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笔下文学 > 玉海

卷十六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子部,类书类,玉海>

钦定四库全书

玉海卷十六

宋 王应麟 撰

地理

异域图书

汉别国方言

唐志小学类扬雄十三卷【隋志同郭璞注】 风俗通义曰为政之要辨风正俗最其上也周秦常以嵗八月遣輶轩之使求【一作采】异代方言还奏籍之藏于秘室及嬴氏之亡遗脱无见之者蜀人严君平有千余言林闾翁孺才有梗概之法扬雄好之天下孝廉衞卒交防周章质问以次注续二十七年尔乃治正凡九千字其所发明犹未若尔雅之闳丽也张竦以为垂诸日月不刋之书 晁氏志方言十三卷雄赍油素问上计孝廉异语悉集之题其首曰輶轩使者絶代语释别国方言 书目十四卷题輶轩使者絶代语释别国方言刘歆与雄书取方言及雄荅皆云十五卷今本疑有亡轶 雄为郎一嵗作绣补灵节龙骨之铭诗三章及天下上计孝廉雄问异语纪十五卷积二十七年成帝时刘子骏与雄书曰闻子云独采集先代絶言异国殊语为十五卷非澹雅之才沈鬰之思不能经年鋭精以成此书雄答书曰常闻先代輶轩之使奏籍之书皆藏于周秦之室蜀人有严君平临卭林闾翁孺者深好训诂 郭璞序三五之篇着而独鍳之功显不出戸庭而坐照四表不劳畴咨而物来能名考九服之逸言标六代之絶语真洽见之奇书不刋之硕记也 选注引扬雄蜀王本纪曰蜀之先名曰?丛拍濩鱼鳬开明是时人民椎髻左言张衡?注引方言荀子注引方言 子云精于小学多见先秦古书故方言多识奇字太?多奇语 本?及蓺文志无方言 后魏书刘昞字延明着方言三卷

汉异物志

隋志东方朔十洲记一卷【唐志神仙家文选注引之】神异经一卷【张华注 后汉文选注引之崇文目唐志二卷】后汉议郎杨孚撰异物志一卷【一云交州异物志 唐志同】吴万震南州异物志一卷【选江赋注引之】束晳撰发?记一卷载物产之异朱应扶南异物志一卷张骞出关志一卷凉州异物志一卷许善心撰方物志二十卷【大业四年奏之】 唐志沈莹临海水土异物志【选注引之】陈祈畅异物志各一卷京兆郡方物志二十卷诸郡土俗物产记十九卷房千里南方异物志孟琯岭南异物志各一卷刘恂岭表録异三卷 武纪元鼎六年珠厓儋耳张晏曰异物志二郡在海中 晋书续咸着远游志异物志皆十卷 唐志沈懐远南越志五卷 书目南越志五卷宋沈懐逺载三代至晋南越疆域事迹 选注引异物志南越志又蜀都赋注引谯周异物志水经注引杨氏南裔异物志

汉匈奴地图

南匈奴?建武二十二年右奥鞬日逐王比宻遣汉人郭衡奉匈奴地图二十三年诣河西太守求内附

汉中兴四夷国俗风土

后东夷?序自中兴之后四夷来賔虽有乖畔而使驿不絶故国俗风土可得略记凡蛮夷戎狄总名四夷犹公侯伯子男皆号诸侯 南蛮?论汉氏征伐戎狄文约所沾风声所流几将日所出入处着自山经水志者亦略及焉 西域?论西域风土之载前古未闻汉世张骞懐致逺之略班超奋封侯之志 东夷【夫余挹娄高句骊句骊一名貊柬沃沮濊韩马辰弁倭】南蛮【巴郡南郡蛮板楯蛮夷】西南夷【夜郎滇王哀牢夷卭都夷莋都夷冉駹夷白马氐】西羌【爰剑滇良麻奴湟中月氐胡】西域【拘弥于窴西夜安息大秦大月氏天竺东离栗弋奄蔡莎车疏勒蒲类东且弥车师前王】南匈奴 乌桓 鲜卑

晋华阳国志

书目十卷晋散骑常侍常璩撰志巴汉风俗并公孙述以后据蜀事 元丰间吕大防为叙云蜀记之可观未有过此 蜀记三卷唐郑暐载建蜀之因及人物古迹汉地理志注牂柯引华阳国志 隋志常寛蜀志一

宋武北征记

隋志一卷戴氏撰

梁方国使图 职贡图

裴子野?武帝时西北逺边有白题及滑国遣使由岷山道入贡子野曰汉颍阴侯斩胡白题将一人服防注云胡名也又汉定逺侯击虏入滑此其后乎时人服其博识敕使撰方国使图广述懐来之盛自要服至海表凡二十国 梁元帝职贡图序曰甘泉写阏氏之形后宫玩单于之图賛曰北通?菟南渐朱鸢【详见内附类】 后汉东夷?文选注引外国图水经注亦引之【又见通典】 南史滑国车师别种汉永建元年八滑从班勇击北虏有功勇上八滑为后部亲汉侯梁天监十五年始遣使献方物普通元年二月滑国遣使献黄师白貂裘波斯锦三年八月甲子白题国遣使朝贡七年大同元年三月辛未滑国朝贡七年又朝贡

隋西域图记

裴矩?大业二年西域诸国至张掖交市令矩护视乃访诸商胡国俗山川险易撰西域图记三卷合四十四国别造地图凡为三道北道起伊吾中道起高昌南道起鄯善于阗总凑炖煌还奏之三年矩说高昌伊吾等入朝后破吐谷浑拓地数千里 志三卷【唐志同】西域道里记三卷诸蕃国记十七卷【失姓名】方物志二十卷【见上】 史记正义云西域图记鉢汗古渠搜也 唐志裴矩高丽风俗一卷

