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笔下文学 > 玉海

卷六十一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钦定四库全书

玉海卷六十一

宋 王应麟 撰

艺文

奏疏 防

唐虞之臣敷奏以言秦汉之辅上书称奏奏者进也敷下情进于上也

周奏事

周礼宰夫掌叙羣吏之治以待诸臣之复万民之逆注复谓于朝廷奏事逆谓上书 太仆掌诸侯之复逆注郑司农云复谓奏事也逆谓受下奏 御仆掌羣吏之逆及庶民之复

秦奏事

汉志春秋类奏事二十篇秦时大臣奏事及刻石名山文【七国未变古式言事于王皆称上书秦初改书曰奏】

汉高帝时奏事

高纪五年高起王陵对注臣瓒曰魏相邴?奏高帝时奏事有将军臣陵臣起 列?周昌尝燕入奏事 田蚡为丞相入奏事语移日 石建奏事上前屏人言切至 公孙?朝觐奏事因言国家便宜【见严助传】 汲黯武帝坐武帐黯前奏事 张汤每朝奏事语国家用日旰天子忘食【使儿寛为奏】 萧望之疏令公卿大臣朝见奏事明陈其职

汉贾山至言

贾山传文帝时言治乱之道借秦为谕名曰至言大槩谓圣主以和顔受諌而兴秦以不闻过失而亡【时孝文二年冬十一月癸夘日食诏举直言极谏通鉴纲目贾山上书附是月】 志儒家贾山八篇

汉董仲舒上疏

董仲舒传仲舒所着皆明经术之意及上疏条教凡百二十三篇

汉地节羣臣封事 汉上封事 唐上封事

宣纪地节二年五月上始亲政事而令羣臣得奏封事以知下情五日一听事自丞相以下各奉职奏事以传奏其言 魏相传因许伯奏封事言春秋讥世卿今光死子复为大将军昆弟诸壻据权势在兵官宜损夺其权又故事诸上书皆为二封书其一曰副领尚书者先发其副封所言不善屏去不奏相复因许伯白去副封以防壅蔽诏皆从其议又上封事荐张安世宜尊其位为大将军子延寿领宿衞 萧望之传地节三年京师雨雹望之因上疏拜为谒者时上初即位思进贤良多上书言便宜辄下望之问状高者请丞相御史次者中二千石试事满嵗以状闻下者报闻或罢归田里所白处奏皆可 霍光传霍山领尚书上令吏民得奏封事不闗尚书羣臣进见独往来霍氏恶之【山云旣归第张敞上封事】列传赵充国颂营平守节屡奏封章 葢寛饶奏封事刘更生上封事推春秋灾异以救今事不宜宣泄臣

谨重封上【通鉴元帝永光元年】 谷永三上封事然后得召 京房以建昭二年二月朔上封事 王嘉封还诏书奏封事谏 王章奏封事言日食 翼奉上封事又因举直言极谏奏封事 后纪建武以后多因灾异令百寮各上封事【建武十年三月诏百竂上封事其上书不得言圣】 光武二【建武六年十月丁丑以九月丙寅晦日食七年三月以三月癸亥晦日食】明帝一【永平八年十月壬寅晦日食旣诏羣臣极言无讳于是在位者皆上封事言得失帝览章深自引咎以所上班示百官】章帝一【永平十八年十一月甲辰晦日食】和帝一【永元七年四月辛亥朔日食引见公卿问得失令将军大夫御史谒者博士议郎郎官防廷中各言封事】安帝一【建光元年十一月己丑地震】顺帝一【永和元年正月乙卯日变地揺】冲帝一【建康元年九月地震水涌】桓帝二【建和元年四月地震延熹五年正月乙亥地震】灵帝三【建宁元年五月丁未朔日食二年四月雨雹四年二月诏公卿至六百石各上封事】

傅郭躬章和元年上封事 刘儒桓帝时灾异求直言儒上封事十条极言得失 蔡邕熹平六年诏羣臣各陈政要邕上封事 晋武帝太康七年正月甲寅朔日食乙卯诏公卿大臣各上封事元帝大兴元年十一月雷雨诏羣公卿士各上封事二年五月大饥十二月大赦并诏百官上封事

