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第二讲 先知英雄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穆罕默德:伊斯兰教

(1840年5月8日 星期五讲演)

我们从北欧斯堪的纳维亚人的异教的早期原始时代,进而论述另一个截然不同民族的宗教新纪元,即阿拉伯人的伊斯兰教。这是一个巨大的变化。它标志着世界环境和人们思想发生了多么巨大的变化和进步!

现在,英雄已不再被信奉者视为神,而是一个受神启示的人,即先知。这是英雄崇拜的第二个阶段。我们可以说,第一个阶段即最古老的英雄崇拜阶段,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在世界历史上一个人不论多么伟大,再不会被他的信奉者尊崇为神。不仅如此,我们还可以合理地提问:难道过去有些人真的会把他们亲眼目睹的身边人当作神、当作这个世界的创造主吗?恐怕是不会的;一般只是他们记忆中或曾经见过的某个人。但是,即便如此,也没有人相信了。从此以后,再不会把伟人当作神了。

把伟大人物视为神,这曾是一个极为无知的错误。然而,我们要说,认识什么样的人 是伟人,或者说,怎样评价他和承认他,这在任何时代都是困难的。一个时代的历史中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接受伟大人物的方式。凭人们确实的直觉会感到在伟大人物身上总有某些神一般的东西。但是,他们是否把他当作神、当作先知或者其他什么,这倒是一个重大的问题。根据人们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通过这个小小的窗口,我们可以了解这些人精神境界的真实心灵。从本质上说,伟大人物产生于大自然之手,本是同一回事。说得明白些,像奥丁、路德、约翰逊和彭斯这些伟人原是同一个素材,仅仅是因为世人对他们的接受方式不同和他们显示的形象不同,从而使他们出现如此千差万别的差异。人们对奥丁的崇拜使我们惊讶,——他们拜倒在这位伟人面前,使自己陷入对他热爱和敬慕的狂热状态 ,并由衷地认为他是上天来客,是神!这种方式是极不完美的。但是我们迎接伟人,例如对待彭斯那样,能够说是很完美吗?上苍把最珍贵的礼物,即我们称之为“天才”的人物降临人间,实际上,这种人的灵魂是带着神的旨意从天上下凡的,——可是人们却把他当作一种可以一时取乐的爆竹给浪费了,使它烟飞灰灭,化为乌有。如此 对待伟人,我认为也不能说是非常完美的!如果从实质上看,人们会发现,我们对待彭斯,比起斯堪的纳维亚人的崇拜方式本身,是更丑陋的现象,它显示出人类的崇拜方式更加可悲的不完美特点。对于伟人完全盲目地沉浸在爱戴和敬慕的狂热状态 ,并非好事。但是,同样盲目地,而且是非理性地目空一切的冷漠,恐怕情况更坏!——对英雄的崇拜总是不断变化的,各个时代有不同的形态,但是任何时代都难于做得尽善尽美。实际上,人们可以说,时代的所有任务的核心就是要把这件事做好。

我们现在选定穆罕默德 〔1〕 作为讨论的课题,并非因为他是一个最著名的先知,而是我们可以畅所欲言地论述他。他不是一个最真实的先知,但我确实认为他是一位真实的先知。再则,我打算尽量公正地介绍他的一切优点,而不必担心我们中间的任何人会成为穆罕默德的信徒。让我们尽量了解他 对于这个世界意味着什么,这样,这个世界过去和现在对于他意味着什么的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所以,这是我们弄清他的真谛的途径。关于穆罕默德,有一种流言,说他是一个富有心计的骗子、谎言的化身,认为他的宗教不过是自我吹嘘和愚昧行为的混合物。现在,这种说法实际上开始令人难以信服了。强加在他身上的这些谎言,即使本意是好的,对我们自己却是不光彩的。波科克 〔2〕 曾经问格劳秀斯 〔3〕 :传说一只受过训养的鸽子从穆罕默德的耳朵里啄豌豆,并认为它是向他口授指命的天使,这有没有根据?格劳秀斯回答说没有根据!现在该是清除这些谎言的时候了。这个人的言论,1200年以来,至今已是一亿八千万人的人生指南。这一亿八千万人和我们一样,都是上帝创造的。当今,人数更多的上帝儿女相信穆罕默德之道,胜过相信其他任何人之道。我们岂能设想如此众多的上帝儿女作为自己生死依据的,竟是那种可悲的精神花招?对我来说,是决不会作出这样的假设。我也不会轻信那些传说的。如果世界上骗术能如此发展和受到支持,那么人们就会完全丧失认识这个世界的能力了。

唉,这样的说法实在太拙劣了。如果我们想要获得关于上帝真正创造的某种知识,那就应该彻底不信它们!它们是怀疑时代的产物,标志着最可悲的精神麻木和人们灵魂的实际死亡。我认为,在这个世界上从未传播过更加不受上帝启示的理论。一个虚伪的人岂能创立一种宗教?是啊,他连一座砖房都无法建立起来!因为,如果他不懂也不能切实 掌握灰浆的比例、烧黏土的火候以及其他操作程序,他就不会建成房屋,留下的只是一堆废物。它就不可能经历十二个世纪,并接纳一亿八千万人,它马上就倒塌了。人必须使自身顺乎自然界的各种法则,在与大自然和万物真理的交流中必须真诚,否则自然界会回答他:不,绝对不!似是而非的东西因其貌似有理而具有欺骗性,——哎哟——像卡格里奥斯特罗 〔4〕 那类人,甚至一些有社会影响的领袖人物,就靠他们的骗术飞黄腾达一时。这就像是他们制造一种伪钞,经其卑鄙之手流通出去。受害的是别人,而不是他们。这样的话,大自然就会愤怒,就会发生法国大革命和其他类似的革命,以极真诚的声音宣称那些都是伪钞。

但是对伟人,特别是穆罕默德,我敢断言,说他不真诚是令人难以置信的。在我看来,真诚是伟人和他的一切言行的根基。如果不以真诚作为首要条件,不是我所说的真诚的人,就不会有米拉波 〔5〕 、拿破仑、彭斯和克伦威尔,就没有能够有所成就的人。应该说,真诚 ,即一种深沉的、崇高而纯粹的真诚,是各种不同英雄人物的首要特征。真诚并不是自封的。噢!不是。那种自封的真诚,实际上是非常卑劣的,——是肤浅而有意识的自我吹嘘,主要是自命不凡。伟人的真诚是他自己无法言传的东西,也是他没有意识到的东西。而且,我认为,与其说他意识到真诚,不如说他意识到不真诚。因为谁能时刻准确无误地按照真理法则行事?不会的。因此,伟人决不会自夸真诚,甚至他也不会问自己是否真诚。更确切地说,他的真诚并非取决于他自身,是不以他的意志为转移的!这个重要事实对他是重要的。虽然他想自由翱翔,但他不能摆脱现实世界对他的严厉约束。他的思想这样受现实的制约,这首先就是伟大的基点。对他来说,这个世界无论是令人畏惧或惊叹,都像生与死那样真实。即使所有的人都忘记了这个真理而生活在虚幻之中,但是他不能忘记。他眼前时刻闪耀着这种光辉形象,这是千真万确,无可否认的!我希望大家把这作为我关于伟人的首要定义。小人物也会有真诚,所有上帝创造的人都有这种素质,但是,对伟人来说,真诚是不可缺少的。

这样的人,就是我们称之为原本的 人,他直接生活在我们中间。他作为神秘莫测的上帝派遣的使者,带着信息来到人间,我们可以称他为诗人、先知和神。——我们从不同方面都能感到他所说的话与众不同。他的话直接来自万物的内在事实;他每天与之交往时置身其中,而且必须置身其中。传说不能对他掩盖真相,即使他是未经思索、无目的地不幸听信了那些传说,但它仍在他眼前闪耀其光辉。实在地说,他的言论不是一种“天启”吗?——除此以外,我们还能称它什么呢?他来自世界的核心,他是万物主要实在的一部分。上帝已经作了许多启示,这个人难道不也是上帝作出的最近的、最新的启示吗?上帝的灵感赋予他 以知性,人们必须首先听从他的话。

因此,我们绝不认为这位穆罕默德是虚构的和戏剧性的人物,也不能把他想象为卑鄙的、有意识的、野心勃勃的阴谋家。他传递的天启虽不甚精练,却是真实的,是来自玄妙深处一种真诚而混杂的声音。这个人在尘世间的言论和他的所作所为都是真实的,不是虚幻与幻影,而是从大自然本身的深处升起的强烈的生命火团。它遵循世界的创造者的旨意照亮 世界。如果没有充分证据,即使是穆罕默德的某些缺点、不完美以至于不真诚,都不能推翻有关他的首要事实。

总之,我们把缺点看得太过分了,以至使枝节问题掩盖了事情的真相。什么是缺点呢?我认为,最大的缺点是意识不到缺点。人们知道,《圣经》的读者对此理解尤为深刻。《圣经》中谁是“遵行上帝旨意”的人 〔6〕 呢?是希伯来王大卫,此人罪行累累,邪恶至极,无以复加。于是,不信教的人就会嘲笑并指责:这就是你们所说的遵行上帝旨意的人吗?应该指出,这种嘲笑,在我看来,太肤浅了。如果撇开人生内心深处的东西,如懊悔、诱惑、真诚和常受挫折的不懈的斗争,那么谈论那些缺点、人生的表面细节又有什么意义呢?“人不能支配自己的一生 〔7〕 。”对一个人来说,在一切行为中,忏悔 不是最神圣的吗?我认为,最大的过失,莫过于那种妄自尊大的不承认会有错误的意识,——这种意识意味着没有生命。内心中有了这种意识,就使人们与真诚、谦恭和事实相背离,从而丧失生机。这样的人就“纯洁”得像无生命的干沙一样纯洁。我认为大卫的生平,如他在那些《诗篇》 〔8〕 中叙述那样,是人世间道德奋进与斗争的最好象征。凡是真诚的人都会从中看到一个真诚人的灵魂追求善与至善的忠诚斗争。要斗争就会有挫折,痛苦的挫折会使人受到全面的摧残,然而斗争不会止息,含着眼泪和悔恨,向着不可动摇的目标又重新战斗。人性本是不幸的!说实在的,在人生的路程上,不总是有“一连串的失败吗?”这是不可避免的。在这人生的艰难环境中,必须奋力前进,有时遇到挫折,深受损害,也要含着眼泪和忏悔,忍着巨大的悲痛,重新振作,更加奋力向前。只要他的斗争是 忠贞不渝的,这是全部问题的关键。如果他的思想是真诚的,我们就应该容忍许多不良的细微末节。因为这些枝节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我相信,错误地评价穆罕默德的缺点,即使确是缺点,纠缠在这些细节上,就不可能认清他的真面目。我们应将这些枝节问题撇开,肯定他确实做出了真实的事业,公正地研究他的业绩是什么,或可能是什么。

