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笔下文学 > 楞严经笺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六(之下)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天竺沙门 般剌密帝 译

乌长国沙门 弥伽释迦 译语

菩萨戒弟子 房融 笔受

西京大兴福寺沙门 惟悫 科

皇宋首楞大师 可度 笺

文殊师利法王子。奉佛慈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承佛威神。说偈对佛。

三奉旨料撰文二。初申仪受告。

觉海性澄圆。

后颂择群诠文二。初简余非当文二。初总明方便文三。初标真显妄。

笺云。觉则无漏真智。海则喻智无涯。缘此智与理冥时。不分能所。圆遍法界故。性则本来自性。澄则本来澄。圆则圆遍法界。

圆澄觉元妙。

笺云。此牒澄圆。可也。此圆满澄湛性上。无漏觉智。元来离能所。故称为妙。

元明照生所。

笺云。元则元来真性。明则湛寂真明。照则强生觉照之功用。生所者。则无明。为有强觉之智。照彼所照。无明便生。得所相当情。

所立照性亡。

笺云。既有所照之相。无明当情。便有能缘之心。能所既立。是前来能照之智亦隐。最初觉海性澄圆亦隐。亡者无也。

迷妄有虚空。

笺云。能迷是强觉。所迷是真性。既有能所。便有七识末那。带彼昏钝空相当情。便成众同分虚空。

依空立世界。

笺云。觉劳相现。翳本圆明。背本心昏。睹太虚相。乃至四大蔚兴。便成世界。空是所依。世界是所变。

想澄成国土。

笺云。想者取象义。澄结也。言想心凝结。便成国土器世间等。是想分。

知觉乃众生。

笺云。是能依有情。此见分也。

空生大觉中。

笺云。顽空从真生时如何。下句便喻。

如海一沤发。

笺云。真如性海。顽空如沤。为向真体上。强生觉照。起得此同分所依空来。如海上一沤发。然顽空亦不离真如。沤亦不离水。已上二句。是生起义。从沤灭空本无下。是治断义。

有漏微尘国。皆从空所生。

笺云。有漏。简去无漏。

沤灭空本无。况复诸三有。

笺云。则欲有。色有。无色有。

归元性无二。

次归证多徒。

笺云。二十五人。归元性即无别。皆悟圆通。

方便有多门。

笺云。随佗根机。便有多般门户。前句结答悟圆通。是二十五人。方便有多门。生起向下观音一门。当此方根机。

圣性无不通。

后显性通权。

笺云。二十五人。皆得圆遍通达法门。

顺逆皆方便。

笺云。若是顺。即观音门契□心。若是逆。则余二十四圣人。

初心入三昧。

笺云。入是能入。三昧是所入。唐言正受。定之异名。

迟速不同伦。

笺云。迟。则如药王药上云。我无始劫。为世良医。又如持地。于普先佛世持地。至毗舍浮佛。方悟圆通。又如月光童子。初遇水天佛教水观。未得亡身。经无量佛。乃至山海慧自在通王佛。方悟真空。速。则如观音。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获二殊胜。

