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第四十三回 玉臂触处情心动 美貌传时赘婿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那座兴泰宫,费去百万黄金,招募二十余万人夫,经过三次春秋,才得造成。则天皇帝下旨,称张氏兄弟督造有功,便拜易之为镇国大将军,昌宗为护国大将军,定在大足四年正月朔,驾幸兴泰宫。到那时,舆马压道,旌旗蔽天;则天皇帝坐着五凤黄舆,张易之、张昌宗在左右骑马护卫着。一路鼓吹护送。那亭阁中,设着妆台锦榻;则天皇帝每过一亭一阁,便要下舆,更衣休息。只有张氏兄弟二人,陪侍在身旁,和女皇帝说笑着解闷儿。这百里长途,行行止止,足足走了五天,才到了万安山。那行宫门外,夹道早己人头济济,文武百官和宫嫔彩女混夹在一起,接候圣驾。则天皇帝下车来,只听得一声万岁,好似山崩海啸一般;皇帝举目看时,只见山抱翠拥,中间高高地矗起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心中颇觉合意。当时百官们簇拥着女皇帝进了寝宫,传下旨意来,令众官员散去,只留下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二人,在宫中陪侍。则天皇帝看看御床上铺设得十分香软,便除下盛妆,一横身向御床上倒下去,自有易之、昌宗兄弟两人,上去服侍。则天皇帝住在兴泰宫里,十分舒适,便纵情欢乐,任意流连。一住三年,也不想回銮。朝廷大事,全交给宫中的太平、安乐、长宁三公主办去。

则天女皇帝今年七十六岁了,只因生成肌肤洁白,骨肉丰腴,又是善于修饰,望去还好似一位中年的美貌妇人;精力又过分的强盛,有这铜筋铁骨的张易之、张昌宗两兄弟日夜伺候着,还是精神抖擞的。如今在这离宫里,百官耳目较远,便也尽情旖旎,彻胆风流,公然带着张氏兄弟二人,同起同卧。张氏兄弟被皇帝幽禁在宫里,三年未曾出宫门一步,便觉万分气闷;则天皇帝便带着他兄弟二人,封嵩山,去禅少室,册立山神为帝,配为后。那嵩山上有一株大槲树,便置一金鸡在树梢,封为金鸡树,刻石在嵩山脚下,敕地方官四时祭着树神。又在嵩山下围猎,尽欢而回。不料当夜则天皇帝在离宫中,便得了一梦:梦见一只白色鹦鹉,站在当殿;忽一阵狂风,把鹦鹉的两翼一齐吹断。醒来十分疑惑,当即把梦中的情况,对易之、昌宗两人说知;他兄弟两人,也圆解不出主何吉凶。

恰巧第二天丞相狄仁杰从长安来,奏请皇帝从早回銮。则天皇帝便把昨夜的梦境,问狄丞相是主何吉凶?狄仁杰便奏对说:“武,是陛下本姓;两翼,是陛下的两子。如今陛下两子幽囚在外,便好似狂风吹折了鹦鹉两翼;伏望陛下下诏召回二帝,以全天下臣民之望。”这时则天皇帝因自己年老,心中颇想立武承嗣、武三思为太子,振兴武氏宗族。如今听狄丞相如此说法,便趁此把欲立武承嗣或武三思为太子的意思,对狄丞相说。狄仁杰听了,忙趴在地下,连连碰着头奏道:“太宗栉风沐雨,亲冒锋镝,以定天下,传之子孙;大帝以二子托陛下,陛下今乃欲移之他族,无乃大违天意乎?况姑侄比较子母,谁疏谁亲?陛下立子,则千秋万岁后,配食太庙;立侄,则自古未有侄为天子,袝姑于庙者,愿陛下详思而熟虑之。”则天皇帝听狄仁杰说到未有侄为天子袝姑于庙一句话,便不觉心中一动,半晌,才说道:“此朕家事,卿勿问可也!”狄仁杰又亢声奏道:“帝王以四海为家,四海之内,何者不为陛下家事?