穆罕默德出身其中的阿拉伯人确是一个引人瞩目的民族。他们的乡土本身令人注目,适宜这样的民族居住。那里有难以攀登的荒凉石山,辽阔的、可怕的大沙漠,其间穿插着狭长的美丽草原。哪里有水,哪里就是满目青翠,一片美景;随处可见芬芳的灌木丛、枣椰树和乳香树。想一想那远到天边的荒凉沙漠,像沙海那样空旷与寂静,把那些可以居住的地方分隔开来。人们在那里孤独地生活,与世隔绝,只能与日月相伴。白天,烈日照射大地,发出令人难以忍受的光芒,夜晚,一望无际的深邃天空,群星璀璨。这种地方,只有手脚勤劳、感情深沉的民族才能适应。阿拉伯人的性格,具有最敏捷、最活跃而又善于思辨和最富于热情的素质。波斯人被称为东方的法兰西人;我们把阿拉伯人称为东方的意大利人。这是一个富有天赋的高贵民族,一个具有朴素的强烈感情,并能以钢铁般的意志克制自己感情的民族,这正是高尚思想和天才人物的特色。粗犷的贝杜因人 〔9〕 ,欢迎陌生人到他的帐篷里作客,就好像陌生人完全有权享受那里的一切;即使是其最仇恨的敌人,也会宰马驹款待,按照教规热情招待三天,就正正派派地送他一程;——然后,又按照另一神圣的教规,尽可能将他杀死。这个民族是言行一致,不尚空谈,沉默寡言。但是,一旦谈起话来,却又雄辩滔滔,才华横溢,确是一个诚实和真挚的民族。众所周知,他们与犹太人有血缘关系;然而,他们既有犹太人那种极度严肃认真的精神,又有非犹太人那种优雅和才华横溢的风度,似乎将二者合而为一。早在穆罕默德时代以前,他们就曾举行“赛诗会”。塞尔 〔10〕 说,在阿拉伯半岛南部的奥卡德,每年有定期的集市,每当收市之后,诗人们就进行有奖竞赛,——普通老百姓则聚集倾听。

这些阿拉伯人显示出一种犹太人的特性,它是许多或者说是一切高尚特性的集中体现:即我们所谓的宗教虔诚。自古以来,他们按照自己的见解成为热诚的崇拜者。他们像古也门人一样崇拜星辰,崇拜许多自然界事物——把这些自然现象视为大自然创造者的象征和直接显现。这当然是荒谬的,但却不尽然。在某种意义上,凡上帝的善行,至今仍然是上帝的象征。如我极力主张的,我们不是仍然把这种象征作为依据,去认识自然万物中某种不可穷尽的意义,即我们所谓的“富有诗意的美”吗?一个人之所以成为诗人,并获得荣誉,就因为他做到这一点,从而说出或歌颂充满诗意的美——这就是一种淡化了的崇拜。这些阿拉伯人有众多的先知,作为其各个部落的导师,各自按照自己的见解行事。但是,实际上,我们不是已经有了古代的明显而有力的证据表明,在这些朴实而富有思想的民族中间存在着虔诚和高贵的素质吗?圣经的评论家们似乎同意,《约伯记》就是以世界的这个地区为背景写成的。我认为,除了书中各种观点以外,这是迄今文字创作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确实,人们会感到,这书好像不是希伯来人写的,其中充满着崇高的普济思想,不同于高尚的爱国主义或宗派主义。这是一部崇高的经典,是所有人的经典。这部经典,对人类在尘世的命运以及上帝与人交往的方式这个争论不休的问题作了最早、最古老的陈述。它那行云流水般的种种描述,其可贵之处在于它的真诚、质朴、史诗般的旋律与和谐的宁静。它有洞察一切的目光,温和而善解人意的心灵。它在各方面都是如此的真实 ,有洞察世界万物的真实目光,不论是物质现象还是精神现象,全都如此。例如,其中说:这马——“颈上飞舞的骠毛 ,是你替它披上的吗?” 〔11〕 又说:——“它向掷过来的短枪发出冷笑”! 〔12〕 这样生动的描述,可以说是空前的。它有庄严的悲伤,崇高的和谐,仿佛发自人类心底的最古老赞美诗的旋律,——显得如此柔和与宽广,像夏日的午夜,又像是茫茫大海和灿烂的群星!我以为,这样的描述,在《圣经》或其他文学著作里是无可比拟的。——

在崇拜偶像的阿拉伯人中,一个最古老的共同崇拜物是那块黑石 〔13〕 ,至今仍保存在麦加的克尔白 〔14〕 。狄奥多罗斯·西库鲁斯 〔15〕 曾准确地提及克尔白是当时最古老、最负盛名的圣殿,即在公元前约半个世纪时。西尔弗斯特·德·萨西 〔16〕 认为,那块黑石很可能是一块陨石。在那种情况下,就可能有人看到 它从天空掉下来!落在现在的渗渗泉 〔17〕 旁边。那座克尔白神殿就建立在这两者之间。无论何地,泉水都是极为美丽动人的东西,象征着生命从坚实的大地中涌现出来,——特别是那些干旱炎热的地区更为如此,水是生存的首要条件。渗渗泉因渗渗的喷泉声而得名。他们认为这口泉水井是夏甲携她儿子以实玛利在旷野发现的 〔18〕 。那块陨石和泉水井至今仍被视为圣物,并有克尔白圣殿建在那里,已有几千年了。那座克尔白圣殿,真是神奇的文物!它披着苏丹每年呈送的黑布外罩,至今仍然屹立着,“高27腕尺” 〔19〕 ,呈环形,有两个圆石柱,殿内彩灯成行,有种种精致的装饰品,在当今 的夜晚,它仍是灯火辉煌,——与群星共闪烁。这是一座最古老的遗物,是所有穆斯林的喀巴拉 〔20〕 :从德里到摩洛哥整个地区,无数的祈祷者每天都要朝着它 的方向行五次注目礼,它是人类聚居的最著名的中心地之一。

由于神圣的克尔白的黑石与夏甲发现的渗渗泉吸引阿拉伯各部落的朝圣者拥向那里,麦加遂繁荣为一个城镇,曾一度成为大城镇。然而,现在已经相当衰落,因为它不具备城镇所需的有利的自然条件:它位于一块荒山秃岭环抱的沙漠洼地,离海还隔着一段距离,它的一切给养,连面包也要仰赖外地输入。可是,众多的朝圣者需要住宿,于是一切朝圣的地方,一开始就成了贸易场所。商人们随朝圣者接踵而至,人们本是为了一个目的在那里相聚,却发现通过聚会还能完成许多其他事情。麦加就这样成为整个阿拉伯半岛的一个集市。实际上,也由此而成为印度与西部一些国家如叙利亚、埃及甚至意大利进行各种贸易的中心和货栈。它的人口一度达到10万,其中有东西方产品的买主和贩运者,也有为了自身利益的各种给养和谷物的进口商。麦加政府是一个带有神权色彩的非正规的贵族共和政体,以某种简易的方法,从一个主要部落中选出十圣人,任麦加的行政长官和克尔白的管理人。古莱氏部落是穆罕默德时代的主要部落,即穆罕默德家族所属的部落。这个民族的其他部落被沙漠隔离得很分散。那些牧民、搬运者、商人,通常还有盗贼,都在少数几个人领导的原始族长制下生活。部落与部落之间或一个部落与别的部落之间,战争极为频繁。如果没有在克尔白的朝圣集会,就没有任何力量可以把他们结合在一起。这种朝圣集会使阿拉伯人的各种形式的偶像崇拜联合成共同的崇拜。——当然,这种联系的维持,主要还在于其内在的 牢不可破的共同血缘与语言。阿拉伯人就这样生活着,在很长的时间里不为世界所关注,这个具有崇高品质的民族,无意识地盼望着有朝一日闻名于世。他们的各种偶像崇拜看来已经动摇,其中很多变得混乱和动荡。那时,世界上发生的最重大的事件,即犹太人耶稣的诞生与蒙难,他的生平事迹成了全世界人民巨变的象征和根源。这个开始是隐隐约约的消息,经过几个世纪,也传到了阿拉伯半岛,它自然会在那里产生重大影响。

公元570年,穆罕默德诞生在上述环境里的阿拉伯人民之中。他是我们上面指出过的古莱氏部落中的哈西姆家族的人。他虽贫穷,却与当地的头面人物有密切的联系。他诞生不久,就失去父亲;母亲是一位颇有高尚品德和通情达理的美丽女人,在他6岁时,也去世了。于是,他就由其祖父抚养。那时,他的祖父已是百岁老人了。这是一位心地善良的老人,穆罕默德的父亲阿伯达拉是他特别宠爱的小儿子,在他那饱经百年沧桑的老眼里,穆罕默德是他失去了的阿伯达拉的重生,和阿伯达拉一模一样。他非常疼爱这个小孤儿,总是说,必须照看好这个漂亮小孩,在他们这个家族里,没有比这孩子更珍贵的。老人去世时,这孩子只有两岁。老人把他交给孩子的大伯父阿布·塔里布照看。那时,他伯父成了家长,是一位各方面都正直而通情达理的人。穆罕默德就由其伯父,以阿拉伯最好的方式,抚养成长。