色想结成尘。

后别简非圆文九。初拂尘圆证文六。初厌色添尘过。

笺云。内心功结从大尘。㭊成邻虚。邻为邻近。虚为虚空。然二十五人。叙圆通时。陈那在前。乃众中上座。故宜先叙。简时沙□谛色在前。为五尘之□先是色也。

精了不能彻。

笺云。若是精真了别。则此观。不能明彻。为色即是空。不假析色归空。

如何不明彻。

笺云。问起如何。

于是获圆通。

笺云。是答。为于是不明彻处。于是获圆通。为佗㭊色要得圆通。乃不得圆通也。白骨微尘上。作观。

音声杂语言。

二声言不普过。

笺云。音则五音。宫商角徵羽。声则四声。一言为言。□字为语。此憍陈那尊者。

但伊名句味。

笺云。此等名句。但因名文身义味也。舌以文身为味。

一非含一切。

笺云。此尊者。悟明四谛。缘苦集是世间因果。与灭道出世间因果。别也。

云何获圆通。

笺云。若是圆通根□即一切。此乃不得圆通。

香以合中知。

三香无离觉过。

笺云。香严。因邻房烧沉水香入观。

离则元无有。不恒其所觉。云何获圆通。

笺云。若是圆通。无不觉照。未尝断灭。未有合时即觉。离即不知也。

味性非本然。

四味性非常过。

笺云。则药王药上二菩萨。向舌根。尝此娑婆草木金石。入圆通。

要以味时有。

笺云。要因味方有性。无味又无分别。

其觉不恒一。

笺云。味时有觉。无味又无分别。故不恒一。

云何获圆通。

笺云。圆通法门其性常一。

触以所触明。

五触尘无定过。

笺云。能触是身。所触是水。无所触不明能触。须有所方有能。此䟦陀婆罗。

无所不明触。

笺云。三和方能成触。为根和境和识和。阙一不成故。

合离性非定。

笺云。合乃触时知。非触时又无分别。此性不定。

云何获圆通。

笺云。若是圆通。其性常一。

法称为内尘。

六法分能所过。

笺云。则饮光。及柴金光比丘尼。向法尘上作观云。我观世间六尘变坏。唯以空寂。此法尘影象。是内第六所缘之尘。

凭尘必有所。

笺云。凭五尘。必有法尘。此法尘。是第六识心所。

能所非遍涉。

笺云。为能缘心。所缘尘。各别故。

云何获圆通。

笺云。若圆通根。能所一如。根尘无二。

见性虽洞然。

二拂迹旋根证文五。初视境亏功过。

笺云。谓五圣向五根上作观。则如意尊者。向眼根上作观。世尊示我乐见照明金刚三昧。

明前不明后。

笺云。明犹见也。言但见前。不见后。

四维亏一半。

笺云。四维者。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四隅。两隅角不见。秪见二隅。此约功德所配。此论肉眼。前叙时乃天眼。

云何获圆通。

笺云。谓因果不相称。

鼻息出入通。

二现气无交过。

笺云。若是出息入息则通。此周利槃特迦尊者。

现前无交气。

笺云。若是出入相交。则阙中间无交。气有间断故。若是圆通。则无间断。

支离匪涉入。云何获圆通。

笺云。为出息不是入息。入息不是□息。支则分义。出入分各相离。不能相涉入故。

舌非入无端。

三纯味方生过。

笺云。为此舌根。非是入于无端倪之处可了别。唯须有味乃可了。此憍梵钵提尊者。

因味生觉了。味亡了无有。云何获圆通。

笺云。若是圆通。恒常无间。

身与所触同。

四质量偏涯过。

笺云。此则慢习尊者。向身根作观。因入城乞食。毒刺伤足入观。身为能触。毒刺为所触。此二俱是无记。故言同。

各非圆觉观。

笺云。能触所触。二俱无记。各无真觉觉观。若是圆通根。有真觉。起来观照也。

涯量不冥会。云何获圆通。

笺云。为身与刺。各当涯际剂量。不相冥合契会故。

知根杂乱思。

五杂想资□过。

笺云。则善现尊者。于意根作观云。我旷劫来。心得无碍。自忆受生。如恒河沙等。为第七所依知根。杂和第六。撩乱思量。

湛了终无见。

笺云。若是湛寂了别。真性则不能得。

想念不可脱。云何获圆通。

笺云。若是圆通。绝其乱思想念。

识见杂三和。

三息□澄流证文三。初体含三杂过。

笺云。则鹙子。于眼识现量心上作证。云。我旷劫来。心见清净。乃至种种变化。一见则通等。了别以解识。八识总名识。此眼识须仗眼根与色尘。三法和合。方能照见。

诘本称非相。

笺云。今能依之识无体。根境更有何相。

自体先无定。云何获圆通。

笺云。若是圆通。其体恒常不变。不同根尘识三。无根本也。

心闻洞十方。

次初心不及过。

笺云。普贤。于耳识现量心上作观。云。世尊我用心闻。分别众生所有知见。心者。缘虑以解心。八识通名心。言此心洞达览见十方。如前云。若于佗方恒沙界外。有一众生。心中发明普贤行者。我于尔时。乘六牙象。分身百千。皆至其处。

