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笔下文学 > 传戒正范

三坛传戒正范卷二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金陵宝华山司律沙门 读体 撰

二坛授比丘戒前请戒忏悔仪

习仪第一

决定论云。比丘戒四分义摄。一受具足。二随具足。三护他心具足。四具足守持。而云护他心具足者。谓比丘有一分威仪具足。能护长他人之净信故。令彼欣敬摄归佛法故。为释子者。威仪不具。则动止违防。出入招讥。缁门警训云。世尊处世。深达物机。凡所施为。必以威仪为主。盖繇大圣洪慈曲已。调御众生。内则轨范僧徒。外则利益檀护。矧今末世。去佛且遥。必也全藉律仪。建立三宝。是故沙弥年满。是丈夫位。而於登坛受具之前。应习仪政礼。

(若圆具沙弥多。应用签编名。以三人为一坛。一签列三坛。内迁一人为首。统余八人。若进具者少。直以坛次为准。不必编签。於进具前三日。引礼师。令净人洒扫法堂。於中平敷一座。至时鸣楗椎。集诸图具者行列已。二引礼将五人徃请教授师。师受请出寮。侍者捧签於后。入堂侍师就座。侍者置签案上)。

引礼云。

上香 复位 一齐向上排班 展具 闻磬声作礼三拜 撩衣(拜已)。长跪 合掌。

师抚尺云。

诸沙弥。汝等今欲进具入僧宝数。须知具足四义中。有一分威仪具足戒也。威者。谓清严可畏。仪者。谓形仪可轨。良以僧宝尊重。司任非轻。严净毗尼。住持正法。能除饥馑。为人世福田。导化众生。趣涅盘妙果。俾见闻敬仰。己信重增。如马胜雍容行道。感采菽以信乐出家。鹙子安庠乞食。摄外道而反邪归正。古今沙门威仪。摄物利生者固难枚举。大抵三千八万之细行。不出行住坐卧之四仪。其中一一皆有方便。善护他人净信。而克成己躬之道业。故今遵奉和尚慈命。先为汝等习仪三日。次方请戒忏悔。登坛授受。庶使临期。威仪有则。尔等或久参林下。亲近知识。气质谅已变化。举止自合规模。倘有乍入伽蓝未经淘汰者。性情那得消镕。动静必乖绳墨。所以金非煅炼。终是顽矿。玉必琢磨。方成良器。今将汝等诸人名目。编入签次。以便习仪。其所编签号。以三人一坛受具。一签则列三坛。於每签内令一人为首。统余八人。如是九人互相谦恭循礼。出入贯珠。凡诸不谙之仪。威藉众引礼师慈悲善训。勿惮劳辛。儒云。不矜细行。终累大德。况为佛弟子者而不慎欤(鸣尺一下)。汝等能依教奉行否。(众齐答云)依教奉行。(师云)既能依教奉行。可谓如法。和尚复於忏悔堂中。差诸位大德。一位验签师。一位缴签师。一位书记师。(几)位巡视师。其验签者。於发露时。防有白衣外道等。溷入盗听。故请(某)师为汝等照签验明。逐一令进。其缴签者。於发露已。恐有狡佞不肖。窃伺他非。故请(某)师撤缴原签。照名令出。其书记者。於发露中仍恐名罪相同。多於舛错。故请书记(某)师登记名目。不致忽略。其巡视者。繇於忏摩必须严肃。人心或恐易怠。又虞夜静私寝。班坐杂谈。故请(某某)众师检察策进。勿致昏散。如上所差诸师。皆有成济佐助之功。汝等应当恭敬作礼。勿得我慢轻心。有辜教诏。

引礼云。

诸沙弥一拜起具 分班 左右序立。

(次第散签毕。迦请者送师归寮。复回散签所。谢众引礼师一拜。引礼复令沙弥。请彼受差诸师至堂。教其普礼三拜。候诸师散去。引礼率诸沙弥。各归本堂。引礼即将圆具坛榜张贴示论。使其人各知其受具坛数。不致紊乱戒次之先后也)。

请戒开导第二

萨婆多律论云。若发微品心。受微品戒。若发中品心。受中品戒。若发上品心。受上品戒。故知戒体本一。而无优劣。繇心缘感。遂有差殊。若待登坛作法方教发上品心。得上品戒者。彼等茫无所知。不识何等是上品心也。譬如空雷发於奇峰之巅。甘雨绝於流金之地。则难觉解。了无纳受。是以今於未受之前。先启和尚。预为开导。使其临坛猛惺。上品心生。体具周圆。孰非胜戒。

