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卷之六十五 咽喉门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卷之六十五 咽喉门

[卷之六十五\咽喉门] 病机

《内经》曰∶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一阴是厥阴风木,一阳是少阳相火,风火结郁咽喉,不散则成痹矣。)又曰∶咽喉者,水谷之道也。喉咙者,气之所以上下者也。会厌者,音声之户也。足之少阴,上系于舌,络于横骨,终于会厌,两泻其血脉,浊气乃辟。

《原病式》曰∶喉痹,不仁也,俗作闭,犹闭塞也。火主肿胀,故热客上焦而咽嗌肿胀也。

李东垣曰∶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盖元气一虚,则相火随起,而喉等异病作矣。咽喉之与会厌,《内经》谓之吸门,咽以纳气,喉以纳食,会厌管乎其上,以司开阖。

掩其食下,不掩之则喉错,必舌抵上,则会厌能闭。其咽通主饮食,司呼吸升降,为人身之橐,紧关之门户也。若夫卒然浆水不入,言语不通,死在须臾,诚可惊骇,俗谓双乳蛾、单乳蛾,古方通谓之喉痹,皆相火冲逆耳。

[卷之六十五\咽喉门] 病机

张子和曰∶咽喉诸病,一言可了者,相火是也。学人各详其状,别名一十八证∶一曰单乳蛾,(其形圆如小箸头,生于咽喉关上,或左或右。生于关下者难治。)二曰双乳蛾,(其形亦如箸头大,生两个,在喉关两边。生关下者亦难治。)三曰蝉舌风,(又名子舌。自舌下再生,今人谓之重舌是。)四曰牙蜞风,(牙龈上肿盛,聚毒成疮者是也。)五曰木舌风,(其形肿大,如木不能转动是也。)六曰舌黄,(舌上肿痛色黄者是也)。七曰切牙噤口风,(其状牙尽作胃,口噤不开是也。)八曰鱼口风,(如鱼吸水者不治。)九曰聚毒塞喉风,(喉关聚毒,涎唾稠粘,咯吐难出。)十曰悬蜞蛊毒风,(一喉肿,食而不能咽水,外形肿如鸡卵者是也。)十一曰抢食风,(又名飞丝毒。口中因食肥腻脍炙之恶物发泡。)十二曰猎颊风,(其证牙床痛,连腮颊俱肿是也。)十三曰缠喉风,(风自颐边过头下,赤色,发寒热者危。)十四曰松子风,(口内满喉赤如猪肝,张口吞物则气逆,饮食不能,喉响者难治。)十五曰崩砂脱口风,(上下龈舌下肿赤,口内作,如阳热甚者,牙根烂齿脱。)十六曰连珠风,(舌下起泡一个,须臾又起一个,或连起五七个,如贯珠者。)十七曰蜂子毒,(或在腮脸洋烂,或在喉关舌不作,其色黄如蜂。)十八曰走注瘰风。(其状颈项结核,皮肤亦肿。恶寒发热,状若伤寒是也。)此十八证外,有喉痹暴发暴死者名曰走马喉风,又曰锁喉风。虽其名状不同,要皆热甚生风,风火急变自然疾速,故暴发而暴死也。

[卷之六十五\咽喉门] 病机

十八证之外,又有尸咽证,此为阴阳不和,脾肺壅盛,风热毒瓦斯不能宣通,故令尸虫发动,上蚀于喉,或痒或痛,如之候也。谷贼者,稻芒强涩,藏于米而误食之,滞于咽间,不能传化,故风热并聚,与血气搏,遂令肿刺,如咽嗌之生谷刺也。有积聚毒肿,谓之悬痈。甚有肿大塞咽,不能下食,是亦咽喉急证。若不速治,皆能杀人。抑亦暴疾,热气使之然也,学人不可不知。