穆罕默德长大以后,就随他的伯父从事经商一类的旅行。18岁那年,人们发现他跟随伯父去打仗。根据几年前较早的资料,我们发现在他所有的旅行中,最有意义的,也许是去叙利亚贸易集市的那一次。这个年轻人在那里首次接触到充满异国情调的世界——对他来说,接触到一个无比重要的异国因素,即基督教。据说有一位聂斯脱利派僧侣 〔21〕 ,名叫塞修斯,曾与阿布·塔里布和他住在一起。这位僧侣是何许人,以及任何一个僧侣对如此年轻的人,能教导什么,均不得而知。关于聂斯脱利派僧侣的这一传说,很可能言过其实。当时,穆罕默德年仅14岁,又不懂外语,叙利亚的许多事情,对他无疑是一个奇特的无法理解的漩涡。但是这位少年留心观察,无疑会把看到的许多事物印入脑海,虽然当时很不理解,但有朝一日通过奇特的途径会成熟起来,形成他的观点、信念和洞察力。到叙利亚的这些旅行,对穆罕默德来说,可能是重要的开端。

我们还应注意另一个情况:穆罕默德没有受过学校教育。我们所谓的学校教育的那些科目,他根本没有接受过。书法还刚刚传到阿拉伯半岛。看来,穆罕默德不会写字的说法是正确的!沙漠中的生活和经验就是他的全部教育。由于所处的混沌环境所限,他对无限的宇宙,只能凭自身的肉眼和思想去理解,只能如此,不会了解更多。如果我们再仔细考虑,那时没有书籍可读,他除了亲眼所见,或者在那偏僻的阿拉伯沙漠中,通过语言的某些不确切的传闻,再不可能知道什么了。前人的和世界远方的知识,对他简直没有意义。至于那些像耀眼的烽火那样照亮许多国家和许多时代的伟大人物,没有一个人和他这个伟大人物有直接的交往。他孤零零地处于荒漠深处,不得不这样成长起来,——只有大自然和他自己的思想相伴。

但是,他从小就以一个善于思考的人著称。他的伙伴称他为“al amin,即虔诚的宗教徒”。他是一位忠实而又虔诚的人,他的行为、他的言论和思想都是真实可靠的。人们注意到,他总是在思考什么。比较沉默寡言,不尚空谈,一旦需要说话,总以中肯、明白和诚恳的语言把问题说透。只有这样的语言才值得 说。我们发现,他在一生中被誉为非常实在、友善和坦率的人。他性情严肃直率,却又对人亲切、热诚、友好,以至幽默。——而且他还面带善意的笑容:有些人的笑像他们做的事一样虚假,这样的笑他是不会的。人们传说穆罕默德长得很美,他有漂亮而精明真诚的容貌,棕色红润的面颜,一副闪烁乌黑的眼睛。——不知为何,我还喜欢他那额头上的那根青筋,当他发怒时就膨胀呈黑色,好像司各脱 〔22〕 的小说《红色臂铠》中描写的“马蹄形的血管”。额头上隆起的黑色的青筋,是哈西姆家族的一个特征,而穆罕默德凸出得尤为明显。他真是一位天生热情却又正直真诚的人!他充满着粗犷的能力,焕发出光与热,凭着他那未受教育的质朴品质,在沙漠深处,做出了毕生的业绩。

正如阿拉伯作家们向大家所描述的:穆罕默德曾与一位名叫赫蒂彻 〔23〕 的富孀相识,成了她的管家,为她到叙利亚的集市去经商。可想而知,他以忠诚机敏经营一切,使她衷心感激,对他的敬重,与日俱增。于是他俩结为夫妻的故事成为阿拉伯作家们笔下的佳话。穆罕默德时年25岁,赫蒂彻已是40岁了,然而她的风韵依旧。据说,他同这位女恩人的婚姻生活非常亲密、和谐,幸福美满,他忠诚地爱她,终生不渝。这种情况与诬蔑他是骗子的说法是完全相背的。事实是他一直在无可非议的、十分平静的和普普通通的生活方式中度过激情的年华。他40岁才知天命。一切有关他的所谓不正当的行为,无论真伪,是他50岁以后的事,那时善良的赫蒂彻已经谢世。在此以前,他的所谓“野心”似乎就是诚实地生活,他的“声望”也不过是周围的熟人对他的赞誉,别无所求。有人说,他到了晚年,生命中青春的激情已经消失,应当安静 地生活,他却开始了“野心的生涯”,一反过去性格和生活常态,堕落为一个卑劣、空虚的骗子,想猎取他现在不能享有的东西!对这种说法我实难苟同。

不!这位感情深厚的荒漠之子,有着一双炯炯有神的乌黑眼睛,还有喜欢交往的性格,他的思想不能以野心而论,他具有沉默而高尚的灵魂,只能是诚挚的人,是大自然本身赋予他以真诚的人。别人以习俗和传闻生活处世,苟且偷安,惟独这个人不拘习俗,对实际事物进行独立思考。我说过,那深刻的生存奥秘,既以其恐怖,又以其光辉影响着他。但是,任何传说都掩盖不了那无可否认的事实:“我存在于此!”我们所说的这种真诚 ,实际上是有某种神性。这种人的言论是直接发自大自然深处的声音。人们应该而且必须听从于它,再没有别的可听了,——与这个声音比较,其他一切只是耳边风而已。从很早开始,在他朝圣和周游活动中,这个人就有万千思绪:我是什么?我生活其中的、人们称它为宇宙的这个高深莫测的东西是 什么?什么是生命,什么是死亡?我应该相信什么?我应该做什么?哈拉山和西奈山坚硬的岩石,无情的沙漠荒野,都无以作答;那浩瀚的太空,蓝星闪烁,静悄悄地旋转,也无言以对。到处是默默无语。惟有蒙受上帝启示的这个人自己的灵魂必须对此作出回答!

这是人人必须自问的问题;也是我们必须提问和解答的。这位朴实的人对此感到无比 重要;对比之下,其他事情就显得不怎么重要了。好辩的希腊各学派的深奥隐语,犹太人含糊的传说,阿拉伯人偶像崇拜的愚昧成规,都未能对这些问题给以解答。正如我一再指出的,一个英雄的首要特征,实际上,我们可以说它是贯穿于整个英雄行为始终的特征,就在于他能透过事物的现象看到本质 。一切习俗惯例、值得重视的传闻、应受尊重的成规,都有它们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所有这些东西,必须符合于它背后和外界存在着的某种东西,而且是后者的映像,否则就成了偶像 ,是愚弄真诚的人们并引起他们憎恶的泥塑木雕的神像。古莱氏人的首领们竭力美化敬奉的偶像,却对这个人不起什么作用。虽然所有人都崇拜偶像,这又有什么用呢?这个重大的现实,尖锐地摆在他面前,他必须作出解答,否则是可悲地堕落。现在正是时候,不然就永 无解答之日!回答它,你 一定要找到一个答案。——这是野心吗?所有阿拉伯人能为他做些什么呢?即使是希腊希拉克略 〔24〕 的王权,波斯科斯洛埃斯 〔25〕 的王权,世界上一切王权,——又能为他做些什么呢?他关注的不是尘世,而是上至天堂下至地狱。不论什么样的皇位与王权统治,经过短暂的时间,他们 又奔向何方?即使是麦加城或阿拉伯半岛的酋长把手中镀金的权杖给了你,——一个人能因此而得救了吗?我认为坚决不行的。我们要把这些东西抛弃,这种骗子的假设是不可信的,也是不能容忍的,不值一提。

每逢斋月 〔26〕 ,穆罕默德总要隐居到一个僻静的地方。此乃阿拉伯人的风俗,一种值得赞许的好风俗,对他这样的人来说,尤感自然而有益。在那寂静的群山中沉思,默默地聆听良心的呼声,这真是一种极妙的自然风俗!穆罕默德40岁那年度斋月,他隐退到麦加附近的哈拉山的一个山洞里,祈祷和沉思那些重大问题。这一年,他带着全家与他在一起或在他周围。一天,他告诉妻子赫蒂彻,经上帝难以言传的特殊恩赐,他恍然大悟,洞察一切,不再疑虑和茫然无所适从。一切偶像和成规都是毫无价值,不过是些不足挂齿的木块。在一切事物之中和它们之上,存在着唯一的上帝,我们应该抛弃一切偶像,仰望上帝。只有这个上帝才是伟大的,此外再没有伟大的东西了!他是真实的存在。木雕的偶像是不真实的,而他是真实的。他先是创造了我们,然后是供养我们,我们和万物都不过是他的影子,是他永恒光辉的一个暂时外罩。“安拉是崇高的 ,上帝是崇高的”,——然后还有“伊斯兰教徒 ”,我们必须顺从 上帝,我们的全部力量寓于对他全心全意的顺从,听从他为我们安排的一切,不论今生今世,还是来世,都应如此!他赐给我们的东西,即使是死亡,甚至比死亡更可怕的东西,也是好的,最好的;我们把自身交给了上帝。——歌德说:“如果这就是伊斯兰教 ,那么,我们大家不都是生活在伊斯兰教 中了吗?”是的,我们大家都有各自的精神生活,我们都是这样生活的。有人认为,最聪明的人不只是服从必然性,——诚然,必然性会使人服从——而是要善于理解和相信必然性所安排的严峻的事物是最聪明、最好的东西,是人们所想望的。最聪明的人切莫自命不凡,以为靠自己的一孔之见便能明察深奥的上帝世界,要懂得世界上确实有 一条公正的法则,虽然它是深奥难测,然其实质是善。——他的职责在于适应这个总法则,要以默默的虔诚遵从它,不怀疑它,作为毫无疑问的东西服从它。

