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笔下文学 > 选佛谱

卷第一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选佛谱卷第一】

【轮相表法第一(占察云。此相能坏邪见疑网。转向正道。到安隐处。是故名轮)】

轮如占察轮相。而作六面。以那谟阿弥陀佛六字。顺次右旋。刻于六面。置轮掌心。仰手旁掷。表从凡入圣。转恶成善。十法界无不会归究竟也。

那谟。表恶 阿弥陀佛。表善

那。表属见烦恼。亦名分别惑。亦名见惑(邪见分别所起惑故)。亦名见所断惑(见真谛道时。此惑顿断故)。 谟。表属爱烦恼。亦名俱生惑。亦名思惑(不由分别。任运起故)。亦名修所断惑(微细难断。须见道后。修无漏道。乃渐断故)。

阿。表施善。 弥。表戒善。 陀。表定善。 佛。表善慧(或阿弥陀。表有漏善。佛。表无漏善)。 又阿。表生灭门。 弥。表无生灭门。 陀。表次第门。 佛。表圆顿门。

问。何意不用幺二三四五六。乃用那谟阿弥陀佛六字耶。答。幺二三四五六。不过世间数目。是无记法。不能生善灭恶。那谟阿弥陀佛六字。乃是万德洪名。一闻佛名。皆得不退转于无上正等正觉。一称佛名。能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故用此六字为轮相也。 问。那谟。此翻归命。亦应是善。何得表恶。答。若但有善无恶。则应有升无降。若须并表善恶。傥不借用那谟二字表恶。岂可反用阿弥陀佛表恶耶。夫论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本无善恶之殊。岂有能归所归之别。旣于生灭门中。克论返迷归悟。则众生为能归。佛为所归。所归当体是善。则能归当体奚不可表恶乎。 问。何故那表见。谟表爱。答。善则先小而后大。恶则先重而后轻。次第应尔。属见烦恼过重。属爱烦恼过轻。故顺次表之。 问。何故阿弥陀佛四字。用表施戒禅慧。答。大小乘经。俱明此四。收一切行。罄无不尽。如六度中。忍仍属戒。精进徧策。又十度后四。并是差别智摄故(后四度者。七方便。八愿。九力。十智)。 问。何故又表有漏无漏二善。答。布施。持戒。禅定。设无出世智慧。并名有漏。故惟智慧名无漏善。当知以慧导施戒禅。则施戒禅亦无漏矣。又问。亦有世间智慧。如分地息诤等。岂皆无漏。答。世间智慧。不达真谛无漏之理。但名福德。不名般若也。 问。何故又表生灭等四门。答。约出世慧。法尔有此四门。初是三乘钝根。二是三乘利根。三是大乘钝根。四是大乘利根。故顺次表之也。

【位次升降第二】

凡十五门。第一发始因地门。第二法道流弊门。第三四种恶趣门。第四欲界人天门。第五色无色天门。第六生善灭恶门。第七增上戒学门。第八增上定学门。第九增上慧学门。第十藏教位次门。十一通教位次门。十二别教位次门。十三圆教位次门。十四净土横超门。十五圆极果位门。

【第一发始因地门(凡二十一位)】

(那那)上品十恶  (那那。阿鼻狱。那谟。谟谟。皆无间狱)

(那阿。谟阿。阿阿。皆有间狱。阿佛。世间福。弥佛。听法。陀佛。取相忏。佛佛。下品下生。)

谱曰。十恶者。一杀生。二偷盗。三邪淫。四妄言。五两舌。六恶口。七绮语。八悭贪。九嗔恚。十邪见也。上品者。或所对境增上。或烦恼心增上。或所作事增上。所对境增上者。如弑父母师僧。盗三宝常住物。淫净戒人及至亲。欺诳君父师长等。烦恼心增上者。如极重嗔缠。猛利贪缠等。所作事增上者。如数数杀生。数数偷盗。乃至数数邪见。日积月累。曾不改悔等。以要言之。纯从分别见惑所发恶业。名为上品十恶。故是地狱因也。 那那。则邪见增盛。拨无因果。故入十方阿鼻地狱。百千万劫。难得出期。 那谟。则见思方盛。恶业必多。谟谟。则习染旣浓。亦多恶业。故皆入无间狱。寿一大劫。 那阿。谟阿。及阿阿。则虽有大恶。犹有世间微善。故于地狱之中。偶得凉风温风等。暂时小乐。名为有间地狱。寿亦略减。 阿弥至谟佛皆不行者。邪见十恶之人。多不能修戒定慧故。 阿佛。则仗佛慈力。生其施善。然惑业方强。未能卽阶无漏。故仅转为世福。 弥佛。则仗佛慈力。生其戒善。然惑业方强。未能得戒。故仅获闻正法。现见世间极恶之人。偶来听法。卽种善根。消灭重罪。诚证非一。不可具述也。 陀佛。则仗佛慈力。生其定善。故能顿离恶业。结立坛仪。六时行道。求佛灭罪。名取相忏。 佛佛。则仗佛慈力。生其慧善。故于临命终时。虽复苦逼。不遑念佛法身功德相好。犹能依善友教。一心称佛名号。卽得下品下生。具如十六观经所明。

