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佛说海意菩萨所问净印法门经卷第十五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光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惟净等奉 诏译

复次海意。我念过去无量无边阿僧祇无等比劫数之前。彼时有佛出现世间。名无边光照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世界名善变化。劫名光味。以何缘故。彼佛如来名无边光照。以彼世尊初坐菩提场。未证一切智。居菩萨位。尔时身放种种色光。是光普遍十方无量阿僧祇出过算数诸佛刹土。皆悉照曜而彼一切佛刹之中所有一切不退转菩萨。及一生补处菩萨。见彼菩萨坐菩提场。见已即各向彼菩萨。散掷妙花。其所掷花。以佛威神力故。皆悉向彼菩萨身聚。而一一花。于彼善变化世界之中。广大积集高七人量。以是缘故。建立彼佛及光味劫如是名字。海意。彼劫之中有十四俱胝如来出现世间。而彼善变化世界。具大威神安隐丰乐。一切天人众多炽盛国土广远。有九十六俱胝那庾多百千大洲。彼一一洲纵广八十四百千由旬。一一百千由旬有八万四千州城。一一州城有八万四千县邑聚落。一一城中各有十俱胝那庾多百千人民而共居止一。一县邑各有八俱胝人民居止。彼世界中人民富盛尚尔许数。何况大威德诸天龙鬼。又彼世界四宝所成。所谓金银琉璃颇胝迦宝。又复彼土随意所念。饮食衣服庄严具等自然充足。又彼人民无我我所。海意。彼无边光照如来应供正等正觉。寿量十中劫有三十六俱胝那庾多百千诸声闻众。一千二百俱胝菩萨摩诃萨众。有一王城名善清净。是彼世尊本所生地。彼佛出王宫已。别止一城其名乐生。而彼乐生大城之中。有转轮圣王。名善净境界。统王三千大千世界七宝具足。所谓轮宝象宝。马宝女宝。摩尼宝。主藏臣宝。主兵臣宝。如是七宝王之受用。海意。彼善净境界王。已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深心具足。于一切众生起无障碍心。王有八十四俱胝那庾多百千宫嫔婇女。端正殊妙如天女相。是诸宫女。悉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彼善净境界王。延请世尊无边光照如来及菩萨声闻大众。经二中劫而伸供养。如法清净离诸过失。依沙门法所应受用。衣服饮食病缘医药坐卧具等一切供给。其王为佛世尊别立精舍。清净严洁纵广百千由旬。琉璃珠宝而为其地。七宝墙界重重间作。处处皆用赤旃檀香及乌啰娑旃檀之香间为其柱。巧妙殊特与天宫等。次复安布十千楼阁。命诸菩萨声闻大众次第安止。海意。彼善净境界王。谛奉彼佛清净之法。受持五戒精修梵行。与宫嫔眷属。经二中劫。承事供养彼佛世尊。过二中劫已。其王即与诸眷属俱。诣彼无边光照如来应供。正等正觉所。到已头面礼足。右绕七匝。退住一面。

