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宁波佛教会之成立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今日为鄞、慈、镇、奉、象、佛教分部之常例大会,亦为改组为宁波佛教会之成立大会,吾当故是舍而新是谋,与轮扁言其甘苦,就大匠正其绳墨焉!

一、佛教于今日不可不有团体  优胜劣败,强存弱亡,虽非慈祥闿弟、平等通溥之德音,固亦五浊恶世中一难逃之大例!生为五浊恶世中之吾人,辄亦不能不受此同业魔力之范型,从之竞争而听其淘汰。夫慕真体道之智者,诚可超然独逝,弃此搅扰抢攘之漏舟,不值一顾;然茫茫有情,宝性在抱,昧而不知,载胥及溺,大哀之救,庸胡能已!则将欲入苦海而登之觉岸,就不能不藉优强之势先自固存而获战胜。观牟尼之现身,择释迦之华族,即可略窥其一二。顾自有情物之有脊类、无脊类分途竞进,无脊类才止乎蜂蚁,有脊类造极乎吾人,吾人既非蜂蚁所能竞,乃翘然首出庶物,其恃为优劣强弱之标准者,盖多在智巧器机,即其骎骎日以演进者亦然,非若庶物之专在躯干官能也。然智巧以交感、游聚、效习、传播而启增,器机以通工、易事、分业、合作而成盛,故其功用胥基乎能群。夫能群者仁,巧机者智,血气之勇非所尚,则必仁且智而后有勇,勇德、智德皆出乎能群,则能群者优胜强存,不能群者劣败弱亡,可以决矣!时至今日,争胜无已,竞存益烈,人生与团体之关系亦弥复切,事事需乎群策群力而得立。群之最大者,则有国际团体及宗教、学术、工艺、商业等之世界大协组;而最严密健全者,则为国家团体。今我国处此大趋势中,大有不进求生路即退就死地之概。且各社会既莫不合群以争图进步,而又有各教团相竞逐,以祈占优越强盛之地位,则我含藏众宜普度群生之佛教,宁可不设立团体以振兴发挥贯彻实行之乎?就积极方面言之既如此,更就消极方面言之:若非团结我全体佛教徒为一心,以求自保存之策,即欲居林下为一无事道人,亦将为不可能之事矣!实迫处此,可不惧哉!

二、佛教于今日不可不有形式完备之团体  人类能群,得之生性,应之乎亲串之关系,浸假而有族群;应之乎安利之关系,浸假而有国群;应之乎信崇之关系,浸假而有教群;由来者久,非始今日。最初、皆先有精神而后有形式,形式生乎分别,有分别则有对待,有对待则有内外,有内外则有拒摄,而竞争烈矣!竞争烈、则一存一亡、一倾一立纷相乘,茍非求形式之完备,使足以维持其精神,则内不足摄诸相从者以进行,外不足拒诸相违者以保守,而倾亡且旋见矣。故今之所谓团体,必有范围、有部勒、有机关、有职守,非徒感动聚集之谓也。释尊转法轮初十二年,三宝既具,教团已成,然未制戒律,此纯为精神之群;已而有各部戒律,有各宗制度,有各寺规约,形式渐具。而我国前此盖犹无与国政相依,随国家地方之区域,设立机关,部勒全体之佛教徒以成为佛教之统一团体者;有之、实始于僧教育会、佛教总会。夫今日我教中既鲜大师足以维系教徒精神上之信崇,有如古之佛祖;而与我教相对待者,如非宗教之各界,非佛教之各教,多有精神充足、形式完备之团体,森然以环伺进逼乎我,我尚能独无形式完备之团体有以固结乎内而焕发乎外哉!但今有各寺院之聚居,不使有各政区之协组,此管理寺庙条例所以妨害佛教之生存发达,而我各寺院断不可以此为依赖,遂视各政区之佛教团体为可无也。

三、当改组佛教总会  佛教总会之章程,既为政府取消,佛教总会本支分部之在各政区,已不能完备团体之形式。故必须变更其组织,重立名义,经各政区官厅之承认,乃能发生对内对外之效力。

四、鄞、慈、镇、奉、象分部改组宁波佛教会之必要  此必要之理由,已具乎上来之所述。抑尤有进者:前佛教总会先凭虚设立全国之机关,从之以发生各地之支分部,范围过大,力量不足以副之。今须一变其本末之位置,先依各地方政区构成形式完备之佛教团体,就其切实能行者以建设诸佛教公共事业,随后徐图合建全国之机关,根本既固,力量乃充,一也。畴昔佛教总会,盖多凭借浙江等省僧教育会而改组之者,故成立颇易;特各地方未能皆先有僧教育会可依之改组,故往往仅成立空机关,而一经取销章程,即不能存在。反观今浙江等省至今能保存其机关及所办公共事业者,可见当先成立各地方团体之必要矣。然僧教育会之设,宁波实为之首创,今应正僧教育会之名义,以组成宁波佛教会,而提倡各地方政区皆设立佛教会,二也。五、改组宁波佛教会之机会  五邑之佛教机关及所办公共事业,既得热心诸长老之毅力维持,迄今略无丧失;所丧失者,特教徒内之齐心协力不如前耳!今幸逢当地之官长士绅指导赞助,我教徒若犹不齐心协力以图进行,则不独放弃乎教徒之天职,抑亦辜负乎官绅之盛意!逮团体既经涣散之后,他时众患交迫,自卫无术,欲更谋设立之团体,恐无今日之易矣!机会靡常,时不可失,我教徒幸有以急起直追也!六、佛教会之责任  欲明佛教会之责任,应先知佛教二字之含义。盖今言佛教,乃浑括佛教全体之名:有佛教之寺产,有佛教之徒众,有佛教之制度,有佛教之学理,有佛教之事业,有佛教之目的,有佛教对于世界、众生、国家、人民、及各社会、各宗教之关系。寺产当如何维护?徒众当如何摄持?制度当如何整顿?学理当如何昌明?事业当如何进行?目地当如何达到?各方面之关系当如何调剂以求适宜?胥佛教会之责任也。此虽非一蹴可就,要当先有以维护摄持乎教产、教徒,而对于各方面之关系使得其当,则团体自易坚固,而吾教可有整顿昌明发达之希望矣!(见庐山学)

(附注)原题“宁波佛教会之演说”,今改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