(那谟)中品十恶(那那。那谟。谟谟。皆下品畜。阿阿。阿弥。弥弥。皆中品畜。阿陀。弥陀。陀陀。皆上品畜。那佛。谟佛。皆畜修罗。阿佛。听法。弥佛。取相忏。陀佛。无生忏。佛佛。下品中生)

谱曰。十恶。如前释。言中品者。亦约境约心约事辨之。境中品者。夺人天命。盗人天物等。心中品者。烦恼不轻。亦不极猛利等。事中品者。或作再三等。以要言之。杂从见爱烦恼所发恶业。名为中品十恶。故是畜生因也。 那那等三。纯恶无善。故为下品畜。如蠛蠓蝼蚁等。 阿阿等三。薄有散善。故为中品畜。如乌鹊牛马等。 阿陀等三。微有定善。故为上品畜。如麟凤龙象狮鹏等。 那佛。谟佛。虽具惑业。仗佛力故。为畜修罗。 阿佛。听法者。已舍恶意故。 弥佛取相忏者。欲求净戒故。 陀佛无生忏者。遵修定慧故。 佛佛下品中生者。准观经说故。

(谟谟)下品十恶(那那。那谟。谟谟。皆无财鬼。阿阿。阿弥。弥弥。皆少财鬼。阿陀。弥陀。陀陀。那佛。谟佛。皆有财鬼。阿佛。作法忏。弥佛。五戒。陀佛。八关戒斋。佛佛。下品上生)

谱曰。境下品者。如杀鬼畜。盗鬼畜物等。心下品者。微小贪嗔等。事下品者。或偶一作。或旋知悔改等。以要言之。但从任运烦恼所起恶业。名为下品十恶。故是饿鬼因也。 那那等三。纯恶。故为无财鬼。如针毛焰口等。 阿阿等三。有散善。故为少财鬼。如食唾啖粪等。 阿陀等五。或有定善。或仗佛力。故皆为有财鬼。如土榖神。山川神等。 阿佛作法忏者。恶未增上。可悔除故。 弥佛五戒者。改恶从善故。 陀佛八斋者。持心不散故。 佛佛下品上生者。准观经说故。

(那阿)见取(那那。无间狱。那谟。中品畜。谟谟。少财鬼。阿阿。畜修罗。阿弥。鬼修罗。弥弥。阿陀。皆十仙。弥陀。魔天。陀陀。无想天。那佛。大梵天。谟佛。空处天。阿佛。声闻心。弥佛。支佛心。陀佛。体空观。佛佛。圆顿观)

谱曰。言见取者。谓于诸见之中。随执一见。及所依蕴。执为此因最胜。能得清净之果。一切鬬诤所依为业。以要言之。但除三涂剧苦。其余修罗人天等蕴。皆可为见执所取也。此中依于见惑而行施善。故名见取。问。那阿旣表见取。则三界内。皆有见取。何余位中不行那阿。答。此是发始因地。随掷所现。必皆起手。故那阿表见取。谟阿表慢心行施。那弥表戒取。谟弥表下品十善。那陀表邪定。谟陀表味禅。其余位中。以阿弥陀善。与那谟恶。相为对治。二俱无力。所以并不行也。问。那佛谟佛亦可善恶相治。何以仍行。答。有漏恶劣。不能障无漏善令总不行。但令无漏力弱。不获深妙益耳。 那那具上恶。故堕无间。问。何不入阿鼻耶。答。以本因中有微善故。 那谟中恶。故堕中畜。亦以微善。不堕下畜。 谟谟下恶。故堕少财。亦以微善。不堕无财。 阿阿多施福。以见卑劣。故为畜修。 阿弥兼施戒。亦因见劣。故为鬼修。 弥弥具足上善。阿陀舍欲入禅。但以见执。故为十仙。 弥陀戒定俱美。见取入故。仅入魔天。 陀陀深入四禅。见取力故。遂招无想天报。 那佛仗佛慈力。为初禅王。而我见我慢仍存。 谟佛亦仗佛力。得脱身缚。而空处爱著仍在。 阿佛已舍世间取著。由取习故。复取偏真。是为发声闻心。 弥佛已持出世戒品。由取习故。乐独善寂。是发辟支佛心。 陀佛定慧平等。能入大乘初门。修体空观。 佛佛不动诸见而修道品。故成圆顿观门。 此中约对待论。则阿佛后皆破见取。归佛法正见也。约绝待论。则见取为法界。一切法趣见取。见取出生十法界也。问。见取旣为法界。何不出生别教法门。答。对待见取。藏通已破。绝待见取。非圆不知。所以不入别教。然大乘初门。已是菩萨界摄。则四圣具足矣。何必拘拘四教名相。