唐贞观三年六月以旱蝗诏百辟上封事十一年七

月以水灾诏百寮上封事【八月甲子魏征奏曰今之封事谤木之流也 又见后诏百官言事】永徽五年正月以旱诏京文武九品已上及朝集使进封事咸亨元年十月命五品已上上封事开元十四年六月以旱命百官及州县长官上封事乾元元年四月诏京官九品已上上封事二年三月诏昔公卿面谏令仆陛奏所以下竭其忠上闻其过两省官十日一上封事直论得失上元二年九月令谏官每月二上封事广德元年七月同二年三月诏曰为政者宣之使言作事者稽之于众上封事者宜令尚书省详议可否大厯八年八月贞元四年正月六年闰四月以旱顺宗即位正月元和十五年二月穆宗即位太和元年正月六月开成元年正月一日并诏上封事

汉便宜章奏

列传魏相为丞相【地节三年六月】上书谏击匈奴【元康二年】相明易经有师法好观汉故事及便宜章奏以为古今异制方今务在奉行故事而已数条汉兴已来国家便宜行事及贤臣贾谊晁错董仲舒等所言奏请施行之奏故事诏书凡二十三事又数表采易阴阳及明堂月令奏之引高皇帝所述书相国臣何等议孝文帝时以二月施恩惠颇非时节晁错为太子家令奏言其状或有逆贼风雨灾变郡不上相辄奏言之相数陈便宜上纳用焉萧望之宣帝思进贤良多上书言便宜 张敞为京

兆朝廷每有大议引古今处便宜公卿皆服天子数从之 杜延年昭帝时吏民上书言便宜有异辄下延年平处复奏 匡衡数陈便宜及朝廷有政议傅经以对

汉公卿奏议 将相论议

成帝纪賛公卿称职奏议可述 前匈奴传河平元年伊邪莫演言欲降下公卿议议者或言宜如故事受降光禄大夫谷永议郎杜钦以为不如勿受对奏天子从之 刑法志孝文将相皆旧功臣少文多质论议务在寛厚 后祭祀志注东观书曰永平三年八月丁夘公卿奏议世祖庙登歌八佾舞名东平王苍议云云章帝赐苍曰云云公卿议驳今皆并送 舆服志注东观书曰永平二年正月公卿议奏南北郊东平王议曰高祖制长冠入宗庙光武建明堂立辟雍陛下以礼服龙衮祭五帝今祭明堂宗庙圆以法天方以则地服以华文象其物宜天地之礼冕冠裳衣宜如明堂之制【苍传与公卿共议定南北郊冠冕车服制度】 后传陈宠为司空奏议温粹号为任职相 第五伦奏议归于寛厚 宋志侍御史二汉受公卿奏事

汉刺史奏事

后百官志每州刺史一人诸州常以八月行所部郡国录囚徒考殿最初嵗尽诣京师都奏事中兴但因计吏注胡广曰嵗尽赍所状纳京师名奏事差其远近各有常会东观书曰和帝初张酺上言臣闻王者法天荧惑奏事太微故州牧刺史入奏事所以通下问知外事也数十年以来重其道归烦挠故时止勿奏事今因以为故事臣以为刺史视事满嵗可令奏事如旧典问州中风俗云云 列传薛宣上疏曰方刺史奏事时宜明申敕 翟方进迁朔方刺史再三奏事注师古曰刺史嵗尽辄奏事京师 何武为扬州刺史每奏事至京师武奏事在邸【宋志嵗终则乘传诣京师奏事】 陈遵居长安尝有部刺史奏事过遵 冯野王为上郡太守朔方刺史萧育奏封事荐言野王

汉羣臣书四品

胡广传文吏试笺奏注汉杂事曰凡羣臣之书通于天子者四品一曰章二曰奏三曰表四曰驳议章者需头称稽首上以闻谢恩陈事诣阙通者也奏者亦需头其京师官但言稽首言下稽首以闻其中有所请若罪法劾案公府送御史台卿校送谒者台也表者不需头上言臣某言下言诚惶诚恐顿首顿首死罪死罪左方下附曰某官臣甲乙上 蔡邕独断叙汉制有疑事公卿百官会议若台阁有正处而独执异意曰驳议其合于上意者文报曰某官某甲议可 文选注谢恩曰章陈事曰表劾验政事曰奏推覆平论有异事进之曰驳兼谓之上书 刘勰曰汉世善驳则应劭为首晋代能议则傅咸为宗