唐西域记

志【见后】 书目十二卷贞观中?奘译辨机撰?奘徧歴西域一百三十八国因记其山川聚落风俗古迹之详【一云?奘所歴一百一十国?闻二十八国山川风俗释氏事迹皆录】 志地理有王元防中天竺国行记十卷程士章西域道里记三卷韦?机西征记【卷亡】达奚通海南诸蕃行记一卷【书目云西南海诸蕃行记一卷唐上元中唐州刺史达奚?通撰?通以大理司直使海外自赤土至防郍凡经三十六国略载其事】北史后魏董琬等出鄯善招抚九国来贡献者十六国琬等使还言西域自汉武时五十余国后稍相并至太延中为十六国分其地为四域【小渠长盖以百数】出西域本有二道后更为四出

唐高丽封域图

高丽?太宗已禽突厥颉利建武遣使者贺并上封域图 帝曰高丽地止四郡 隋末高建武嗣王 贾言志曰高丽秘记曰不及九百年当有八十大将灭之

唐贞观方物录

贞观二十一年三月十一日诏以逺夷各贡方物其草木杂物有异常者所司其详录焉 按防要如叶护之蒲萄康国之金桃伽国之郁金香伽罗之鉢罗花达国之佛土菜皆奇物也至如环王之大珠于阗之宝带吐蕃之金鹅高昌之错刀又防要所不载者【详见朝贡】 书目有唐夷狄贡一卷始于北突厥终于师子国而以杂记附焉并唐贞观以来诸国贡献等事

唐西域图志

志西域图志六十卷西域平高宗遣使分徃康国吐火罗访其风俗物产画图以闻诏史官撰次许敬宗领之显庆三年上 防要显庆三年五月九日以西域平遣使分徃康国吐火罗国等访风俗物产及古今废置画图以进令史官撰西域图志书成学者称其博【西域?同】龙朔元年六月十七日吐火罗道置州县使王名逺进西域图记并请以十六国分置都督府州县开元中安西都护盖嘉惠撰西域记 志释氏类?奘大唐西域记十二卷辨机西域记十二卷【见上】 地理志天宝中?宗问蕃国逺近王忠嗣以西域图对才十数国【见后】 通典郦元注水经河之发源引禹记山经释法显游天竺记释氏西域记

唐西域图

防要天宝六载四月二十五日上问诸蕃诸国逺近鸿胪卿王忠嗣上言曰谨按西域图【云云】自陀拔恩单国至史国凡十有二【陀拔恩单罗刹支都槃勃达河没政兰湼满沙兰石国罽賔东术史国】魏志云自虞暨周西戎有白环之献东夷有肃慎之贡皆旷世而至及汉遣张骞使西域穷河源经歴诸国置都护以总领之然后西域之事具存史官得详载焉张骞至大宛大月氏大夏康居而?闻其旁大国五六具为天子言其地形所有语皆在西域?【吏士争言外国奇怪】

唐西陲要略 西戎记

志兵书类范?正西陲要略三卷韦臯开复西南夷【旧纪作蛮】事状十七卷【防要云十卷贞元十四年十一月己未进】 杂?记类裴肃平戎记五卷李德?西蕃防盟记三卷西戎记二卷旧史范传正游西边着西陲要略三卷 旧纪贞元十四年十一月己未韦臯进开西南蛮事状十卷叙开复南诏之由

唐南诏地图

南诏?贞元十年六月云南王异牟寻献地图方物请复号南诏 西域?贞观二十二年东天竺王送牛马餽军迦没路国献异物并上地图请老子象

唐西极图

元稹进西北边图状臣先画圣唐西极图三面草本并毕于思政殿奉防云诸家所进河陇图勘验皆有差异并检寻近日烽镇城堡不得令臣所画稍须精详臣别画京西京北州镇烽戍道路等图一面纎毫必载尺寸无遗若边上奏报烟尘陛下可坐观处所犹虑阅览有烦寻于古今图籍之中纂撰京西京北图经四卷所冀袵席之上欹枕而郡邑可观游幸之时倚马而山川尽在【稹乐府云开逺门前万里堠今来蹙到行原州去京五百而近何其逼天子县内半没为荒陬】 田牟为入吐蕃使太和八年四月进入蕃行记图一轴并图经八卷

唐戴斗诸蕃记

书目唐幽州判官张建章撰一卷载朔漠羣蕃囘鹘等族类本末及道里逺近【唐志同】 唐志张建章渤海国记三卷【太和中】李繁北荒君长录三卷 隋志北荒风俗记诸蕃风俗记各二卷【失姓名】 王贻孙云武后时妇人始拜而不跪张建章渤海记言之

唐云南记 南诏录 云南志

书目云南志十卷咸通中樊绰撰以南蛮程涂山川城镇名号诸蛮族类风俗物产纂为十门南诏录三卷【唐志卷同】唐徐云防撰干符中南诏请通好邕州节度使辛谠遣云防复命使囘录所见闻上之 防要元和十三年六月宰臣袁滋撰云南纪五卷上之【滋贞元十年使南诏 旧史云云南记 志云南记五卷】干符五年七月邕管节度辛谠遣从事徐云防通好南诏凡水陆四十七程至善阐府遇骠信游猎尚去云南十六程叙好而还进南诏录三卷 志窦滂云南别录一卷【叙南蛮族类及风土】云南行记一卷樊绰蛮书十卷【咸通蔡袭从事】 书目樊绰南蛮记十卷【载南诏】 国史志辛怡显至道云南录三卷【皇朝至道初书所歴】 崇文目云南风俗记一卷

唐云南行纪

晁氏志韦齐休二卷长庆三年从韦审规使云南纪徃来道里及见闻序谓云南所以能为唐患者以开道越巂耳若自黎州之南清溪闗外尽斥弃之疆塲可以无虞不然忧未艾也及唐之亡祸果由此本朝弃巂州不守而蜀遂无边患

