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卷之二十六 郁证门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卷之二十六\郁证门] 病机

《内经》曰∶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夺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然调其气,过者折之,以其畏也。

启玄子曰∶木郁达之,谓吐之,令其条达;火郁发之,谓汗之,令其疏散;土郁夺之,谓下之,令无壅碍;金郁泄之,谓渗泄解表利小便也;水郁折之,谓抑之,制其冲逆也。

滑氏曰∶木性本条达,火性本发扬,土性本冲和,金性本整肃,水性本流通。五者一有所郁,斯失其性矣。

达、发、夺、泄、折,将以治其郁而遂其性也。

王安道曰∶凡病之起,多由于郁。郁者,滞而不通之义。或因所乘而为郁,或不因所乘本气自病郁者,皆郁也,岂惟五运之变能使然哉!郁既非五运之变可拘,则达之、发之、夺之、泄之、折之之法,固可扩而充之矣。可扩而充,其应变不穷之理也欤!且夫达者,通畅也。

如肝性急怒气逆,胁或胀,火时上炎,治以苦寒辛散而不愈者,则用升发之药,加以厥阴报使而从治之。又如久风入中为飧泄,及不因外风之入,而清气在下为飧泄,则以轻扬之剂,举而散之。凡此之类,皆达之之法也。王氏以吐训达,不能使人无疑。以其肺金盛而抑制肝木欤?则泻肝气举肝气可矣,不必吐也;以为脾胃浊气下流,而少阳清气不升欤?则益胃升阳可矣,不必吐也。虽然,木郁固有吐之之理,今以吐字总该达字,则凡木郁皆当用吐矣,其可乎哉?至于东垣所谓食塞肺分,为金与土旺于上而克木。夫金之克木,五行之常道,固不待夫物伤而后能也。且为物所伤,岂有反旺之理?若曰吐,去其物以伸木气,乃是反思木郁而施治,非为食伤而施治矣。夫食塞胸中而用吐,正《内经》所谓∶其高者,因而越之之义耳,不劳引木郁之说以及之也。

四郁皆然。

[卷之二十六\郁证门] 病机

戴氏曰∶郁者,结聚不得发越也。当升不升,当降不降,当变化不得变化,故传化失常,而郁病作矣。大抵诸病多有兼郁者,或郁久而生病,或病久而生郁,或药杂乱而成郁,故凡病必参郁治。

[卷之二十六\郁证门] 病机

丹溪曰∶气血冲和,百病不生。一有郁怫,诸病生焉。郁证大率有六∶曰气郁,胸胁疼痛,脉沉而涩;曰湿郁,周身走痛或关节疼痛,遇阴而发,肺沉而细;曰热郁,瞀闷烦心尿赤,脉沉而数;曰痰郁,动则喘息,脉沉滑;曰血郁,四肢无力,能食便血,脉沉而芤;曰食郁,嗳酸腹饱,不喜饮食,左手脉平,右手脉紧。或七情之邪郁,或寒热之交侵,故为九气怫郁之候;或两湿之侵凌,或酒浆之积聚,故为留饮湿郁之疾。又如热郁而成痰,痰郁而成癖,血郁而成,食郁而成痞满,此必然之理也。

[卷之二十六\郁证门] 脉候

郁脉多沉伏,或结或促或代。

《诊家枢要》云∶气、血、食、积、痰、饮,一有留滞于其间,脉必因之而止节矣。

但当求其有神,何害之有?夫所谓有神者,即经所谓有胃气也。

[卷之二十六\郁证门] 治法

帝曰∶郁之甚者,治之奈何?岐伯曰∶然调其气,过者折之,以其畏也,所谓泻之。

(滑氏云∶调气过折以其畏,此治郁之法也。谓欲调其气,当即其过者而折之以其所畏。

盖以郁之为郁也,或内或外,或在气或在血,必各有因。治之之法,或汗或下,或吐或利,各当求其所因而折之。夫如是,郁岂有不畏乎?故下总之曰∶所谓泻之之义可见矣。不必执以达之为吐,发之为汗云也。

王安道曰∶如水郁折之,折者,制御也,伐而锉之也,渐杀其盛也。如肿胀之病,水气淫溢而渗道以塞。夫水之所不能胜者土也。今胃气衰弱,不能制之,故反受其侮。治当实其脾土,资其运化,俾可以制水而不敢犯,则渗道达而后愈。或病势既旺,非上法所能遽制,则用泻水之剂伐而锉之。或去菀陈,开鬼门,洁净府,三治备举迭用,以渐平之。