[卷之六十五\咽喉门] 病机

喉为饮食之关所系,病喉痹,多起饮酒太过,辛辣肥甘之毒郁积壅滞,为痰生热,热生风,呕吐咯咳伤咽系,枯槁饮食不下。甚者痰塞,不通声而速死,故曰锁喉。

[卷之六十五\咽喉门] 病机

庞氏曰∶经云伏气之病,古方谓之肾伤寒,谓非时有暴寒中人,伏毒瓦斯于少阴经,始初不病,旬月乃发,脉微弱,法当以伤寒治,非喉痹之病也,次必下利。一种天行时瘟,咽痛项肿,名曰虾蟆瘟,又名鸬瘟。此证亦甚凶恶,十不救一二。凡此,宜于各类求之。

东垣有普济消毒饮,治瘟喉痹百发百中,速效。

[卷之六十五\咽喉门] 病机

经曰∶阴病极有虚火,喉痹,此多不治。治法即蜜附子是也。

[卷之六十五\咽喉门] 脉侯

两寸脉浮洪而溢者,喉痹。脉微而伏者,不治。喉痹,脉沉者为阴,浮者为阳。右手关上脉阴阳俱实者,是喉痹之候也,亦令人壮热而恶寒,七八日不治则死。

[卷之六十五\咽喉门] 治法

子和云∶喉痹病,大概痰火所致,急者宜吐痰,后复下之,上下分消而愈。又甚者,以针刺去血,然后用药吐下,此为治之上策。若人畏委曲旁求,瞬息丧命。治喉痹之火,与救火同,不容少待。《内经》云∶火郁发之。发,散也,故云吐中有发散之义。出血者,亦发散之端也。治斯疾者,毋执缓方、小方而药之,曰吾药乃王道,不动脏腑。又如于出血,若幸遇疾之轻者而获愈,疾之重者循死矣,岂非误杀也耶?

[卷之六十五\咽喉门] 治法

凡喉痹甚者、重者,宜用吐法,或用桐油,或灯油脚,以鹅翎探吐之。轻者用新取园中李实根煎汤噙之,更研烂敷顶上。(本草有云李实根治喉痹。)或用射干,捣逆流水吐之。缠喉急证,皆属痰热,又宜探吐之。白矾、胆矾吹入喉中,吐痰极速。

喉痹,微者以酸软之,甚者以辛散之;痰结者吐之,甚而急者砭出血之;人火以凉治之,龙火以火逐之。(凉剂热服是也。)

[卷之六十五\咽喉门] 治案

《医说》∶一人携二仆入京,其一忽患喉风胀满,气塞不通,命在须臾。询诸郡人,云∶有李家世医喉痹,即令仆往就医。李骇曰∶证候甚危,犹幸来此,不然即死何疑?乃于笥中取一纸捻,用火点着,才烟起,吹灭之,令仆张口,刺于喉间,俄吐出紫血半合,即时气宽能言,及啖粥饮掺药敷之,立愈。其人神其药,窃访其秘,盖预以巴豆油涂纸,故施火即着,藉其毒瓦斯径赴病处。

一人患咽喉肿痛,下食不得,身热头疼,大便不通,众医之论纷然,皆以为热,当服凉药。一善医云∶脉紧数,是感寒所致。众医不从。善医者曰∶我有法验得寒热,室中生火,用炒葱汤淋浴,若是热病,则此暖处必有汗,而咽喉痛不减;若是感寒,虽浴无汗。患者信其言,遂入浴,洗而无汗,就浴室中服麻黄汤一服,须臾大汗出,大便通,实时无事。

众医服其神。凡辨热病感寒,用此法最妙。

张子和治一男子缠喉风∶表里皆作,药不能下,予以凉药灌入鼻中,下十余行,外以拔毒散敷,阳起石烧赤,与伏龙肝等分为末,新水扫百遍,三日热始退,肿消。

一贵妇人喉痹,盖龙火也,须用凉剂而不可冷服,为龙宜以火逐之。人火者,烹饪之火是也,乃是暴烈,是至令于高堂之上,侍婢携火炉坐药铫于上,使药常微热,不至大沸,适口,时时呷之,百余次,龙火自散。此法以热行寒,不为热病格故也。

