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十四、楼台会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当顶的太阳,照着行人路上热烘烘的,这正是初夏日长正午的天气。梁山伯带了四九顺着人行大道,往祝家村而来,梁山伯远远望见一带竹林,拥了一座八字门楼,这就是祝英台家了。行到门口,梁山伯叫四九前往敲门。门里出来一位老者,问“找哪一位? ”

四九道:“我们是会稽来的,拜访老员外祝公远。”

老者道:“来的不凑巧,员外昨日出门了。”

梁山伯就抢步向前,点头道:“小相公祝英台在家,也是一样拜见。”

老者听了这话,犹疑了一阵道:“我们这里并没有祝小相公牙!”

梁山伯道:“在杭州攻书的那个小相公。我叫梁山伯,与小相公同学三年,不能没有哇。”

老者哦了一声,对梁山伯看了一看,因道:“你阁下就是梁相公。安人在堂,待我去禀报。”

梁山伯道:“滕老安人,也正要拜访。”

那老者便让梁山伯四九进门等候,自己向老安人禀报。滕氏正在后堂观花。

老者就向前道:“门首来了一位梁相公,说是拜访老员外的,我说员外已经出门了,他说拜访小相公也是一样。我说我家没有小相公呀。他说他叫梁山伯,与小相公三年同学,怎么没有?我听见他说叫梁山伯,这就明白了,答应他禀报安人。他又说,安人也是要拜访的。”

滕氏失惊道:“哦!梁山伯来了,就是他一个人吗?”

老者道:“还有一个书童。”

滕氏想了一想道:“他们远道而来,不能不见,你带他到客厅里见面吧。”

老者答应是。他心里就想,小姐待我很好,她的同学来了,不可瞒着她。于是走到会心楼外,在窗外高声叫道:“银心姐。”

她在窗户里伸头望道:“是谁呀?”

老者道:“我告诉你一个好消息。”

银心道:“什么好消息?”

老者道:“刚才门口,来了一位身穿蓝衫,自道姓梁……”

银心在窗户里招手道:“哎哟!他来了,请等我一等。”于是连忙下楼,绕过了后院,跑到老者面前,问道:“他自道是梁山伯呀?”

老者道:“是呀!他因为员外不在家中,愿拜访老安人,我禀报了,安人命我引他客厅相见。”

银心道:“这真谢谢老伯伯了。”

老者道:“快去禀报小姐。另外还有个书童呢,银心也是要见的呀!”说银心笑着啐了一声。

老者道:“快些禀报小姐,我要去前面,引客拜见了。”说着自去。

银心跑进屋里,在院子叫道:“这可好了,这可好了!”

祝英台正整齐了衣服,打算上书楼。只听见银心一路嚷了进来,便问什么事。

银心在祝英台面前站了,面上压不住笑容道:“刚才看门的报道,梁山伯来了,老安人约他在客厅相见。”

祝英台也禁不住微笑道:“你怎么知道?”

银心道:“我在楼上收拾物件,他来叫我,告诉我的。”

祝英台听了,人靠在梳妆台方面,只把右手托住脸,低头沉沉的想。

银心道:“小姐,你还想什么?”

祝英台道:“我怕妈不许我见,我……”

银心道:“怎么样?”

祝英台道:“好,我们一路到客厅里去,故意让妈妈知道。安人传我见,我自然是见。安人不传我见啦……我自然也是见。”

银心道:“好!我们走吧。”于是银心在前,英台在后,齐向客厅里来。

这时,梁山伯已引到客厅里来,四九紧随在后,他看到侧面有一位老妇人,料是英台的娘,便道:“伯母在上,小侄拜见。”

滕氏站起身道:“路远迢迢,走着怪辛苦的,不用拜了。”

梁山伯拜了四拜,又叫四九上前行礼。滕氏引他在炕上坐,他不肯坐,随身坐在侧面椅上,滕氏也坐在对面相陪。因道:“贤侄是路过寒舍吧?”