王氏所谓抑之,制其冲逆,正欲折锉其泛溢之势也。夫实土者,守也,泄水者,攻也,兼三治者广略而决胜也。守也,攻也,广略也,虽俱为治水之法,然不审病之虚实久近浅深,杂焉而妄施,其不倾踣者鲜矣。夫五郁之病,故有法以治之,然邪气久客,正气必损。今邪气虽去,正气岂能遽乎哉?苟不平调正气,使各安其位,复其常于治郁之余,则犹未足以尽治法之妙,故又曰∶然调其气。苟调之,而其气犹未服而或过,则当益其所不胜以制之,如木过者,当益金,金能制木,则木斯服矣。所不胜者,所畏者也。故曰∶过者折之以其畏也。夫制物者,物之所欲也;制于物者,物之所不欲也。顺其欲则喜,逆其欲则恶。今逆之以所恶,故曰所谓泻之。)

[卷之二十六\郁证门] 治法

诸病久则气滞血凝而成郁结,治之虽各因其证,当兼之以解散,固不可不知也。郁滞一开,则气血通畅,而诸病各自以其方而易愈也。今之病久,每每用本病之药而不奏效者,皆其郁之之故也。医者殊不悟此,治之弗效,妄变他方,愈变愈讹,而病剧矣。此郁之为治也,亦不容以少缓,当为医者之熟知也。

[卷之二十六\郁证门] 治法

何氏曰∶郁为七情不舒,遂成郁结,既郁之久,变病多端。男子得之,或变为虚怯,或变嗝噎,气满腹胀等证;妇女得之,或为不月,或为堕胎,崩带虚劳等证。治法必能内养,然后郁开,按证调理。

心郁者,神气昏昧,心胸微闷,主事健忘者是也。治心郁者,当加黄连、菖蒲、香连丸之类。

肝郁者,两胁微膨,或时刺痛,嗳气连连有声者是也。治肝郁者,宜用青皮、川芎、吴茱萸、左金丸之属。

脾郁者,中脘微满,生涎少食,倦怠嗜卧,四肢无力者是也。治脾郁宜用苍术、半夏、砂仁、神曲、陈皮、越鞠丸之属。

肺郁者,毛皮枯涩,燥而不润,欲嗽而无痰者是也。治肺郁者,桔梗、栝蒌、杏仁之类。

肾郁者,小腹微硬,腰腿重胀,精髓亏少,淋浊时作,不能久立者是也。治肾郁者,宜用苍术、茯苓、肉桂、小茴香、青娥丸之类。

胆郁者,口苦,身微潮热往来,惕惕然人将捕之是也。治胆郁者,宜用竹茹、生姜、温胆汤之类。

大抵七情六淫,五脏六腑,气血痰湿,饮食寒热,无往而不郁也。治之宜各求其属而施之,则无不愈者。

[卷之二十六\郁证门] 药方

气郁用木香、青皮、香附为君,抚芎、橘叶为臣,槟榔、浓朴为佐使。血郁用桃仁、牡丹皮,索为佐使。痰郁用海石、栝蒌为君,南星、贝母为臣,香附、陈皮、玄明粉为佐使。食郁用神曲、砂仁、麦芽为君,山楂、香附为臣,陈皮、半夏为使,生姜、甘草为佐。湿郁用苍术、茯苓为君,羌活、川芎为臣,茵陈、猪苓为佐使。热郁用黄连、山栀为君,青黛、条芩为臣,甘草、干葛为佐使。诸郁药,春加防风、紫苏,夏加苦参、黄连,秋冬加吴茱萸。凡郁在中焦,以苍术、抚芎,开提其气以升之。假令食在气上,气升则食降。余仿此。

妇女诸郁,须以川芎、香附子。苍术、抚芎、香附子总解诸郁。

香附子(气温味辛苦,能横行胸臆,故能解诸郁。必用童便浸,焙干用,否则燥。)抚芎(即ht芜芎苗头小个是也。其气味辛,行荣而上走,故能散郁。)苍术(善能走散,佐以防风、本能上行,佐以香附、牛膝能下行,故能散郁。)(丹溪)

六郁汤

能解诸郁。

陈皮(去白,一钱)半夏(炮)苍术抚芎(各一钱)赤茯苓栀子(炒,各七分)香附子(一钱)炙甘草(五分)砂仁(研五分)上水二盏姜三片,煎一盏温服。气郁加青皮、木香、槟榔、紫苏、干姜,倍香附、砂仁。