【咽喉痛】以甘桔汤为主,加荆芥穗、薄荷叶、当归,温漱服,更宜刺少商穴出血。

【喉干燥痛】甘桔四物汤加荆芥、知、柏、黄芩、枳壳。

【喉疮咽痛】属虚火游行无制,人参、黄柏(蜜炙)、荆芥穗。

【实热】用黄连、荆芥、薄荷、硝石,蜜姜汁丸,噙化。

【虚火】用人参、竹叶、竹沥。血虚加四物汤服之。

【喉痹】心腹腰胁痛者,多难治。

喉痹,用马蔺草叶,入香油少许,杵汁,点喉中即退。

喉痹,用消梨汁频频饮之,如患人自能嚼咽亦可。此物大解热毒。南方梨少之处,以好萝卜杵汁,加入玄明粉饮之,有效。

【谷贼】喉中痒刺欲嗽,名曰谷贼。此因误吞谷芒,刺在咽而痒痒痛痛。凡谷贼属咽,马喉风属喉,不可不分辨。用芝麻炒为末,细细呷咽之。

[卷之六十五\咽喉门] 药方

(《和剂》)

甘桔汤

治一切风热上壅,咽喉肿痛,吞吐如有所碍。

甘草(二钱)桔梗(四钱)加荆芥穗(三钱,尤效速)上咀,作一服。水二盏煎八分,食后服。

(《拔萃》)

甘桔汤

治热肿喉痹。

桔梗甘草薄荷栀子连翘黄芩(各等分)上咀,每服六钱,加竹叶煎服。

(《澹寮》)

牛蒡子汤

治风热上壅,咽喉肿痛,或生乳蛾。

牛莠子(研)玄参升麻桔梗犀角黄芩木通甘草上咀,等分,每服半两,入姜一片,水煎服。

(《局方》)

龙脑鸡苏丸

治上焦热,咽肿嗌痛。(方见热门。)

凉膈散

(方治同上。)(《三因》)

玉钥匙

治风热喉痹及缠喉风。

焰硝(两半)硼砂(两半)冰片(一字)白僵蚕(一钱)上研,每用五分,竹管吹入喉中,立愈。或加雄黄二钱,名密钥匙。

(《良方》)

如圣汤

治咽喉有痰,咽物作痛,及嗽咯唾血、气促,并小儿疮疹毒攻,咽喉肿痛。

麦门冬(半两)牛蒡子(炒)桔梗生甘草(各一两)上为细末,沸汤调,细细服,入竹叶煎尤妙。

山豆根汤

治热喉痹。

山豆根升麻射干(各等分)上咀,每服三钱,水二盏,煎七分,去渣通口时时呷之。

(秘方)

夺命散

治急喉风。

白矾(枯)僵蚕(炒)硼砂皂角(炙去皮弦。各等分)上为细末,每用少许吹喉中,痰出即愈。

(秘方)

三黄丸

治喉痹绝妙。

大黄黄芩黄连(各二两)黄药子白药子(各两半)山豆根黄柏苦参(各一两)硼砂京墨(各三钱)冰片(一钱)麝香(少许)上为细末,猪胆调,甑内蒸二次后,入片、麝、硼砂为丸,豆大。噙化津咽,日夜常噙,不止药味,妙。

(《三因》)

解毒雄黄丸

治缠喉风,及上膈热壅,痰涎不利,咽喉肿痛。

雄黄郁金(各二分半)巴豆(去皮油,一粒)上为末,醋糊丸,绿豆大。每服七丸,茶清下,吐出,顽痛即愈。

(《三因》)