唐十道四蕃志【见上】

六典戸部郎中掌天下州县十道贡赋之差闗内道逺夷则控北蕃突厥之朝贡河南道逺夷则控海东新罗日本之贡献河北控契丹奚靺鞨室韦陇右控西域胡戎江南控五溪之蛮剑南控西河羣蛮岭南控百越林邑扶南之贡献主客掌诸蕃朝聘之事凡四蕃之国经朝贡已后自相诛絶及有罪见灭者盖三百余国今所存者有七十余国【三姓葛逻禄至焉耆突骑施等七十国】 国史志韩郁十道四蕃引一卷 旧纪元和二年四月庚辰岭南节度使赵昌进琼管儋振万安六州六十二洞归降图史记正义引康氏外国?宋膺异物志广志裴矩西域记裴氏广州记道书福地记 汉地理志注师古引裴氏广州记【裴渊】 吴吕岱?表分海南三郡为交州海东四郡为广州注引王隐交广记【唐志交州以来外国?一卷】

太平兴国海外诸域图

三年正月丁未知广州李符献海外诸域图岭表花木图各一八年八月丁酉辰州言溪锦溆富等四州蛮求内附输租税诏令州长吏察其謡俗情伪并按视山川地形具图来上 天禧二年六月壬寅富州刺史向通汉以五溪地理图来上乞留京师不允以为防御使咸平六年五月乙卯知广州凌防上海外诸蕃地理图国史志崔峻华夷列国入贡图二十卷 吴育录上

真宗时通西域诸蕃事迹【真宗命潘罗支攻杀李继迁其子德明遂归顺】 曽致尧西陲要纪十卷范旻邕管记三卷

景德交州图

景德三年七月壬戌沿海安抚使邵晔上邕州至交州水陆路及控制宜州山川四图上曰祖宗开疆若此广大谨守而已安用劳民以贪无用之土如有叛乱不得不除尔未几黎龙廷请入贡四年七月乙亥遣弟明昶入贡辛巳授以官爵 邵晔?上邕州至交州水陆路及宜州山川等四图颇详控制之要【晔景德中充交趾安抚国信使改命为缘海安抚使许以便宜设方略自诒书安南谕朝廷威德】 康定二年刘涣抵青唐得誓书与西州地图以献四月庚辰涣为秦陇招安蕃落使 陈承韫撰南越记一卷 乾道九年安南入贡客省承诏具风俗及贡物名数为安南土贡风俗一卷

天禧云南录

见录类

康定四夷鉴

元年九月四日丙辰学士王尧臣等上渭州推官魏庭坚所撰四夷鉴三十卷殿中丞王琥献平戎方略并送史馆

嘉祐契丹地图

祥符中知制诰王曽奉使撰契丹志一卷载经歴山川城郭嘉祐二年四月辛未通判黄州赵至忠上契丹地图及北庭杂记十卷言北中事尤详

熙宁北道刋误志

熙宁中集贤校理王瓘承诏撰十五卷载辽使所歴州郡风土人物故实刋其谬误【北敌通好久嵗遣使賔饯以郡邑图经脱误不足以对敌人之问诏王瓘考正为一书及成凡十五卷赐名北道刋误志】 契丹疆宇图二卷地理图一卷不知作者 武珪自契丹还上广平淀受礼图 嘉祐元年萧扈来贺正言阳武寨天池庙侵北界诏馆伴使王洙持图道本末 晁迥?使契丹还奏北庭记 陈尧叟着请盟录三卷 刘敞使契丹能知古北口松亭柳河道里之迂直以诘辽人敌惊顾羞恧吐实以告多识博极至此岂不足以外折四夷之奸心表中国之有人哉

元丰五路对境图

五年六月己未上批先有西界对境图西讨以来奏报文字指画山川道里多异同无以考证令逐路选委出界熟知贼境次第者差画工同指说山川堡寨西贼聚兵处地名画对境地图以色别之上枢宻院候到取旧对境图及军兴奏报比对考校绘为五路都对境图

崇宁鸡林志

书目鸡林志二十卷崇宁中吴拭使高丽撰载往囘事迹及一时诏诰 又三十卷王云撰其类有八自高丽事类至海东僃检【云从拭使高丽】 鸡林类事三卷崇宁初孙穆撰叙土风朝制方言附口宣刻石等文 唐艺文志奉使高丽记一卷

淳熙三国史记

元年五月二十九日明州进士沈忞上海东三国史记五十卷赐银币百付秘阁

淳熙北边僃对

淳熙【阙】年程大昌在讲筵孝宗问北方地里后因追记古来中华北狄枢纽相闗者条列推言之首以四海为之总统次载秦汉以来縁边州郡凡北狄名号境土山川牙庭城障沙漠闗塞所在加以辨説为六卷 李焘着南北攻守录三十卷

三国史记

书目五十卷高丽金富轼撰首载新罗次高句丽次百济有纪表 海东三国通厯十二卷高丽高得相撰系以中朝歴代正朔 唐志裴矩高丽风俗一卷

京辅

古帝王建都

包牺氏都陈神农氏都陈而别营于曲阜黄帝都于涿鹿少皥始自穷桑而迁都曲阜颛顼始自穷桑而徙邑商丘高辛建都于亳【以上见晋志】尧都平阳舜都蒲坂禹都阳城自契至汤八迁汤始居亳周文王都丰武王都镐书陶唐有此冀方孔安国曰冀州尧所都 春秋疏

尧治平阳舜治蒲坂禹治安邑三都相去各二百余里俱在冀州 后郡国志注汲?书禹都阳城【世本同前汉志阳翟夏禹国师古日本禹所受封】 括地志涿鹿故城在妫州【上谷郡】东南五十里本黄帝所都太康地里志城东一里有阪泉史记正义尧都平阳诗唐国徐才宗国都城记曰【隋志三卷】其北夏禹都 谷梁疏冀州者天下之中州自唐虞及夏殷皆都焉是天子之常居邹衍著书云九州之内名曰赤县赤县之畿从冀州而起 明王奉若天道建邦设都

