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勉专仗佛力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光自西徂东, 由北至南, 往返万余里, 阅人多矣。其有平日自命通宗通教, 视净土若秽物, 恐其污己者, 临终多是手忙脚乱, 呼爷叫娘。其有老实头持戒念佛, 纵信愿未极, 瑞相不现, 皆是安然命终。其故何哉?良由心水澄清, 由分别而昏动。识波奔涌, 因佛号以渟凝。所以上智不如下愚, 弄巧反成大拙也。【书一】二

●佛说一切大小权实法门, 皆须仗己功力, 断惑证真, 方出生死。若惑业有一丝毫, 生死决定难出。是以从生至生, 从劫至劫, 展转修持。或有力量充足, 直进不退, 即能了脱者。多皆旋觉忽迷, 暂进久退, 经尘点劫, 不能出离。所以尔我今日尚为凡夫, 皆坐不知如来普被三根、至极圆顿之净土法门故也。【书一】十九

●《楞严》一经, 不知净土者读之, 则为破净土之元勋。知净土者读之, 则为宏净土之善导。何以言之?以自力悟道之难, 净土往生之易。十法界因果, 一一分明。若不仗佛力, 虽阴破一二, 尚或着魔发狂, 为地狱种子。而且二十四圆通之工夫, 今人谁能修习?唯如子忆母之念佛, 凡有心者, 皆堪奉行。但得净念相继, 自可亲证三摩。知好歹者读之, 其肯唯主自力, 不仗佛力乎?不知好歹者反是。以其止欲为通家, 无心了生死耳。【书二】五

●夫修行用功, 原为了生死耳。倘用功而生死不能了, 犹不肯依能了者而为之, 岂非担麻弃金, 自贻其咎乎?参禅纵能大彻大悟, 如五祖戒、草堂清、真如喆、断崖义, 尚不能了。而再一受生, 反致迷失, 较前为远不能及, 况吾侪乎?【书二】六

●净土法门者, 乃如来普度众生, 最圆顿直捷、广大简易之法门也。何以言之?以一切法门, 皆须断尽见思二惑, 方了生死。而断见惑如断四十里流, 况思惑乎?断见惑, 即证初果。若约圆教, 则是初信。断思惑尽, 即证四果。圆教, 即是七信。初果、初信, 尚有生死。四果、七信, 方能了脱。而天台智者大师, 示居五品。虽则所悟与佛同俦, 圆伏五住烦恼, 而见惑尚未曾断。然大师本地, 实不可测。而临终只说登五品者, 深虑末世不致力于断惑证真, 唯以明心见性为究竟也。夫明心见性, 乃大彻大悟也。若最上上根, 即悟即证, 则可即了。否则纵悉知未来如圆泽者, 尚不免重复受生耳。至于五祖戒再作东坡, 草堂清复为鲁公, 尚未至甚。而海印信为朱防御女, 已属不堪。雁荡僧为秦桧, 则诚堪怜悯矣。甚矣!自力断惑证真、了生脱死之难也。如来一代所说通途修证教理, 虽法门种种不一, 绝无具足惑业, 能了生死者。唯净土一门, 但具真信切愿, 以至诚心, 持佛名号, 求生西方。无论惑业之厚薄, 工夫之浅深, 皆于临终, 仗佛慈力, 带业往生。既往生已, 即已超凡入圣, 了生脱死。从兹渐次进修, 即得亲证无生, 以至圆满佛果耳。此如来悲愍劣机众生, 普令现生顿出轮回之特别法门也。【序】五三

●研教者, 按常途教理以论断证, 不信有带业往生之事。矜常处生死以度众生, 不愿为速出生死之人。不知坯器未烧, 经雨即化。烦惑未断, 转生即迷。自利尚难, 焉能利他。此皆不谅己德, 以博地凡夫, 稍具慧性, 便以法身大士之作略自拟, 以致一误永误也。参宗者, 专主参究, 以期明心见性。不知其机稍劣, 不能明心见性者多多也。即使已得明心见性, 而惑业未断, 仍旧轮回生死, 不能出离者, 又多多也。五祖戒、草堂清、海印信、真如喆等, 乃其确证。噫!死生亦大矣, 何可以专仗自力, 而不仗佛力耶?抑或自力果愈于佛力耶?夫人之处世, 大而创业垂统, 小而一衣一食, 莫不仗众人之力, 以成自事。至于了生死大事, 乃虽有佛力而不肯倚仗。欲显出格之作略, 恐堕愚夫之窠臼。其志可谓大矣, 惜乎不知其所谓大也。【序】十九