如圣散

治风痰壅盛,咽喉肿痛,水谷不下,牙关紧急。

雄黄(乳细)枯白矾藜芦(浓者,去皮心,不可生用)猪牙皂角(去皮,炙黄)为末,用一字吹入鼻内,吐痰为愈。

(《济生》

二圣散

治缠喉风、急喉痹。

胆矾(二钱半)白僵蚕(炒浮,半两)为细末,以少许吹入喉中。

(《济生》)治急喉痹。

白明矾(三钱)巴豆(二个,去壳,作六瓣)以矾于铫内慢火熬化为水,置巴豆于内,候干,去巴豆,取矾研为末。每用少许,吹入喉中,立愈。

(《本事》)

利膈汤

治脾肺有热,虚烦上壅,咽喉疮肿。

薄荷叶荆芥穗防风桔梗人参牛蒡子甘草(各等分)上咀,每服半两,食后水煎服。

(《御药》)

碧玉丸

治心肺积热,上攻咽喉,肿痛闭塞,水浆不下。重舌木舌,喉疮口疮,并宜服之。

青黛盆硝蒲黄甘草末(各一两)上为末,以砂糖每两作五十丸,每服一丸,噙化。或用干药末吹入喉内亦可。加硼砂为末,名碧雪。

(《良方》)

清心利膈汤

治咽喉肿痛,痰涎壅盛。

防风荆芥薄荷桔梗黄芩黄连(各钱半)山栀连翘(各一钱)玄参大黄朴硝牛蒡子甘草(各七分)上作一服。水二盏煎一盏,食远服。

(《良方》)

玄参散

治悬痈喉痛不可忍。

玄参升麻射干大黄(各一钱半)甘草(一钱)作一服。水二盏煎一盏,不拘时,徐徐服。

上清丸

治口舌生疮,咽喉肿痛,止嗽清音,润肺宽膈化气,极效。

苏州薄荷叶(一斤)百药煎(半斤)砂仁(一两)硼砂(二两)冰片(二钱)桔梗(一两)甘草玄明粉诃子(各半两)为极细末,炼蜜丸,如芡实子大。每服一丸,临睡噙化。或为小丸,茶清送下亦可。

玄霜

治喉痹。

薄荷梗(烧存性,末,四两)硼砂盆硝胆矾(各二钱)上为末,以油二三点入水上调,点患处。

(《良方》)

夺命无忧散

治缠喉风,咽喉肿痛,口舌生疮,心腹胀满,脾积症块,小儿奶癖,误吞骨屑,哽塞不下,热盛喉痹,气急闷乱。

寒水石(三两,)玄参管仲砂仁滑石(飞)黄连茯苓山豆根荆芥穗甘草(炙。各两半)硼砂(三钱)上为细末,每服一钱,干掺舌上后以新水咽下,不拘时。任是百毒硬物,可以除化。如吃着杏仁、巴豆、辛辣、姜桂、胡椒、燥毒、葱韭蒜等物,及诸药毒、火毒亦可用。此药能润三焦,去三尸,杀八邪,除九虫,赶瘟疫,一切要疾,其效如神。

龙脑丸

治咽喉连颊颔肿,日数深远,咽津液痛,发渴。

龙脑(研)升麻黄马牙硝大黄(锉)石膏麝香(研)甘草(各等分)玄明粉(研,三分)生地黄(二两,绞取汁)上除地黄汁外,研为细末,以地黄汁和,如干,更入炼蜜少许为丸,小弹子大。每用一丸,以绵裹,含化咽津,日三四次,不拘时。

牛胆膏

治锁喉风。

青黛(一钱)僵蚕(半两,炒)朴硝(一两,研)甘草(二钱半,生用)上为细末,用腊月黄牛胆入药在内,当风挂百日取出,再入,研麝香少许,同研细末。

每服五分,用井花水调服,或吹入喉中。

(《圣惠》)