(於请戒晨朝。先净法堂。敷设法座。至时鸣椎。集彼求具沙弥。班中前四签首。往请众引礼师至堂已。诸沙弥向众引礼师三拜。起立。为首者合掌白云)。

我沙弥(某甲)等。一介愚顽。那识律诠轨范。仗师良导。少知僧行威仪。渐熏乐欲心生。更冀禀持念切。故今仍恳诸师。再为启白和尚。

(如是白已。叉手问讯)。

引礼云。

诸沙弥。观汝等进具之意最真。而恳求之语至切。信力如是。所愿必成。众中为首者出班九人。一人执香。随我同往方丈礼请和尚。其余立定。整肃威仪。俟聆教诲。

(到方丈如常作礼。和尚受请至堂升座。迎请者各归本班。四引礼向座展大具三拜。长跪合掌。先代通白)。

仰白和尚。大慈忍听。彼沙弥(某甲)等。威仪略谙。求具志殷。希入僧伦。欲跻圣域。故今先诣座前。顶礼启白。惟愿和尚智鉴。称量可否。如或机堪拔济。少赐矜怜。预为开导。

(如是白已。三拜。起具。分立左右。呼云)。

上香 复立 诸沙弥一齐向上排班 展大具 闻磬声顶礼三拜 撩衣(拜已)。长跪 合掌 所有乞戒言辞。汝当自白(为首者朗白云)。

人身难得。中国难生。佛道难遇。戒法难受。我(某甲)等幸逢大和尚树光明幢。张净梵网。接引凡流。摄归僧宝。愿锡我(某甲)等具足大戒。如律行持。成道利生。用酬恩德。

(白已。诸沙弥齐一叩首。合掌诫谛跪听)。

和尚抚尺云。

夫采如意珠而入海。从浅至深。禀具足戒而登坛。繇小进大。戒宝非踰跨可求。佛制必相应方授。未有不历沙弥行业。而直趋大僧名位者也。今尔诸人。既已守持息慈学处。复能求受比丘律仪。则阶级无越。理合增修。况乎请恳殷诚。吾岂吝而不授。但此具足大戒尊重。所任靡轻。是正法久住之根源。僧伽蕃衍之命脉。非具足则僧伦无以崇立。非僧宝则佛法何以弘通。故於天人魔梵外道婆罗门众中。比丘僧最为第一。所以欲圆具戒。非处莫托。必依白二羯磨结界之地。故律云。非羯磨地。不得在内受欲行僧事。处既如法。於中建坛。十师数必满足。遴请如法精严。故律论云。和尚二阿阇黎并须如法。七僧为证皆清净明晓。若无和尚。若十僧不满。皆不成就故。师虽如是。又要汝等身无难遮。故律云。身相不具。百遮等人。及自破净行。污他梵行。皆不得受具。道器虽具。正为汝等秉宣。白四圣教发体之时。仍须文句不得增减差脱。作白羯磨咸钦律检。斯可不堕非法。纵然外缘俱成。而汝等乞戒之心复有三品。所谓上中下也。随其所发之心。则随感上中下品之戒。然以具足戒之戒法戒体戒行戒相。与前沙弥受持者。百倍千倍不能比喻。苟不识知如是深义。虽云登坛授受。受已还同未受。似僧非是真僧。与众共住。名曰哑羊比丘。同僧法事。呼为摩和罗辈。若欲绍隆三宝。利益群生。斯之功德。何繇可克。故我今於未登坛前。开导明了。令汝等正受戒时。领解不昧。所言上品心。受上品戒者。即汝等来朝坛上。能发坚固信力。普於法界一切有情无情境上。起广大慈护之心。除不善损害之念。誓断一切恶。誓修一切善。誓度一切众生。於中不怖不退。志愿坚深。此则谓之发上品心。受上品戒。诚所谓内秘菩萨行。外现是声闻。能住正法。建立僧伦。若纵有慈护心而护之不普。亦缘法界境而缘之不周。於度生边。似有怖退。志愿未能深坚者。谓之中下品心。此心狭劣非胜。所获之戒。但是中下品尔。此戒仅可自利。止宿草庵。既缺利他。佛种奚绍。是以今欲汝等发上品心。受上品戒。而不欲汝等起卑劣心。受中下品戒也。所言戒法者。即世尊成道十二年中。观有漏因缘事起。而为诸无事比丘禁防三毒。调伏七支。金口所制二百五十净戒。一百八十四种羯磨。乃至三千八万无量律仪是也。所言戒体者。即是来朝於十师座前。正秉羯磨时。尔等发上品心之思业力用。运想法界。徧缘一切尘境。而境从心现。然所现之境。非有表色。即是法界一切尘境之体。亦即得戒之因。若未缘想领受已前。此尘境体於汝无系。但一发心缘想领受已后。此法界尘境体。恒依汝等自心。念念不忘。时时守护。是以戒为能依。心是所依。心法和合。名为戒体。如药丸喻可以例知。所言戒行者。即依本所受之戒体。於日用处或读诵。或安禅。或熏礼忏法。或修持净业。乃至着衣受食等。皆不违越毗尼。所以一切行。尽名戒行。非谓一切行外而别有戒行。出世行业。悉以净戒而为本也。所言戒相者。即佛所制二百五十具戒。一百八十四种羯磨。於一一戒相中。所明轻重开遮。於一一羯磨内。所摄成坏两缘。此即法相也。於日用四仪间。常所行时事。及非时事。此即行相也。其法因事制。事依法成。若一切善业等事如法。当行而不行。此名之止犯。若当行而即行。此名之作持。若一切恶业等事非法。不当行而行。此名之作犯。若不当行而不行。此名之止持。若罔知止犯作持。止持作犯。则开遮全晦。成坏茫然。是故律制比丘。五夏以前。专精戒学。五夏以后。方可听教参禅。盖为令其识相护体。冀生定慧。出世道业方有所据。汝等若能如是信解。如是受持。庶合圣德。真是出家持法之子。故首棱严经云。将此深心奉尘剎。是则名为报佛恩。汝等能依教奉行否。(答云)依教奉行。(和尚云)既能依教奉行者。今夜当请羯磨阿阇黎。先审汝等沙弥十支禁戒。若守持无染。可谓真净道器。少有违犯。仍是杂秽身心。必须苦切痛诃。依律忏悔。更有十三重难。十六轻遮。於临坛时。方差教授师屏处别问。至秉羯磨。对众复再严诘。我今令众引礼大德。将汝等往诣二师寮。白知启请受具开导等情。俟作法审忏中。若果无犯重。不毁根本者。方可集会同界大僧。於彼众中恭请十师登坛。为尔诸人授大比丘戒。众引礼大德。如我所语。即当奉行。(众引礼。曲躬合掌齐答云)如和尚所命。

