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普陀洛迦新志卷五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古会稽陶镛鉴定 古翁山王亨彦辑

梵刹门第五(精蓝附 茅篷再附 废庵又附 称梵刹者共三大寺)

法身湛寂,依正交参。报佛庄严,摩尼遍照。此固法尔如是,不假人力修为。惟垂慈而示应身,乘愿而来秽土。则献庄严之宝榻,虽有龙宫。而住寂灭之道场,曷敷狮座。故频婆舍,法眼澄明。须达布金,那含证果也。维普陀之开山,有观音之禅院。宋号宝陀,明称护国。至康雍之两朝,更恩膏之叠沛。于是琼楼宝阁,帝网交辉。玉棁金题,海天相映。玉涧动而扬文,宝树摇而成乐。志梵刹。

普济禅寺

亦名前寺。在白华顶南,灵鹫峰麓,为一山供奉观音大士之主刹。其名称,代有不同。旧传梁为不肯去观音院。宋,神宗元丰三年,令改建,赐名宝陀观音禅寺。高宗绍兴元年,易律为禅。宁宗嘉定七年,从住山德韶请,赐修殿钱万缗,并御书圆通宝殿额。元,仍旧额,颁赐尤隆。明,洪武十九年,信国公汤和,徙居民,焚殿宇,迎大士像,供于郡东栖心寺。奏改栖心为补陀寺。(即今之七塔寺)正德十年,僧淡斋,复募缘兴复。嘉靖三十二年,复内徙。隆庆六年,五台僧真松来山修复殿宇。万历三十年,发帑金千两,更造藏殿。三十三年,又发帑,以旧基浅隘,迁麓就广。重更圆通等殿,改辰向为丙。赐额护国永寿普陀禅寺,许岁度僧一人。今其址也。清,康熙四年,遭红夷蹂躏,劫掠一空。十年,又徙居民,殿宇残毁,如洪武时。二十三年,弛海禁,设县治,僧众复业。后请照机为住寺,始议兴建。二十八年,定海总兵黄大来,启奏废坠状,乃赐帑举行钦工。逾年,总兵蓝理,请潮音为住持,兴衰起敝,寺之规模以建。三十八年,复赐帑,并赐普济群灵额,及普济禅寺额。雍正九年,又赐帑修建。由是殿堂巍峨,佛像庄严,于今为昭矣。寺基,深六十丈,广八十丈,规方共二百八十丈。寺中为门者三:中山门,东山门,西山门。(中山门,五间。高三丈八尺,深四丈,广六丈,康熙间建。中供康熙御制碑文,旁有蠲免普陀钱粮碑。明时,中东西三门,各有门房三间。至康熙敕修时,以体制不合,故东西二门不设屋。至第二重华门,只建庇门小亭,颇为雅观。)为殿者十:天王殿,(五间,十一架。高四丈八,广九丈二,纵六丈六。明间,广二丈五。左右次间,梢间,各广一丈八。康熙三十年建。)大圆通殿,(七间,十五架。高六丈二,广十四丈,纵八丈八。明间,广二丈八。左右次间,广各二丈四。梢间,广各二丈。次梢间,广各一丈五。康熙三十二年建。中奉赐题普济群灵额。光绪十五年,住持隆璋,重建,加盖黄瓦,费二万余金。二十九年,住持通达,重装阿弥陀佛丈六金身圣像一尊。)藏经殿,(亦名藏经阁。五间,十三架。高亦三丈八,广九丈二,纵六丈八。明间,左右次间,各广二丈。梢间,各广十丈六。康熙三十六年建,以贮藏经。光绪二十九年,住持□宝修。)景命殿,(即方丈。五间,九架。高二丈八,广九丈,纵五丈。康熙三十六年修,中奉赐题皓月禅心额。民国四年,住持了余,重修,后添平房三间。)伽蓝殿,(在东,康熙间建。光绪三十二年,住持月德重修。)祖师殿,(在西。民国元年,住持文莲重修。此二殿,各五间,九架。高二丈四,广五丈六。纵四丈。)绣佛殿,(在东)白衣殿,(在西。此二殿,各五间。)灵应殿,(康熙间建。光绪三十二年,月德重修。)关帝殿,(此二殿,各三间,在圆通殿边。)为堂者十七:东罗汉堂,西罗汉堂。(在大殿左右,各九间。光绪二十九年,通达重修,并装罗汉金身全堂。民国九年,住持莲曦又修之。)法堂,(在藏经殿下)全彰堂,(在法堂左,五间,十一架。高二丈八,广六丈二,纵五丈。康熙三十五年建。雍正时为戒堂。光绪二十六年,住持善章重修。内供关帝铜像,系光绪二十六年,奸人收北方铜像许多贩卖,僧俗数人发心请来者。)先觉堂,(在法堂右,五间,九架。高二丈五,广五丈六,纵四丈五。内供历代祖师住持牌位。康熙三十一年建。)崇德堂,(即承统堂。在祖师殿右,三间。供各庵绝嗣香火。民国元年,文莲重修。)梅曙堂,(原在方丈西,三间。光绪七年梅卓建。民国十四年,住持了信,移于祖堂后,推广规模,改向重建。仍旧名,为班首寮。)斋堂,(即千人楼,十四间。嘉庆乙丑冬,毁于火。重建。)东禅堂,(在绣佛殿后,五间。宣统元年,住持广学重修。)西禅堂,(即古资有堂,在白衣殿后,九架。高二丈二,广七丈四,纵四丈五。东禅堂同。)客堂,(在瑞日楼下。光绪二十九年,通达重修。)云会堂,(在千人楼下,五间。)长生堂,(即卫教堂,在伽蓝殿左,三间。供当代护法诸公位。康熙五十年十二月建。嘉庆十年毁于火,延烧千人楼,钟楼。后由住持承德,募缘建复。)净业堂,(在千人楼下,六间。)云水堂,(即庆云楼。光绪二十六年,□宝重修。堂后,又建楼房三间。)延寿堂,(在西廊下,又名泥洹堂,即功德堂。康熙三十七年建。)功绩堂,(在库房后,楼房五大间。民国四年了余建。为贵官巨绅之客房。)为楼者十二:钟楼,(在东。民国四年,了余重修。)鼓楼,(在西。康熙三十一年建,光绪二十年,宝重修。)千人楼,(十一间。□宝增建三间。后有茅篷十四间,为云水鬻力人住处。毁于火,民国元年,住持文莲,重建瓦屋十四间。)瑞日楼,(在绣佛殿上。为知众,知客,照客,知随等寮。)庆云楼,(在白衣殿上。康熙三十三年冬建,即云水堂,为客会挂单之所。)宾日楼,(即古天字楼,五间,在全彰堂左。为维那客住等寮。)白云楼,(在宾日楼右,五间。后为库楼,有副寺,贴库,卧具等寮。)得月楼,(在全彰堂左。为官僚憩息之所,今废。)览翠楼,(在白云楼右,三间。上为都监监院寮。下为厨众等寮。)香积楼,(即大厨房,在斋楼后,三间。又平房五间。内为典座,贴案,及厨众等寮。康熙三十三年春,与资有堂同建。民国六年,了余重修,并铸机器铜千僧锅,罗汉锅,各一口。)南楼,(在斋楼后,五间。为米寮碾房。康熙三十六年冬建。)东西楼,(在功绩堂左,共六间。上为客寮,下为杂物室。民国四年了余建。)为轩者四:东壁轩,(在内龙沙麓,三间。古书记寮。今废。)挹爽轩,(在留衣堂右,三间。内为典赋,知事,二寮。留衣堂,即现在之蓝公祠,列营建。)翠竹轩,(在方丈左,三间。)宝珠轩,(在方丈右,五间。二轩,均康熙三十年建。)为方丈者一:方丈,(即景命殿。中为法堂,左为卧室。右为客厅。厅后,为衣钵,汤药寮。左右为侍者寮。右室后,为行者寮。)为亭者一:柏香亭,(光绪二十九年,毁于火,通达重建,五间。)为寮者一:匠作寮,(在寺东龙沙内,平屋一带。)为下院者五:本山下院,(即古显圣庵,在道头。康熙三十四年冬建。)定海下院,(在县城南无量庵。清光绪十年,改为三忠祠。)宁波下院,(在宁波桃花渡关帝殿。光绪七年,住持梅卓重修。)松江下院,(在松江□阙。)台州下院,(在台州。)为田庵者三:朱家尖田庵,(即古青莲寺遗址。康熙四十一年建。)新田庵,(在朱家尖香莲隩。)福田庵,(在大干。康熙四十二年建。)寺产。在朱家尖者,民,一十二亩零。涂,九百四亩零。丁,一百六十二亩。荡田,一百三十五亩。山,九十一亩零。地,二十一亩零。共一千三百六十一亩零。在桃花山者,民,二十六亩。涂,二十八亩。荡,一十一亩。山,六十亩零。地,一百三十四亩。共二百九十五亩零。(旧志,鄞县志,采访。)

元,刘赓,昌国州宝陀寺记:

浙东庆元之昌国,有山名补陀洛迦者。奇峦复嶂,幽洞灵岩,错立层出。奔波骇浪之中,潮汐吞吐,烟霞变幻,虬龙龟鼍,蜿蜒呵护。华严经所谓善财二十八参观音菩萨,与诸大菩萨围绕说法,即其地也。寺曰宝陀,创始于宋元丰间。尔时圣迹,率随缘影响,示现香花,与五台峨眉道场实类。而旱潦风涛之祷,响答为尤捷。其在东南,故是佛法一大海会。无论遐迩卑尊,靡不皈瞻。皇后福德日盛,崇尚至教。大德二年春,特命中御府臣李英,驿降御香。使还,再命修缮像设。明年春,宿卫臣孛罗等,再驰祝香。内出中金百两,饬江浙行中书省,遣僚吏,同莅其役。又明年春,更命宿卫臣魏也先,太出,驰香饭僧,周阅具典。竣事,寺之长僧,如智,如律,奉玉琢瑞相,表上内廷,以便瞻礼,具归美报。今年春,仍命太出,偕李铁木儿不花,魏也先,持五彩幡旌,庄严法筵。又出内宝币三千缗,即其寺治演法之堂,暨庐舍之圮腐残剥者。又饬行中书省。捐土田之在官者,二十顷,畀之,益其徒食。俾每岁以建寅午戌月,讽诵祈祷。又下玺书,复其凡隶宝陀者。非宝陀者,毋得匿冒。如智,亦因得被袈娑。内廷传瑞流恩,曾无虚岁。至是命翰林臣,作文贞石,以垂永久。臣谨诠次如右。

明,万历,御制重建普陀寺碑:

朕御宇三十有四载。圣母慈圣宣文明肃贞寿端献恭熹皇太后,含纯懿之真性,秉慧觉之上资,诸所焚修,祝厘护国保民者,朕一一钦承,无所爱惜。先是南海普陀寺,毁于祝融。我圣母恻然发念,欲缘故址而鼎新焉。朕仰承慈谕,首捐内帑。其自朕躬而下,悉输诚发愿,以次助施。遣官督建,迄今落成,而圣母喜可知也。因题额名大明敕建护国永寿普陀禅寺。寺在洛迦山中,大海波心,是观音大士说法道场,显灵应处也。大士圆通三昧,普照十方。三十二应身,随处变现。十四种功德,不可思惟。朕无所庸其赞叹。第白马开缘,赤乌建刹,雨花灵鹫,在在有之,而海上最著。盖其慈悲大旨,普渡法门,不可以意智得,不可以声色求。远而弥尊,近而难即。离此苦海,便登彼岸。指点最为真切。其密证了义,则有望洋已耳。夫惟修之默默,应之昭昭,禔福在宫中,灵感在海外,有若响答然者。即今圣母燕喜,天锡难老。朕荷兹百禄,延及孙子,以至万邦黎庶,海宇宴然。良由圣力护持,神功默祐,非偶尔也。工起于万历三十年七月二十七日,迄于万历三十五年,三月十五日。是用勒石铸词。使群臣百姓,咸知朕奉扬圣母德意,且以昭示,传诸不朽云。(铭略)大明万历三十五年,四月二十一日,钦差督工,内汉经厂,焚修祝厘,御用监太监张随,奉旨谨立。

鄞,汪镗,重修宝陀禅寺记:

明郡,当溟渤之会,其东属邑曰定海。补陀山,在定海外二百余里。佛书称补怛洛迦山,海岸孤绝处,是也。海天孤阔,洞府幽深。波涛际空,茫无畔岸。烟雾昼冥,四景若一。倒影陵虚,排云御风。诚上圣之窟宅,宇内之奇观也。自梁日本僧慧锷,创建梵宇,冯依佛乘。宋元丰闲,赐宝陀寺额。历代因之,崇尚不废。至我国家,益加尊礼,於戏盛矣。惟我观音大士,通明圆觉,神应变化,利生开迷,不可殚述。故能使百千万亿人,无贵贱贤愚,倾心归向。每于春月,即洞中参礼求现。而王后妃嫔,贵戚貂珰,荐金宝以致诚,忏罪愆以祈宥。使者冠盖相属于道。然乘筏渡海,触犯风涛,竟无濡足之患,则证应从可识矣。嘉靖癸丑,岛夷犯顺,据为巢穴。轩构摧圮,缁锡解散。国朝敕赐碑文,俱断裂仆海中。所仅存者,独圣寿寺。琉璃,无量等殿。梵音虚寂,鼎篆尘芜者,垂数年。然教不终否。有五台龙树寺,僧真松,北游来京师。闻其事于礼部。时宫保大学士养斋严公,为大宗伯。亟下郡县,俾给札住管,崇奉香火,而演律仪,以资景福。灵山胜会,一旦光复,自非我公,其能洽和幽明,兴举废坠如是哉。惟时郡侯太恒吴公,总戎草堂刘公,相与协赞规画,次第修举。一号令之余,而改观易听矣。适御马监太监松庵马公,景慕名山,起心发愿。乃范金成佛,绣彩结幡。不惜重资,归诚于佛。一时辐辏,增重丛林。岂非事有待,而化有缘耶?而我观音佛,法力冥助,神功默相,诚不诬也。镗,生长海滨,习闻灵迹。且身享康宁,滥竽禄位。母氏年逾大耋,高堂无恙。籍此福德,敢忘厥自。故因真松之请,不讳鄙陋,为文以纪其事。(诗略)

鄞,周应宾,普陀寺碑记:

惟我皇上,崇尚西方清净慈悲之教,用裨理道。万历己亥,乃遣御马监太监赵永,颁藏经于东海普陀寺,俾供奉之。盖闻震旦之国,名刹有三。文殊治五台,普贤治峨嵋,观音治东海。而东海灵应尤异。以是皇上,特垂意焉。维时寺毁于火,招提未立,永具以闻上。乃遣人阅视故址,颁帑金一千两,鼎建藏殿。仍令举内侍中忠勤干敏,堪任是役者。左右以御用监太监张随为对,上遂命之。甲辰三月,藏殿告成。随报命绘图以献,上悦而赉焉。然而佛室僧寮,尚未具也。明年,上复发帑金二千两,圣母所发嬴其半,诸宫各捐金有差,以竟前绩。赐额曰,护国永寿普陀禅寺。仍遣随往莅之。随奉上命惟谨,拮据经理,无日不身在土木闲。鸠材度工,亲杂徒庸为伍。乃以丙午秋月竣事。丁未春,上复遣御马监太监党礼,颁帑金一千两,创碑示禁,告土以毕役焉。夫皇上殷意兹役,四发命,三遣内臣,积岁所赉,无虑数千金。栋宇巍峨,金碧辉映。鹿苑鹫岭,有不得比盛者,秋毫皆上赐哉。应宾,东海波臣也。乐观厥成,敢不对扬圣天子之休。窃维大士,以三十二应身,入诸国土。现八万四千臂目,接引群生。而尤显瑞于东海。华严所说,善财南询之处,即今所也。佛本无相,非相无以摄凡心。亦本不住,非住无以得众止。使知彼岸不遥,梵音非渺。是以圣主当阳,古佛出世。总之纲维大化,以扶宇宙。况夫累朝供奉,尤盛于兹,纶綍既赫,轮奂斯彰。四方善信,莫不俯首受戒。修蒲团之礼者,列屋而居。输香花之诚者,蔽江而进。岂尽神道之致哉,亦崇奉所自来矣。缁白之流,咸稽首崩角,以赞功德。于是应宾搦管作记,俾勒诸[王+民]。(诗略)

清,康熙,御制补陀洛迦山普济禅寺碑记:

稽考梵书,补陀洛迦山,有三。一居厄纳忒黑,一居忒白忒,一居南海,即是山也。本山志书,未得其详。当年海寇猖狂,凡禁海之外,寺宇梵刹,皆为灰烬。自康熙二十二年,荡平台湾,海波永息。故游方衲子,因旧基址,斩蓬蒿,刈藜藿,而更新焉。朕时巡浙西,特遣专官,虔修净供。敬书题额,永镇山门。复发帑金,重修寺宇。务俾殿堂庑牖,丹碧华烨,棼橑焕美。而一木一石,悉出公家。一夫一役,不烦民力。上为慈闱延禧,下为苍生锡祉也。朕自弱龄,诵读经史,以修齐治平为本。未暇览金经贝叶,空寂泡影之文。所以不能窥其堂奥。概而言之,元者,善之长也。佛者以善为本。推而扩之,大约无二。上天好生,化育万汇。大士慈悲,度尽众生,亦无二也。朕求治勤民,四十余载矣。今者,兵革已销,而民生未臻康阜。梗顽虽化,而民情未尽淳良。皆因水旱靡常,丰歉各异。此朕寤寐孳孳不能释也。以大士之力,庶几慈云法雨,甘露祥风,使岁稔人安,万姓仁寿。则普济之鸿功,即时雍之上理,是朕之心也夫。爰书翰简,勒诸穹碑,垂示无尽云。康熙四十三年,岁次甲申,嘉平月,上旬。