我以为,这是迄今已知的唯一真实的道德。当一个人全面遵循这个非常深刻的宇宙法则,而不拘泥于一切表层的法则,暂时的现象和得失之虑,他就是一个正直而不屈不挠的人,是有美德而无往不胜的人。当他和那个伟大的中心法则协调一致时就会获胜,否则就要失败。——他一旦与它协调一致,或者是进入其过程时,无疑要全力去理解它存在 的善,而且是唯一的善!这就是伊斯兰教的精华,也正是基督教的精华;——因为伊斯兰教可以解释成基督教的变态,没有基督教,也不会有伊斯兰教。基督教也吩咐我们首先要听从上帝。我们不要去与凡人商量 〔27〕 ,不听无聊的吹毛求疵、徒劳的伤感和企求,而要懂得我们是一无所知。我们肉眼见到的最坏的和最残酷的东西,实际上并非是真的,我们必须接受上帝从天上赐给我们的一切,并且要说,这是善良和智慧,上帝是伟大的!“即使他杀了我,我仍要信任他” 〔28〕 。伊斯兰教以其自己的方式表达自我否定和自我毁灭的意义。这也是上帝向尘世启示的最高智慧。

正是这种灵光启发了蒙昧的阿拉伯人的心灵。在极为黑暗的死亡威胁中,出现了生命和上天交相辉映的炫耀光芒,他称之为天启和天使加百利 〔29〕 ——我们中有谁知道如何称呼它?这是使人聪明的“全能者的气息”。 〔30〕 理解 和洞察任何事物的真理,永远是神奇的行为,——最严密的逻辑推理也只能停留在对事物的表面认识上。诺瓦利斯 〔31〕 说:“信仰不就是真正的上帝显示的神迹吗?”——穆罕默德由于被赐予这个崇高的真理,强烈激发了他的心灵,感觉到它是重要的事情,而且是惟一重要的事情,这就不足为怪了。上帝通过默示,赐给他无上荣耀,把他从死亡和黑暗中拯救出来。因此,他一定要使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像他一样幡然觉悟。这就是“穆罕默德是上帝的先知”之所指,也确有其真实的含义。——

我们可以想象,善良的赫蒂彻以惊奇、怀疑的心情倾听他的诉说,她最后回答说,是的,他说的是真实的 。人们还可以想象,穆罕默德由此产生的无比感激。在她的百般恩情中,最使他感动的,莫过于对他当时所表述的诚挚奋斗的言论的信赖。诺瓦利斯说:“当然!当获得别人信赖时,我的信心就得到无比的鼓舞”。这真是无限的宠爱。——这位善良的赫蒂彻使他永远难忘。多年以后,他有了第二个年轻的爱妻阿耶莎,她的漫长的一生,在穆斯林中确实是品貌出众。有一天,这位年轻漂亮的阿耶莎问他:“嗳!我不是胜过赫蒂彻吗?她是一个寡妇,年老了,姿色已经衰退,你爱我胜过爱她吗?”——穆罕默德回答说:“向安拉发誓,不是这样!”又说:“向安拉发誓,不是这样!当无人相信我时,她相信我,在全世界我只有一个朋友,那就是她!”——他的奴仆赛德也相信他,此外还有他的堂弟阿里,即阿布·塔里布之子。这些就是他的第一批信徒。

他向人们宣讲他的教义,大多遭到奚落和冷遇。三年内,他只收了13个信徒,进展非常缓慢。使他继续前进的鼓励,就是他这样的人在当时遇到的情况下所能得到的一般鼓励。在获得微小收获的三年之后,他举行招待会宴请40名族长。他站起来,向大家表明他的主张,他要把这件事向所有的人传播,这是一件头等重要的大事。他们中谁会附和他呢?在众人的怀疑与沉默中,惟有年轻的阿里还只是一个16岁的少年,冲破沉默,站了起来,以充满激情的语言,表示支持。因为会上有阿布·塔里布,即阿里的父亲在场,大家不能给穆罕默德难堪。然而又看到,一个不识字的老头和一个16岁的少年,作出这种反对全人类的事业的决定,显得荒谬可笑,于是大家在哄笑中散去。然而,事实证明,这并非可笑之事,而是一件严肃的事情!至于这个年轻的阿里,人们不由得要喜欢他。无论在当时还是以后,诚如他自己表现的,是一个心灵高尚的人,充满激情,又非常果敢。他既有骑士气概,勇猛慓悍,而又有宽厚、真诚、富于感情,活像基督教的骑士。后来他在巴格达的清真寺遭暗杀身亡。他的死在于过分的宽宏大量,对别人的花言巧语没有警惕。直到被害时,他还说,如果伤势不会致命,他们应该宽恕刺客,否则,就应将他处死。这样,他们俩可以同时去见上帝,由上帝来裁决这场斗争中谁是正义的!

穆罕默德当然要得罪古莱氏人,得罪那些克尔白神殿的管理者和偶像的守护人。后来,有一两个有影响的人物,参加了他的队伍,他的力量虽然发展缓慢,但毕竟有所进展。他由此也就触怒了各方面的人物,他们威胁说,谁敢自称比我们大家都聪明;谁敢指责我们大家都是崇拜泥塑木雕的傻子!他那位好心的伯父阿布·塔里布劝导他说:能不能从此不再吭声,只求自己信仰,不要去惹别人,触怒那些头面人物,会使自己和大家都担风险,能不能不要再宣传了?穆罕默德回答说:即使太阳站在他的右边,月亮站在他的左边,勒令他闭口不言,他也不能从命!因为他获得的真理中的东西本是出于自然本身,它与自然创造的日月或一切其他事物,都有平等的地位,不管是太阳和月亮,不管是全古莱氏部落或一切人和物,只要是上帝允许的,它就要说。它必须这样做,没有别的做法。据说,穆罕默德说罢,就“放声痛哭”。因为他感到阿布·塔里布对他是好心,又深知他的事业不是轻而易举而是任重道远。

他继续向愿听他宣讲的人说教,在前往麦加的朝圣者中间宣传他的教义,从各处收纳信徒。连续的冲突与仇恨,公开的和隐蔽的危险威胁着他。穆罕默德本人得到有权势的亲戚的保护。但不久,经他的劝告,他所有的门徒,不得不离开麦加,渡海到阿比西尼亚 〔32〕 去避难。古莱氏人愈加仇恨,布设阴谋,发誓要亲手杀死穆罕默德。这时,阿布·塔里布与善良的赫蒂彻均已相继去世。穆罕默德当然不会指望得到我们的同情,但是他当时的前景极其暗淡。他不得不藏身洞穴,乔装出逃,四处流窜,无家可归,不断遭遇生命危险,似乎不止一次地陷于绝境,又不止一次地死里逃生,还碰到了惊马等等,无比惊险。这就不由人们疑虑:穆罕默德和他的教义会不会就此完结,从而无声无息。但是,结局却并非如此。

当他传教到第13年时,他发现敌人合伙反对他,出自各部落的40个人,发誓觅机将他杀害,使他无法再留在麦加,于是穆罕默德逃到一个名为雅什里布的地方。在那里,他又收了几个信徒。由于这种历史背景,这个地方现名为麦地那,或称“麦地那—安—纳比,意即先知之城”。它离麦加约200英里,要经过不少岩石和沙漠。在这种心情下,他逃到那里去寻求知音,要战胜多大的困难,是可想而知的了。整个东方的纪元,就是从这次出逃算起的,他们称为希吉拉历 。 〔33〕 希吉拉元年就是公元622年。这年,穆罕默德53岁,已进入老年;他周围的朋友接连去世,他孤独无援,四面楚歌,在那世态炎凉,外界对他冷漠无情,惟有求之于内心中的希望。人们在这种处境中都会有此同感。以往,穆罕默德只是通过讲道和劝说来传播他的宗教信仰。可是,现在却把他粗暴地驱逐出家乡。既然那些不正义的人们不仅不听他发自内心深处的真诚的天启,而且,如果他坚持说教的话,还要将他处死。——于是这位激进的沙漠之子,就决心以阿拉伯人的勇敢来捍卫自己,要以牙还牙来对付古莱氏人。他们不愿听对他们和所有的人无比重要的天启,却用暴力、武器和谋害对它进行践踏。好吧,那么他也只好使用武力了!穆罕默德用了10多年的时间,经过无数战役,历尽艰苦卓绝的奋斗,终于取得了众所周知的结局。 〔34〕

许多人说,穆罕默德是用剑传播他的宗教信仰的。无疑,我们一定会自夸基督教的传教方式比它更高尚,因为基督教是通过讲道和说服这种和平方式进行传播的。然而,要以此来衡量一种宗教的真伪,显然是极端错误的。用剑是事实,问题在于你把剑用于何方!每一种创见初倡时,确实没有任何人支持 ,只是存在于一个人的头脑里,整个世界只有他一个人相信;一个人同所有人对抗。在这种情况下,他 试图用剑来宣传他的创见,收效甚微。你首先必须要用你的剑!总之,任何事业的传播,总要想尽一切办法。我们发现,基督教一旦有剑在握,也不总是予以轻视。查理曼 〔35〕 使萨克森皈依基督教,并非通过讲道来实现的。我对用剑不大考虑,在世界上要为一种事业而奋斗,我主张使用各种手段,不论是宝剑、唇舌或其他工具,只要他能掌握的就行。要让他去宣讲、印发小册子、进行战斗,发挥其最大限度的力量,既 要动口,又要动手,用他所有的一切去干。那样,经过长期的斗争,肯定会战胜一切应该战胜的东西,其结局是弃恶扬善。在这个伟大的决斗中,大自然本身是仲裁人,它不会失误。只有深深扎根于大自然的东西,即我们称之为最真实 的东西,才能最终成长起来,而不是别的。