(谟阿)慢心行施(那那。上品畜。那谟。畜修罗。谟谟。有财鬼。阿阿。鬼修罗。阿弥。人修罗。弥弥。阿陀。皆天修罗。弥陀。北洲。陀陀。他化天。那佛。铁轮王。谟佛。四王天。阿佛。出世福。弥佛。出世戒。陀佛。出世定。佛佛。出世慧)

谱曰。由我慢心而行施善。一往正是阿修罗因。然升沈逐其行业。事非一槩。此中无地狱果者。纵起见执。不至纯积上品恶故。 那那犹为上畜。那谟犹为畜修。谟谟犹为有财鬼者。由施福故。 阿阿鬼修。阿弥人修。弥弥阿陀皆天修者。正以此因得此果故。 弥陀北洲者。施兼戒定。能伏我所计著故。 陀陀他化天者。施兼禅定。所享果报必自在故。 那佛铁轮王者。承佛神力。能御世故。 谟佛四王天者。承佛神力。能护四天下故。 阿佛等为出世福等者。由施福力。资助出世法故。

(阿阿)世间福(那那。鬼修罗。那谟。人修罗。谟谟。天修罗。阿阿。西洲。阿弥。东洲。弥弥。北洲。阿陀。南洲。弥陀。铁轮。陀陀。大梵天。那佛。声闻心。谟佛。支佛心。阿佛。事度心。弥佛。体空观。陀佛。次第观。佛佛。圆顿观)

谱曰。统论施戒及禅。皆是世间福业。而戒定因果。品类实多。故今且以多行布施为世间福也。旣修福业。便障三恶道门。故那那等。仅堕阿修罗类。阿阿西洲者。人中最劣故。阿弥东洲者。较西稍胜故。弥弥北洲者。福胜三洲故。阿陀南洲者。堪亲近佛故。弥陀铁轮者。统御南洲故。陀陀大梵天者。禅定之福。世间胜故。那佛声闻心者。福资于慧。愿出生死。由分别心。取偏空故。谟佛辟支心者。由染著空。阙大悲故。阿佛事度心者。依生灭门。能发四弘誓愿故。弥佛体空观者。四弘誓愿。依无生门发故。陀佛次第观者。能发无量四弘誓故。佛佛圆顿观者。能发无作四弘誓故。

(那弥)戒取(那那。无间狱。那谟。中品畜。谟谟。上品畜。阿阿。畜修罗。阿弥。有财鬼。弥弥。阿陀。皆鬼修罗。弥陀。十仙。陀陀。无想天。那佛。大梵天。谟佛。空处天。阿佛。五停心。弥佛。干慧地。陀佛。初信心。佛佛。圆五品)

谱曰。言戒取者。谓于随顺诸见之戒禁。及所依蕴执为此因最胜。能得清净之果。无利勤苦所依为业。谓牛狗等戒。及投灰。拔发。五热灸身。断绝饮食。乃至虽受佛戒。志求生天作轮王等。皆属戒取所摄(弥故名戒。那故名取)。 那那仍造上恶。故堕无间。 那谟仍造中品。故堕中畜。 谟谟仍造下恶。以邪见牵。故为上畜。 阿阿多有施福。故为畜修。 阿弥兼有施戒。成有财鬼。 弥弥阿陀稍胜。故为鬼修。 弥陀戒定所资。得取十仙。 陀陀深取四禅。故成无想。 那佛承佛慈光。为初禅主。而我见仍炽。 谟佛藉佛法力。得脱色笼。而空爱犹存。 阿佛改邪归正。创入五停。 弥佛初解卽空。仅登干慧。 陀佛仰信真如。阶别初信。 佛佛顿悟圆理。五品观成。 此中对待绝待二论。例前见取可知。

(谟弥)下品十善(那那。那谟。谟谟。皆畜修罗。阿阿。阿弥。皆鬼修罗。弥弥。阿陀。皆人修罗。弥陀。陀陀。皆天修罗。那佛。意见参禅。谟佛。利名习教。阿佛。出世福业。弥佛。出世戒学。陀佛。出世定学。佛佛。出世慧学)