生于大因力。

笺云。普贤行门。是大因。有不可屈伏义名力。为对菩萨大乘。得大因力名。

初心不能入。云何获圆通。

笺云。此门庭格高。唯化上根。下根即不能入。若是圆通根。中下俱接。

鼻想本权机。

后滞权增住过。

笺云。𧰟喜尊者。鼻识上作观云。世尊教我及俱絺罗。观鼻端白。至三七日。身心内明等。为佛见佗多贪欲。令摄心。秪是权宜之机。

秪令摄心住。住成心所住。云何获圆通。

笺云。若作能住是心。所住是鼻。亦未契圆通。若是圆通。则无能所。

说法弄音文。

四纵辩摧邪证文一。有漏□真过。

笺云。音则音声文则文□也。此富楼那尊者。

开悟先成者。

笺云。祗可开示晓悟。先未成就久修之者。

名句非无漏。云何获圆通。

笺云。名句文身。是不应行中。行所收。不得无漏。

持犯但束身。

五□勒钳神证文一。□形无遍过。

笺云。近执尊者。向身识□作观。经云。我是如来众中纲纪。乃至众推无上。为止则是持作则是犯。但束其身也。

非身无所束。

笺云。有身则可持。无所持者。无身也。如无色界人。无身何可束也。

元非遍一切。

笺云。秪是欲色二界。无色不遍故。

云何获圆通。

笺云。若是圆通。无不遍。

神通本宿因。

六涌没凌虚证文一。宿念□缘过。

笺云。则采菽氏。向意识上作观。为三迦叶波。宣说如来因缘深义。我顿发心。得大通达。故为神通。须是夙世修习也。

何关法分别。

笺云。则法性真分别。终日分别。未尝分别。

念缘非离物。云何获圆通。

笺云。为初习神通时。想此身如飞花柳絮。此能缘之心。不离所缘物象也。

若以地性观。

七了相疑空证文五。初阻碍乖通过。

笺云。□相则四大□也。凝空空大也。证者为五圣□曰五□相上作观。则持也菩萨。往遇普光佛。于一切要路□口。我皆平填。或作桥梁。乃遇毗舍浮佛。教云当平心地。方悟圆通。

坚碍非通达。有为非圣性。云何获圆通。

笺云。□□道路有为功用。非是圣性。因中是有。果中是无。因果不相称也。

若以水性观。

二作想招生过。

笺云。月光童子。于水大上作观。内身津液。与外浮幢王刹。等无差别。

想念非真实。如如非觉观。云何获圆通。

笺云。为理如智如。一如体上。离能觉观之心。觉寻观伺。是六识心所法。

若以火性观。

三起厌非真过。

笺云。是火头金刚。言有佛出世名曰空王。说多淫人。成猛火聚。因此神光内凝。化多淫心。成智慧火等。

厌有非真离。

笺云。厌欲有。若是真离。无忻厌。

非初心方便。云何获圆通。

笺云。言火大门庭高远。

若以风性观。

四动寂相形过。

笺云。则琉璃光法王子。风大上作观云。我过无量声如来。教我观此世界。及众生身。皆是妄缘风力所转。于是观世动时。乃至诸动无二等。

动寂非无对。

笺云。则动对寂故。

对非无上觉。云何获圆通。

笺云。有对待故。非真也。

若以空性观。

五凝空昏钝过。

笺云。则虚空藏菩萨。云我与如来。定光佛所。得无边身。诸幢王刹。涉入我身。身同虚空。不相妨碍。

昏钝先非觉。

笺云。为此空相。不是真空之性。

无觉异菩提。云何获圆通。

笺云。菩提觉义。今空体无觉。与菩提异。

若以识性观。

入一心唯识证文一。住识存虚过。

笺云。则慈氏菩萨。遇日月灯明佛。尔时世尊。教我修习唯心识定。入三摩地。至然灯佛出世。我乃得成无上妙圆识心三昧。

观识非常住。

笺云。为起能缘观心。观此入识。非是常住故。

存心乃虚妄。云何获圆通。

笺云。若存能缘观心。亦是虚妄也。

诸行是无常。

九妙刹求安证文一。因生不称过。

笺云。则大势至菩萨。言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等。行是造作迁流故。

念性元生灭。

笺云。为此念者。亦行蕴收。与第六识相应。生灭不暂停。

因果今殊感。云何获圆通。

笺云。因是生灭。果是净故。

我今白世尊。佛出娑婆界。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欲取三摩地。实以闻中入。

后择示真圆文三。初述观音独契文六。初娑婆教体。

离苦得解脱。

二广叹观音。

笺云。离三苦五苦。分段生死。变易生死。

良哉观世音。