(四引礼转身向上。展具三拜。仍分列左右。呼云)。

诸沙弥一齐起立 闻磬声礼谢三拜 撩衣(拜已)。起具 分班 迎请者送和尚归方丈。

(如常礼送和尚归方丈已。复回法堂。众沙弥同谢众引礼师三拜。起分两立)。

通白二师第三

欲授具足大戒。必须三师水乳。一界六和。律法相应。乃可授受。今诸沙弥虽请和尚开导。而忏悔教诫。任在二师。故复令其礼拜通知。

(其通白二师即在请戒竟。引礼命沙弥撒去法座仍序班次而立。一引礼将二沙弥。先请羯磨师至堂。引礼向师一触礼起立。呼诸沙弥展具作礼三拜。长跪合掌。引礼叉手代众白云)。

彼沙弥(某甲)等。时间申请和尚禀受具戒。已蒙慈允。预为开导。但未知其勤策本戒。持犯若何。故和尚差我(某甲)等率诸沙弥。先为通白羯磨阿阇黎师。於今夜分。敷座恭请。惟冀临堂。如律作法。慈愍故。

(引礼白已。呼沙弥等一叩首)。

羯磨师云。

善哉沙弥。可尔为汝等临堂作法。人各静其心虑。忖其持犯。至时集候。如实忏悔。(众答云)依教奉行。

(引礼呼沙弥等。三拜起具。先请者仍送师归寮。复引二沙弥徃请教授师至堂。如上作礼长跪合掌。引礼代众白云)。

彼沙弥(某甲)等。适间顶礼和尚启请进具。幸蒙垂怜。如律开导。已令请羯磨师今夜忏悔。仍恐威仪缺略。不应法缘。故复差我(某甲)等统诸沙弥。通白教授阿阇黎师。伏祈重警未谙。再锡慈音。慈愍故。

(引礼白已。沙弥等一叩首)。

教授师云。

善哉沙弥。如彼代言。深可庆幸。更希教诫威仪。谅已演习如法。其大比丘随律轨则。待近圆后。方可一一教诫。(众答云)依教奉行。

(如前礼送师归寮。复回法堂普谢众引礼师。次第各还本堂)。

教衣钵第四

初坛受沙弥戒。先验衣钵者。恐间有缺少借贷。或干非法等类。必令更换再备。今则将登宝坛。因进具戒。诸凡行持。莫不同乎大僧。若衣钵名相。事义不知所繇。则用处皆错。时时犯非。是以教授师。应先指示。俾其一一通晓。於登坛日往屏所问难闲。但略言道具。以免稽留。