谱曰。十善者。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妄言。五不两舌。六不恶口。七不绮语。八不悭贪。九不嗔恚。十不邪见。以止恶故。卽名为善。复有十种行善。一救护生命。二给施资财。三遵修梵行。四说诚实言。五和合彼此。六善言安慰。七作利益语。八常怀舍心。九恒生慈愍。十正信因果也。言下品者。亦约境约心约事辨之。且约境者。普于下中上境能护三业。名上品善。唯于中上二境能护三业。名中品善。仅于上境能护三业。名下品善。次约心者。悠悠缓缓。或夹杂烦恼。名下品善。次约事者。偶尔为善。不广大。不久积。名下品善。今弥虽善戒。杂以谟之属爱烦恼。故是阿修罗道因也。那那等三。烦恼重故。皆为畜修。阿阿等二稍胜。故为鬼修。弥弥阿陀又胜。故为人修。弥陀等二更胜。故为天修。凡行善人。知有佛字。必发出世间心。但那佛。则见习尚强。故为意见参禅。谟佛。则爱习仍重。故为利名习教。阿佛以下。自应如次修行施戒禅慧也。

(阿弥)中品十善(那那。鬼修罗。那谟。人修罗。谟谟。天修罗。阿阿。西洲。阿弥。东洲。弥弥。北洲。阿陀。南洲。弥陀。铁轮王。陀陀。金轮王。那佛。声闻心。谟佛。支佛心。阿佛。事度心。弥佛。体空观。陀佛。次第观。佛佛。圆顿观)

谱曰。约境论中品。如前可知。约心者。善念湻熟。但未猛利。约事者。或数为小善。或偶为胜善。有施有戒。故是人道因也。那那等三。夹杂烦恼。故堕三种修罗。阿阿等四。随应生于四洲。弥陀又胜。故王南洲。陀陀最胜。故统四洲。纯善之人。知有佛法。必入法门。但那佛则分别习强。故志取偏真。谟佛则恩爱为苦。故乐独善寂。阿佛以下。自应如次发于四种大菩提心。

(弥弥)上品十善(那那。十仙。那谟。魔天。谟谟。北洲。阿阿。四王天。阿弥。忉利天。弥弥。夜摩天。阿陀。兜率天。弥陀。化乐天。陀陀。他化自在天。那佛。暖位。谟佛。性地。阿佛。六不退心。弥佛。圆五品。陀佛。内院。佛佛。上品上生)

谱曰。约境论上品。亦如前说。约心者。湻至猛利。约事者。广大久远。然而犹属散善。故但为欲天因也。那那。则见网牢固。故成十仙。那谟。则烦惑纷陈。故为魔侣。谟谟。虽有爱染。不起见执。故生北洲。北洲虽不及天。死必生天。无退堕故。阿阿等六。如次生六欲天可知。大善之人。旣知佛理。必有所证。但那佛未伏法执。仅阶暖位。谟佛未离法爱。仅登性地。阿佛初舍劣心。堪成别信。弥佛持佛妙戒。能遵五品。陀佛定慧均平。可超内院。佛佛则具诸戒行。圆发三心(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径得上品上生矣。

(那陀)邪定(那那。中品畜。那谟。少财鬼。谟谟。上品畜。那陀。谟陀。皆无想天。阿陀。空处。弥陀。识处。陀陀。无所有。那佛。非非想。谟佛。五停心。阿佛。六妙门。弥佛。十六特胜。陀佛。通明观。佛佛。出世慧学)

谱曰。以邪见心修习诸定。故名邪定。如西土九十五种外道。乃至一切狐畜鬼神。亦能敛念习坐。皆邪定之类也。那那等三。惑业旣重。纵有定力。还堕鬼畜类中。修邪定人。不肯勤修施戒散善。故阿阿等三种不行。那陀。谟陀。乃于定中妄起见爱。计为出要。故必生无想天。阿陀。则舍色入空。弥陀。则弃空缘识。陀陀。则离识缘无所有。那佛。见惑未除。虽甚利根。还生有顶(卽非非想处天)。谟佛。爱习尚重。虽闻佛法。须习停心。阿佛等三。卽世间定。堪通出世间定。佛佛纯慧。照了邪相。便可通达正相矣。

(谟陀)味禅(那那。少财鬼。那谟。上品畜。谟谟。畜修罗。那陀。十仙。谟陀。魔天。阿陀。梵众天。弥陀。少光天。陀陀。少净天。那佛。大梵天。谟佛。福生天。阿佛。六妙门。弥佛。十六特胜。陀佛。通明观。佛佛。出世慧学)