硼砂散

治咽喉疮肿,闭塞不通。

硼砂僵蚕百药煎川芎(各三钱)山豆根盆硝薄荷紫河车(各半两)青黛(一钱)上为末,用五分吹入喉中,水调亦可。

(《局方》)

如圣胜金锭

治咽喉急闭,双、单乳蛾,重舌、木舌,并皆治之。

硫黄(研)川芎腊茶薄荷叶川乌(炮)硝石(研)生地黄(各二两)上为末,取生葱汁搜和为锭子。每服先用新汲水灌漱,次嚼生薄荷叶五七片,却用药一锭同嚼极烂,以井水咽下。甚者连进三服,外以一锭安患处,其病随药便消。

(《医林》)

祛毒牛黄丸

治咽喉肿痛,舌本强硬,口内生疮,胸膈不利。

牛黄(三钱)硼砂桔梗生地黄犀角屑人参琥珀(研。各半两)寒水石(,去火毒,二两)铅白霜冰片雄黄(各一两)蛤粉(飞,四两)玄参升麻(各三钱)朱砂(研,七钱)上为细末,研匀,炼蜜丸,弹子大,金箔为衣,瓷罐收贮。每服一丸,浓煎,薄花汤化下,或新汲水下,日进三服,噙化亦可。

麝香朱砂丸

治咽喉肿痛,闭塞不通,舌根胀痛,或生疮疖。

麝香(二钱)朱砂(二两半)硼砂(三两)寒水石(,四两)马牙硝铅白霜片脑(各三钱)甘草上为末,甘草膏和丸,梧桐子大,朱砂为衣,不拘时噙化二丸。

七宝散

治喉痹及缠喉风。

直僵蚕(十个)硼砂雄黄全蝎(全者,十个,去毒)明矾猪牙皂角(炙去子弦皮。各一钱)胆矾(五分)上为细末,每用一字,吹入喉中即愈。

防风散

治咽喉疼痛,虚者少用,实者多用。

防风(一两)羌活僵蚕大药子(蜜炙)硼砂荆芥黄药子大黄(湿纸包煨,令香熟)细辛川芎红内消山豆根郁金甘草(以上各半两)牙硝(三钱)苏州薄荷(半斤)上为细末,研薄荷汁同蜜少许调。每服一匙,不拘时服。

(《医林》)

透天一块水

治一切风热喉痹,口舌生疮,头目不清,痰涎壅盛。

黄连(一钱)冰片硼砂薄荷叶槟榔蒲黄甘草(各钱)荆芥穗黄柏(各五分)白砂糖(半两)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芡实大。每服一丸,噙化。

消毒犀角饮子

治内蕴邪热,咽膈不利,腮项肿痛,结核风疹痹毒。

荆芥(四钱)防风(一钱)甘草(二钱)牛蒡子(一钱)上作一服。水二盏煎八分,食远服。

(东垣)

通关饮

治喉痹肿痛不能言。但可进药,无不愈。此从治之法也。

人参白术茯苓(各一钱)炙甘草(钱半)桔梗(二钱)防风(七分)荆芥薄荷干姜(炮)或加熟附子(各五分)水二盏煎七分,徐徐与之。

(《三因》)

蜜附子

治腑寒咽闭,吞吐不通。

大附子(一个,去皮脐,切作大片,蜜涂,炙令黄)以口含之,咽津,甘味尽,再涂蜜,炙用。

(秘方)

立效散

治喉痹卒不能言,水浆不入。

白矾(为末)净朴硝(为末。各五分)土牛膝根洗净,捣汁半盏,入二末和勾,咽嗽吐出,有物即随汁出,可以开喉,二三次愈。

通关散

治咽喉肿痛,水谷不下。

青盐(三钱)枯矾(二钱)砂(一钱)上为末,以药少许,吹入喉内,有涎吐出,一二次肿立消。

一提金

治咽喉肿痛。

老黄瓜(一条,去子,用好皮硝填满,阴干)为末,每用少许,吹入喉内,即愈。

(《经验》)