雍正,御制普陀普济寺碑文:

普陀洛迦山,为观音大士示现之地,历征灵应。自梁贞明中,始立佛寺。宋元以来,代有修葺。我皇考,圣祖仁皇帝,巡行浙西,遣官兴建殿宇,上为皇太后祝禧。御题赐额,勒文丰碑,以纪其事。山灵拥护,圣迹丕昭。朕缵绍鸿基,于兹十载。念兹山为古圣道场,瑞相神光,灵异显著。重以圣祖皇帝,宸翰留贻,尤宜敬谨崇奉。爰特发帑金,重加修饰,专官往董其役。经始于雍正辛亥年九月,越雍正癸丑年六月工成。朕惟天下名山大川,皆扶舆积厚之气,磅鳐而融结。普陀,秀峙海壖,迥立于天风紫涛浩涆无际之中,尤灵秀所萃聚。宜其为仙真之所栖息。况大士,以慈悲济物为心。随声赴感,无所往而不在。其示现在一时,实无时而不示现。神通感应,不可思议。即示现与不示现,举可不论也。今夫佛法广大无边,大海包含无际。亿万百千里,不足以测海之广,而一勺未尝非海也。亿万百千法,不足以尽佛之相,而一法无往非佛也。今以大海视普陀,一拳石耳。而菩萨现相之场,善众皈依之地。泛慈航于彼岸,结宝筏于迷津。证普度之慈缘,显宏深之愿力。珠宫在望,香界重新。宁不与鹫峰鹿苑,均为净域之名区也欤!用为斯记,镌诸翠[王+民],以志灵山之胜概。雍正十二年,正月十五日。

钱塘,高士奇,敕建普济禅寺记:

世当升平之会,时和人乐,财阜用盈,百度具举。自四民以至方外,无不获所。自庐舍园尘,以迄琳宫梵宇。自都会郡邑,以至山陬海澨,僻远之所,无不整饬。此其盛,振古以来,不数见也。南海普陀寺,为观音大士道场,创于后梁贞明,近八百年矣。累朝敕建,赐额不绝。虽千万里之外,蹑蛟鼍,冲波涛,函香至者,趾相错也。曩因海氛未靖,内徙僧徒,宝地日就倾圮。我皇上威德覃敷,八埏宾服。澎湖台湾,尽归版籍。大弛海禁,农桑商贾,咸得乐业。寺僧乃渐复其故。二十八年春,翠华南巡,遣使颁帑金千两,特命重修。维时总戎黄公大来,继以蓝公理,皆能奉上德意,崇信兴创。远近缙绅士民,亦各视其力来助。而潮音禅师,宏阐宗风,仔肩厥事。于是殿堂楼阁,祠宇轩楹,起颓葺坏,稍稍就理。寺故有大圆通殿,爇于燹。潮公经营量度,凡为闲七,为架十五,高六丈二尺,广十四丈,纵八丈八尺,甬道深四丈,积三年,始构成其大略。寓书余曰:「公感梦一事,最见灵异,于兹山实有缘焉。殿工之兴,佽助尤力,敢以记请。」余诺之。未及属稿,而潮公示寂。岁己卯三月,车驾再至浙省。宸翰题普济群灵四大字。复发帑金千两,遣官赍赐。兼御用念珠等物,以为永镇。余惟圣德汪濊,无远不浃。而十年之闲,再颁内帑。俾鹿苑雁刹,丹雘焕然。稽天浴日之区,梵唱祝厘,与内地州邑相响答。国家之升平,历服之绵远,人风之和乐,胥于是乎见之。而诸公之疏财乐善,潮公之志大力勤,皆可书也。爰操笔而为之记。

高士奇,大圆通殿记:

普陀之独建圆通大殿者,何义也?普门权位菩萨,于楞严会上,文殊特拣圆通。而此山,又为圆通大士,亲指法址。故知供一圆道,而二十四圆通,无不在是矣。供一权位菩萨,而过现未来之一切善逝,法身报身应身,无不在是矣。此普陀大寺,独建圆通大殿之义也。然必为之记者,何居?此山辟自朱梁,其始为不肯去观音院。于宋为敕赐宝陀观音寺。于明为敕建护国永寿普陀禅寺。皆有名公硕彦详记其事,垂诸碑乘。我国家定鼎以来,四海宾服,八荒向风。我皇上二十八年春,圣驾南巡,钦赐帑金,重新绀宇。经营者,主席潮公。外护者,总戎蓝公。倾囊委粒者,十方檀信。三年而殿工落成。潮公又复出单告募,招山左陶客,冶琉璃瓦,以丹雘之。将使朝廷布金之至德,与夫臣民乐输之善缘,永固庄严,究竟无漏。潮公尊君爱众之心,可谓诚且切矣。予时钦假江村,咫尺胜事,夫焉得而无记。或谓臣子效忠于国家,纳民于轨物,非二帝三王之道,不敢垂于简册。孰知我圣天子,内自帝王之心学,大自三教之微言,无不该备,无不兼摄。断非黩鬼神,失民义,求福田利益者,可同日语也。且吾闻释氏之教,大而有本,空而不荡。始从自利,终至利人,非如杨之固执,墨之外驰,老氏之服气炼形,而惟究明心性之真空,解脱客尘之扰攘。如太虚空,不留朕迹。如澄清水,纯去浊脚。然后能号令人天,统御三界。如我圣天子,万几余暇,游衍教乘。宵旰巡行,推恩梵刹。不惟含哺鼓腹,见于荒陬僻壤之区。亦使优游忘世之流,得以安居林下。如阳春之无所不育,杲日之无所不照,其道宁有二也哉!亦如普陀大殿,为天下圆通殿之祖。而现在普门大士,即过去正法明之称。表一号,而佛佛具足。示一相,而身身圆满。故观音名字,闻于无量国中。毋泥凡臆之见,谓教自释迦,而大雄必归于佛,山为自指,而供奉必专主圆通,斯得之矣。余于前记,恭述圣天子,嘉惠名山之盛事。今又幸大圆通殿落成,复记普陀一山,专于大士之略如是。

慈溪,裘琏,重盖大殿琉璃瓦记略:

潮公主席普济九年,辟荒举废,百度改观。乃治梅岑之麓,为息耒之园。将以憩劳而悦定焉。未几山左陶客,有以工琉璃瓦之技见售者。公慨然曰:吾费资以宴身,何如竭财以奉佛哉?!且琉璃之盖,宝陀旧事也。于是辍息耒之役,而专志于陶。诹日治厂,厂竟,工曰:山中土粗而卤,不可用。必得闽之福州,越之萧山,其土乃可治耳。遂治畚锸,发徒众,帆数大艘以往。自掘至运,及出舟,入厂,往返峙粻之具,约泥一斤,费钱十文。一瓦,约用泥一十五斤。一殿,计瓦三万。盖一瓦未见,而三四千缗立尽矣。役将半,琏以志事入山。见所冶之瓦,已崇复钜,既圆且方。殿之脊,别冶大瓦。其中刻划螭虬,禽鸟葩卉之属,精妙欲活。四周八隅,翚飞矢棘之区,各踞狮子镇天神于其端。威神生动,鉴明玉润。其工之巧,而成之难,如此。公忧工甫半,而资竭。陶人且言,冬可毕,春可盖,我辈悉力安心,以俟和尚大缘之至耳。公于是属予预为之记。遂叙述以遗公。使览者,知公用心之苦,成功之难,而敬佛如此其至也。

钱塘,王玑,特旨修建普陀山普济、法雨,二寺记:

雍正辛亥季春,玑承天子命,董役于南海普陀之普济法雨二寺。俾旧者新之,缺者补之,重与释梵。是岁五月,即饬装东渡,逾江越海,远涉重洋。敬率官役,绘画其林园,筹画其经费。归以告诸宫保李制军,遂尔预遴采办攸司,储备兴作需用。鸠工选料,运米布金。乃卜秋九月十有九日是吉,以经始焉。夫洛迦悬峙东南海中,去定邑水程一潮,约略几二三百里。大士由清凉山,泛海显灵踪,选法幢,即华严所载,善财二十八参处。迨宋室,以院改寺,易律为禅。累朝增益,非无檀施。而结构经营,终鲜完美。圣祖仁皇帝南巡,颁赐至再,殿宇得以尊崇。兹复恭逢我皇上,特发帑金,重加修建。使千秋胜概,一旦完全。广拓庄严,相章具美,可胜言哉!时则有浙省之当事诸公,为玑匡志所不逮。委派员弁,为玑佐力所未周。阅二十二月,而工竣。并于潮音、梵音,示现二洞,悉加修葺。以及开山筑庪,脉络贯通。供器法具,靡勿隆焕。计费几七万金。斯役也,从事者,二千余人。三年往还于巨波浩淼中无一失,斯益征慈悲之接引无穷,济渡之顺利不浅。虽邀我佛神灵,亦属众诚感格。至若归神钟于咬[口+留]叭,开运道于千步沙。群瞻天后之明灯,兆聚应真于石塔。显化圆通,有同示现。此又咸有见闻,殆非神奇独秘者也。兹山,虽隔清水、横水、莲花三洋,犹翁洲所属。于时宰其邑诲,为岭南黄公应熊。以茂才服官,实著劳绩。挺生此贤,藉收臂指之效。则又神人率俾,以孚感石之理有然尔。对山为安期乡,隔海有隩滏山田四十六顷余,奉谕旨,蠲免税粮。第惠不偏于方丈,惟外此精蓝享其利。窃见退院老僧心明,虽蒙恩赐紫衣,时以帝德覃敷,增光山寺,乃率前后二山,住持两序,奔趋恐后,愿乐欲闻。兹苦香资春积,每不足以供结制之流。因为之建议,作善后良图。均合山之授田,各出升粟,而佐二寺之方丈。有司具有牍籍奉行焉。若夫修建处所,其在事贤劳,例载碑阴,并去不列。(下略)

粤东,黄应熊,重建普陀两寺记:

雍正八年冬,余莅定之周月。巡阅四境,乃航海由沈家门,过莲花洋,抵普陀洛迦山,是为观音大士说法道场。有两寺,在前曰普济,在后曰法雨。皆圣祖仁皇帝,两次发帑,锡以嘉名者。礼佛毕,登白华顶。顶居四山之中,杰出众峰。跨其上,东望日本,贡艘连云。北眺登莱,香船蔽日。南闽粤,西吴会,皆近在眉睫闲。海波潮汐,山势蜿蜒。杳冥变幻,蓊蔚亏蔽,无不环卫奔趋,争奇竞秀,以豁游人眼目。洋洋乎大观,置身万仞,洵觉呼吸之气,欲通帝座也。明年,欣逢我皇上赐帑七万两,命原任户部侍郎王玑监修。余以守土臣,复得奔走山中,往返经理。始辛亥九月十八日,竣今癸丑六月二日。琳宇绀殿,穹窿璀璨,真可谓天壤闲第一华宫矣。十月三十日,恭遇万寿圣节,礼部侍郎留保到山。延僧讽经,虔祝天子万年。既暇,语余曰:「向者,余奉旨督修先师阙里庙,又监督龙虎山上清宫等工,俱有纪略以载。今普陀佛地,荷蒙恩建,可无纪述,以示后来。子其任之,以全三教盛事,若何?」余唯唯,不敢以不敏辞。因思我皇上,以聪明睿智之姿,为修齐治平之化。凡所以敷政宁人者,一与先圣同符。乃杏坛既修之后,并及道山。兹复致力普陀,如此其巍且焕,岂崇清净教哉。重念四海苍生,弗获尽化淳良,而臻康阜。欲藉大士之香风化雨,彻盖导迷。俾天下匹夫匹妇,悉纳之于仁寿之域也。普陀山川之灵险奇瑰,前人之述备矣。惟是两寺,代有废兴,至我朝而极盛。则诚不可不一珥笔,以虚天家之湛恩旷典。自短姑道头而上,有木华表一,题曰海天二梵,此为入山之第一境。夹道多撑云古木,从妙庄严路,进里许,至正趣亭。鲸涛甫脱,佛国初登。行者至此,汔可少憩也。再过石坊,下马,则为新建皇上御碑亭。亭后海印池,中建八角水亭,连亘石桥,周以扶阑。亭东西各有池通海印。东为永寿桥,西瑶池桥。种芙蕖,亭亭净植,香阅数里,多并蒂。过桥上台基,为圣祖御碑亭,五闲。前有大古柏十余株,苍老干霄,皆连抱者。亭两旁,建东西角门。由角门北上为天王殿,五闲。殿之前,东偏为延寿堂,仰观之,则钟楼在焉。西偏为碧峰祠,仰观之,则鼓楼在焉。复由殿左右之垂花门而进,东西配殿各十闲。东,卫教堂、伽蓝殿。西,崇德堂、祖师堂。曲阑回廊,交互周折。既而上月台,崇敞莹明,鸳瓦辉煌,狮柱跳踯。中悬圣祖御书普济群灵额者,则大圆通殿矣。殿七闲,十五楹,中供大观世音一尊。又内造像,出海像,各一尊。东侧弥陀佛,西侧鳌鱼观音,又各一尊。两旁圆通佛,又共三十二尊。而韦驮一尊,则立护于殿之后焉。东配殿三闲,为灵应殿。西配殿三闲,为大帝殿。又下,东西罗汉堂,各六闲。过此历阶而升,即藏经阁,上悬圣额,中贮金经。阁东之全彰堂,改为戒堂。阁西之祖先堂,改为方丈。戒堂下,瑞日楼,为二时僧饭之所。方丈下,庆云楼,为客僧挂包之房。阁后为景命殿,狮子窟之宸翰在焉。出殿后,纡徐旋折,层累而上,兀然翼然,孤高爽垲者,即古之所谓烟霞馆也。前寺,在灵鹫峰麓,处山之阿,地势夷坦,不能眺远。故住僧多饶蓄积,而无山海之观。惟登斯馆,蹑屐振衣,峰峦苍翠,岛屿明没,烟水雾霞,缭绕襟袖。昔人命义,最有深意。惜今群呼为四监祠,以中供前明所遣督造者四监。虽功于寺,而遽以寺胜景之最者属之,亦觉其过矣。至于千僧楼十二闲,天字楼、得月楼、留衣堂、斋戒厅,俱各五闲。以及溷湢仓庖之所,皆毗附殿阁之前后。合之,而前寺之规模可睹矣。(下略见法雨寺)

鄞,范光阳,先觉堂记:

先觉堂者,潮音和尚建,以奉普陀列祖,暨先代诸禅师者也。其门,有律与禅之别;其世,亦有远与近之分。而以潮音视之,则皆其一本焉。公以江左英贤,出为宗门龙象,主普陀甫数年,而百废俱举。先是海氛不靖,徙僧内地,洛迦遂墟。公同其师通元,徒珂月,皆挂锡慈之寿峰。是时公已蕴负宏深,戒珠圆映矣。珂月,壮龄有才,周旋不去,颓垣漏屋,单瓢破笠,相与论道证心。暇则言生平所当为之事。珂月之属其师者曰:方今圣主在上,天下乂安。海禁必弛,普陀必复。吾辈若重返旧林,获展素志,有三大事,不可不为,以为祖庭光宠,人天普利。师笑问之。则曰:必置田以安众,设下院以广接待。而最大者,莫如为诸祖建祠以报本。指天画地,声情慷慨,师曰:尔言良是。但虞道不宏,无愁志不展也。吾具已成,直须时耳,何洛迦不洛迦哉!未几,而果如珂月所言。又未几,而果如潮公所言。岁丁卯,禁弛僧复。己巳,上赐帑金,重建梵宫。庚午,总戎蓝公,请公主席此山。迄壬申,而奉先之堂成。呜呼!何其速也!不宁惟是,而且桃花、朱家尖,垦田数十顷矣。翁洲、甬东、云闲、赤城,各有下院矣。呜呼!何其速且备也!丙子秋,予备员馆中,窃禄京邸。通元上人,以书见属,乞记所谓先觉堂者。上人,予从兄,遂不获辞。予思天下事,莫不成于志而遂于力。然茍无道德以先之,声望以动之,则志不可成,而力不可遂。向使潮公者,其德不盛,道不尊,望不重,则无以负荷三百年不传之道,数十年已废之墟,而光明轮奂之。又使珂月,心不坚,力不毅,则虽有潮公为之师,其所辐辏填委之赀若粒,且将销归于无有。而不能为其师开千百年不毁之基,遂己数十年冀望不可必得之心。甚矣!潮公、珂月,皆不可及也。抑予又闻珂月,病时几殆。有僧梦入兹堂,一老人谓曰:可服某药,辄愈。且命其愈后,即当施食群生,言讫而寤。如其言治之,即霍然起。然则追远报本,释氏其亦有然者也。堂成,潮公颜之曰先觉。伊尹不云乎?予天民之先觉者也,予将以斯道觉斯民也。今之民其不觉于儒,而觉于释者,何限?予将望公以清净无为之旨,诱掖斯民,革薄从忠,蒸蒸向化,以报天子,则安在儒释之有二也乎?公毋徒以其道名其堂,而自觉其徒也,则几矣,是为序。

陈杰,捐筑朱家尖,香莲隩海塘序:

