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一曰宏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题解】

青山开篇说在琴乐中,曲调若无自然大气之度,于古意上就欠缺了。他的理由是琴是在庙堂中使用的乐器,必须庄严端重。然而在《诗经》中,除了庙堂之用外,我们更多看到的是其在宴饮歌咏中的身影。琴人对古意有一种近乎崇拜的迷恋,唐刘长卿所作《听弹琴》中“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即表达了此种心态,而且此种态度似乎代代相传。推究其中的本质,上古时期虽然生产力落后,但是人的内心真挚而淳朴,对自然心存敬畏,各种思想行为多来自与自然交流的感触,也许是出于这种向往,故而在琴乐中历代琴人都表达出对古意的崇拜。

那些时代久远的古音,曲高和寡,不光琴乐如此,几乎所有高雅艺术的情况都近似。通俗艺术的娱乐性更强,这原本是从古至今的常态,琴乐也不能避免。古人一直强调古意,但是存世琴谱显示几乎每代人都在改谱。故而青山在本篇中强调他所学习的是有古音的琴乐,这些琴曲(当指《大还阁琴谱》中所载)开始冲和闲雅,曲中猱、绰装饰音的运用意求宏大,因为宏大则音有苍老之意,苍老即有古意。而在弹奏中要求指法宽裕纯朴,让每一个音在琴弦上都得到充分而恰当的振动,运指心手如一,音与意和,音乐从宏大的气度中流淌而出。

强调宏大至此,青山补充说与宏大相呼应的是细小,两者互应互补。音乐中只有宏大没有细小,音乐中的情感就达不到细腻的程度。只求细小不求宏大,则音乐中的意趣则会显得过于雕琢不够舒展。体现在音乐中的运用,这两者之间相辅相成,不可偏废。在本篇之后,青山也直接续以“细”况,加以详说。最后青山强调若要与古意合,求宏大的方法就是胸怀磊落,即前所述古人之真挚。

调无大度1,则不得古,故宏音先之。盖琴为清庙明堂之器2,声调宁不欲廓然旷远哉3!然旷远之音,落落难听4,遂流为江湖习派5,因致古调渐违,琴风愈浇矣6。

【注释】

1大度:宽宏的气度。

2清庙:即太庙,古代帝王的宗庙。《诗经·周颂·清庙》:“於穆清庙,肃雍显相。”明堂:古代帝王宣明政教的地方。《孟子·梁惠王下》:“夫明堂者,王者之堂也。”

3宁:难道。廓然:宏旷,空阔。

4落落:孤高寡和。

5流:向坏的方面转变。习派:宗派习气。指与古雅相对的、专图娱人耳目的“繁响促调”,即青山在“雅”况中所谓:“自古音沦没,即有继空谷之响,未免郢人寡和;则且苦思求售,去故谋新,遂以弦上作琵琶声,此以雅音而翻为俗调也。”

6浇:浇漓。(风俗等)不朴素淳厚,此指琴学的风气变得浮薄。

【译文】

曲调如果缺少宽宏的气度,就不能表现出古雅的品格,所以首先必须使琴音宏大。琴既然是庙堂大雅之器,其声调难道不正是要宏阔旷远吗?但是宏远的音乐孤高寡和,难以吸引听众,于是就流变为江湖习气,由此导致了对古调的逐渐背离,琴学的风气也就更加浮薄了。

若余所受则不然:其始作也,当拓其冲和闲雅之度1,而猱、绰之用,必极其宏大。盖宏大则音老2,音老则入古也。至使指下宽裕纯朴3,鼓荡弦中,纵指自如4,而音意欣畅疏越5,皆自宏大中流出。

【注释】

1拓:张开,扩展。闲雅:沉静文雅。

2老:苍劲。

3宽裕纯朴:宽和宏大,纯正质朴。

4自如:灵活自然。

5疏越:清扬,悠扬,隽永。

【译文】

像我所学的却不是这样:一开始弹琴,就应当在乐曲中舒展冲和闲雅的气度,而猱、绰的指法运用,都必须极尽宏大。因为指法宏大了,则音调就会苍劲饱满;音调苍劲饱满,则乐曲的格调就能古雅。至于使指下达到宽裕纯朴,在琴弦中松展鼓荡,运指得以纵放自如,而音乐和意绪能够欢欣舒畅、清越隽永,这些也都是从宏大中流淌而出的。

但宏大而遗细小,则其情未至;细小而失宏大,则其意不舒。理固相因1,不可偏废。然必胸次磊落2,而后合乎古调;彼局曲拘挛者3,未易语此。

【注释】

1固:本来。相因:相互依托,相辅相成。

2胸次:胸怀。磊落:形容胸怀坦荡。

3局曲:畏缩,不舒展。拘挛(luán):拘泥,拘束。

【译文】

只是如果一味追求宏大而遗失了细小,那么乐曲中的情感就不能充分表现;如果一味追求细小而遗失了宏大,那么乐曲中的意绪就不能舒展畅达。两者本来就应该相辅相成,不能有所偏废。但是弹琴人必须胸怀坦荡,然后才能合于古雅之调;那些畏缩拘束的人,是很难和他们讨论其中的道理的。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