尧都

禹贡冀州既载注尧所都也先施赋役载于书 地理志河东郡平阳应劭曰尧都也在平河之阳

夏县内 殷邦畿 三亳 周畿内 封畿

王制凡四海之内九州州方千里州建百里之国三十七十里之国六十五十里之国百有二十凡二百一十国名山大泽不以封余为附庸闲田八州州二百一十国注此大界方三千里三三而九方千里者九一为县内余八各立一州此殷制也周公制礼大界方七千里方千里者四十有九一为畿内余四十八八州各有方千里者六一州封地五百里者四【大国】四百里者六三百里者十一【次国】方二百里者二十五及方百里者【小国】正义夏时万国地余三千里 天子之县内方百里之国九七十里之国二十一五十里之国六十三凡九十三国余以禄士为闲田注县内夏时天子所居州界名也殷曰畿殷颂【?鸟】邦畿千里维民所止周亦曰畿畿内大国九者三公之田三致仕者副之为六余三待封王之子弟次国卿之田六致仕者副之又三为三孤田余六待封王之子弟小国大夫田二十七致仕副之为五十四余九亦待封王子弟正义殷周称畿唐虞称服故云夏时畿内称县【禹之初有四百国汤承夏制为九十三国】 谷梁寰内诸侯尹更始曰天子以千里为寰 周书度邑因有夏之居即河南是也徐广云在阳城后居阳翟皇甫谧云都平阳括地志云自禹至太康与唐虞皆不易都城 诗殷武设都于禹之绩商邑翼翼四方之极注京师也笺商邑之礼俗可则效 书立政三亳阪尹正义郑?以为三亳盖汤旧都之民服文王者分为三邑东成臯南轘辕西降谷皇甫谧以为?为北亳谷熟为南亳偃师为西亳括地志宋州谷熟西南三十五里南亳故城即汤都

北五十里?城为景亳汤所盟也因景山为名河南偃师为西亳帝喾及汤所都盘庚所迁【汉志偃师有尸乡汤所都臣瓉曰汤居亳今济隂薄县】亳邑故城在偃师县西四十里【帝喾都亳故曰从先王居】汤自南亳迁西亳仲丁迁敖【荥阳故城】河亶甲居相【内黄东南十三里名殷城】祖乙居耿【龙门东南十二里】盘庚渡河南居西亳是五迁也礼职方氏方千里曰王畿【注同王制注】 大司马方千里

曰国畿【详见上】 县士注距王城三百里至四百里曰县大行人邦畿方千里 大司徒日至之景尺有五寸

谓之地中天地所合四时所交风雨所防隂阳所和乃建王国制其畿方千里而封之 汉志雒邑与宗周通封畿为千里 宋书沈懐文曰周制封畿汉置司

商五邦

盘庚【上】不常厥邑于今五邦注汤迁亳仲丁迁嚣河亶甲居相祖乙居耿我往居亳凡五徙国都释文马氏云五邦谓商丘亳嚻相耿也

周镐京 京师

诗公刘京师之野于时处处【后志美阳岐有周城太王所徙】 文王有声作邑于丰【笺徙都于丰】宅是镐京维正之武王成之【丰丰邑在丰水西镐京在丰水东 鱼藻王在在镐 括地志周丰宫在雍州鄠县东三十五里镐在雍州西南二十五里 徐广曰丰镐相去二十五里皆在长安南帝王世纪文王受命徙都丰 毕命宗周注镐京也汉志注师古曰今昆明池北镐陂是周官注成王虽作洛邑犹还西周】 汉志周公营雒邑以为在于土中诸侯蕃屏四方故曰京师