普陀为四大名山之一,五代时,有不肯去观音院。历宋元明,俱发帑金建置,并赐田亩,以为法产。至国朝,圣祖、世宗皇帝,宏开法愿,叠赐帑金,珠宫金殿,炳耀海天。复蠲免朱家尖等山租赋,并许运米出海,是诚天恩浩荡,缁流焚顶,所藉以活慧命者也。余奉命巡洋,道经南海。由短姑入三摩地,经妙庄严路,谒金容。回首见林林总总,或坐蒲团,或翻贝叶。或依岩而栖,或踞洞而守。皆阐扬佛教,顶礼圣恩。余问主席了尘,禅门广众,香积未裕,何以普济也?答云:现在人浮于食,二时饘粥,耕获之余,惟赖檀波。有朱家尖,香莲浦,涂场一片,兴工筑塘堤,可千亩,足济僧众。但工程浩大,非得数千金,不能告竣也。余闻说,即立愿出俸金,并劝各同寅,俾出资共襄其事。于乾隆辛亥年九月初,鸠工筑塘。壬子冬,余阅定海营水阵过朱,但见香莲浦,塘□河道,厘然井井。向之白坟广斥,潮来作海。今居然茂草萋萋,生机勃勃。行见数年蓄淡之后,播嘉种,庆登场,歌大有之年。而缁素云集,欢腾于香积厨之右者,可预卜也已,是为记。(秦志)

胶城,沈泰,香莲燠添筑泥塘记:

普陀为观音大士显化道场,接待十方僧众。衣钵饘粥,募化所不给者,赖于力田,以故山无旷土。而对岸朱家尖之香莲隩淤涂,久经筑塘成田,恭值圣朝,泽周寰海,惠沛双林。蠲国赋以种福田,锡内帑以光梵宇。灵山之仰荷天庥,盖已久矣。癸酉秋,余来守土,接见方丈,得以备悉梗概。兹前寺方丈融通禀云:香莲隩涂田,旧筑乌石子塘,每遇风潮,不免碱水浸灌。现蒙厦门提督王,浙江提宪邱,广东提宪李,本县沈,各捐俸银六百元。石塘之外,添筑泥塘一段,瘠区永成沃壤。并奉各提宪钧谕,前寺于收获时,每年分给法雨寺、佛顶山,灯油银各十二两。余心钦各提宪之盛举,而乐与图终也。亦分常俸以助合尖焉。融通乞存案卷,并请勒石,以垂久远。从此力穑有秋,红粟聿盈于香积。书词记事,慈云永绕夫穹碑。祝帝道之遐昌,万年无斁。瞻法轮之常转,千劫不磨。是为序。(秦志)

释了尘,普济寺香莲隩筑塘碑记:

盖闻古今兴废,虽由天定,亦赖人为。故自毁而成者,其功不可忘,其事实堪颂也。南海普陀,为大士示现之区,凡我缁衣挂单驻锡,千有余众。向赖朱家尖有田千亩,以奉斋供,而济饘粥。迨后风潮汹涌,冲决石堤,良田尽为荒垒。衲,孤悬海外,托钵无门。既虑香灯不给,更愁饔飧难支。僧徒星散,渐见凋零。辛亥年,幸逢提宪陈公,镇宪伊公,巡视海道,乘风登岸,瞻礼金容。其夜叙谈于永寿桥畔,备陈艰况。蒙发慈悲之善愿,遂捐筑以重耕。募劝当道巨公,各施兼金。衲鸠工庀材,重筑塘堤,不期年而工竣。现在复事耕耘,瘠土又成膏壤。伫看满刹腾欢,含哺鼓腹。诵金经,永护法门不二。礼三宝,长祝圣寿无疆。从此重畅宗风,再理香积,实赖二公之大德也。后之贵官善士,犹能继其志焉,时加修葺,亿万斯年之香火,可以永垂不朽矣。(秦志)

元,西域,丁鹤年,题昌国普陀寺诗:

神鳌屹立戴崔嵬,俯瞰沧溟水一杯。积翠自天开罨画,布金随地起楼台。祈灵汉使乘槎到,传法梁僧折苇来。若使祖龙知胜概,岂应驱石访蓬莱。(其一)

昆明劫火忽重然,宇内名山悉变迁。古刹独存龙伯国,丰碑犹记兔儿年。三更日浴咸池水,八月潮吞渤海天。云汉灵槎如可御,便应长往问群仙。(其二)

明,新会,陈献章诗:

宝塔陵空十丈高,倚栏南望际鲸涛。天花散处皆金地,海月生时见玉毫。夜气澄清龙在窟,秋风萧爽鹤鸣皋。丹梯咫尺诸天近,香雾霏霏湿苎袍。

山阴,黄猷吉,游宝陀寺诗:

直为探奇过上方,居然台殿水中央。到知海岸真孤绝,遥望瀛洲亦渺茫。石洞寒潮鸣梵呗,竹林明月放圆光。鲸波一洗烽烟息,仰见慈云遍八荒。

南昌,李应诏,宝陀寺诗:

茫茫鹫岭水云赊,今古庄严大士家。槛外碧空垂法象,月明岛屿尽莲花。

清,邑人,邱逸夫,普陀寺诗:

环山皆海水,山晓梵宫开。大士修真处,潮音逐日来。慈云垂紫竹,甘露散苍苔。有老于斯子,安禅坐石台。

鄞,屠宗义,桃花渡关夫子庙,舍充普济下院,志喜诗:

孔道当利涉,往来畏雨风。先公崇圣祀,广接未归筇。日久新物换,台殿多蒙茸。今幸充禅舍,遹观缔造功。舟航迎户牖,晤对多奇雄。宝所怀杯渡,香厨出睌钟。劳者憩衽席,趋者有景从。桃浪生片片,江潮流溶溶。假手承先志,所在皆帡幪。今昔不殊辙,光裕垂无穷。

释至善,宝陀寺诗:

闲搜华藏卷,廿八乃斯乡。翠拥庭垂盖,白吹池散香。人归钟磬悄,云定薜萝荒。歇老提纲处,谁为再举扬。

释心明,圆通殿落成志喜诗:

廿年荆棘地,此日见禅林。圣主恩流海,宰官信布金。闻香灵鹫舞,听法毒龙吟。自知微愿力,不负报师心。

释源镜,圆通殿前,左右石阶成,口占:

久沉浮幻宅,垂老入幽岑。矢直疑雕玉,砥平胜布金。圣凡同托足,夷险莫关心。化日光天下,同登大觉林。

法雨禅寺

亦名后寺。在白华顶左,光熙峰下。明万历八年,麻城僧大智,名真融,自西蜀蓥华山来礼洛迦。见是峰泉石幽胜,结茅以居。取法海潮音,随机普应之义,题曰海潮庵。(参灵异,万历八年,海潮庵条。)二十二年,郡守吴安国,改额海潮寺。二十六年,毁于火,二十七年钦赐龙藏。三十三年如寿,如光等,增建殿宇。三十四年,敕赐护国镇海禅寺额,并再赐龙藏。四十年,闰十一月,尽毁于火,旋建复。崇祯十六年,大殿又被毁。清顺治三年,僧明如,于旧址建小殿五闲,以供大士。前建伽蓝小殿五闲。康熙八年,海寇乱,寺又灾,惟存殿塔顶。十年,水师提督张杰,建殿五闲。是年又遭迁徙,与普济同罹残毁。二十三年,弛海禁,僧复故业。住持明益,始治荒结宇。未几,求退居。二十六年,提督陈世凯,同给谏屠粹忠,徇明益请,公请别庵统为住持。首建藏经阁,东禅堂,三圣堂,三生堂,官厅,印寮,改律为禅。二十八年,同普济领赐帑。明益,孤身入闽,三年募杉木千余株。三十二年,建圆通殿,以供观音。逾两年,建大雄殿,以供诸佛。三十八年,复同赐帑,并赐题天花法雨额,及法雨禅寺额。雍正九年,又赐帑敕修。时法泽智为住持。由是殿堂楼阁,整齐完美,与普济寺并耀海山。至同治闲,年久颓朽,立山圆,矢愿修葺,渐复旧观。光绪十年,交其徒化闻悟。此后世道太平,香火日盛。悟又不惜精力,为之修葺,俾其悉归完善。十九年,入都请藏经。其闲相与佐理者,为师弟化定都监,徒开如监院也。寺基,广六十九丈,深六十二丈五,规方共二百六十丈。寺内为门者二:左右山门,(各三闲,清光绪十一年,化闻重建。)为殿者七:天王殿,(五闲,十三架。高四丈九尺六,纵五丈四,广十丈六尺。光绪二年,立山重修。)大圆通殿,(七闲,十五架。高六丈五尺六,广十二丈七尺,纵八丈二。上盖九龙盘栱,及黄瓦,故又呼九龙殿。光绪五年,与大雄殿,立山重修。)大雄宝殿,(五闲,十五架。高五丈四,广十丈八尺,纵七丈八。)伏魔殿,(三闲。光绪十三年,化闻重修。)准提殿,(三闲。光绪八年,立山重修。)伽蓝殿,(十二间,在芋香楼下。光绪十二年,化闻重修。)珠宝观音殿,(三闲。光绪二十一年,化闻重修。)为堂者十三:三圣堂,(五闲,清康熙二十六年建。今改玉佛殿,雍正御碑在焉。)正续堂,(亦名光熙山房,即大方丈,五闲。康熙二十八年,同大殿建。光绪二十一年,化闻重建。)祖堂,(五闲。光绪二十三年,化闻重建。)东禅堂,(五闲。康熙二十六年建。光绪十八年,化闻重建。)东斋堂,(十闲。光绪三年,立山重建。光绪十二年,化闻增建三闲。)留云堂,(七闲。康熙二十九年建。光绪元年,立山重建三闲。)后斋堂,(九闲。光绪二十三年,化闻建。)三生堂,(五闲。康熙二十六年建,久废。)西禅堂,(五闲。康熙三十三年建。光绪八年,立山重建。)西戒堂,(五闲。光绪十一年,化闻修。)客堂,(六闲。光绪元年,立山修。)安乐堂,(五闲。康熙三十三年建。光绪二十一年,化闻重修,改名耆旧堂。)云水堂,(十一闲。光绪八年,立山重修。)为阁者四:三官阁,(五闲,废旧。光绪二十三年,化闻重建三闲。)藏经阁,(七闲。康熙二十六年建。上贮藏经。下为方丈。光绪三年立山重建。)松风阁,(十一闲。康熙三十六年建。)天后阁,(即头山门,三闲。雍正九年建。)为楼者十:钟楼,(在东。光绪二十九年,住持开如修,并重铸大钟。)鼓楼,(在西。)芋香楼,(光绪十二年,化闻重建。)雨华楼,(旧五闲废。光绪三年,立山重建七闲。浙江提督王少春,题意也消三字,并跋。)水月楼,(十一闲。)白华楼,(七闲。与水月楼,均康熙三十六年建,旧废。光绪十三年,化闻重建。即客堂前一进。)智食楼,(七闲。康熙二十七年建。光绪十三年,化闻重建。即库房香客住所。)西客楼,(七闲。光绪元年,立山修。)先觉楼,(五闲。在祖堂上。)拜经楼,(九闲。在后斋堂上。光绪二十三年,化闻建。)为轩者二:无隐轩,(三闲。康熙三十六年建。光绪十四年,化闻重建。)挹翠轩,(五闲。康熙三十四年建。光绪十四年,化闻重建。)为室者三:龙井室,(三闲。光绪二十三年,化闻重建。)怡情室,(六闲。康熙三十六年建。光绪三年,立山重建。俗呼老库房。)锦屏丈室,(即方丈卧室,在藏经阁下左。)为厅者二:斋戒厅,(旧为留衣堂,在西禅堂左,五闲。门楼一座,东西厢房五闲。)官厅。(在雨华楼下,五闲。)为居为厨者各一:鹤烟居,(三闲。康熙三十年建。光绪间,化闻修。)香积厨,(七闲。康熙三十年建。光绪元年,立山修。)为方丈者一:方丈,(在藏经阁下。中为法堂,左为卧室,即锦屏丈室,右为衣钵寮。)为寮者四:印寮,(三闲。康熙三十年建。)牧生寮,(五闲。)列职寮,(十五闲。)如意寮,(九闲。光绪三十三年,永悟重建。)为院者一:仓院,(十六闲。)为下院者六:道头下院,(即古教诫楼,共二十闲。康熙二十七年建,后废。同治间,普信重建,五闲。光绪二十年,化闻又建三闲,并修。)定海下院,(在定海县城,南门外,吉祥庵。光绪二十八年开如修。)宁波下院,(在宁波桃花渡真武宫。光绪二十五年,化定重建。)杭州下院,(在杭州府,永寿寺,后废。)温州下院,(在温州府,接待寺,后废。)上海下院,(在上海,大南门外,镇海寺,俗名大佛厂。)寺产在朱家尖者,民,四十一亩四。涂六百三十亩零。荡,二百八十一亩。山,一百零六亩。地,一百二十三亩八。共一千一百八十二亩零。在洞隩庄者,民,四十五亩零。荡三十三亩二。丁,四十三亩六。在吴榭庄者,民,四十七亩六。在桃花山者,涂,十二亩。荡,六亩。丁,八亩。在芦蒲庄者,民,一亩六。荡,十亩四。在在城庄者,民田地共一百二十三亩零。(旧志采访)

清,康熙,御制南海补陀法雨寺碑文:

盖闻圆通妙象,般若真源。开觉路于金绳,大地证菩提之慧。闻潮音于碧海,恒沙诵普度之声。绀殿维新,沧波永静。惟兹法雨寺者,南海补陀山,大士之别院也。名山佛国,大海慈航。青嶂干霄,高逼梵天之上。洪涛浴日,祥开净土之场。一柱如擎,震旦指为名胜。三山可接,方舆记其神奇。值氛祲之震惊,致山川之阒寂。僧徒云散,佛宇灰飞。比者,运值清宁,庆海波之不作。地连溟渤,望法界而知归。特颁内府之金,重建空王之宅。鸠工揆日,蔀屋不劳。庀材筑基,鼛鼓弗作。珠宫贝阙,涵圣水以无边。鳌柱鼍梁,觉迷津之可渡。坐青莲之宝像,圆满轮辉。艺紫竹于祇林,庄严毫相。瞻慈云之普照,锡法雨之嘉名。海若效灵,天吴护法。标霞高建,来万国之梯航。彼岸可登,作十方之津筏。藉其广大,上以祝圣母之遐龄。假此慈悲,下以锡群黎之多福。则栴檀香外,尽成仁寿之区。水月光中,悉是涵濡之泽。勒诸琬琰,昭示来兹。康熙四十三年,冬十一月十五日书。

雍正,御制普陀法雨寺碑文:

法雨寺者,普陀山大士之别院也。皇考圣祖仁皇帝,既修建普济寺,上为慈圣祝禧。复念兹寺为海氛所震荡,发帑重新,俾僧徒有所栖止。赐额立碑,增辉瀛峤。历今已数十载,宜加崇饰。朕特遣专官,赍内帑,庀材鸠工,不劳民力。香林梵宇,丹雘焕然。与普济寺,大工同时告竣。督臣请摛文勒石以纪。夫大士以慈缘普济,度尽众生为愿。朕尝绎法雨之义,为济物之普遍者莫如雨。当夫慈云布濩,甘澍滂沱,高下远近,一时沾足。陵霄耸壑之乔柯,勾萌甲坼之微卉,华葩果窳,无不濡被润泽,发荣滋长,畅茂条达,各遂其性而不自知。假使物物而雨之,朝朝而溉之,将不胜其勤,而终不足以遍给。惟本大慈悲,现大神力,周遍一切,在在具足。所谓天降时雨,山川出云,肤寸而合,不崇朝而遍夫天下者,济物之功,莫大于是。神山宝刹,缁侣云集,自当有被时雨之化,证心印而传法乳,普利生之实用,以不负大士随缘接引之慈恩,而副朕宏振宗风,护持正觉之至意者,朕深有望焉。雍正十二年,正月十五日。

黄应熊,重建普陀前后两寺记(上略,见普济寺):