笺云。良犹善也。叹辞。

于恒沙劫中。入微尘佛国。得大自在力。无畏施众生。

笺云。前来以十四种无畏。施众生也。

妙音观世音。

笺云。微妙之音。离能所故。不顺声尘。观是能劝之智。世是所观之境。音是所度生。

梵音海潮音。

笺云。梵者静也。则寂静之音。性离喧嚣。海潮音。乃警告雄音。则应化不失时也。

救世悉安宁。

笺云。求男得男。求女得女。

出世获常住。

笺云。求大涅槃。得大涅槃。

我今启如来。

三启述圆通。

如观音所说。

笺云。可观音说。

譬如人静居。十方俱击鼓。十处一时闻。

笺云。文殊设喻也。

此则圆真实。

笺云。则喻显圆通。

目非观障外。

四比余非正。

笺云。则眼不能见物外之事。

口鼻亦复然。

笺云。口鼻舌。以合中知。

身以合方知。

笺云。为合触尘方知。

心念纷无绪。

笺云。第六识心。念虑纷然。迥无头绪。

隔垣听音响。

笺云。垣墙也。音乃种种音。响则山谷应声。

遐迩俱可闻。

笺云。此约五根校量。乃就耳根。显圆通。

五根所不齐。

笺云。余五。不等耳根。

是则通真实。

笺云。通变之义。

音声性动静。

五显声彰圣。

笺云。若是音声性。则有动有静。如树因风则动。无风则静。或有声曰动。无声曰静。

闻中为有无。

笺云。此闻。是真闻性中。此声尘或有或无。或一切众生。执声则言有闻。无声则言无闻。

无声号无闻。

笺云。此但声尘。或有或无。

非实闻无性。

笺云。闻性不随声尘无。

声无既无灭。

笺云。声无。是无声尘。即当灭闻。性即无灭。

声有亦非生。

笺云。声有。是声尘之时。亦非生。言此闻性不曾生。

生灭二圆离。

笺云。生灭是声尘。二圆离。是无生灭也。

是则常真实。

笺云。此则性显圆通。前二约寤时。纵令下。约寐昧。后深也。

纵令在梦想。不为不思无。

六叙教当明。

笺云。约寐时。此性亦常。尚不作思无。岂作思有之解。

觉观出思惟。

笺云。起始觉净智来观达。出却前妄识思有思无之解。

身心不能及。

笺云。妄身妄心。不能及真。

今此娑婆国。声论得宣明。众生迷本闻。循声故流转。

笺云。本闻则真闻之性。循则顺也。顺声尘故。

阿难纵强记。不免落邪思。

次诲责群徒文四。初伤余劝责。

笺云。多闻不能涤业。干慧未免苦轮。

岂非随所沦。

笺云。岂不是阿难随前尘声境。遭佗沉沦。

旋流获无妄。

笺云。但返闻闻自性。自然得无妄。

阿难汝谛听。我承佛威力。宣说金刚王。

二别责阿难文二。初述承威演妙。

笺云。金刚则智。能摧坏一切虚妄之法。此慧观圆通。

如幻不思议。

笺云。似有不有。如生不生。

佛母真三昧。

笺云。母者出生义。喻法身能出生报化二身。约此圆通门。是法身真理。

汝闻微尘佛。

后责外习迷源。

一切秘密门。欲漏不先除。畜闻成过误。

笺云。积畜多闻。翻成过患赚误也。

将闻持佛佛。

笺云。将多闻之性。任持前佛后佛无漏言教。

何不自闻闻。

笺云。何不返自能闻之心。合真闻之性。

闻非自然生。

笺云。此能闻之心。不自然而生。须仗声尘方生。

因声有名字。

笺云。因声境。牛羊男女等声。

旋闻与声脱。

三指观令超文三。初旋闻普脱。

笺云。但旋妄识归真闻。声尘自然解脱。

能脱欲谁名。

笺云。尚无所缘声尘。何有能脱之名。

一根既返源。六根成解脱。见闻如幻翳。

笺云。见闻是识。但如幻如翳。俱无有实。

三界若空花。

笺云。欲界色界无色界。如空中之花。

闻复翳根除。

笺云。翳根则见分。但返闻自性。乃无见分妄心。

尘销觉圆净。

笺云。尘销是无相分。真觉自然。圆明清净。

净极光通达。

次了喻超尘。

笺云。智也。

寂照含虚空。

笺云。即体之智。寂而常照。含真空之体。此根本智也。圆觉云。当知虚空。觉所显发。

却来观世间。犹如梦中事。

笺云。如睡梦觉。

摩登伽在梦。

笺云。先梵天咒。如梦如幻无实。

谁能留汝形。

笺云。谁能留汝阿难之形。秪为不了前境如梦。即被系缚。

如世巧幻师。幻作诸男女。

后比约圆销。文二。初喻。

笺云。此是真。若是众生是假。

虽见诸根动。

笺云。如一切众生。向六根门头动用。

要以一机抽。

笺云。皆由根本无明也。