况元首股肱,义同一体;臣备位宰相,岂有事可不问耶?”说着,又连连叩头道:“愿陛下速召还庐陵王,使母子团聚。”

则天皇帝听了,低头半晌,说道:“卿且退,朕自有主张。”

当时则天皇帝退回寝室,想起昨夜一梦,又想起狄丞相的话,心中忐忑不定,便召张易之、昌宗二人进宫去商议。那张易之听说则天皇后要迎回庐陵王,知道这庐陵王一回朝,自己便无立足之地了;当时便竭力说:“陛下已得罪唐朝宗室,不可再立唐嗣,以自取不便。”则天皇帝心想易之的话却很有道理,便又把召庐陵王的意思搁起了。

只因则天皇帝带着易之、昌宗二人在离宫中贪恋风月,昼夜不休,寒暑不避;到底年纪大了,身体渐渐地有些支持不住了,便下诏回銮。到得京师,那病势一天一天地沉重起来。这时有一个大臣,名吉顼的,与张易之、张昌宗同在控鹤监供奉;便悄悄地劝着张氏弟兄,说道:“公兄弟贵宠,天下侧目;今陛下春秋高,非可久恃,不立大功,何以自全?”昌宗被他说得害怕起来,忙向吉顼问计,吉顼说道:“天下未忘唐德,公等何不乘机劝陛下迎归庐陵王?他日皇帝念公等迎立有功,则不独可以免祸,且可以长保富贵。”昌宗听了这番话,心中大悟,忙去和他哥哥易之商量。

第二天弟兄二人,一块儿进宫去;正打算劝谏则天皇帝迎回庐陵王,谁知才走到宫门口,却被武三思率一群校尉,上前来拦住。这易之和昌宗弟兄二人,在宫中出入惯的,如今见三思不放他进去,便觉十分诧异。问时,原皇帝圣躬不豫,奉旨在宫门检查,无论何人,不许放入。这武三思平日见了张氏弟兄,总是卑躬屈节的;今日无端踞傲起来,其中必有变。易之和昌宗弟兄二人,急退回府中,召集了一班平日的心腹,商量大事;内中有一个黄门侍郎,名余日通的,他宫门中的消息最灵,当下报告说,有人也向武三思献计,劝他出面迎回庐陵王,为日后立功地步,他又打听得主公也有迎回庐陵王之意,只怕主公夺了他的头功,因此先下手占住宫门,是要隔绝主公和圣上之意。易之、昌宗弟兄二人听了大怒,愤愤地说道:“三思这小狗!他平日拜俺做干爷,捧唾壶,捧溺器地伺候着;是俺看他可怜,在圣上跟前保举他,到了如今富贵的地步,不想他如今反咬起主人来。俺不杀这小狗,誓不为人!他还不知道俺便是当今真正的皇上呢!俺如今不迎庐陵王,谁也奈何俺不得?俺们今日索性反了吧!”他弟兄二人说一声反,众人也齐声说反了。当下易之和昌宗二人,派定分两支大兵,一支兵直扑宫门,一支兵把守外城。

谁知他兄弟二人正调兵遣将的十分忙碌,那武三思也不弱。则天皇帝看看自己抱病已久,想起从前狄仁杰一番劝谏的话,很是有理;自己又得了一个鹦鹉折翼的梦,很是怀疑。当与太平公主、上官昭容、安乐公主、长宁公主商议,意思也想把庐陵王接回京师。那几位公主,都有骨肉儿女之情,也极愿把庐陵王迎回宫来,一块儿住着,只是不敢直说。恰好在这时候武三思进宫来,也主张去迎接庐陵王回宫。则天皇帝被你一句我一句,说得心活了,便下旨召庐陵王与韦妃俱回京师侍疾。

武三思得了圣旨,急急出宫,与丞相狄仁杰、张柬之、崔玄(目韦)一班大臣商议;正商议的时候,忽报说张易之、昌宗二人密谋起事。狄仁杰原与羽林将军李多祚一班武将交好,当下修成密书夤夜偷出京城去求救;一面由武三思亲自赶赴房州去,迎接庐陵王。