谱曰。大毗婆沙论。具明四禅之中。各有三种差别。若与出世智慧相应。名无漏初禅等。若与五支四支等功德相应。名为净初禅等。若与各各自地烦恼相应。名为味初禅等。今陀表禅定。谟表烦恼。此二相应。故名味禅也。那那等三。见思纷扰。退失禅味。故堕鬼畜修罗。那陀虽不失禅。见取旣甚。必成十仙。谟陀亦不失禅。爱染方强。必为魔种。其余散善。习禅不行。阿陀初舍欲界。故生梵众。弥陀定善稍深。故生少光。陀陀禅力倍增。故生少净。那佛则身见虽重。堪作请转法轮之主。故为大梵。谟佛则爱味虽存。能入世间不动之地。故为福生。阿佛等四。例前可知。

(阿陀)根本四禅(阿阿。梵辅天。阿弥。无量光天。弥弥。阿陀。皆无量净天。那陀。谟陀。皆无想天。弥陀。福生天。陀陀。福爱天。那佛。总相念。谟佛。暖位。阿佛。无烦天。弥佛。八人地。陀佛。发心住。佛佛。圆十信)

谱曰。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共名十二门禅。亦名世间净禅。今先明四禅也。此四禅法。各有方便中间。今但论色界正定。不取方便中间。故名根本四禅。一初禅者。行人先须趺坐调息。从粗住。细住。阶欲界定。次后身心。泯然虚豁。失于欲界之身。坐中不见头手。床敷犹若虚空。是为未到地定。此定能生初禅。卽是初禅方便。亦名未来禅。得此相已。初勿惊恐。亦勿欢喜(惊喜皆能招魔)。勿向人说(说则永失。不可复得。譬如种树。不可露根)。若于未到地中。入定渐深。身心虚寂。不见内外。或经一日乃至七日。或一月乃至一年。定心不坏。守护增长。忽觉身心凝然。运运而动。当动之时。还觉渐渐有身。如云如影动发。或从上发。或从下发。或从腰发。渐渐徧身(上发多退。下发多进)。动触发时。功德无量。略说十种善法眷属。与动俱起。一定。二空。三明净。四喜悦。五乐。六善心生。七知见明了。八无累解脱。九境界现前。十心调柔輭。如是十种胜妙功德。庄严动法。此则略说初动触相。如是或经一日。或经十日。或一月四月。乃至一年。此事旣过。复有余触次第而发(然亦无定前后)。故名初禅。言余触者。卽前动触为一。二痒。三凉。四暖。五轻。六重。七涩。八滑。复有八触。一掉。二猗。三冷。四热。五浮。六沈。七坚。八輭。此八与前八虽同。而细分别不无小异。此十六触随一发时。悉有十种善法功德眷属。行者因未到地。发如是等诸触功德善法。故名初禅初发。并是色界清净四大。依欲界身中而发。从此舍离欲界五欲五盖(五欲者。一色。二声。三香。四味。五触。五盖者。一贪欲。二嗔恚。三睡眠。四掉悔。五疑)得初禅五支功德(一觉。二观。三喜。四乐。五一心)。若在人中坐禅。得此根本初禅。不失不退。则命终已。随初禅力深浅。必生梵众等三天中。是为初禅天因也。次二禅者。若于初禅定中。厌离觉观。入中间禅。从未到地。专心不止。于后其心。豁然明净。皎洁定心。与喜俱发。具足四支功德。(一内净。二喜。三乐。四一心)名为根本二禅。若人坐禅得此。随其浅深。命终必生少光等三天中。是为二禅天因也。次三禅者。若于第二禅定。厌离喜相。入中间禅。从未到地。澄静其心。泯然入定。不依内外。与乐俱发。具足五支功德(一舍。二念。三智。四乐。五一心)。名为根本三禅。若人坐禅得此。随其浅深。命终必生少净等三天中。是为三禅天因也。次四禅者。若于第三禅定。厌离乐法。深见过患。入中间禅。心无散动。得未到地。于后其心豁然开发。定心安隐。出入息断。具足四支功德。(一不苦不乐。二舍。三念清净。四一心。)名为根本四禅。若人坐禅得此。随其浅深。命终必生福生等三天中。是为四禅天因也。 善修根本四禅。能伏见爱。故那那等不行。 阿阿资以施福。故生梵辅。 阿弥施戒资禅。故生无量光天。 弥弥倍资禅力。故生无量净天。 那陀谟陀。皆具定力。而堕爱见。故生无想。 阿陀与弥弥功等。亦生无量净天。 弥陀禅善又胜。故感福生。 陀陀根本中最。故生福爱(广果。须于第四定。兼修四无量心故)。 那佛知求出世。见惑未除。须修总相念观。 谟佛虽已伏见。未全伏思。仅成暖位善根。 阿佛见生灭理。按位入无烦天。 弥佛观法无生。无间具足八忍。 陀佛发中道解。见惑先除。故成初发心住。 佛佛观于禅境卽不思议。故阶圆信十心。 问。旣云四禅各有浅深。得生各各三天。何故此中行法。前除梵众少光少净。后除大梵光音徧净广果。答。虽四禅中。各有三品九品浅深不同。今一往且以前拟味禅。后让四无量心。便足略显因果差别。若此中又细分之。则似太繁琐矣。