出前寺,东北行,将一里,过几宝岭。岭多怪石,石多镌佛像,及题字者。沿麓为玉堂街,行千步沙上,逶迤过栴檀林,又里许,抵光熙峰下,则后寺又复巍耸矣。先到逸云庵,为老僧性统,退居旧所。一折而东,再折而北,度新石桥。旧入寺者,路从西,地家谓生气东旺,故改于东首。建高阁三闲,供天后像。凭阑一望,海天万里。天后之精灵,拯危困于顺坦,拔迷溺于生全。与大士开大方便法门,度众生同一慈悲。阁之成也,群见后自东海驾舟来,明灯闪闪。是固大士所乐得共施慈航以济世乎!由阁下入,转西北,石坊一,刹竿二,朱墙屏之。初上第一层,旧皆古木合抱,地反苦隘。剔而辟之,廓如也,建天王殿五闲,十一楹。东西山门各一。第二层,高爽宽坦,台基存焉。新建皇上御碑亭于第三层。从亭后历级而上,为第四层,大圆通殿,七闲,十五楹。周匝石阑,四十六柱,狮子生活,张牙欲扑。中供大观世音一尊,白衣如意像各一尊,又内造观音一尊,列十八尊者于旁。殿后以太湖石,琢送子观音一尊,叩之琤琤然响,祷亦如响。圣祖御书之额,曰天花法雨者,丽于殿上。其殿盖九龙盘栱,及黄瓦,亦圣祖命撤金陵旧殿以赐者,故又呼九龙殿。圣祖之万寿御碑亭,五闲七楹者在第五层。亭后大雄宝殿五闲,供释迦药师弥陀佛三尊。又铁观音一尊,即千步沙放光佛首所范成者,屡著灵应。监督欲移供圆通殿,以从其类。舁之再四不肯动,亦一异也。最上之第一层,从山门进而数之,则第六矣。为藏经阁,七闲,上供药师佛,悬圣祖御书藏经阁额,并所赐大藏经一藏。而下为法堂焉。盖后寺,嵌山揖海,岧峣巀嶪,皆从峻壁悬涧中,铲凿砌累,以成巨刹。自山门陟历而上,五六层始造上方。所谓欲穷千里,更上一层,幽折夷旷,不愧步步入胜矣。其殿宇左右两翼,则亦视殿之高高下下,以为曲折。由东山门而进,为三圣堂。过钟楼,上松风阁、斋楼、香积厨、东禅堂各所。至大雄殿左之准提殿。而松风之后,又有香客楼。香积之后,又有鹤烟居焉。由西山门而进,为龙王堂。过鼓楼,上水月楼、西客堂、戒堂、三生堂各所。至大雄殿右之伏魔殿。而西客堂之后,旧留衣堂,今为斋戒厅。厅之前,又有客堂,及云水堂焉。最上藏经阁之左,为三官阁、祖师堂,龙泉淙淙,迸出石罅闲,则又为龙井室。右为方丈,有修持净业匾额,圣祖御书赐僧性统者。再右为怡情室,供珠宝佛一尊,高三尺许,纯金所范。数百颗珠为璎珞,精妙莫伦。游人至此,登峰造极,俯视一切,滓秽去,清虚来。余客岁所登白华顶者,即在是阁之后。试自山门屈指而进,不知其抬几十石级,而后至斯。盖宁陡峻幽邃,以验游人济胜有具与否。而必不肯一往直造,使览者了然无余也。溷湢仓庖,为寺所不可少者,亦各有所。规制之在于后寺者,又如此。若夫两寺之外,合山精蓝,计一百余区。惟潮音梵音两洞,为大士现身之地。函香入山者,无不向两庵之悬崖绝壑,泥首崩角,以希一见。故圣祖皆赐御书,而今又从而新之。总之皇上以圣祖之心为心。圣祖欲胥天下而登于善域,故设教以神道。兹之所新者,固曲承前志之所未备,以为群黎锡福。即仍之而不稍更者,亦默体圣祖爱惜物力至意。鹫岭龙宫,茍极辉煌壮丽,可以栖佛而庇僧,则亦无事更张。功成德溥,恩施渗漉,实与尊师崇圣,驱邪延真,无偏无党,同一迁善牖民,以成时雍风动之休。圣圣之心,若合符节。则今珥笔纪述,无论若仍若改,孰修孰建,其敢不尽举铺张,而扬厉之也哉!爰记两寺之制之出于天家之恩者,以垂久远。乃若山之所为名,佛之所为灵,则有志存,不用赘也。(许秦志)

慈溪,裘琏,法雨寺新铸大铜镬序铭(节略):

别公主法雨,十有二年,百废具兴,戊寅仲秋前三日,铸铜镬一具,重万斤,可受米二十四石。计买铜千四百缗,工匠杂需复三四百缗,亦大役也。初买泥于慈溪之半浦,杂人牛踹踏,至极熟,抟质为范,俗称塑子二。内塑,状覆釜而实,周有余土,规方架木,先置坎中,用火燎炙极干。外塑,状仰盂而虚。分三四层,以便移运,暴令坚好。合二塑时,里藏于表,仰者亦覆。方其为内塑时,先以镬之深广,定泥之高钜。次乃准镬之数量,量其口底厚薄尺寸,加泥若干。合而具离,又承湿刻划多股,以便燥时易去。此为假镬,此为真塑。及其坚好可合,内外适符,审无纤毫凹突,则层揭外塑,铲去内塑准镬之泥,去其假镬,而真塑出焉。然后合之,则内外塑空际,皆受铜处,而无形之镬先成矣。其内塑外土,外塑内土,皆铜相依附处,必治令腻润而后止。欲成塑,则先营坑堑,深丈余,规方十丈,俨如一室。将冶,塑合加木板盖焉。坑之旁,东西屹起二炉,亦治泥为之。高丈许,大两抱,用铁带钳束数道。两炉相去,可四丈余,各距坑心二丈。炉之外,筑土为短垣。长丈五尺,高等身,厚尺许,谓之风墙。治墙时,于其外面,留两虚所若门,置板扉一扇,乍开乍阖,以为橐籥。似门处,其实亦墙。板扉内两侧垣近炉处,凿穴相通以受风。其风板重大,每板用三人挽之,两板共六人,东西相埒。力稍疲,则更番迭休。炉之末,各穴一窦,呼为金门,泥封固之。窦口,承以沟道,谓之溜沟。用板为干,外涂以泥,可运动。中阔五六寸,承窦处阔尺许,两板相接,至塑顶。顶有三穴,中当脐处,空使泄气。而于沟将接处,复设歧沟,从两旁穴,流铜入塑中。方其火炭纷投,鼓扇斯亟,风横火炽,炉红似锦。然后投铜其中,铜尽方入铅。盖铜质重凝,而铅性轻动,用以洋溢敷畅。炉火上腾,皆作金光,透数十丈。铜气中人颇恶,皆饮甘草汤解之。良久,度炉内融浃,乃开金门。脱脱然,红波从炉注沟入穴,直透塑底。四周俱足,涌而上腾,布濩满脐,坟起不受,则急塞金门。自开距塞,甫晷刻闲,而镬已成。别公言:曩者就铸武林,凡四次,而工不成。以此事为者甚少,工值又昂,不成而亟铸,则利在工。遇工之奸者,故少其数以诱之,一不成至再,再不成至三四,而铸镬之资,已耗其半矣。别公于是富铜裕器,优礼厚直,选工之良者,入山而为之,而镬卒成。别公又言:丛林中,今惟灵隐有之,他山尚不能。则此一役,在释氏,亦为极难矣。为详叙其事于右。(下铭略)

释至善,法雨禅寺中兴记:

圆通大士之声光普应,如霁月在空,江海沈潦,浓纤巨细,无不在焉。普陀,旧称补怛洛迦,震旦四山,当为首出。杂华善财南询,二十八参,即此地也。历代高人胜士栖迟者,未可一二数。至明万历闲,大智禅师,山峨眉蓥华,结茅于此。久之道声流溢,乃闻于朝,降帑颁经,中官监造,复赐额镇海,何其炜欤!数传,而易为蜂房蚁穴,继遭劫火,台殿荆芜,实可慨已。今上即位之二十三年,海宇荡平。别公禅师杖笠西来,会陈公总提浙师,素耳公名。乃同镇府黄公,给谏屠公,及诸山名宿,本山住持,肃书敦币,迎公主之。明年,公来自太白,登殿拜起,周顾叹息曰:最上觉场,千楹万指,猝致是哉!未几而龙象猬集,云衲川赴,忘躯为法者,趋奔恐后。由是先结茅殿草寮,为安众之所。一时宇内缁白,咸庆名山得人。和硕裕亲王闻之,赐戒衣数百,请说三坛大戒,瓣香为高峰拈出。己巳春,今上皇帝,六龙南狩,秩望山川。乃命使臣,赍帑敕建殿宇,复有天下臣民共种福田之旨。于是四方善信,投金置粲,求法问道者比比。而旧住长老明公,知藏霜柏佛乘诸子,遂往福州分卫。是时鼓山为霖和尚,年已八十,闻公名,欣为倡导。致书本省当事,如都统祖公,抚军卞公,共施巨木数千章。大将军施公,发海艎运载。而镇府蓝公,协舟相济,首建圆通大殿。自余诸处,渐次落成。昔大智禅师之开此山也,临灭度时记云:吾去百年,复来兴此。今当兹殿升梁之日,恰满百岁,与记合符,人皆以公为智祖后身。己卯春,翠华重幸,公率众迎銮谢恩,遂蒙召对,温旨优渥,叠施御书帑金及今额,又给江南黄瓦盖殿。遇合之隆,千载一时也。公尝以殿务肇兴,率诸执事扣平、大彻、素白、在璇等,往金陵分卫。时诸当事闻之,请于江宁大报恩寺说法。一时宗风大振,听者亿计。自先明密云禅师升座后,未有埒于公者。法雨规模宏畅,形势低昂。凡诸建造,视山高下,而广狭因之。一时宏制巧构,甲于东南。且公以壮年来主是山,未满十稔,百废俱兴,是称克家。而说法充实,举措合宜。外则建立名蓝,内则弘宣祖秘。旦夕又出其余力,修宋元以来未续之灯。重建径山普觉塔院。奉高峰老人神主,入天宁祖堂。诸如此类,可谓法苑之功臣矣。嗣法小师,燕京无际,信州玉峰,括苍映文,东瓯斗南,其最著者。至于翼养翎修,槌拂之下,林林总总,未可殚纪。光被前人,范模后进,自非乘大愿轮,津梁末运,畴能之哉!余与公为法门先后,幸预宗属。碌碌于世,三十余年,视公所为,形将汗矣。呜呼!大智唱灭百有余年,当法门凋落之际,而能修敝起废,移梵释龙天之宫,置于人闲,谓非中兴不可。(下铭词略)(裘志)

释能仑,法雨寺重铸铜钟记:

法雨寺,肇自前明,而钟则成于万历初年。至国朝康熙四年,遭红夷蹂躏,钟被载去。仗佛之灵,钟至彼国城门,顿然加重,舁之不动,乃弃城外。土湮尘积,无人知识。雍正十一年,忽于彼处放光,昼夜作雷音吼。众异而掘之,视款识,知为普陀故物。乃托洋商请归。统计钟自明迄今,盖二百四五十年于兹矣。物久必坏,势所固然。以故钟虽犹是,而声则不扬。道光五年,圣参上人主是席,有重新之志,拟出山募缘。适有姚江周巷镇徐公君望,来山进香。至法雨寺,过钟楼下,见所悬铜钟已破,特发愿许重铸。越明年,徐公果兴工铸造,三易炉火,才得成功。及装运归寺,众缘辐辏,护送过洋。迄今钟声宏亮,声闻数十里,徐公之大功德,与圣师之得缘法,皆大士之灵有以感通之。(秦志)

释明智,法雨寺斋田碑记:

自百丈祖师,首以开田说大义,而僧家始得有田。诚以供佛,安众惟田而后有所藉也。普陀山,滨海卤瘠,法雨故无厚资。虽以我师祖别庵和尚,得九重之宠眷,受十方之皈依。而视人犹己,不肯私自封殖。旧所有山尖产业,又复狂涛啮崩,十去七八。雍正九年,蒙世宗宪皇帝,发帑数万,遣修殿宇。当道重其事,令合山两寺,公举道高德厚,为众所服者,主法席。众以智为别庵嫡乳,谬以智应,固辞不获。入寺而囷廪空虚,粒颗无贮。噫!徒咬菜根,又如何可以做事也?拮据支撑,三年工竣,幸无获戾,乃今而更有难矣。以佛祖之灵,名胜之地,又重以朝家隆重修建之恩。房宇整洁,则庐旅不可或旷。瞻礼骈集,则经理不可废职。人多费亦多,费多而田故无多也。幸善信俞君茂甫,魏君承祖等,睹贫婆之淡因,发菩提之善果。开橐捐金,俾余购置,共田地一百二十三亩余,以为香积伊蒲之供,虽经费浩钜,尚须扩而大之。而杨枝一洒,功德已为无量。爰列众善信芳名,及田地之坐处亩数,镌于碑而记之。(许志)

又重修法雨寺下院桃花渡真武宫碑记:

鄞县东北三里桃花渡者,舟楫络绎,游冶者群聚,为牟利薮。明万历二十九年,邑宰魏公成忠,下今禁逐,即其地建宫,以奉净乐。由是秽杂之区,遂为清净道场矣。其为普陀法雨寺下院者,则国朝康熙二十五年,永慧禅师,自法雨分住于此始也。维时法雨我师祖别庵和尚,荷圣祖仁皇帝,颁赐眷顾,天宠频加。四方函香顶礼者,云集电奔,皆以是院为接待之所。停骖买桌,而后航海达山,人皆称便。载在宁波府志,及本寺山志,班班如也。岁辛巳,兴安信士陈君,大施愿力,倡加修造。而后坍颓者整,湫隘者辟,魏公香火之场,再睹庄严,而缁侣庇焉。报本崇功,开创之与修成,均所难没。院中塑陈君像以配魏公,非过也。雍正己酉,陈君又于殿前,重盖茶亭,而往来者,憩息有地矣。第濒海龙风蜃雨,殿阁坏朽为易。辛亥,余谬主法雨寺席,蒙世宗宪皇帝,赐帑重修法雨大寺。钦工重大,敬谨经理,历三载而后竣工,未暇计及斯院之敝漏也。幸李君诸檀信,又复捐资鸠工,再谋缮理。李君亦兴安人,是与陈君先后有大造于斯院也。余生长闽中,于兴安为在家桑梓,顾诸君非独为余也。绵圣神之香灯,修贤宰之胜迹,广十方之接待,河沙功德,又何得而计量乎哉!爰刻贞[王+民],记而志之。(许志)

李国梁,恢复法雨寺田产法器序:

乾隆癸巳冬,余恭膺简命,来镇翁洲,询之邑人,佥云普济犹盛,法雨则中落矣,余窃异之。迨法雨住持僧远辉来谒,备述隆替之由。方知前住持瑞琳主席以来,将寺中产业法器,节次抵偿各庵负贷。以致云厨枯淡,香火式微。远辉有志振刷,募金补葺梵殿,颇有起色。而寺业久虚,僧徒犹艰活计。仰维法雨一寺,荷蒙圣祖仁皇帝,世宗宪皇帝,暨我皇上,历赐帑金,重颁佛宝。钦工重地,关系非细。爰商之定令段君,并饬管守该地之左营游戎凌君,协同普济住持越三。往谕各庵住僧,晓以佛门一本同源之理,圣恩十方普遍之义,从中调剂,诸僧无不悦服。甲午新正,余巡洋,泛舟抵普陀,瞻拜大士。越三远辉禀云:一切寺产法器,各庵僧均感谆训,归赵而甘心焉。并越三亦愿捐资玉成。余深嘉远辉之足以取信于众僧,而更喜众僧之能发夫善念。其义举实有不容没者。越日,士民有典买该寺田产者,亦闻风踊跃,捐价听赎。余更乐其共成善果。爰以诸僧名号,及士民姓氏,捐助寺产数目,勒之青[王+民],垂诸不朽。乾隆三十九年。(许志法产后,新续。)

长白,宋如林,朱家尖白山头筑塘碑记:

补陀为海上名山,其地广,其田腴。其为境也,袤延而辽阔。其为寺也,宏敞而幽静可居。故海内之愿为僧者,皆乐归之。旧有田地,特赐免粮,以耕以食,慊然自足。自我朝定鼎以来,俗安于敦庞,人不患夭札。有自食之乐,而无追呼之扰,盖百余年于兹矣。然而僧日以增,田地不加多,非所以安比邱之众也。开辟山田,试垦海涂,亦因所利而利之焉耳。朱家尖白山头,前住僧朗和,开垦荡田。及续恩(续恩字超尘)住持,曾于此筑塘,历十七年,得田八百余亩。以潮汐冲激不已,且筑且圮,迄未成功。今浙江提督李公讳长庚,慷慨好施。予靖萑苻,至山上,偶询及之,遽助以朱提四百,为筑塘资。续恩始得告竣,而来请记于余。夫补陀两寺,上蒙圣眷。百余十年,耕凿免粮之地,咸登般若之场,不可谓非厚幸矣。又得公上体圣人之仁,泽及桑门。向之且筑且圮者,今则巩固而无忧,所以利之者,岂浅鲜哉!自后住僧勉之,勿以是为资益色身之具,而以是为资益慧命之端,庶足以副公好善檀施之意,而体前住勤苦立基之心也。(秦志,碑在法雨寺上大殿门首左壁。)

明,聊城,傅光宅,过海潮,赠大智禅师诗:

宝地新开大海边,法坛长日拥诸天。慈光会满三千界,苦行先经六十年。五岳烟霞孤锡迥,万川水月一灯悬。不知再见应何日,一片心依智者禅。

陈九思,题海潮寺,新赐护国镇海禅寺额诗:

东表神洲浸大瀛,盘根无地巨鳌擎。琳宫又创天开境,宝号新颁帝赐名。佛火夜悬龙藏晓,海灵朝结蜃楼明。香船万里飘千叶,得渡争夸彼岸行。

清,慈溪,姜宸英,法雨寺殿工告成诗:

后寺吾曾到,前踪未可期。重闻金刹地,来报玉皇知。去影惟留拂,随身不挂丝。欲凭书问讯,拟议竟何辞。

武进,孙渭,法雨寺晚眺诗:

暮色起北山,青霭含万树。三峰接霄汉,苍茫坠烟雾。缭绕涧壑云,悠然自来去。危石松顶悬,彷徨屡惊顾。何幸梅子真,采药于此住。

衡阳,彭玉麟,于光绪八年秋,奉命巡视南洋,抵普陀洛迦山,宿法雨寺,留别立山方丈诗:

洛迦山涌翠屏开,八月槎乘奉使来。只许云龙腾岛屿,不容雾蜃幻楼台。海天佛国多灵境,瑞霭祥烟绕上陔。一瓣心香瞻洞口,潮音妙相示神胎。(其一)

方壶莲峤缈虚悬,紫竹林深佛顶圆。晓日红云蒸碧海,清秋白露湛青天。九重德泽涵容大,万派朝宗子细宣。柔达八蛮占利涉,鲸鲵波靖应安然。(其二)

