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推荐序二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1930年,一个温文尔雅、崇尚哲学思想的英国人,撰写并出版了一本古怪的书。虽然该书从全新的视角描绘了遥远的未来,但无人将其视为科幻小说。尽管作者凭借其纯粹的强大想象力,在书中展示了成功的创作成果,但毫无疑问,该书不能归类为小说。毕竟小说要有人物、事件、对话和活动,而这本书的情节完全是在庄严且一成不变的背景下展开的,丝毫没有涉及人类真实生活环境中的内容,如休息时饮杯咖啡、日常新闻、办公室里的钩心斗角、市镇美好的夜生活。从该书进行描写的视角来看,只有人类最基础、最广泛的生活才是最重要的。

该书受到当时大文豪的推崇。英国著名作家休·沃波尔评论说:“如同太阳系一样具有原初的意义。”同时英国另一位作家阿诺德·本涅特称赞该书作者具有“惊人的、巧妙的想象力”。当时在政坛不顺、以写作为生的温斯顿·丘吉尔也对作者的远见卓识大加赞赏。

这并不是说作者对当代的苦难视而不见。“我已经尽力将书中的故事内容与当今人类发展前景的变化联系在一起,”他在序言中谈道,“在我的想象中,肤浅的崇美主义最终会战胜美国文化中最优秀、最有前途的所有内容。”很明显,他希望将宏大的推断与当代大国政治联系在一起,去发现“人类历史长河中一个早期的转折点”。

有趣的是,这恰恰使该书在开篇显得有些稚拙。奥拉夫·斯特普尔顿对眼前事件的预测可谓大错特错。实际上,他关于美国和德国的所有论断全都毫无根据。他好像对这两个国家心存厌恶,因为德国发动了“一战”;而美国在所有人眼中就是资本主义的化身。他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使其认为美国永远不会成为世界上的积极力量。然而讽刺的是,《人类向何处去》完整版是在半个多世纪后,由一家美国出版公司首次出版的;这家公司之前还出版了斯特普尔顿的另一部杰作《造星主》的新版,并取得了巨大成功。

尽管斯特普尔顿可能在某些涉及切身利益的方面犯了错误,但当我们把他放在更广阔背景下去全面分析时,便会发现他确实是个了不起的人。斯特普尔顿曾研究19世纪科学界的重大发现——达尔文-华莱士进化论,并在展现人类广阔未来的过程中,将之发扬光大。他还预见,作为自然体系中重要因素的“智能”也将发生进化。他认为生态压力已经成为地球演化的不争事实,也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他对天文学家近年来创立的恒星演化理论深信不疑,即恒星最后会从早期的气体聚集成团而形成星体,然后变成缓慢燃烧的红巨星和白矮星。斯特普尔顿能够将当代理论提炼加工,然后创造全新的不朽梦幻世界,这正是他的独创性所在。

但是,他的观点不具有我们通常所说的“人文主义”精神。叔本华对存在的玄思和斯宾格勒 [2] 的“轮回”说贯穿于这部作品中。人类在这个广阔的梦幻世界里不是万物之灵,而是“被丛林之火困住的小鸟”,在自然界纷繁复杂的法则驱动下,朝着虽然能够领悟,但从未深信的宿命前行,直到黔驴技穷,直到“末人”倒地。

末人既不是圣洁的,也与上帝无关。“而众星球奏出的乐曲尽管穿越了他的身体,但他丝毫没有听到。”尽管作为科学家的人类能够体察到更宏大、更重要的事物,但其创造的惊天奇迹也是转瞬即逝的。h.g.威尔斯 [3] 对“火星人”进行过令人难忘的描述——“身材高大、沉着冷静、孤傲冷漠、才智超群”。斯特普尔顿便是这样的“火星人”中的一员。

布莱恩·阿尔迪斯 [4] 称该书和《造星主》为“伟大、经典、形而上学般、史诗般的散文诗”。阿尔迪斯的评价准确而高调地概括了斯特普尔顿扣人心弦的写作风格。这两本书牢牢地抓住了小说家阿瑟·c.克拉克和物理学家弗里曼·戴森 [5] 等人的想象力。这些知名人物与他们的前辈h.g.威尔斯和科学家j.d.贝尔纳 [6] 一道,极力弘扬英国思想家的宏大传统——将自身的事业推向最宏大的视野。英国人的这种处世哲学为我们思考未来提供了完美的思想基础。

本书为美国出版的第一部完整版书籍。随着情节的逐步展开,我们会觉得该书将其集聚的力量慢慢地释放出来,给读者带来花朝月夕的美感和心灵上的震撼。我相信,当人类即将消失的时候,每个人的内心都会受到冲击,都会对困扰着芸芸众生的问题进行思考:“星辰强大无比,人类在它们面前显得那么渺小……但当人类真正要消失的时候,却又显得举足轻重。人类并非一事无成,他是万物赖以生存的永恒世界中一道永恒的亮丽风景。”的确,我们人类是自然的主宰。“人类至少是一首优美的乐曲,他还是一段由气势磅礴的乐曲为其伴奏的勇往直前的主旋律,也是一个为自己呼风唤雨、翻江倒海的大舞台。”

格里高利·本福德 [7]

1987年12月15日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