梁山伯道:“不,小侄是专诚前来拜见的。老伯何以不见?”

滕氏道:“是朋友约去了,大概有两天才能回来。”

梁山伯说着话,四面观望,因道:“英台贤弟,想在家中,小侄急须一见。”

滕氏向梁山伯看看,正想说英台不在家中。就在这时,银心急忙走进客厅来。向梁山伯道了个万福。并道:“梁大相公好哇?”

梁山伯吃了一惊,见她梳两个圆髻,身穿一件半新绿绸褶子,长圆的脸,竟是一位上等丫环。因为别后虽已知道祝家主仆是个女子,却没想到女装相见。便道:“哟!银心。”

那四九正站在梁山伯旁边,他却没有料到是个女子,睁着一双眼,看看银心,又看看山伯。

银心对他微笑道:“四九哥好哇!”

四九张口结舌道:“你是银心贤弟!”把手指了一指。

滕氏看到主仆二人尴尬的样子,便道:“英台是一女子,此事想梁贤弟已知,你们三年同学,当然可以一见。银心,你姑娘在哪里!”

银心还没有答言,侧门边有一架屏风,只见是屏风里红衣服一展,已出现了祝英台。她上身穿水红衫子,下系淡黄百褶裙,头梳堆云髻,脸上淡抹脂粉,因之越是二目灵活,双眉长秀,嘴齿都端端整整,没有半点轻狂样子。她直奔梁山伯座前,深深的道个万福。口称“梁兄,你好呀!”

梁山伯起身回上一礼,问道:“哎哟!你是英台贤……”

祝英台道:“是呀!就叫小妹吧。”

梁山伯道:“贤妹,愚兄好,贤妹好呀?”

祝英台低头一看,才答道:“小妹吗?也好。”说罢,勉强一笑。

梁山伯道:“四九,这是你祝家二小姐,过来见过。”

四九便过来一施礼道:“祝二相公……”

祝英台笑道:“二相公称呼也好。”

梁山伯也为之一笑。四九知道自己喊叫误了,臊得满脸通红,闪到一边。

滕氏一看梁山伯眉目开阔,骨肉停当,说话斯文,果然是英台所称的满脸忠厚。要不是马家媒已作好,由同砚变为夫妻,倒也使得。由她这心事一软,心想,我走开吧。让他们谈谈,也不碍事。便道:“梁贤侄,老身有事,恕不奉陪。英台好好款待梁兄,不得怠慢。”

梁山伯拱手道:“伯母请便。”

滕氏起身道:“英台随我来,我有几句话,要告诉你。”

祝英台看看母亲,只好起身同她走。滕氏离客厅已远,便道:“我原想说你已经出去远游了。我还没说出口,银心匆匆的出来了。因是我猜想你已经知道梁山伯来了,瞒也瞒不了,只好让你相见。这是适逢其会,你爹出去了,若要在家里,你他今天小别重逢,也许是一件喜事,也许不是一件喜事。好,他已出去了,我去吩咐厨房,酒席款待,款待之后,即时回去为是。”

祝英台道:“从前是异姓兄弟,如今是异姓兄妹,长谈有何妨碍?”

滕氏道:“我是好意,你须知你是马家人了,别让旁人闲话。话尽于此,你自己斟酌吧。我去了你去款待。”说着,匆匆回到上房。

祝英台听了这话,心里非常难过。停了一停,把忧容去掉,换了一种可喜的样子,重回客厅。这时,四九只和银心闲谈,梁山伯在旁边听着,只是笑嘻嘻地,把两手靠在身后,有时又移到身前,闲闲的站着,对四九银心谈话,不加禁止,也不张嘴插言。

祝英台走得近前,因道:“梁兄,这里不是讲话之所,小妹有一座书楼,可请到楼上小坐。”

梁山伯道:“如此很好。”

祝英台道:“银心,你陪四九去楼下歇息。”

银心答应是,她道:“四九哥随我来呀!”