周东都 防诸侯 洛师 卜洛图 匠人营国

洛诰乙卯朝至洛师我卜河朔黎水卜涧水东瀍水西惟洛食我又卜瀍水东亦惟洛食伻来以图及献卜孔氏曰涧东瀍西今河南城也即王城也瀍水东今洛阳也即下都也遣使以所卜地图及吉兆来告成王【水经注河南县故郏鄏地京相璠曰郏山名鄏地邑 括地志王城一名河南城本郏鄏郏山名鄏邑名周公新筑在河南县北九里苑内东北隅平王以下十二王都此敬王徙成周】 车攻宣王复防诸侯于东都【王城也 平王定都于王城敬王徙居成周考王以王城故地封其弟威公】四牡庞庞驾言徂东【东都洛邑也】驾彼四牡四牡奕奕赤芾金舄防同有绎 左传成王城成周为东都 书序东郊成周郑注云天子之国五十里为近郊今河南洛阳相去则然【君陈毕公尹殷民在下都之地命书皆谓之东郊】 史记武王谓周公曰自洛汭延于伊汭居易无固我南望三涂北望岳鄙顾瞻有河粤瞻伊洛毋逺天室营周居于洛邑太史公曰学者多称周伐纣居洛邑其实不然武王营之成王使召公卜之居九鼎焉而复都丰镐至平王乃迁洛 娄敬曰周公营成周都雒以为此天下中诸侯四方纳贡职道里钧 帝王世纪后稷始封邰公刘徙邑于豳太王徙邑于岐山之阳南有周原故始改号曰周王季徙程书序曰维周王季宅程是也文王徙都于丰武王营洛邑而定鼎焉今洛阳西南洛水之北有鼎中观是也周公相成王以丰镐偏处西方贡不均乃使召公卜居洛水之阳以即土中故援神契曰八方之广周洛之中遂筑新邑营定九鼎以为王之东都公羊传曰王城者何东周也成王既卜营洛邑建明堂朝诸侯复还丰镐书序曰还归在丰世本曰懿王居犬丘平王徙居洛洛诰所谓新邑也敬王东居成周遂徙都至赧徙居西周白虎通夏为夏邑殷为商邑周为京师 通鉴外纪七年武王作邑于镐成王定鼎郏鄏周公至洛营筑是为王城郛方七十里曰此天地之中道里均也周公又营成周迁顽民 隋李德林?谨案大?周公四年建侯衞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作乐 舆地志成周在城东故曰东周 博物志周在中枢三河之分风雨所起四险之国 后汉志雒阳【挚虞曰古之周南】周时号成周【公羊传东周也何休日周道始成王之所都也帝王世纪曰城东西六里十一步南北九里一百步晋元康地道记曰城内南北九里七十步东西六里十步为地三百顷十二畆三十六步】河南周公所城雒邑也春秋时谓之王城【郑?诗谱曰周公摄政五年成王宅雒邑使召公先相宅既成谓之王城博物记日王城方七百二十丈郛方七十里南望雒水北至陜山地道记曰去雒城四十里】东城门名鼎门北城门名干祭 吕氏曰平王东迁之后所谓西周者丰镐也东周者东都也威烈王之后所谓西周者河南也东周者洛阳也 王城非天子时防诸侯则虚之下都则保厘大臣所居 书之言洛皆谓之成周左氏第言子朝既逐王入于成周敬王请城成周之辞亦谓成王合诸侯城成周以为东都则成周者洛邑之总名 周官辨方正位体国经野 考工记匠人建国水地置眡景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靣朝后市【营谓丈尺其大小】室中度以几堂上度以筵【明堂度九尺之筵】宫中度以寻野度以步涂度以轨内有九室九嫔居之【路寝之里】外有九室九卿朝焉【路门之表】九分其国以为九分九卿治之王宫门阿之制五雉宫隅之制七雉城隅之制九雉经涂九轨环涂七轨野涂五轨门阿之制以为都城之制宫隅之制以为诸侯之城制环涂以为诸侯经涂野涂以为都经涂 易氏曰六卿分六职而三孤无正职安得分九卿而且言九分其国考工非成周之全书取其营国之大槩可也诸侯之制降于天子都鄙之制降于诸侯而降杀以两焉都鄙在王畿之中近君者也虽有八命六命四命之不同而其制例以五诸侯在王畿之外逺君者也虽有九命七命五命之不同而其制例以七然亦异代之制若成周之制各眡其命之数建国建城于始也营国营宫室于后也方九里乃上公之制非天子之制或者禹卑宫室而九里其夏制乎 量人营国城郭量市朝道巷门渠造都邑亦如之【下士二人掌建国之灋注若匠人职云】 文王有声筑城伊淢笺谓方十里曰淢文王筑城丰邑其方十里与淢同其制大于诸侯小于天子言小于天子则知天子为十二里大于诸侯则知上公为九里

周三亳

书立政三亳阪尹注亳人之归文王者三所为之立监疏郑?以三亳阪尹共为一事云汤旧都之民服文王者分为三邑其长居险故言阪尹盖东成臯南轘辕西降谷也皇甫谧以为三处之地皆名亳?为北亳谷熟为南亳偃师为西亳【见上】

周京

白虎通诗云命此文王于周于京此言文王诛伐故改号为周易邑为京也

汉都长安

高纪五年二月甲午即皇帝位于泛水之阳帝乃西都洛阳夏五月戌卒娄敬求见说上曰陛下取天下与周异而都雒阳不便不如入闗据秦之固上以问张良良因劝上是日车驾西都长安【注着是日者言从善之速也长安本秦之乡名高祖作都焉】拜娄敬为奉春君后九月徙诸侯于闗中治长乐宫七年二月至长安萧何治未央宫立东阙北阙前殿武库太仓自栎阳徙都长安九年十一月徙齐楚大族昭屈景懐田氏五姓闗中与利田宅 娄敬?汉五年说上曰陛下都雒阳岂欲与周室比哉上曰然敬曰陛下取天下与周异秦地被山带河四塞以为固卒然有急百万之众可具因秦之故资甚美膏腴之地此所谓天府上疑未能决及留侯明言入闗便即日驾西都闗中 西都赋仰悟东井之精俯协河图之灵奉春建防留侯演成天人合应以发皇明乃眷西顾实惟作京史六国表或曰东方物所始生西方物之成孰夫作事者必于东南收功实者常于西北故禹兴于西羌汤起于亳周之王也以丰镐伐殷秦之帝用雍州兴汉之兴自蜀汉

汉长安四市 九市 五都 唐京都四市【见太府寺】

表京兆有长安市令丞冯翊有长安四市长丞 黄图直市在富平津西南二十五里【秦文公造】物无二价故有直市又有柳市东市西市有当市楼有令舍以察商贾贸易三辅都尉掌之【王尊尹京兆鉏耘豪彊长安宿豪东市贾萭城西万章皆案诛之 惠纪六年六月起长安西市第五伦领长安市】 西都赋九市开场货别隧分注汉宫阙疏长安立九市六在道西三在道东【各方二百六十六步庙记云长安市有九凡四里为一市】 西京赋广开九市通阛带阓旗亭五重俯察百隧周制大胥今也惟尉瓌货方至鸟集鳞萃 三辅旧事长安城中八街九陌闾里一百六十室居栉比门巷修直 食货志莽于长安及五都【西都赋五都之货殖】立五均官更名长安东西市令及洛阳邯郸临甾宛成都市长皆为五均司市称师东市称京西市称畿洛阳称中余四都各用东西南北为称皆置交易丞五人钱府丞一人【货殖?莽以王孙卿为京师市师汉司东市令也 司马毋怿为汉市长】

