造石梁。(已上七桥俱李富建。)澄墩桥天顺七年,主事黄募众重建。铁沙桥成化二年知府岳正重修。(上五桥在仁得里。)陈仓下七间桥李富建,僧德全重建。国朝洪武三十二年僧晦中修。景泰六年里人姚福德重修。大泮桥初为木梁,正统五年姚福德始易以石。成化二十年,里人募众重建。(上二桥在孝义里。)杨公桥洪武十五年僧永谷建。仙人桥在紫霄岩前,后改名听泉。白杜桥李富建。(上三桥在尊贤里。)延寿桥旧名知政桥,俗呼渡塘桥。桥下溪流无声,其沙晶明如玉。按旧志:“昔有瞽者过此,掬水而饮曰:‘是间当出状元。’至白杜家塾见待郎方会曰:‘此儿骨相当作状元。翌日,又遇尚书徐铎曰:‘此真状元也,昨日者非。’后果然。”宋建炎元年建。绍兴二十年改今名。国朝正统五年,推官吴思谅重修,方熙为记。下溪头延寿桥李富建,上有亭。今废。(上二桥在常泰里。)新港桥旧为渡,宋建炎三年始建桥。国朝宣德十年主簿唐礼重建。新桥亦名龙桥。清宁桥旧名涵头市桥。吴坂桥刘厝前桥真人宫前桥李峬尾桥(上六桥俱李富建。已上七桥在延寿里。)澄渚漏头桥峬头桥(上二桥在兴教里,俱李富建。)驷马桥元至正三年僧古月建。江口桥在迎仙市。东界莆田、福清二县间(南一半属莆田,北一半属福清。东西二溪所会,榜曰龙津,亦名尚阳。宋淳祐二年建。元延祐间圮。至治三年,福清州知州赵焕卿经划重建:泰定元年始讫功。国朝洪武二十七年复圮。莆田知县王文焯命僧空隐修之,不逾纪而石梁中折。兴化府知府周宗璲复命囊山寺僧永清等修之。未几,石梁再折者六。宣德六年,县丞叶叔文仍命僧永清等修之。桥旧三十四间,溪阔门狭,水势奔突,易于冲啮,遂疏为六十有四,增其高广,邑人顾文为记。天顺元年,知府潘本愚重修,方熙为记。成化二年,知府岳正从分巡佥事刘子肃67罚赎之积,撤其旧址之倾圮者。加甃以石而高大之,正自为记。十年同知习襄、十五年知府刘澄亦尝修治,林诚为记。迎仙桥旧名迎仙渡。宋建炎三年,僧祖逊视洛阳桥规划创建,酾水为二十四道,榜曰龙溪。今废。蒜溪桥在迎仙驿北十里,亦名道者桥。此桥以地理计之,当在福清县界,姑依旧志录之。桃源桥在迎仙市西。今废。(上五桥在待宾里。)报亲桥在广业里。(已上三十二桥俱府城东北。)渔沧桥宋熙宁二年,太守赵彦励重建。今废。龙桥道堂桥(上二桥俱李富建。)林店溪桥妙寂寺前桥驾龙桥在莒溪。绍兴三十年僧慧寂建,上有亭。熨斗桥淳熙三年僧无了建,上亦有亭。国朝洪武十三年,僧月庭重修,圮。(上七桥俱在府城西北常泰里。)