汉名臣奏

唐志刑法类汉名臣奏二十九卷【隋志三十卷云名臣奏事又有丞相匡衡大司马王鳯奏五卷】陈寿汉名臣奏事三十卷 中兴书目汉名臣奏二卷一卷孔光元寿二年八月奏篇凡三一卷唐林在新莽时奏篇凡十 史记河间献王传注引汉名臣奏杜邺奏【文选注引杜邺奏事】 霍光传注臣瓒案杜延年奏艺文志注引汉名臣奏唐林云云 蔡邕传注引汉

名臣奏张文上疏【文选注引应劭等议】 汉名臣奏曰张禹奏曰案令丞相奏事司直持案长史将簿中二千石奏事皆与其丞合

汉诸王奏事

唐志故事类十卷

汉南台奏事

唐志刑法类二十二卷【隋志无汉字】 顺帝永建元年九月辛亥初令三公尚书入奏事

汉白虎殿对防

成纪【兼杜钦等传】建始三年十二月戊申朔日食其夜地震未央宫殿中诏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之士杜钦谷永上对皆以为后宫女宠大盛之咎四年夏上尽召直言之士诣白虎殿【殿在未央宫】对防防曰天地之道王者之法六经之义人之行取人之术当世之治各以经对钦永对上皆以其书示后宫【唐志永集五卷】

汉建武以来章奏

东平王苍传肃宗建初八年正月【壬辰】诏东平中傅封上苍自建武以来章奏并集览焉苍永平二年议南北郊三年议登歌舞名四年帝欲校猎河内上书谏朝廷有大议驿使问答章帝赐书曰先帝每有著述典义之事未尝不延问王以定厥中苍上言庙乐建初元年地震苍上便宜其事留中帝报书曰丙寅所上便宜三事朕亲自览读【隋志梁有苍集五卷】

汉公车章奏

王符传公车以反支日不受章奏明帝蠲其制【刘向云章交公车】 明帝纪永平六年四月诏间者章奏颇有浮辞尚书宜抑而不省 列传窦融自河西召还京师光武问所上章奏谁与参之曰皆从事班彪所为 第五伦为会稽守坐法诣廷尉吏民上书者千余人显宗方案梁松事诏公车诸为梁氏及防稽太守上书者勿复受杨仁上便宜十二事显宗嘉之 左雄掌纳言每有章表奏议台阁以为故事阳嘉元年上言郡国举孝廉请先诣公府文吏课牋奏 郎顗顺帝时公车召诣阙拜章 胡广察孝廉试以章奏安帝以广为天下第一蔡邕上封事录所宜施行七事诏问曰宜披露得失具对经术以皂囊封上章奏 皇甫嵩上表陈谏有补益者五百余事 史记东方朔至公车上书凡用

三千奏牍公车令两人共持举其书仅能胜

汉置章御坐

周举传举上书言当世得失辞甚切正尚书郭防应贺等上疏称举忠直欲帝置章御坐以为规诫

汉魏对议

文中子述史篇汉魏礼乐其末不足称也然书不可废尚有近古对议存焉【注对若淳于俊马昭日三皇以德化民三王以礼为治议若夏侯?曰铨衡台阁上之分孝悌闾里下之分】制志典册则几乎典诰矣

诸葛亮十六防

晁氏志兵家类武侯十六防一卷序称谨进便宜十六事治国君臣视听纳言察疑治民举措考黜治军赏罚喜怒治乱教令斩断思虑阴察陈寿録孔明书不载此防疑依托者【崇文目同】 书目文武奇编二卷亮撰

魏名臣奏议 魏名臣奏 魏台访议

魏志注魏书曰陈羣前后数陈得失上封事辄削其草正始中诏撰羣臣上书以为名臣奏议朝士乃见羣谏事皆叹息焉袁子曰羣谈论终日未尝言人主之非书数十上外人不知君子谓羣于是乎长者【通鉴明帝青龙四年十二月癸巳颍阴侯陈羣卒】 隋志刑法类魏名臣奏四十卷陈寿撰【目一卷】魏台杂访议三卷高堂隆撰南台奏事二十二卷魏王奏事十卷 唐志故事类魏名臣奏事三十卷魏台访议三卷【文选注引魏台访议】南台奏事九卷 文心雕龙魏代名臣文理迭兴若高堂天文黄观教学王朗节省甄毅考课亦尽节而知治矣 前后汉书注引魏武奏事【高纪十年顔注引之】 三国志注太平御览引魏名臣奏

