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第二节 无组织的社会中个性的意志之结聚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社会是由个人组织成的,而社会现象就是无数个人的感情、情绪、意志、行动积集组合而成的总体。换句话说,社会现象便是个性现象的“结聚”(resultart)。可以举经济学上的价格,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市场上有买的和卖的,一边有钱,一边有货,各人要达自己的目的。讲价、称货、让价、付钱,——同时买者之间与卖者之间又各自相竞,结果一种“市场价格”便规定下来了。这已不是各个买者或卖者心上想要的价钱了,而是一种社会的现象成就于各个的“意志”互相斗争之结果的。其他社会现象亦是如此。譬如革命,许多人同时行动,有些积极些,有些消极些,这种人倾向这边,那种人倾向那边。这种“人的斗争”里,最后“革命若能胜利”,必定发现新制度新秩序。“一定的关系,亦和麻布等同样是人的产物”(马克思之《哲学之贫困》,驳蒲鲁东[28]之《贫困之哲学》,das

elend der philosophie.antwort auf proudhon's philosophieder elend.)。

但是社会现象虽都是“人的产物”,却有两种不同的场合。一种便是无组织的社会里,——譬如“简单的商品经济”或资本主义的社会,还有一种便是有组织的社会里,——譬如共产主义。我们先说第一种。仍旧可以拿价格来做例子,实际上的价格与市场上买者及卖者的心愿是否相符呢?当然是不能相符的。市场上有许多人是不爱这种价格的:——那些没有钱而买不起的人看着这样太高的价格只觉得可恨,那些本钱小营业不大的商人遇见太低的价格又要破产,大家都知道那些大工厂价廉物美的商品出现之后,小铺子和小手工业便不能和他们竞争。可见价格的决定并不在买者与卖者的意志能力的范围之内。再则譬如各国资本家要掠夺而打仗(欧战),结果反而来了无产阶级革命,——那正是资本家所最不愿意有的。

凡此一切都足以证明无组织的社会之中,没有有规划的生产,却有互斗的阶级,一切都不是按着计划去实行的而是自生自灭的,——这种社会里所发生的现象,往往是许多人所不愿意的。所以说“社会现象不受人的意志和情感之束缚”。可是,所谓“不受人意束缚”,并不是说社会生活里的动象绝对非人所造,而是说:——在这无组织的社会里自生自灭发展中,那些人意的“社会产物”不能与原定目的相符,有时还恰恰与原定目的相反(商人想发财,结果却破产)。

现代学者反对“不受人意束缚”之说的非常之多,我们不妨略引昂格思[29]的原说(见《留德维葛·福尔罢赫》[30]ludwig feuerbach)。

历史里“一切都是有意的愿望,一切都有所愿望的目的”。然而“那所愿望的确能实现,——却很少很少;大概都是无数愿望和目的互相斗争,互相牵掣……所以无数单个的意志及行动相冲突,以致于历史舞台所现的景象和自然界相仿佛。行动的目的确是有所愿望的,而这些行动的结果却并非所愿;即使这些结果表面上和所愿望的目的相似,而这些结果又有结果,始终不是原来所愿望的。”

不论历史怎样演化,人类确在制造自己的历史,人人确在自定目的;这些各有所向的“意志”及其对于外物的“影响”之结聚,——便是历史……然而……历史中,无数单个的意志各自行动,所得的结果,往往恰好和各自所要的相反。

如此看来无组织的社会里一切动象亦并非不管人的意志,却是经过人的意志的。不过各个人之上有一无意识的自生自灭性统撮著——那自生自灭性又恰好是各个意志总汇的产物。

现在我们应当注意:各个意志总汇的“社会的结果”既经成就之后,这一社会的意识便能决定各个人的行为。这层意思非常重要。譬如市场上一斤菜值若干钱;——那时买者和卖者都已能预先按这价钱计算一下。这就是社会的现象(价钱)能规定个性的现象(计算)。其余的社会现象亦是如此。现代的艺术家根据于从前各时代艺术发展的成绩而后自己创造,并且迎受当时的社会情感和意向而后自己有所表显。政治家亦是如此,他必定求巩固现存秩序或者求破坏现存秩序,——要看他站在那一方面,属于那一社会阶级,根据于那一阶级的“社会的愿望”,他的愿望亦为社会的环境所规定。

既然如此,那无组织的社会里的一切现象往往非人所愿有。——这是我们已经讲过的。如今更可以说,“社会的产物”(社会现象)统治着个人。这句话的意思不但是说社会现象规定人的行为,而且是说社会现象与个人愿望相离异。因此我们可以得下列三个原则:

一、社会现象成于各个性的意志、情感、行动等之“相交”。

二、社会现象随时随地规定个人之意志。

三、社会现象并不表示各个人的意志,却常常与此意志相离异,以致于各个人往往觉著那社会的自生自灭性之压迫。

[28]蒲鲁东(pierre joseph

proudhon,1809—1865),法国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者,无政府主义创始人之一。著有《什么是财产?》、《贫困的哲学》、《一个革命者的自白》、《十九世纪革命总概念》等。

[29]昂格思,今译恩格斯。

[30]《留德维葛·福尔罢赫》,今译《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