海上琳宫驾六鳌,插空青嶂出洪涛。藤萝缠碎千年石,鲸鳄眠寒万古潮。尘世软红飞不到,舟山晚翠望来遥。蚌珠光射秋宵月,两寺钟声彻碧霄。(其三)

频伽鸟唤入云房,丈六金容仰上方。得到琅环真佛地,不须蓬岛觅仙乡。白华秋荡天风碧,紫竹宵笼海月黄。我欲多携甘露水,大千世界洒清凉。(其四)

同安,洪龙,题法雨寺诗:

金沙垂圣迹,宝屿即神洲。佛地风波静,天灯日月浮。水中开净土,云外渡迷流。法雨当空洒,千岩海色秋。

清,释铁莲,锦屏丈室落成志喜诗:

光熙峰麓旧茅堂,松菊虽存径就荒。整顿乾坤持气运,支撑风雨费商量。锦屏原好围诗课,花雨飞来洗道场。莫笑蜗庐天地小,全凭佛力固金汤。

慧济禅寺

在白华顶右,故亦称佛顶山寺。旧惟石亭供佛其中。明僧圆慧,于榛莽闲,见有石镌慧济禅林四字,即于此创立慧济庵。尚宝司丞沈泰鸿,额曰宝月含空。清康熙闲,八世孙普顺重修。其后兴废无常。有传临济正宗能积者,偶蹑峰顶,复得石碣,慨然以中兴为己任。于乾隆五十八年,首建圆通、玉皇、二殿,大悲楼、斋楼等。声光远被,扩庵为寺。嘉庆元年,初开钟板,挂单安众。咸丰元年,始传戒。光绪三十三年,僧德化,请藏经贮于寺。德化是年寂。文质两次主法席,大加建造,遂成巨刹。一切规制,与普济法雨称鼎峙。自能积以来虽云重兴,实开创也。寺内为山门者一:(能积创。九世孙文正,重建。)为殿者四:大雄宝殿,(五闲。)天王殿,(三闲。)地藏殿,(三闲。三殿,并乾隆闲,能积创。大雄宝殿,光绪二十一年,毁于火。七世孙源皓,源顺,重建。八世孙,静山,募江西黄瓦覆之。天王殿,民国十一年,十世孙德林,同退院文质,监院德功,募捐重建。)雷祖殿,(三闲。三世孙顶顺,于嘉庆二十二年主席后建。)为堂者七:祖堂,(三闲。)功德堂,(一闲。)客堂,(三闲。)上斋堂,(五闲。均能积创。九世孙文质重建。)下斋堂,(三闲。文质创。)禅堂,(五闲。能积创。文质重建。)云水堂。(三闲。能积建。)为楼者四:玉皇楼,(五闲。)钟楼,(一座。并能积创。光绪二十五年,源皓重建。)西楼,(三闲。能积创。文质重建。)阅藏楼,(六闲。文质建。)为阁者二:藏经阁,(三闲。文正建。)大悲阁。(三闲。能积创。光绪二十五年,源皓重建。)为室者一:方丈室。(五闲。文质建。)为房者四:库房,(五闲。能积创。文质重建。)大小厨房,(八闲。能积创,文质重建。)柴房,(三闲。)田房。(三闲。能积创。)为寮者二:工人寮,(三闲。能积创,文质重鲁。)如意寮。(三闲。文质建。)为厂者一:地厂。(八闲,能积创。)为下院者一:道头下院。(五闲,顶顺建。外有余地,东至石池流水,南至山脚,西至路,北至路。)为篷者一:后山篷。(三闲,顶顺建。)寺产:在朱家尖者,民,十六亩七。涂,六十八亩七。丁荡,二十五亩。山,五亩一。在洞隩庄者,丁荡,九亩五。在吴榭庄者,丁荡,十七亩。荡,九亩五。在芦花庄者,荡田,二十亩五。在白泉庄者,民,三十九亩。荡,四十五亩五。(旧志,采访)

精蓝 附(共八十八处)

妙峰庵

在达摩峰下,几宝岭上。清同治间,洪筏禅院僧润廉,以原有茅篷改建,名仍旧贯,示不忘也。山门外,二石分列,形状酷似狮象。(采访)

朝阳洞庵

在几宝岭东尽处。明僧不虚,焚修于此。十五世孙静禅,同徒顺宗,修建。置田产以永佛火。清光绪闲,住僧莲经,同徒介琳,及孙圆融,重建。(旧志,采访)

悦岭庵

在炼丹峰下。明僧一峰,同徒静庵创。八世孙普升重建。九世孙恒澈,徒显悟,孙越三,均有修建。清同治闲,二十二世孙,寿松,同徒慧济,又修建之。(旧志,采访)

香林庵

在千步沙上。僧妙权创。觉梵,于光绪闲,重建。(采访)

妙智庵

在烟炖峰下,僧明尚建。七世孙照清、照亿重修。清光绪闲,并于鹤鸣庵。(旧志,采访)

鹤鸣庵

在妙智庵左。宋僧野鹤,结茅于此。清光绪闲,僧景山,仍其遗址,重建殿宇,功未及半而殂。其徒文莲,孙广通,继承先志,克竟厥功。民国十年秋,四世孙清福,复创建天王殿。栋宇巍峨,法象庄严,为后起之秀。(采访)

金粟庵

在鹤鸣庵后,僧真泉建。后让与真定,泉复结茅于庵后,曰千佛室。清康熙闲,源逸重修。乾隆闲,僧续润,见庵就废坠,复力自修建。并置舟山官山弄田,以充香积。(润为普济寺监院,一山推重。)今庵又倾圮,于民国十三年,并于鹤鸣庵,谋再修葺之。(旧志,采访)

常乐庵

在象王峰下,金粟庵后,僧海安建,后废。民国二年,僧根常重建,未竣。至了尘始圆功。仍其名,不忘本也。(旧志,采访)

大乘庵

在千步沙上。民国四年,慧济寺监院僧庆祥,承受兜率旧址,改建是庵,为慧济分支。(采访)

长生庵

清雍正闲,法雨寺住持法泽,承买甘露望槎二庵废址,创建。倦勤后,修净其中。至光绪闲,年久颓废。嫡裔开如,为法雨寺住持,不忍听祖庭之湮没,胜地之荒芜。于其遗址,斩荆诛棘,重建殿宇。经始于光绪癸卯春,圆功于民国丙辰秋,额曰长生禅林。殿宇靓雅,林木扶疏,为诸兰若冠,地当千步沙之上,雪浪琼涛之趋宇下者,昼夜不绝。每日月初涌,金光万道,晃耀人目,尤为天然胜概。泽公选胜,为倦勤之所。开禅继绪,为退老之堂。一灯相传,后先辉映,亦禅林之佳话也。(旧志,采访)

清,同安,许琰记:

环普陀之山,皆海也。而普陀之最可以观海者,莫奇于几宝山下之千步沙。苍峦翠巘,烟林如织。玉堂街亘其前,下则濒海,金沙曳练,可五里许。琼涛雪浪,无刻不雷。香炉花瓶,大士之故迹,明灭可数。轰虩漰湱,昔人云:顾足下如欲浮去,真欲浮去也。山麓,旧有二庵,曰望槎,曰甘露,其鞠久矣。住持泽公,乃合二庵之址重构,而易其名曰长生,将以为倦勤退休之所焉。余曰:佛法无生,而子取长生以名是庵,其亦有说乎?曰:有。凡潮有信,潮落则濒海皆涂泥焉,独是地为菩萨灵迹。潮之生也,若军马之崩厥角。即潮退之后,震荡之声,稽拜如故。见其来,不见其去,谓非生生而不息者耶?且是地面海之东,日月之生,于是乎沐浴也。盖当碧树初明,海底渐涌,如猩血之染车轮。金缕万丈,眩鳝射人。而若夫海烟冥没,水镜乍出,圆光四映,天宇如霜,皆可于是庵拍奇叫绝。细柳金枢,反在山阴。是是庵常见其生,不见其没也。况大地山河,何必不坏?而无尽之藏,取无禁,用不竭。老僧之不见不闻,正自无穷也。无生之与长生,义宁有二欤!余取是名,亦以其景名耳。若以岛屿杳渺,壶峤可接,期羡之辈,若或见之,谓余有慕于久视之术,祖龙且求夷亶不得矣,余虽愚不敢续也。噫!泽公之言,通造化,了死生,类于知道者,遂书以记之。泽公,在余族为弟行,余来山,寓于锦屏之丈室,盘旋最久。每欲观海,则相遇蹑屐来庵。倘泽公异日退休之后,更谒山灵,便当栖宿此庵,以并观日月之东生也。(许志)

清,达桂将军,寓长生庵,留别开如上人诗:

联袂同登跨海舟,补陀仙境快来游。往还佛子穿梭过,缓急钟声上下浮。紫竹满林生怪石,白莲数朵映新秋。长生吾愿常留榻,远迈加封万户侯。

成多禄,同达桂寓长生庵,留别诗:

圣代威棱震旦尊,平蛮兵到此中屯。百年劫火争天堑,万点神镫护海门。狮象吼余山亦怖,鲸鲵翦尽水犹浑。将军百战功成后,留得封侯付子孙。(其一)

诏书初捧五云高,鸾凤天章字字褒。上将听经颁玉卷,空王说谶息金刀。天空大海龙无影,月黑林深虎欲嗥。愿得群僧齐拍手,上人重施紫罗袍。(其二)

雨华庵

在象王峰下。清光绪闲,僧又如创,开雨续建。(采访)

按:旧志所列雨华庵已废,此特沿其名耳。

下清凉庵

在千步沙上。清光绪间,僧广智创,只得二三。民国四年冬,其师福升,为之圆功。颇雅靓庄严。(采访)

禅那庵

在千步沙上。明万历闲,僧天然,为镇海寺住持,(即今法雨寺)建此为退居之所。清康熙闲,五世孙普济,七世孙心净,重修。光绪闲,裔孙芳舟,又修之。(旧志,采访)

龙寿庵

在象王峰下。明万历闲,僧真蕊建。三世孙性越照敔,徒普性普成重修。清乾隆闲,僧智开,徒绣岩,又重建之。(岩,为法雨寺执事,真操实履,合山景仰。)宣统二年冬,圆通庵住僧莲禅,命徒侄化能,接法承受该庵废基,重建殿宇。民国十一年,农商总长李根源,题额。(旧志,采访)

栴檀庵

在象王峰麓。明万历闲,僧如方建。清四世孙照机,徒普德,孙通旭,曾孙心明等守焉。康熙展复后,众请机为普济寺住持。逾年总兵蓝理,更请通旭,机仍退居于此。葺故创新,幽胜为山中冠。其支属之宏法诸方者,颇不乏人。重兴金山天宁之大晓彻,亦其一也。(旧志,采访)

清,释照机诗:

风景只年年,盈盈白发鲜。竹窗遥听水,清沼懒栽莲。日月闲中掷,烟霞世外妍。罢琴惟绣佛,诸事不相便。(其一)

世外多幽赏,林泉事不群。春来硛旧鸟,雨过起新云。玩水知鱼乐,闻香爱蜨醺。此中何不悟,指掌示于君。(其二)

弥勒庵

在象王峰下。清顺治闲,僧心慈建。光绪十四年,僧景超,同徒秀鋆,重修。(旧志,采访)

双泉庵

在象王峰圆通岭下。明万历闲,僧真静建。尝启华严经期,人众乏水,持咒求之,岩下二泉涌出,因名。清十四世孙广信,重修。光绪闲,愿宗复修。民国十二三年来,广印,更廓大之。(旧志,采访)

积善庵

在象王峰,天篦石下。明万历闲,僧应空创,性宝普镜重修。清康熙闲,孙心修,(为普济副寺,恪诚醇朴,总兵蓝理器重之。)辟廊庑,总兵蓝理题额。乾隆闲,法雨寺住持仁芳,重建。光绪闲,双泉庵僧行宜,接法承受。民国二年,徒愿孝,又大修之。(旧志,采访)

伴山庵

亦名伴云,僧真觉创。清康熙闲,在璇玑重建。民国九年,嗣孙开如,念祖庭日益倾颓,同侄了清,重为建造。玑为法雨寺监院,退居于此,以邑其劳。了清退院,亦以此为静修之所。(旧志,采访)

清,裘琏,过在璇禅师新构伴山精舍赠诗:

嫌尘萧寺未全除,更向涛端小卜居。得我性情为好友,留山面目是精庐。茗新炉旧香偏和,花洁泉清味有余。事事对君人世外,浮生半日即非虚。

许琰诗:

石径陵烟入,禅扉傍竹开。花侵香砌出,泉过饭厨来。地僻云争宿,林深鹤易回。伴山今日伴,踪迹悔尘埃。

清凉庵

在象王峰清凉冈,天篦石上。明万历闲,僧真满建。清八世孙,通溟,同孙源长,重修。总兵蓝理题额曰:木石居。光绪闲,僧定性,接法承受,又修建之。(旧志,采访)

常明庵

在象王峰,清凉冈麓。清光绪三年,法雨寺住持立山圆创建,为退休之所。置田二百二十二亩。化开又置田四十四亩。民国四年,四世孙了清。重修。庵内有立山手植桂树二株。光绪二十二年,及民国三年、十年,三次结实,形似橄榄。人以比阇河之紫桂,实为群仙之饵云。(采访)

清,释化宏记:

寂灭真宗,惟心本具。圆通妙道,非人莫宏。兴梵刹以辟普门,布慈云而注法雨。于法运垂秋之际,振将绝欲坠之宗,惟我先师无著老人其人焉。师讳立山,法名满圆,别号无著,松江,金山顾氏,父即福本悟公。行年十四,父即出家。心欲随之,以母在不果。至弱冠,礼父祝发,诣大崇福受具足戒。以寇据南京,不便参方,遂住普陀。至同治庚午,掩关于伴山庵,日礼华严,遍参海众。时法雨寺,凋敝已极,住持虚席。本山尊宿信真和尚,率诸法眷,叩关请师。壬申春进院,以兴复为己任。竭力经营,整理修葺。不数年闲,百废具举。虽未全复旧制,而大局已有可观矣。久之,意欲憩息,专修净业,因筑庵于寺西清凉冈之麓,额曰常明。盖取心性寂照圆融,横遍竖穷之义,欲人修因以克果也。光绪甲申春,退居是庵。决志西归,念佛不辍。又令庵内二时课诵,二时念佛,永为恒规。(下略,详禅德立山传)

海曙庵

在象王峰下,摩尼洞前。明万历闲,僧如玻(玻,旧志误信)建,见明源助修。清十二世孙本勤,精修不怠,苦行自甘,积资重建殿堂,补置田产。道光闲,耀嵩又修建。民国十一年,普济寺知众僧云峰,又创建一殿,供奉西藏玉佛。(旧志,采访)

杨枝庵

在象王峰下,雪浪山西。明宁绍参将刘炳文,为僧如光建。后通津源升重修。清光绪十八年,开量,同徒了根,又修之。民国十一年,孙根心,续有建置。(旧志,采访)

按:旧志,于如光建下,均有有碑记三字。今查殿壁,有刘炳文重刻普陀大士像石牌并赞语。(详志余)他碑无考。

逸云庵

在大雪浪山麓。清康熙闲,法雨寺住持性统,创建为退休之所,和硕某亲王题额。光绪闲,孙戒文,又建天王殿。(旧志,采访)

弘隐庵

在大雪浪山后,僧云安建。(旧志,采访)

羼提庵

在翔凤峰,东天门,功德岭下。创自僧果贤,僧定觉重建。(旧志,采访)

极乐庵

在翔凤峰下,旧名福缘篷。清光绪闲,法雨寺住持开如改建,易今名。后赠与僧雪滨,其徒达圆,孙新融,续有修建。(采访)

按:旧志所载极乐庵,今废。

宝月庵

在翔凤峰,创者失考。清光绪闲,僧祥源重建。(采访)

金沙庵

在飞沙隩,八仙岩下。僧了空建,徒润芳修。清,光绪闲,孙性灵,又修之。(旧志,采访)

祥慧庵

在飞沙隩左青石湾。清嘉庆闲,僧广裕,承受长慧庵故址,改建。光绪十八年秋,孙化池等,重修。(采访)

古佛洞庵

在朝阳岭下。清光绪闲,僧仁光,住于洞中,后化去。其徒之法师开明,于民国七年,始建为庵。(采访)

天竺庵

在天竺山,僧云空建,远闻重修。清宣统闲,续定又修建之。(旧志,采访)

海澄庵

即铁壁禅师舍利塔院,在茶山圆应峰下。清康熙闲,僧秋谷创建。光绪闲,十五世孙了明,重修。明于民国十二年,由法雨寺住持,退居于此。(旧志,采访)

窦称庵

在茶山东涧,朝阳岭下,僧无凡建。清迁徙后,徒祖勤,重修。光绪闲,法雨寺住持化定,又修建之。(旧志,采访)

明,武进,吴钟峦,寓无凡静室,沈彤庵见过诗:

八年于外未归人,此日兴怀倍苦辛。君国莫支成旧恨,僧寮偶寄是前因。深深林壑同踪少,远远波涛入眼新。不比寻常往来事,只今同患觉情亲。

按:无凡,即汝应元。无凡静室,即宝称庵。全祖望鲒埼亭集云:张肯堂,浮海至舟山,尝抚其孙茂滋,谓汝应元曰:我死图一线之寄,其在君乎?应元谨受命,遂为僧于普陀。肯堂死,葬于茶山。应元筑宝称庵守其墓。详禅德,本山出家无凡传。

法喜庵

在白华顶北,僧真净建。清嘉庆五年,照鹤重建。道光闲,孙通慧扩大之。(旧志,采访)