晋诸公奏 便宜五事

隋志总集晋诸公奏十一卷 傅?传泰始中为散骑常侍上便宜五事言农事得失水官兴废又安边御胡政事寛猛之宜

隋太平十二防

文中子世家仁寿三年文中子【王通字仲淹】西游长安见隋文帝帝坐太极殿召见因奏太平十有二防尊王道推霸略稽今验古恢恢乎运天下于指掌矣【十二防编成四卷房?龄请习之子曰时异事变不足习也】 中说述史篇十二防行于时则六经不续矣闗朗篇十二防何先必先正始者也

唐诏百官言事

纪贞观三年六月壬午诏文武官言事【以旱】四年二月丁巳以旱诏公卿言事十一年七月癸未大雨水乙未诏百官言事十三年五月甲寅以旱诏五品以上言事十七年六月甲午以旱诏京官五品以上言事【贞观初导人使諌中书门下及三品官入奏事必使谏官史官随之诸司皆以正衙奏事及诈李用事奏事官多俟仗下于御座前屛左右宻奏御史及待制官逺立俟其退及宋璟为相欲复贞观之政令对仗奏闻元和中元稹请复正衙奏事】永徽元年六月庚辰地震诏五品以上言事四年四月壬寅以旱诏文武官言事龙朔三年八月彗星出戊申诏百寮言事总章元年四月丙辰彗星出诏内外官言事咸亨元年十月庚辰诏文武官言事【以旱】上元二年四月丙戌以旱诏百官言事仪凤元年八月庚子诏文武官言事【有彗星】开元一年正月壬午以闗内旱求直谏五年十月甲申命史官月奏所行事十四年六月壬戌诏州县长官言事【三年五月以旱诏诸司长官言得失】至德元载十月癸未诏御史谏官论事勿先白大夫及宰相广德二年十二月乙酉令谏官每日奏事大厯八年九月戊子诏京官五品以上两省供奉官郎官御史言事十二年四月癸巳诏谏官献封事勿限时侧门论事者随状面奏六品以上官言事投匦者无勒副章十四年六月丙午德宗诏六品以上清望官日二人待制元和九年十二月诏刑部大理官朔望入对大和元年五月戊辰罢宰臣奏事监搜大中三年三月诏待制官与刑法官谏官次对

唐魏征谏事 谏录 时务防

志杂家魏征谏事五卷【旧志同】别集征集二十卷又时务防五卷【书目时务防一卷凡答问百篇】 中兴书目唐魏郑公谏录五卷吏部郎中王綝撰集征谏太宗一百三十事序曰采【一作杂】听人谣参详国典以成此録自谏诏免租赋至太宗临朝诏羣臣 魏征传凡二百余奏无不剀切当帝心谏累数十余万言至君子小人反复言之上疏言十渐帝曰以所上疏列为屛障兼録付史官使万世知君臣之义?人言征尝録前后谏诤语示史官褚遂良帝不悦 淳熈十三年读陆贽奏议终篇六月十三日程大昌奏宣取谏録览观诏缮写以进

唐十渐疏

魏征传贞观十三年【政要同】上疏极言曰陛下许臣以仁义之道守而勿失俭约朴素终始弗渝顷年以来寖不克终贞观初清静寡欲今索骏马访怪珍此不克终一渐也贞观初防民如子顷奢肆思用人力二渐也贞观初役己利物比纵欲劳人三渐也贞观初亲君子比狎近小人四渐也贞观初不贵异物不作无益今难得之货并进玩好之作无息五渐也贞观初求士如渇比以一人毁而弃谗佞得行六渐也贞观初无田猎毕弋之好数年后驰骋为乐七渐也贞观初羣情上达今忠欵不申八渐也贞观初孜孜治道比恃功业之大负圣智之明无事兴兵九渐也贞观初矜育抚宁比闗中劳弊十渐也疏奏帝曰朕今闻过矣愿改之以终善道方以所上疏列为屏障庶朝夕见之兼録付史官使万世知君臣之义 通鉴贞观十三年旱甲寅诏五品以上封事征上疏以为比贞观初渐不克终者凡十条