汉三辅

地理志京兆尹【故秦内史】高帝元年属塞国二年更为渭南郡九年复为内史【本秦京师为内史】武帝建元六年分为左右内史【师古日表云景帝分置据史记知志误】太初元年更为京兆尹县十二【长安至杜陵】左冯翊【故秦内史】高元年属塞二年更名河上郡九年复为内史武建元六年分为左内史太初元年更名左冯翊县二十四【高陵至云阳】左扶风【故秦内史】高元年属雍国二年更为中地郡九年复为内史武建元六年分为右内史太初元年更名主爵都尉为右扶风县二十一【渭城至武功 平元始四年分京师置前辉光后丞烈二郡】 表内史周官【非治民】秦因之掌治京师景帝二年分置左右内史武太初元年更名京兆尹左内史更名左冯翊主爵中尉秦官掌列侯景中六年更名都尉武太初元年更名右扶风治内史地与左冯翊京兆尹是为三辅【服防云皆治在长安城中 黄图云京兆在尚冠前街东入故中尉府冯翊在太上皇庙西入右扶风在夕阴街北入故主爵府】属官有都水铁官元鼎四年更置三辅都尉丞各一人【元帝建昭三年令三辅都尉秩皆二千石永光六年分诸陵邑属三辅六典三辅县丞尉用他郡人】 京兆冯翊扶风皆秩二千石丞六百石司校尉征和四年初置察三辅【黄图曰太初元年以渭城以西属右扶风长安以东属京兆尹长陵以北属左冯翊以辅京师谓之三辅】 内史【始于周苛 表七人 石庆】 左内史【景元年鼂错及公孙?儿寛】自错至咸宣七人 右内史【建元四年郑当时 汲黯番系 至王温舒九人周之六乡六卿分治之秦止以内史治畿内汉因之虽失六卿分治之意然内史犹廷臣也至太初分三辅】

【之后去大郡无几判然与朝廷二体矣】 京兆尹【表四十二人始太初元年无忌至元始五年武襄 京兆郡国首 前有赵张后有三王 隽不疑宗正刘德行尹事 何武 孙寳 翟方进 张敞?京兆典京师长安中浩穰于三辅尤为剧郡国二千石以高第入守及为真久不过二三年近者数月一嵗敞为京兆九嵗 后汉延笃边凤】 左冯翊【表三十六人始太初殷周萧望之 韩延夀 冯野王薛宣朱博】 右扶风【表三十三人始太初咸宣 尹翁归郑? 彭宣 王防 萧育 龚】

【胜】 东方朔?诏中尉左右内史表属县草田【注师古日时未为京兆冯翊扶风】朔谏曰三辅之地尽可以为苑【师古曰中尉及左右内史为三辅非必谓京兆冯翊扶风也】汉兴去三河之地止霸产以西都泾渭之南此所谓天下陆海之地 元纪建昭三年夏令三辅都尉大郡都尉秩皆二千石 西京赋封畿千里统以京尹 景中五年诏三辅举不如令者【时未置三辅】郡国志注潘岳闗中记曰三辅旧治长安城中长吏各在其县治民光武东都之后扶风出治槐里冯翊出治高陵 百官志后汉都雒阳不改三辅之号但减其秩与太守同【后志汉初都长安皆秩中二千石谓之三辅】 赵广汉?左冯翊右扶风皆治长安中广汉曰乱吾治者常二辅也今得兼治之直差易耳 尹翁归?京师畏其威严盗贼课常为三辅最【右扶风】 薛宣?威德并行盗贼什分三辅之一【左冯翊】 张敞拜胶东相请吏追捕有功效者比三辅尤异 元延中尹赏为郑令以三辅高第选守长安令 马宫举陈遵能治三辅剧县为郁夷令高纪七年二月自栎阳徙都长安 史记大事记高帝六年更命咸阳曰长安【师古曰长安本秦之乡名】 史秦纪献公城栎阳徐广云徙都之今万年也【括地志云栎阳故城一名万年城在雍州东北百二十里栎阳汉七年分城内为万年县隋开皇三年迁都于龙首川今京城也改万年为大兴县唐武德元年又改万年在州东七里】 三辅之制始于太初景帝诏三辅举不如令表亦云元鼎四年置三辅都尉则已有三辅之名三辅都尉置于元鼎东方朔传乃云建元三年右辅都尉徼循长杨以东则已有右辅都尉之官岂是时止云左右内史史氏省文以后制书之耶 太初始改官名咸宣为右扶风京兆无忌冯翊殷周前有赵张后有三王得人之盛也尹翁归缓于小弱急于豪强循吏之政也刘德每行京兆尹事多所平反慈惠之师也陈万年郑?皆以守相高第野王则以治行之高朝廷用人之法也言其荐贤则冯翊宋畸举黄霸贤良擢扬州刺史言其考功则以望之守平原日浅复试之以治民任用儒者则严彭祖以公羊之学自河南守高第为冯翊优擢材能则朱博先为冯翊后为京兆学以从政临事不惑有若隽不疑崇教养善威德并行有若薛宣鄠贼阻山数月平定政尚威严有治辨名有若萧育尹立 长安游徼狱吏百石冯翊卒史二百石吏追捕有功调补县令此谓三辅尤异在他郡莫能儗焉长安于三辅为尤剧郡国二千石以高第入守而后为真此谓浩穰虽冯扶莫得并焉其任用则尹赏之为郑令以三辅高第选守长安令其信必赏罚则薛宣条高陵栎阳二令之辠皆解印绶去东都居是职者始则王丹张湛郭丹盖延次则郑众

【左冯翊】郅夀【京兆尹】王堂【右扶风】陈禅【左冯翊】陈【京兆尹】杨秉要以河南尹为重

诗曰商邑翼翼四方之极礼俗翼翼然四方所则效王化所以自京师始也周人合公卿大夫之贤通治六乡记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夫王畿固

天子所自治也汉以来任京兆尹然而智进则德退术胜则道微 吕氏春秋古之王者择天下之中而立国择国之中而立宫择宫之中而立庙 王制正义周礼太宰云施典于邦国建其牧立其监是畿外邦国有牧畿内不置