(於通白二师已。少顷复令净人。徃法堂鸣楗椎。引礼师令进具沙弥。各各身着七衣。捧持五大二衣。挂钵携具。次第入堂。序列班次。将所持衣置於案上。如常仪请教授师至堂已)。

引礼云。

上香 复位 诸沙弥向上排班 展具 闻磬声作礼三拜 撩衣(拜已)。长跪 合掌。

彼沙弥(某甲)等。将欲登坛。禀受具足。所有衣钵事义。若不知其制起源繇。恐难受持合辙。故今礼请教授阿阇黎师。指示分明。令彼等如律奉行。庶符圣意。

(引礼白已。沙弥等一叩首。合掌跪听)。

教授师云(此出古戒坛文)。

夫三衣裁制。即如来金口亲宣。一钵受持乃释子资身贵器。坏色则迥超俗服。应量则有异常伦。服之者忍辱倍增。持之者功德具足。价重七珍之宝。难可测量。功高万仞之岗。岂能仰望。百千万亿人天。咸皆稽首。九十六种外道。悉不知名。惟有吾佛出世。示此未曾有法。俾见闻者。利益无涯。受持者。身心俱净。若欲知其三衣之纵广。一钵之大小。非开示莫能明义。不解说安可知源。今则将授大戒。先示汝等衣钵名相。汝当知之(鸣尺一下)。汝等袱中。各有五条衣。梵语安陀会。此云作务衣。亦云下衣。亦云杂作衣。凡寺中执劳服。役。路途出入往还。当着此衣。汝等身上所披七条衣。梵语郁多罗僧。此云入众衣。亦云上着衣。凡礼佛修忏。诵经坐禅。赴斋听讲。安居自恣。乃至一切集僧办事。当着此衣。汝等袱中各有大衣。梵语僧伽黎。此云杂碎衣。谓剪碎缝成。条相多故。凡入王宫。升座说法。聚落乞食。半月布萨。降伏外道之时。当着此衣。然此大衣多种不同。谓上中下各有三品。所言下三品大衣者。谓下下品九条。下中品十一条。下上品十三条。此三品衣。皆两长一短。割截衣持。所言中三品大衣者。谓中下品十五条。中中品十七条。中上品十九条。此三品大衣。皆三长一短。割截衣持。所言上三品大衣者。谓上下品二十一条。上中品二十三条。上上品二十五条。此三品大衣。皆四长一短。割截衣持。此之三衣者。名福田衣。僧祇律云。佛在王舍城。帝释石窟前经行。语阿难言。过去诸佛衣相如是。从今依此制作衣相。增辉记云。田畦贮水。生长禾苗。以养形命。衣相福田。润以四利之水。增其三善之苗。养以法身之慧命也。释其名者。服上谓之曰衣。衣者依也。故衣以蔽寒暑也。经律皆名袈裟。真谛杂记云。袈裟。外国都邑。名含多义。或名离尘服。断六尘故。或名消瘦服。割烦恼故。或名莲华服。离染着故。或名闲色服。如法色故。今所谓坏色衣也。此衣必为三者。何也。表三业清净故。以五条断贪。身业也。七条断瞋。口业也。大衣断痴。意业也。长多短少。表圣增凡减也。用青黑木兰三色者。表法报化三身也。体则用熟苎麻布。不得用绫罗纱绢之物。表慈悲也。汝等各有坐具一方。所言坐具者。梵语尼师坛。此云随坐衣。又云敷具。又云衬足衣。即如塔之有基。汝今受戒之身。即五分法身之塔也。良繇五分法身因戒生故。汝等各有一钵。所言钵者。梵语钵多罗。此云应量器。谓体色量三皆如法故。体则铁瓦二物。色则用麻子杏仁捣碎。涂其内外。以竹烟熏治。作鸠鸽孔雀色。所以熏者何。为夏天盛物不馊。不染垢腻。有此功德。故当熏治。量则上钵斗半。下钵五升。中钵可知。此乃姬周斗也。若准唐斗。上钵一斗。下钵五升。中钵七升半也。此衣此钵。是汝受戒之正缘。资身之急务。要须自己置办。若借若无。并名非法。准律明条皆不得戒。一生虚受信施。将来坠堕三涂。常劫轮回无有解脱。汝等搭衣之时。净身口意至心顶戴。默诵咒偈。次展披搭。若受食赴斋之时。端身趺坐。开巾展钵。诵偈安庠。盛物之后。左手持钵。右手扶缘。直身正念。供养三宝。至诚作观。取次下匙。祖家不云。五观无违。三匙有节。如上教示如法受用。若不遵行。罪贻於后。所有受持衣钵轨则。候临坛曰吾往屏处问难时。准根本律部。方乃教持。汝等自今已后。凡欲制造衣钵。应须请问明师如法裁造。无恣自心。有违圣制。若衣成已。必请一知律师僧。依法加持。信受披搭。功不唐捐。必获胜益。是名末世僧宝真正比丘。汝等能依教奉行否。(答云)依教奉行。