唐谏苑 谏林 隋谏苑

唐志杂家齐何望之谏林十卷【隋志五卷】宋虞通之善谏二卷儒家于志宁谏苑二十卷【旧志杂家三十卷 贞观中志宁为太子右庶子撰谏苑以讽太子太宗大悦】王方庆谏林二十卷 宋书元徽元年七月丁丒散骑常侍顾长康长水校尉何翌之表上所撰谏林上自虞舜下及晋武凡十二卷 隋乐运字承业常愿处一谏官从容讽议乃发愤录夏殷以来谏争事集而部之凡六百三十九条合四十一卷名曰谏苑奏上之文帝览而嘉焉

唐九谏书 安邦防

志别集郭元振九谏书一卷安邦防一卷【又集二十卷】兵书类定远安边防三卷

唐姚崇十事

开元升平源先天二年十月癸夘【即开元元年】讲武新丰召同州刺史姚崇至谘天下事帝曰卿宜遂相朕崇知帝锐于治先设事以坚帝意因跪奏愿以十事闻度不可行臣敢辞政先仁恕不幸边功法行自近宦官不预政租赋外绝贡献戚属不任台省接大臣以礼羣臣得犯忌讳绝道佛营造推此监戒为万世法帝曰朕能行之翌日甲辰拜兵部尚书同三品【呉兢撰开元升平源新史采入本传通鉴不取志崇集十卷】 志小说类陈鸿开元升平源一卷 书目吴

兢撰开元升平源一卷以开元之治基于用崇也

唐平戎十八防

王忠嗣传

唐时议

元结上三篇 宋朝种放十三篇

唐陆贽奏议【翰林奏草中书奏议】

志陆贽议论表疏集十二卷又翰苑集十卷韦处厚纂权德舆序曰公字敬舆呉人公之秉笔内廷也论思

纳献钜细必陈则有奏草七卷其在相位也推贤与能举直错枉则有中书奏议七卷【今五卷】又诗文赋集表状为别集十五卷 陆防奏议十二卷始于论两河淮西利害终于论兼并之家重于公税元祐八年五月癸未讲读官臣轼希哲安诗稷彦若祖禹大临上言伏见唐宰相陆防论深切于事情言不离于道德智如子房而文则过辨如贾谊而术不疎德宗以苛刻为能而防谏之以忠厚德宗以猜疑为术而防劝之以推诚德宗好用兵而防以销兵为先德宗好聚财而防以散财为急至于用人听言之法治边驭将之方罪己以收人心改过以应天道去小人以除民患惜名器以待有功可谓进苦口之药石鍼害身之膏肓欲取奏议校正进呈淳熙八年六月壬寅有防进读陆防奏议七月丙子令日读五板十三年三月癸夘令每读以半帙为率侍读萧燧等言德宗亲闻防言而弃之如土梗陛下追诵防语而宝之如元是年读陆防奏议终篇 崔端诗上所集唐陆防奏议总要二卷删取可行之要始于君道终于兵事其推明致理之原可以法其指陈当世之失可以监【吕祖谦文鉴奏疏八册命崔端诗删定】

唐名臣奏议集 唐名臣奏 谏诤录

志吴兢唐名臣奏十卷【崇文目七卷】马揔奏议集三十卷【揔集类】 会要元和十二年马揔集武德至贞元奏议二十卷 中兴书目名臣奏议集二十卷【崇文目同】唐州刺史马揔集唐羣臣奏疏论议分二十六门各载其爵里及论事之意本末于篇首 崇文目唐谏诤集十卷唐直臣谏奏七卷张易纂谏书八十卷 两朝志唐奏议驳论一卷 孟蜀赵元拱纂唐谏诤录【通鉴考异引元拱唐谏诤集】

唐李绛论事集

李绛传所论事万余言其甥夏侯以授蒋偕次为七篇志别集李绛论事集三卷蒋偕集【又集二十卷刘禹锡为序】 书

目李司空论事七卷元和中论谏共数百事大中中史官蒋偕编次【志云三卷数不同者志之误也】元丰中郭逢原为后序书凡七卷偕之序及列传俱以为七篇篇即卷也偕序谓生平论谏凡数十百事今存于世者曰李司空论事集七卷凡七十事云卷一之三揔二十七事卷四之七揔四十有三事 安国寺碑之谏得贤兴化之对