然而,我们在这里论述穆罕默德的许多品德和他的成就时,应该注意大自然是怎样一位仲裁人,她是多么伟大、深沉和宽容。你把麦粒撒进大地的怀抱,麦粒虽有谷糠、草屑、谷仓垃圾、尘土和一切废物混杂,但这都无关紧要,因为你已把它投入仁慈公正的大地,她会使麦子生根发芽,——将那些废物悄悄地吸收掩埋,再也不谈那些废物了。金黄色的麦子在那里生长,大地对一切都沉默无语——悄然把那些废物化为有用的东西,而对此又毫无怨言!大自然对一切都是一视同仁的!讲真实,反对虚伪,而且她的真实是那样崇高、公正和仁慈。她对事物的惟一要求是 内心的真诚,合乎这个要求的就予以保护,否则就不理会。它所庇护的一切事物,都有一个真实的灵魂。啊!这不就是现在或曾经降到人世的一切至高无上真理的来历吗?一切真理的形体 都是不完善的,只是黑暗中 一种光明的元素。对人们来说,它们只能体现在纯粹的逻辑中,体现在宇宙的纯粹科学 定理之中。它们不可能 完善,总有一天会被发现它们不 完善、错误,从而消亡。一切真理的形体都要死亡,然而,我认为,在这一切中却有一个灵魂是不会消亡的;它蕴含在新的和更高尚的形体中,就像人类本身一样是不朽的!这就是与大自然联系的方式。真理的真正精华是绝不会消亡。在大自然审判席前,关键在于它是真诚的,是发自伟大的大自然深处的声音。我们所谓的纯与不纯,对它来说不是终极问题。问题不在于你有多少糟粕,而在于你有没有精华。什么是纯?我可以对许多人说,是的,你是纯的,非常纯。但是,你只是糟粕,——是不真实的假设、道听途说和形式;你同宇宙的深刻核心根本没有什么联系。因此,你根本说不上什么纯与不纯,只是 一种虚无,与大自然无关。

穆罕默德的教义,我们可以称它是基督教的一个派别。实际上,如果我们注意它由一种狂热着迷的真诚所信仰和铭记心中,我认为它比那些拙劣的、思想混乱、心灵空虚僵死、热衷于本体相类 和本体同一 〔36〕 无谓之争的叙利亚派来要优越得多。它的真理虽与怪诞的谬误和谎言混杂;但是人们信仰它的是真理而不是谎言;它依靠自己的真理而获得成功。它是基督教的变种,但是,它有生气,有生命的活力,没有那种仅仅是僵死的毫无意义的强词夺理的争辩!这位沙漠的激进者,从那些阿拉伯人的偶像崇拜、好辩的神学、传统观念、阴谋谣传以及希腊人和犹太人的繁琐无用的假设等种种糟粕中摆脱出来;以其生死般的、真实而极其诚挚之心、深刻闪烁的天生眼力,看透了事物的核心。他认为,偶像崇拜是毫无意义的,你们的那些木雕的偶像,“你们把它们擦上油和蜡,苍蝇就会粘在上面”——我告诉你们,这些都是木头!对你们毫无用处;只是一种渎神的矫饰。你一旦识破了它们,就会对它们极端厌恶与憎恨。上帝是惟一的存在;只是上帝才有力量。他创造了人们,掌握人们的生死。“安拉是伟大的 ,上帝是伟大的”。理解上帝的意志对你是最重要的东西,不论你肉体怎样受难,你会发现它是最明智、最有用的东西。你们一定要这样认为,无论今生还是来世,你们只能这样做,不应有别的念头!

再说,如果那些狂热的偶像崇拜者确实相信这种教义,而且热情接受并付诸实践,不论他们采取何种方式,我认为它都是值得信仰的。我还认为,不论采取何种方式,它仍然是值得所有人信仰的东西。人们由此成为这座世界神殿的高级牧师。他和世界的创造者的天意和谐一致,和它协作而不是作徒劳的反抗。据我了解,这是迄今为止,对义务所作的最好界定。一切正义的 事业,都包括在这种同世界真正趋势合作中:你会因此而取得成功(世界的趋势是会成功的),使你善良,走上正路。那种关于圣父圣子和圣灵的本体相类 和本体同一 之间无聊的逻辑争辩,不论过去或未来,不论在任何时候,也可能争吵出他们的想望与爱好来。如果说,他们的争论能说明什么问题的话,这就是他们竭力要说明的东西。如果他们连这一点也说明不了,那么,他们就没有什么可说明的了。问题不在于那些抽象的理论、逻辑命题表述是否正确,而在于活生生的、具体的亚当的子孙们要把对上帝的真诚这一点铭记在心,这才是关键。伊斯兰教吞没了所有这些无用的空谈教派,我认为,这样做是正确的。它是又一个发自伟大的大自然内心的实在事物。一切阿拉伯人的偶像崇拜,叙利亚教派的空洞形式,都没有那种真实,全应把它们烧掉。——不论从何种意义上说,那些东西与火 相比,仅仅是干枯的柴火 而已。

在那紧张的战争和斗争的岁月里,特别是从麦加迁徙 〔37〕 之后,穆罕默德不时地口述他的圣经,他们称之为《古兰经》 〔38〕 或《读本》,意即“必须阅读的书”。这是他和他的弟子大力宣扬的著作,探询人世的一切,难道这不是奇迹吗?伊斯兰教徒对《古兰经》的崇敬胜过基督徒对《圣经》的崇敬。它不论何处都是一切法律和行为的准则;它是思想和生活的依据。因为它是上天直接降赐的福音,尘世必须顺应它,作为处世的根据。这是必读的课本。他们的法官依此判案;全体穆斯林都要钻研它,从中寻求生活的指南。他们每天要到清真寺去阅读,每天分三十个班次的阿訇们,接连不断地把它从头念完。1200年来,朗读《古兰经》之声从不间断,时刻荡漾在人们的耳边,激励着千万人的心。据说,有些伊斯兰教的学者居然能把它阅读七万遍之多!

非常奇妙的是,如果有人研究“民族鉴赏力的差别”,这确是一个最显著的例证。我们也能读《古兰经》。塞尔的英译本是众所周知的好译本。不过,我必须说明,《古兰经》是我读过的书中最难读的一种。令人厌烦的杂乱,修辞粗糙生硬;不断重复,冗长艰涩;结构极为粗糙拙劣;——总之,乏味得令人无法忍受!欧洲人只是出于一种责任感才能将《古兰经》读完。我们读它,犹如在政府公文机关中查阅不值一读的大量无用资料,也许从中能发现“一位杰出人物”的生平的某些片段。当然,我们读它,有一些不利条件;阿拉伯人对它比我们有更好的方法。穆罕默德的信徒们发现《古兰经》都是一些碎片,因为是最初传教时写下的;他们说,其中许多内容写在羊肩胛骨上,乱七八糟地塞在箱子里,他们进行编纂,既没有年代顺序,也无别的顺序,——仅仅是试图把最长的篇章放在前面,但也不十分严格。这种编法,真正是开头的篇章,却差不多全放在末尾,因为最早的部分是最短的。如果按历史顺序阅读,可能就不会如此杂乱了。据说,其中许多部分是有韵律的,最早是一种原始而单调的诗歌。这也许是重要的方面,但其中许多也许在英译本中消失了。即使把各种因素都考虑进去,也很难理解,世上凡人怎么会把《古兰经》看作是造福人间的天书,认为是一部杰作;或者说,把它当作一部完整的书 ,而不是令人迷惑的狂诗。就其写作而论,几乎没有比它写得 更粗糙的书了!这就是民族的差别和鉴赏力的标准问题。

然而,我认为,阿拉伯人对《古兰经》如此热爱并非不可理解的。人们一旦完全摆脱《古兰经》的混杂纷乱,不纠缠于它,其精华部分就会显现,就会看到其他文学作品全然不可比拟的优点。如果一本书是出自肺腑,它就会激动人心,一切艺术和写作技巧就显得是次要的。应该说,《古兰经》首要特征在于它的真诚性 ,在于它是一本真诚的 书。我知道,普里多 〔39〕 等人把它说成仅仅是一派谎言,连篇累牍都在为作者的种种罪行作辩解,热衷于吹嘘他的野心与骗术。现在应该是清除这些说法的影响的时候了。我也不是断定,穆罕默德是一贯真诚的:谁能是一贯真诚呢?但是,对他不断指控为蓄意 欺骗;认为他总体说来或完完全全是有意的欺骗;——甚至还说他仅是以有意识的欺骗为生,他写《古兰经》是伪造者和骗子的伎俩,这种评论我是不能苟同的。我想,一切正直的人,读了《古兰经》绝不会有此结论。它反映原始人类灵魂的混杂激情,虽然粗糙、愚昧甚至不堪卒读;但是,它热情、真诚,力图用文字强烈表达自己。他思绪万千,虽屏住呼吸想全力表达,却又千言万语哽塞咽喉,无以倾吐。他内心的思想尚未形成体系,所以说起来就毫无次序、没有条理和缺乏连贯;——他的思想没有完全成形 ,就匆匆地竭力以不定形的方式表现出来,就成了这种混沌不清的状态。我们曾说过它“乏味”,但是自然的乏味并不是穆罕默德这部书的特性,毋宁说它是未经雕琢的璞玉浑金。这个人没有研究过讲演,在长期战斗的紧迫而艰难的环境中,他没有时间去训练自己的表达能力。在为生命和救世的酣战中,一切事物迅猛而激烈地变化,使他紧张得毫无喘息机会,这是他当时所处的境况!在那紧迫的形势下,他无法将那些深奥的道理表达通畅。《古兰经》就是一个人在这样的情况下,匆匆接连表达出来,它蕴含着他23年战斗风雨的种种变迁,所以这部书就显得时好时坏。

因为,我们应当考虑穆罕默德在其23年的生涯中,是所有斗争的中心人物。他与古莱氏人和异教徒的战斗,他自己人民内部的争论,他自己热情遇到挫折,凡此种种,使他夜以继日地繁忙,精神无法得到休息。可想而知,这位热情奔放的人,在那些不眠之夜里,投身于繁忙任务的漩涡中,他对这些问题作出决策的见解,被视为是上帝的真正灵光;他思想上所下的任何 决心,是如此神圣,不可缺少,似乎是加百利的神灵启示。这样的人我们能说他是伪造者和骗子吗?不,绝对不!骗子不可能有他这种极其炽热的心,它像一个沸腾的思想大熔炉。他的生平为他作证,天地也是他实情的有力明证。他也有很多过错。但我们应该考虑到,这个人是未开化的尚未摆脱野蛮状态的大自然之子,很多方面还有贝杜因人的习气。但是,把他视为微不足道的幻影人物、不择手段的贪婪的骗子,为了物质享受而进行渎神的骗术、伪造天书、长期严重背叛创造主与自我,我们是不会也不能这样看待他的。