引礼云。

诸沙弥一齐起立 闻磬声作礼三拜 撩衣(拜已)起具 分班 迎请者送师归寮。

(送师已。回至作法所。谢诸引礼师毕。各各持己衣钵除还本堂)。

审戒忏悔第五

沙弥进具时。所问十三重难。十六轻遮。必在十师临坛。和僧作法。方差教授师往屏处详问。次复召入僧中羯磨师凭众再审。事办一朝。法无隔宿。如此两番详诘。诸律文同。一往受具者。皆於隔宿请师预问。既不待羯磨所差。又非是正授具曰。嗟夫。深违佛勅。遗误迨斯。今准南山古仪。原遵佛制。唯於隔宿审诘沙弥十戒。次曰登坛。方差问二十九种轻重难遮。愿诸弘戒者。剪革沿式。以奉圣规。是所幸也。

(此番作法。更当整肃。良以具足大戒尊严。而僧伽之数难入。且今去佛时遥。法多情弊。若不藉以殊胜外缘。曷能发彼上品因心。是以即於请戒后日分。引礼师先令净人。或沙弥。洒扫法堂。中敷一座。供列香花。庄饰旛盖。於正座屏后。设书记师位。堂左颊门外。设验签师位。堂右颊门外。设缴签师位。处处灯悬。光逾白昼。在在香爇。篆蔼祥云。供设既备。即鸣楗椎集诸求具沙弥。照签班次排列。引礼将五人徃请羯磨师。执香者在前。至寮作礼。请师至堂。礼佛就座。拈香举赞毕)。

引礼云。

上香 复位 迎请者先出班。闻磬声作礼三拜 归班。

(受差验缴二师出众。向座一触礼起立。座上师其出位答礼。自宜相谅)。

羯磨师云。

幢树毗尼。唯在匡扶正法。堂开忏悔。用资佐助诸缘。今诸沙弥欲求进具。理合露忏。防有白衣等溷入盗听。故请二师详查出入。彼若如法清净。我等作办方成。但恐坐久疲劳。愿生欢喜。(叉手答事)如命。

(验缴二师向上叉手问讯两分左右。各诣颊门就位而坐。次书记师出众。向上一触礼而立)。

羯磨师云。

勤策近圆。当净身意。干犯则律不许容。无染则戒方可受。今夜班多人众。事或雷同。故请大德注明人事。不致差误。以便呈简和尚。愿勿厌其烦琐。(叉手答云)如命。

(答已。向上叉手问讯。却后就本位众巡视大德。向座一触礼起立)。

羯磨师云。

律制森严。人心易怠。须假胜缘。克成善业。今诸沙弥於发露时。或恐昏散。忘误忏摩。故请众大德检巡察视。整肃忏仪。令彼三业翘勤。一心无怠。可谓曲己成人。幸勿辞劳。(众齐叉手答云)如命。

(答已。向上叉手问讯而出。各备提灯。严肃清察)。

引礼云。

诸沙弥。汝等各各至诚。随我音声。朗诵大悲神咒。仗此密言威神力故。净洁法筵。远诸魔障(齐声朗诵三遍已。举)。

南无甘露王菩萨摩诃萨(三称)

引礼云。

诸沙弥等一齐向上排班 展具 闻磬声作礼三拜 撩衣(拜已)长跪 合掌。

夫七众以比丘为首。三聚以具戒为尊。须求净器。受彼醍醐。合选良材斫成梁栋。运斤在於大匠。陶冶不越轮绳。今为汝等恭请(某某)律师。作审戒忏悔阿阇黎。请师之语。汝合自陈。恐汝未能。我今教汝。各称法名。(称已)其余言词。皆随我道。