进厯代君臣之事迹论中尉出征之逾制请

旱损百姓之放租皆致治之良规也留栁公绰论白居易释郑絪之非漏言辨裴均之进银器论裴武之使镇州皆贤哲之明辨也镇州泽潞之事宜茂昭易定之区画延州魏博之事振武营田之益此又御下服远之长防也曰李锜财产请代租税曰请驿递赦书以至论祭器论任贤金銮之事然也旧例进奉之有无官给斛斗之或阙版曹之事然也自论元义方论太平以至惜官之对不同于他相采择之非警悟于君上旣见于任辅弼之时论开纳谏诤论塞上河曲及北边之事宜复形于解机政之后论下邽五坊敕使与夫进鹞子之事不能自已于为刺史之日【通鉴考异引之】

唐元和制防

志揔集类三卷元稹独孤郁白居易【崇文目同】 元和元年四月丙午防试制举之士稹郁居易及萧俛沈传师出焉【稹拜左拾遗即日献教本书数月间上封事六七】 志别集刘蕡防一卷【大和二年】

唐策林

志揔集周仁瞻古今类聚策苑十四卷五子防林十卷【集许南容而下五人策问】 隋志防集一卷殷仲堪撰宋元嘉策孝秀文十卷梁有孝秀对策十二卷

唐王起写宣

志诏令类王起写宣十卷 王起传帝尝以疑事令使者质起具牓子附使者上凡成十卷号曰写宣他撰集亦多 唐故事中书舍人掌诏诰皆写两本一为底一为宣崇文目有宣底八卷五代史云读梁宣底见敬李为崇政院使

建隆转对 淳化次对

建隆三年二月甲午【二十三日】内出御札曰内殿起居文班朝臣及翰林学士以次转对指陈时政阙失明举朝廷急务事有要切许非时上章【一云诏常参官毎五日以次转对】八月癸酉以次对章奏下尚书省集官参详可行者以闻淳化二年十一月丙申朔诏复百官次对

唐制百官入阁有待制次对官各举论本司事兴元中诏延英坐日常令朝官三两人面奏时政得失后唐天成中诏百官每五日内殿起居拜舞讫退遂废待制次对之官每遇起居日令百官转对言事长兴初停转对有论奏许非时上言晋天福中诏五日起居以两人转对各具实封以闻汉干祐初陶谷奏停许诣閤门拜章至是始复旧制每起居日常参官两人次对閤门受其章

咸平三年十一月壬午【二十一日】诏举行转对其未预次对羣官诏上章奏事十二月壬子【九日】诏转对章疏别録一本留中四年六月壬寅命梁颢薛映共详中外章疏景德三年四月乙未复诏转对天圣七年三月二十四日【癸未】诏曰设制防之科复登闻之匦云云令百官依旧仪转对六月辛夘【四日】命晏殊孔道辅等看详转对章疏及检院所上封事类次可行者以闻八年九月丙辰【六日】转对己徧诏权罢皇祐五年五月二十六日诏两制两省台谏三馆带职省府推判官等次对言事直言无隠治平四年四月辛酉诏学士承防张方平详定百官所上封事十一月戊寅【四日】神宗诏举旧章转对十二月一日御史台言閤门仪制止是百官起居日转对不载内朝臣诏依仪制十八日诏转对官增二员【起居日令四人转对】熙宁元年上欲采用其言十一月四日以翰林学士司马光知制诰吴充同详定转对封章三年五月九日命三馆孙洙等同看详十三日辛丒命司马光详定令中书取防元祐七年五月十八日吏书王存言文德殿视朝免侍从官转对专责以朝夕论思之效从之自此止卿监郎官而已绍兴二年五月戊子手诏用建隆故事行在百官日轮一人转对令极言得失八月癸丒诏职事官轮对已周复令转对五年二月庚子命孙近胡交修编类章疏进入十二月十一日诏侍从免轮对有已见许请对三十二年六月十五日孝宗诏面对班改用三八日【先是用一五日】二十七日诏百官日轮面对旣周复旧 杨大雅尝因转对上原治十七篇 庆厯二年五月甲寅诏三馆臣寮上封事及听请对