在我看来,不论从哪种意义上来说,真诚是《古兰经》的优点,它由此而为原始阿拉伯人所珍视。真诚是这部书的首要的和最终的优点,其他优点都由它派生。——实际上,任何优点也只能由它产生。奇妙的是,贯穿在《古兰经》中那些结构拙劣的大量传说、谩骂、抱怨和叫嚣中,散布着一种真实而直接的洞察力,几乎可以称之为诗。这部书的主体仅仅是由传说组成,而且像是热情洋溢的即席传道。他不断重复讲述曾在阿拉伯人中广为流传的先知们的古老传说,叙说先知亚伯拉罕 〔40〕 、先知赫德、先知摩西 〔41〕 以及基督教的和其他真真假假的先知们,怎样一个接一个地传到各个部落,要人们警惕,不要犯罪,又怎样已经被人们接受,就像后来对待穆罕默德一样,这对他是莫大的安慰。这些故事,他十遍二十遍地重复,一遍又一遍,没完没了地重复,令人厌烦。勇敢的塞缪尔·约翰逊在他的简陋 的阁楼上,大概就是以这种方式精读作者们的自传的!这就是《古兰经》的主要成分。但是,奇妙的是,在所有这些内容中,不时出现这位真正思想家和先知的某些智慧的闪光。穆罕默德确有洞察世界的眼光。他以某种直率和粗犷旺盛的精力,将他自己已经理解的事情,使我们大家都能清楚地认识。我并不看重他对安拉的赞美,很多人都赞美安拉,我猜想,他们是仿效希伯来人,至少他们在这方面远不如希伯来人。但是,他能直接看透事物的实质,抓住 事物真理,这是我最感兴趣的事情。这是伟大的大自然的恩赐,她把它赠与全人类,但是只有极少数人没有令人痛心地把它扔掉。这就是我所谓的想像力的真诚,是真诚心灵的标准。

穆罕默德并不能创造奇迹,他经常不耐烦地回答:我不能创造奇迹。我是何许人?“我是热心的传教士”,受命向众生传布这个教义。然而,我们能看到的世界,对他来说,从古至今一直是特大的奇迹。他说:观察这个世界,安拉所创造的这一切,不是神奇吗?只要你细心观察,一切全都是“为大家创造的奇迹”!上帝创造了大地,“阡陌纵横”,人们可以生活其间,自由往来。——穆罕默德对阿拉伯半岛干燥乡土上空的云彩感到非常神奇。他说,出现在无限高空的深厚云层是从哪里来的!密布的乌云好似巨大的黑色怪物悬挂上空,倾注大雨,“使死寂的大地复苏”,绿草如茵,“枝高叶茂的枣椰树上果实累累。这不是神迹吗?”他还说,你们的牛,——安拉创造了它们,它们是有用的、不会说话的牲畜。它们把草变成奶;大家还在它们身上获取了衣着。这是一种非常奇特的动物;“到晚上,还排着队回到圈栏。”他还补充说:“而且,它们是一种为你争光的动物。”此外,还有船——他经常谈起船,他把船比作巨大的移动的山,扬帆下水,是天上的风使船行驶。时或停泊不动,是上苍把风收回去了,它们只好静静地停着,不能再走动了!这些不都是奇迹吗?他喊道:你们还要什么奇迹?你们本身不就是奇迹吗?上苍创造了你们 ,“用一小块泥土塑造了你们。”你们曾经是很小的,一些年前还什么也不是。现在你们美丽、健壮,有思想,“你们彼此怜悯。”随着老年来临,头发变得花白,你们健壮的身体逐渐衰退虚弱,日落西山,又归于无。最令我感动的是“你们彼此怜悯。”要是安拉不使你们互相怜悯,——事情将会变得怎样!这是一种深刻而有明确针对性的思想,是一开始就能把握事物实质的洞察力。在这个人身上,可以看到诗人的天才具有的最美好、最真实东西的粗糙痕迹。他是原始时代的智者,有眼力,有思想,是坚强而质朴的人。——他可以把自己塑造成诗人、帝王、教士以及任何一种英雄人物。

在他看来,这个世界完全是个奇迹,永远是再明显不过的了。正如我们前面所述,他领悟到一切伟大的思想家,包括原始的斯堪的纳维亚人在内,从各种途径力图认识到的东西:即认为这个看来如此坚实可靠的物质世界,归根到底,其实质是虚无,是上帝的权力和存在可见的有形的显现,——是上帝悬在虚空的无限中的影子,仅此而已。他说,那些山脉,那些巨大的石山,将“像浮云一般”消散,像云彩一样在蓝空中消失,不复存在!塞尔指出:他以阿拉伯的模式来描绘大地,把它说成是一片辽阔无边的平原或是平坦的盆地,那些山脉矗立其上,使大地稳固 。当世界末日来临,它们就要“像浮云般”消散,整个大地将旋转起来,把自身卷向毁灭,像尘埃、蒸气一样消失在无垠的空间。安拉从大地把手缩回,大地就不复存在了。安拉的绝对统治,是一种难以言传的权力、荣耀以及无名的恐惧,它无所不在,是万物中真正的力量、本质和实在。穆罕默德对此始终是确信无疑的。现代人所说的各种自然力和自然规律,并不认为它们是神圣东西的象征,甚至不是当作最终的事物,而是看作一系列非常平凡的东西,——有的可以出售,有的希奇古怪,有的可以用来推进轮船!由于有各种科学和百科全书的出现,在我们那些实验室里工作,容易忘记神性 。我们不应该把它忘掉!一旦把它完全忘记,我不知道还有什么值得记忆的东西。而且我认为,大部分科学是非常死板的东西,毫无生气,喜好争辩,而又空洞,——就像晚秋时节的蓟草一样枯燥。即使是最好的科学,忘记了神圣,也不过是块死木头 ,它更不会像成长着的树木和森林提供新的木料!人们必须通过某种崇拜 才可能有认识 ,否则,他的知识只是一种空谈,就像干枯的蓟草。

关于穆罕默德教义宣扬纵欲的许多传说与描绘,是很不公正的。我们看来,那些犯罪的放纵行为,虽然他是允许的,但并非是他唆使的;他发现在阿拉伯半岛,这种公认的行为古已有之,他却从多方面对其进行削弱和限止。他的教义并非是自由放任的,它要求严肃的斋戒、沐浴,有严格复杂的戒规,一天做五次祈祷,并要求禁酒,这些是自由放任的宗教做不到的。看来,实际上,任何宗教或宗教事业,只有靠这种严格的教规,才能取得成功!把一个人的英雄行为说成是激发于贪图安逸,希望得到享乐和酬报,——即为了今生或来世猎取各种好处的说法,纯系诬蔑!即使是最卑贱的凡人,也会有某种高尚的品德。正在宣誓的不幸士兵,受雇去当炮灰,自有其“士兵的荣誉”,这种荣誉与受正规训练而每天获得一个先令迥然不同。这不是在追求物质享受,而是在从事高尚而真诚的事业,也证明他作为神所创造的人,即亚当最不幸的子孙,在上帝的天下进行模糊的追求是正确的。只要为其指点迷津,最迟钝的、从事单调劳动的苦力,也能激励成为英雄。如果把他说成是受贪图安逸的诱惑,那就大错特错了。勇于战胜困难、克制感情、为正义殉道、临危不惧等等才是触动人们心头的诱惑物 。如果激发其内心善良的生命力,那就等于有了烧掉一切邪念的火把!不是为了享受,而是为了更高尚的东西:人们甚至在那些“为体面行事”等等的有闲阶层中也能看到这种情节。任何宗教要获得众多的信徒,不能诱以肉欲;绝对不能,而只能靠激励休眠于人们心灵深处的英雄气质。

除上述情况外,我们还要指出,穆罕默德本人也不是纵欲的人。如果我们认为这个人是粗俗的酒色之徒,一心贪图卑鄙的享乐,——而且是形形色色的享受,那就错了。他的家庭是极其俭朴的。他日常的饮食是大麦面包和水:有时,他家的炉子几个月都不生一次火。他的信徒们曾骄傲地记载,他能够自己修鞋,自己缝大氅。他虽贫穷、劳累和衣食不足,却无视庸人们孜孜以求的东西。应该说,他不是坏人;在他身上有比任何欲望 更为高贵的东西。——否则,在他手下征战奋斗23年,与他风雨同舟、亲密无间的那些粗犷的阿拉伯人,就不会如此尊敬他!他们都是粗犷无羁的人们,时常争吵不休,又能赤诚相见,如果没有正直的品德和气概,则无人能够指挥他们。试想,他们会称他为先知吗?唔!他与他们促膝相处,坦诚相见,毫无隐私。大家亲眼看他缝补大氅,修理鞋子,同他们一起战斗、商议和发号施令。他们肯定了解他是 怎样一个人,也能按自己的喜爱去称呼他!没有哪一个有教皇权力的皇帝,能够像这位自己缝补大氅的人受到这样尊重。透过23年的严峻的实际磨炼,我们可以发现他有真正的英雄所必备的气概。