大德。一心念我沙弥(某甲)等。今请大德为审戒忏悔阿阇黎。愿大德为我作审戒忏悔阿阇黎。我依大德故。得如实忏悔。慈愍故(三请三礼)。

羯磨抚尺云。

夫戒净而定慧生。乃佛祖修证之道本。惑起而贪爱具。是有情轮回之苦因。斯惟智者觉照。愚者迷沦。汝等既能厌苦舍家。受持沙弥十戒。复欲增进勤修。愿入比丘僧伦。如是则何患定慧不生。而轮回不息。但虑汝等本所受持禁戒之中。或性重条章有毁。或息慈名德有亏。纵欲近圆。恐无所获。萨婆多论云。若破沙弥十戒中重者。若受具戒及禅无漏戒。若欲胜进。一切不得。良以沙弥戒是比丘戒之原基也。譬如树根充润。花果敷实。亦如地址坚牢。楼阁任兴。未有无根企果。而无址架阁者。是故我今於请戒开导之次。钦遵律制。逐一问汝。汝等随其所问。逐一实答。不得以有言无。以重说轻。倘有一念覆讳。岂但内欺於心。外欺於师。抑且欺诳十方诸佛菩萨。诸天善神。而旧罪不除。新殃更积。如是则恶道不怖。惭愧不生。诚为可怜愍者。是故汝等人人信力决定。生大怖畏。生大惭愧。思恶道苦。发菩提心。倾诚发露。真切忏悔。矿砂净尽。方是精金。瑕疵少存。尤非良璧(鸣尺一下)。汝等能如是忏悔否。(众答)依教奉行。

引礼云。

诸沙弥一齐起立 闻磬声作礼三拜 撩衣(拜已)。起具 分班 汝等为首者。统众集候。待呼召时。九人次第从左颊门至验签师所。逐一照名而进。到师座前发露竟。九人次第从右颊门至缴签师所。逐一依次而出。今留第一班在堂。余者暂出。(众出已复呼云)。

第一班近前。向上排班(堂宽一行列定。堂窄前后两班)。展具 闻磬声作礼三拜 撩衣(拜已)。长跪 合掌 作观运心。齐称。

南无十方常住三宝(三称已)各称自己法名(称毕)。

师抚尺云。

诸沙弥。我今详问汝等本所受持十支戒相者。正是浣汝身心。蠲除不净。遴选道器。摄入僧伦。应须各解我语。确实而答(鸣尺一下)。

第一不杀生戒者。凡物有命不得故杀。若自杀。若教他杀。若坑陷杀。若倚发杀。若推堕杀。若咒术杀。若毒药杀。若劝他杀。若先知彼人意欲自死。故安杀具令死。若令恶兽毒蛇杀。乃至堕胎破卵。焚山决渎。皆名曰杀。汝等於此戒中曾有犯否。(若犯即实答犯某杀。傍人不得教答无也。盖犯戒由於自心。忏悔必须自言。若是傍人教之。斯皆得越毗尼罪。下之九戒亦如是。若真正无犯。方可答云)无。

是中犯者。准律判定。以明轻重罪相。若杀人类者犯重。是性戒。破根本。失沙弥戒。名灭摈突吉罗。不通忏悔。不得与余清净沙弥同宿。同事。不得如余清净沙弥。与诸比丘二宿三宿。

若杀天龙鬼神。能变形解语者。犯中罪许容悔。名应忏突吉罗 若杀畜生。不能变形解语者。犯下罪许容悔。亦名应忏突吉罗 若杀人类不死者。犯中方便罪 若杀天龙乃至畜类不死者。犯下方便罪 若助他令杀人。若天等畜类死不死。皆同上本罪轻重 若见杀不起慈心。反赞美随喜者。犯方便中罪。许容悔。

比丘五篇六聚罪名。沙弥不得预知。所以言中下罪。又言中下方便。其实总摄一应忏突吉罗。而云中下者。由犯戒之心有炽盛烦恼。有软烦恼不同。是以随分中下。於下九戒事义亦然。

若弑父母圣人。犯逆罪。堕阿鼻地狱。更重於上。杀虽是一。事不同科。如初坛审弑父母。及杀恶中所明。

第二盗戒者。凡是有主物。不得盗心故取。若自取。若教他取。若受教代他往取。若咒术取。若因寄取。若与已更夺取。若贷借不还。乃至偷税冒渡等。皆名曰盗。汝等於此戒。曾有犯否。(若犯某盗。即实答言犯某盗。若果无犯者。方答云)无。