仙游县

卧龙桥旧名万安,亦名安利,俗东渡桥。在县东三里石鼓山之麓。宋嘉定初,邑人陈谠命僧守净募众创建,而亭其上,为间凡三十又六。国朝永乐间毁。成化元年翰林检讨郑纪致仕,训导何漆倡邑人陈俊明等凡千余人,合财重建,仍亭其上。以其势峥嵘,形如龙卧渊中,且其地于邑属东方七宿,而乡人又以纪在告中,方之卧龙焉,合是三者更今名,纪有建桥记。八年夏,北岸马头为霖潦冲啮。知县黄灿命工增辟三门,以疏水势,学士柯潜为记。十八年,北岸第四门二墩坏,亭宇一间随之而圮。纪复谋知县彭昭修之。石马桥宋嘉定间,陈谠命僧守净募众建。僧顽庵师杰共成之,上覆以亭,为间六十有奇。元末火。国朝洪武二十五年,僧方石募众重建,仍亭其上,为间四十又四,复圯于水。今石址尚存。俞潭桥一名石云,宋嘉定间,僧师杰建。国朝正统间,典史叶本捐俸银三十两命僧倡众建。(上二桥在香田里。)拱桥一名广桥,在铁山。正统九年,乡人陈德新捐资创建。其下泄水之处,叠石为弯门,如人拱抱之状,故名。通津桥在东门村。宋宝庆二年,邑人迪功郎林公麟建。三坑桥元至正二十七年,僧方石募众建。(上三桥在折桂里。已上六桥俱县东。)会仙桥在孝仁里大坂村。宋乾道初,邑人刘文野、僧妙随建,林毅、傅学诗、僧绍杰募众重建,上构亭三十三间,陈谠为记。国朝洪武五年圯于水。十年,龙华寺僧东溟重修。大济桥在大圳。宋崇宁二年建,绍兴五年重修,韩任为记。后圯于水,邑人寺丞叶彦炳、漕元潘梦登、贡元陈大川重建。国朝成化六年,里人郑必谦复募众修之。御史桥在上板村。宋熙宁十年建。御史王回墓在焉,因名。(上二桥在善化里。)蒋溪桥在养志里。宋邑人林革建。县以石为梁自此桥始。鹿鸣桥在碧潭塔庵之东。旧名石碧。宋邑人提举叶元璘建。后改名东溪。成化七年圯于水,十一年,邑人郑纪倡士民吴廷瑞等重建。落成之日,有鹿鸣,故易今名。古濑桥宋叶元琇建。朝天桥旧名中岳,在中岳院之右。旧废。正统五年,邑人郑恒淑捐资重建,改名嵩溪。成化十年圯于洪潦。十一年,其子纪倡众重修,吃流之墩二,泄水之门三,其上有亭。桥成,纪适以丁内艰服阕,将朝京师,乡人因易以今名,郡人林诚为记。步云桥在朝天桥之西数百步。成化八年,郑纪捐资率众创建。乡之人士登云路而入京师者,皆道经于此,故以为名。登瀛桥在朝天桥上流,步云桥之北数步许。成化十九年郑纪率众建,既落成而纪适北上,乡人以其将复登瀛洲也,故以为名。高田桥在高田院前。唐咸通二年建。郑良士诗:“到此溪亭上,浮生始觉非。野僧还惜别,游客亦忘归;月满千岩静,风清一磬微。何时脱尘俗,杖履愿相依。”(上六桥在万善里。已上十桥俱县西。)仙溪桥在南溪。旧名升仙,一名南桥。宋绍兴八年,邑人朝奉大夫陈可大捐资倡造。元大德、至大间,王应辰、陈甫孙、僧藏涧重修。国朝景泰元年,里人茅宏赞、张拜重同僧平渊复修。桥南旧有陈公祠堂。新桥在石碑。宋宣和二年,里人朝奉大夫林一鸣、朝散傅桴请卓道者募众建。建安桥宋绍兴间,知县陈扃改道建桥。邑人以扃建安人,因以为名。后卓道者重建,双林寺僧绍趋重修,构亭其上,今圯。鲜溪桥在旧双林寺前。邑人浴温泉者道经于此。成化八年重修。和美桥一名虎尾桥。在罗埔村。宋建炎四年建。(上五桥在永兴里。)圣泉桥旧名巩桥。在孝仁里圣泉村。元至正三年建。清泽桥在连江里太平桥西南。上有亭,成化十一年,户部郎中陈迁率众建。(已上七桥俱县南。)黄桥在县北功建里黄桥村。宋景德三年建。沙溪市桥宋庆历初,邑人洪忠捐家资建。登仙桥在顾店村。宋时建。国朝洪武间,龙华寺僧东溟募众重建。(上二桥在香田里。)太平桥一名金镇桥。在枫亭市。双溪所会,桥状如曲尺。宋庆历元年,邑人洪忠捐资建沙溪、太平等凡七桥。蔡襄为路漕,奏补本军助教。坑边桥旧以木为梁,岁久几圯。国朝正统间,里人郑彦辉□68僧募众易之,以石为址。双溪桥在双溪港头。(上三桥在连江里。已上五桥俱县东南。)通仙桥旧名城山桥。在孝仁里城山村。宋宣和六年,长者刘宝倾家资造石梁十四间,覆亭其上,知县林涣为记。延庆桥一名杨梅桥。在金沙村。宋绍兴八年,谢嫔游氏建,陈谠为记。马山桥在马山之下。成化十九年,里人吴尚玉建。(上二桥在仁德里。已上三桥俱县西南。)仙水桥在仙水庙前。宋崇宁元年林长者建。绍定七年圯于水。郡守赵汝固尝为邑丞丐梦仙水庙,有“十九年再求”之语。后守此邦,果符其梦,遂捐金倡成之。金马桥旧名石马。在文殊院前,亦名文殊桥。绍兴十年,蔡推、叶继益建。(上二桥在常德里。)拱桥在兴贤里西村。宋开宝五年建。郭洋桥龙津桥在长岭下。宋时半岭黄氏建。庆元三年圮于洪潦,邑人迪功郎谢廷名、居士黄鹏重修,陈谠书额。东林桥宋开禧二年,贡士谢懿德、林衡建。鲤湖桥在鲤湖道南。萧桥在旧平坡铺之北。萧氏建。白凫桥乡人陈彦正偕族人创建。银岩桥在兴化县址西南。宋知县施禹功建。开禧元年,迪功郎伊鼎重建,未就而没。三年,知县陈嘉始成之。恩波桥旧名东郭。宋崇宁中郭氏建。岁久渐圮。嘉定元年知县陈嘉易而新之。寿峰桥(上二桥在兴化县址之东。)忠爱桥宋绍兴中,知县丘铎建。(上十桥在兴泰里。已上十三桥俱县东北。)登云桥在闻贤里耶湖。宋天圣五年建。官成桥宋淳祐二年建。梁溪桥旧名上余桥。宋乾道间,邑人余湜捐资建。嘉定间火,湜之孙募众重建。飞鸟桥宋建炎间邑人陈安国建。龟峰桥在龟峰之下。宋天圣三年建。神堂桥在神堂村。宋淳祐三年建。(上五桥在善化里)。环碧桥在汾阳大勋山下。宋绍兴二十一年,里人李仲举建,上覆以亭。双济桥在九座村。宋宝祐四年,邑人纪一洪捐资募众建,县尉黄岩孙为记。九座桥宋天圣二年,僧法本建。侍者桥在九座山下。宋天圣三年僧大辨建。(上四桥在兴贤里。已上十桥俱县西北。)