冰梅丸

治十八种喉痹俱效。

大南星(二十五个,鲜者)大半夏(二十五个,鲜者)桔梗(二两。各切片)皂角(炙丢皮弦)食盐白矾防风朴硝(各四两)七分黄熟大梅子一百个,先将硝盐水浸一周时,然后将各药研细,入水拌匀,以梅置水,浸过三指为度,七日取出,晒干,又浸又晒,候药水尽为度,将梅子入瓷罐中密封,如霜衣起尤妙。要用时以薄绵裹之,噙在口内,咽津液,徐徐下,痰出为愈。

(《经验》)

青梅煎

五月五日制,治喉痹。

青梅(二十个,五月初一用盐十两腌至初五,取梅汁和药)白芷羌活防风桔梗(各二两)明矾(三两)猪牙皂角(三十条)上为细末,以梅汁拌和勾,用瓷罐收贮,如前法噙之。

[卷之六十五\咽喉门] 易简诸方

《肘后方》∶

治喉痹肿痛,腊月猪胆一枚,入白矾末,令满,吊于无烟处,干为末,吹入喉,效。又方∶山豆根清水浸少顷,口含咽苦水愈。

又方∶

用鸭嘴胆矾,入青鱼胆内,阴干为末,吹入喉中。

便宜方∶

治喉痹,用豆豉煮汁,含咽。

一方∶

以黄荆叶绞取汁,含服。

一方∶

治急喉风牙关紧闭,以巴豆去壳,纸包,去油在纸上,捻作纸捻,点火吹灭,以烟熏入鼻中,实时口鼻流涎,牙关遂开。

(《外台秘要》)∶治走马喉痹并毒瓦斯壅塞,用桔梗(二两)去芦头净锉咀,以水四盏煎至一盏,去渣,不拘时,分二服,效。

一方∶

用枯矾和盐研末,以箸头点入喉,干掺悬痈肿痛处,良。

《灵苑方》∶

治急喉痹逡巡不救,用皂角去皮子生用,半两为末,以筋头点少许于痛处,更以醋调药敷项下,须臾便破血出愈。

又方∶

治喉痹并毒瓦斯,以生姜二升捣取汁一升,入好蜜五合,慢火熬至八分。每服一合,日三五次。

《集验方》∶

治缠喉风及喉痹、走马牙疳,用蚕蜕纸不拘多少,烧存性为末,炼蜜丸芡实大。无时含化一丸,咽津,效。牙宣者,揩牙上。

又方∶

治喉中乳蛾,用大鲜鱼胆汁,搜和官粉藏之。每用少许,箸头点喉中,蛾即退。

又方∶

治缠喉风,以生白矾研细末,冷水调下二钱。

又方∶

治喉项肿,不下食,以生韭细捣,敷项上,效。

本草方∶

治喉痹初起肿痛,用硼砂含咽津,效。

又方∶

治热痰喉痹,用萝卜汁和皂角浆水饮,吐之愈。

[卷之六十五\咽喉门] 针灸法

喉痹,《内经》灸刺有二,今以经脉所过咽喉取之验者,及他病相干,而致喉痹,取之者,通有六经也。喉前痛,取手足阳明脉。

喉痹不能言,取足阳明。曰∶足阳明胃脉,从人迎前下人迎附喉咙,所生病者,头肿、喉痹。视盛虚寒热,陷下取之。又曰∶足阳明之别名,曰丰隆,去踝八寸,别走太阴,其病气逆,则喉痹卒喑,取之所别也。