梵音洞庵

在青鼓磊。明祟祯二年,僧寂住,为镇海寺(即法雨寺)住持,建此为退休之所。清康熙二十五年,三世孙普福,同徒博文,重修。雍正九年,奉旨发帑修建。嘉庆丙寅,十四世孙仁贤,时为法雨监院,辅佐常住,整理有方。因佛殿倾颓,佛灯寥落,赴上洋募捐。福建商客林聪官,首倡佽助,鸠工庀材,重新殿宇。同治闲,远孙良裕,同徒性春,又重建之。(旧志,采访)

清,释性统,梵音洞建阁记:

今上御极之五十五年,春三月,滇南抚军甘公,委员来山,启建祝厘道场,手书示予曰:前者承乏甬东,愿于梵音洞石梁上,建一阁,上供菩萨,下为朝洞人士礼拜之地。年来宦尘碌碌,尚未得遂。今沐圣恩,节钺滇南,特遣家人赍金,望和尚即为兴建,成此善果。予思我公诚敬笃信,固其素志。然久而不忘,益见其敬信之至也。方其莅官甬东,乃在四十一年闲。历任登莱宪副,江苏臬台,山东藩宪,祝厘进香之使,岁不绝人。今抚滇疆,远去万里,甫一载,即遣使以完前愿。非诚敬笃信之至,何以有此?阁高二丈三尺,深齐石梁,广亦如之。于本年四月鸠工,中秋告竣。洞口向东南,阁门对西北。当夫皓月虚悬,水光荡漾,大士之颜如玉也。旭日初升,朝霞吞吐,大士之唇如朱也。烟霏则翠鬓凝云,雾涌则缟衣映雪。至若风雨晦明之幻变,波涛澎湃之震惊。登斯阁也,莫不神化情移,真有得于大士之现相说法,迥出于寻常之外者。是阁之助发于大士光明无尽藏,即公之培植名山香火非浅鲜也!予亦乌能不详志之?公名国璧,字立轩,奉天正蓝旗人。(许志)

药师殿

在普济寺左。明万历闲,僧海仲居此。天启七年,崇王由樻,捐资重建,安紫衣替僧照慧,亲书法门龙象额,赐金襕衣。传至清世,普益之四世孙心[(汁-十)+曶]广诚,九世孙觉照,各有修建,后渐就圮。光绪闲,嗣法山恬,为前寺监院,整理有功,人多推重之。同徒永念重新之。(旧志,采访)

大悲殿

在药师殿左,旧名伯寓堂,僧妙闻建。明万历闲,性灯八世孙源泰重建。后泰归主净土,分源征居之。乾隆四十年,法如支属十二世孙昌友,同徒隆海,又修建之。至今年久失修,有颓废之虞。(旧志,采访)

清一堂

在大悲殿左,初名镜花院,僧寂汶居此。五世孙心彻,同徒源达,重修。十三世孙能仁又修之。(旧志)

清,释本学诗:

汉室神仙地,梁朝大士家。欲穷仙佛迹,会取镜中花。

澄心堂

在清一堂左,僧真才居此。九世孙心慧,(潮音主院时,慧为知事,善知众务,人多推之。)孙广诚,重修。(旧志)

法喜斋

在澄心堂左,僧承泉建,裔孙明慧重修。(采访)

兴善堂

在法喜斋左,旧名灵花房,僧静悟创。后无嗣出坍废。由西方庵僧广瑞,嗣法接续香火。于光绪闲,其师福升,重为修建。(采访)

法如庵

在玉堂街,洪筏堂右,旧名法如堂,今名下法如庵。僧海初居此,六世孙心惺重修。同治闲,毁于火。光绪闲,化妙重建。(旧志,采访)

洪筏堂

在法华洞下,下法如左。明万历闲,僧如定创。清嘉庆闲,十六世孙贤良修建。光绪闲,十八世孙慧源,建方丈室。徒润涛愿来,重建大殿及廊庑,气象聿新。大学士潘世恩,题法海慈航额。衍圣公孔令贻,题洪筏古刹额。民国总统黎元洪,题清华朗润额。又总统徐世昌,题炎峤慈云额。上海小南门外三昧庵,为其下院。(采访○自药师殿以下,旧属普济寺东寮。)

按:旧志,并云僧圣恩建,恩无嗣,源道焚修于此。

法华洞庵

在东天门上。清展复初,山右僧照洁,名源正者,以有为寺执役,及募碗之劳,欲于此建庵静修,住持普周许之。阅二十余年,北京正音和尚来,欲卜居此山。绎堂,及各法眷,并织造孙文成,同愿以法华洞庵奉之。(照洁其时已圆寂,否则当为照洁别择所居。)此后为正音之子孙世守焉。五世孙普照重建,七世孙梦桂、隆德,又修。光绪闲,十一世孙慧石、慧莲,再建。(旧志,采访)

清,宛平,孙文成记:

补陀寺左,有法华洞,为山中胜景最著之地。展复初,长老普周,为寺住持。有山右僧照洁,来香于山,应寺执役,随往豫章募碗。寺中以其为众服劳,构楼三间于洞顶,以栖照洁礼诵熏修,且酬劳也。康熙三十八年己卯,皇上南幸,钦使干清宫总管内臣,顾公问行,恭代乘舆申香。游览至此,喜峰壑清邃,慨然有超尘轶世之志。遂移旧楼三间于平坡,仍照洁居之。而本寺常住,乃垩盖新楼三闲于原基,以为顾公生祠焉。公既不果来山,就古北口,建南天门,为洛伽胜境。想见名山虽远,方寸非遥。公之向往之深,良有以也。四十八年己丑夏,普济方丈绎堂和尚,召对热河,走谒顾公。面述法华楼,既不能遂夙志,今则已矣。闻问既疏楼渐颓[奇+(敲-高)]。至五十三年甲午之夏,都门大佛堂,正音法主老和尚,来香普陀,忻然作支公修隐计。绎公遂商之耆宿,众等悉知正老和尚,戒律精严,言行端恪。燕山证问者,多受其策励。遂群举以法华楼为卓锡地。且正老和尚,夙为予所皈向者,因问之于予。予以皇恩浩荡,无可仰酬。正拟访清净之区,虔供万岁龙牌,敬延高僧讽诵梵典,以抒祝国祐民之愿,不禁踊跃赞襄。正老和尚,己自出白金五十两,属寺载新修葺。予又捐俸百两,旁拓五架两闲一弄,为溷湢薪水之地。外有法华庵基,以作正老和尚蔬圃之用,亦可建置。总之日新月盛,徒子法孙,晨钟幕鼓,永为正老和尚卓锡世守,为千秋不朽之盛地。遥知名山大刹,因人而传。十笏数椽,有清净修持如正老和尚者,实为山名而人名。其人足传,而其地更足传也。后之览者,亦将知予一身许国,皈心内乘之深切云尔。

邑人,余灿诗:

闲来独与高僧坐,洞达轩窗纳晚凉。静境谈禅诗作偈,绿阴消暑竹侵床。鸟窥钵饭穿云度,龙摄天花带雨香。话到玄机真妙谛,依微星斗落山房。

按:古人道明德立,声望远著,诸方每虚席以延致。即欲隐居静修,冀了大事,纵至海山深处,亦必有法门知识,宰官外护,为之建设兰若,及推让静室,以期遂其潜修密证之志。如正音和尚者,何可更仆数也?是知只愁无道明德立之实,其他皆不足以撄心者。愿法华洞之子孙,及诸僧侣,各皆深长思之。

积善堂

在普济寺右,旧名玉峰房,僧性宝创。六世孙通恩,八世孙源恒,各有修葺。民国壬子,因其裔孙不振,佛火式微,由伴山庵僧了信,接法承受。重修殿宇,焕然一新。(旧志,采访)

宴坐堂

在积善堂后,僧海灏创。普安,同孙心盥、源章、广济、重建。十二世孙昌荫重修。光觰闲,十四世孙仁鉴,又修之。(旧志,采访)

承恩堂

在宴坐堂后,旧名立本堂。清康熙间,僧克勤创建茅茨。乾隆乙卯,僧本善,同徒觉永,兴葺。五世孙能晓能仑重修。近住僧莹照,又修葺之。(旧志采访,及融通传。)

报本堂

在承恩堂闲壁。即西天门献祖祠,创者未详。清十世孙通旭住持前寺之八年,(康熙三十六年)集本支改创祠楼二闲。派僧广孝相继世守。总兵蓝理额曰:四世中兴。(自普贤,历本空,寂庵至通旭,凡四世。)光绪闲,释定增建殿楼,及东西寮。宣统二年,徒莹照,又有修建。台太同知梁某,求子得验,题额曰:锡我石麟。(旧志,采访)

锡麟堂

在报本堂前,僧如宏创,广成修。清道光初,堂渐就圮。十四世孙昌荫,自普济寺退居后,誓愿恢复。会邑绅钱镜,感祈子之灵,其母为捐资以答佛慈。由是鼎新革故,佛地重兴。后由法嗣观音洞支派,僧山静山觉接住。清光绪间,六世孙了余,逐渐修葺大悲楼、祖堂、客寮、丈室等,较前尤臻完美。(旧志,秦耀曾记,采访。○自积善堂以下至此,旧属普济寺西寮。)

清,金陵,秦耀曾记:

普济寺西寮,旧有仁德堂,取天上石麟之义,更名锡麟。创始于普勤禅师,供奉送子观音,厥基久建。良以菩萨阴行方便,周遍圆通。仗象教之宏功,降螽斯之遐祉。人称双璧,眼前悉诞佳儿。我见三珠,膝下咸添令嗣。是知拈花微笑,去来早晤三生。树草忘忧,似续远延百世矣。第人以时而代迁,物以久而日敝。禅关寂寥,法乳无传。梵宇荒凉,仔肩孰任?遂使虹梁紫柱,半倾圮于荆榛。螭角丹墙,全沈霾于瓦砾。百灵是护,方期云构而霞鲜。一木难支,渐觉垣颓而砌废。有宴坐堂,昌荫上人,派系同宗,不忍异视。将从舍宅,复拓精庐。特是结因人之胜果,端藉檀施。恢选佛之道场,须资慧力。会定海绅士钱君镜,字鉴堂,与上人莲界至交,苔岑雅契。每值扬屿波晴,单舟独访。光熙烟霁,双屐相寻。己公可与谈诗,如满何妨结社。独念钱君壮年乏嗣,谁为肯构之才。此日宜男,庶慰充闾之望。于是上人,叩猊座而代祈,娠看卜玉。向鹫峰而虔祝,誓切布金。未几钱君忽抱沉痾,顿悲永诀。虽翠微求子,自有异人。而伯道无儿,终为憾事。乃龙蛇谶应,高士已谢尘区。骐骥出群,德门旋产英物。洵属观音之抱送,不必宝志之俟来。钱君之母,思答圣慈,重兴佛地。鼎新革故,因毁成妍。玉题绣抱,既合沓以相持。虚牖疏棂,复玲珑以争映。龛像永免陊泐,缁流共有经行。此固上人愿力甚坚,实菩萨灵感所致也。余以辛卯暮春,敬诣名山,亲瞻胜境。香室郁以华壮,梵宫朗而辉煌。要使长廊广殿,特增法界之基。谁云智女圣男,不藉空王之庇。伏愿堂形如雁,庆坚固于祇林。书错为獐,获炽昌于望族。

文昌阁

在多宝塔右,旧名莲池庵,僧源净创。五世孙觉悟修。清同治闲,贤云重建。民国九年,化□又加修葺,焕然一新。(秦志采访)

昙华庵

在文昌阁左,僧心贵,同孙广成重建。清光绪闲,正□同徒行照,重修。(旧志,采访)

天华堂

在多宝塔左,旧名青莲台。清咸丰闲,僧福珍重建。光绪二十五年,毁于火,徒月德,兴复之。(采访)

百子堂

在天华堂右,即柏子庵,旧名六合庵。僧心一,年十六,由鄞来山,于寺前缚茅,日诵法华,遂结宇于兹。孙广博续静等,共与经营。后续静等,又创大悲阁于庵右。清同治元年,月空同徒建修。光绪二十七年,极得建外山门。民国十二年春,增建送子殿楼房。(旧志,采访)

按:旧志又载通旭题心一像:小溪流水碧,古寺晚钟残。懒举庭前话,人天许独闲。可想见其地与人矣。

天福庵

在梵隩,旧名水月庵,僧如杰创,其昌居此。五世孙照圣修。清嘉庆七年,济源同徒广静重建。光绪闲静年迈无嗣,付法于慧济寺支孙德融,重行改造,易今名。(旧志,采访)

正觉庵

在吉祥隩,僧性空创。四世孙照显,同徒普亿,重建。清光绪闲,十五世孙能慧,重修。民国八年,十七世孙善荣,付法于圆通庵僧开径接住,谋再修葺之。(旧志,采访)

普门庵

在吉祥隩,僧寂悟,孙普闻重修。年久坍废,十五世孙临安,建未竣工,其徒静山,孙广照,续成之。(旧志,采访)

净土庵

在吉祥隩,普门庵左。明万历闲,太监张随,因僧性灯效力常住,特令创建。清康熙闲,六世孙通函,八世孙源泰,重修。光绪壬午,十二世孙晋祥,募化巨资,重行建置。(旧志,采访)

裘琏,净土庵,赠仲宁上人诗:

门外金沙万丈铺,听涛终日坐团蒲。桥边笑客来如梦,竹径诗人老更臞。耐是名心听贝梵,好从世味嚼菰芦。海鸥几个斜阳里,为问前宵浪在无。

永福庵

在吉祥隩,普门庵右。明万历闲,僧普绍,孙心古心盛创。清道光闲,本果重建。光绪戊戌,徒静昌,重修。(旧志,采访)

西竺庵

在吉祥隩,即古西方庵,僧竺典创。徒证慧悟道,重修。(采访)

按:旧志西方庵僧元一建,广敬重修。此云竺典创,殆改建而名西竺者,为竺典欤?

白莲台

在吉祥隩。清光绪初,僧净守创。徒广学增修。学后为普济住持,退老于此。

(采访)

紫竹林庵

在栴檀岭下,潮音洞后。旧名听潮庵,即古不肯去观音院。僧照宁创。清康熙三十八年,御书潮音洞额赐挂。雍正九年,六世孙广记,奉帑重修。道光二年,仁亮,同徒圣觉,又修之。光绪甲申,净守,同徒广学、广权,亦续有修建。民国八年,南海康有为,题紫竹林三字匾其门。(旧志,采访)

按:定海厅志,引暌车志云:宋绍兴中,有巨商泛海阻风,抵一山下。因登绝顶,有梵宫焉。窗外竹数个,枝叶如丹。求得一二竿,截之为杖。每以刀锲削,随刃有光。至一国有老叟曰:君亲至补陀洛迦山。此观音座后,栴檀林紫竹也。是宋时尚有紫竹可求,故名曰紫竹林。非附会佛经栴檀林而名之,可知矣。

西方庵

在观音眺,僧福升创。民国九年庚申,毁于火。升不辞劳瘁,募缘重建。(采访)

佛首庵

在吉祥隩,僧量宗创。五世孙普轮,同徒通鉴,重建。十三世孙昌道,徒隆雷,重修。(道,为寺监院,山中多悦服之。)清光绪闲,十八世孙化导、澄莲,因殿宇狭隘,且多倾圮,募捐修建,规模较前宏壮。(旧志,采访)

息耒院

在报本堂西,旧名息耒庵。清康熙闲,僧通旭谢事后,寄息于此。建之者,为其徒心明,木石幽秀,亭廊雅靓。康熙四十九年,皇三子诚亲王,书众香精舍额。五十八年,御书海月常辉额。雍正三年,庄亲王赐知足轩三字额,并跋。而士夫尤多题咏。更历数传,栾楶襨□,丹青剥落,大非昔观。民国八年,裔孙某,亏款不能支,受若干金,以其院,推归本派报本堂。由报本堂僧莹照,次第修葺。改建天王殿,并建丈室,及楼房客寮,规制一新。(旧志,采访)

清,鄞,屠粹忠记:

潮公和尚,主席普陀,数年之闲,道风广播。琼宫绀殿,遹观厥成矣。近于寺右,构数楹,为静修秘室。绕屋皆树梅花,额其室曰息耒。盖已直透本源,化有象为无象。而万法皆空,故能返璞全真如是也。说者谓浮屠之学,行深般若,以心田为经。开示因果,以福田为纬。又藉砚田,出一言半偈,为度人慈航。至于邪说横行,非其种者,非耒不能锄而去也。愚鲁无智者,非耒无以开其昧也。荆棘丛生,又非耒无以树其业也。耒亦安可息哉!公产自名邦,出于望族。锄经时,即有耕云钓月之志。及其脱白梅岑,受嘱平田,杖履肃然,又复有担风宿草之致。今其应名山运,赴诸公请,转盼而丛林改观,龙象咸集。譬之深山野人,忽膺帝眷,若固有之,未尝改其恂恂之状。至于接引后学,驱牛夺食,能使久参大士,失其故步。筹画布置,不落近习。非公素养者优,曷能使所发者,如是其宏且远耶!由是而观,其披星带月,胼手胝足,致苗而秀,秀而实者,何一非善用耒之力也乎!今大地正切皈依,四方引领,是非至诚无息,无以答众心而竟道果。乃辄欲以息耒自闲者,岂善夫石隐高蹈,而流通于山林邱壑耶?昔地藏誓愿,欲度尽众生,然后成佛。大士现三十二应,广度一切。潮公和尚,又岂以度人无倦之心,而一旦置此耒于不用也哉!大抵一岁有一岁之余,余则可息也。一日有一日之暇,暇则可息也。于心无著,于事无碍,不息亦息,息亦不息也。盖自强不息者,潮公之道体。而可息则息者,潮公之应世。岂若避世者流,一息肩,而竟置民物于罔闻乎?予昔蒙予告,为园于郡之东隅,自谓足老于斯矣。今乃复为斗釜之禄,羁縻京师。闻潮公此举,而天下之役役于利名,不获一时休息者,可以知止矣。