是中犯者。不论新故贵贱之物。若盗取直五钱。犯重是性戒。破根本。失沙弥戒。名灭摈突吉罗罪。不通忏悔。不得与余沙弥同宿同事。不得如余沙弥。与诸比丘二宿三宿(五钱者。准此方钱算。是八十文。以银数算之即八分也)。若盗减五钱。自四钱以下。犯中罪许容悔。名应忏突吉罗罪 若盗五钱以上。不满十钱者。仍总是一重罪。若满十钱。即犯二重罪。若盗直多多五钱。按钱所犯。亦多多重罪 若盗三宝物者。计直多少。定罪轻重。与此同科。

然重罪言多多者。是佛真实语。怜愍持戒七众弟子。令勿毁犯。示其地狱苦报。倍更转增。难脱离故。

第三淫戒者。若与人男人女作不净行。或己淫他。或他淫己。乃至共畜生者。皆名曰淫。汝等於此戒中。曾有犯否。(若犯某淫。即实答犯某淫。若无答云)无。

是中犯者。凡有淫欲心。和合作事竟。皆犯重。是性戒。破根本。失沙弥戒。名灭摈突吉罗罪。不通忏悔。不得与余沙弥同宿。同事。不得如余沙弥。与诸比丘二宿三宿。

若有淫欲心。未和合而即止。犯中罪许容悔。名应忏突吉罗罪 若以淫欲心。与女人身相触。与女人屏处坐。屏处语。皆犯中罪许容悔。名应忏突吉罗罪。

第四妄语戒者。若未曾悟道。妄言已悟。若未得禅得定。妄言已得。若未证四果。妄言已证。乃至妄言天龙神鬼等来。如此虚而不实。诳惑世人。皆名大妄语。汝等於此戒中。曾有犯否。(若曾向人说某妄语。即当实答曾犯某妄语。若果无者。方答云)无。

更有妄语。绮语。两舌。恶口。皆名曰小妄语。汝等於此戒中。曾有犯否。(若犯某妄语。即实答犯某妄语。若无答云)无。

是中犯者。若是大妄语。向前人说。彼解语了了犯重。是性戒。破根本。失沙弥戒。名灭摈突吉罗罪。不通忏悔。不得与余沙弥同宿同事。不得如余沙弥。与诸比丘二宿三宿。

若本意是说大妄语。或说不明了。前人不领解。或正说时即中止。并犯中罪许容悔。名应忏突吉罗罪 若小妄语。说而不了了。令作责心突吉罗悔除。后莫更为(以上四戒。乃一切戒之根本也)。

第五不饮酒戒。凡一切能醉人者。一滴不可入口。汝等於此中。曾有犯否。(若有犯。即实答犯。若无答云)无。

是中犯者。若五谷及花果等。已作成酒者。乃至酒曲酒糟。但有酒香。酒味。作酒想。入口下咽能醉。犯遮戒。许容悔。名应忏突吉罗罪 若患重病。医必用酒煮药而治者。当先白师。师允方服。要无酒香。酒味。入唇不作酒想可尔。若重即断则不犯。如若因病时以酒煮药。病差复饮用者。仍犯本罪。

第六不着香花鬘。不香油涂身戒。汝等於此中曾有犯否。(若犯某事。即实答犯某事。若果无犯答云)无。

是中犯者。若此土用缯绒珍宝。制饰巾冠者。类乎西域着花鬘也。若此土用香熏衣帐。及密佩香囊者。亦类西域以香涂身也。按律藏中。佛有随国风之说。非无据也。故知国风服用之事虽殊。而喜好玩饰之心是一。若有作如此事者。犯遮戒。许容悔。名应忏突吉罗罪。

第七不歌舞倡伎。不故往观听戒。汝等於此中。曾有犯否。(若犯某事。即实答犯某事。若果无答云)无。

是中犯者。若唱曲讴吟。名之为歌。若掉臂踯足。名之为舞。若吹箫弹琴。双陆围棋。掷骰博钱。投壶射箭。乃至驰马拭剑等。皆名倡伎。若自作。若见闻喜乐。故意往观味听者。一一俱犯遮戒。许容悔。名应忏突吉罗罪。

第八不坐高广大床戒。汝等於中。曾有犯否。(若有答有犯。若无者答云)无(今世末法。处处僧床皆非应量。而为师者。临时问至此。当深生惭愧。必也知违佛制。庶几可尔。不然则儿戏毗尼。故为故问矣)。

是中犯者。律制僧床。但许足高一尺六寸(若以周尺言之。一尺止今匠尺八寸。一尺六寸。准匠尺有一尺二寸八分)。坐时令足不挂空。若过此量。名之为高。广者。恣纵转卧。既高且广。故名大床。用者犯遮戒。许容悔。名应忏突吉罗罪 若得已成者。截足应量不犯。