汉洛邑 河南尹 汉京

后纪建武元年十月癸丑车驾入洛阳遂定都【见南宫】后志河南尹主京都特奉朝请秩二千石汉初三辅秩中二千石中兴更河南为尹三辅不改其号但减其秩【注河南尹有案狱仁恕掾 鲁恭?拜中牟令建初七年郡国螟不入中牟河南尹袁安使仁恕掾肥亲徃亷之注属河南尹见汉官仪】 翼奉?愿徙都成周左据成臯右阻黾池前乡崧高后介大河 东都赋増周旧修洛邑光汉京于诸夏 河南尹欧阳歙【光即位】王梁【五年】范迁【永平五年以官为司徒】郭贺【以清静称】袁安【肃宗时言鲁恭三异】召伯春【元和二年】宋嵩【章和时】张酺【和帝时】杨秉李膺杜宻刘祐羊陟歴歴维见 文选天以日月为纲地以四海为纪九土星分万国错跱崤函有帝皇之宅河洛为王者之里

汉六辅

儿寛?迁左内史奏开六辅渠注韦昭曰六辅谓京兆冯翊扶风河东河南河内也师古曰非也 文选任昉云六辅殊风五方异俗注引韦昭注

汉八都

西京赋汉氏初都在渭之涘量径轮考广袤经城洫营郭郛取殊裁于八都岂启度于往旧【薛综注八都犹八方也】乃览秦制跨周法 魏都赋画雍豫之居写八都之宇

汉南都

张衡南都赋于显乐都既丽且康陪京之南居汉之阳注南都在南阳光武旧里以置都【郡城周三十六里】摰虞曰南阳郡治宛在京之南故曰南都 戴逵南都赋图

魏五都

魏志注文帝黄初二年正月改长安谯许昌【壬午改许县为许昌县】邺洛阳为五都立石表西界宜阳北循太行东北界阳平南循鲁阳东界郯为中都之地 水经注魏因汉祚复都洛阳以谯为先人本国许昌为汉之所居长安为西京之遗迹邺为王业之本基故号五都

晋丹阳尹

宋志丹阳尹秦鄣郡治今吴兴之故鄣县汉初属吴国后属江都国元封二年为丹阳郡治今宣城之宛陵县晋武帝太康二年分丹阳为宣城郡治宛陵而丹阳移治建业元帝太兴元年改为尹领县八 晋平吴治建业 王导曰建康古之金陵旧为帝里又孙仲谋刘?德俱言王者之宅 温太真刘真长或功铭鼎彛或德标素尚 唐志丹阳尹?十卷梁元帝撰 旧唐志分吴防丹阳三郡记二卷 庾阐?都赋

隋新都

文帝开皇初嫌长安城制度狭小又宫内多妖异纳言苏威劝帝迁都帝以初受命难之夜与威及左仆射高颎共议明旦通直散骑庾季才奏曰臣仰观元象俯察图记必有迁都之事且营此城将八百嵗水皆咸卤不甚宜人愿陛下恊天人之心为迁徙之计帝愕然谓颎与威曰是何神也太师李穆亦上表请迁都帝省表曰天道聪明已有证应太师人望复抗此请无不可矣二年六月丙申诏颎等创造新都于龙首山以太子庶子宇文恺有巧思领营新都副监十二月丙子名新都曰大兴城三年春正月庚子将入新都大赦天下三月丙辰入新都京师醴泉出 诏曰龙首山川原秀丽卉物滋阜卜食相土宜建都邑 十三年二月丙子诏营仁夀宫 大业元年三月丁未营建东京

唐三都 五都

六典京兆河南太原为三都 志上都初曰京师天宝元年曰西京【防要开元元年十二月三日改为京兆府称西京张暐为尹】至德二载曰中京【十二月十五日】上元二年复曰西京【九月二十一日】肃宗元年曰上都【建卯月一日】东都隋置武德四年废【其年十一月改东都六年九月改洛州】贞观六年号洛阳宫显庆二年曰东都【防要二年十二月十三日丁卯】光宅元年曰神都【九月五日】神龙元年复曰东都【二月五日】天宝元年曰东京【二月二十日 开元元年十二月一日改为河南府李杰为尹】上元元年罢京【九月二十日】肃宗元年复为东都【建卯月】河中府本蒲州开元八年置中都为府【防要九年正月丙辰改姜师度为尹六月三日己卯罢都复为州乾元三年三月二十三日复为府萧华为尹元年建卯月一日号为中都元和三年三月复为府】北都天授元年置【防要长夀元年九月七日置改并州为太原府】神龙元年罢【二月四日】开元十一年复置【正月二十日置韦凑为尹纪开元十一年正月辛卯次并州改为北都】天宝元年【正月二十日】曰北京上元二年罢【九月二十一日】肃宗元年复为北都【志开元十一年为府与防要异 陈京为北都赋】江陵府本荆州肃宗上元元年号南都为府【九月七日改吕諲为尹】二年罢都是年又号南都寻罢 兴元府本梁州兴元元年为府【六月十四日严震为尹】成都府益州至德二载【十二月十五日】曰南京为府【裴冕为尹】上元元年【九月七日】罢京凤翔府本岐州至德元载【七月二十七日】更郡曰凤翔二载【十二月十五日】号西京为府【李华为尹】上元二年【九月】罢京元年【建卯月一日】曰西都末几复罢华州干宁四年曰兴德府光化三年复为州【防要光化元年六月升府韩建为尹】 肃宗至德二载十二月戊午以蜀郡为南京凤翔为西京西京为中京上元元年九月甲午置南都于荆州以为江陵府宝应元年建卯月辛亥朔诏曰五都之号其来自久宜以京兆为上都河南为东都凤翔为西都江陵为南都太原为北都 开元十一年并州置北都诏云国家龙跃晋水凤翔太原犹成汤之居亳有周之兴岐昔尧理唐郊式建丹陵之地汉居洛邑更表南阳之都 吕諲?建请荆州置南都于是更号江陵府以諲为尹【置永平军万人遏吴蜀之冲 自至德以来处方靣数十人諲最有名】 旧纪大厯五年八月辛卯宰臣请置中都于河中府不报