喉痹能言,取手阳明。经曰∶大肠手阳明脉,所生病者,喉痹。视盛虚寒热,陷下取之。

喉痹,取手少阳。经曰∶三焦,手少阳之脉,上项系耳后,是动则病咽肿喉痹。视盛虚寒热,陷下取之。

又云∶邪客于少阳之络,令人喉痹,刺手中指、次指爪甲,去指端如韭叶,壮者立已,老者有顷已。左取右,右取左。

肝足厥阴之脉,循喉咙之后,故喉之后痛者取之累验也。

肾足少阴之脉,上贯肝膈,循喉咙。窦汉卿谓∶必准者,取照海治喉中之痹塞是也。

(些二经脉所过,咽喉之地者也。)太陵穴,因他病相干致喉痹者取之。经云∶心咳之状,喉仲介介梗状,甚则咽肿喉痹,取心之俞,则太陵是也。

喉痛取足少阴肾。经曰∶肾,足少阴之脉,所生病者,咽肿上气,嗌干舌痛。又云∶嗌中痛,不能纳唾,时不能出唾者,刺然谷之前,出血立已。左刺右,右刺左。

嗌痛,取手太阳小肠。经云∶小肠,手太阳之脉,是动则病嗌痛颔肿,视虚实寒热,陷下取之也。

天柱天突

(上穴并治喉肿、喉痛、不能言。)

三间

(治喉痹,咽如梗。)

行间

(治喉痹气逆,咽如扼状。)

少产

(治喉痹,三棱针剌出血,立愈。其穴在两手大指内侧去爪甲角如韭。)

合谷

(治喉痹,针五分,立愈。)

阳谷

手大指甲后第一节(或灸三狂,或刺出血,治喉痹。男灸左,女灸右。)

[卷之六十五\咽喉门] 导引法

治喉痹,就令患人将手大拇指第二节屈蜷,急令张口,勤勤坚咬,其气通畅,血丝自散,肿亦消矣。

[卷之六十五\咽喉门] 诸物哽喉

陈无择云∶治哽之法,皆以类从,如颅豺獭治鱼骨哽,磁石治针铁哽,发灰治发哽,狸虎治诸骨哽,亦各从其类也。

[卷之六十五\咽喉门] 诸物哽喉

凡物哽者,盖以食入喉而物不顺,致物刺住而不能下,推之以理,反而上出则为顺焉。为治者,即当涌吐,乘其饮食之出而上送,此其顺而易为,如拔刺之法也。若刺之深者,必欲推下,非惟理势不能延迟,日久则咽喉渐肿,其刺愈深,腹中饮食消尽,虽欲涌吐而无推送之物矣,欲食而不能下。如此因循,多致不救。

[卷之六十五\咽喉门] 诸物哽喉

一方∶

治骨哽不得出,砂仁、甘草为末,绵裹含,徐徐咽津,久随痰出。

《古今秘验》方∶

治骨哽横喉中六七日不出,取鲤鱼鳞皮烧为末,以水调之,即出。末出,再服。

一方∶

治鱼骨哽,小嚼韭白令柔,以细绳系,口中吞韭到哽处,引之,哽骨即随出,验。

一方∶

治鱼骨哽,用水一盏,自默从左眼睛于水中书龙字服之,不过二盏,则下。

小儿遇哽,大人如前书水中服之妙。

一方∶

用山栗红果,独根向下者取来,与玉簪花根同捣自然汁,用竹管灌入喉中,不可着牙,着牙则牙化。

(山栗果则山楂是也。)