这庐陵王自从高宗弘道元年十二月奉遗诏,在柩前即位,称中宗太和圣昭孝皇帝;转眼皇太后武氏临朝称制,改元嗣圣元年,二月,被废为庐陵王,与皇后赵氏,妃韦氏三人,幽囚在一室中。后赵皇后被则天女皇帝提进宫去,因吃苦不起,自己饿死,便改囚庐陵王与韦妃在均州地方。隔五年,又改囚在房州地方。一共十二年工夫,王与韦后二人,一室相对,担惊受怕;在患难之中,恩情甚笃。这时则天皇帝每以杀戮唐朝宗室为事,庐陵王的弟兄叔伯,都已杀尽。每一杀人消息传来,心胆都碎。庐陵王在幽囚的地主,每见有敕使从京师来,总认作是来赐死的,便抱着韦妃,嚎啕大哭。有时急得无路可走,便要先寻自尽;每次总得韦氏百般劝慰,又私自在使臣前献些殷勤,送些礼物,因得保全他夫妇二人的性命。庐陵王常对韦妃私地里立着誓道:“异时若得见天日,当惟卿所欲为,不相禁止。”如今听说武三思又传着圣旨下来,庐陵王一想,这武三思近来竭力谋为太子,正是自己的对头人;此番得了圣旨,一定是来取自己的性命了。这一急,急得他只拉住韦妃的手儿,顿着脚哭着;韦妃也被他哭得没了主意,一眼见武三思已走进屋中来了,口称王爷王妃接圣旨。韦妃到了此时也顾不得了,急抢上前去,跪倒在地,伸着两条玉臂,攀住武三思的手,不教他宣读圣旨。这武三思原也是好色之徒,他手尖儿触着韦妃的玉臂,滑腻香软,不觉心中一动,低头看时,见她肌理莹洁,忍不住伸手去握着韦妃的臂儿,扶她起来。口称王妃大喜,是咱家在万岁跟前竭力劝谏,好不容易,挽回天心,如今圣旨下来,召王爷和妃子作速回京,怕不有将来重登帝位之望呢。庐陵王听了武三思的话,只是不信;直待开读了圣旨,这才乐得他夫妇二人,笑逐颜开。

当下便留武三思在府中张筵痛饮,不敢怠慢,当日打点起程;在路上武三思把计除张易之兄弟的意思说了。庐陵王心想,如今母后老病,此番进京去,正要下一番辣手,警戒奸佞。当时在路上,便下了一道手谕,给羽林将军李多祚,令他通力合作,入清帝侧,谕中有格杀勿论的话。令武三思先驰赴军中,李多祚带领三万人马,直攻玄武门。张易之也指挥城中御军,闭门抵敌。武三思令人把庐陵王手谕,向城中兵士高声宣读;那兵士们原心向着唐室,一听说庐陵王驾返京师,便大呼万岁,一哄散去。李多祚挥兵直入。张氏兄弟退入迎仙院;兵士们把一座迎仙院密密围住,爬墙进去,易之、昌宗二,双双被擒。

这时庐陵王和韦妃已到城下,文武百官,齐赴郊外迎驾,随把易之、昌宗二人绑赴军前,庐陵王传谕斩首,武三思便亲自动手,把张氏弟兄杀死,然后庐陵王摆驾进宫。

则天皇帝一听说庐陵王杀死了她心爱的易之、昌宗二人,不觉一惊;原是病倒在床上的,便要支撑着起来,左右上去扶持,只因病热沉重,连坐也坐不住,只得依旧睡下。当有一位亲信大臣,名桓彦范的,进宫来劝谏说:“张氏弟兄,在外作恶多端,如今既已杀死。陛下也可不必置念。陛下春秋已高,圣体多病,宜及早退位休养,请下明旨,传位与庐陵王。”则天皇帝听了,也不作声。桓彦范忙去写了圣旨,就则天皇帝榻前,用了玉玺;恰巧庐陵王与韦妃进宫来朝见,则天皇帝便亲手把传位的诏书,递给庐陵王。王和妃子,谢过了恩;武三思和桓彦范一班大臣,簇拥着庐陵王登通天宫即位,仍称中宗皇帝,受百官朝贺,大赦天下。惟薛怀义、张易之、张昌宗等同党,罪在不赦。凡为酷吏周兴、来俊臣所陷害的,一概昭雪。

则天皇帝徙居上阳宫,上尊号为则天大圣皇帝,复国号依旧称大唐;每隔十日,皇帝率领后妃,及文武大臣,至观风殿朝见母皇帝一次。则天皇帝直到八十一岁崩,改称为则天皇太后,封韦氏为皇后。一时武三思、张柬之、李多祚、桓彦范一班大臣,结联韦后、太平公主、安乐公主、长宁公主,内外把持朝政,大弄权威。

自从则天皇帝登位以来,民间便争唱着一种苾挈儿歌,那词句十分妖艳;后来则天皇帝宠幸张易之,易之小名苾挈,人皆大悟。到咸亨年间,民间又唱道:“莫浪语,阿婆嗔,三叔闻时笑杀人。”后来果然武后接位,孝和继承为皇太子;阿婆便指武后,孝和行三,所以歌中称为三叔。当时又有童谣云:“张公吃酒李公醉。”张公,是说张易之兄弟二人。唐朝天子原是姓李,李公醉,是说唐朝天下复兴也。在龙朔年间,百姓间通行一种酒令道:“子母相去离,连台拗倒。”子母,是说酒盏和酒盘。在则天皇帝永昌年间,大杀唐氏宗室,有宫中宿卫十余人,在清化坊饮酒行此令,有人去告密,十人一齐斩首。