长洲,陈璇后记:

普陀丛林就废,潮音禅师从而兴之。工讫,爰筑一庵,名曰息耒,言乎可以息肩也。非实有所谓耒者,而方丈老人荷之,而复用息之也。珂月,乃普济长老,主一山之政,大细就裁,不居丈室。于潮公示寂之后,理此庵尤谨。春秋佳时,坐客于其中,谈山中往事。尝语余曰:衲欲退此久矣,而苦于未遂。余不待其辞之竟,而应之曰:子之耒,亦何时息乎?荒榛蔓草,匪耒弗涤。十尧九舜,匪耒弗耕。修竹长林,耒以径之。断垣遗址,耒以宫之。匪其类者,耒以去之。耒之用普矣哉!秉耒而出,警其偷惰。负耒而人,发其斋心。然则耒亦何可息乎?且潮公之耒,初未尝息也。有嗣潮公者,而后可以言息。今日普陀,谁为继珂老之人,吾知其犹有待焉。吾故曰:子之耒何时息也。书此为庵之后记。

文安,李灼,置田碑记:

天下事创其业者垂其统,作于前者述于后。肇家造国,莫不皆然,何独至于僧而异哉!兹息耒院者,恭奉圣祖皇帝御题之栴檀林,悬供万寿龙帐,为绎堂和尚本师潮音和尚之祝圣焚修道场也。然殿宇巍峨,规模宏敞。享其成者,不可忘所自。而庶其徒者,尤不可不裕其食。康熙丙子岁,圣祖皇帝,偶尔违和。凡属臣民,莫不吁天保祝。伊时中丞王公,讳鸿绪者。学士高公,讳士奇者。恭装观音香像,送供前寺之藏经楼,而颜以天子万年之额。保祝皇躬永泰,所以尽臣子之心,而未尝有邀知于上之意也。至己卯春,圣祖南巡,敕内官顾公问行者,丁公皂保者,马公逢恩者,代香到山。见大士像额,随问所由。而绎堂和尚,遂以王高二公保祝之意告。顾公喟然叹曰。有是哉!朝廷不知,同寅不知,二公以隐默之地,独秉至心,奉佛保祝,非徒忠于君,而且孝于君矣。可不谓难乎!语毕,复曰:上有如此之额,不宜于此供大士,当另构殿宇以奉之。于是相址度地,得今所调息耒院者。是顾公即星赴南京启奏,龙颜大悦。王高二公,当捐重资,与绎堂和尚,助建殿庭。门院从屋,莫不备美。丹垩可观,呜呼盛矣!岁癸巳,恭逢圣祖六旬万寿。于时王公,晋爵司农,特绣万寿龙帐以进祝。帝曰:美哉!如此巨幅,即朕太和殿,亦莫容张挂,尔其悬供普陀。此万寿殿,所由名也。由是梵宫,即为帝宇。其制益恢,其名益大,其徒益众,不得不为僧食计,以图永其嗣守,远其香火。绎堂和尚,复与王高二公谋,协置山田地亩,岁收所入,以足众食。其在本山六峤者一沟,其在朱家尖月隩者一沟,澜田西隩底者一沟,香莲岭下者一沟。共计田若干,奏免条粮。度其所入,其为息耒院子孙食裕如也。独是世远时遥,人心不古,不能必其皆贤,而无不肖。不知圣恩之浩大,檀护之鸿慈,肇造之艰难。创于始者,不能守之于终。作于前者,不能述之于后。或派分而剖食,或售易而废弛。是不特有负祖宗之苦心,而且得罪于朝廷,与深辜王高二公之宦德矣!是不可不有以记之,以塞其流也。

鄞,万言诗:

人生天地闲,共此秉耒业。一息茍尚存,不容轻暇逸。尧禹勤洪荒,周孔劳训迪。汉唐宋元明,诸儒总一辙。莫不各有耒,孜孜勤补缀。岂特彼农夫,百亩计收撷。眼珠针孔大,便谓田功毕。公岂拘于方,而以内外律。乘兴跨海来,兴尽脚可歇。即此寻丈园,无时得休辍。老梅不加培,冬花岂芬郁。修竹不加剔,冬笋岂森茁。劝公息此怀,努力为众屈。劳生天所定,敢举为公别。

裘琏诗:

尧舜不并耕,孔子小农圃。孟翁素飧非,伐檀诗人苦。潮公有事在,闲情娱泉石。龙象钟鼓新,此耒良可息。

石门,劳之辨,宿息耒赠珂月和尚诗:

山中气候早,二月放桃花。攲枕闻天籁,推窗见洛迦。名言麈尾接,真味菜根赊。信宿偕师对,何须展法华。

邑人,陈庆槐诗:

荷锸归来乍掩关,禅心千古白云闲。愁城苦海人如许,尘梦何曾到此间。

释通旭诗:

民生事陇亩,老我赋归来。爱此一片石,多种几树梅。石可和云坐,梅能傲雪开。地宽宜补竹,径僻易成苔。坚劲孰可拟,一日几徘徊。

白象庵

在文殊岩下,僧普耀,同徒通因创。九世孙树山重修。民国十年,十一世孙德莲,募资重建山门及厢楼。(旧志,采访)

莲篷庵

在白象庵左。清康熙闲,僧云山建,名安乐茅篷。光绪壬辰,孙德明重修,增建楼房,额曰莲篷禅院。(采访)

三圣堂

在正趣峰下。明万历闲,僧大方,曾结茅焚修于此。会党礼张随二太监,目睹该处泉水灵异,(即八功德泉,现在院内。)捐资命梦禅师鼎建。清康熙闲,海安重建。咸丰初,显法居此,更名曰如意庵。光绪初,四世孙华德,重建三圣殿,复旧名,改堂为禅院。五世孙长汀,建天王殿。六世孙真达,及侄明教,重修。壁闲嵌有清肃亲王,书无量寿佛四字石刻。(旧志,采访)

磐陀庵

在清净境,向有古室数楹,年久颓圮。明海宪方应明,捐俸重建。周应宾,题应身宝殿额。崇祯闲,承干宫皇贵妃,遣官进香。复命铸渗金佛一尊,赐袈裟二袭。后皇戚畹田氏,奉旨进香,捐资请方册佛经一藏。清康熙闲,七世孙心受,同孙本善、本茂、觉容、觉问,重修,增建前殿。光绪闲,善章改建大殿,及接引殿、客寮二十余楹。又创天王殿、玉带阁、楼房等。镌明董其昌磐陀庵三字题额于石,嵌诸墙壁。又浚洗心池,以畜鲜介。有方兴未艾之象。(旧志,采访)

普慧庵

在弥勒峰下。明万历闲,闽僧如见创。清超象、顶祥,续有修建。光绪闲,觉道重新改造,并另建退居室,额曰般若精舍。(旧志,采访)

清释通旭记:

梵刹之兴,既有有道德者主夫其中,亦必有有福德者助夫其外,然后功业成,而名闻著,此同行与外护,俱称善知识,而不可一日相离者也。磐陀普慧禅院,宅幽而势阻,地廓而形藏。自西天门盘结其下,与大寺不里许而近,步履坦如,乔木荫如,望之知为藏修胜境也。自内徙甫复,楹榱具在,钟磬无闻。时住持道恒禅师,同旧住慈德,请省机大师居焉。师讳超象,翁洲人,受度于补陀拳和尚,嗣法于南涧济老人,皆海内名宗匠。视父知子,宜其卓荦不群,盖所由来者如此。而又得居士凌某等,时来盘桓其间,质疑问道,辑故鼎新,此诚财法两施,等无差别者也。独是大师契单传之旨,追面壁之风,杖履萧然,不顾口头生醭,洵为沧海遗珠。而居士于风尘世路之中,栖心物外,时渥檀波,增辉林麓,可谓善得道修,克昌厥后者矣。今日把手盟心,无分缁素。当来同归净域,宁有优劣者哉!是用镌石揄扬,表二公之德业,示景行于后世云。

宝莲庵

在海浪石左,原名慈航庵。僧宝山重建,徒文荣修。(采访)

伏羲庵

在海浪石右,旧名复喜庵。明,万历闲,海存创。清寂晓同徒孙照彻普轮,重建。(旧志,采访)

观音洞庵

在鹦哥石侧。旧无殿宇,只有梅树数本,故亦名古梅岑。明万历闲,一僧始结茅于此。清雍正闲,法泽始创建。道光闲,海南修之。光绪闲,裔孙化响,重建大殿。宣统二年,僧开林,添建客堂,及楼房,渐臻完美云。(旧志,采访)

广修庵

在观音洞左,初名金刚茅篷。民国二年,僧开音改建。(采访)

芥瓶庵

在观音洞下,僧寂梅创,古昙重建。(旧志,采访)

福泉庵

在司基湾西,旧名天妃宫,僧大慧创。清光绪闲,广莹重修。侄清念,又修葺之。(旧志,采访)

勺庵

在雨华峰西北之麓,僧朗法创。后由耀嵩嗣法,重建殿宇。清同治闲,彩真同孙云中,重修。(旧志,采访)

弥陀庵

在莲花洋畔,清光绪闲,僧广照建。(采访)

广福庵

在莲花洋畔,旧名关圣祠,又名护国庵。清光绪癸巳,僧□宝重建。(旧志,采访)

慈云庵

在短姑道头,僧如有建。八世孙心悦修。清光绪十八年,益谦改建。(旧志,采访)

隐秀庵

在雨华隩。明万历闲,内官张随,以僧如秀,同徒性昙,监造勤劳,许建庵修静于此。清顺治十八年,四世孙寂童,为普济寺住持。孙普授广砾广盛续昌等,积累重建。康熙展复后,岁甲子,又率徒广砾等,启辟故土,日就宏远。林石幽秀,梵宇精严,为西南冠。后砾等,复改建大悲阁于正殿后。同治闲,毁于火。十三世孙宝树,同侄隆璋,赴闽募资,重兴佛殿,并大悲阁。与白华、海岸、净土、磐陀、梅福五庵,为前山六大房。遇公请普济住持,由该六大房保举之。(旧志,采访)

清,裘琏,隐秀庵赠舜衷上人诗:

幽谷精蓝满,行行隐秀遥。林深能做雨,峰转不闻潮。顽石生公点,丹泉仙尉招。到来尘路绝,清思对团瓢。

鄞,李文斗,宿隐秀庵,赠既贤师诗:

每忆清谈支遁如,十年锡傍子云居。一从天外浮金钵,竞说山中礼玉书。海若闻钟涛不怒,庭前留树月偏疏。出蓝更有多才誉,赐紫应同万历初。

释智楠,题隐秀庵闻上人五世图诗:

华藏老人悟道妙,大阐宗风臻玄奥。现身说法天雨华,六变震动感神庙。宣敕发帑建普陀,珠宫绀殿何嵯峨。慈云万古垂不朽,老人惨淡经营多。喜静厌烦思宴息,谒者张公择所适。白华西畔翦荆芜,精舍初成开胸臆。沧海潮汐任西东,花香烟气自晨夕。令嗣养元光先业,名蓝重创真赫奕。一自海氛起劫灰,民庐僧舍皆残催。云山无复旧轮奂,鹿游猿啸满蒿莱。王师南下扬神武,楼船飞渡柙兕虎。海甸重瞻日月光,复兴榱桷何辛苦。闻先大师大士身,后先创业非等伦。五叶慈颜足千古,浩荡勋猷难具陈。

释铁莲诗:

烟树全遮一院深,胜灵肩辟费多金。谈玄拂麈香飘袖,坐石迹花翠滴襟。重叠楼台倚峭壁,嵯峨殿阁起幽林。上方绝少凡人迹,欲扣云扉不可寻。

海岸庵

在短姑道头左,旧名三元殿。明万历五年,僧明安创,为登舟憩足之所。清七世孙照宗,徒普庆,九世孙道远、心古重修。十二世孙广赞,修废坠,光先德,较往昔为胜。光绪壬寅,裔孙通达,为普济寺住持,退后居此,创丈室。其徒莲曦,于民国十二年,亦由普济退居,为休养之净室。(旧志,采访)

清,奉化,陈于蕃记:

海岸庵,即三元殿。奠址海澨,为宝陀首庵。创于前万历五年,僧明安之手,固所称宏敞美备,可以传世永远者。迨后渐以陵替,往往为老成耆宿咨嗟叹息,有欲恢其盛,而无其人之憾。幸明安十一世孙,源律之徒广赞,字实相者,起而承其任。实相,为吾鄞族祖殉难侍御天工先生后人。厌尘出世,剃度此庵。出其才智,殚精竭虑。坠者基,废者修,不数年而克绳厥美。且有以光大前猷,而增廓之。是以守成之德,而兼创业之才,岂不倍难于寻常万万哉。(前后略)

白华庵

在雨华峰南麓。明定海都司梁文,祈嗣有感,捐资属寺僧如曜创。清九世孙(裘志作六世)广泰,十四世孙(裘志作十一)隆寿,十五世孙(裘志作十二)能学,徒果方常拙等,重建。康熙壬午,复建大悲阁于东岩下。至咸丰闲,香火寥落,田产尽变卖。三十二世孙□宝,孤身入闽募缘,得数千金赎归之。光绪辛卯,□宝为普济寺住持。重建斋楼,并修钟鼓楼、藏经阁,助朱家尖荡田三十亩,有中兴功。庵距海不数百武,绀殿红楼,宽闲靓幽,撑云古木,拔地拂天。水光云影,逗漏树隙,如晶帘晃耀。山中精庐,惟此为冠。士大夫游山者,多主之。旧蓄图书古玩最富。兵燹后,亡耗大半,人皆惜之。(旧志,采访)

清,昆山,朱谨,大悲阁记:

天下之崇建佛宫者,所在多有。而大悲阁,尤人之所向往而乐成之者也。悲也者,慈之至也。慈也者,仁之端也。仁也者,性之至,善之长也。老氏言慈不言仁。孔子罕言仁,而慈与孝并举。曾子亦并举之。佛氏言慈复言悲。而其要归,则曰能仁。世之崇奉大悲者,是必以佛之慈且悲,体而行之,以及于民物。非特求佛之慈且悲,加乎我一人之身也。普陀白华庵,长老耆公,浑厚而和平,朴诚以应物。融融乐易,靡有人我之界限画于中,天然一慈氏家风也。岁壬午,与其徒能学剖公,谋建大悲阁,于白衣真应殿之西。阁之下,为正趣堂。堂之左,北岩之下,有真歇泉,翦鉴池,皆名景。耆公,洁一寮舍于堂之阴。饮泉而甘,坐石而安。朝斯夕斯,持诵于斯。禅宴之余,环顾世间营营不返者,深渊坑阱,日就沦陷而罔觉。目击心怵,伤如何矣!斯大悲阁之所由建也。人之瞻斯像也,当必一为谛审,佛何为而悲?人又何故而动佛之悲?今之建阁以奉大悲者何心?人之瞻大悲而悚然者又何心?如是以思,当必知所修矣。不具文以饰观,当顾名而思义。推其义,斯得其实。实义之所在,即修持之所自出。世有凡夫,于理之最实者,虚之而不求。境之最虚最幻者,视以为实,而沾沾焉为之。今夫建阁之意,虚乎?实乎?曰:存其名则虚,推其义则实。我于耆公剖公之阁,而知其为实义之所发也。余本畸人,性不习伪,亦尝有悲悯沉溺之感,往来于中,而不自已。每与耆公辈同游阁下,未尝不叹大悲佛愿力之宏且大也!阁之成,耆公创之,剖公和之,众信赀之。剖公以下二世,元复,大隐,瘁其心力以任之。后之人,念成功之不易,体前指之所在,而思所以善承之。苟不能,是则不惟不能悲人之悲,且不能自悲,而转为人所悲也。不亦负前人之德欤!