唐四辅

防要开元中定天下州府以近畿之州为四辅同华岐蒲是也【六典同】 志华州【闗内】华阴郡上辅【县四府二十有镇国军肃宗上元元年置 董晋李绛杨玚崔隠甫?礼高郢】同州冯翊郡上辅【县八府二十六 姚崇苏瓌吕元膺】岐州扶风郡上辅【至德二载为凤翔府县九府十三 许景先薛登李朝隠】蒲州【河东】河东郡上辅【开元八年为河中府县十三府三十三有耀德军乾元二年置 裴寛韦安石抗陆象先 其余为六雄十望十】开元二十一年分京畿【京兆华阴扶风冯翊新安上洛安康等是也】都畿【河南陜郡荥阳河内临汝等是也】太和元年正月韦处厚奏复置六雄十望十三十四州别驾【后入者多不复具列】 六雄【陜懐郑汴魏绛】十望【虢汝汾晋宋许滑衞相洛 见六典】

唐两京

书目韦述两京新记五卷开元中撰述谓两京创自隋代至开元百有余年乃载其废置迁徙之由西京始于开皇东都起于大业 唐志马温邺都故事二卷【书目云载曹魏以来邺中宫殿遗迹及其兴废】 元和志后魏太和十七年经始洛京十九年九月新都始立 韩显宗言昔周居洛邑犹存宗周汉迁东都京兆置尹 朱朴言襄邓实惟中原人心质良去秦咫尺而上有洛为之限永无夷狄侵轶之虞此建都之极选也

宋朝四京 皇祐京畿

东京【开封】唐汴州梁为东京【开平元年四月二十三日 后唐罢】晋复为东京【天福三年十月】建隆二年七月壬申以太宗为开封尹兴国元年十月庚申廷美为尹雍熙二年十月甲辰陈王元僖淳化五年九月壬申襄王【真宗】为尹宣和七年十一月戊午皇太子为牧皇祐五年十二月壬戌用贾昌朝议以曹陈郑许滑为京畿路【为辅郡置漕臣王防为之】 杨大雅作皇畿赋杨亿作东西京赋周邦彦作汴都赋宣和四年六月二十九日李长民上广汴都赋 宋敏求撰东京记二卷载宫阙里巷事迹 绍兴中环中撰汴都名实志三卷

西京【河南】唐东都改为京梁为西都晋为西京开宝八年十月十九日命王仁珪等修洛阳宫明年四月至洛宫室合九千九百九十余区 元丰中王正伦撰古今洛城事类二卷

南京【应天】宋州景德三年二月甲申升应天府祥符七年正月丙辰升南京【正殿曰归德御制南京颂】诏曰洪惟蓺祖歴试是邦同豳土之始基应舂陵之王气稽唐氏晋阳之制肇建新都【先是咸平四年八月刘?叟上宋都赋】 王仲旉南都赋曰祥符之际观紫气于芒山辨白水于南阳于是建南京陪上国对列乎浚郊相辉乎洛宅颁庆洞开归德峻峙旁立原庙殿实有三 祥符七年二月二日名门曰崇礼双门曰祥辉外西门曰廻銮三月十三日名东门曰昭仁延和西曰顺成北曰靖安隔门曰承庆 正门以东封囘赐赦观酺赐名重熙颁庆楼 汉启南阳之都唐重北门之馆并资壮丽以示威神

北京【大名】唐魏博节度【后唐同光元年四月为东京三年三月改邺都】周天雄军庆厯二年五月戊午升大名府为北京【正殿日班瑞】诏曰广万盈之懿兆冠千里之上腴隠然北门壮我中夏六月戊子任中师为修建使【戊戌苏绅副之】七月癸丑名行宫门曰顺豫三年二月甲辰名便殿曰靖方熙宁八年十二月九日赐北京内外城门名左右四厢凡二十三坊 刘敞作魏京诗

崇宁四年七月丁巳京畿四面置辅郡以澶郑许三州升襄邑为拱州是为四辅 景祐元年三月升郑州节镇诏曰周制九畿盖尊寰内汉设二部实陪京师相宅浚都夹右荥圃爰稽扶翊之义参领防遏之兵 皇祐五年十二月壬戌以曹陈许郑滑州为辅郡畿内置京畿转运使 至和二年十月己丑诏京畿毋领辅郡范仲淹谓洛阳险固而汴为四战之地太平宜都汴

即有事必都洛阳可渐广储蓄缮治宫室

绍兴行都

建炎中驻驆临安【三年二月丙戌次杭州】绍兴八年三月诏复还【二年正月以杭州为临安府】十五年十一月十一日高衮上三都赋十七年十二月十三日施谔上行都赋乾道七年四月甲子皇太子尹临安辛未宣制九年三月乙丑请解罢専意讲学从之 高宗御制中和堂诗曰六龙转淮海万骑临吴津王者本无外驾言苏逺民 续书目有临安志十五卷

绍兴临安定都

绍兴四年将还临安始命有司建太庙十二年作太社太稷皇后庙都亭驿太学十三年筑圜丘景灵宫高禖坛秘书省十五年作内中神御殿十六年广太庙建武学十七年作玉津园太一宫万夀观十八年筑九宫贵神坛十九年建太庙斋殿二十年作玉牒所二十二年作左藏库南省仓二十五年建执政府二十六年筑两相第太医局二十七年建尚书六府凡定都二十年而郊庙宫省始僃

玉海卷十六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