他的遗言是一篇祷词,这是发自战斗的心灵,怀着颤抖的希望向创造主发出断断续续的简短殷切的祈祷。我们不能说,他的教义使他变得更坏 ,而是使他更好;使他变得善良,而不是使他变恶。他那宽宏的品德,有不少记载。他的女儿去世的时候,他以自己的惯用语,说了非常真诚的话,就像是基督徒说的一样。他说:“主赐予的,应由主召回,感谢主”。当他的第二个信徒,他所钟爱的、已经解放的奴隶赛德牺牲时,他也说了类似的话。赛德是在穆罕默德同希腊人第一次交战中,阵亡于塔布克的。穆罕默德说,这是好事;赛德已经完成了主交给的任务,现在赛德又回到主那里去,这对赛德确是再好也没有了。可是,赛德的女儿却发现他抚尸痛哭,这位头发苍白的老人,哭得泪水满襟!她说:“我看到了什么呢?——看!是一个人为他的朋友痛哭”。——他最后一次去清真寺,是在他死前两天;他问道,如果他曾伤害了谁,他甘愿受鞭笞。又问,他是否对人有赊欠。有人回答说:“有,欠了我三个德拉克马 〔42〕 ,”是在这样一个情况下借的。穆罕默德叫人把钱归还了。他说:“宁愿现在受辱,也不要等到世界末日审判。”——大家还都记得他谈到赫蒂彻时的回答说:“不!向安拉发誓!”那句话 〔43〕 吧!凡此种种品质,都表明他是真诚的人,是我们大家的兄弟。历经十二个世纪,——这位平凡母亲的真正儿子,仍好像在我们眼前。

而且,我欣赏穆罕默德还在于他毫不弄虚作假。他是粗鲁而自我奋斗的沙漠之子,不会文过饰非。他既不妄自尊大,又不过于谦卑。他毫不掩饰自己,穿着自己修补的大氅和鞋,向那些波斯国王和希腊皇帝明确指出,什么是应该做的,有充分的自知之明“你就会受到尊敬”。在一次与贝杜因人生死的搏斗中,他不可避免地作出残酷的事情,但也不乏出于仁慈、出于高尚本性的怜悯与宽恕的行动。穆罕默德不为某一事表示歉意,也不为另一事自夸。这二者都是他内心坦然的旨意,是适应当时当地的需要。他不是说话转弯抹角的人!如果情况需要,他也会表现出坦率的残暴,绝不吞吞吐吐!他经常谈起塔布克战役。当时他部下许多人以天气炎热,要回家收割等为由,不愿继续进军;这使他久久不能忘怀。他向其部下质问,你们不是要回家去收割吗?你们收获的不过是一天能收割的东西,在整个永恒中,你们的收获又算得了什么呢?害怕天气热吗?是的,天气确是炎热,“但地狱更热!”有时,他会用尖刻的讽刺。他对那些不信教的人说,世界末日大审判时,你们的行为将要受到公正的报应,他们会用秤称给你们,不会缺斤少两的!——他处处都在关注这个问题;理解 它:有时候,它的伟大仿佛使他内心深受震撼。他说:“确信”:这个词,在《古兰经》中自然被当作箴言记载下来:“要确信不疑”。

穆罕默德在这方面并非是浅尝辄止 ,他以惩恶和救世作为事业,这是时代和永恒的事业,他对此万分认真!对真理的浅尝辄止、猜测、推断都是对真理的一种业余探究,不认真地对待真理或玩弄真理,这是最令人痛恨的罪恶,是万恶之源。它存在于绝不信奉 真理者的心灵中,——他们“生活在爱虚荣的卖弄中”。这种人不仅所说所为弄虚作假,连他们自身都是 虚伪的。理性的道德原则即神性的闪光,在这种虽生犹死、完全麻痹的人身上是毫无踪影的。即使是穆罕默德的虚假,也要比这种人的真理要真实得多。这种人不真诚:由于圆滑,在一定时间、一定地点会受人尊重,可是这种人虽然不伤害人、不说任何得罪人的话,显得非常纯洁 ,——却像碳酸一样含有致命的毒素。

我们不会把穆罕默德的道德戒律捧为总是最完美的,然而,应该说其中总有一种向善的趋势,这是一个向往正义和真实的心灵的真正旨意。这里没有基督教的高尚的宽容,即当你被人猛击一记耳光,你就得转过脸去,让他再打另一面。他主张要 为自己复仇,但要恰当,不能过分,否则就超过了正义的范围。另一方面,伊斯兰教,像任何崇高的信仰和透视人类本质的洞察力一样,是一种完善的人类平衡器。一个信仰者的精神境界要重于尘世间的所有王权;按照伊斯兰教,人人都是平等的。穆罕默德坚决主张施舍不仅是合适的,而且是必需的。他以法律规定人们应该施舍的金额,如果谁疏忽了,就会遭难。一个人每年不论何种收入的十分之一,归贫苦人所有 ,作为对遭受灾难和需要帮助的人们的资助。所有这种善行,是这位粗犷的自然之子人道主义本性的声音,是他内心蕴含的怜悯和公道的明确 表述。

穆罕默德的天堂是纵欲的,地狱也是纵欲的。确实如此。不论其中哪一个,都足以使我们震惊。但是,我们要记住阿拉伯人早已有此风俗,穆罕默德则尽力加以改变,并对它淡化和削弱。而且,那些最坏的纵欲情节是出诸一些学者和他的信徒的手笔,并非由他所作。《古兰经》中确实很少读到天堂的享乐,只不过是有所暗示,并非提倡。而且,不容忽略的是,在天堂里,最高的享乐也是精神上的,上帝的纯洁存在是任何享乐都无以伦比的。他说:“你们彼此问候时要用安宁这个词”,阿拉伯文色俩目 〔44〕 的意思,就是祝你安宁!——这种境界为一切有理性的人所渴望与追求,但在尘世是无法实现的,因为它是上帝的赐福。“它将使你们彼此相对而生,你们心中一切恩恩怨怨都将烟消云散”。一旦将全部恩怨抛弃,你们就将彼此自由相爱,友好相处,这就是真正的天堂境界!

有关纵欲的天堂和穆罕默德的纵欲问题,是使我们大家最痛心的,有许多话可说,但在这里不宜谈论。我只提出两点意见,有待公论。第一点是歌德提供我的。这是一个偶然的暗示,看来很值得重视。在他的《麦斯特的漫游时代》中有一段情节:书中主人公来到一个风情非常奇特的社会,其中奇特风情之一是:当地的长官说:“我们要求我们的人民中每个人都要把自己限制在某一方面”。在某件事上,恰好与自己的意愿相反,去做 他自己不愿做的事。“这样,我们才让他在一切其他方面享有较大的自由。”我认为,这是很公正的。愉快的享受,并非罪恶,罪恶在于把自我道德沦为享乐的奴隶。因此,让一个人宣称他能主宰自身的习惯,必要时,他能够而且愿意摆脱这些习惯。这是一项极好的规范。穆斯林的斋月在穆罕默德的宗教中和他本人的生活中都占有重要地位,也就是对自己意向限制的表现。即使不是出于预先考虑或明确改善道德的目的,而是出于某种健康果断的本能,也同样是好事。

关于穆罕默德的天堂与地狱问题,我还要说一点意见。那就是,不论它们是如何粗俗与追求物质享受,它们都是一种永久真理的象征,当然不是处处都有如此明确的认识。他的那个粗野纵欲的天堂和骇人听闻的烈火熊熊的地狱,以及他不断坚持的毫不留情的世界末日审判,所有这些,在野蛮的贝杜因人的想象中,只不过是崇高精神实际的粗略影子,是一切现实生活的开始。如果我们对此没有充分的认识和感觉,它也会给我们造成不利影响。这不是责任的无限性吗?穆罕默德认为,人在世上的活动是有无限 重要性的,而且绝不会死去和最终结束。这个人用他短暂的生命上达天堂,下抵地狱,历经他60年毕生的经历,领悟到可怕而奥秘的永生之道。所有这一切就像火焰般的符号激励着粗野的阿拉伯人的心灵。那永生之道像火光和闪电一样照亮,铭记在他的心中,使他敬畏,却不能言传,而又不时地闪现。他满怀热情,以强烈的质朴真诚,力图把那些说不明白又不能说明的道理表述出来,结果描绘出天堂和地狱的形象。不管它是什么形象,这终究是一切真理的先声。在所有各种形象中,它是古老的一种。人在尘世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穆罕默德的回答,可能会使我们 某些人感到羞辱。他不像边沁 〔45〕 和佩利 〔46〕 那样认为正义和邪恶决定于这两个方面能给人以多少终极愉快,通过加减法将其整体计算,得出最终的答案,请问:在总体上,正义是否占更大的优势?不!这不是一方胜过 另一方的比较;一方与另一方正如生命与死亡——天堂与地狱。一方面是绝不能做的,另一方面是绝不能不做的。对它们不应进行测量,它们是没有共同的衡量尺度。对一个人来说,一方面是永恒的死,另一方面是永恒的生。边沁的功利主义以得失定善,把上帝创造的世界变为没有生命、没有理性的蒸汽机,把人的无限神圣的心灵,当作称量干草和蓟花、愉快和痛苦的天平。——如果有人问我,谁提出的关于人类及其在宇宙中命运的观点更可鄙、更荒谬,是穆罕默德,还是边沁和佩利这些人,我将回答:不是穆罕默德!————

总之,我们要重述一遍,穆罕默德的这种宗教是一种基督教;它蕴含着最崇高精神的真正要素,尽管它有种种不完善的东西,但总是瑕不掩瑜。斯堪的纳维亚人关于神的想法 ,即一切原始人的神,——被穆罕默德扩展为天堂,这是一个象征神圣义务的天堂,但要凭信仰和善行,靠勇敢行为和更勇敢的神圣耐性,才能赢得。它也是融合真正的神圣要素的斯堪的纳维亚异教。不要说它是荒谬的,也不要看它的虚假方面,而要看它的真理方面。十二个世纪以来,它一直是占人类五分之一的人的宗教和生活指南。最主要的是在于这种宗教信仰 已深入人心。阿拉伯人笃信他们的宗教,并力图按照它来生活!自古以来,没有一个基督徒,也许只有近代英国的清教徒例外,能像穆斯林那样恪守他们的信仰,——那样全身心地信仰,终生相伴,永恒皈依。在当今,夜深人静时,开罗街头的警卫查夜时问道:“过路的是谁?”过路人答话时,总要说一声“真主是惟一的神”。可见,伟大的安拉 ,伊斯兰教 已深入人心,已渗透到芸芸众生的日常生活中了。热心的传教士们,还在马来人和巴布亚黑人以及野蛮的偶像崇拜者中间广为传播,——取代这些人中那些比较坏的和无用的东西。