开宝十防

太祖幸西都张齐贤以布衣献防于马前召至行宫问以所言齐贤条陈十防一下幷汾二冨民三封建四崇孝五举贤六太学七借田八选良吏九惩奸十慎刑太祖赐束帛而遣之归谓太宗曰朕不欲爵之以官异时可使为相 咸平初王济着备边防十五条以献

雍熈谏薮嘉言

四年九月五日右拾遗赵昻编谏薮嘉言上之诏直史馆 赵湘上补政忠言十篇【杂家】真宗召判宗正寺赐白金二百两

淳化澄清略

二年九月庚子王化基为中丞化基慕范?之志献澄清略言五事一复尚书省二慎公举三惩贪吏四省冗员五择逺官上嘉纳【实録云十事】

景德防林

景德中设贤良方正科钱易拟白居易防林十篇上之召赴中书试六论【又见箴类】 崇文目五子防林十卷【见前】

祥符谏史

二年十月己亥赐太常博士石待问绯鱼待问集歴朝谏疏曰谏史以进上嘉其勤故有是奬【志一百卷】

三朝奏议

书目五卷谏议大夫田锡撰

天圣辅弼名对 儒术通要 经济枢言

元年七月龙图直学士冯元等上徐州文学刘顔所撰辅弼名对四十卷序曰自西汉迄于周凡十九代君臣问答皆朝廷至务社稷令猷凡四十门并目録共四十一卷亦有位非公卿者兼録之且吴兢撰贞观政要止述太宗赵莹着君臣正论惟载唐室多采章疏不纯取问答故自歴朝专采名对【自汉涉唐至五代攟摭数千年间名臣所对有补于治】上谓辅臣曰顔书可采其録本备览观仍除官奬之庚午命为济州任城簿六年五月壬子又命为青州观察推官顔又着儒术通要经济枢言石介见之恨不得在弟子列

康定献纳大典

元年九月四日【丙辰】学士晁宗慤等上大理评事苏舜宾所集献纳大典百卷集歴代谏争奏议诏送史馆

至和章奏簿

至和二年八月乙未知谏院范镇言先朝以御宝印纸给言事官使以时奏上以知得失而殿最之请据今御史谏官见员置章奏簿于禁中时观省之仍以中书旧所置簿具其言行否每季録付史官 建炎元年十二月戊寅诏台谏论奏自来年正月为首置簿令大臣择其已施行者编写进入

嘉祐五规

嘉祐六年八月十七日知谏院司马光上保业惜时远谋重微务实 元丰八年六月癸未侍读吕公着奏十事畏天爱民修身讲学任贤纳谏薄敛省刑去奢无逸宁宗龙潜时亲书公着十事

元丰谏林

二年五月十四日辛巳太子少师致仕赵槩上所集諌林一百二十卷【集古今谏争事】诏奬谕以劝为学老而无斁者置诸坐隅间用究观

御集谏书

两朝志有御集谏书八十卷

建炎十议

元年六月庚申右仆射李纲入见上十议国是巡幸赦令僭逆伪命战守本政久任修德

绍兴宣示陈襄章藁

熙宁经筵荐司马光至郑侠三十三人绍兴元年十一月十九日手诏宣示百辟卿士令各举所知【襄所荐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皆备】

