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笔下文学 > 山中来信

简明年谱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尽管我的社会地位和家庭出身都不显赫,但我有另外一种只有我这个人才愿意花那么大的代价买到的名声:我以多灾多难出了名。

卢梭:《忏悔录》草稿

注397

1712年

6月28日,让-雅克·卢梭诞生在日内瓦一个钟表匠家庭。

1728年

3月14日,卢梭到日内瓦郊外散步,因贪看乡村风光,回城时发现城门已经关闭,遂在郊外露宿一夜,次日凌晨决定从此离开日内瓦,开始过流浪生活。

4月21日,流落异乡的少年卢梭在都灵改宗天主教。他在《忏悔录》中说:“我是为了混饭吃才入天主教的。” 注398

1749年

10月,参加第戎科学院以《论科学与艺术的复兴是否有助于使风俗日趋纯朴》 为题的有奖征文竞赛;论文获奖,收到一枚价值三百利弗尔的金质奖章。

1750年

1750年年末,获奖论文一发表,立即“轰动九霄,” 注399 原本默默无闻的卢梭一夜之间便登上法国文坛,名扬全欧。

1754年

6月,卢梭回到阔别二十六年的日内瓦;8月重新皈依新教,并恢复日内瓦公民身份。

1755年

参加第戎科学院第二次有奖征文竞赛;征文的题目是:《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是什么?这一现象是否为自然法所容许?》卢梭认为原题中后一个问题的提法不妥,将原题改为《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础》。这篇论文没有获奖,“落选的原因,表面上是说他的文章写得太长,‘宣读起来超过了规定的三刻钟的时间’,但真正的原因是那些认为私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院士们觉得他的文章具有很大的颠覆性,所以没有投他的票。” 注400

1761年

1月,书信体小说《朱莉,或:新爱洛伊丝》出版,取得巨大成功。

1762年

4月,《社会契约论》出版。

5月,《爱弥儿》出版。

6月3日,巴黎警察局奉命没收各书店门市及库存的《爱弥儿》。

6月7日,巴黎索尔邦神学院发表文告,谴责《爱弥儿》及其作者。

6月9日,巴黎高等法院下令逮捕《爱弥儿》的作者让-雅克·卢梭;卢梭得到友人的通风报信后,便连夜从蒙莫朗西逃离法国,从此开始他长达八年的流亡生活。

6月11日,《爱弥儿》在巴黎高等法院被当众撕成碎片焚毁;日内瓦小议会宣布《爱弥儿》和《社会契约论》为禁书。

6月14日,卢梭逃到伯尔尼治下的伊弗东,住在友人丹尼尔·罗甘家。

6月19日,日内瓦政府下令焚烧《社会契约论》和《爱弥儿》,并下令逮捕卢梭。

7月1日,伯尔尼政府下令将卢梭逐出伯尔尼领土。

7月10日,卢梭逃到普鲁士王国治下的莫蒂埃村。

8月28日,巴黎大主教博蒙发表训谕,谴责《爱弥儿》及其作者。

1763年

5月12日,卢梭致信日内瓦首席执政官法弗尔:“我正式放弃我的市民权。” 注401

9月,日内瓦总检察长特农香发表《乡间来信》谴责《爱弥儿》和《社会契约论》,并为小议会发布的逮捕卢梭的命令进行辩护。

1764年

12月,卢梭发表《山中来信》,对特农香的《乡间来信》进行驳斥。

12月18日,《山中来信》传到日内瓦,立即被当局下令没收和焚毁。

1765年

1月22日,《山中来信》在海牙被焚毁。

3月19日,《山中来信》在巴黎被焚毁。

9月6日,莫蒂埃的村民在当地的教士煽动下,趁一个星光不明的夜晚向卢梭的住所投掷石头,要砸死这个“反基督者”。

9月12日,卢梭从莫蒂埃逃到圣皮埃尔岛。他说:“我下定决心,要在这个岛上度过我的余生……真巴不得人们把我这个安身的地方建成一个永久的监狱,把我在这里关一辈子……可是人们让我在这个岛上居住的时间连两个月都不到。” 注402

10月16日,伯尔尼政府将卢梭逐出圣皮埃尔岛。

1766年

1月4日,在英国哲学家休谟的陪同下到达伦敦。

1767年

6月,从英国潜回法国,化名勒鲁,隐居在特里。

1770年

6月,在孔迪亲王的疏通下,巴黎当局默许卢梭回到巴黎,但条件是:卢梭今后不得再乱写文章,如再乱发议论,将导致对他的旧案重提,执行1762年下达的逮捕令。

1778年

5月,应吉拉尔丹侯爵的邀请,到侯爵在埃默农维尔的山庄作客。

7月2日,早餐后不久突然不适,延至上午11时与世长辞。

7月4日,卢梭被安葬在埃默农维尔湖中的白杨岛上。

1794年

10月,根据法国国民公会的决议,重置新棺,将卢梭的遗骸从白杨岛移葬首都巴黎供奉不朽的人的殿堂——先贤祠邦德翁。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