尔时善净境界王。白无边光照如来言。世尊。云何菩萨于大乘中得不随他信云何菩萨虽复趣向最胜之道而无我相。云何菩萨善能安住无动无不动慧。云何菩萨得方便慧清净。云何菩萨得久远观察不断根本。云何菩萨于六尘境界。虽复增长而无放逸。云何菩萨能于甚深义理之中不生惊怖。云何菩萨得名真实菩萨。时彼无边光照如来应供正等正觉。告善净境界王言。大王。谛听谛听。极善作意。今为汝说。大王。有四种法。若诸菩萨能具足者。即得于大乘中不随他信。何等为四。一者从胜解出生故信出世圣法。二者勇猛不退故勤行精进化度众生。三者善观察故起神通智作诸游戏。四者智随知法故于一切法起决择相。大王。如是四法。菩萨若具足者。即得于大乘中不随他信。大王。有四种法。若诸菩萨能具足者。趣向最胜道而不生我相。何等为四。一者不著禅味而心业调畅。二者不著己乐施于他乐。三者成大慈行安住大悲。四者得广大信解。能起最上最胜乐欲。如是四法。菩萨若具足者。即得趣向最胜道而不生我相。大王。有四种法。若诸菩萨能具足者。即得安住无动无不动慧。何等为四。一者内心远离谄诳。二者内心清净具善方便。三者深心方便而不退转。四者深心不舍所行。如是四法。菩萨若具足者。即得善住无动无不动慧。大王。有四种法。若诸菩萨能具足者。得方便慧清净。何等为四。一者虽观一切法无我。而常以其四摄之法化度众生。二者虽知一切法不可宣说。常以音声文字。为诸众生演说法要护持正法。三者虽观诸佛法身。而常信解一切如来功德。成办相好精进无懈。四者虽观一切佛刹空寂。而常严净佛土勤行不息。如是四法。菩萨若具足者。即得方便慧清净。大王。有四种法。若诸菩萨能具足者。即得久远观察根本不断。何等为四。一者能善观察菩提道场。以菩提心不舍离故。二者善观佛智。自智无著故。三者善观转妙法轮。随所闻法皆能为说不懈倦故。四者善观大涅槃法。而不厌离生灭法故。如是四法。菩萨若具足者。即得久远观察根本不断。大王。有四种法。若诸菩萨能具足者。于六尘境界。虽复增长而无放逸。何等为四。一者为转轮圣王化度人民。善观诸行无常。虽复六尘境界增长而无放逸。二者为帝释天主。化诸天众。善观诸行是苦。虽复六尘境界增长而无放逸。三者现作魔王化诸魔众。善观诸法无我。虽复六尘境界增长而无放逸。四者为大梵王化诸梵众。善观涅槃寂静。虽复六尘境界增长而无放逸。如是四法。菩萨若具足者。即于六尘境界。虽复增长而无放逸。大王。有四种法。若诸菩萨能具足者。即于甚深义理不生惊怖。何等为四。一者亲近真实善友。二者于善友所相续无间。开示甚深佛菩提法。三者于如是等甚深经典。乃至多百由旬。亦往听受决择其义。四者如所闻法。起慧推求。但依于义不依于文。如是四法。菩萨若具足者。即于甚深义理不生惊怖。大王。有四种法。若诸菩萨能具足者。即得名为真实菩萨。何等为四一者勤行精进修诸波罗蜜多。二者趣大悲心勤行化度一切众生。三者以精进力。勤行圆满一切佛法。四者能于无量生死之中。勤行摄化不生疲倦。复能积集福智胜行。如是四法。菩萨若具足者。即得名为真实菩萨。海意。彼无边光照如来。说如是等四种法门时。彼会之中有十千俱胝那庾多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八俱胝那庾多百千苾刍。不受诸法漏尽意解。彼王太子妃主宫嫔。皆得柔顺法忍。其善净境界王。得利顺法忍。彼王即时心大欢喜悦怿踊跃。即以王之一切所有诸妙受用。持献彼佛。时彼无边光照如来。告善净境界王言。大王。汝已舍诸所有献佛如来。汝宜于我最上法中净信出家舍于非家。何以故。大王。若于如来最上法中净信出家者。有大威力得大称赞。大王当知。出家菩萨得二十种广大善利。是即圆满彼一切智无上胜利。何等为二十。一者弃舍王之所有富贵受用。得无我我所大利。二者乐出家已而能出离烦恼大利。三者被服袈裟得心无杂染大利。四者于其圣种生欢喜已即能圆具长养大利。五者修行头陀功德断除多欲得离染大利。六者戒蕴清净已生天人中得斯大利。七者不舍菩提心得圆满六波罗蜜多大利。八者居寂静处得离愦闹大利。九者心无爱著得思惟法乐大利。十者修习禅支得心调畅大利。十一者勤求多闻得大慧大利。十二者离诸慢故得大智大利。十三者少求少事故得决择圣法大利。十四者于一切众生心平等故得大慈大利。十五者起解脱一切众生心故得大悲大利。十六者不惜身命故得护持正法大利。十七者心轻安故得神通大利。十八者常念佛故(此下合有一句得大利文梵本脱落)。十九者常所伺察深固法故得无生法忍大利。二十者积集一切胜功德故速成一切智大利。大王。此如是等二十种法。是即出家功德胜利。诸出家菩萨不为难得。是故大王。汝今宜应于最上法中净信出家。海意。时彼世尊。为善净境界王。如应教授。王出家已。其王即舍一切所有。于王胜福乃至厌离。须发自落袈裟著身成苾刍相。其王于彼世尊法中。净信出家已。王诸宫嫔亦随出家。太子妃主而亦出家。乃至国境之中所化庶民。有九十九俱胝那庾多百千人众。悉随出家皆发精进勤求善法。海意。汝且观是诸佛诚言。能生净信。一切福行与诸众生而为依止。彼善净境界王既出家已。后复与诸出家眷属。同诣无边光照如来所。到已作礼而白佛言。唯愿世尊。教授于我。当如佛言坚固修行。令我于诸国土之中不空受食。

尔时彼佛告善净境界苾刍。汝从今已往。名字苾刍。堕苾刍众。应当于自境界清净所作。及自境界深固伺察。随所伺察如理而住。何名自境界。谓六尘境来为障碍。汝于尔时。应当如实现前觉了谛观菩提。应于菩提起深远想。勿起近想。时善净境界苾刍。承彼世尊如所教授已。深固志意不生放逸。求离烦恼如理修行。于自境界如实伺察。复云何是深固伺察。所谓眼境界即空境界。空境界即一切众生境界。一切众生境界空境界即佛境界。如是耳鼻舌身意境界即空境界。空境界即一切众生境界。一切众生境界。空境界即佛境界。又眼境界即无相境界。无相境界即一切众生境界。一切众生境界无相境界即佛境界。乃至意境界即无相境界。无相境界即一切众生境界。一切众生境界无相境界即佛境界。又眼境界即无愿境界无作境界无生无起境界。无起境界即一切众生境界。一切众生境界无起境界即佛境界。海意。彼善净境界苾刍。闻所说已。即入是法中。乃得身心堪任调畅。是故能修欲勤心慧四种神足。不久能起五种神通。一心专注而不放逸。得入总摄一切言义陀罗尼门。

尔时佛告海意菩萨摩诃萨言。汝今应当勿生疑念。彼时善净境界苾刍。舍转轮王最胜之位。于佛法中出家修道者。岂异人乎即汝身是。彼时随王出家九十九俱胝那庾多百千苾刍者。岂异人乎即此会中随汝海意同来听法菩萨众是。当佛世尊说是往昔因缘时。此大会中有一万八千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八千菩萨得无生法忍。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