福宁州

本州

赤岸桥宋皇祐五年,僧文果募缘创。南北海船皆萃于此。国朝成化十年,知州刘象命耆老吴汝哲等募缘重建扶栏。迎春桥在州治东门外,以木为之。闸头桥阮当桥在一都。郡人阮当捐资修建。因名。蓝溪桥在一都。唐乾符三年建。石湖桥在廉江里。里多溪,屈曲互流。昔有王氏号仙源者始创石桥,岁久而汜69。成化十六年,里人高宏募缘重建,并构亭其上,凡九间。(已上六桥俱州东。)金波桥宋嘉定十六年,县令杨志创建石桥。国朝成化十年,知州刘象建亭其上。乘驷桥在秦溪门外。通津桥郡举子赴试者必经此桥,故名。又桥在临水祠畔,俗因呼夫人桥。(上三桥俱州西。)南门桥在宁化门外。宋淳熙五年,进士许晟募众建。今仅存二梁。安民桥在四十都安民里。宋政和元年,乡人杨师隆等募众建。漈溪桥在五十二都大金山。其流峻急,民苦艰涉。元至元三年,宝岩僧妙峰捐资率众就两崖间叠石为址,而梁以巨石。国朝洪武二十年筑大金城,石为官军所折。正统四年,乡人筑土砌石,以通行者。载俶桥距州二里。岁久石址欹侧,乡人募众重砌,俗呼新桥。其下旧通潮,今下流埋塞,潮不能至矣。攀龙桥在昭贤里。元至正二年,里人县尉林洪倡众建,上覆以亭。溪旧名龙溪,因名桥曰攀龙亭。旧有联句云:“大丈夫乘驷马凌以云,亨衢万里。圣天子驾六龙以御极,寿域八荒。”登仙桥在霞浦。其水出自蓝峰,旧名蓝峰桥。俗传尝有仙翁飞升于此,故改今名。彩江桥在建善寺左。桥之下,溪水清沘。州人染五色者于此浣之,其色鲜明,故以名桥。朝天桥去州十里。凡仕宦北上者,皆饮饯于此故名。(已上八桥俱州南。)龙首桥在州治北门外。永乐十四年,州人募众建,初以木为梁,今易以石。饭溪渡在州东五十里。盐田渡在州西三十五里南海之滨。