一方∶

误食鱼骨,久而不出,以皂角末吹入鼻中,得嚏而哽出。

陈氏方∶

治鸡骨哽,以鸡汁化哽药下,或食饧糖一大块,满吞下。

又方∶

用狸骨烧灰,调下少许,效。

一方∶

治鱼刺哽,用獭爪爬喉咙下,其骨自下。或用獭骨含口中即下。有用金凤花子嚼烂噙下,无子用根,捣烂绞汁下。

一法∶

用鱼骨顶在头上,咳声则出。又法,用本鱼骨,左右手反复掷背后,立出。

《外台秘要》∶

治鱼骨哽,口念鸬七遍,用水嗌下。

又方∶

用萱草根捣取汁吞之,立下。

又方∶

用蔷薇根为末,水调方寸匕。

又方∶

治诸骨哽,以野苎根捣烂如泥,用龙眼肉大化下。如被鸡骨哽者,以鸡羹化下,如鱼骨哽者,以鱼羹化下。

又方∶

用楮实子捣汁服。

《衍义》

方∶治鱼骨哽,用橄榄,味涩,食久味甘,嚼汁咽下。

《斗门方》∶

治骨哽,用鹿角为末,含咽津下。

又方∶

治发哽,用旧木梳烧灰,酒调下。

丹溪方∶

食鱼骨下肚内刺痛,煎吴茱萸汤一盏饮之,骨软而出。或用好米醋饮半盏,亦软而痛止。

一方∶

治误食麦芒刺入喉中,将鹅倒提,口流涎,以碗盛之,饮少许,即随涎而下。

一方∶

治蔑刺入喉,用多年竹篱棍,急流水煎汤服。

[卷之六十五\咽喉门] 诸物哽喉

山居溪食吞铜钱在喉,用生茨菰捣汁呷饮。

《外台》方∶

治误吞钱并金银物在喉,以胡粉一两捣硝石少许服,作二服。如吞金银在腹中,服此俱消下。

又方∶

治钱哽,艾一把,水五升煎一升,顿服便下。

钱氏方∶

治误吞钱,百部根四两,酒一升,浸一宿,温服一升。

葛氏方∶

洽误吞钗,取韭黄晒令萎黄,煮熟勿切,食一大束,即下。

一方∶

治鱼骨竹木等物哽咽不下,用象牙屑为末,水调一钱服。

[卷之六十五\咽喉门] 诸物哽喉

道藏经咒法∶咒曰∶吾请老君东流顺水,老君奉敕摄摄摄法毒水。吾托大帝尊不到,称吾者,各各现帝身,急急如律令!奉敕摄。一气念遍。又以左手屈中指、无名指,作三山印,上坐净水一碗,右手掐卯文,作金枪印。左手在下,右手在上。左手象地,右手象天。虚挽虚车,九次为定。左足横,右足坚,作丁字立,如法作。望日月灯火,取气一口,吹在盏内。此法百无禁忌,用法之时,以正神气是也。

神方咒法∶治骨哽急无药处,用新汲水一盏,咒曰∶吾顺东流,岂毒业。一气念七遍,急急如律令。摄望日月灯光,收气,吹入水中,令患人大吃三口水,须臾即下。

九龙入洞法∶左手掐三山诀,捧净水一盏,向东,右手掐剑诀,写云龙鬼三字于水内。念咒云∶此盏化为东洋大海,咽喉化作万丈深潭,九龙入洞之法,吾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敕吞法水一口,哽随化。令人每用寸长竿竹九节置口中,如法吞,若无物。

凡治哽所伤之物下咽,不可便与米汤、米饭吃,恐米粒入疮口中。且吃羹数日,为羹前咒,能治一切诸物、诸骨并丝丝发缠喉不下。《内经》曰∶不因气动,而生病于外者,用《藏经》咒法治之是也。

[卷之六十五\咽喉门] 治案

《医说》∶一儿误吞钓鱼钩在喉,诸医不能措手。一人偶见吞钩虽在喉,钩线幸在外,遂以意疗,用数珠子穿在钩在线,逐个送喉中,以数珠底钩顶其利嘴,一掣而钩上出,遂获安。此亦意见也。

子和治一兄,误吞钱在喉不下,诸医不能取。戴人思得一策,以净白表纸卷实如箸,以刀从横乱割其端,用作之状。又别取一箸,缚针钩于其端,令不可脱,先下咽中,轻提轻抑,一探之,觉钩入其钱窍,然后以纸卷纳之咽中,与钧尖相底,一掣而出。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