(弥陀)四无量心(阿阿。大梵天。阿弥。光音天。弥弥。阿陀。皆徧净天。弥陀。陀陀。皆广果天。那佛。初果。谟佛。三果。阿佛。初僧祇。弥佛。离欲地。陀佛。十灌顶住。佛佛。上品上生)

谱曰。四无量心。亦名四等。谓慈悲喜舍也。有凡夫人。虽得四禅。以乐高胜。求作梵王。更修四无量心。一慈无量心。爱念众生。常求乐事以饶益之。二悲无量心。愍念众生受五道中种种身苦。三喜无量心。欲令众生从乐得欢喜。四舍无量心。舍三种心。但念众生。不憎不爱。由善修此四无量定成就。命终得为四禅天王。 修四无量。亦伏见爱。故那那等不行。 阿阿功德尚浅。为初禅主。 阿弥功德稍胜。为二禅主。 弥弥阿陀又胜。为三禅主。 弥陀等二最胜。为四禅主。 那佛资禅福力。便可见真。 谟佛资禅福力。便能离欲。 阿佛悟生灭四谛。便作菩提资粮。 弥佛了诸法无生。便成离欲梵行。 陀佛于次第门。超三界正习。成灌顶住。 佛佛悟圆顿理。同慈心具戒。上品上生。

(陀陀)四无色定(阿阿。阿弥。皆空无边处。弥弥。阿陀。皆识无边处。弥陀。无所有。陀陀。非非想。那佛。忍位。谟佛。世第一。阿佛。三果。弥佛。离欲地。陀佛。六正心住。佛佛。圆信)

谱曰。四无色定者。一空处定。行人得第四禅已。深思色法过罪。作意灭除一切色法。一心缘空。念空不舍。卽色定谢而空定未发。亦有中间禅。尔时勤加精进。一心念空不舍。则其心泯然任运自住空缘。亦名未到地相。于后豁然与空相应。其心明净。不苦不乐。益更增长。于深定中。唯见虚空。无诸色相。虽缘无边虚空。心无分散。旣无色缚。心识澄静。无碍自在。如笼破鸟出。飞腾自在。是名证虚空定。证此定已。不失不退。命终必生空无边处。但有受想行识四阴。无色阴也。二识处定。行人得空定已。诃责空处多诸过失。便舍空处。一心系缘现在心识。念念不离。未来过去。亦复如是。常念于识。欲得与识相应。加功专注。不计旬月。一心缘识而无异念。空定卽谢。识定未生。名中间定。卽便泯然任运自住识缘。名未到地。此后豁然与识相应。心定不动。而于定中不见余事。唯见心识念念不住。定心分明。识虑广阔。无量无边。识法持心。无分散意。此定安隐。清净寂静。证此不失。命终必生识无边处。亦有四阴也。三无所有处定。亦名不用处定。行人得识定已。诃责识处过患。卽舍识处。系心无所有处。于中心不忧悔。专精不懈。一心内净。空无所有。不见诸法。寂然安隐。心无动摇。此为证无所有定相。入此定时。怡然寂绝。诸想不起。尚不见心相。何况余法。无所分别。是名无所有处定。证此不失。命终必生无所有处。亦有四阴也。四非想非非想处定。行人得无所有定已。深诃无所有处过罪。卽舍无所有定。观于非有非无。常念不舍。一心专精。加功不已。其心任运住在缘中。于后忽然真实定发。不见有无相貌。泯然寂绝。心无动摇。恬然清净。如涅槃相。是定微妙。三界中极。如步屈虫。行至树表。更无可进。证此不失。命终必生非非想处。仍有微细四阴也。 修此四定。亦伏烦恼。故那那等皆暂不行。 阿阿等二。功行尚浅。故拟空定。 弥弥阿陀。功行稍增。故拟识定。 弥陀更增功行。故拟无所有定。 陀陀功行已极。故拟非非想定。 那佛依定可观四谛。故拟忍位。 谟佛无间便可发真。拟世第一。 阿佛依生灭门发真无漏。先已离下界染。故成三果。 弥佛依无生门悟卽空理。亦先离下界染。故成离欲。 陀佛于次第门已离欲染。故成六住。 佛佛于圆顿门长别三界。故成圆信。 问。四空定力。超过四无量心。入正法中。何反不及。答。慈悲喜舍。堪作菩提资粮。故胜。四空顽定。不能入俗利生。故劣也。