●夫欲了生死, 必须实证。若唯悟而未证, 则烦惑尚在, 大须努力。倘能兢兢业业, 历缘煅炼, 则觉照存心, 冥符圣智, 人我是非之凡情, 无由而起。若不加觉照, 依旧凡情炽然。功行愈高, 情见愈重。由悟入迷, 在所难免。如人睡惺不起, 久复睡着。古人谓“大事已明, 如丧考妣”, 正以烦惑未断, 或恐复迷。须知断惑之人, 便无凡情。既无凡情, 何有生死。大悟之人, 其悟纵与佛同, 其惑犹未断除。必须念念觉照, 庶免凡情用事。【序】二四

●此之法门, 全仗佛力。喻如跛夫日行数里, 若乘转轮圣王轮宝, 则顷刻之间, 遍达四洲。是轮王力, 非己力也。毕世修行者, 固然如是。即五逆十恶极重罪人, 临命终时, 地狱相现, 若能志心念佛, 即得蒙佛接引。良以佛视众生, 犹如一子。于善顺者固能慈育, 于恶逆者倍生怜愍。子若回心向亲, 亲必垂慈摄受。【记】三

●仗自力修行, 断惑证真, 颇不容易。断见惑如断四十里流, 况思惑乎?见惑一断, 即证初果, 预圣流。尚须七生天上, 七反人间, 方可断尽思惑, 以证四果。虽云十四番生死, 而天上寿长, 固不易以年月论也。初果圣人, 欲了生死, 尚如是之难。况具足惑业之凡夫乎?若证四果, 则生死根本永断, 超出六道轮回之外。若发大悲心, 入世度生, 则乘愿示生。非如具足惑业者, 随善恶业力所牵, 升沉于六道之中, 自己一毫作不得主也。自力了生死, 非宿根深厚者不能。末世众生, 何能企及。于是如来特开一净土法门, 俾一切若圣若凡, 上中下根, 同于现生了生脱死。其慈悲救护之心, 至极无加矣。其修持之法, 亦须严持净戒, 力修定慧。而兼以生信发愿, 持佛名号, 求生西方。信愿真切, 念力精纯, 现生亦可证圣, 临终直登上品。则入菩萨位, 证不退地矣。纵根机陋劣, 未能如是。但能至心念佛, 则心佛相契, 感应道交。临命终时, 必蒙佛慈接引, 带业往生。下至五逆十恶之人, 临终地狱相现, 若心识不迷, 有善知识教以念佛。其人生大怖畏, 生大愧悔, 虽念数声, 即便命终, 亦可仗佛慈力, 接引往生。一得往生, 则永出轮回, 高预海会。渐次进修, 必证佛果。仗自力了生死, 如彼之难。仗佛力了生死, 如此之易。凡有心者, 皆能念佛, 皆可往生。有血性汉子, 决不肯令本具之真如佛性, 背悟净缘, 随迷染缘, 长劫轮回于六道之中, 而莫之能出也。【记】九

●吾人在生死轮回中, 久经长劫, 所造恶业, 无量无边。若仗自己修持之力, 欲得灭尽烦恼惑业, 以了生脱死, 其难逾于登天。若能信佛所说之净土法门, 以真信切愿, 念阿弥陀佛名号, 求生西方, 无论业力大, 业力小, 皆可仗佛慈力, 往生西方。譬如一颗沙子, 入水即沉, 纵有数千万斤石, 装于大火轮船中, 即可不沉, 而运于他处, 以随意使用也。石喻众生之业力深重, 大火轮喻弥陀之慈力广大。若不念佛, 仗自己修持之力, 欲了生死, 须到业尽情空地位方可。否则纵令烦恼惑业, 断得只有一丝毫, 亦不能了。喻如极小之沙子, 亦必沉于水中, 决不能自己出于水外。阁下但生信心, 念佛求生西方, 不可再起别种念头。果能如是, 寿未尽则速得痊愈, 以专一志诚念佛功德, 便能灭除宿世恶业, 犹如杲日既出, 霜雪即化。寿已尽则即能往生, 以心无异念, 即得与佛感应道交, 故蒙佛慈接引往生也。阁下若信得此话及, 则生也得大利益, 死也得大利益。【书二】六七

●今之世道, 乃患难世道, 若不以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为依怙而常念之, 则祸患之来, 或所不测, 及其卒遇, 徒唤奈何?倘能预先持念, 必有冥为转移。况生死到来, 人各有此日, 故宜常作临终想, 则一切非分之妄想, 与不能资之以了生死之诸法门, 自不致力驰骛, 而令此决定仗之可了生死之法荒疏不修也。愿汝夫妻父子, 同不以光言为迂腐, 则幸甚。【书一】九六

●念佛人有病, 当一心待死, 若世寿未尽, 则能速愈。以全身放下念佛, 最能消业, 业消则病愈矣。若不放下, 欲求好, 倘不能好, 则决定无由往生, 以不愿生故。此等道理不明白, 尚能得仗佛慈力乎?汝母之病, 宜切劝放下求往生, 如寿未尽, 求往生, 反能速愈, 以心至诚故, 得蒙佛慈加被也。祈与汝母婉曲言之, 令勿效痴人说痴话也。【书二】五九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