息机归寂然。

笺云。但息根本无明。返闻闻自性。归寂然理体之上。

诸幻成无性。

笺云。六知根。无自性。

六根亦如是。

后合。

元依一精明。

笺云。则性明相。是根本无明。

分成六和合。

笺云。六根也无明为能变。六根六尘为所变。

一处成休复。六用皆不成。

笺云。一处乃根本无明。但无根本无明。六用皆不生。或一处约耳门。入圆通。其余六根无自性。

尘垢应念销。

笺云。应念则少念。少念则无念。

成圆明净妙。

笺云。法界之体也。

余尘尚诸学。

笺云。指前二十四人。

明极即如来。

笺云。明极则智也。言真智穷极。便是如来。

大众及阿难。

四劝旋归证。

旋汝倒闻机。

笺云。为背体缘声。是倒。今但返闻自性。是旋。汝颠倒闻机。是根本无明。

返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

笺云。返复能闻之心。闻佗真闻去。

圆通实如是。

笺云。方结答阿难请得成菩提。妙奢摩佗。已摩。禅那。最初方便。又结答。我今犹如旅泊之人。至要因门入。

此是微尘佛。一路涅槃门。

后显顿流通文三。初贯通三际显指真殊。

笺云。文殊。又恐阿难将为己证。便云。则是诸佛一路涅槃门。更无二路。唯此一门。路者。三乘圣人游履之处。涅槃。乃佛果位。有为无为二转依果。门者。出入义。三乘圣人。皆于此门入。

过去诸如来。斯门已成就。现在诸菩萨。今各入圆明。未来修学人。当依如是法。我亦从中证。非唯观世音。诚如佛世尊。询我诸方便。

笺云。此蹑佛前来。令简道谁当其根。亦令未法众生。修菩萨乘。绚问教。我简何方便门。易得成就。

以救诸末劫。

笺云。且答。亦令末代一切众生。求菩萨乘。

求出世间人。

笺云。求菩萨乘人。或求声闻二乘之人。

成就涅槃心。

笺云。乃无上菩提。

观世音为最。

笺云。便合云无过此一门。

自余诸方便。皆是佛威神。

二愍叹同源简余非正。

笺云。言二十四圣人观门。皆是承过去诸佛威神故。

即事舍尘劳。

笺云。为余习遭毒刺。贤护入俗。假世间事法。舍却尘劳烦恼。

非是长修学。浅深同说法。

笺云。言不是时长修学观门。不可。初心。求向阶前。毒刺伤足。要入道也。不如观音从闻思修。入三摩提。世出世间。获二殊胜。

顶礼如来藏。无漏不思议。

笺云。顶礼归投义。照见义。如来藏者。首楞严三昧也。

愿加被未来。

后显标圆径请被流通。

于此门无惑。方便易成就。堪以教阿难。

笺云。此结答前问谁当其根。

及末劫沉沦。但以此根修。圆通超余者。真实心如是。于是阿难及诸大众。身心了然。得大开示。

四闻经获利文三。初喻彰同悟文二。初述。

笺云。以五蕴身。成法性身。八识妄心。为般若真心。故了然也。

观佛菩提及大涅槃。犹如有人因事远游。未得归还。明了其家所归道路。

后喻。

笺云。言我今居有学地。未证法身。大似远游未还其家。今日因说圆通。分明知修行取证果体之道路。

普会大众。天龙八部。有学二乘。及诸一切新发心菩萨。其数凡有十恒河沙。

次获净超尘文二。初同超大位。

笺云。天是一。龙是二。摄六部夜叉乾闼婆等。

皆得本心。

笺云。得法界大定也。

远尘离垢。获法眼净。

笺云。离烦恼垢染也。起智照理。如眼见物不殊。

性比丘尼。闻说偈已。成阿罗汉。

后独证小阶。

笺云。过去名本性女也。

无量众生。皆发无等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后续发胜心。

笺云。初言无等者。诸佛比诸众生。无齐等故。下一等。谓此佛彼佛互相等故。阿之言无。耨多罗言上。三言正。藐言等。三言正。菩提言觉。乃无上正等正觉。

阿难整衣服。于大众中。合掌顶礼。

次二力加持修证。文分三。初翘咨远备文三。初悲欣述悟。

笺云。然谓二力加持。偏资末品。前来慧观圆通修证分。但接上根之者。阿难。恐末代一切众生。境劣心微。不能作证。所以便请云。欲摄其心入三摩提。云何安立道场。远诸魔事。于是世尊。遂说三七日。道场仪轨。第一七日。行道礼拜。第二七日。发菩提愿。第三七日。唯诵佛顶悉怛多般怛罗无上神咒。至三七日。十方诸佛出。镜交光处。摩顶安慰。行人与观音。同证法界理故。