湿郁加苍术、白术。热郁加黄芩,倍栀子。痰郁加南星、枳壳、小皂荚。血郁加桃仁、红花、牡丹皮。食郁加山楂、神曲、麦芽。

茭山五郁汤

解诸郁。

香附(君)川芎青皮(臣)栀子神曲(佐)甘草(使)水盏半姜三片,煎八分食远服。对证加药,法如六郁汤。

(丹溪)

越鞠丸

解诸郁。

神曲(炒)香附(制)苍术(浸)芎山栀(炒。各等分)上为细末,水丸绿豆大,每服五七丸温水下。

(东垣)

火郁汤

治五心发热,属火郁。(方见火门。)

升阳散火汤

治热郁。(方见火门。)(丹溪)

升麻二陈汤

治痰郁火邪在下焦,大小二便不利。此药能使大便润而小便长。

陈皮(去白)抚芎茯苓(各一钱)半夏(一钱半)升麻防风甘草柴胡(各五分)水盏半姜三片,煎一盏温服。

(《心统》)

香连丸

治久郁心胸不快,痞塞烦痛。

川黄连(姜炒)香附子(制。各四两)上为末,神曲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白汤下。

(《集成》)

芍药香附丸

治久病阴虚,气郁内热夜甚。

芍药(炒)香附子(制。各一两)苍术(五钱)片芩(三钱)甘草(二钱)上为末,蒸饼丸服。

(《集成》)

润喉散

治气郁夜热,咽干哽塞。

桔梗川芎香附子(各三钱)紫河车(四钱)百药煎(七钱半)甘草(三钱)上为细末,舐服。

苍莎丸

治气郁。

苍术香附子(各四两)黄芩(一两)木香(五钱)上为末,蒸饼丸,姜汤下。

(《局方》)

本香槟榔丸

治气郁食郁,胸膈痞满,大便结滞。(方见积聚门。)(丹溪)

加味二陈汤

治食郁痰滞,胸膈不快。

苍术(米泔浸)白术(炒)陈皮(去白)半夏(泡)茯苓川芎香附子(各八分)枳壳黄连(姜炒)甘草(各五分)水盏半煎八分,食前稍热服。

左金丸

治火郁。(方见积门。)

青娥丸

治肾郁腰腿足膝无力,膀胱不利。(方见虚损门中。)

渴胆汤

治胆郁口苦惊悸,健忘不寐。(方见惊悸门中。)

香连丸

治火郁气逆,腹痛吞酸。(方见痢门。)(丹溪)

生韭饮

治食郁久则胃脘有瘀血作痛,大能开提气血。

生韭(捣自然汁一盏,温加酒一二杯同服。)上先以桃仁速皮细嚼数十枚后,以韭汁送下。

羌活胜湿汤

治湿郁肩背强,腰如折。(方见湿门。)

[卷之二十六\郁证门] 医案

一男子年三十,房后骑马渡溪,遇深渊沉没复起,混衣坐马行十五里抵家。次日憎寒壮热,肢节酸痛如疟状。医作虚以补中气治,又作劳治,以四物汤加黄柏、知母服之,反加满闷不食。召予诊。六脉皆洪缓,重按若牢,右手为甚。作湿郁处治,用平胃散加苍术、白术、半夏、茯苓、川芎、香附、砂仁、防风、羌活、加姜,煎服三帖,诸病皆减。后以茯苓渗湿汤倍加白术,服二十帖全安。

一室女因忤意,郁结在脾,半年不食。但日食熟菱、枣数枚,遇喜亦食馒头弹子大,深恶粥饭。此为脾郁,非枳实不能散,治温胆汤去竹茹与之,数十剂而安。

一女许婚后,夫出二年不归,因不食困卧如痴,无他病,多向床里坐卧。此思想气结也,药难独治,得喜可解。不然,令其怒,使其木气升发,而脾气自开,木能制土故也。俾激之,大怒而哭,良久令解之,与药一剂,遂思食。予曰∶病虽愈,得喜方已。乃设曰∶夫回。病果不复作。

一少妇,因逆意不食,膈满,累月惫甚,巳午间发热面赤,酉间退热,小便数而点滴。脉沉涩而短,经水按月,惟数滴而已。予曰∶此气郁血虚,中宫却因食滞生痰。遂用补泻兼治,参术为君,陈皮、茯苓、红花为佐使,浓煎食前服。少顷药行,吃粥半盏;少顷,与神丸减轻粉、牵牛,细丸津下十五丸。昼夜二药各进四服,食进热退,七日愈。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