四九走近两步,低声向梁山伯道:“我可以去吗?”

梁山伯道:“谨慎点儿,我叫你就来。”于是银心在前,引着四九走了。

祝英台道:“梁兄,你随我来呀!”

粱山伯答应一声好。祝英台在前引路,看见去路都让浓荫遮住了。梁山伯看见,正与此相反,觉得烈日当空,都被树影遮盖,祝英台轻起缓步,踏着树影,好像去路都有云霞掩护。走到楼口,梁山伯看到横壁上挂了一块横匾,上面大书会心楼三个宇。他看了暗暗点头。

祝英台手扶长案,先让椅子道:“梁兄,请坐吧,有话长谈呀!”

梁山伯看这楼,三面是窗户,都已打开。现在各种树叶子,都组成绵密的绿荫,将楼重重拥护。一面就是挂着会心楼匾的横壁。楼上都是书架,排作三列。各种乐器花盆,都按照了楼面空档摆下。楼的北面,摆了雕花的长木桌,桌上罗列着文房四宝,是读书人用的东西。长木桌两方,摆列着三个方墩,也正是读书人所有的。

梁山伯道:“好一座会心楼。邀一两知己,共坐谈心,这快活是不用提了。”说着,就倚靠长桌坐下。

祝英台坐在长桌对面,因道:“是的。邀一两位知己对坐谈心,是我们一生的宏愿,但是这一件事,真是不容易。”

梁山伯道:“贤妹何以有这个念头?愚兄不敢说是贤妹知己,但贤妹的确为兄之知己,今日谈心,其乐无穷呀!”

祝英台听他所说,微微一笑。因道:“兄到此,就为了同座谈心来的吗?”

梁山伯道:“同座谈心,也为此来原因之一。但最大的原因,一是向老伯伯母请安。二是贤妹哑谜限期所限,不敢耽误,是特意探望九妹来的呀!”

祝英台道:“哦!九妹。”

梁山伯道:“是呀!多蒙贤妹作媒,特意前来讨个喜讯啦。”

祝英台道:“我家哪里有九妹,九妹就是英台呀!”说时,就袖子抬起,把手按摩鬓上鲜花,那脸上露出笑意。

梁山伯拍手道:“这个我早已知道了。真是前世姻缘啦。哈哈!”这时,真是乐不可支。

祝英台突然站起来,有气无力的道:“梁兄……”

梁山伯望了祝英台道:“妹为什么原因想说又忍住不说,我倒猜不透。”

祝英台道:“哎!梁兄……”说着,倒退了两步。

梁山伯道:“回来有俗事,所以耽误两天,但是这也不算晚啦。”

祝英台道:“兄来尚不算晚,只是他人不能等,真是徒唤奈何!”

梁山伯站起来道:“他人不能等,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祝英台道:“小妹自杭州回来,来了两位大官,自称冰人。我父见来势甚大,不敢违抗,将我许配了马……”说着,脸子变白,自己伸出一只手扶着书架。

梁山伯道:“马什么?”

祝英台只说得一个唉字,身子一动,几乎要倒,赶快抽回那只手,兀自身子摇摆不定,抢着三步变着两步,竟自下楼去了。

这时,银心烧着两碗茶汤,用托盘托着,上楼敬客。上得楼来,梁山伯扶了长桌,两目尽管注意楼下,见银心走到身边,放下茶碗,才省悟过来,便道:“刚才你小姐提到了马家,脸色就变白,抢下楼去了,你必知道这事情的缘故!”

银心看看梁山伯脸色惨白,便道:“不问也罢。”

梁山伯手扶桌沿,又目注视着道:“事到如今,生死关头,岂可不问?”

银心手拿托盘,刚待要走,被梁山伯一逼,便道:“小姐已被员外许配马太守的儿子马文才。”

梁山伯道:“哦!马文才……”双手撑住桌子忘记了动作,也忘记了说话。

祝英台已经赶上楼来,便道:“梁兄,事不由我呀!”