心迹圆明。

笺云。心则真心。迹。乃十方同履之迹。

悲欣交集。欲益未来诸众生故。

笺云。悲则悲见末代邪师欣则欣遇如来正法交集者相交而集也。

稽首白佛。大悲世尊。我今已悟成佛法门。是中修行。得无疑惑。

笺云。前来道观佛菩提。及大涅槃。乃至明了其家所归道路。所以此中蹑前文也。

常闻如来说如是言。自未得度。先度人者。

次陈发大心。

笺云。发大心乃四弘誓愿。

菩萨发心。自觉己圆。

笺云。根本智也。

能觉他者。

笺云。后得智也。

如来应世。

笺云。问。自觉己圆。能觉他者。是何人如此。答云云。

我虽未度。愿度末劫一切众生。

笺云。阿难大权之人。非是未得度。但且谦称。

世尊。此诸众生。去佛渐远。邪师说法。如恒河沙。

后诸建真场遥津末劫。

笺云。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正是今时也。邪师自邪思惟。说邪教法。

欲摄其心。入三摩地。云何令其安立道场。远诸魔事。于菩提心。得无退屈。

笺云。道场。则得道寂灭之场。退屈者。退转抑屈也。

尔时世尊。于大众中。称赞阿难。善哉善哉。如汝所问。安立道场。救护众生末劫沉溺。

次赞来承诠文三。初赞发悲心。

笺云。称扬赞叹。

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次许宣标来。

阿难大众。唯然奉教。

后众翘真旨。

笺云唯然吔诺之辞。

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柰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

后遐宣助法文四。初勖净尸罗文二。初总彰三学。

笺云。毗柰耶。唐言调伏。乃律藏。多诠戒学。论藏。多诠慧学。经藏。多诠定学。调为调练三业。伏是制伏过非。调练通于止作。制伏唯明止恶。轨则不移。故云决定。

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笺云。所谓戒是菩提本。应当具足持净戒。又云。戒如海无涯如宝求无厌然。大乘持心戒。小乘持身戒也。因戒生定。定能发慧。此三学。名为无漏。无漏简去有漏。

阿难。云何摄心。我名为戒。

后别演戒门文二。初总徴垂戒。

若诸世界。

后别释初篇文四。初淫戒文二。初显彰升坠文七。初奉戒超生。

笺云。是所依。

六道众生。

笺云。是能依有情。

其心不淫。

笺云。大乘菩萨人持心淫。起心动念。皆犯也。小乘人持身戒。但不与境交。即持也。

则不随其生死相续。

笺云。前文云。父父子子。递代相生。此等皆以欲贪为本。如今若无淫。自然不随生死相续也。然大乘。先以杀戒为先。为大乘之人。以悲为力。若杀。乃失大悲种。大乘人以染戒为初。为递代相生。父父子子。皆由贪欲为本。为小乘之人。怕其生死。所以先断于染。此教是大乘。何故以染为初。答。阿难因前堕在淫室之内。此顺同小乘故。先举染。然虽如此。亦是大乘。为持心戒故。

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

二亏持滞缚。

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淫。必落魔道。

三必游邪径。

笺云。梵语魔罗。唐言杀者。谓能杀众生慧命也。缘魔王多行于欲。下文云。将诸猥媟以为传法。

上品魔王。

四随升三品。

笺云。诸魔归往曰魔。王则福胜者。

中品魔民。

笺云。则福中者。

下品魔女。

笺云。则福劣者。

彼等诸魔。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

五述邪为正。

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魔民。炽盛世间。广行贪淫。为善知识。令诸众生。落爱见坑。失菩提路。