后来庐陵王在房州幽囚,果然是子母相离。连台拗倒,是说除去则天皇帝尊号。一切民间歌谣,都已应验,当时则天皇帝已死,凡是姓武的,都革去官职;独有武三思因杀张易之、张昌宗的功劳,又有上官昭容和太平公主在中宗跟前给武三思讲好话,因此他的爵位愈高,在宫中自由出入,毫无禁忌。

又有武承嗣的次子,名延秀,尚安乐公主。安乐公主是韦后最小的女儿,中宗皇帝十分宠爱,官拜左卫中郎将,安乐公主原是韦后迁居房州的时候在半路上产生的,韦后在客店里生产,万分痛苦,又因安乐公主面貌长得十分美丽,便也十分宠爱她,自幼儿听其所欲,不加禁止;凡有奏请,无不允许,因此渐渐地恃宠而骄,权侵天下。这时,中宗夫妇二人还幽囚在房州,安乐公主即留养在祖母则天皇帝宫中,只因她长得聪明伶俐,则天皇帝也十分宠爱。那时,有一位武崇训,原是武承嗣的侄儿,也便是延秀的从兄,年纪只长得安乐公主一岁,品貌却是不凡,常在宫中出人。则天皇帝因是自己的内侄孙,便格外地宠爱他,常把崇训留宿在宫中。这崇训仗着自己年少貌美,又有祖姑袒护着,在宫中便偷香窃玉,和那班宫女闹下许多风流案件,外面沸沸扬扬,竟说武崇训上烝祖姑母,传在则天皇帝耳中,觉得太不堪了,便把安乐公主指配与崇训,以息浮言。实在这个风流公子,和那位风流公主,早已待不得则天皇帝的谕旨,已在暗中勾搭上了。下嫁以后,不上六个月,已产下一位男孩儿来。这武崇训精力过人,却也伺候得安乐公主移心如意,夫妻二人,一双两好的,却也过得安乐日子。

后来,有一位武延秀,是崇训的从堂弟弟,年纪比崇训还要年轻,面貌比崇训还要美,崇训只因看在弟兄分上,常常领着延秀进驸马府来游玩。这时,安乐公主和延秀是嫂叔的名义,一家人也不避忌,常常在一块儿说笑玩耍。这延秀又长得一身的风流家数,见着这嫂嫂,无意中暗暗地卖弄风情。这位嫂嫂,又是知情识趣的,见了这位风流小郎,便和一盆火似地向着他。

叔嫂二人,终日在府中打情骂俏的,也不避人耳目。便是崇训有时撞见了,一来是碍于兄弟交情,二来是害怕公主势力,也只得把这口冤气闷在肚子里,装聋作哑地过日子。

讲到这位武延秀,在当时原有美男子的名儿,这美名儿直远远地传在突厥国王默啜的公主耳中,听说大唐国有如此一位美男子,便终日眠思梦想,非欲把这美男子弄来和她成双作对地结为夫妻不可。这外国公主,今天也想美男子武延秀,明天也想美男子武延秀,竟想成了一个刻骨的病儿。那默啜可汗十分宠爱这位公主的,一打听了女儿的心病,便立刻调动兵马,直犯大唐边界,口口声声说有女欲招武延秀为驸马,使两国和亲,边报传到朝延,则天皇帝便问武延秀可愿意到外国去和亲,这武延秀听说有人倒贴妻子上门,又是一件外国货;他原生成喜新好奇的性格,便也十分愿意。当时,则天皇帝便派中郎将阎知微护送着武延秀到空厥国去成亲。那位默啜公主,却也长得端庄美丽,见了这武延秀,果然是一位美如冠玉的少年,便也出奇地宠爱起来。怕他身在异国,心中忧闷,便弄了许多蛮姬在延秀跟前,歌的歌,舞的舞,默啜公主陪伴着在一旁劝酒说笑。有时,夫妻二人并肩儿骑着马,到郊外打猎去。延秀原是少年好色的,见了这异国声色,却觉得别有风味,便和几个绝色的蛮姬,暗暗地勾搭上了,倒也过得快乐的日子。谁知这延秀天天享着温柔之乐,那阎知微却受着缧绁之苦。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