对阿拉伯民族来说,这是一次从黑暗走向光明的新生,阿拉伯半岛由此变得生机勃勃。自创世以来,这个不幸的游牧民族一直在大漠中游荡,不被外界注意。自从英雄先知降世,带来阿拉伯人能够信仰的上帝之道,这个鲜为人知的弱小民族变成举世闻名的强大民族。在以后一个世纪里,阿拉伯民族的影响,遍及东起德里,西迄格林纳达的广大地区。——阿拉伯民族以其天才的英勇、光辉的智慧,长期以来,一直照耀着世界大部分地区。信仰是崇高的,它能赋予人以生命。一个民族一旦有了信仰,它的历史就会丰富多彩,民族精神变得崇高伟大。这些阿拉伯人,这位穆罕默德及其一个世纪的活动,——好似一个火花落九天。这个火花落到了不被人们注意的茫茫沙漠世界。看哪!那荒沙却成了引爆的炸药,火光照亮了从德里到格林纳达的高空!我说过,伟大人物总是像天上的闪电,普通人只是备用的燃料,有了伟人这个火花,他们才能燃烧发光。

注释

〔1〕  穆罕默德(约570—632),伊斯兰教创始人,公元610年在麦加城创立伊斯兰教,622年在麦地那建立神权国家。——译者

〔2〕  爱德华·波科克(1604—1691),研究阿拉伯和希伯来的学者。——译者

〔3〕  格劳秀斯(1583—1645),即雨果·德·格鲁特,荷兰法学家,政治家,诗人,历史学家,神学家。——译者

〔4〕  卡格里奥斯特罗,即朱塞佩·鲍尔萨姆(1743—1795),意大利江湖骗子、魔术师和冒险家,流窜欧洲各大城市,以兜售假药、算命等行骗,因触犯刑律,被判无期徒刑。——译者

〔5〕  米拉波(1749—1791),法国大革命时期君主立宪派领袖之一。——译者

〔6〕  此语出自圣经,《新约·使徒行传》第13章第22节:“我寻得耶西的儿子大卫,他是合我心意的人。凡事要遵行我的旨意。”〔中译文一般采用中国基督教协会出版的《新旧约全书》(1986年版),下同〕。——译者

〔7〕  此句出自圣经,《旧约·耶利米书》第10章第23节耶利米的祷告:“耶和华啊,我晓得人的道路不由自己,行路的人,也不能定自己的脚步。”——译者

〔8〕  圣经《旧约·诗篇》,共150篇,作者为摩西、大卫、所罗门等。——译者

〔9〕  贝杜因人,阿拉伯半岛、叙利亚和北非沙漠的阿拉伯游牧民族。——译者

〔10〕  塞尔(1690/7?—1736),《古兰经》的英译者。——译者

〔11〕  圣经《旧约·约伯记》第39章作:“它(马)颈项上挓挱的骔 ,是你给它披上的么?”——译者

〔12〕  圣经《旧约·约伯记》第41章作:“它嗤笑短枪飕的响声。”——译者

〔13〕  黑石,亦称“玄石”,是一块带微红的褐色方石,直径约30厘米。据古阿拉伯宗教传说,是易卜拉欣(多数学者认为即《圣经》中的亚伯拉罕)遗留的圣物。多神教徒视为“圣石”加以吻拜。伊斯兰教保留这一传统。朝觐者举行吻拜礼仪时,如人群拥挤,可代之以手抚摸,称为抚石。——译者

〔14〕  麦加在沙特阿拉伯王国的西部,是伊斯兰教发源地和圣城。克尔白,意为“立方体形的房屋”,指麦加“圣寺”内一座方形石殿,其东南面壁上镶置黑石。为穆斯林朝拜中心。中国伊斯兰教亦称它为“天房”。——译者

〔15〕  狄奥多罗斯(约前90—前21),罗马统治时期西西里的史学家,以希腊文著《世界史》,为后世保存了古代作品。——译者

〔16〕  西尔弗斯特·德·萨西(1758—1838),法国东方学家。——译者

〔17〕  渗渗泉,是麦加的克尔白旁的泉水名称。据古阿拉伯传说:“易卜拉欣与妻哈哲尔携子以实玛利来到麦加,哈哲尔为寻求水源,曾七次奔走于萨法和麦尔卧两山之间,滴水未获。以实玛利因干渴啼哭,足蹬石块,石下涌出泉水,是为“圣泉。”——译者

〔18〕  《圣经》故事称:亚伯拉罕之妾夏甲,因遭亚伯拉罕之妻撒拉的嫉妒,携子以实玛利被逐,迷途于旷野。正当孩子干渴欲绝,神使他们发现泉井,得以成长。(见《旧约·创世记》第21章。)——译者

〔19〕  腕尺,古代亚西亚之长度单位,即自肘至中指尖端的长度。一腕尺约合18—21英寸。——译者

〔20〕  喀巴拉,源于希伯来文,原意为:传授的教义。犹太教神秘主义体系。——译者

〔21〕  聂斯脱利派,是基督教的一个教派,因信奉君士坦丁堡主教聂斯托利(约380—451)倡导的教义得名。他主张基督“二性二位说”,反对阿里乌斯派的上帝“一位论”。431年受到以弗所公会议的绝罚,因皇帝袒护,直至435年才被革职流放。此教派在我国也称景教。——译者

〔22〕  司各脱(1771—1832),英国苏格兰小说家、诗人,历史小说的首创者,浪漫主义运动的先驱。——译者

〔23〕  赫蒂彻(约555—619),出身于麦加古莱氏部落阿布杜·乌扎家族。其前夫富商死后,她独自经营,为穆罕默德第一个信徒,坚决支持穆罕默德,被称为“信士之母”,与穆罕默德生有女儿法蒂玛等,死于麦加。——译者

〔24〕  希拉克略(约575—641),拜占庭帝国皇帝(公元610—641在位),亦称小希拉克略。——译者

〔25〕  科斯洛埃斯,即哥士娄,中国史籍译:库萨和,波斯萨桑王朝国王,一世国王531—579在位,二世国王590—628在位。此处泛指。——译者

〔26〕  斋月,希吉拉历,即伊斯兰教历第九月的名称。伊斯兰教认为该月是颁降天启《古兰经》经文之月,是最吉祥之月。穆斯林在该月举行斋戒,故名。——译者

〔27〕  此句出自圣经《新约·加拉太书》第1章第16节。中译本《圣经》作“就没有与属血气的人商量。”——译者

〔28〕  此句出自圣经《旧约·约伯记》第13章第15节。中译本《圣经》作:“他必杀我,我虽无指望,然而我在他面前还要辩明我所行的。”——译者

〔29〕  加百利,《圣经》中的报喜天使,在犹太及基督传记中指七天使之一。伊斯兰教指口传《古兰经》的天使。——译者

〔30〕  此句出自圣经《旧约·约伯记》第32章第8节。中译本作:“全能者的气,使人有聪明。”——译者

〔31〕  诺瓦利斯(1772—1801),德国浪漫主义诗人。——译者

〔32〕  阿比西尼亚,即今非洲埃塞俄比亚。这次逃亡,也叫希吉拉。——译者

〔33〕  希吉拉,意即迁徙、出去。穆罕默德死后,其信徒为纪念此事,经第二代哈里发欧麦规定,希吉拉为伊斯兰教的纪元,中国旧称回历、回回历。另外,615年前后,穆罕默德那次逃亡,也叫希吉拉。——译者

〔34〕  公元630年,穆罕默德占领麦加,麦加贵族皈依伊斯兰教,并承认他的权威。清除多神教徒敬神献祭的古庙克尔白的偶像,并将克尔白定为伊斯兰教的朝拜中心。翌年,阿拉伯半岛各部落大多皈依伊斯兰教,大体归于统一。——译者

〔35〕  查理曼(约742—814),丕平(矮子)之子,公元768年,其父死,他与其弟卡罗曼(751—771)共同治国。其弟死后,他成为法兰克王国加洛林王朝惟一国王(768—800在位)。800年圣诞节,由教皇利奥三世加冕称帝,为查理曼皇帝(800—814在位)。772—804征服萨克森。——译者

〔36〕  本体相类和本体同一均为基督教神学基督论术语。“本体相类”一词源于希腊文,原意为“属于类似的实体”。指上帝圣子耶稣基督与上帝圣父分具互相类似的两个本体。“本体同一”一词也源于希腊文原意为“属于一个实体”,指耶稣基督与上帝圣父的本体是同一的。尼西亚公会议采用此语。——译者

〔37〕  此处原文为:flight to macca,系flight from macca之误。——译者

〔38〕  《古兰经》“古兰”在阿拉伯语中意即“诵读”。《古兰经》有55种名称,其中穆斯林常用的有“读本”、“光”、“真理”、“智慧”、“训戒”、“启示”等等。中国旧称“天经”、“天方国经”、“宝命真经”等。共30卷,分“麦加篇章”和“麦地那篇章”两大部分。——译者

〔39〕  汉弗莱·普里多(1648—1724),英格兰东方学家,自然神论的反对者。著有《穆罕默德生平充分显示的欺骗性》。——译者

〔40〕  亚伯拉罕,《圣经》中人物,相传为希伯来人的始祖。——译者

〔41〕  摩西,《圣经》中人物。古代犹太民族的领袖。传说《圣经》前五卷是摩西所制律法。——译者

〔42〕  德拉克马,古希腊银币。——译者

〔43〕  指穆罕默德回答他第二个妻子阿耶莎的问话(见原书第66页)。——译者

〔44〕  色俩目,又译:“撒拉姆”,意为“和平”、“平安”、“安宁”。伊斯兰教徒相互祝安和问候用语,在礼拜时,也向左右道此词。——译者

〔45〕  杰里米·边沁(1748—1832),英国伦理学家、经济学家、功利主义者。——译者

〔46〕  威廉·佩利(1743—1805),英国神学家,功利主义主要代表人物,拥护塔克(1705—1774)的主张,著书力证上帝的存在。——译者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