(那佛)意见参禅(那那。破尸罗。那谟。毁正见。谟谟。弃多闻。那陀。无想天。谟陀。增上慢。弥陀。干慧地。陀陀。性地。那佛。干慧地。谟佛。性地。阿佛。八人地。弥佛。见地。陀佛。圆五品。佛佛。上品中生)

谱曰。参禅本是出世慧学。专修般若。意在顿悟本心。不涉权渐。与圆顿观无二无别。但因末世徒慕其名。不究其实。杂以意见。故用那佛表之。由其本是慧学。所以得则直超。由其杂以意见。所以失则永坠也。那那邪见取空。必破根本尸罗。那谟见思纷杂。必毁出世正见。谟谟耽爱寂寞。必至弃舍多闻。那陀取著痴禅。必成无想外道。谟陀染著定功。故为增上慢人。阿阿等施戒散善。禅士皆所不务。故俱不行。阿陀仅是生灭定门。未有深益。故亦不行。弥陀初入无生定门。故拟干慧。陀陀定水能资理解。故拟性地。那佛以慧治见。亦拟干慧。谟佛以慧治思。亦拟性地。阿佛创舍见思。拟八人地。弥佛正悟卽空。堪拟见地。陀佛定慧均平。能知如来秘密之藏。成圆五品。佛佛深解第一义谛。故准观经必得上品中生也。问。何不悟入藏别二教。答。参禅是顿悟法。本接利根。若界外利根。则必入圆。若界内利根。则必入通。所以不入藏与别也。问。禅是教外别传。如何悟入教中位次。答。不执指以为月。故名教外别传耳。若所悟入。不与教合。便是魔外矣。

(谟佛)利名习教(那那。破尸罗。那谟。破轨则。谟谟。增上慢。阿阿。铁轮王。阿弥。铜轮王。弥弥。金轮王。阿陀。四王天。弥陀。忉利天。陀陀。兜率天。那佛。声闻心。谟佛。支佛心。阿佛。事度心。弥佛。体空观。陀佛。次第观。佛佛。圆顿观)

谱曰。习学佛教。亦是出世慧学。所谓续佛慧命。代佛扬化。但因末世学人。每为利名所牵。故用谟佛表之。由其代佛扬化。故堪悟三乘四教。由其利名所牵。故多滞罪福两涂也。那那妄说法空。则尸罗必破。那谟见思纷杂。故轨则多违。谟谟耽著名言。必怀增上我慢。阿阿等三。资以施戒。仅感人王。阿陀等三。稍事摄心。仅阶天道。那佛以分别而志偏真。谟佛由乐寂而思独善。阿佛等四。乃能如次发于四种大菩提心。

(阿佛)出世福业(阿阿。五戒。阿弥。八戒。弥弥。十戒。阿陀。持比丘律。弥陀。持二部。陀陀。广持。那佛。护法八部。谟佛。请法。阿佛。初果。弥佛。见地。陀佛。七住。佛佛。圆信)

谱曰。统论施戒忍进禅五波罗密。并名出世福德庄严。今戒定等后文方明。且以布施作福。求出生死。名出世福业也。由于三宝门中广行施福。能使惑业不起。故那那等皆暂不行。由于布施而阶戒品。故阿阿等。如次能持在家出家律仪。那佛护法。由未断恶。故为八部杂形。谟佛请法。由未断慢。故为梵王世主。阿佛等四。并以福德资无漏慧。如次证入四教真似位中。

(弥佛)出世戒学(那那。在家五戒。那谟。八关斋戒。谟谟。沙弥十戒。阿阿。持比丘律。阿弥。持二部律。弥弥。阿陀。皆广持毗尼。弥陀。住毗尼而不动。陀陀。善能灭诤。那佛。谟佛。皆业清净戒。阿佛。余清净戒。弥佛。觉清净戒。陀佛。念清净戒。佛佛。无上道戒)