六乱法伤人。

汝教世人。修三摩提。先断心淫。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一决定清净明诲。

七来留真教。

笺云。先佛世尊。则过去诸佛也。清净明诲者。不被染之一法所缚。明为分明。诲为教诲。

是故阿难。若不断淫。修禅定者。如蒸砂石。欲其成饭。经百千劫。秪名热砂。

后再勖遵修文二。初喻彰。□染□坠无升。

笺云。法上。将淫心求无上菩提。经百千劫。秪名淫根。

何以故。此非饭本。

笺云。法上。此淫。非无上菩提本。

砂石成故。

笺云。此是淫根所成故。

汝以淫身。求佛妙果。

笺云。妙果者。乃常身法身也。

纵得妙悟。皆是淫根。根本成淫。轮转三涂。必不能出。如来涅槃。何路修证。

笺云。前来云。菩提涅槃。犹如有人因事远游等。若是以淫心。即不能求无上涅槃。

必使淫机身心俱断。断性亦无。于佛菩提。斯可希冀。

后勖断除心定标邪正。

笺云。淫机乃心也。言若如此向求。佛菩提涅槃。此可希望也。

如我此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

笺云。波旬。唐言恶者。魔也。

阿难。又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杀。则不随其生死相续。

二杀戒文二。初显彰升坠文九。初奉戒超生。

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杀心不除。尘不可出。

二亏持滞缚。

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杀。必落神道。

三必游邪径。

上品之人。为大力鬼。中品。则为飞行夜叉。诸鬼帅等。下品。当为地行罗刹。

四三品分形。

笺云。飞行夜叉。唐言勇健。地行罗刹。唐言可畏。帅则将帅。

彼诸鬼神。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

五迷邪为正。

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鬼神。炽盛世间。自言食肉得菩提路。

六当来乱教。

阿难。我令比丘。食五净肉。此肉皆我神力化生。本无命根。

七呵依渐化。

笺云。五净肉者。见闻疑自死鸟残也。

汝婆罗门。地多蒸湿。加以砂石。草菜不生。我以大悲神力所加。因大慈悲。假名为肉。

笺云。婆罗门。唐言净胤。言其地草尚不生。岂况于菜。

汝得其味。奈何如来灭度之后。食众生肉。名为释子。

笺云。楞伽云。是故修行者。慈心不食肉。食肉无慈悲。乖背正解脱。

汝等当知。是食肉人。纵得心开似三摩地。皆大罗刹。报尽必沉生死苦海。非佛弟子。

八不断沉生。

笺云。似三摩地者。似真即不真也。

如是之人。相杀相吞。相食未已。云何是人。得出三界。

笺云。已犹尽也。言相食相吞。如汲井轮互为高下。无有穷尽。

汝教世人。修三摩地。次断杀生。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二决定清净明诲。

九来流真诲。

是故阿难。若不断杀。修禅定者。譬如有人。自塞其耳。高声大叫。求人不闻。此等名为欲隐弥露。

后再勖遵修文六。初喻彰遗戒。

笺云。法上。将杀心求无上菩提。大似塞耳高叫。求人不闻。自家爱隐。转见露现也。

清净比丘。及诸菩萨。于岐路行。不蹋生草。况以手拔。云何大悲。取诸众生血肉充食。

二责犯彰持。

若诸比丘。不服东方丝绵绢帛。及是此土靴履裘毳。乳酪醍醐。如是比丘。于世真脱。酬还宿债。不游三界。

三勖断微缘。

笺云。言东方者。是此土也。及此土。乃西天也。靴履者。用皮为之。裘者。以毛为衣。毳裘是也。真脱。则不还债。

何以故。服其身分。皆为彼缘。

四喻存难越。

笺云。既食他身分。须酬他命根。为彼众生所缘境也。

如人食其地中百谷。足不离地。

笺云。言劫初时人。百谷不食。乃能空中飞行自在。乃至食其百谷烟火之食。乃足不离地。

必使身心于诸众生。若身身分。身心二途。不服不食。我说是人真解脱者。

五来遵真脱。

笺云。身心二途者。心不念食。身不爱着。法上。如人食众生身分。始终须还。终不舍离也。

如我此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

六显定正邪。

阿难。又复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偷。则不随其生死相续。

三盗戒文二。初显彰升坠文九。初奉戒超生。

汝修三昧。本出尘劳。偷心不除。尘不可出。

二亏持滞缚。

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偷。必落邪道。

三心游邪径。

上品精灵。中品妖魅。下品邪人。诸魅所著。

四三品分形。

笺云。邪人则风邪之人。

彼等群邪。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

五迷邪为正。

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妖邪。炽盛世间。潜匿奸欺。称善知识。各谓自己得上人法。詃惑无识。恐令失心。所过之处。其家耗散。