宁德县

郑公桥宋绍兴三年,知县郑革建。天津桥在儒学前。成化十五年县丞潘璇建。(上二桥俱县东。)惠政桥宋元祐二年建,上覆以亭。(上三桥俱在一都。)蓝桥在二十二都,正统二年建。(已上三桥俱县西。)鹏程桥宋元祐五年建。泽民桥凤仙桥(上二桥俱宋治平二年建。)圣堂桥元祐二年建。(上三桥在一都。)飞鸾桥在二都飞鸾岭。宋淳熙三年建。(上五桥俱县南。)朝天桥宋元丰元年建。其上有亭。登瀛桥宋宣和元年建。三元桥元大德元年建。崇德桥正统二年建。(上四桥俱在一都。)赵公桥宋淳熙二年知县赵□建。麒麟桥永乐十五年,福林宫道士倪钦重建。(上二桥在四都。)普济桥在风山寺前。唐咸通二年建。千佛桥在穹窿溪上。宋太平兴国四年建。(上二桥在十二都。已上八桥俱县北。)溪口渡在县东五都。西溪渡在县西九都。飞鸾渡在县南二都。溪南渡在四都。东墙渡在七都。童境渡在八都。青崖渡在十三都。(上四渡俱县北。)

福安县

甘棠桥在县治南。元至正三年,县尹赵元善建。国朝永乐十二年,知县周南重建。正统十四年,构亭其上。成化五年,桥圮于水。十九年,福宁州同知马迪署县事,捐俸复建。桥畔有池曰金塘,亦名风眼。留江桥在□□都。宋绍兴十年里人阮楚建。淳祐十一年里人阮升重建。龙首桥元皇庆元年,主簿胡琏建。卓坂桥(上二桥在十八都。)道者桥在□□都。元至顺元年,县尹高琛72建。(已上三桥俱县西。)登龙桥在二都。宋乾道五年建。淳祐十年,知县林子勋重建。邑人缪蟾赴春试尝饮饯于此,及第进士第一而归,乡人因以“登龙”名桥。通济桥元皇庆间,主簿胡琏建。国朝成化五年圯于水,乡人募众重建。寿山桥在溪南。玉峰桥宋淳祐七年,里人陈昂伐石创建。合掌桥元至正元年里人刘玉峰建。化蛟桥在二十六都。宋元丰间,卓钧登进士第。邑人因以“化蛟”名桥。国朝成化五年圯于水,乡人募众重建。(已上六桥俱县南。)梯云桥在十都。上有亭。洪武十二年乡人林□□建。沙潭桥在六都。以木为梁,建亭其上,凡二十一间。下有灵湫,神物居焉。正统初,里人林宗远建。水南桥在十都。覆之以亭。龟灵桥在九都。上亦有亭。(已上四桥俱县北。)贵登桥在县东南□□。元至正四年,里人孙子玉建。国朝永乐十一年,里人孙孔文重修。玲珑桥在县西南二十三都岩港。为石墩凡百余,今圮。伏虎桥在县东北西峰寺前。栖云渡在五都。有亭号曰碧云。填头渡坂头渡长汀渡富春渡龙潭渡(上六渡俱县西。)高家渡天顺二年,邑人林子勋置。有亭以庇候者。任家渡在□□□。白沙渡滩头渡在三十四都。下邳渡在三十六都。水北渡《三山续志》“水”作“永”。宦家渡(上二渡在二十都廉村。)简崎渡在二十九都。苏江渡在三十一都。(已上八渡俱县南。)澄头渡在十都。湖塘渡在七都。岩湖渡在四都。白石渡在□□□。黄崎渡在□□都。(已上五渡俱县北。)武溪渡《三山续志》载此渡,而县志不载,未详。