梁山伯道:“好!事不关贤妹。在此耽误久了,有些儿不便。小兄就此告辞。”说着,走过来一个长揖。

祝英台站住下楼的路上道:“梁兄请你放缓一步,虽空跑一趟,但三年结拜,不能放怀,备有几杯水酒,以纪念兄弟之情。”

梁山伯点头道:“也好!”于是一转身就在圆墩上坐下。

祝英台吩咐厨房,就只端几碗菜放在楼下,银心再搬上楼来,就在旁边四仙桌陈设。其余的菜,不必要了。银心答应知道,自下楼去。

祝英台面色红白不定,慢慢转过身来,对着梁山伯坐下道:“梁兄,此事不能怪妹,无奈势力压人。”

梁山伯坐着,两只大袖压盖大腿,一句话不说。

祝英台道:“你可记得七夕之夜,共话天河?你可记得重阳之日,共话绿叶?”

梁山伯叹口气道:“我哪里能懂你是个女子呀!”

祝英台道:“你可记得我生病了吗?”

梁山伯将脚在楼板上重重一点道:“记得啊!”

祝英台道:“梁兄,你真是君子,紧抱一床被条,就在脚头睡,一点不向邪路上猜。可是我……”说到这里,不知是什么缘故,只觉有点热泪,由眼睛里直落下来。但是她不能给梁山伯太伤心了,只回转头四处回顾寻找银心。恰好银心手托托盘送酒菜上楼来,在四仙桌上摆下。

祝英台缓缓起身,眼泪已干,向梁山伯道:“酒已来到,我敬三杯吧。”

银心站在一边道:“梁大相公请过来喝酒吧!算我们小姐表表心意。”

梁山伯缓缓站起来,和银心点点头。银心自下楼去。

梁山伯在桌边站定,因道:“不必坐了,贤妹斟上酒来,我喝了就走。”

祝英台将客人面前,一只陶器大杯子移过来,将酒壶对里面斟酒。可是她手提半把斤酒壶,竟是提不动。一只手端杯,一只手缓缓移壶,只觉筛糠似的抖。好容易将酒杯斟和满了,放下酒壶,两手捧了酒杯道:“梁兄,请饮一杯吧!还望前途保重。”

梁山伯把酒接过,将酒杯一手举着,向口里一倒,咕,喝干。将酒杯子放在桌上,因道:“贤妹,愚兄走了。”

祝英台抬起一只右手,挡住去路道:“梁兄,请缓走。”

梁山伯失惊道:“哦,还要缓走。是了,贤妹莫非跟愚兄一块儿走。好!兄等贤妹吩咐。”

祝英台道:“那如何能够?这祝家村都是员外势力,叫一声拿下,你休想出祝家大门。这还不谈,那马家势力,正在这几县,我们要走,也万万逃不出他的天罗地网,这一层更休想。”

梁山伯道:“那么,贤妹尚有何话可说。”

祝英台将手比着道:“我送兄扇坠上一对玉蝴蝶,还在吗?”

梁山伯急忙在衣服里摸索着道:“我都忘了,现在身上,应当交还贤妹!”

祝英台摇手道:“不是不是!我叫兄收藏得好好的。”

梁山伯不摸索子,两手一拍道:“人都归马家了,玉蝴蝶要它何用?”

祝英台细微的声音道:“我……我……我总对得起梁兄,留着那双蝴蝶,正可作为凭证呀!”

梁山伯道:“贤妹何出此言!”