六乱法伤人。

笺云。詃诱也。言潜藏隐匿奸诈欺诳于人也。恐令失心者。惊恐于人。令人失心也。然此经亦□□□言诳称善知识。偷盗取受施主供养。是人邪心。被鬼所著。

我教比丘。循方乞食。令其舍食成菩提道。诸比丘等。不自熟食。寄于残生。

七责犯彰持。

笺云。言不得长久在也。

旅泊三界。

笺云。言诸圣人于三界。但如旅泊之人。一宿一食。何可长乎。

示一往还。去已无返。云何贼人。假我衣服。裨贩如来。造种种业。皆言佛法。却非出家具戒比丘。为小乘道。由是疑误无量众生。堕无间狱。

笺云。声闻之人。示身为一往还。为舍此报后。更不受生也。去已无返者。去不更来也。

若我灭后。其有比丘。发心决定。修三摩提。能于如来形像之前。身然一灯。烧一指节。及于身上。爇一香炷。我说是人。无始宿债。一时酬毕。长揖世间。永脱诸漏。

八显超标志。

笺云。长揖则永辞也。

虽未即明无上觉路。是人于法。已决定心。

笺云。言此人虽未即明无上真觉之路。是人于教法。已有决定求无上之心。

若不为此舍身微因。

笺云。言若不为此无上菩提舍身求小微劣之事。或爱钦重。或求名利。

纵成无为。必还生人。酬其宿债。

笺云。若求如此小小之事。此人决定宛然又着。还彼食佗身分之人债也。除非求无上菩提故。

如我马麦。正等无异。

笺云。如佛往昔因中。毁僧言食马麦。后成佛。犹偿夙债。夏三月安居。犹食马麦。盖示因果故。出宝积经。

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后断偷盗。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三决定清净明诲。

九敕流真教。

是故阿难。若不断偷。修禅定者。譬如有人水灌漏卮。欲求其满。纵经尘劫。终无平复。

后再勖遵修文三。初喻彰亏戒。

若诸比丘。衣钵之余。分寸不畜。

次显教今修文八。初少欲知足。

笺云。三衣钵盂之外。

乞食余分。施饿众生。

二行惠施。

笺云。凡乞食作三分。分一分自食。一分施饿众生。一分施鸟雀等。

于大集会。合掌礼众。

三行不轻行。

有人捶詈。同于称赞。

四忍辱。

必使身心二俱捐舍。

五离心形二缚。

笺云。不食众生身。亦无贪心。

身肉骨血。与众生共。

六等观为己。

笺云。身与众生同。自既怖死。彼亦如然。

不将如来不了义说。回为己解。以误初学。

七指他真经。

笺云。若将如来不了义教。回为自己见解。疑误于人。似偷一般。今言不将不了义教。说似初学。是将了义乃真实也。

佛印是人。得真三昧。

八克证三昧。

如我此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

后定标邪正。

阿难。如是世界六道众生。虽即身心无杀盗淫。三行已圆。若大妄语。即三摩提。不得清净。成爱见魔。失如来种。

四大妄语戒文二。初显彰升坠。文四。初举犯沉生文三。初彰愚犯失。

笺云。爱见者。才妄语。内心便生爱。失如来四智菩提种也。

所谓未得谓得。未证言证。或求世间尊胜第一。谓前人言。我今已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道。辟支佛乘。十地地前诸位菩萨。求彼礼忏。贪其供养。是一颠迦。销灭佛种。

次举法过人。

笺云。颠迦者。亦云颠底迦。唐言乐欲。

如人以刀断多罗木。佛记是人。永殒善根。无复知见。沈三苦海。不成三昧。

后喻显沉生。

笺云。多罗树似棕。有子赤色堪食。三苦海。则三涂也。

我灭度后。来诸菩萨。及阿罗汉。应身生彼末法之中。作种种形。度诸轮转。

次来传阴付文三。初来真居世。

或作沙门。白衣居士。人王宰官。童男童女。如是乃至淫女寡妇。奸偷屠贩。与其同事。称赞佛乘。令其身心。入三摩提。

二密化归真。

笺云。奸诈偷盗。屠儿贩卖之人。与其同事教化也。

终不自言我真菩萨。真阿罗汉。泄佛密因。轻言未学。唯除命终阴有遗付。

后隐迹潜遗。

笺云。阴者暗也。暗有遗付也。言临命终方说。

云何是人。惑乱众生。成大妄语。

三责惑凡称异。

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后复断除诸大妄语。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四决定清净明诲。

四告传真教。

是故阿难。若不断其大妄语者。如刻人粪。为旃檀形。欲求香气。无有是处。

后□勖真修文六。初喻彰亏戒。

笺云。旃檀。唐言与乐。白者治热病。赤者去风瘴。

我教比丘。直心道场。于四威仪一切行中。尚无虚假。云何自称得上人法。

二责犯标持。

笺云。四分戒云。若比丘实无所知。自称言我得上人法。言我已入圣智胜法。我知是。我见是。后放异时。若问若不问。欲自清净。作是说。我实不知见。言知言见。虚诳妄语。除增上慢。是比丘波罗夷不共住。

譬如穷人。妄号帝王。自取诛灭。况复法王。如何妄窃。因地不真。果招纡曲。

三喻妄窃□。

求佛菩提。如噬脐人。欲谁成就。

四喻临终脱梅。

笺云。噬脐者。喻不可及也。义□左传。

若诸比丘。心如直弦。一切真实。入三摩提。永无魔事。我印是人成就菩萨无上知觉。

五勖行诸行。

如我此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

六标定邪正。

大佛顶首棱严经卷第六下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