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续笔记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没有了](快捷键→)

吴会当为吴兴、会稽两郡邑,吾固言之。偶读《文选》魏文帝诗云:“惜哉时不遇,适与飘风会;吹我东南行,行行至吴会。”两用“会”字为韵,昔人所无。后一韵为会稽之“会”,何疑焉。然误为都会之“会”已久,虽名辈或承误用之。又《南史隐逸褚伯玉传》:“齐高帝手诏吴、会二郡,以礼迎遣。”

《隋书元胄传》:“文帝尝于正月十五日与近臣登高。时胄不在,上即令驰召之。及胄见,上谓曰:‘公与外人登高,未若就朕也。’赐宴极欢。”正月十五日登高,不见他书,尝考之韩退之有《人日登高诗》。

唐初,魏郑公等撰《隋书》,以隋文帝之父名忠,故凡“忠”字皆谓之“诚”,谓死事之臣为《诚节传》,书中凡忠臣皆曰“诚臣”。书作于唐,犹为隋避讳,骤读之,殆不可晓。太宗诗云:“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亦是避隋讳耳。

海南儋、崖诸郡出勒竹杖,大于涩竹,肤有芒,可以m爪。东坡云“倦看涩勒暗蛮村”者是也。

嘉四友:王荆公、吕申公、司马温公、韩少师。

元四友:苏子瞻、钱穆公、王仲至、蒋颖叔。

梅宛陵诗好用“案酒”,俗言“下酒”也。出陆玑《草木疏》:“荇,ソ余也。白茎,叶紫赤色,正圆,径寸余,浮水上,根在水底,与之深浅。茎大如钗股,上青下白。煮其白茎,以苦酒浸之,脆美可案酒。”今北方多言“案酒”。

余在蜀,见东坡先生手书一轴曰:“黄幡绰告明皇,求作白打使,此官亦快人意哉!”味东坡语,似以“白打”为搏击之意。然王建《宫词》云:“寒食内人长白打,库中先散与金钱。”则白打似是博戏耳,不知公意果何如耳?

王羲之之先讳“正”,故《法帖》中谓“正月”为“一月”,或为“初月”,其他“正”字率以“政”代之。

唐有一种色,谓之退红。王建《牡丹诗》云:“粉光深紫腻,肉色退红娇。”王贞白《娼楼行》云:“龙脑香调水,教人染退红。”《花间集乐府》云:“床上小薰笼,韶州新退红。”盖退红若今之粉红,而髹器亦有作此色者,今无之矣。绍兴末,缣帛有一等似皂而淡者,谓之不肯红,亦退红类耶?

老泉布衣时,初未有名。雅安守刘太简简夫独深知之,以书荐于韩魏公、欧阳文忠公、张文定公,辞甚切至,文亦高雅,今蜀人多传其本,而东坡、颍滨二公独无一语及太简者。老泉集中,与太简往来亦止有《辞召试》一书耳。如《与太简请纳拜书》,蜀人至今传之,集亦不载。初疑偶然耳,久之又得老苏所作《太简墓铭》,亦不在集中,乃知编集时有意删去。不知其意果何如也。

蔡元庆对客喜笑,溢于颜面,虽见所甚憎者,亦亲厚无间,人莫能测,谓之“笑面夜叉”。盛章尹京典藩,以惨毒闻,杀人如刈草菅,然妇态雌声,欲语先笑,未尝正视人。或置人死地时,亦柔懦不异平日。此尤可怪也。

太宗自京尹嗣位,秦王继之。秦王败,但命近臣权知开封,百余年间,非东宫亲王,不去权字。意谓尹京师,祖宗曾为之,故人臣不敢居。犹唐以太宗尝为尚书令,三百年之间无敢为者,虽郭尚父之勋业,亦避之也。

市井中有补治故铜铁器者,谓之“骨路”,莫晓何义。《春秋正义》曰:“《说文》云:‘锢,塞也。’铁器穿穴者,铸铁以塞之,使不漏。禁人使不得仕宦,其事亦似之,谓之禁锢。”余案:“骨路”正是“锢”字反语。

《汉书》ガ侯音赞,今亳州ガ县乃音才何反。而《字书》“ガ”字亦才何反,云邑名,一作ガ;而赞字部又有“ガ”字,亦云邑名。按班固《十八侯铭》云:“文昌四友,汉有萧何;序功第一,受封为ガ。”唐杨巨源《丹凤楼宣赦上门下相公诗》云:“请问汉家功第一,麒麟阁上识ガ侯。”是字有二音,颜注未必是也。

太史公作《张耳陈余传》:“秦将诈称二世使人遗李良书曰:‘良尝事我得显幸。良诚能反赵为秦,赦良罪,贵良。’”四句叠用四“良”字。《冯唐传》:“上曰:‘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两句叠用三“吾”字,而语若飞动,减一字不得。杜少陵《曲江诗》云:“一片飞花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江上小堂巢翡翠,花间高冢卧麒麟。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三联中叠用三“花”字,而意不重复,又何好也!

王元之诗云:“两株红杏映篱斜,妆点香山副使家。何事春风容不得,和莺吹折数枝花!”语虽极工,然大风折树而莺犹不去,于理未通,当更求之。

◎佚文三条

苏叔党宣和辛丑岁得隙地于许昌之西湖,葺为园亭。是年叔党甫五十,尝曰:“陶渊明以辛丑岁游斜川,而诗云‘开岁忽五十’,是吾与渊明同甲子也。今吾得园之岁,与渊明游斜川之岁适同,因以‘小斜川’名之。”或者谓叔党家本川人,而在元邪籍,故名“斜川”,恐不然也。(《永乐大典》卷二四○一)

东都定力院井泉甘寒,可亚阁门井。佛殿庭下有七叶树,一名莎罗树,亦他处所无。朝士使人汲泉,辄令取树一叶为验。(《永乐大典》卷一四五三七)

今燕俗于公服下着二,故躯干夭矫,便于乘马。或笑以为似一大粽。然故事重吾辅臣,赐公服衫裤外,以红绣直系及三,但不知其制何如耳。(《永乐大典》卷一九七九二)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