谱曰。在家二众。出家五众。小乘七众。大乘七众。并名出世戒学。于在家中。有终身五戒。名为近事男女。有一日一夜八关戒斋。名为净行优婆塞优婆夷。若论鬼神。畜生。及恶律仪辈。不能受持终身五戒。仅能于六斋日。受持一日夜斋。种出世因。则八戒不如五戒。应列在先。彼旣不能专修出要。仅可摄入出世福中。未可名为出世戒学。故今以终身五戒为戒学之始。加以年三月六。受持八支。则功行稍进。增上居二。若能出家恒持十戒。则又胜之。所以居三。若能如法持比丘律。入大僧数。则更胜前。所以居四。若能兼谙比丘尼律。堪任教诫比丘尼众。名为持二部律。则尤胜前。所以居五。若能广持律藏。悉知制戒原由。深达开遮持犯。则倍胜前。所以居六。若得无漏妙戒。永断破戒之罪。名为住毗尼而不动。则登圣位。所以居七。若能不爱不恚。不怖不痴。威德辩才。统理大众。名为善能灭诤。则是修缘念处学无学人。所以居八。已上共摄小乘七众。谓五戒。摄在家二众(一优婆塞。二优婆夷。若夫一日一夜八戒。但是二众所受。不名摄众)。十戒。摄出家三小众(一式叉摩那。二沙弥。三沙弥尼。式叉位虽居沙弥上。而是女流。故不列之)。持比丘律等五种律师。摄比丘比丘尼二众(五种律师。卽持比丘律为第一。乃至善能灭诤为第五也。然五种律师。唯比丘能为之耳)。是为声闻戒学也(未发大菩提心。仅为出生死故。奉持佛戒。断有漏法。名为声闻戒学。彼不须学梵网地持等戒。而大乘比丘。必须兼学此律)。于戒学中。又遇佛字。必得大乘五支净戒。那佛谟佛。犹有缘累。仅能护持根本性重。名为业清净戒(此摄大乘五众。谓菩萨优婆塞。菩萨优婆夷。菩萨沙弥。菩萨沙弥尼。菩萨式叉摩那。以此五众。虽发大菩提心。未得无量律仪戒故)。阿佛已舍杂务。名为余清净戒(此摄大乘二种僧宝。谓菩萨比丘。菩萨比丘尼。并得无量律仪戒故)。弥佛戒力增上。能入深禅。名为觉清净戒(定共戒也)。陀佛因定发慧。永断烦恼。名为念清净戒(道共戒也)。佛佛顿具戒波罗密。名为无上道戒(大乘三戒大共戒也)。 问。出世福业。已不行那那等三。出世戒学向反行之。答。福业不行那那等者。例如四禅。四等。四空。皆是暂伏。故不行耳。今旣发心学出世戒。良由烦恼习强。未能顿舍家缘。故那那仅持五戒。那谟仅加八戒。谟谟虽已出家。犹未能行大比丘事。仅为小众也。

(陀佛)出世定学(那那。六妙门。那谟。十六特胜。谟谟。通明观。阿阿。九想观。阿弥。八念观。弥弥。十想观。阿陀。八背舍。弥陀。八胜处。陀陀。十一切。那佛。十想观。谟佛。十一切。阿佛。九次第。弥佛。师子奋迅。陀佛。超越。佛佛。王三昧)

谱曰。统论禅定。凡有四种。一者世间禅。谓四禅。四等。四空。如前所明。二者亦世间亦出世间禅。谓六妙门。十六特胜。通明观。利根依此发真断惑。钝根或亦随禅受生。故以那那等三当之。谓其亦世间故。三者出世间禅。谓观炼熏修四种禅法。言观禅者。复有二种。一坏法观。谓九想。八念。十想。三种。故以阿阿等三当之。二不坏法观。谓八背舍。八胜处。十一切处。三种。故以阿陀等三当之。那佛还应修坏法观。故同弥弥。谟佛还修不坏法观。故同陀陀。言炼禅者。卽是九次第定。故以阿佛当之。言熏禅者。卽是师子奋迅三昧。故以弥佛当之。言修禅者。卽是超越三昧。故以陀佛当之。此上皆名出世禅也。四者非世间非出世间禅。乃是中道三昧。名为三昧中王。故以佛佛当之。

(佛佛)出世慧学(那那。那谟。皆发声闻心。谟谟。支佛心。阿阿。事度心。阿弥。体空观。弥弥。阿陀。皆次第三观。弥陀。陀陀。皆圆顿妙观。那佛。愿升内院。谟佛。求净土。阿佛。圆信。弥佛。上品上生。陀佛。圆住。佛佛。圆地)

谱曰。三乘谛缘度观。一乘不共般若。皆名出世慧学。那那等二。见思重故。怖苦自度。故皆发声闻心。谟谟见轻。乐独善故。乏大悲心。故发辟支佛心。阿阿纯善舍执。堪行四弘六度。阿弥根又稍利。堪入大乘初门。弥弥阿陀又胜。故能信果头真如。弥陀第二最利。故能知三无差别。那佛则欲摧诸见。故愿亲补处慈尊。谟佛则欲渡爱河。故求生极乐世界。阿佛则先除粗垢。证圆十心。弥佛则具戒发心。登上上品。陀佛则定慧圆明。遂得佛知见开。佛佛则纯是佛慧。所以顿超十地也。 第一发始因地门竟。

选佛谱卷第一(终)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