第九不非时食戒。汝等於中。曾有犯否。(若有犯答有犯。若无犯者答云)无。

是中犯者。以时为制。时者。从东方明相始出乃至日午正中。非时者。从日稍侧。乃至次日明相未出。若於非时食啖一切有形之物。皆名破斋。犯遮戒。许容悔。名应忏突吉罗罪 若病饥者。许取一切谷豆麦煎不破皮滤汁。非时得饮。乃至种种浆。以水作净已可用。

第十不捉持生像金银宝物戒。汝等於中。曾有犯否。(若犯某。即实答犯某事。果若无答云)无。

是中犯者。生。谓生而质具。如金。银。珠。玉。珊瑚。玛瑙。水晶。砗磲。瑠璃。琥珀。玻璃。玳瑁。文犀。象牙。一切奇珍之物是也。像。谓造作成像。若钱钞。一切金银七宝造作之器。而成种种形状之类是也。斯皆长人贪心。有违高尚之志。故佛不听捉持。若捉持如是者。犯遮戒。许容悔。名应忏突吉罗罪 若为三宝。及师长父母掌举。不作己物想者。则不犯。

(如是九人。一一详审已。於中若有犯四根本性重戒者。书记注笔登册。次日呈白和尚。若有犯后六种轻戒者。羯磨师即座如律称量。教令忏悔)。

引礼云。

顶礼一拜而起 第一签从右边下。至缴签师所。逐一依次出堂(待第一签九人转下从右已去○复呼云)。

第二签左边上。至验签师所。逐一照名进堂。

(如是班次多少。一一呼应。乃至末后一签。不须出堂。但起立於右。即鸣椎集先发露者。各随班次入堂。两序而立。其奉差验缴及巡视等出众。向座一齐叉手问讯。验签者白云)。

我(某甲)等。奉和尚差事已毕。班次不减。出进如法。巡视密严。动止安庠。无有犯威仪者。

羯磨师云。

佐助有功。夜深神惓。各请安息。

(诸位作辞而退。各还本所。书记出众。呈册於座。向上义手问讯白云)。

我(某甲)奉和尚差委。登记所问罪相。今诸沙弥根本无犯。悉皆清净。白羯磨师。转白和尚。

此中若犯四重者。此文改云 今诸沙弥发露中。唯某甲有犯律章。余悉清净。白羯磨师。转白和尚。

(羯磨师。如前慰劳已。书记复再义手问讯。辞退出堂归寮)。

引礼云。

诸沙弥一齐展具 闻磬声作礼三拜 撩衣(拜已)。长跪 合掌。

师抚尺云。

诸沙弥。我今遵律已详问汝等。汝等各各解我语言。一一答竟。谅无余蕴。庶几身器清净。可尔登坛得圆具戒。然於登坛之日。屏处及与僧中。仍问汝等四重根本。汝等亦如今夜在我座前。谛实而答。此时更为汝等。拈香恳祷。

诸佛加庇。众圣证明。愿多生所积之愆尤。从今殄灭。无始未行之善业。自此勤修。汝今众人各各观想十方诸佛。随我言音。至诚忏悔。各称法名(称已。师起立拈香毕。复坐义手。至诚作梵举云)。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繇无始贪瞋痴一切罪障皆从身语意之所生今对佛前求忏悔一切罪根皆

忏悔功德殊胜行  无边胜福皆回向  普愿沈溺诸有情  速往无量光佛剎  十方三世一切佛  一切菩萨摩诃萨  摩诃般若波罗蜜

引礼云。

诸沙弥一齐起立 闻磬声礼谢三拜 撩衣(拜已)。起具 分班。

(引礼导为首沙弥。如常礼送师归寮。仍回法堂。教众沙弥普同上殿。各秉虔恭。彻夜礼佛。其诸沙弥谢引礼师毕。即至大殿。然烛焚香。三业至诚。能所皆空。如实顶礼)。

以上沙弥犯重者。毗尼制教。不通忏悔。若观彼沙弥。虽已破重。而有真实惭愧。革过从新者。可依大乘方便救拔。令其深怖地狱。永息世缘。择处结坛。哀切苦到。或一七。二七。求见好相。罪方得殄。如其不见。或积岁月。必以见相为期。戒方许受。为恐因缘难阻。不能如法建坛。纵能建坛。倘若好相不现。则后悔难追。莫若慎之於始。惓惓守持为善也。

三坛传戒正范卷二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