校注

1嘉靖《延平府志 地理》及乾隆《延平府志 桥渡》均作“药村桥”。

2嘉靖《延平府志 地理》及乾隆《延平府志 桥渡》均作“广度桥”。

3乾隆《延平府志 桥渡》作“潘英”。

4嘉靖《延平府志 地理》作“赉助”。

5据嘉靖《延平府志》,应为“有御制碑记”。

6嘉靖《延平府志 地理》及乾隆《延平府志 桥渡》作“橘溪渡”。

7乾隆《府志》作此桥“在龙集都。明余胜建”。据乾隆《延平府志 桥渡》载,唐彦云所建为“龙池桥”,在县东城外,“龙津桥”则为明余胜所建,在龙集都。

8乾隆《延平府志 桥渡》作“石桥”。

9嘉靖《尤溪县志 建置》作“在三十八都”。

10嘉靖《延平府志 桥渡》作“洪武三十一年”。

11乾隆《延平府志 桥渡》作“在十一都”。

12乾隆《延平府志 桥渡》作“十都”。

13嘉靖《延平府志 地理》及乾隆《延平府志 桥渡》均作“邓藏用”。

14嘉靖《延平府志 地理》及乾隆《延平府志 桥渡》均作“宋南强”。

15乾隆《延平府志 桥渡》作“黄灏”。

16嘉靖《延平府志 桥渡》作“感义里”。乾隆《延平府志 桥渡》作“九都”。

17乾隆《延平府志 桥渡》作“宋南强”。

18乾隆《延平府志 桥渡》作“湖光桥”。

19乾隆《延平府志 桥渡》作“挹秀桥”。

20乾隆《延平府志 桥渡》作“英凤桥”。

21乾隆《延平府志 桥渡》作“新陂桥”。

22乾隆《延平府志 桥渡》作“张确”。

23乾隆《延平府志 桥渡》作“泗州桥”。

24乾隆《延平府志 桥渡》作“吉坪桥”。

25乾隆《延平府志 桥渡》作“溪坪桥”。

26乾隆《延平府志 桥渡》作“小路桥”。

27乾隆《延平府志 桥渡》作“北克桥”。

28应为“上二桥”之误。

29乾隆《延平府志 桥渡》作“在五都”。

30乾隆《延平府志 桥渡》作“在八都”。

31嘉靖《延平府志 地理》及乾隆《延平府志 桥渡》均作“在一都”。

32嘉靖《延平府志 地理》及乾隆《延平府志 桥渡》均作“在五都”。

33嘉靖《延平府志 地理》作“在九都”。

34乾隆《延平府志 桥渡》作“斑竹溪渡”。

35嘉靖《延平府志 桥渡》、乾隆《延平府志 桥渡》及乾隆《延平府志 地理》均作“在县西善峡团”。

36嘉靖《延平府志 地理》作“在五都”。

37嘉靖《延平府志 地理》及乾隆《延平府志 桥渡》均作“在二十二都”。

38嘉靖《延平府志 地理》及乾隆《延平府志 桥渡》均作“在二十一都”。

39嘉靖《延平府志 地理》及乾隆《延平府志 桥渡》均作“在二十二都”。

40乾隆《延平府志 桥渡》及民国《沙县县志 建筑》均作“三元渡”。嘉靖《延平府志 地理》及乾隆《延平府志 桥渡》作“在二十一都”。

41乾隆《延平府志 桥渡》作“馆前渡”。

42嘉靖《延平府志 地理》及乾隆《延平府志 桥渡》均作“在二十二都”。

43嘉靖《延平府志 地理》及乾隆《延平府志 桥渡》均作“在二十三都”。

44嘉靖《延平府志 地理》作“朱武”。

45嘉靖《延平府志 地理》作“凡三十间”。

46嘉靖《延平府志 地理》作“长二十六丈六尺”。

47嘉靖《延平府志 地理》作“靖安都”。

48嘉靖《延平府志 地理》作“长二十二丈”。

49嘉靖《延平府志 地理》及乾隆《延平府志 桥渡》均作“章埠桥”。

50嘉靖《延平府志 地理》作“永乐十七年”。

51嘉靖《延平府志 地理》及乾隆《延平府志 桥渡》均作“灌砧渡”。

52乾隆《延平府志 桥渡》作“福溪桥”。

53嘉靖《延平府志 地理》作“在县北十五里”。

54乾隆《延平府志 桥渡》作“大陶口渡”。

55嘉靖《邵武府志 津梁》作“宋开禧三年”。

56民国《邵武县志 水利》“万年桥”条作“盛容”。

57嘉靖《邵武府志 津梁》作“何鹿坑桥”。

58嘉靖《邵武府志 津梁》作“萧诚甫”。

59嘉靖《邵武府志 津梁》作“兴福桥”。

60嘉靖《邵武府志 津梁》作“成化十二年僧普祥重建”。

61嘉靖《邵武府志 津梁》作“青洲渡”。

62民国《建宁县志 津梁》作“咬柱”。

63嘉靖《邵武府志 津梁》作“一滩月朗,万木霜飞”。

64弘治《兴化府志 户纪》及乾隆《莆田县志 建置》均谓济龙桥以宋咸淳造,故又称“咸淳桥”。“济龙”、“咸淳”实为一桥,此作两桥,恐误。

65弘治《兴化府志 户纪》及乾隆《莆田县志 建置》均无此项记载,但作“洪武三十三年本府同知徐则敬命僧湘江募建。疏为一十五门,修八十二丈”。

66乾隆《莆田县志 建置》作“海堰”。

67乾隆《莆田县志 建置》作“佥事胡子肃”。

68弘治《兴化府志 户纪》作“郑彦光倡”。

69“汜”应为“圮”之误。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