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笔下文学 > 老乡亲

慎终追远话清明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清明又叫清明节,也是一年里二十四个节气之一。中国的节气,全都跟农事有关,唯独清明除了与农事有关外,并且含有神秘色彩,可以算是一个极特别节日。照中国习俗,清明那天,无论南方北方,都要上坟扫墓,所以清明又称鬼节。

按照中国古礼,凡是神主入祀宗祠家庙之后,所有祭奠都改在神主之前,除非自己住在郊区,坟地就在家门口附近,大概很少有人随时上坟祭奠的。

祭扫坟茔,简而言之曰祭茔,《大清通礼》载:“寒时及霜降节,拜扫圹茔,届时素服诣墓,具酒馔及芟剪草木之器,周眠封树,剪除荆草,故称扫墓。”

明清两代,皇家慎终追远,对于祭陵特别重视,清朝皇室每年清明冬至春秋二祭,皇帝必定指派亲信王爵或贝子贝勒,分往东西陵致祭。

皇陵所在,周围全都筑有高大围墙,圆顶方宇,名为实城,上完祭后,随即举行敷土礼,由两位职司,用黄布一方,兜满细黄土,把土倒在坟顶上方告礼成。清朝各帝,不但对自己祖宗陵寝,诚敬隆周,就连明代陵寝,也都多方保护,随时派员修缮,禁止樵牧。宽裕慈惠,所以民间亦能仰念祖德,慎终追远,蔚为风尚。

早年民间购置茔地,无不认为是一桩大事。安徽省有几县,对于龙骨气穴尤为重视,甚至有些人为了给先人寻觅佳城吉壤往往停柩在堂,终年奔走,必定要找到一块有五色土的龙脉兴旺地段,请堪舆先生选定茔相,才敢把先人安葬。

大户人家在立好坟茔同时购置祭田,多者数十顷,少者也要几十亩,招请邻近忠实农家代为照拂看管。这种祭田虽然每年也酌收少许地租,大约十之八九全给坟少爷做生活费了。看坟的如果能够孜孜汲汲,温良朴拙,不盗卖树木,也就等于世守其业啦!

北平大户人家的坟茔,最外一圈多半种柳树,坟圈子间隔最大的一丈二尺,小者也有八尺。里圈就种松柏树了,围绕坟圈子有如一排松墙子,只留正面墓道,以利进出。看坟的要随时修剪,让柳树井然森列,松柏树明秀含青。靠近坟地还要盖有阳宅,正房是给坟主上坟休息进餐之用,盖阳宅必定有东西厢房,是准备停灵用的。依照北方规矩,妻子如果早年亡故,不能先行下葬,必先停灵等待,或在厢房土丘,或是砖砌,等先生故后才能一同安葬。

早年中等以上家庭妇女,是很少随便出门的,唯独清明、中元、十月初一三大鬼节,妇女们也要上坟哭祭,回程要摘一枝嫩柳芽,别在头簪子上然后回家,让人知道是刚上过坟的。北平有一句俗语说“清明不戴柳,死了变黄狗;清明不打牌,死了没人抬”,就是这样来的。

妇女并不一定要正日子上坟,要由看坟的进城择定日期,再行前去,看坟的得了确信,打扫阳宅,洗刷门窗,修剪树木,每座坟前添土拍匀,净候主人家来上坟了。

北平大户人家上坟,都带金银锡箔去,很少带烧纸的,至于祭拜则各有不同了,早年都是以猪头三牲上供,满洲人用烧燎白煮,后来更趋实惠,有的用盒子菜,或是做几样亡人生前喜爱的食物,有人甚至改用鲜花水果,既简单又干脆了。上供的猪头三牲、烧燎白煮撤供之后,就归看坟的打牙祭了。看坟的也准备了小米粥、烙饼等,再煮上几枚油鸡蛋给上坟的当午饭,这是久住城市里人享受不到的呢!

舍间祖茔在西郊六里屯,襟山带河,面对望儿山,早春时际,群峰隐现,青翠如洗,风景秀丽,所以每年春秋二季上坟,总有若干亲友同去。大家有时坐车,有时骑驴。我们上坟扫墓,他们结伴游春,真是别有一番情趣。

自从卢沟桥事变,日军在红山口一带设有重兵,自然无法上坟扫墓……如今栖迟海隅,每逢佳节,北望神州,心中真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我想来台的内地同胞,都有同感吧!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