祝英台道:“梁兄呀!兄在学堂,小妹万语千言,总望兄明白,无奈兄总是不明白。当妹生病之日,兄的侍候,我亲兄弟也不过如此。因之暗下定了非兄不嫁。临别的时节,故意将心爱之物,割让给兄,然而兄始终不解。十八里长亭,言谈之间,差不多倾心披露,兄还是不解。没奈何以九妹相许。原以为兄来自然结合。想不到一月工夫,人事大变。虽然,我这条心是千古不变的。”说着话,面上一点血色没有,一手扶了圆柱,一手整理衣服。

梁山伯道:“贤妹,我是太忠厚无用了。不能……。”一阵咳嗽,连忙在身上将一条白罗手绢取出,两手捧住,紧紧的握住嘴。身后有一只圆墩,就坐了下去。低了头,弯了腰,两手握住堵嘴的手绢,咳嗽不住。

祝英台看见,忽然哎哟道:“你手绢上面,怎么许多的红点,不要是吐红了吧!”

梁山伯没有作声。

祝英台弯腰将手绢抢了过来,打开一看,正中只见鲜血一团,手绢四五层都湿透了。她抖着手绢道:“哎……你……你果然口吐鲜血呀?小妹将你害了!”

梁山伯有气无力的道:“不要紧,这是心头烦闷,一时咳嗽失红,过一会儿就好了。”

祝英台把手绢放在桌上,把桌上银心送来的一碗菜汤,双手捧着递到梁山伯面前。因道:“梁兄,请漱漱口。”

梁山伯因碗在祝英台手上,看了她道:“生受你了。”因对碗喝了两口,漱了口,把桌上放的手绢取了过来,将水吐在上面,把手绢折叠着手里捏了,站了起来道:“我在这里,可不能病倒,这真是要走了。”

祝英台放下碗,好久好久,点点头道:“梁兄,我送你一程,尽一尽……。”她话未曾说完,眼睛再包不住眼泪,像抛砂一般,只管向下落。她站在会心楼匾下,抬起一只袖子,只管揩泪。

梁山伯叹口气道:“我一路奔来,真个汗如雨下,但是为要见贤妹,均不计较。如今啦……”摇摇头,说着,开步下楼。

祝英台怕他跌倒,步步跟随,因道:“我每日在楼上攻书,每听到脚步响,总以为我兄前来。如今望得我兄前来,这样吐红回去,可怜!可怜!”

梁山伯道:“但愿贤妹时时念着愚兄。”

四九银心都在楼下,看见梁山伯手扶了墙,一步挨着一步走。祝英台随着人下楼,已哭得泪人儿似的。两人都吃一惊,同喊一声相公。

祝英台道:“银心,你把我的马,备好鞍子,牵至门外,送梁大相公回去?”银心答应是,赶快牵马去了。

梁山伯向祝英台望望,拱拱手道:“不必送了。”

祝英台揩揩眼泪,也望望梁山伯道:“望兄回家,好好休息,好了,还望再来。”

梁山伯道:“若并无大病,自然要来。若是病体加重,怕我会短命,那就不能前来了。”

说时,已走出楼底下,偏西的太阳,照见楼下的柳树树荫,有半个院子大,已向东移。

祝英台站在柳树荫下,因道:“兄何必出此不幸之言。万一不幸,甬江岸旁,有个胡桥镇,是我两人千秋歇足之地,这里埋下两道碑,一碑上写梁山伯,一碑上写祝英台,我……”她已泪不成声了。

梁山伯本来候银心牵马,听听门外可有马叫。听了祝英台这话,猛可的一惊,问道:“胡桥镇是我两人千秋歇足之地,妹也愿意去?”

祝英台道:“我已说了,暗下定了非兄不嫁,虽死不改。兄若定了胡桥镇为千秋歇足之地,妹决计前去,与兄共冢。”

梁山伯点头道:“贤妹此言,一定可以办到,真是照耀古今。兄万一不幸,就叫家人把我安葬胡桥镇,立下两块碑,尽等妹来。”

祝英台泪如雨下,只是点头。

四九自屋里出来道:“相公,回去吧,你的身体不好得很呢?”

梁山伯向祝英台一揖道:“贤妹,我走了。”祝英台回了一个万福。梁山伯抽转身来,向大门口而去。

祝英台道:“梁兄呀……”

那柳树枝被乱风一吹,齐向东来,挡住望远的人目光了。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