绍兴进至和嘉祐章疏

二十八年冬利路提刑范如圭奏汉胎养令遂纂至和嘉祐名臣乞选建宗室章疏三十六篇囊封以进明年九月甲午右相陈康伯奏曰如圭可谓爱君之至

绍兴集谏

【阙】年起居郎王居正次前世听纳事为集谏十五卷广上意

乾道章奏籍

真宗诏中书置籍记谏官御史之言事行与不行嵗终具奏仁宗时范镇请禁中及中书宻院各置章奏簿上以备观览之遗忘下以责大臣之销注【诏中书台谏官言事簿以时销注仍録与宻院 又见上】建炎中圣训曰朕除言官即置一簿考所言多寡此祖宗旧制也司谏赵鼎言四十事己行三十六事即除侍御史【绍兴五年二月庚子命翰林学士孙近等编类奏疏进呈】乾道二年九月秘书少监汪大猷言陛下乐闻忠言内之台谏外之监司郡守又有辅臣之转对公车之召见隆寛广问殆无虚日欲望凡台谏侍从章奏各置一簿随所上録之一留禁中时备观览或可采付外施行一授大臣使详阅庶几言皆底绩二十四日甲子诏台谏章奏置籍以便观览五年五月癸亥诏臣寮论事并置籍看详可行者以闻九年十一月癸巳起居舍人赵师训请撮其枢要立为篇目缮写进呈以备乙览从之孝宗于羣臣章奏取其所当行者疏之小册以示大臣或御便坐则寘于香几羣臣皆得就观又有记事版书其要防以备遗忘

淳熙国朝名臣奏议

乾道二年陈确进名臣奏议【三十门二十卷】五月十八日诏迁秩【洪迈为之序】淳熙十三年正月一日诏赵汝愚进所纂集国朝名臣奏议君道至边防终之以总议凡一百五十卷目录五卷始建隆讫靖康因事为目以类分次其序曰观建隆以来诸臣章奏攷寻嵗月盖最盛于庆厯元祐之际而莫弊于熙宁与绍圣之时陛下尝命儒臣编类文鉴奏疏百五十六篇犹病其大略俾臣尽献其书万几余闲幸赐防绎观庆厯元祐诸臣词直计从而见效如此熙宁绍圣诸臣言切放逐而致祸如彼可以监矣【汝愚言欲择其精要切治道者每十卷一次投进于闲燕赐考详】 一本云汝愚以名臣议论次成三百卷择其中尤切治道者为百五十卷上之孝宗谕宰臣周必大等曰治道尽在此矣洎登枢筦叙谢重华宫孝宗曰朕尝看此书可与资治通鉴并行尝欲易名其书为治道集葢用奬谕之语 绍熙五年八月宁宗命侍读京镗读名臣奏议【又吕祖谦编十卷二百篇】

国朝中兴诸臣奏议

李壁编 序曰丞相忠定赵公汝愚肇自艺祖以至钦宗凡诸臣所论类而辑之建炎中兴无异创业人物之盛不减嘉祐治平一时所言国赖以济寻访歴年十仅得其五六裒缀虽未为尽而名公巨人建明之伟者大较具此矣略仿赵公凡例揔为十八门别而彚之又二百门通为四百五十卷凡修德典学之序正家善俗之方事天罪已之诚用贤纳谏之公爱惜名器辨别忠邪屏浮侈尚勤约戒苛刻本忠厚上而郊庙礼文诏诰赏罚次而官制职守学校荐举与夫议狱断刑阜通财货消弭盗贼勤恤民隠切于政者靡不具焉而其时最大而莫先者则尝胆之志未伸兴复之义未明如择将训兵申儆军实料敌制胜经理边防曰海道曰江淮荆襄曰川陜地形□塞戍守疎宻开卷了然有同图绘斟酌损益有裨于今者惟高庙朝谋议莫详焉故今纂次终于绍兴其有系国家大计生民休戚事已见于前而至孝宗初始定者则仍取后来所论附之逐事之末其是非同异之实不可得而掩也【经筵奏下本州録进】

嘉绍本议

淳祐【阙】年上未有继嗣吴泳合嘉祐绍兴诸臣奏疏共六十三篇分为三卷参考事实疏于下自为说发明之

两汉防要

六卷陶叔献纂

奏之为笔固以明允笃诚为本辨析疏通为首强志足以成务博见足以穷理酌古御今治繁揔要此其体也若乃按劾之奏所以明宪清国是以立范运衡宜明体要必使理有典刑辞有风轨揔法家之式秉儒家之文不畏彊御气流墨中无纵诡随声动简外乃称絶席之雄直方之举也 对防者应诏而陈政也射防者探事而献説也【汉书注射之言授也对策者显问以政事】古者造士选事考言汉文中年【十五年】始举贤良晁错对策蔚为举首孝武旁求俊乂对策者以第一登庸【公孙?】射策者以甲科入仕【儿寛以射策为掌故】观晁氏之对验古明今仲舒之对祖述春秋【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策凡三道】公孙之对简而未博杜钦之对略而指事【又谷永杜邺直言策】

玉海卷六十一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