明,丁继嗣,为昱光上人题白华庵诗:

证果白华巅,超然出世先。望空开宝刹,枕石听山泉。花发传灯后,龙皈说法前。吾将扫尘虑,对尔共安禅。

上虞,徐如翰,游白华赠朗彻禅师诗:

几转层楹倚翠微,目规心构出天机。碧垣曲曲藏幽径,紫竹阴阴护短扉。林罅海光遥入座,窗前花影故侵衣。悬知一觉禅床梦,又听潮声去复归。

吴,钟峦,寓白华庵生辰诗:

蓬莱飘渺几人探,欲问长生有贝函。最上大根堪付法,是中深处且抽簪。巢由遁世山之北,管葛匡时斗以南。海外余年殊自愧,可容永日作优昙。

清,华亭,陆祖修,白华庵赠耆英大师诗:

师住名山六十年,化城几度见沧田。白莲花发重栖定,紫竹林深又结禅。万斛潮音香界落,一龛佛火海天悬。前身我亦为居士,丈室长明证法缘。

又,赠剖疑禅师诗:

白华岩下法堂开,白玉为阶绝点埃。自辟门庭成祖席,天留水月礼香台。生前见佛无他路,劫后谈空有辩才。风雪一灯春睡好,枕头又听子潮催。

朱谨,寓白华庵赠耆长老诗:

访古意何极,还窥真歇泉。甃池涵远脉,见水忆真禅。人立高云下,山横旭日边。宗风多后起,一勺是心传。

明,释来向,宿白华庵,访赠朗彻禅师诗:

未觐慈颜礼洛伽,白华林里道人家。峭崖凿透千年石,古树锄开万丈霞。舌卷潮音谈妙义,麈挥云影笑空花。相逢洗我风尘色,夜静烧铛雪煮茶。

清,释明果,大悲阁成,赋赠耆英长老诗:

香阁嵯峨倚翠岑,善财好向此中寻。松涛午夜穿窗冷,竹影高低入座阴。卷幔时观沧海阔,凭栏始觉碧云深。爱君手眼通身是,携杖频来话素心。

修竹庵

在西天门,圆通岩前。明万历闲,僧性钟,同徒海缘创,历久失修。清光绪闲,观音洞僧山广,同徒永莲,重建。民国十二年春,孙化慧,增建客堂等寮。(旧志,采访)

圆通庵

在西天门上。明万历五年,僧圆献,结庵谷内。献,字本空,为山祖普贤孙。遭倭寇后,归姚江玉皇殿。隆庆闲,总督刘公,迎回山中。重新遗址,益虔焚修,遂为西天门之祖。其后十二世孙,源法居之,历久颓废。清同治三年甲子,观音洞支派普信,创廷茅篷三椽,于不二石侧,以期静修。名与昔同,而基址稍异。戊辰,徒山静,同孙永悟永庆,开拓基宇,改为禅庵。光绪庚子,曾孙莲禅,创念佛堂。来孙化杲,创韦驮殿、方丈室。又改建客堂、东西楼,及上海法租界贝谛鏖路莲花寺,与西门外龙寿庵下院。修废举坠,迭廓前光。洵无忝于祖德者矣。(旧志,释照机通旭,两宗谱序,采访。)

梅岑庵

在梅岑之椒,相传子真炼药处,旧名梅福庵。明万历中,住持如迥创。鄞陆中书宝,游是庵,以先贤名,不宜直斥,题额梅仙庵。(按明总兵杨宗业误以梅仙为梅花之仙,题额曰仙葩古迹,朱绪曾,讥其武人不学,易之。)清康熙闲,始改名梅岑禅院。五世孙照祚,七世孙通哲,徒心恒心观源德重修,历久颓废。光绪元年,普济寺住持隆璋,同徒妙昌,而重建之,以复古迹。(旧志,采访)

清,漳浦,洪陈斌诗:

神仙有窟宅,浮槎访遗迹。胸次怀高风,到来乘暇隙。鸟道薜萝闲,逶迤几千尺。林端出清光,隐隐露屋脊。披襟坐树根,望之意甚适。少憩精庐旁,侣坐炼丹石。古仙不度人,老僧不揖客。取纸书语言,聊为聋者译。盆石起千峰,茶烟幻五色。奇事与奇观,良可资谈剧。却忆浩然亭,梅庵从此易。

万言诗:

子真偶托足,胡以名名庵。当时吴市意,海外岂不谙。良由炎鼎复,穷海所共瞻。斯人不可作,斯名聊为占。吾引盂亭例,易名匾精蓝。庶几千载下,共知节义耽。

朱谨诗:

入吴为健卒,泛海作仙人。抱节游于世,随方寄此身。大丹烹日月,小隐答君亲。留得崖前水,涓涓蓄万春。

陈庆槐诗:

海外仙岑旧姓梅,山腰曲处井垣开。缁尘碍眼应须洗,乞放源泉万斛来。

许琰诗:

青林长秀蔚,苍岭故纡回。井地犹存汉,山岑尚姓梅。抱忠徒海窟,避世且云隈。千载真冰玉,桐江亦钓台。(子陵为梅公婿)

释法湜诗:

行义何妨又洁身,梅花独占首阳春。寻来丹井今犹在,无复当年跨鹤人。

灵石庵

旧名龙泉庵,在磐陀石东。明僧求凝创,真全广运重修。清乾隆闲,十六世孙隆定,徒能立,苦行焚修。下山募捐,于道光二年,庀材重新,改名灵石。厥后徒孙旭崖,又扩大之。光绪初,梅卓重兴。又增建那伽室。会蜀僧清福,寄寓是庵,礼佛诵经。至光绪三十年,福诣天竺礼圣迹。在锡兰国,请舍利十二颗。以三颗,并玉佛一尊,贝叶经一部,永存庵中供奉。越数年,徒孙学海,建舍利殿于其祖梅卓退居室基。(旧志,采访)

龙华庵

在二龟听法石下左侧。民国十六年,光顺将原有三会篷改创。另建三会篷于庵侧。(新添)

茅篷(再附 共一百二十八所)

普济管辖各茅篷列后

楞严篷 无量篷 万德篷 文殊洞 罗汉洞 龙树篷 草茅篷 白云洞

福生篷 自在篷 性芳篷 狮子洞 万寿篷 福莲篷 隐雅篷 灵峰篷

龙王宫 大观篷 白莲篷 觉观篷 九莲台 宿禅篷 报恩阁 九莲篷

修水篷 炼石篷 观音篷 如意篷 静修篷 隐贤篷 龙头井 清虚阁

吉祥篷 隐度篷 演说篷 为莲篷 智岩篷 金仙阁 梵林篷 观音阁

宝山篷 瑞莲篷 祇园篷 仙人井 法云篷 密禅篷 药王篷 仙岩篷

洛伽洞 寿春篷 妙音篷 极乐亭 云霞篷 韦驮殿 仁寿篷 东送子洞

妙莲篷 其祥篷 延寿篷 土地堂 三会篷 一心篷 莲华篷 圆音篷

拜经台 多宝塔院(僧海安建,净尘修,清乾隆后废。民国八年,陈性良居士重建,详见营建多宝佛塔下。)

戒定篷 过海篷 化雨篷 慈云篷 学法篷 印月篷 古云篷 西送子洞(戒定以下八篷,归学堂领。)

祖留篷 丛桂篷 林深篷 (此三篷,归祖印寺领)

法雨管辖各茅篷列后

云水洞 智峰篷 慈岩洞 宝珠宫 药师篷 小山洞 东山洞 华严篷

青龙洞 碧峰洞 心莲篷 金福篷 宝塔洞 菩提篷 普贤洞 阿逸篷

香山篷 培荫洞 大乘居 善财洞 欢乐篷 胜观篷 灵山篷 伏虎洞

定慧篷 忏悔篷 莲台洞 新安篷 摩尼篷 大佛头 北岩篷 北金刚洞

隐居篷 梵音篷 降龙篷 观觉篷 竹灵篷 得胜篷 西方篷 麒麟篷

上茅篷 中茅篷 下茅篷

香祖篷 心印篷 演古篷 梅丛篷 妙林篷(香祖以下五篷归祖印寺领)

妙音洞 水月篷 学成篷(此三篷归学堂领)

废庵(又附 共一百七十三所)

不肯去观音院

五代梁贞明二年,日本国僧慧锷,自五台山得观音像,欲返故国。舟抵新螺礁,(在莲花洋石牛港口)不为动。锷祷之,舟行,泊于潮音洞下,居民张氏,目睹斯异,舍所居双峰山,卓庵奉之,俗呼为不肯去观音院。(大德昌国州志,详灵异。)

按:裘志,隶古迹门,云今废。此乃普陀之权舆,今琼宫贝阙,争仰海天佛国,而不知其初一茅茨土阶而已。自古舍宅建寺之人,未有不依名刹垂声不朽。独张氏寂焉无闻,良以今寺非此地故址耳。然木本水源,似不可忘。与潮公言之,即悬额于潮音洞庵内以表之。又特设张氏主,奉于外护之旁,意诚善矣!然无专堂以奉之,揆诸本源二字,犹未圆满。以致朝礼者,只知某寺某庵,而不知有菩萨亲选道场之不肯去院,岂非憾事!傥得缁流发愿,檀信慨助,访寻故址,补建殿宇以奉大士,别立堂以祔张氏,较之各项建置,其功德为更大矣。

又按:大德志,又言郡闻遣,幕客迎其像置城中,为民求大吉祥。已而有僧,即大众中,求嘉木刻像,扃户弥月,工竟而僧不见。今之俨然趺坐于殿者是也。是普陀所奉瑞相,尚非来自五台之旧。而现僧刻像,仍还普陀,益可验大士之于是山,为不肯去矣。

海岸孤绝处

宋高宗绍兴元年,真歇解会长芦,南游浮海,于此结庵,榜曰海岸孤绝处。郡请于朝,命住持宝陀,易律为禅。时海山七百余家俱业渔,闻教音,悉弃舟改业去。(大德志,裘志,法统真歇传。)

演法堂

元大德五年,命李铁木儿不花治之。(旧志)

铁瓦殿

明洪武二十年,信国公汤和,徙居民入内地。焚山中殿宇三百闲,仅留是殿,使一僧一价守奉香火。正德十年,僧淡斋募铸铁瓦二万,砖一万,建正殿方丈于洞南。嘉靖六年,河南王赐琉璃瓦三万,鼎新殿宇。三十二年,东倭入犯,总兵胡宗宪、都督卢鏿,迁宇于今镇海之招宝山,余舍尽焚。(裘志)

无量(量亦作梁)殿

在潮音洞上,北都游僧(失其名)建。设钟鼓二十四具,以应二十四气。(裘志)

琉璃殿 梵王宫

俱在潮音洞上,明嘉靖间鲁王建。

栖真庵

明万历三十年,督造张随,改名真显。吴忠列钟峦,寓室遗迹在此。(朱绪曾昌国典咏)

朝阳庵

在白华山顶之麓。明万历五年,内臣明凤祝发于此,以凤号朝阳故名。徒真元、孙如乐,皆以内臣出家,坚守净业,克绍前声。督造内臣张随,题额曰瑞霭栴林。清康熙闲,六世孙照彻修,今废。(秦志)

明,上虞,徐如翰诗:

树密径幽深,禅房春昼阴。断云寒宿槛,流水静穿林。僧说前朝事,人多象外心。翻悲出门去,钟磬有余音。

雨华庵

在雨华峰下,如晓建,照德重修。

大慈庵

在茶山,明万历闲,古鉴建,以接待往来。

方圆庵

在千步沙,广济建,三世孙源禄修。

望槎庵 甘露庵

清雍正闲,法雨住持法泽,买二庵废址,并作一庵,为退居之所,即今之长生庵。

真歇庵

在普济寺后,宋真歇建。即海岸孤绝处,或称为真歇庵。

清,释永道,寻真歇庵诗:

波中卓锡破天荒,祖道于今日更彰。欲访幽栖遗老尽,寒云冉冉水汤汤。

宝函堂

在不二石右,真一刺血书经处。

育恩院

在普济寺西二里,总镇杨宗业建。并构不二阁,寺僧性能守静于此。

明,徐如翰诗:

山胜皆藏石,石奇各肖形。地当幽绝处,寺露半开扃。小槛援飞雾,晴窗瞰落星。曲阶苔细细,危窦水泠泠。竹罅斜通白,云标别染青。密阴时护径,丽影欲充庭。揖海悬双镜,开山问五丁。渐疑霞作屋,翻讶藓为屏。坐卧俱成适,攀跻觉有灵。樨僧能咒钵,仙子解谈经。面壁宜深定,镌题各办铭。最怜斋报午,粳粒笋芽馨。

总静室

在司基湾。明督造张随,以旧址湫隘,拓基迁建,题曰云林总会。

松雪斋

妙用居此,九世孙广志重修。明副宪周应治题额,大学士申时行书。

善法堂

性相居此。(采访云:普济寺住持天真,于洪筏堂外,别建是堂,今仍并入洪筏堂。)

恩荣堂

迥禅师祠。海日置地,集本文同建。

衣珠堂

如迥同徒性空居此。孙海日,字荣光,故又号荣光堂。嗣孙普通续敬等重修。

仁德堂

普勤同徒通奇创。(按秦耀曾记,即今之锡麟堂。)

清,朱谨,寓仁德堂诗:

暮年犹蹈海,至此未还家。梦过如飘叶,春残又落花。客心憎笔砚,儒业羡袈裟。何似山头石,无情阅岁华。

宝林堂

海山居此。因内徙,其徒散居不复建。五世孙通悟,归其地于普济。

弥陀庵

在茶山,照顺照林居此。(林为普济寺执事,募化油漆宝殿,尽心有功。)

梵音庵

在海天佛国石右,明照建。五世孙寂爱重建。

无垢庵

在茶山深处。明万历闲,宝台开山。清康熙二十八年,三世孙手量重建。慈豁裘琏,联其室曰:到门三涧清降海,绕室千葩艳夺霞。

吉祥庵

明万历五年,明潭以内臣出家,卜筑居焉。

飧霞庵

明万历间,妙峰宝峰同建。眉公陈征君题额。

竹林庵

增飧建。徒超慧居之,改名龙象庵。

宜庵

在茶山东北,勤学以过小山洞,潮汐不时,请于法雨明益长老,起盖此庵。

憨山居

清海岫重建,岫为法雨知众,勤劳多年,建此为休息之所。

福源庵

庭柏建,督造张随题额。

智度庵

在大智塔右,如心创,元古重建。吉先为普济监院,后为法雨堂主,勤敏服众。

开智庵

法雨寺僧通勖等建,内供大智像。

地藏庵

佛恩建,为法雨寺普同塔院。

松云庵

武严建,方升居之。严为法雨副寺,勤敏有功。

灵芝庵

在育恩院右,景最奇胜。

文殊院

潮音之退居院。息耒未辟之前,结茅于兹。当巫山石玲珑岩之交。小而不逼,幽而不寒。峻崖之中,清泉涓注。修树怪藤,苍翠扑人。名曰文殊,以其大峰如象也。

镇龙庵

性果建,与圣寿庵相联。后古心,即其址建德云室,退居于此。

龙沙庵

在龙岩西,圆宗建。广智重建未就,徒续章成之。乾隆乙卯,觉照同徒昌曙昌晓重修。

大智庵

西资庵在一乘塔后。

慈源庵在千步沙。

天王殿在千步沙。

普济庵真空建。

圆隐堂定慧居之。

善庆堂海宝性乐居之。

供石斋海岳居之。

水月堂真宰居之。

美胜堂寂周居之。

天机堂天机居之。

归元堂照宇居之。

斗室斋寂汶建。

圆觉庵如月建。

琉璃庵在茶山后。

崇德庵见宽建。

华严庵性觉建。

圆隐庵如元建。

灵瑞庵性学建。

慈音庵增耀建。

金刚洞庵惟至建。

祇园庵灵一建。

极乐庵 博堂庵(博,秦志作抟)。

竹石居在八卦石下。

菩提庵心彻建。

宝华庵明德建。

华严庵自全建。

金刚庵佛虚建。

定慧庵名山建。

鸡足庵

万松庵善缘重建。

翠微庵如钦性律创。

资福庵寂灯建。

万佛庵梵慧建。

龙树庵海灯建(灯,秦志作澄)。

大悲庵如盈建。

月印庵在摩尼洞上。

雪浪庵在后海洋畔。

般若庵在鹦哥石右。

融彻庵融彻创。

清净庵照盛重修。

双隐庵沐冶建。

宁喜庵子杰建。

一草庵古风建。

雪云庵芳升建。

龙兴庵陵汉建。

上乘庵法雨寺茶园。

水济庵万缘建。

月光庵广信建。

青鼓庵源学建。

太平庵在大智塔西。

白云庵性坚建。

娑罗庵真隆建。

莲花庵如定建。

大觉庵真良建。

清籁庵在金刚窟后。

林樾庵海观建。

祖音庵为普贤老祖祠。

龙泉庵为圆悟祠。

迎旭庵万宗建。

法华庵性实建。

长寿庵源浚建。

树德堂智恻重建。

明净庵诚义重修。

寄余庵心明建。

圆通境庵灵脉创。

法善庵照源建。

秀莲庵在千步沙。

慧日庵在千步沙。

金地庵在千步沙(干峰元塔院)。

海常庵真晓建。

善说斋在慈云石旁。

证觉堂性旋居之。

枕石居性乐居之。

太古堂海涵居之。

萝月堂寂周居之。

水天斋心彻建。

见空堂性彻建。

佑启堂在天机堂侧(无穷富祠)。

中法如庵旧名正法堂。

方广庵如富建。

观音庵海印创。

涌泉庵如丛建。

弘觉庵海舟建。

智胜庵在茶山左,性灵建。

大休庵在龙头山上。

中峰庵慧海建。

至善庵明空建。

法华团瓢实修建。

东照庵香云建。

平天洞庵性悟居之。

芥光庵普胜建。

功德林庵来肩建。

慈慧庵性觉建。

德邻庵寂辉建。

月峰庵万慧建。

象中庵

瑞云庵宗修建。

大中庵别峰建。

南山庵吼山建。

海云庵岐峰建。

金陵庵天鉴重建。

盘龙庵真宽建。

圆信庵明忠建。

回龙庵明富建。

万年庵敬云焚修。

大士庵云际旭映同建。

楞伽庵月华创。

青莲庵弘慧建。

白衣庵道行建。

别峰庵性忠建。

师子庵旨庵建。

堆云庵卧容建。

弹指庵素彬建。

福幢庵即法雨中兴塔院。

指南庵实参建。

智定庵在后东天门上。

弥勒洞庵戒明焚修居之。

永胜庵祖敬建。

龙珠庵心源同徒重建。

海印庵在莲花洋畔。

大慈庵在西天门侧。

金刚庵性汾建。

瑞胜庵寂寿同孙等重建。

六明庵源泰建。

圣寿庵如弘建。

律堂贤瑞建。

桂花庵广轮建。

上方庵智广建。

弥勒室法云建。

离垢庵本来建。

福慧庵源法建。

净胜庵无能建,海文重修。

上法如庵(旧名易安堂,废址归大悲殿管。)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